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34.60KB ,
资源ID:2375430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75430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最后背诵版.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最后背诵版.docx

1、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最后背诵版一、 复杂性科学范式有哪些主要特点?答:在经历了19世纪末的物理学危机后,20世纪自然科学发生了整体转型,这个转型被概括为由简单性科学转为复杂性科学。这是从热力学到高能物理、从耗散结构理论到超弦论等诸多科学的共同特征,是科学前提、基础、思维方式的转变用库恩的话说,是“科学范式”的转型。复杂性科学极大的改变了人们关于宇宙本质、人与世界关系等问题的看法,也深刻的影响了哲学社会科学。 复杂性科学是指以复杂性系统为研究对象,以超越还原论为方法论特征,以揭示和解释复杂系统运行规律为主要任务,以提高人们认识世界、探究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学科互涉”的新兴科学研究形

2、态。 尽管复杂性科学流派纷呈、观点多样,但是复杂性科学却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可循,复杂性科学范式主要有以下特点:1、科学类型:它不是一门具体的学科,而是分散在许多学科中,是学科互涉的。量子力学、耗散结构理论、馄饨理论、突变论、超弦理论、宇宙学等。2、关注角度:演化、关系、过程。3、复杂度:复杂大系统,要素无限多、系统的元素数量巨大、开放系统、混沌或远离平衡态,非线性关系、不可逆过程等。4、运动轨迹:非线性、涨落和突变、扰动、蝴蝶效应。5、可预测度:元素排列组合方式是随机的,包含各种可能性,无数种可能、不可预测。6、它只能通过研究方法来界定,其度量标尺和框架是非还原的研究方法论。7、它力图打破传统

3、学科之间互不来往的界限,寻找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的统一机制。8、它力图打破从牛顿力学以来一直统治和主宰世界的线性理论,抛弃还原论适用于所用学科的梦想。9、它要创立新的理论框架体系或范式,应用新的思维模式来理解自然界带给我们的问题。复杂性科学理解存在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它把物质理解为整体联系和运动过程的显像,任何物质、要素都不能孤立的是其所是,而必须在与其他要素相对待的关系中才“是”。复杂性科学还告诉我们,将观测者及观测装置与对象分开是不可能的。在描述客观事物时,描述着自身的因素作为事物显现的要素,不可避免的介入进来。科学家无法作为独立的客观观察者,而是被卷入所观察的世界中,以致影响对

4、象的性质。借鉴复杂性科学重新理解社会存在的本质,对历史唯物主义发展不无裨益。二、通过简单性科学范式和复杂性科学范式的对比,你对“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规律”的说法有新的理解吗?为什么?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历史唯物主义范式一方面深受经典物理学的简单性方法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包含历史本质与过程的复杂性思想。而苏联式哲学主要是夸大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简单性、决定论的成分,用机械唯物主义范式解读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中的旧范式被放大和特化,而新范式的萌芽,则被淡出和遗忘,以至我们看到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简单化的社会要素、直线进化的历史发展观、以纯自然为本原的存在论、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简单排斥和斗争的否定性思

5、维。所以传统范式下的历史唯物主义无法回应诸多反例的深刻挑战。例如:社会形态“五阶段说”显然不符合东方社会历史;欧美发达资本主义没产生社会主义,东方落后国家却产生了社会主义,这与历史唯物主义逻辑相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跟马恩的界定格格不入,苏东剧变更像历史发展中的“蝴蝶效应”。 新的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应是复杂性研究范式,它包含这样一些理念、视野与方法: 1、历史唯物主义是以复杂性思维和复杂性方法来反思无限复杂大系统的哲学。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无限复杂的大系统,它不但要素无限复杂,而且这些要素以无限复杂的方式发生关系和联系,呈现为无限复杂的过程。随着现代化的深入,这种复杂性还将进一步加深

