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28.53KB ,
资源ID:2372577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72577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侧重点是策略的形成》.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侧重点是策略的形成》.docx

1、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侧重点是策略的形成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侧重点是策略的形成兴化市林潭学校鲁东华解决问题的教学并不仅仅只是解决某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不只是单纯的解答数学题目。解决问题包括提出数学问题,构建解答数学问题模型,寻求解答数学问题的策略,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实施解答数学问题的措施等。解决数学问题不只是让学生获得问题的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策略性的经验,用获得的经验,策略的去解决数学问题。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不应把侧重点放在问题的解决上,而忽视策略的形成。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

2、解决问题的目的不应该只是让学生获得答案,而应该注重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发展,注重解题的经历和形成的相应经验、技巧、方法,从而使学生把握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多样性,强化策略意识,提高策略水平。策略的形成离不开解决问题,在学生们解决问题时,采用某一策略,可以使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例如,在教学“鸡兔同笼”问题时,不是将侧重点放在具体的解上,而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解题策略,可运用画图、枚举、假设等形式加以呈现,获得问题的解决。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先要求学生选择适当的策略,再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合理运用解题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第二篇: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策略解决问

3、题的策略画图策略教研活动理论学习整理交口县城关小学赵亚虹可能初次接触新课本的老师会说课本为何越改越麻烦呢。学生会做就行了,为何课本上要让学生画图呢。又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确实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老师不适应新教材“应用题”教学的编排特点,教学中往往削弱应用题教学,着重于计算教学;或者和传统的应用题教学完全隔离开来。曾记得自己在教高段时,时不时地在发牢骚:纯文字的应用题,很多学生看不懂;学习困难的学生解决应用题简直是在瞎猜。可在低年级的实际教学中,发现解决问题教学已经占有很大的比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不错,为什么随着年级的增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弱。我认为原因有两个:一是在低年级的教材中,解决问

4、题的呈现形式是直观而有趣的图表,小学生一看,通俗易懂、非常喜欢,乐于解决。到了中高年级纯文字的应用题,很多学生看不懂,一碰到解决问题就烦,加上一部分学生认知水平的落后,解决问题对于他们来说会越来越困难。导致对这一类问题失去了兴趣;二是学生在学的过程中,由于没有系统的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导致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是啊。现在不讲线段图,也不讲数量关系,学生没有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到五六年级时怎么解决稍复杂的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因此,我们有必要抓住要点进行突破,以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为抓手,对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反思、总结,在研究中使得师生共同提高。关于解决问题,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这样的要求:1、初步学会

5、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2、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3、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课程标准提出的上述目标中,发展应用意识和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是重点。解决问题的价值不只是获得具体问题的解,更重要的旨在使学生获得发展,即学会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其多样性,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解决问题策略,使每一名学生找到解决应用问题的金钥匙。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很多,“画图”就是解决问题时的一个基本策略。以下就是我们教研组在一次理论学习中进行的研讨师1。我自身有体验,在做难题时,当题读不

6、懂,理不清思路时,我就通过画图来分析。这题我就能做上了。比如,在教上楼算楼梯数和植树问题的应用题时,如果你只抽象的讲,就不如画一个直观图看,图画出来,学生易错的地方一下子就明白了。师2。用画线段图解决问题是老教材解决应用题的有效方法,既然有效,我认为在我们的新课程中还应继续使用。师3。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线段图学生理解起来有点困难,我觉得用条形图比线段图直观,便于学生理解。条形图能横着比,也能竖着比,我在教学中,让学生用涂不同的颜色来代表不同的物体。师4。确实是条形图比线段图好理解,可是我觉得还是线段图比条形图好画。条形图还要掌握它们的宽度一样,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把握。师1:我手里搜集了这样

7、的一个资料:张丹教授曾做过这样的一个调查,调查显示学生缺乏画图的意识。学生心声一:没想到;心声二:老师没要求。反思我们的教学,传统教学把画图作为知识传授,而不是解决问题一种策略,学生受画规范图的影响,压抑了学生画图的兴趣与意识。所以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因人而异,鼓励学生画出富有个性的实物图、示意图、直观图、点子图、线段图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因需所画,真正有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画图的形式不一定苛求,只要清楚地表达数量关系即可。师5。我觉得确实是这样的,学生受画规范图的影响,压抑了学生画图的兴趣与意识。我们放开手让学生去画的话,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师2:我也搜集到了这样的

