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5 ,大小:38.13KB ,
资源ID:23729603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72960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马克思主义原理基本概论案例分析题2.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马克思主义原理基本概论案例分析题2.docx

1、马克思主义原理基本概论案例分析题2马克思主义原理基本概论案例分析题绪论:1材料1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霍布斯鲍姆指出,给确定某一具体思想方式或者观点是能否被看作马克思主义的标准作依据的,是在19世纪末大致定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美国著名学者海尔布隆纳在标准问题上有着与霍布斯鲍姆相近的看法。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一个可以得到公认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来源于同一套前提,它是规定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前提。凡是包含有这类前提的分析,都可以正当地将其分类为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即使作者本人并不如此认定。这同一套前提是:对待认识本身的辩证态度,唯物主义历史观,依据马克思的社会分析而得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的

2、总看法,以某种形式规定的对社会主义的信奉。材料21934年,当德国共产党的理论家卡尔科尔施还没有彻底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他写了一篇题为我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科尔施力图通过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所谓的特殊看法来表明他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些看法的要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原理,包括那些表面上具有普遍性的原理,都带有特殊性,马克思主义不是实证的,而是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的主题不是现在处于肯定状态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显得日益分崩离析的正在衰亡的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目的不是观赏现存的世界,而是对它进行积极的改造。材料3匈牙利思想家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认为:我们姑且

3、假定新的研究完全驳倒了马克思的每一个个别的论点。即使这点得到证明,每个严肃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仍然可以毫无保留地接受这种新结论,放弃马克思的所有全部论点,而无须片刻放弃他的马克思主义正统。所以,正统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结果。它不是对这个或者那个论点的信仰,也不是对某本圣书的注解。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指方法。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案: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

4、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早在马克思在世的时候就已经使用。从狭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

5、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材料1和材料2的观点是正确的。材料1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是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容的角度,明确地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容。材料2科尔施的理解则着重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从政治立场着眼规定马克思主义。材料3是卢卡奇的马克思主义观,这是一种方法至上的马克思主义观。所谓方法至上,就是把理论方法和结论对立起来,片面强调方法而轻视结论。卢卡奇最初是在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的正统性问题时提出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的。卢卡奇的

6、方法至上的马克思主义观的错误之一,是他把方法仅仅理解为辩证法,而否认世界观的方法意义,实际上是否认唯物主义的方法意义;错误之二,是离开论点,结论谈方法,把方法看做是可以离开论点、结论的独立自在的东西。其最终结果将是对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否定。2材料1、在人类迈入21世纪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围举行了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马克思主义位列榜首。得票率高于分别名列第二、第三和第四的相对论的创立者爱因斯坦、万有引力的发现者牛顿和进化论的提出者达尔文。新华每日电讯1999年12月30日 材料2、在路透社评选千年人物的活动中,马克思仅以一分之差名列第二。在这次评选活动中,爱因斯坦名列第一,与马克思

7、并列第二的是印度的国父圣雄甘地,牛顿和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居其后。新华每日电讯1999年12月30日 材料3、20XX9月,德国德意志电视二台进行了一项为期三个月名为最伟大的德国人的调查。最终的投票结果是:西德战后第一位总理康拉德阿登纳位居第一,1517年欧洲改革运动发起者、德国基督教新教创始人马丁路德位居第二,位居第三的是卡尔马克思。 材料4、英国广播公司广播四频道在我们这个时代栏目就谁是现今英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哲学家?展开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马克思以27.93%的票数荣登榜首,休谟以12.6%居第二位,以6.8%得票率位居第三位的则是哲学家维特根斯坦。 请回答: 1、人类社会过去1000年的历

8、史画卷中,曾出现过灿若繁星的思想大师,为什么马克思能够在多次评选中高居榜首? 2、在东欧剧变、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的情况下,马克思先后被评为千年风云人物、最伟大的德国人、最伟大的哲学家,给我们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1、马克思充分吸收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优秀成果,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构建了自己的独特的思想体系,对人类历史上诸多重大而基本的问题提出了富有启示性的意见,更重要的是其思想的现实影响力是以往许多伟大的思想家所不具备的。他的思想与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世界围的影响,在一种程度上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2、尽管世界历史不断向前发展,时代风云不断变幻,但马

