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31.39KB ,
资源ID:2372291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72291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上海高中地理会考资料知识点梳理.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上海高中地理会考资料知识点梳理.docx

1、上海高中地理会考资料知识点梳理1. 目前能观测到的宇宙部分- 总星系 2. 天体系统层次 :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地月系 3. 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太阳; 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月球。 4. 太阳的外部结构 :(由里向外)光球、色球、日冕 5. 太阳活动 :黑子(光球);耀斑、日珥(色球);太阳风(日冕) 6. 太阳活动的标志 :黑子和耀斑。活动周期: 11 年 7. 太阳活动的影响 :干扰无线电、磁暴、极光 8. 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太阳(质量大) 9. 九大行星 :水、金、地、火(类地行星);木、土、天、海、冥(类木行星) 10. 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日地距

2、离适中;地球大小质量适中。 11. 朔望月周期 :新月(初一、大潮,日食)-上弦月(初七、八,小潮)-满月(十五、十六,大潮,月食)-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小潮)-新月。 29.53 日 12. 地球自转方向和周期 自西向东, 23 小时 56 分 4 秒。 13. 地球自转角速度 除极点外, 15 / 小时 每差1时间相差4分钟; 地球自转线速度 除极点外,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14. 地球物体 水平运动偏向 南左北右赤无。 15. 地球公转周期 365 日 5 时 48 分 46 秒。 16. 地球自转平面 -赤道平面; 地球公转平面 -黄道平面。 17. 黄赤交角 目前 23 26

3、,与回归线纬度相同。地轴与赤道夹角 90 ,地轴与黄道的夹角为 66 34 ,与极圈的纬度相同。 18.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形成了太阳直射点在纬度上的周年变化,并使地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也作相应的变化。 太阳直射处:正午太阳高度为 90 度。所以: *. 北半球春分日( 3.21 )或秋分日( 9.23 ):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南北降低。 *. 北半球夏至日( 6.22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降低。 *. 北半球冬至日( 12.22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回归线向南北降低。 正午太阳高度角

4、自太阳直射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19. 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一年正午太阳高度在 6.22 达到最大, 12.22 达到最小;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一年正午太阳高度在 12.22 达到最大, 6.22 达到最小。 南 . 北回归线之间的纬度带:一年之中的正午太阳高度可达到两次最大值( 90 ),回归线上只有 1 次直射,回归线外无直射。 20.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3.21 日及 9.23 日全球昼夜平分。 北半球春分日 - 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愈高,昼愈长夜愈短,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南半球各纬线圈昼短夜长,纬度愈高,昼愈短夜愈

5、长,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其中,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极昼),南半球反之。北半球秋分日 - 春分日:反之。其中,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极夜);南半球反之。 21. 天文含义上的四季: 夏季: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冬季:反之。春秋是冬夏之过渡。 22. 五带的划分 :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到极圈为南、北温带;极圈以内是南、北寒带。 23. 地球的六大圈层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壳、地幔、地核 24. 水圈的特点 :连续、不规则 25. 生物圈的范围 :水圈全部、地壳圈表层、大气圈底层。 26. 地球的内部圈层组成

6、: 地壳、地幔、地核 。 划分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变化 。 27. 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划分 :莫霍面(地下约 33km 纵波和横波速度明显增加)以上是地壳,莫霍面与古登堡面(地下约 2900km 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之间是地幔,古登堡面以下是地核。 28. 地壳、地幔、地核自上而下,厚度、压力、密度、温度均递增 。 29. 地壳 :固态。 陆厚洋薄 ,岩石组成。可分两层,上层硅铝层(花岗岩,密度小,海洋部分缺失),下层硅镁层(玄武岩,密度大)。 30. 地幔 :呈固态。可分为上地幔与下地幔两层。上地幔上部有软流层,可能是地球内部岩浆活动与地震的主要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上部由岩

7、石组成。 31. 地核 :可分外核、内核两圈层。内核为固态、外核接近液态。( 外液内固 ) 32. 岩石圈 = 地壳 + 上地幔软流层以上部分 , 70 - 150KM 厚。 33. 岩浆岩 :侵入岩- ( 花岗岩 ) :晶粒较粗;喷出岩- ( 玄武岩 ) :晶粒细小,多气孔 34. 沉积岩 : 层理构造 ,并有 动植物化石 ,主要有: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35. 变质岩 : 片理构造 ,主要有大理岩、石英岩、片岩、板岩、片麻岩。 36. 褶皱的基本形态: 背斜(核老翼新)和向斜(核新翼老) 37. 背斜成谷的原因 :受到张力后的背斜顶部,岩层被破坏,物质易受侵蚀,反而成为谷地。 38.

8、 向斜成山的原因 :因受到挤压,向斜槽部的物质被挤压得结实,不易被侵蚀,当周围岩层被侵蚀后,向斜部分反而成为凸出的山地。 39. 断层的组合 :两个断层线之间,与两侧岩块相比,中间相对上升的岩块称为 地垒 ,如中国的庐山、泰山;中间相对下降的岩块,称为 地堑 。如东非大裂谷、汾河谷地。 40. 地震的分类 :一按 成因 主要分构造地震与火山地震两种。二按 震源深度 可分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三按 震级 可分为微震和破坏性地震。 41. 地震时先是上下颠簸,然后是左右摇晃 ,因为地震时先的纵波到达震中,然后是横波传来。 42. 震级和烈度的关系 :震级越大、烈度也越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

9、级,震中处烈度最大,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 43. 世界主要地震带 是 环太平洋构造带 和 地中海-喜马拉雅构造带 ,环太平洋带大约集中了全世界 80% 以上的浅源地震、几乎全部的中源和深源地震,我国正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的交接处,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44. 海底扩张学说认为海岭(大洋中脊)是大洋地壳的诞生处。海沟是大洋地壳的消亡处 。 45. 全球岩石圈共分六大板块 ,即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北美洲)、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和澳大利亚)、南极洲板块。 46. 地震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 30 多倍,两级相差 900 多倍 47. 大气中最多的成分是氮。 48.

