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30.79KB ,
资源ID:2375140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75140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电视采访与写作课件.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电视采访与写作课件.docx

1、电视采访与写作课件电视采访与写作第一章 绪 论 一、电视新闻 中国应用电视学中,由中国广播电视学研究会研究委员会主持完成的“电视新闻节目分类与界定”研究项目所确定的有关“电视新闻”的定义: 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电视新闻的种类*电视消息:短消息、长消息、连续(系列)报道*电视专题: *电视评论二、采访采访是新闻记者从生活中采集原始素材的过程,是新闻记者活跃的生命状态。 采访是主观认识客观的调查研究活动,是记者代表无法出面的读者,用调查研究的方法获得新闻的过程。采访是记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新闻时间进行调查、研究、选择、归

2、纳,使其利于传播的活动。采访是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 采访是记者认识客观事物,采集、挖掘新闻事实的调查研究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 采访具有以下特征: 1、采访是有主体存在的,主体即采访者。采访是记者认识客观事务的活动. 2、采访有明确的目的, 即为大众新闻传播搜集素材。起着传播信息,交流信息,沟通社会的作用. 3、采访有特定的对象,可以是机构、组织、事件等,但最后都落实为人。 4、采访具有时效性。 采访的任务1.采访公开报道的新闻.一般包括:社会生活中具有新闻价值的动态,事件,问题,面貌,成就,经验,人物,思潮,趋势等.2.采写内参.3.建立信息网络.4.拓宽互联网传播渠

3、道.采访的基本方法 访问:以交谈或问答的方式获得事实。 观察:记者亲临现场,目睹事件的发生发展或结果 体验:记者感受事物的方法,可产生最直接切身的体会。 研究资料:为正式采访而进行的采访. 三、 电视采访 是指电视新闻工作者利用电视技术中一切可以兼容的手段,为实现新闻的大众传播而进行的素材采集活动。它包括: 拍摄:摄像机摄取声画一体的现场形象; 记者出镜:记者出镜提问、访谈、交流等动态过程; 画外采访:记者进行的文字、背景、资料等非影像素材的采集等。电视采访的个性特征1、现代化的采集手段:电视采访综合运用各种现代化的采访设备和方式,来采集所需的画面、声音及文字素材;同时,电视采访的手段也成为报

4、道的形式和内容。2、人本化的采访方式:电视记者在镜头前的采访过程构成采访的重要内容,直接展现在观众面前,因此,采访中交流的人际化和采访的个性化尤为重要。3、记录生活原生态:电视采访从生活中直接采集形象素材,以生活自身的形态来反映生活、传播信息。记录信息“场”,最大可能地还原生活原始形态信息。4、时间的同步性:电视采访所获得的素材与现实生活同步;电视采访可以实现现场同步传播。 5、空间的现实性:电视采访比其他任何媒介的采访都更需要现场,现场即内容。电视记者必须亲历现场。 6、采访的协同性电视采访的主体电视记者1、分工:现场编辑:指挥现场素材的采集和节目的整体构成;出镜记者(主持人):现场提问、访

5、谈、述评;摄像记者:采集画面形象素材;录音师:配合摄像记者采集声音;灯光师:保证摄像记者采集画面形象的光线条件。 2、 素质要求*一般新闻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政治素质: 业务素质: 综合素质:电视记者的特殊要求1、更强的时间观念。2、现场报道能力。3、良好的与人合作的能力。4、运用画面、音响报道的能力。 5、具有画面思维能力。用形象叙事;用形象论证;用形象寓意和象征;用形象表达情绪、感觉。 此外,电视记者应有着更高的职业道德要求和更健全的人格。 四、电视写作 写的文字主要是用来听的 要与其他传播符号相结合 第二章 采访选题与策划一、选题 1、寻找采访线索 采访线索是在新闻采访工作中,对记者的报道

