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9 ,大小:32.91KB ,
资源ID:2374544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74544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通过陕西省推荐申报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公示内容.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通过陕西省推荐申报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公示内容.docx

1、通过陕西省推荐申报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公示内容通过陕西省推荐申报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公示内容项目I一、项目名称:优质高产早熟抗病小麦新品种西农979的选育与应用二、项目简介:针对小麦生产中优质强筋品种短缺以及赤霉病日益严峻两大突出问题,制定“特色种质为基础、强筋抗病为目标、渐进聚合为手段”的育种策略,育成小麦新品种“西农979”,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并获植物新品种权。自2010年起连续7年被农业部推介为主导小麦品种,已成为我国当前种植面积最大的优质强筋兼抗赤霉病的小麦品种。该项目在3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1.西农979品种优良性状突出,重要负相关性状得到协同改良 强筋优质、高产稳

2、产。各项品质指标均达到国家优质强筋品质标准,不含1BL/1RS易位,具有Pinb-D1b、Psy-A1b等多个优质基因,适宜制作强筋专用粉。含有TaGS-D1a等多个有利于提高粒重的基因,区域试验中较对照品种增产6%,达极显著水平,大田生产曾创造百万亩平均亩产超千斤的记录,较好缓解了“优质与高产”负相关性状间的矛盾。耐寒早熟。含vrn-D1春化基因,属半冬性耐寒品种;具有光周期不敏感基因型,有利于提早开花,成熟期比对照提早2-3天,可有效避开后期干热风或阴雨灾害,“早熟与耐寒”矛盾性状得到协同改良。具有多种抗性。植保所鉴定报告,中抗赤霉病,高抗条锈病;抗穗发芽。含有PHS和Vp-B1c等4个抗

3、穗发芽基因,可抵御连阴雨导致的穗发芽灾害。适应性广泛。西农979含有与广适性有关的光周期不敏感基因,种植范围涵盖黄淮南部和长江中下游的中西部麦区。2.改进常规育种方法,实现优良性状快速聚合 在小麦常规育种中创新性地应用“分离世代集优杂交”技术,将优良性状的自由重组转变为选择干预下的聚优重组,加速目标性状的聚合并增加优良个体的出现频率,优良基因逐代叠加,主要性状持续改进。后代选择方面以多目标兼具的遗传平衡为原则,在早代选择阶段运用大群体结合品质分析和抗病性鉴定技术,增加选择压力;高代决选阶段开展多点穿梭鉴定,实现了产量、品质、早熟性、抗病性和适应性等多性状快速聚合,育成突破性品种“西农979”。

4、3.利用苏麦3号和长穗偃麦草双抗源种质,赤霉病抗性改良取得进展 西农979的系谱中,“84(14)43”和“88(1)F4”为苏麦3号衍生系,高抗赤霉病;小偃6号和小偃504是长穗偃麦草衍生系,具有优良的品质特性和锈病、赤霉病抗性。研究表明,西农979具有“苏麦3号”赤霉病抗性的相关位点,并遗传了长穗偃麦草衍生系统的抗病特性,获得了赤霉病不同抗源的融合,在黄淮南部赤霉病多发区表现出良好的抗病性。该品种在赤霉病重发区的大面积应用,有效减轻了赤霉菌毒素引起的食品污染,为保障食品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西农979审定以来,累计种植约1.1亿亩;近三年推广约3800万亩,增加效益30.2亿元;在推进优质麦

5、产业化、降低赤霉病损失等方面贡献巨大。西农979满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品种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小麦供给质量,应用前景广阔。三、客观评价:(一)同行专家评价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杨凌分中心)2014年11月邀请李振声、郭天才、魏益民、张宝军、张平治等专家对西农979的品种特性及推广应用情况进行评价:西农979已成为黄淮麦区主栽品种之一,聚合了多个亲本的优良性状,并具有一定的赤霉病抗性;该品种较好的协调了“耐寒与早熟、优质与高产”等负相关性状间的矛盾,填补了黄淮麦区优质高产、冬性早熟品种的空缺。(二)科技评价1.西农979品种2005年通过国家(国审麦2005005)和陕西省品种审定(陕审麦2005