6、。这个意思不是说社会历史杂乱无章无迹可寻,而是说复杂性、风险性、不确定性就是规律性的体现。 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历史唯物主义范式一方面深受经典物理学的简单性方法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包含历史本质与过程的复杂性思想。 2、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开放的、可能的哲学。 人类社会是开放性、复杂性大系统。粗略讲,(1)每一个子系统都不是封闭的,而是向其他子系统开放;(2)社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互相开放,二者不但在内容和边界上无法截然分割,还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3)社会历史向未来、向“不是其所是”和“是其所不是”开放。以上内容又具体表现为无数可能的路径和方式。3、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历史

7、的整体流变图像。历史唯物主义给我们提供的是一幅整体关联和流动变易的历史画卷,强调过程而非结果。 4、历史唯物主义是理解人类社会历史非线性演化的思维框架。历史唯物主义不是关于历史演化的知识,而是理解历史演化的方式、模型、框架。历史路径复杂多样,历史过程充满随机性和不确定性。 5、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嵌入式的历史观,也是一种实践主导的“出场式”历史观。三、通过关于简单性科学范式和复杂性科学范式的学习,你怎样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历史演化路径的思想?首先,历史唯物主义应是复杂性研究范式,复杂性大系统才是社会存在的本质。其次,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历史演化的路径经历了从线性到非线性的转化,非线性进化路径

8、才是历史发展的特征。具体分析如下:(一)历史唯物主义应是复杂性研究范式关于社会历史的解释模型,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既运用简单性、典型化方法,也包含复杂性思路。借鉴复杂性科学可知,复杂性大系统才是社会存在的本质,故要用复杂性科学范式来解读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历史演化路径的思想。1、简单性科学范式的缺陷:(1)历史唯物主义范式曾深受经典物理学影响。经典物理学相信复杂性背后隐藏着简单性和美,复杂现象可以还原为简单的本质。简单性科学假定系统是封闭的,是符合典型的、纯之又纯的理论模型,只有几个基本要素,运动轨迹总的是线性的而非离散的,运动状态是确定的。(2)马克思自觉地把这套方法引进经济学。而与经济关系简单

9、化、典型化相适应的是社会结构的简单化。历史唯物主义还运用了黑格尔具体整体性辩证法,具体整体性辩证法是以对事物、对象的本质抽象为前提的。但我们应该认识到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有可能形成涨落、突变的要素当作非本质的东西排除,理论模型完美了,但它只适合实验室而不适合现实社会。2、复杂性科学范式的正当性:其实,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模型中,不乏复杂性理念的元素。复杂性科学告诉我们,被经典物理学当作常态的封闭性简单系统,在我们的宇宙中是极其罕见的。宇宙中绝大多数系统是复杂系统,大气、股票、生态系统等等,更不用说人类社会这类由无数复杂系统构成的“系综”,它几乎集中了科学所知的各种复杂状态和运动形式。因此,用经

10、典物理学的实验模型解读如此复杂的大系统是非常困难的。要用复杂性科学范式来解读人类社会的历史演化问题。(二)历史演化路径:从线性到非线性关于历史演化路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既有一元和线性发展观,也有多元、不确定的非线性历史观,借鉴复杂性科学可知,非线性进化路径才是历史发展的特征。1.历史唯物主义的线性进化论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的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形态的演化史的断言中可以看出,马克思曾经认为人类社会是一元演进的历史模型。这种一维的历史路径必然把不同民族历史视为同质的,多样性背后起作用的是普适性规律。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过程的分析(以资本论为代表),逻辑上讲很完美,依照一元的线性进化论,资本主义

11、被共产主义取代是顺理成章的事,但为什么历史跟逻辑反差这么大?但是,这种反差是由于用简单性系统模型、线性运动轨迹来解释无数复杂组成的“系综”而造成的。如果用复杂性科学眼光看,上述问题原本就是假问题,因为复杂系统运动过程是非线性的。2.非线性演化的思想萌芽其实,马克思历史观中也不乏非线性演化的思想。例如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就反对提供可以适用于各个时代的药方或公式,认为离开现实的历史的抽象没有任何价值。后来,马克思在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中,明确反对将他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似乎可以提供一般历史哲学理论这一把万能钥匙;马克思的“人类学笔记”