6、具有提示性帮助的信号、讯息、征兆等。采访线索有的是事件的始发阶段,有的是隐藏新闻价值的由头。 渠道国家和政府新出台的政策、法规、决议,领导人的讲话;各种会议、简报、情况反映及统计数据等;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其他媒体的报道;记者在生活中的观察、发现(有的明显,有的靠新闻敏感);受众提供信息(一方面受众主动提供,另一方面记者在采访中多交流也常有信息);记者自己的信息网络。2、增强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指记者及时发现新闻线索以及对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含量进行迅速判断的感知能力.它是记者职业素养的集中体现. 记者的新闻敏感体现在对社会现象的洞察能力,对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应能力,对新闻线索的辨别能力,以

7、及对新闻事实的分析能力. 新闻敏感应成为记者的职业习惯,对生活中一般人不注意的现象产生特别的关注。个人生活经验,知识和阅历的积累是新闻敏感的基础。关注国家大政方针,把握社会热点问题。 记者的新闻敏感还要体现在善于发展新闻线索。(特别是现场与原来的想象有出入的时候。)电视记者除一般记者的新闻敏感外,还必须具备特有的形象敏感。 电视记者必须在新闻现场找到能够表现和负载新闻价值的形象来加以体现;要善于从形象中发现采访线索。3、 选题的方法与原则 新闻价值有5个公认的要素:及时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趣味性。选题注意事项: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注重新闻价值;注重结果;核实其真实性;具有可操作性;能用

8、镜头来表现。 二、策划*围绕确定什么选题及如何采访报道所进行的多维性思维活动。*记者对自己的采访活动进行优化和选择,保证以最佳方式取得第一手资料的事前准备活动.*:策划是一种程序,在本质上是一种运用脑力的理性行为.基本上所有的策划都是关于未来的事务,即针对未来要发生的事情做当前的决策.换言之,策划是找出事物因果关系,衡度未来可采取之途径,以为目前决策之依据.策划:为现在和未来架一座桥.1、作用有利于深化报道主题,强化舆论导向;有利于形成独家报道,推出新闻精品;有利于媒体发掘新闻价值,更好的满足受众需求;有利于新闻报道的创新,增强传播效应。此外,在电视采访中的作用获得采访机会;使各工种配合默契,

9、顺利完成采访任务;尽量保持现场必要的原始信息;使采访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使记者能够在现场迅速找到拍摄的对象和细节。 是完成节目样式的需要。 电视采访的最后成果是电视节目,由于电视自身的特点,采访中拍到的素材直接决定后期的编辑成果,而采访过程往往是一次性的,因此,采访前必须策划先行。包括节目形式、结构、问题设计等。2、 方式以编辑部为核心的采访策划。 这种策划是根据一个时期的政治、经济等形势,制定这一时期的报道方针、目标、重点以及为实现这一方针、目标、重点而进行的重大选题部署和采访安排等。 这种策划还包括由编辑部对采访活动进行统一调度。 由记者完成的策划。这种策划内容相对微观,即运用对比思维、求异

10、思维思维、逆向思维等思维方式对整个采访个案的切入点、表现角度、表现手法等进行策划。包括:确定重点在研究背景的基础上,确定采访的重点内容(主题),重点对象和主要画面。 设计问题是为正式提问做准备,同时有利于记者理清头绪,抓住关键.如何提问,从何处切入,如果遇阻如何应变等都要有准备,因为电视采访往往是一次性的.(关于采访提问的具体问题,见后章) 设计的问题还要在采访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补充,发展.拟定方案具体的采访报道、摄制方案, 记者和编导常犯的毛病是用概念而不是用事实说话,讲意义多过讲信息和故事.3、基本要求 策划要以调查研究作基础; 策划必须尊重新闻规律; 策划方案要有操作性和可行性