8、资料:有这样的三个阶段:一自由画图阶段,初步尝试画图法解决问题。在这个阶段孩子自由发挥,他们的图有些是实物的,如他们在解决植树问题时就在本子上画一棵棵小树来帮助自己分析;也有些是线段实物相结合的,如在教学鸡兔同笼时会用圆表示兔和鸡,用线段表示鸡兔的,脚来解决问题等等。老师应该保护他们,鼓励他们,分享他们在尝试中体会到用图解题的快乐,和他们一起体念用画图法解题带来的成功感。二是规范画图阶段,初步具有画图法解题能力。三是脑中成图阶段,用画图法提高问题的解题能力。脑中成图看到条件,就能马上联系到图形,整个问题看完,就已经形成了文字条件与图形的转化,然后根据脑中的图来解决问题,从而从真正意义上提高了学

9、生的解题能力,是用画图法解决问题的最高阶段。师1。这是学生在规范作图的长期训练后,才有可能达到的效果。努力的方向和目标。让我们的孩子学会用线段图解题是最终目的。那么怎样达到这个目的呢。从低年级我们该做哪些铺垫呢。师3:我认为习惯成自然。在教学中有意识用线段图教学,提高线段图在孩子面前出现的频率,让线段图深入孩子的脑海。当线段图在孩子面前出现的频率到了一定程度,让孩子说说你看到了哪些信息,是怎样看出来的。问题是什么。怎样读懂的。慢慢的学生知道了:在相差关系中短线表示小数,长线表示大数,两线比较多出部分是相差数。还知道实线表示存在,虚线表示不存在等等。师2。在讲我们的集体备课支出多少时,按照我们提

10、前备好的,学生边读题,我边画图,还让学生根据图复述了一遍题意,我觉得挺好的。看得多了,自然也就看懂了。师5。我们可以不要求学生画线段图。但可以训练学生“看图编题,看图列式”。看图编题让孩子把看到的线段图通过语言完整的表术出来,编成一道道应用题。看图列式是让孩子根据线段图提供的信息列式解决其提出的问题。这样孩子读图能力能进一步提升,是对孩子识图能力的一个考验。师3。支出多少这节课的练习我们设计的就是这样的两道看图编题,我觉得效果也挺好的,学生确实不会画,但是通过我们不断地在他们脑海中的刺激,学生已经能初步理解线段图了。不过还是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吧。师1。“受之于鱼,不如受之于渔。”教孩子解题还不

11、如教孩子解题的方法,最后我把搜集到的资料和大家一起分享,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如老师所说使我们的学生最终达到脑中成图阶段,从而从真正意义上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张丹教授在书中谈到3个最基本的应用问题解决策略,招招是良方,句句是向导,让我久久回味。画图策略,因人而异,因需所画列表策略,因题而用,因思所需模拟操作策略,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重点说一下画图策略。画图策略利用图的直观表达问题中的关系和结构,化繁为简,利于提炼数量关系,起到理解、解决、反思和交流、发现等作用。如何培养学生画图的策略呢。1、鼓励画图,发展画图意识。教学中,鼓励学生运用图、表格、自然语言、符号等诠释自己对抽象概念规律的理解,在束手

12、无策时,在迷惑不解时,在各抒己见时画图往往迎刃而解、以理服人。2、重视学生自己的示意图。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风格不同,张丹教授认为画图只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因人而异,鼓励学生画出富有个性的实物图、示意图、直观图、点子图、线段图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因需所画,真正有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画图的形式不一定苛求,只要清楚地表达数量关系即可,我认为,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由直观到抽象,相机诱导逐步体会简洁性,更是关注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3、重视画图在解决问题和反思交流中的作用。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学生在尝试画图与分享的过程中,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与幸福。4

13、、重视画图中学生的数学思维。5、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数形结合、对应、转化、假设、类比等,让图形架起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间的桥梁。总之,我们要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创造机会使他们乐于展示,助其树信心,敢创新。第三篇: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8页49页例1、练一练和练习八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整理已知条件和问题,能用画线段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和差问题的解题方法。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感受画线段图的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

