1、评价模式四、差距评价模式研究(一)什么是差距评价模式差距评价模式是由普罗佛斯(provus)为评价学校课程而设计的。设计者认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决定是否对某种课程加以改进,或继续实施,或要求终止。评价就是本课程标准与其实际运行状况相比较,分析两者间的差距。以便利用差距信息辨明课程之不足,并反馈到发展课程和做出决策之中,使课程得以改善的过程。差距模式所指的标准,即课程方案制定者所明了方案的性质标志,包含三种主要成分:预期结果、先在因素、过程。预期结果即是方案规定所应达到的目标,先在因素指实现方案目标所需要的人员、设备、材料等条件,过程即为达到教育目的而开展的活动。此模式旨在比较“标准”和“表现”之
2、间的差距,从而作为改进教育教学方案的依据。差距评价模式可以分成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设计阶段,即界定标准阶段(课程定义与设计)。普罗佛斯认为重视教育教学方案之间的比较,不顾方案与客观标准之间的关系是不行的,因此,他主张把评价教育教学方案的标准建立起来,作为评价教育教学方案的依据。他所谓的标准,就是方案的设计者所知觉的方案性质,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教育教学方案的目标(预期结果);2.实现目标所需的人员、媒介和设备(先在因素);3.达成目标过程中师生需从事的活动(过程因素)。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需要详细地描述和界定,一旦界定完成便成为评价标准。有了评价标准,才能确定方案是否按照标准运行了,是否
3、需要终止方案和调整方案,然后才能评价方案对儿童的影响。界定方案标准的阶段是差距评价模式的第一个阶段。第二个阶段是装置阶段即是实施阶段。这一阶段需要通过搜集实施过程中方案的资料即已装置完毕的方案的资料如目的、先在因素和过程因素等并与标准进行比较,了解已装置完毕的方案和标准的符合程度。这一阶段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教师是否依照标准行动的问题。如果在这一阶段发现教师不按方案标准刑事,则需要重新训练师资或终止整个方案。第三阶段是过程评价阶段。这一阶段旨在了解导向最终目标或结果的中间目标是否达到,从而进一步了解先在因素、过程因素和学习结果的关系并调整这些因素。评价的重点在于学习是否产生了预期效果。第四阶段是
4、产出评价阶段。这一阶段的目的在于探讨教育方案的最终目标是否达到。第五个阶段也是最后一个阶段是成本效益分析阶段,也可称为方案比较阶段,其目的在于通过比较目前完成的方案和其他的方案,找出最经济有效的方案。在差距评价模式的上述五个阶段中,差距评价模式中间的三个阶段都是要比较标准和表现之间的符合程度:实施阶段比较的是教师是否按标准行事,过程评价阶段比较的是过程中的表现和标准之间的距离,产出评价阶段比较的是最终的表现和标准之间的距离。这些比较的目的就是要找出标准和方案之间的距离。在装置阶段,评价者讲所设计方案的内容(目标、先在因素、过程因素)与方案应具有的内容相比较;在过程评价阶段,评价者将中间目标和最
5、终目标相比较;在产出阶段,评价者将实际的最终结果与预期的最终目标相比较。找出标准和方案之间的差距以后,则应探讨造成差距的原因,并决定下一步的行动。下一步的行动可能会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选择:1.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2.重复此一阶段的工作;3.回到第一阶段;4.终止整个工作。差距评价模式示意图:(二)怎样运用差距评价模式1.要重视绝对比较差距评价模式关于通过比较分析“标准”和“表现”之间的距离,并在以后的教育方案中缩小这种距离的观点,对于我们的学前教育评价工作是十分可取的。在实际的学前教育评价工作中,我们常常进行两种比较,即相对比较和绝对比较,前者是对两种以上方案的比较,后者是对方案和标准的比较。这
6、两种比较中的后一种比较实际上市差距评价的一种重要形式。差距评价模式的观点和框架提醒我们在进行实际的学前教育评价中,不能只重视相对评价,更要重视绝对评价。2.要把比较贯穿于评价工作的始终差距评价模式关于评价五个阶段的观点 我们的学前教育评价工作也积极的现实意义。每一个阶段都是一种比较,是一种差距评价。第一阶段是把所涉及的方案的内容应具有的内容进行比较,第二阶段是把已装置的方案的内容与设计的方案内容进行比较,第三阶段是把中间目标和最终目标进行比较,第四阶段是把实际的最终结果和预期的最终结果进行比较,第五阶段是把目前完成的方案与其他方案进行比较。在每一个具体的评价阶段,都进行比较,进行差距评价,只有