12、也表明:马克思已经意识到,保留大量古老遗迹的东方社会,发展道路不同于西欧。至于列宁以后的马克思主义者,实践上遵循的是非线性历史演化观,按多元、离散的历史路径办事,理论上却倾向于决定论和线性发展观,这个矛盾造成了许多理论上的困难。3.非线性路径的确立随着19世纪末经典物理学遭遇危机,20世纪的自然科学开始集体转型,由简单性科学转为复杂性科学,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关于宇宙本质、人与世界关系等问题的看法,也深刻地影响了哲学社会科学。用复杂性科学眼光看,复杂系统运动过程是非线性的,运动轨迹是离散的和不确定的,我们不能准确预测系统在特定时间内的状态,这不是因为认识能力的欠缺,而是因为系统本身是随机的,系

13、统运行包含无限多的可能性。而社会历史系统是典型的复杂性系统,更确切地说,是无数复杂大系统构成的“系综”,这种系统的运动过程当然服从非线形动力学模型,历史的演化也自然以非线性路径为基本特征。(三)综上所述:历史唯物主义应该是复杂性研究范式,是以复杂性思维和复杂性方法来反思无限复杂大系统的哲学,是理解人类社会历史非线性演化的思维框架,这个框架不是平静的、确定的、线性的,而是由相互影响、叠加作用、蝴蝶效应、涨落、突变,当然也包括协同作用等状态体现出来的无限复杂的画卷。历史路径复杂多样,历史过程充满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当然,我们也不否认历史有必然性,只是历史必然性比原先想象的复杂得多,它更接近概率、随机

14、等的统计结果。四、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研究方法是价值中立与非中立性的统一?区别于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即只是从客体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事物。马克思认为,对待客观世界,应把它们当做人的感性获得,当做实践去理解,在社会关系中去理解。 价值中立的内涵:一旦科学家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选定了研究课题,他就必须停止使用自己或他人的价值观,而遵循他所发现的资料的引导。无论研究的结果对他或对其他什么人是否有利,他都不能将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于资料。既然事实世界和价值世界是两回事,你就不能从实然的判断推导出的判断。但同时社会科学研究是一种社会行为,其中渗透着研究者的价值观念。无论是课题的选择、研究方法的设计,研究

15、资料的取舍等各个环节上,无不渗透着研究者的价值立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所以,马克思的实践研究方法又是价值上非中立的。 由于事物自身具有两面性,既对立又统一。所以社会科学是价值中立性与非中立性的统一,不能对科学采取“超脱”一切意识形态,社会科学的理论知识与反映的对象之间具有相符性,要正确地把握社会科学的绝对与相对性、客观性与价值性的辩证关系,通过科学观念或者科学思想体现出信念的价值、真正理解社会科学价值中立性与非中立性相统一的性质。要全面把握“价值中立”问题的内涵,必须注意几点:1、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必须对“价值中立”的适用范围进行严格限定。2、价值中立原则不是普遍性的,它只适用于研究者的身份,

16、而不适用于公民身份。即研究者在开展研究时应当回避自己的价值,而站在一种客观的立场上呈现事实;而普通公民在社会活动中则可以有自己的价值观。3、价值中立原则和价值关联原则是分阶段适用的,选题时科学家遵循自己的价值观念,研究的过程则必须剔除价值观的影响,而遵循事物的本来面目,不管研究结果对他或其他人是否有利。五、如何理解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方法?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古代的哲学家对之已有所论述和应用,但真正成为一种完备的理论形态的表现形式,还是在近代以来黑格尔哲学产生以后逐步形成的。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黑格尔思想进行批判和改造,使历史与逻辑一致的方法成为科学研究尤其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且有效的工具。1、所谓辩证