9、克思的理论所面对的社会背景依然存在,他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都以最深刻的方式回应了他自身的时代以及当前社会存在的问题。东欧剧变、联解体并不意味着对马克思主义的证伪,而只是说明共产主义运动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而马克思本人也早就预言了这一点,这其实更让人注意到马克思学说的价值。当然我们也不能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现状过于盲目乐观。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不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同时也要积极回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立足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把马克思主义学说中那些在今天的生活仍具有重大意义的思想资源凸显出来,以更好地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实践。第一章:1,对于世界本质问题存在着

10、不同的哲学观点,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并回答有关问题。材料1泰勒斯认为万物由水产生,又复归于水;万物有生有灭,而水则是永恒的。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都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材料2毕达哥拉斯认为:从数目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平面,从平面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物体,产生出四种元素:水,火,土,空气。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材料3东汉哲学家王充认为:天履于上,地偎于下,下气蒸上,上气降下,万物

11、自生其中间。天地合气,万物自生。材料4恩格斯指出:世界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请回答:材料1、2、3的观点相同吗?并加以评述。 材料4说明了什么原理,坚持这一原理有何意义?答案要点1材料1,2,3的观点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坚持世界是统一的。不同之点在于:材料1和3都表现为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把世界统一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泰勒斯归结为火,王充归结为气,但都是用物质的东西作为世界的本原。材料2表现的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他们把世界归结为数,归结为某种客观的精神、理性因素。2材料4说明的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本质上是物质的。坚持这一

12、原理的意义在于:第一,这一原理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它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起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切原理的根本立脚点和出发点。它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科学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第二,这一原理是反对二元论、哲学、唯心主义的锐利武器。它证明了:否认世界统一性的二元论不能成立,神学所谓上帝创造世界的虚幻和荒谬,唯心主义一元论关于世界统一于精神的根本错误,并给予其根本性的摧毁和打击。第三,这一原理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它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的思想路线的根本理论基础;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的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2.阅读下列关于运动和发展不同观点的材料,并回答有关

13、问题。材料1非提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材料2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材料3列宁指出把主要的注意力正是放在认识自己运动的源泉上;只有对立统一的观点,才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才提供理解飞跃、渐进过程的中断,向对立面的转化,旧东西的消灭和新东西的产生的钥匙。请回答:1材料1和材料2的观点有何异同? 2材料2和材料3的主要分歧是什么?并加以评述。答案要点1材料1和材料2都承认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但是材料1认为运动变化是客观事物自身具有的,世界发生变化,事物就要发生变化,事物变了,

14、各种规律、方法、功能也就会发生变化。材料2慧能的观点则不是从事物自身来谈变化,而是认为人的心理、人的思想、意志是变化发展的源泉、动力,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运动观,割裂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2材料2和材料3的主要分歧在于是否认为事物因在的矛盾,引起运动变化。材料3强调事物在的矛盾性,事物在的对立统一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而材料2否认事物自身存在运动变化的源泉,而把运动变化看做是由精神因素,特别是由人的主观因素作用的结果,这样就否认了事物运动变化的客观性,因而不能正确地把握运动,不能科学地说明运动变化。3.针对以下关于对立统一规律在运动发展中的作用的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材料1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摘自愈:

15、原道玉不遇砥砺,不可以成器;人不遇穷困挫辱,不可以成德。摘自梅峰语录卷上材料2任何一件静止的东西,若不是在它以外有别的物体以运动力图进入它的位置使它不再处于静止,它将永远静止。同样情形,任何一件运动的东西,除非在它以外有别的物体使它静止,即将永远运动。摘自霍布斯:论物体,载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材料3列宁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在谈到黑格尔关于每一事物都是和它自己的他物有差别时认为非常正确和重要;他物是自己的他物,是向自己的对立面的发展。有两种基本的或两种可能的,或两种在历史上常见的发展进化观点: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以及认为发