6、002),2006年1月获植物新品种权证书(20060717)。2.“优质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西农979选育”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3.为表彰西农979小麦新品种选育及其在生产应用中的突出贡献,王辉同志2012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最高成就奖”并于2016年作为“时代先锋”和“三秦楷模”被央视等媒体宣传报道。4.西农979具有较强的抗穗发芽能力,以该品种为研究材料开发了STS分子标记并进行了有效性验证(Y. Yang 等,Theor Appl Genet (2007) 115: 971-980;L. Q. Xia 等,Euphytica (2009)168:385-394。5.西农979具有苏

7、麦3号3BS染色体上的Fhb1抗赤霉病基因位点(张玲丽等,麦类作物学报 (2014) 34: 1199-1204)。(三)检测、鉴定报告及公告1.农业部品种审定公告(第542号):西农979半冬性,耐寒性好;早熟,抗倒性强;籽粒商品性好,属强筋品种;产量三因素协调,较优质对照增产极显著。2.陕西省农业厅品种审定文件(陕农业发(2005)258号):西农979耐寒耐冻,抗倒伏,灌浆快,早熟性突出,抗穗发芽能力较强,丰产潜力大,优质强筋。3.国家品质检验报告(区05003):粗蛋白15.39%,湿面筋32.3%,沉降值49.7mL,稳定时间17.9min,最大抗延阻力564E.U.。4.国家抗病性

8、鉴定结果报告:(农科植保研20046号文件)高抗条锈病,中抗赤霉病。5.农业部推介主导品种公告(2010-2016):西农979连续七年被农业部推介为黄淮海地区主导小麦品种。(四)应用评价1.陕西、河南、安徽等省种子管理站:西农979优质高产、耐寒早熟、田间综合抗病性好,是我省小麦主栽(主推)品种之一,对提升小麦生产水平、促进优质麦产业化建设和农民种粮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效益显著,有很好的推广利用前景。2.陕西省农业厅:西农979填补了关中麦区耐寒早熟、优质高产小麦品种的空缺,对提高陕西小麦生产水平和促进优质麦产业发展起了重要的支撑作用。3.中粮集团、豫粮集团、陕西西瑞:西农979是首选优

9、质麦品种,通过订单产销组建优质麦生产基地,农民通过优质优价每亩地可增收100元以上。(五)科技查新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查新结论:西农979实现了耐寒与早熟相结合、高产稳产与优质强筋相结合,多抗与广适相结合,籽粒外观商品性优良与内在品质优秀相结合,是一个优势突出的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已成为黄淮南片麦区小麦主栽品种和优质强筋小麦代表品种。常规优化育种技术思路和方法,“优质与高产”、“耐寒与早熟”的遗传结合等均未见文献报道。因此,西农979开创了我国黄淮麦区兼抗赤霉病、优质高产、早熟耐寒育种成功的先例。四、推广应用情况农业部连续7年把西农979推介为黄淮海地区小麦主导品种,陕、豫、皖、苏等省连续多年

10、都把西农979列为主栽(或主推)品种和良种统繁统供品种。2011年以来连续6年的年推广面积都达千万亩以上,自2013年起成为我国第一大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应用范围由黄淮南片麦区扩展到河南省南部、湖北、湖南、陕南及重庆等局部麦区。中粮集团、豫粮集团和西瑞等大型粮食企业及陕富、老牛等大型面粉企业都把西农979作为优质麦收储、加工的首选品种和产销订单品种。2006至2016年西农979累计推广约11000万亩,近三年累计推广约3800万亩,新增效益30.2亿元。五、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知识产权类别知识产权具体名称国家(地区)授权号授权日期证书编号权利人发明人发明专利有效状态植物新品种权西农979中国C