11、; 策划要具有灵活性和可变性,要有应变的多个方案。 策划提倡创新 第三章 现场采访 一、 观察 观察的主要内容:1、表现主题的典型事例; 2、承载主题的典型人物; 3、现场人物的行为、语言、态度、情感; 4、具有新闻价值的生动细节。 在现实生活中,影响记者进行现场观察的因素很多,常见的如习惯性的视角,世俗化的判断标准等,应注意避免。 二、出镜提问 电视采访的最终目的不只是记者了解新闻事实,更重要的是让观众了解和相信新闻事实。为了突出新闻来源的真实性,记者需要在镜头前进行提问采访,这些提问的过程直接构成报道的内容。 (一)电视记者出镜提问的任务包括: 1、获取新闻事实;2、收集评论与感想,组织舆

12、论; 3、激发采访对象的情感,展现真实个性与内心。(二)电视记者出镜提问的技巧1、 作好充分的准备; 了解相关理论、政策、知识、背景等 了解采访对象(观点、经历、心理、表达能力等) 采访设备的准备2、 “一次最佳”原则; 电视的特点决定了记者镜头前的一切表现都会直接呈现在素材中,这使得即兴采访成为最合适的电视采访模式,可以避免采访对象准备好套话而使节目生硬和沉闷。 除提问外,记者在镜头前的行为举止也应具备即兴性。只有一次性完成的采访行为才会自然焕发出即兴采访的独特光彩,以开放的、不可预知的进行状态吸引观众的注意。 3、提问的方式; 记者的提问方式通常有两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围绕报道内容单刀直

13、入提出问题;漫谈引导,迂回深入选择与报道内容关系不大但却是被采访者感兴趣的话题开始,然后逐步引入正题。 4、提问的对策; 中外记者在长期采访实践中,摸索积累了多种多样的提问技巧和对策,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可作为参考。充当对手,展开讨论; 抛砖引玉,唤起回忆;探索询问,留有余地; 恰如其分地肯定,鼓励对方讲下去; 提出疑问,激怒对方全盘托出; 宽窄结合,灵活多变。(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不同的报道题目,可先提出一个涉及较广的问题,然后收回到较窄的范围,或先小范围提问,再放开谈。 ) 5、提问时的状态;*理智地提问:把握记者身份,平等、平实、平和*聚精会神地听:采访时,要求记者全神贯注地倾听对方的每

14、一句话,每一个观点,以及时抓住话头补充提问,或及时澄清含糊不清的问题,或向谬论提出疑义。*细致入微地看:采访时,通过仔细观察被采访者的外表,说话的方式(表情、手势、神态、语调等)以及采访时的反应,来判断被采访者的个性,对采访问题所持的态度,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提问方式和对策。*时刻不停地想: 围绕事件想(事件是否完整,细节是否具体,数字是否可信,还有哪些漏洞和疑问);围绕观点想(是否正确,是否科学,有什么普遍意义);围绕主题想(注意挖掘新鲜、生动、能够说明和深化主题的事实与观点)6、 控制提问时的节奏;7、应避免的提问。问题一目了然;问题笼统空洞;缺乏个性,或问题太大思路混乱,毫无逻辑;问题太长

15、或太专业,让人听不明或听不懂;限制答案的问题;8、问题设计 依据不同的报道内容,采访通常分为:观点采访_侧重于思想观点的揭示;对社会问题、重大事件的看法、主张。信息采访_侧重于提供新的情况、新的动态、新的趋向;披露事件原委;透露新的具体计划、措施、设想。个性采访_侧重展示人物的性格、思想境界、内心世界、人生哲学等,突出人物个性特征。 在实际采访过程中,三者往往相互渗透,但依据题材不同又有所侧重. 问题设计的原则:1、记者头脑中必须清楚,应该从访问对象口中得到哪些信息;2、记者必须有把握使提出的问题准确传达给被采访者;3、记者提出的问题应该使观众一听就懂. (三)出镜采访应注意的问题话筒;镜头感