7、这样,才可能使评价工作确实落到实处,这是差距评价模式告诉我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遵循差距评价模式的这一重要观点,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才能使评价工作不至偏离轨道。(三)差距评价模式的优点1.差距模式有利于课程改革与发展,具有较高的运用价值。该类评价中要求各类人员的配合,适宜开展有效的形成性评价。许多幼教专业人员更愿意作为密切配合者,而不是完全独立的外部评价者。现实中也极少有专职的全日制评价人员,而更多为兼职评价者。这种合作有利于课程有关人员及时发现问题,以便及时纠正。2.允许一定的自由度。操作目标与标准均为自定,可相对容易地作出改变。3.评价队伍的多元化。各类评价者相对独立,但与课程人员密切交
8、往与配合,力求取得一致的意见,共同向决策者提供信息。4.提倡在各阶段作适宜性评估,且包括对费用效益的经济性作出评估(这是其他模式中没有的)(四)差距评价模式的局限1.参与人员较多,有时难以形成共同的见解,且费用开支较大。2.评价花费时间较多。3.自由度打,易产生标准的易变性和不适宜性,影响说服力。4.评价者与课程执行者关系过于密切,可能失去评价的客观性。(一)什么是CSE评价模式CSE是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评价研究中心(Center for the Study of Evaluation)的简称,CSE评价模式是该评价中心的阿尔金(Alkin)教授提倡的。这一模式共包括五个方面的工作,即系统评价
9、、方案计划、方案实施、方案改进和方案确认。1.系统评价系统评价旨在协助决策者了解教育系统的现状,并把现在的教育系统和理想的教育系统加以比较,从而确定新的需要,建立新的目标。它通常考虑的问题是当前的教育系统是否符合儿童的特点、社会的需要等,如果不能,当前的教育系统缺乏了什么,应增加、调整或修改那些教育目标等等。2.方案计划方案计划旨在帮助决策者从许多方案中选择一个满足教育要求的方案。从这个角度来讲,CSE评价模式的方案计划工作,实际上是决定采用哪种方案。因此,在这一阶段评价者必须针对各种可能的方案,搜集分析有关资料,预测其达成目标的可能性。阿尔金认为,在方案计划中可以采取两种形式的评价,一种是内
10、部评价,一种是外部评价。内部评价是采用各种内部标准来判断各方案的优劣,外部评价则是通过搜集有关方案在类似情景中实施的资料来判断各方案的优劣。3.方案实施方案计划完成以后,便是方案的实施。方案实施的工作旨在确定所实施的方案是否符合原来的计划以及实施者对计划的忠实程度。由于实施情况直接关系到方案的最终效果,所应对方案实施的评价非常重要。4.方案改进方案改进要求评价者提供方案的各组成部分是否正常运行的资料,并扮演方案干预者的角色,导致方案的立即改进。5.方案确认方案确认要求评价者决定方案是否终止、修正、保留或推广。这一时期所需要的资料需要具有相当高的信度和效度,以避免决策的错误。(二)怎样运用CSE
11、评价模式CSE评价模式为我们学习学前教育评价工作展示了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教育方案评价框架,对于我们设计和评价学前教育方案,进一步明确学前教育评价的服务性有不少有益的启迪。1.系统评价是必要的CSE评价模式提出该模式要做的第一项工作是系统评价,这是极有现实意义的。在不少人的头脑中,评价时确定目标是一件并不费事的事情,找出儿童发展的主要领域并具体化为指标就可以了。实际上,把目标问题简单化是不正确的。在评价工作中,目标问题是最需要斟酌的,来不得半点简单化。CSE评价模式所提倡的系统评价为我们确定目标有提供了有益的途径,它要求我们在进行学前教育评价时,先把现有的学前教育系统和理想的学前教育系统进行比
12、较,从而发现两个系统之间的差距,确定达到理想教育系统应该做的工作,建立新的学前教育目标。也就是说,新的学前教育目标是建立在系统评价基础之上的。2.学前教育方案的确定需要我们做大量认真的工作CSE评价模式的第二至四项工作都是为了确定一个合理、科学的学前教育方案在做准备。方案选择需要我们从众多的方案中选出一个满足教育要求的方案,方案实施需要我们考察所实施的方案是否符合原来的方案以及实施者对计划的忠实程度,方案改进需要我们提供方案各组成部分是否需要改进和如何改进的意见,做了这几个步骤以后,才到方案确认这一步。方案确认需要我们用充分的材料说明方案是否终止、修正、保留和推广以及如何修正和推广。CSE评价