16、展是对立面的统一统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关系。摘自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1990年版请回答:1分析材料1的观点,说明它的发展观的依据。 2分析材料2的观点,说明它的发展观的依据。 3谈谈你对材料3的理解答案要点1材料1把事物的发展看作是对立面互相斗争,互相作用的结果。愈的观点认为对佛教,道教如果不加以禁止,儒教就不能得到流传和推行。梅峰语录中关于人的发展的观点认为:人不遭受困难屈辱的锻炼,就不能成为品德高尚的人。这种观点是朴素的、辩证的,是正确的发展观。2材料2中霍布斯把力学中静者恒静,动者恒动的规律直接引入哲学,把物质的运动发展看做是外力作用的结果,陷入了外因论,他

17、的这种发展观点具有形而上学的性质。3材料3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它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实质容。矛盾的同一性使矛盾双方联系起来,使事物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提供矛盾双方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从而也就孕育着扬弃旧的矛盾的条件。矛盾斗争在事物量变过程中的作用,就在于它推动着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质变过程中的作用在于它能突破特定事物存在的限度。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基本属性,它们在矛盾中的地位是不同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4.根据以下关于矛盾问题的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1列宁指出: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的矛盾。他

18、还指出: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辩证的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材料2杜林说:矛盾的东西是一个畴。这个畴只能归属于思想组合,而不能归属于现实。材料3艾耶尔断言:自然界不可能有矛盾,只是在述中才可能有矛盾。请回答:1材料1的观点是什么?是否正确? 2对比材料1和材料2,指出材料2的错误。 3对比材料1和材料3,分析材料3的错误。答案要点1材料1的第一句话是说辩证法所研究的矛盾是对象自身中的矛盾,就是矛盾不是主观自生的,而是客观事物自身所具有的,人们思维中的矛盾不过是客观事物的矛盾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第二句也是强调辩证矛盾就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实际客观存在的矛盾,不是主观字面的

19、或者头脑臆造出来的矛盾。这两段话突出一点,就是指出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这个观点是正确的。2材料2把矛盾归结为一个畴,当作纯粹是主观的思想的东西:认为它不是现实的,只能是思想的任意组合。它与材料1把矛盾看作是对象自身中、实际生活中的矛盾的观点是完全对立的。其根本错误在于否认矛盾的客观存在性,把矛盾当作是由思想臆造的。3材料3公然否认自然界中有矛盾,他认为矛盾只存在于述中,即只存在于语句上,字面上。材料1明确指出矛盾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材料3的错误在于:一是公开否认自然界矛盾的存在,二是把矛盾当作字面上的,语句上的,同样是否认了矛盾存在的客观性。第二章:1.材料1

20、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中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之;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材料2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材料3荀子说: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仪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人为之意,是性伪之分也。材料4先生指出:世界人类之进化,当分三时期:第一由愚昧进文明,为不知而行的时期;第二由文明再进文明,为行而后知时期;第三自科学发明而后,为知而后行时期。以行而求知,困知而知行。请回答:简要评析上述材料给出观点。 材料4揭示的知行关系是什么?答案要点孔子的生而

21、知之和孟子的良知、良能是说知识是天生的或不学而知,是唯心主义先验论;孔子的学而知之和困而学之以及荀子的观点,承认人的认识是后天学习所得,是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借人类文明说明知识的来源和认识的发展,指出这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人的认识不是先天就有,也不可能一次完成。的知行学说包含了在实践中需要理论的指导以行求知和在理论指导下的行动知先行后,这样的实践认识再实践的意义,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2材料1恩格斯指出:就一切可能看来,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纠正我们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可能经常以极为轻视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他进一步指出:科学史就是把这种

22、谬误逐渐消除或者更为新的、但终归是比较不荒诞谬误的历史。材料2波普尔在科学知识进化论一书中说道: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是它的可证伪性或者可反驳性。我所想到的科学知识增长并不是指观察的积累,而是指不断推翻一种科学理论,由另一种更好的或者更合乎要求的理论取而代之。科学史也像人类发展史一样,只不过是一些靠不住的梦幻史。顽固不化史,错误史。但科学却是这样一种少有的也许是唯一的人类活动,有了错误可以系统加以批判,并且还往往可以及时改正。材料3正当相对论得到普遍称誉时,爱因斯坦却冷静地说:如果引力势场不能使光谱线向红端位移,广义相对论就站不住脚。从它推出许多结论中,只要有一个被证明是错误的,它就必然被抛弃