14、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比较、分析、综合等能力。3.使学生在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运用线段图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运用画线段图的策略确定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和差问题的解题方法。教学难点。掌握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线段图进行分析问题的意识。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提问。同学们,我们以前就学过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从问题想起)引入。是的,我们学过了从条件想起,从问题想起的策略。看来,在解决问题时,我们确实是需要一些策略的,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解决问题的

15、策略。(板书课题)二、学习策略1.了解题意。出示例1,让学生读题。提问。同学们请看这一题,自己读一读,题里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指名学生回答,你来说说题中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样理解这个问题的。提问。你知道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吗。自己独立尝试一下。启发。老师看了一下,很多同学都无从下手,那怎么办呢。想一想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条件之间的关系吗。(画线段图)的确,画线段图是个不错的办法,我们就来画一画。提问。那怎么画呢。(如果有同学将小宁和小春一共有72枚邮票画成一条线段,反问:怎样画可以表示的更清楚。)师画。我们可以用这样一条线段表示小宁的邮票数,那表示小春的邮票数的线段应该怎么画。

16、(比小宁的长一些)接下来,你能将题目中的条件表示在图中吗。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反馈:哪位同学能边读边说,在黑板上表示出来。边画边说明。小春的比小宁的多出的一段表示小春比小宁多12枚邮票,用大廓线表示出小宁和小春一共有72枚邮票。你们同意他的画法吗。【设计意图。本例题是和差问题,对四年级学生来讲抽象的思考、分析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借助直观形象,理解数量间的联系,因此它适合用画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一开始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是大家感受问题有点难度,理解的人“不算多”。接着启发学生怎样可以帮助我们看清数量关系,意图在于激活学生过去有过的画直观图的经验,引导学生进入画图。】2.分析关系讨论。看着这张图

17、,现在你有没有解题思路了。自己先想一想,同桌交流。学生回答,大家听明白了吗。谁也来说说看。教师整理说明:思路一:先去掉小春比小宁多的12,这时总数就会(总数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也去掉12),这样(他们两人的邮票数就一样多了)。然后我们再把他们平均分,这样就可以求出小宁的邮票数,那么由求出的小宁的邮票数,我们就可以求出小春的邮票数。思路二:追问。还有其他的解题思路吗。给小宁补上12,这时总数就会(总数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也去掉12),这样(他们两人的邮票数就一样多了)。然后我们再把他们平均分,这样就可以求出小春的邮票数,那么由求出的小春的邮票数,我们就可以求出小宁的邮票数。思路三:如有第三种方法,请

18、学生解释清楚。小结。其实,刚才同学们说的两中解题思路是有共通点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两种方法,虽然一种是将小春去掉12,另一种是将小宁补上12,但是两中方法都是想办法使它们一样多,再平均分。【设计意图。画图后引导学生“从图上看”,思考可以怎样解决问题,这一方面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分析,体会线段图的作用,另一方面培养几何直观和推理的能力。最后通过交流发现,两种方法虽然解题思路不一样,其实本质上是一样的】3.解答检验(1)引导。刚才我们通过线段图看清了数量间的联系,大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两种思路。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列式计算。学生解答,教师巡视。交流。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你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吗

19、。(教师板书算式)另一种方法是怎样解答的。你是怎样想的。(教师板书算式)(2)引导:我们这个问题已经知道怎么解决了,那么到底算的算的对不对,我们应该怎么检验。如有同学提到用其中一种解法的结果检验另一种解法。教师反馈。这是一个检验的方法,但是如果在分析数量关系时,你的思维错了,那么用第二种方法来进行检查还是错的。所以这样的方法并不是很好,你有没有什么其他的检验方法吗。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题目中有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小宁和小春共有72枚邮票”,第二个条件是“小春比小宁多12枚”,所以我们对两个条件都要进行检验。可以先把两人的邮票枚数相加,看是不是共有72枚;再把两人邮票的枚数相减,看是不是相差1

20、2枚。说明。是啊,在解决问题时,我们一般用“把得数代入原题”的方法进行检验。自己在练习纸上写出检验过程,并完成答句。反馈。你是怎样检验的。(板书检验过程,确认结果)我们来看看,他们两个相加总数是不是72,两个相减结果是不是12,那说明我们的解答是正确的。【设计意图。学习策略不是事先的交代,而是解题过程中的体验和概括。因此设计着重让学生经历画图、分析和解决问题,并适时引导体验。】4.反思回顾(1)反思过程,交流体会。引导。回顾我们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小结。当数量关系比较复杂时,我们运用画图来理清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帮助我们解决了问题。解答完成以后,我们还运用了“把得数代入原题”的方