13、模式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学前教育方案建立的系统工作,告诉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建立教育方案过程中的任何一个步骤,帮助我们把建立教育方案的工作做到实处。六、目标游离模式(一)目标游离模式简介目标游离模式是斯克里文提出的另一个评价程序,又称“无目标评价”(Scriven,1973)。一般的教育评价均以课程的目标为基点而展开,其中心工作是考察目标是否被达成。评价人员通常需要首先与课程的执行人员交谈,了解由他们阐述的目标。这些被阐述的目标对于评价的性质与方向具有广泛的影响,因此斯克文认为,这种基于目标的评价,往往可能只注意目标的预期效果,而忽视了实际教育过程可能产生的各种预期效果或副效应。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斯克
14、里文提出了目标游离评价。在这种评价中,评价者将不再听取关于目标及达成情况的报告,而是去收集关于课程效果的有关信息,包括期望之中的和预料之外的效果信息,并对之加以评价。斯克里文认为,外来评价者越是较少地听取机构内部人员的阐述,便越能避免先入为主的印象偏见,也越能够专注地寻察课程或机构真正的效益。目标游离评价模式的特点还在于,它并不仅仅考察人人都已知道的事实,而是更加注意那些人们通常忽视的方面,重视产生崭新的整体观念。因此,此类,此评价好似独自出猎的猎人,仔细搜索地面,寻找任何蛛丝马迹,在发现任何疑点时仔细考察之。如果评价完全基于目标,则好像是事先提供了一张标明主要线索的地图,若要在图外的密林里找
15、到任何东西,便会显得极为艰巨。 该模式的出现曾引起广泛的反响,因而斯克里文进一步阐明,目标游离或无目标评价并不是有目标的替代模式,而是一种有用的附加程序。所以,可在评价某一课程或机构时将两者结合使用。同时,斯克里文还在阐明,提出无目标评价,并不意味着舍弃其早期提出的有关对目标进行评价的重要性,只是在有些时候,在某些情况下,无目标评价是十分有用的,是可用于形成性或终结性评价。(二)目标游离模式的应用目标游离评价模式在学前教育评价中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呢?应该说,尽管我们的学前教育评价工作已开展相当一段时间了,但我们的学前教育评价理论依然处在起步阶段,学前教育评价工作仍然是以目标(预期目标)为中心和依
16、据的评价。当然,这种以目标为中心和准绳的评价是必要的,特别是在当今我国更是有重要意义的。但是,目标游离评价模式告诉我们,仅仅注意到对预期目标的评价是不行的,是不全面的,我们还必须到预期结果之外的效果,注意到学前教育方案所产生的全部效果。只有这样,我们对学前教育方案的评价才是全面的和客观的。在学前教育评价工作中运用目标游离评价模式,要求我们学前教育评价工作者在进行学前教育评价时,把学前教育目标的确定和学前教育评价工作分成两个部分,制定目标的不参与具体的学前教育评价工作,评价人员不能预先了解学前教育方案的预期目标,只对实际的学前教育方案的结进行评价,只有做到这一点,我们的学前教育评价工作才能真正不
17、受预期目标的影响,才能是真正的对学前教育方案效果的真实的和全面评价。如:某 幼儿园的领导与教职工认为本园的目标已基本达到,但是未经外部人士评价,故拟进行一项目标游离式评价。他们邀请幼教界某权威人士、一位其他园的园主任、一位家长以及一位教育心理专家组成评价小组。在对该园目标并不了解的情况下(未听取有关目标的汇报),评价人员用三天连续观察机构的运行情况,与儿童、家长、教职工等谈话,审阅书面记录与材料,最后根据所掌握的全部资料,写出评价报告,相该幼儿园提供相当可观的的有关该园的工作情况的信息,不尽肯定某些预定目标的成效与影响,而且指出了一些其他明显而未预料的积极或消极影响。(三)目标游离模式的优点1
18、.与其他模式一起使用时,有助于客服其他基于目标的评价模式的缺点,例如,既定目标建立在错误的或不完全正确的假定之上,或在一段时间内目标已经有所变化,从而导致评价工作的指向不明确或不稳定,使评价结果难以说明课程或项目在当时真正的目标之下运行的情况。2有助于发现课程或教育项目在实际运行中的真实的目标指向,而不受其所宣称的试图达到的目标的制约。3.评价者是在不知道课程或项目的目标的情况下观察和收集评价信息,如果课程或项目确实在按照其预定的目标运行的话,那么在外部评价人员的观察和调查等过程中,其指向目标行为信息必将自然显现,更可以作为达成目标客观证据。4.由于评价者并未被告知课程或项目的既定目标,便有可能更加仔细透彻地观察实际情况,从而掌握更为客观完整的信息,借此揭示课程或项目的实际目标。(四)目标游离模式的局限1.相对于其他模式而言,对评价者的要求更高,使用时更加依赖于评价者的专业能力和技能水平。2.由于评价者 知晓既定目标,使用不当时可能使评价工作陷入盲目性和主观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