11、NA20030519.02006.01.0120060717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辉;李学军;闵东红;孙道杰;冯毅发明专利一种复杂基因型群体快速培育小麦抗穗发芽材料的方法中国ZL201210408298.02014.10.29150555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孙道杰;冯毅;宋全浩六、主要完成人情况姓名排名行政/技术职务工作单位/完成单位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王辉1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负责项目总体设计和课题的立项,组织实施项目计划, 改良育种技术,育成西农979品种并组织品种推广。孙道杰2副研究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参与项目设计、实施方案的制定、组织落实等工作。参与育成新品种西农979;开展穗发芽抗性研究,

12、参与西农979的育种家种子生产、品种示范和推广;参与关中麦区优质麦产业化建设。闵东红3研究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参与项目设计、实施方案的制定、组织落实等工作。参与育成西农979;参与西农979的种子生产、品种示范和推广;参与关中麦区优质麦产业化建设。李学军4副研究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参与项目设计、实施方案的制定、组织落实等工作。参与育成西农979;参与西农979的种子生产、品种示范和推广;参与关中麦区优质麦产业化建设。马运粮5高级农艺师河南省种子管理站负责西农979在河南省的区域布局、示范推广;参与西农979小麦品种示范园项目建设;参与西农979优质麦基地建设。严勇敢6推广研究员陕西省种子管理站负责

13、西农979在关中麦区的区域布局和示范推广及西农979优质麦产业带建设。黑更全7经济师河南金粒种业有限公司负责西农979在河南、安徽、江苏等地的试验示范、良种基地建设及品种推广工作。冯毅8讲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参与实施方案的制定、组织落实等工作。参与育成西农979;参与西农979的种子生产、品种示范和推广;参与关中麦区优质麦产业化建设。张玲丽9研究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参与育成西农979;参与西农979的种子生产、品种示范和推广。研究赤霉病抗性遗传。夏兰琴10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开展西农979品种的穗发芽抗性鉴定与遗传研究,参与西农979的适应性研究。张自亮11研究员河南省驻马店市农科院

14、负责西农979在河南南部的品种试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品种生产示范及推广。王学友12农艺师河南金粒种业有限公司参与品种适应性鉴定,负责西农979的良种繁育及种子生产工作。李向拓13讲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参与育成小麦新品种西农979;参与西农979的种子生产、品种示范和推广。郑铎14陕西天丞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组织西农979在陕西的种子生产、示范和推广,参与陕西优质麦产业化建设。刘杨15副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西农979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和灌浆研究,开展西农979的高效种植技术展示。七、主要完成单位情况单位名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要贡献:1. 全面组织项目的实施,组织该项目相关课题的立项,主持开展项

15、目协调与组织管理工作,为各项研发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保障。2. 创建作物育种平台,确定育种目标,制定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提升育种效率,优化育种方法,选育出具有本单位自主知识产权的小麦新品种“西农979”。3. 组织研究西农979的优质高产生理、逆境生理,集成配套优质高效栽培技术。4. 成果转化方面,负责制定推广目标和方案,规划示范和推广区域,保障育种家种源。在黄淮麦区建立二十五个示范园,组织地方农业部门和河南金粒种业、陕西天丞禾农业科技公司、驻研种业、中粮、豫粮、西瑞粮库等多家单位共同建立大面积示范基地和繁殖基地,共同宣传推广等。至2016年累计推广约11000万亩,实现了成果的快速转化和生产应

16、用。八、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本项目1996年开始实施,经过近20年的遗传改良,2005年完成品种选育。2006年至2016年主要开展西农979的栽培技术研究、重要性状遗传研究、种子生产、品种示范、种植技术示范、品种的提纯复壮、宣传推广等工作。项目完成人在品种选育和品种的生产应用方面各有侧重,合作开展各项工作,在项目进行的不同时期参加了不同的工作。王辉是项目主持人,全面负责、协调统筹。孙道杰、闵东红、李学军、冯毅、张玲丽和李向拓等分别在1994年至2000年不同时期加入到品种选育工作中,2005年育成西农979新品种,之后持续开展品种改良和品种性状的遗传研究,兼顾品种的推广和生产应用等工作。合作方