21、法检验了结果是否正确。(2)引导回忆,丰富策略。引导。其实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也曾经运用画图的策略来剞解决一些问题。你还记得我们在哪些问题上用到过。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并说明。在二年级我们就学过通过画一画、圈一圈,认识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在三年我们也经常要画线段图来解决问题;在四年级探索周期排列的规律时,我们也通过画图表示物体的排列顺序,找出规律。看来,画图的策略对解决很多问题都有帮助。【设计意图。解决问题之后,再回顾后来为什么大部分同学都找到了解决方法,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画图对于解决问题的作用,获得比较深切的体验,这就便于学生提炼、概括策略。然后交流体会,联系学生体会揭示学习的新策略是画图

22、的策略,学生就能比较深刻地感悟策略的内容,把握策略的实质,初步认识画图的策略。】三、巩固练习1.出示“练一练”。引入。要掌握画图的策略,我们首先要看懂图,这张图,你能看懂吗。谁来说说这张图的意思。看着图,先想想你准备怎样解决。请同学们列式解答。(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直接列式解答)交流。你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吗。这位同学用的另有一种方法,我们来看看对不对。检验。这道题算得对不对,我们来检验一下。我们可以怎么检验。(根据回答板书检验过程)检验时,既要检验两种书是不是一共105本,又要检验文艺书比科技书是不是少15本。符合这两个条件,说明解答是正确的。小结:同学们看,看懂了图,我们就能理清数量关系,

23、从而正确解答。【设计意图:在学过了画图的策略之后,要掌握画图的策略,首先要看懂图,看懂了图,就能理清数量关系,从而正确解答。】2.出示练习八第2题。这张图你能看懂吗。想一想,你准备怎样解决。试试看。学生独立完成,并上台展示。谁来展示一下。(两种解题思路,一种是去掉长花边的一部分,另一种是补上短花边的部分)通过比较交流,体会用长花边减去10厘米,先求短花边的长度,再求长花边的解题思路,比用短花边加上三个10厘米,先求出长花边的长度,再求短花边的长度的解题思路要更简捷。错误的方法。老师看到还有一位同学是这样做的。我们来看看他的对不对。投影仪展示,并使用检验,检验发现结果不对。说明。看来检验可以及时

24、发现解决问题时思维的漏洞,检验还是很有用的,我们要平时要用养成检验的习惯。【设计意图。要让学生通过比较交流,体会用长花边减去10厘米,先求短花边的长度,再求长花边的解题思路,比用短花边加上三个10厘米,先求出长花边的长度,再求短花边的长度的解题思路要更简捷。】同时当学生出现错误算法时,及时利用检验发现错误,以使学生体会检验的重要性,用养成检验的习惯。3.出示练习八第3题。自己读题,你会解决吗。自己独立尝试,让学生自己画图。请解决出来的学生上台说说解题思路。你是怎么样一下子想清这题的解题思路的。说明。题目要求是从上层搬到下层60本,上、下层本数相等,看图就能发现从上层搬三份中的一份到下层,上、下

25、层的本数相同,所以这一份就是60本。小结。你们看,画了一张图以后,原来复杂的题目我们一看就知道怎么解决,所以画图的策略真的很有用。以后,同学在解决一些条件比较复杂的问题时,我们也可以画画图,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设计意图。解题时,发现光看文字难以理解,引发学生画图的意识。一画图就发现上层中的一份其实就是60本。】使学生体会画图的策略真的很有用。以后再解决一些条件比较复杂的问题时,我们也要有画图的意识。4.出示练习八第4题。提问。观察题目,你能很快的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吗。(能)学生独立解决。谁来说说你的解题思路。小结:当题目中的数量比较简单时,我们可以不画图直接思考分析如何解决问题。【设计意图:

26、当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比较简单时,也可以不画图直接思考分析如何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灵活选择画线段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四、课堂总结提问。今天学习的解决问题的什么策略。怎样应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你还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小结。今天学习了画图的策略,主要是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画线段图可以清楚地表示题里的数量关系,方便我们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式解题后,我们还用了将“得数代入原题”方法来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在我们以后学习的过程中,还会接触到很多解决问题的策略,我们要灵活地使用这些学过的策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第四篇: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

27、年级上册第7173页例1和“想想做做”第1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依据条件寻求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方法及回顾反思的过程,了解从条件想起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能用由条件想问题的策略寻找解题方法,并正确解答。2、使学生初步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体会两步计算实际问题条件与问题的联系体会从条件想起求问题结果的分析推理过程,培养分析、推理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积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方法可以解决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方法的价值,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学重点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难点策略的体验与理解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体会“策略”(猜谜语)谈话。小朋

28、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带了两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1、耳朵像蒲扇,身体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大象)2、告诉你高,告诉你长,画条直线,它来帮忙。(直尺)指名猜,并说理。师。刚才我们通过分析谜面提供的信息,猜出了谜底。二、初用策略,探寻思路1、理解题意(1)谈话:小朋友,看小猴在干什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题目。(出示例题)(2)读完题目想一想:题中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求什么问题。(指名说)师:找对了吗。真好,我们只读了一遍就找到了条件,弄清了问题。(3)我们再来看看第一个条件是。第二个条件是。(齐读)(4)提问。你觉得哪个条件需要我们再来理解理解的。“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29、”是什么意思。(5)交流。a).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第四天呢。第五天呢。我们一起看着黑板再来说一说。(板书:第一天、第二天)b).还有其他想法吗。看来大家都是这么想的。“以后每”也就是说.第(1)天摘的个数+5=第(2)天摘的个数,追问:第天摘的个数+5=第天摘的个数(板书:弧线5)师。就这样,我们读读题目,不光找到了条件,还弄清了条件的意思。2、交流算法(1)谈话。根据刚才我们分析的数量关系,说说你打算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同桌讨论。(2)交流。师。这是他的想法,其他小朋友是不是都有自己的想法。3、列式解答(1)谈话。现在,你可以填表求出答案也可以列式求出答案,任选

30、一种方法,如果还有其他方法可以写在左边空白处,听清楚了吗。把书翻到p72自己做一做。(2)学生独立完成。(3)全班交流。(电脑显示。例题图)填表的小朋友说说自己是怎样填的。(完成板书)师:小猴从第一天摘了30个开始,以后每天分别摘了。(读一读)追问:照这样计算,第六天呢。大家是不是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果然是这样,所以从表中我们知道小猴第三天摘了40个,第五天摘了50个。列式是怎样解答的。(板书算式、答句)师。师;还有其他方法吗。(4)小结并揭题。刚才我们用了不同的方法解决了问题,有填表的、有列算式的,其实它们之间有着共同地方,你能找出来吗。(结果相同,条件不变)其实,我们都是根据条件,从第

31、一天摘30个开始,依次加5就能求出答案;也可以像有些同学一样,先算第三天比第一天多几个5,或第五天比第一天多了几5。(板书)尽管方法不同,但都是根据这两个。(条件),从条件想起(板书),来解决问题的。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的策略)解释“策略”举例4、回顾反思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想想我们是怎样来解决问题的。说说你的体会。(指名说)指出。解决问题时,我们首先要(理解题意),弄清题中每个条件的含义,看清要求的问题;其次是(分析问题),我们可以从条件想起,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是(解决问题),可以列式计算,也可以列表求出答案。三、巩固应用,内化策略1、做“想想做做”第1题谈

32、话。下面我们就用这样的步骤来解决一些问题。(1)请看第一题,这两幅图你看得懂吗。谁来说说意思。(2)提问:根据已知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电脑演示)(3)解答(学生口答,教师板书)(4)比较:这两个问题有什么联系。师。第一个问题是直接根据题中的两个条件想到的,第二个问题则要联系已经提出的问题和其余条件才能想到的。(5)第二小题,学生自己读题,讨论,全班交流。(交流时重点说说是根据哪两个条件计算的)师。这又是一个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的例子。2、做“想想做做”第2题(1)学生读题,理解题目意思。(用手演示每次弹起的高度是下落高度的一半)(2)完成填表(3)交流师。这一题我们找出了前后两个有联系的条件,就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