17、逻辑中的“历史”范畴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指客观实在自身的历史发展过程,二是指对客观实在反映的人类认识的历史发展过程,即科学史、哲学史、认识史等。按照历史的本来面貌和实际行程来揭示事物规律的方法即是历史的方法。其优点在于能比较明确地如实地反映事物的进程,但由此也可能使历史研究流于现象纪实,而将内在本质与规律模糊或淡化,甚至遮蔽起来。2、所谓逻辑的东西,就是客观存在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以概念和概念体系的逻辑形式在思维中的反映,即历史的东西在理论思维中的再现,是历史的东西之本质与规律的理论表现形式。其优点在于它不是重复历史发展的自然状态,不去纠缠历史细节的偶然因素,因而具有抽象、概括、深刻并且理论一贯等

18、特点。3、所谓逻辑与历史的一致,是指理论的概念体系的逻辑顺序是客观历史发展过程的反映。因此,历史的东西是逻辑的东西的基础,逻辑的东西是历史的东西在理论思维中的再现,是由历史的东西派生出来的。但逻辑的东西不能离开历史的东西,它从属于历史过程的本来进程,思维或理论的逻辑只不过是历史本身现实运动的反映。逻辑反映的是历史,但却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历史。从根本上来说,历史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是辩证统一的。4、马克思颠倒了黑格尔的逻辑和历史的关系,使逻辑的方法和历史的方法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指出历史的是第一性的、是基础,逻辑的是第二性的,是历史的反映,逻辑的方法实

19、质是摆脱了历史形式的、撇开了偶然因素的历史方法。所以说马克思认为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方法实质是要求逻辑与历史相一致,逻辑反映历史,是一种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同时马克思的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方法,巧妙地将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结合在一起,将两者统一起来,它又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方法,也就是说它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5、马克思在研究过程中将对客观事物现状的分析与对客观事物历史的考察结合起来,使理论分析和历史叙述融为一体,实现了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的统一。逻辑与历史方法统一理论要求做到理论要同客观事物运动、发展的最本质的、最根本的规律相一致,同时要摆脱客观历史发展的各种细节和偶然性。理论要符合客观事物发展的历

20、史过程,客观事物经历的历史过程就是理论叙述的过程,同时理论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需要遵循从简单上升到复杂的发展次序,遵循客观事物在现实中的实际地位。逻辑和历史方法统一理论,不仅要求理论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还需要对事物发展的历史过程进行修正,抛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偶然性因素和非本质的事件,去反映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主流的东西,要抓住主流的东西,最少的受到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就要从事物成熟的、典型的形式出发去考察事物的发展进程,弄清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揭示这些矛盾及矛盾各个方面的内在联系,认清这些矛盾和矛盾的各个方面在事物整体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六、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合理形态?马克思将其

21、辩证法称为合理形态辩证法,这种辩证法是以新世界观、新方法论和思想史新成果的三重身份而出场的。合理形态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新世界观具有相互构成的关系,因此在本质上就是新世界观;合理形态辩证法旨在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从而是马克思批判活动总的方法论;合理形态辩证法是扬弃黑格尔辩证法的产物,奠基于合理即现实的哲学遗产之中。一、“合理形态辩证法”作为新世界观: 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致 在对马克思合理形态辩证法的理解中,首先要确认的一点就是其唯物主义基础的实质不是直观唯物主义,而是历史唯物主义,是以人的感性活动作为解释原则来看待世界的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眼光中的世界,不是一个与人的活动无

22、关的自在世界,而是人的活动的产物,是人化的自然。以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世界观根基的辩证法,就不再是脱离人的具体活动而存在的抽象公式,而是由人的活动所内在构成的、以概念运动来反映现实运动的理论形态。马克思合理形态的辩证法不仅以历史唯物主义为世界观基础,同时又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构成要素,在思想史的发展中对历史唯物主义具有发育的功能。二者在马克思新哲学的生成过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这个意义上说,合理形态辩证法也就是新世界观本身。如果说合理形态的辩证法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那么反过来说同样成立,即历史唯物主义的发挥应用以合理形态的辩证法为基础。首先,从历史唯物主义到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侧重从存在论根