16、; 服装;化妆;体态语; 环境。 三、画外采访电视记者除了在镜前采访之外,还有大量的采访任务是在镜头外完成的,这就是画外采访。1、为理清思路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 2、了解人物的身份、背景、经历,人物之间的关系,事件中的数据、情节、原因、结果等。3、搜集一切可能的影像资料4、核对事实。包括:核对基本事实,核对不确切的信息,(如同期声中不清楚的方言、专用名词,采访中不一致的数据等);核对姓名、地名、职务、职称等细节;核对日期,核对人物、事物关系四、记录 电视记者的采访活动以摄像机为核心展开。由于现场常常稍纵即逝,不可逆转,因此,如何尽可能地全面记录下现场信息,是电视采访成功的关键。 1、准确把握

17、开机、关机的时机。2、注意环境和细节的记录。3、注重同期声的记录.4、注意理性素材的记录。 文件、发票、笔录、法律法规等。五、克服采访障碍 记者应通过交流和观察,找准被采访者不愿接受采访的原因,对症下药。 第四章 采访方式与手段一、采访方式1、等候采访:记者预知或预测即将有新闻发生,提前到特定场所等候采访。等候采访不仅要有耐心,还要随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2、跟踪采访:顺着新闻事件的发展进程,穷追不舍尾随采访。(主要适用持续一定时间的新闻事件,游动性的群体活动,新闻人物或首脑人物多地点换场所的活动,范围大、头绪多的复杂事件等)。3、即席采访:多用于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的采访。注意:直截了当将

18、问题一次提出;一次最多提两到三个问题;借助别人的提问充实自己的报道;随机应变,临场发挥.4、同步采访:记者始终置于新闻事件的现场,摄像机以记者的采访视线为转移,报道以记者在现场出面采访为主线。 5、调查采访:披露事件真相和内幕的采访。 6、书面采访:记者以书信形式将问题写下来,寄给或面交采访对象,然后根据对方的回信或面谈进行报道。7、预约采访:任务是设法找到与新闻事件有联系并适合上电视发表意见的人物,进行事先预约采访,观察对方态度,判断对方能够发表什么样的意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这项工作如今在新闻报道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而导致了职业记者的进一步分工,产生了预约记者。8、联合采访:两个以上新闻机

19、构进行合作,对重头报道或特别题材的采访。9、问卷采访:运用社会学的问卷调查方法向被调查人了解情况和意见的采访.大致有以下步骤:选题-选项-设计量表-确定抽样范围-发放回收问卷-运算分析问题-撰写新闻报道。10、隐性采访:记者隐瞒自己的身份或采访目的而进行的采访。电视记者的隐性采访主要是指运用隐藏摄像设备的采访拍摄行为。隐性采访的适用范围:170171 为了拍摄社会不良现象或不道德行为,取得第一手资料的认证性; 抓取罪证; 在公共场合为保证采集的形象素材生动真实、避免镜头前的紧张或不自在; 在正面报道中,具有特别效果。隐性采访的禁区: a 法律底线:不“参与”犯罪;不涉及国家机密、商业机密、个人

20、隐私及未成年人犯罪等。 b职业底线:记者应以观察者或第三者的身份介入,不应成为新闻事件的决定性力量,更不能干涉事件的发展,影响事件的进程。否则就有制造新闻的嫌疑,影响媒体公信度和权威性。 c手段与目的的统一:不能为了揭露阴暗面而采用很不光彩的手段,它会暗示受众记者有特权,用这种手段获取信息是可以的,这对整个社会发展及媒体自律不利。如设置圈套,引诱他人违法等。 二、 采访手段 1、 电话采访 作用:跨越时空;节省时间,人力、物力;补充扩展;隐瞒身份,获得实情。 缺陷:易造成听觉误差;缺少形象画面的感染力。 注意:准确记录,核实要点;提问简洁,语气平和;除隐性采访外,采访前应交代身份,讲明意图,征