17、式为共同知识产权、共同获奖以及论文合著。合作成果是新品种西农979、陕西省科学技术奖、研究论文等。证明材料是品种权证书、审定证书、奖励证书、研究论文等。夏兰琴、刘杨、张玲丽、孙道杰等从2005年开始,开展了西农979穗发芽抗性和赤霉病抗性的鉴定和遗传研究并发表研究论文。黑更全、张自亮、王学友和郑铎分别为品种推广合作企业河南金粒种业有限公司和陕西天丞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人员,马运粮、严勇敢为地方农业推广部门人员。从2005年至2016年,推广工作中,主要从事品种适应性评价研究、栽培技术研究、品种与种植技术示范、种子生产、品种提纯复壮、技术宣传以及辐射推广等工作。合作方式为产业合作及其他。合作成果是

18、西农979的推广面积(成为全国第一大强筋小麦品种)。全体完成人整体上相互协作,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完成并取得重大成就。项目II一、 项目名称:苹果树腐烂病致灾机理及其安全高效防控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二、 项目简介:我国苹果种植面积约266.7万公顷,总产量超4000万吨,占世界总量一半以上,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和农村经济支柱产业。而被称为苹果树“癌症”的腐烂病在苹果栽培历史上曾引起多次毁灭性灾害,成为产业发展波动的主因和瓶颈,经济损失无法估量,社会影响大。其病菌种类及发病规律不清、致病机理不明是无法预防病害、高毒药剂滥用、刮治技术单一低效、病害持续高发复发危害的根本原因。为此,该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

19、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等项目的资助下,多部门联合攻关,经过12年系统研究,取得以下创新成果:1. 破解了病菌致害致灾之谜,找到了腐烂病防控的关键突破口。澄清了我国病菌群体组成,明确了致病优势种及其致病性差异,从而明确了病害防控和抗病育种的靶标。阐明了病菌通过树皮表面肉眼不可见微伤入侵是果园树体受侵染的重要途径,突破了只能通过修剪伤等可见伤口侵入的传统理论。明确了病菌周年传播侵染规律,发现了果园无症状“健康树”带菌率高及木质部定殖扩展是病害连年高发、复发的主要原因,深化了对病害致灾成灾规律的认知。揭示了病菌与其特异性定殖树皮相关的耐低/高温、低pH和低氮素营养水平等生物学特性,并发现多种果胶酶、效

20、应蛋白和毒素是引致树皮溃烂的主要毒性因子,提升了对病菌致病致害机理的认知水平。2.开发了针对性强、防效好、生态安全性高的2个菌肥和4个农药产品,奠定了病害防控重要物质基础。开发出以枯草芽孢杆菌和豌豆根瘤菌组成的复合微生物菌肥“木美土里”和以有机物料和强抑菌活性中草药成分复合组成的有机菌肥“树安康”以增强果树抗病力。开发了氨基寡糖素类农药新产品“蓝德康喜”以诱导果树抗病性。研制出保护树干噻霉酮农药产品“好愉快”涂抹剂和膏剂及寡糖噻霉酮复配剂“叶支青”。筛选出戊唑醇、甲硫萘乙酸等预防病害低毒高效杀菌剂。挖掘了大量生防菌资源并获得应用前景好的微生物菌株3种。3. 提出了“早检测、降病原、增抗性、巧预

21、防”的新防控思路,研发了针对性预防技术,形成了改治为防的病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发明了病菌分子检测技术,解决了田间病害早期和长期监测预警难题。提出了修剪废弃枝梢无害化集中处理的生态控制技术。研发出以微生物肥料和植物诱抗剂为主的增强树体抗病力的应用技术。研发出在夏季用低毒药剂和生防菌液淋刷树干以杀灭树体表面及浅层病菌的精准对靶施药技术预防病菌入侵。创制了“苹果树腐烂病防治技术规程”、“有机苹果生产质量控制技术规范”并被农业部颁布实施。4. 创新了“校-企-政”联动技术推广模式,推广面积大,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形成了一套以试验示范为核心、技术服务为纽带、新型生产主体为依托、全国农技推广服务系统和农