23、源上揭示合理形态辩证法的现实基础,意在指明辩证法不是游离于人的历史活动之外的数学公式,而是以人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为结构来源和运动节律。同时,历史唯物主义对辩证法的这种“奠基”,本身就是以辩证法来进行“后思”的结果,所以不能机械地说先有历史唯物主义再生发出辩证法。其次,从辩证法到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基础,特别表现在马克思从黑格尔的逻辑学中发现了新世界观的萌芽,即黑格尔概念自我发展的形式表征了世界本身的生成性质辩证特征。马克思将概念辩证运动的神秘性解密为世界在人的实践中的历史生成。辩证法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发挥,实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从世界观到方法论的具体转化,以资本论创作为集

24、中体现。但这种应用不是“外于”而是“等于”历史内容的展开,所以,也不能机械地说先有辩证法再生出历史唯物主义。2、“合理形态辩证法”作为批判的总方法:贯穿马克思哲学活动的思想灵魂 合理形态辩证法具有彻底的批判本性,但这种彻底性决不是一种主观态度、个人偏好或空洞口号,而是由其理论性质所决定的。合理形态辩证法以历史唯物主义为世界观根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中的一切存在都不具有绝对自明性、神圣性、天经地义性、理所当然性。神不具有神明性,因为它是人脑的产物;资本不具有神明性,因为它是人手的产物。可见,正是历史唯物主义这种新的世界观为马克思提供了敢于和应于批判一切的内在信念。也正因如此,合理形态辩证法就

25、实现了从世界观向方法论的转化。合理形态的辩证法作为批判活动的总方法,是贯穿马克思理论活动的思想灵魂。从青年时代到成熟以后,马克思始终以彻底的、批判的辩证法作为理论活动的根本原则。正如他说:“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在马克思所从事的哲学批判当中,把辩证法从黑格尔的神秘形式转化为合理形态,是全部问题的关键。所谓神秘形式,即以思维、意识、精神这些现实世界的副本作为概念运动主体的辩证法形式,它所作出的批判只是在与现实的影子进行斗争;所谓合理形态,即以人的历史活动及其产物即现实世界的正本作为概念

26、运动主体的辩证法形式,它所作出的批判才是彻底的、指向现存世界革命化的斗争。只有将辩证法从神秘形式转变为合理形态,才能真实地解释世界,进而现实地改变世界。三、“合理形态辩证法”作为哲学史发展的结晶:马克思对黑格尔“合理即现实”命题的批判继承 马克思的辩证法由神秘形式走向了合理形态,也就是直言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命运。前面提到,合理形态辩证法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或思想家的个人态度,而是历史唯物主义新世界观的题中应有之义。也就是说,归根到底不是说马克思、恩格斯或某个杰出人物,提出了推翻现存社会的革命主张,而是历史运动的规律中就内在地包含着现存社会一定要走向灭亡、新的社会一定要取代旧的社会的铁的逻辑。当然

27、,这种逻辑不是由力学规律来保证,而是由人自己的历史活动规律来保证的。马克思公开承认自己是大思想家黑格尔的学生,而他的辩证法对老师的根本性发展,就在于以合理形态的辩证法取代了神秘形式的辩证法,使黑格尔“现实即合理,合理即现实”哲学命题的隐蔽意义完全彰显出来。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神秘化了,但这决没有妨碍他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在他那里,辩证法是倒立着的。必须把它倒过来,以便发现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总之,马克思所说的辩证法的“合理形态”,针对的前提就是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形式”。黑格尔的辩证法之所以陷入神秘形式,有两个基本的原因,一是他以纯粹思维作为