21、得同意。2、话筒采访3、录音采访4、航空采访5、演播室采访6、卫星电视采访7、网络采访 第五章 各类电视新闻节目的采访一、事件性新闻 林林总总的新闻,看起来纷繁复杂,但都可分为两类:事件性新闻,非事件性新闻.事件性新闻,指的是以一个独立的新闻事件为核心而展开的新闻报道,其事物变动的时态是突发性和跃进性的.电视新闻中大量的动态新闻,包括会议新闻,现场特写新闻等,都属于事件性新闻.事件性新闻,必要时可作连续报道.事件性新闻还可进一步区分为:突发性新闻事件;可预知性新闻事件.1、突发性新闻事件,指突如其来的新闻事件,是人们无法预料的,甚至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物变动.采访要求:p230-231 对

22、重大突发性新闻事件进行报道后,记者通常要追踪它的发展变化,继续进行采访报道.其后发生的新变动,大多数情况下会转化为可预知性新闻事件.2、可预知性新闻事件,是指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预先得知的,或是凭借新闻敏感可能预测的、将要发生的新闻事件.采访要求:(1)作好前期策划和准备工作;(2)在新闻现场,主要掌握事件的结果,捕捉现场的生动情节和典型细节,特别关注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或与原先设想大相径庭的结果等. 参见p232-233 二、非事件性新闻非事件性新闻,即对一段时间或若干空间里发生的情况、经验或问题等概貌性或阶段性的反映,其事物变动的时态往往是渐进性的.它包括典型报道、综合新闻、经验性新闻及人

23、物新闻等.非事件性新闻必要时往往采取系列报道的形式.非事件性新闻的采访要求 1、非事件性新闻的时效要求相对宽松,但也要尽力体现新闻由头。 可以选择一个“时间最新近点”上发生的事实,或最新统计数据,或有关会议,或有关人物的新变化等作为新闻由头。 2、现象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 第六章电视新闻写作概要一、电视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一)为看而写1、突出新闻事实,强调用事实说话。2、突出新闻人物和事件的个性特征,善于抓住表现人物和事件的生动细节。3、少而精。电视报道的解说词在文字上往往是不完整的,只有结合画面和同期声才能传达出完整的信息,构成一篇完整的报道。电视新闻要给观众留出看画

24、面的时间,解说词不能填得太满,否则会感觉很罗嗦,让人厌烦。4、声画对位。 解说词应依托画面,以画面为生发的基础,同时又是对画面元素的扩充、延伸、深化和概括。解说词不能脱离画面,但也不是简单的看图说话。解说词与画面相互配合,产生单靠声音或单靠画面都无法产生的新的意义。写作中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解说与画面或同期声重复,失去作用;二是解说与画面严重脱节,形成声画两张皮。5、遵循视觉逻辑。视觉逻辑是指文字受画面支配这一现象。(二)为听而写1、口语化慎用或不用文言词; 多用双音词,少用单音词; 多用短句,少用长句;尽量避免倒装句。2、规范化语音准确;句子结构完整,语法正确;不随便使用简称;不随便使用生造

25、词语。 3、明晰的感知性注意同音不同义的词的使用;慎用代词4、通俗、质朴语言通俗,一听就懂;注意数字的使用。5、简洁明快三、电视新闻解说词的结构1、 导语 导语是新闻的开头,是新闻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是留给观众的第一印象。写导语最重要的原则是把观众最感兴趣的东西和记者最需要告诉观众的信息包含其中,从而吸引观众看下去。 导语的几种基本形式:突出主要新闻事实的传统写法。优点是开门见山,思路明晰,便于理解。综述式。 明确提出观点,适合一些时间性不强的非事件性新闻,便于观众抓住主题。现象报道式对比式。强烈反差,具浓厚思辩色彩,适于寓理于事的报道。反差式 悬念式史喻式。适合与历史上某一阶段社会状况有某种