23、。请回答:上述材料在科学理论发展问题的共同观点是什么? 恩格斯和波普尔对科学的发展有什么不同认识? 简述波普尔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是它的可证伪性的观点。答案要点恩格斯、波普尔和爱因斯坦分别从不同角度解释了科学发展过程中真理与谬误的矛盾,指出科学是一个不断发现真理、检验真理、修正错误、发展真理的过程。恩格斯与波普尔的不同在于,波普尔把科学可能错误、可以被否证作为科学的最本质特征,把科学史简单归结于一种理论推翻另一种理论的历史,没有重视被推翻理论其中可能包含的合理性因素,这是一种简单的否定过程。恩格斯则辩证地认识这一问题。在承认今天看来是正确的东西都包含着明天可能发现是错误的同时,强调科学史是一

24、个在真理和谬误的斗争中,不断证实真理,克服谬误,发展真理的历程。波普尔的观点指出了科学发展必须不断批判和改正错误,这对于研究科学知识增长规律有很大启发。但是他认为一个理论是否具有科学性的标志仅在于它是否具有可证伪性的观点显然是片面的。第三章:1阅读下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回答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原理:材料1劳动资料的使用和创造,虽然就其萌芽状态来说已为某几种动物所固有,但是这毕竟是人类劳动过程独有的特征。所以富兰克林给人下的定义是a tool making animal,即制造工具的动物。动物遗骸结构对于认识已绝迹的动物机体有重要的意义,劳动资料的遗骸对于判断已经消亡的社会经济形态也有同样重

25、要的意义。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摘自马克思:资本论材料2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

26、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是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革,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块地发生变革。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的、艺术的或者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

27、存冲突去解释。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材料3新的社会思想和理论,只有当社会物质生活发展已在社会面前提出新的任务时,才会产生出来。可是,他们既已产生出来,便会成为最严重的力量,能促进解决社会物质生活发展过程所提出的新任务,能促进社会前进。在这里也就表现出新的思想,新的理论、新的政治观点和新政治制度所

28、具有的那种伟大的组织的、动员的和改造的意义。新的社会思想和理论所以产生出来,正是因为它们为社会所必需,因为若没有它们那种组织的、动员的和改造的工作,便无法解决社会物质生活发展中已经成熟的任务。新的社会思想和理论既已在社会物质生活发展过程中所提出的那些新任务基础上产生出来,便能扫除障碍,深入民众意识,动员民众,组织民众去反对社会上衰颓着的势力,因而推动着推翻社会上正在衰颓而阻碍社会物质生活发展的势力。于是,社会思想、理论和政治制度既已在社会物质生活发展过程、社会存在发展过程中已经成熟的那些任务基础上产生出来,便能反转来影响到社会存在,影响到社会物质生活,造成必要条件来彻底解决社会物质生活中业已成

29、熟的任务,并使这社会物质生活可能向前发展。摘自斯大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材料4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在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随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或者等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定的。所以,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请回答:根据材料14,说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根据材料2,说明社会革命时

30、代到来的条件是什么? 根据材料3,说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答案要点1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指的是:当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取代旧的生产关系后,在一段时期,由于它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因而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的作用,它能把被旧生产关系束缚的生产力解放出来。但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就会由原来的适合而变为不适合,甚至逐步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这时社会矛盾就会激化,最终导致社会革命。打破旧的生产关系,重新建立新的生产关系,开始新一轮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指的是:上层建筑是适应一定经济基础而建立起来的,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在新的社会形态取代旧的社会形态之后,新建立的上层

31、建筑,基本上是适应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要求的。如果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已经变成落后腐朽的时候,生产关系严重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与生产力发展要求变革经济基础之间,就形成尖锐对抗。通过社会革命,去对原上层建筑加以根本变革。然后在新的基础上,重新建立新的上层建筑。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到一定程度时,便能检验出现存的生产关系已不再适合生产力发展,变成了束缚生产力的桎梏,这时社会矛盾就会激化,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3社会意识虽然由社会存在所决定,但又有其自身特有的发展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即在于它对社会存在产生重大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和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延缓和阻碍的作用。但是,其反作用不是决定性的,而且其作用的大小,归根到底取决于它是否反映了经济发展的要求。1.分析下列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的不同观点。材料1孟轲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认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摘自孟子材料2梁启超说: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