28、概念能动性的本体,从而使辩证法的否定性无法落实在改造客观现实方面;二是他庸人的、隐晦的政治立场,使得官方能够断章取义地理解和利用他的辩证法,从而使辩证法走向了批判现存事物职能的反面。所以,当马克思强调辩证法的“合理形态”时,实现的也是这双重的转换,一方面以人的历史活动为概念的辩证运动作为本体论基础,一方面强调否定、运动、批判的革命向度才是辩证法的本质。辩证法的“合理形态”就是对黑格尔“理性即现实”命题的批判继承以人的感性活动的力量使现存世界革命化。七、说明历史主义方法与历史性方法的异同及如何恰当处理二者关系?历史主义,是与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理性主义相对立的,用历史的观点评价历史现象的,注重研

29、究对象的起源、演化和发展状况的研究态度。历史性,是当下性、此时此地、一种被抛性,它显示的是研究者、研究对象和研究活动无法回避的、先定的历史情境。(1)历史主义和历史性的主要差异如下:首先,历史主义是关涉经验世界的事实在时间中的展开;而历史性是先于经验的,是经验世界得以展开的前提。其次,历史主义导致对研究对象的历史起源的崇拜和回溯;而历史性漠视起源问题,注重研究者何以在此,涉及其研究活动之前已先行地植入的历史境遇。同时,注重研究对象得以展示的历史境遇分析。再次,历史主义关心“时间在先”;而历史性关注“逻辑在先”。最后,历史主义崇尚抽象的研究态度,对研究对象与人的活动分离开来(自然/人);而历史性

30、崇尚具体的研究态度(人化的自然界,认识前结构),强调人的生存实践活动的先行性,以生存实践活动为媒介研究一切对象。(2)历史主义和历史性的有以下联系;一方面,我们应当看到,历史主义有其存在的理由。在研究各种经验事实时,为了弄清楚这些事实的来龙去脉,向开端追溯是必要的,但仅限于历史主义的思维方式又是不行的,因为这种思维方式总是不断地驱使我们往回追溯,从而遗忘了对研究者自己置身于其中的生活世界的本质的反思和历史性的澄明。这种抽象的态度往往会把整个研究导向纯学理的、与生活世界无关的方向。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看到,历史性是先于经验而存在的是任何研究活动都无法回避的。如果说历史主义体现在研究的过程中,那么

31、历史性则体现在对研究的前提的先行澄明上。不管研究者是否意识到这一点,这一前提是始终存在的。然而仅仅停留在对历史性的领悟上是不够的,在历史性澄明之后,就需要进入经验性的研究过程。不与经验性的东西相接触,历史性就仅仅是一种可能性的东西,因为它无法展示出来。(3)如何处理关系:重要的是把历史主义和历史性统一起来。在二者的统一中,历史性是基础,是任何研究活动先行澄明的前提。历史主义则是我们在梳理经验材料时不可或缺的方法。不应用历史主义取代历史性,否则将造成理论的混乱;也不能用历史性代替历史主义,否则将缺少研究的方法。八、在历史与实践的视域下如何理解马克思对诠释学的“哥白尼式的革命”?马克思创立了一种独

32、特的理解和解释理论,学界将称其为“实践诠释学”,他的这一理论在诠释学的发展史上理应占据重要的地位。这种独特的理解和解释理论,包含以下主要内部:(一)实践活动是全部理解和解释活动的基础1、一切理解和解释活动都起源于实践理解的三个条件:理解者生存在世;理解者具有健全的理智;理解活动通过语言来进行。马克思告诉我们,这三个条件都是在维持自己的生存的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2、一切理解和解释活动的内容都是指向实践的首先,一切观念、理论、文本,从内容上看,都是指向实践活动的,即使是神秘主义的东西,比如原始人普遍信奉的自然宗教、巫术和深化,归根到底也是以一定实践活动为蓝本的;其次,后人要准确地理解前人留下的观念、理论和文本,必须先理解前人置身于其中的实践活动。3、一切理解和解释的功能总是服务于人的生存实践的从历史上看,差不多每一个阶级在起来革命时,都把本阶级的利益解释成全社会的普遍利益,否则就不能动员全社会大多数成员参加该阶级的社会革命。(二)历史性是一切理解和解释活动的基本特征马克思认为,任何实践活动都是现实的人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所从事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