26、联系的新闻事件。现场描写式。 现场描述一般适用于事件性新闻报道。难点是既要概括事物的现场情景,又要防止与现场画面“重合”。 电视新闻导语注意:提供最新信息;小心使用直接引语;不要包含全部细节;不要罗列数字;2、主体 主体是新闻的主要部分,主要是提供详细的新闻事实,阐释相关的新闻评价。“导语以后的那部分内容一定要流畅地与导语衔接,并且支持导语中提出的内容”。 其写作有几种常用写法: 按照逻辑顺序写。即按照事实本身的逻辑去展开。围绕主题思想,根据事物内在联系,妥善安排材料。材料安排可以是因果关系、并列关系,也可以是主次关系、点面关系、递进关系。 按照时间顺序写。 对于一些纪实性电视新闻,解说词按照

27、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安排材料。材料要紧扣主题,注意取舍。按照记者的思路跳跃式地写。一些政论色彩较浓的说理性新闻或评论性节目往往围绕一个中心议题,从多个点面展开。思路是跳跃的,但材料的选用始终紧扣中心,收放自如,主题思路始终清晰明确。主体的写作:层次分明;材料充实:围绕导语涉及的内容提供丰富的材料,材料要典型,注意适当增加背景材料;手法多样:“大体须有,定体则无”,不必完全公式化3、结尾 注意不要模式化,不要画蛇添足。 不唱高调,用事实作结,不空发议论; 自然贴切,与全文基调、风格一致,做到水到渠成,而不是仓促唐突、生编硬造4、背景 新闻背景包括与新闻事件有密切关系的历史情况、政治局势、社会

28、环境、自然状况、人物简历、知识资料和基本数据等,它们对新闻事件往往起着解释、说明、补充、铺垫等作用。背景材料主要包括说明性材料,注释性材料和对比性材料。背景材料的运用在电视片中没有固定的位置。 5、标题标题的作用:提示新闻主题;子夜大转移小汤山收治首批非典患者神州五号飞船安全成功着陆人工林里来了野生鹿评价新闻内容;造林还是造字罚要依法引发观众兴趣。撤退,提前了半小时改革改出个镇领导部长的慰问金被摔之后电视新闻标题写作:简明、通俗、确切,以实题为主, 注意字行的排列美; 第六章 不同体裁电视新闻的特点及写作要领 一、电视消息的写作 电视消息是狭义的电视新闻。广义的电视新闻包括电视新闻专题、电视新

29、闻评论、电视新闻记录片、电视新闻直播等。在电视新闻诸体裁中,电视消息是最基本的体裁,也是数量最多、收视率最高的新闻体裁。 电视消息的文字相对完整,画面主要起实证功能。与报纸消息、广播消息相比,电视消息的主体更紧凑、更精练。1、电视消息的结构 倒金字塔结构 这是电视消息常用的结构方式。报道“开门见山”,最重要的事实放在导语中,消息主体按事实的重要程度依次排列。一般在紧接导语的段落介绍必要的背景材料。如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金字塔结构 金字塔结构按照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结构消息,与倒金字塔结构相反,重要的结论放在消息的结尾。这种形式适合于过程富于吸引力,现场感强的新闻事件。如河北辛集郭

30、西烟花厂发生特大爆炸事故 背景介绍式结构 这种结构是以较详尽地介绍背景材料为主。如报道新闻人物,科技成果、建设成就等,都可以通过背景材料的介绍体现其新闻价值。如人工林里来了野生鹿对话式结构 这是以对话为主的报道形式。可以是记者在新闻现场与被采访对象的对话(如农机千里走中原),也可以是被采访对象之间的对话。二、电视新闻专题的写作 电视新闻专题是对新闻事实作详尽的、有深度的报道。它综合运用各种电视表现手段与播出方式,深入报道某一重大新闻事件,典型的人物、经验,群众关注的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剖析等。1、电视新闻专题的特点大容量:电视新闻专题时间较长,可以更详细地交代事实,介绍更多的背景材料和相关知识,对新闻事实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同时也可以运用更多的电视表现手法。立体化:电视新闻专题在内容上和结构上具有立体化的特征,即报道的多层次、多角度和多侧面。思辩性:电视新闻专题对新闻事实的解析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