22、业部苹果产业技术体系为支撑的技术推广模式。建立了网络与现实相结合的技术应用、技术服务新体系。在全国苹果主产区陕西、山西、山东、甘肃等大面积推广应用。近三年累计推广94.4万公顷,平均病株率由53.5%降到10.8%,平均病斑复发率由21.3%降到3.7%,防治成本降低68%,累计增收节支93.6亿元,实现了减药省工、增效控害、绿色环保的目标。项目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大北农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发表论文114篇(SCI 19篇),出版专著1部、科普书8本,获国家发明专利10件,实用新型专利8件,农药登记证4个、肥料登记证2个。该项目集“问题导向、理论创新、技术研发、试验示范、产业应用”于一体,引领

23、了世界树木枝干病害防控理论研究前沿,解决了苹果行业发展中的重大难题,实现了百姓受益、企业盈利、环境变“绿”的目标,提升了我国苹果产业的总体发展水平。三、客观评价:1. 与当前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该成果基于问题导向进行理论创新,在此基础上研发针对性强、高效低毒的预防新技术、新产品,进而在陕西、山西、山东、甘肃等苹果主产区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应用。从病害致灾机理、防病关键技术研发以及新产品研制等三个面均具有特色明显的创新性,总体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病害致灾机理方面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目澄清了我国病菌群体组成,发现了优势种V. mali与日本、韩国报道的V. cero

24、tosperma不同,明确了致病优势种及其致病性差异,从而明确了我国病害防控、药物研发和抗病育种的靶标。阐明了病菌通过树皮表面肉眼不可见微伤入侵是果园树体受侵染的重要途径,突破了只能通过修剪伤等可见伤口侵入的传统理论。明确了病菌周年传播侵染规律,发现了果园无症状“健康树”带菌率高及木质部定殖扩展是病害连年高发、复发的主要原因,深化了对病害致灾成灾规律的认知。通过全基因组、转录组比对分析深入揭示了与病菌特异性定殖树皮相关的生物学特性如耐低/高温、低pH和低氮素营养水平等,并通过基因功能研究发现多种果胶酶、效应蛋白和毒素是引致树皮溃烂的主要毒性因子,全面提升了对病菌致病致害机理的认知水平。而此前国

25、内外的认识是病菌从修剪伤、冻伤和落皮层侵入,存在于病组织中小分子毒素与病菌致病相关,但缺乏进一步的证据,而对病害致灾机理其他方面均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开发的产品国内领先。该项目在理论创新基础上开发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针对性强、防效好、生态安全性高的4个农药产品和2个菌肥,奠定了病害防控重要物质基础。开发出以枯草芽孢杆菌和豌豆根瘤菌组成的复合微生物菌肥“木美土里”和以有机物料和强抑菌活性中草药成分复合组成的有机菌肥“树安康”以增强果树抗病力。开发了氨基寡糖素类农药新产品“蓝德康喜”以诱导果树抗病性。研制出保护树干噻霉酮农药产品“好愉快”涂抹剂和膏剂及寡糖噻霉酮复配剂“叶支青”。筛选出戊唑

26、醇、甲硫萘乙酸等预防病害低毒高效杀菌剂。挖掘了大量生防菌资源并获得应用前景好的微生物菌株3种。而国内外主要依赖甲基硫菌灵甚至剧毒农药富美神等化学药剂。“改治为防”技术思路和技术体系国际领先。该项目提出了“早检测、降病原、增抗性、巧预防”的新防控思路,研发了针对性预防技术,形成了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发明的病菌分子检测技术解决了田间病害早期和长期监测预警难题。提出了修剪废弃枝梢无害化集中处理的生态控制技术。研发出以微生物肥料和植物诱抗剂为主的增强树体抗病力的应用技术。研发出在夏季用低毒药剂和生防菌液淋刷树干以杀灭树体表面及浅层病菌的精准对靶施药技术预防病菌入侵。创制了“苹果树腐烂病防治技术规程”、“

27、有机苹果生产质量控制技术规范”并被农业部颁布实施。而国内外以前主要依赖外科刮治技术和病斑涂药涂泥技术单纯被动治疗病害。2. 本项目科研成果的鉴定意见 2010年12月12日,陕西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苹果树腐烂病等重大病害生物学及防治技术研究”进行了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研究结果对于我国苹果树腐烂病的综合防控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苹果树腐烂病菌、轮纹病菌的生物学基础研究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成果2013年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2001年12月30日,河北省科技厅组织同行专家对“苹果、梨病虫害防治决策支持系统(DSSAP)的研究与应用”进行技术鉴定,鉴定委员会认

28、为“该研究起点高、难度大,实用性强,具有突出的创新性,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达到了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该成果2005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14年10月17日,河北省科技厅组织同行专家对“苹果树腐烂病发生规律及其安全高效防控关键技术”进行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成果整体技术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该成果2015年获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3. 国内外对本项目研究成果的引用本项目在国内外本领域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14篇,其中SCI收录19篇,EI收录1篇;主要研究结果被国内外刊物引用1164次,其中SCI源刊物上150次,单篇最高50次;出版专著1部、科普书8

29、本,其中果树病害图鉴已成为果树病害鉴定工具书,被全国相关教材、技术手册、网络等广泛应用。4国家知识产权及技术部门认定获国家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研发新品并转化应用,获农药登记证4个(1.5%噻霉酮水乳剂:PD20086023;1.6%噻霉酮涂抹剂:PD20120375;5%氨基寡糖素水剂:PD20160750;5%寡糖噻霉酮悬浮剂:LS20160025);获肥料登记证2个(微生物肥(2011)准字(0782)号;冀农肥(2010)准字(6609)号)。5. 学术报告项目实施应用期间,先后受邀在华盛顿州立大学、中美植物病理学术研讨会、世界苹果大会、海峡两岸植物病理学术研讨会等国际学术

30、会议做特邀报告6次,并受邀在全国北方果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讨会等国内学术会议进行大会报道百余人此。此外,举办苹果发展战略研讨会5届。6研究成果被新闻媒体广泛报道2012年12月,陕西省人民政府网和中央网络电视台分别对该项目成果进行了题为“我省苹果树病害防治研究获重大成果”和“我国苹果树重大病害防治研究获重大成果”的报道;2015年7月,科学网对该项目成果进行了题为“苹果树腐烂病菌致病机理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报道。7.科技成果与建议被政府采纳该成果研发的苹果树腐烂病针对性预防技术及创制的“改治为防”的综合方案被写入国家农业行业标准并被农业部颁布实施;研发的苹果病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被列为国家苹

31、果产业技术体系主推技术(NY/T2684-2015:苹果树腐烂病防治技术规程;NY/T 2411-2013:有机苹果生产质量控制技术规程)。8.其他评价和影响我国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韩明玉等教授认为,根据病害发生规律研发精准对靶防控技术,符合现代植保工作理念,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美国康奈尔大学果树病虫害综合防控专家Harvey Reissig教授认为中国腐烂病的防控新思路为世界果树病害防控提供了一个新方向。四、推广应用情况:该项目针对威胁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病害立项,高等院校、农技推广部门、农药企业等单位联合攻关,采用“科研、示范、推广”相结合的研究思路,集成了以试验示范为核心、技术服务为纽带、新型生产主体为依托、全国农技推广服务系统和农业部苹果产业技术体系为支撑的“校-企-政”联动技术推广模式,近三年累计推广94.4万公顷,平均病株率由53.5%降到10.8%,平均病斑复发率由21.3%降到3.7%,防治成本降低68%,累计增收节支93.6亿元,实现了减药省工、增效控害的目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充分发挥了技术的重大引领作用。1.以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和植保系统、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为依托,建立了立体化交叉协作技术推广服务网络的推广模式,扩大成果应用规模。以科研项目为纽带,与全国农技中心和地方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