10、 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 的是-臭氧,热层中的氧原子也能吸收紫外线。 49. 能吸收并放射长波辐射 的是-水汽与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一定的保温作用。 50. 大气的垂直分层 :自下而上依次再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五层。 51. 对流层主要特征 有:水汽、尘埃杂质含量多;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均每上升 100 米,气温降低 0.6 。大气 对流 运动显著;天气和气候变化最为显著。 52. 平流层主要特征 : 气温随高度增高而上升 ;大气以 水平运动 为主;有臭氧层,是最佳航空层。 53. 中间层 :几乎没有臭氧, 气温又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 热层 :即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11、对电讯通讯工程建设有重大意义。 54. 太阳辐射强度大小取决于太阳高度角大气层的厚度和透明度 55. 世界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总体上自赤道向两极减少 ,世界热量分布总趋势大致与纬度平行,呈带状分布。 56. 世界上年太阳总辐射量的最高值 -北非的撒哈拉沙漠中部。 中国年太阳总辐射量的最高值 -青藏高原。 57. 中国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少的地区 -四川盆地和贵州高原,原因:多阴雨云雾。 58. 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 59. 风-水平气压差异,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 。 60. 盛行东北风的风带 -东北信风带和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盛行东南风的风带 -东南信风带和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6

12、1. 赤道低气压带 - 多雨 地带; 极地高气压带 - 少雨 地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 大陆西岸和大陆内部 ,气候暖热干旱,为 少雨 地带; 大陆东岸 因受夏季风、热带风暴、台风等影响, 降水比较丰富 。 副极地低气压带 - 多雨 地带。 62.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季节变化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 1 月南移, 7 月北移 63. 季风 成因分析: o 海陆热力差异 ( 亚洲东部季风 ) o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 ( 南亚和我国西南 ) 受季风影响,一年有干湿,雨热同期,易冬旱夏涝 64. 冬夏间亚洲和北太平洋地区气压分布 : 冬季:亚洲大陆-亚洲高压(蒙古高压);北太

13、平洋-阿留申低压 夏季:亚洲大陆-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北太平洋-夏威夷高压 65. 东亚季风 -夏季东南风;冬季偏北风。 南亚季风 -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 66. 高气压-反气旋-下沉气流-北顺南逆-干晴天气(伏旱:副高、寒潮:蒙古高压) 67. 低气压-气旋-上升气流-北逆南顺-阴雨天气(台风) 68. 梅雨-准静止锋 6 、 7 月 69. 水圈的主体-海洋水; 淡水的主体-冰川(南极洲) 70. 水循环的动力 -太阳辐射 71. 水循环的类型: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 最重要的水循环 -海陆间循环(大循环)。 72. 人类可以影响的水循环的环节 - 局部地区的地表径流

14、施加一定的影响, 如:改变局部地区的水的时间分布 - 修建水库;改变局部地区的水的空间分布,跨流域调水 - 南水北调、引滦入津 、引黄济青等;引水灌溉。 73. 海洋表面盐度分布规律 :赤道附近海区海水盐度较低,自赤道至南北回归线海区,海水盐度递增,至南北回归线附近为最高,自南北回归线至高纬度海区,海水盐度递减。 74. 全球海水平均盐度约为 35 ,海水表面 盐度最高 的海区- 红海 ( 40 );海水表面 盐度最低 的海区- 波罗的海 ( 10 ) 75. 洋流的分类 : * 按水温划分:暖流:水温高,一般为 低纬度流向高纬度 。寒流:水温低,一般为 高纬度流向低纬度 。 * 按成因分:风

15、海流、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补偿流(秘鲁寒流)。 76. 洋流分布的规律 : 1. 在热带和副热带海区(除北印度洋外),以 副热带海区为中心 的大洋环流, 北顺南逆 。大洋环流东部(大陆西岸)为寒流,西部(大陆东岸)为暖流。 2. 在 北半球中、高纬 海区的大洋环流,呈 逆时针 方向流动。环流东部(大陆西岸)为寒流,西部(大陆东岸)为暖流。 3. 北印度洋 海区的洋流 夏顺冬逆 。 4. 南纬 40 度附近, 西风漂流成为全球性规模洋流的典型 。 77 .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 78. 四大渔场分布 :三个在暖寒流交汇处;秘鲁渔场-秘鲁附近海区的涌升流 7

16、9. 暖流流经的海区,海水盐度偏高;寒流流经的海区,海水盐度偏低 。 80. 河水的来源称为河水补给。 81 . 雨水是世界上大多数河流最重要的河水补给 , 雨水补给与降水量季节变化一致 。 82. 我国东北山区的河流就有 春汛 ,以降水补给为主, 积雪融水 为辅。 积雪融水补给径流量季节变化与气温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 。 83 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与气温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 。 84. 地下水补给的河流具有稳定和均匀 的特点。 85. 湖泊、沼泽补给的河流 ,径流量季节变化缓慢,湖沼具有 调节作用 。调节量取决于湖沼的面积大小。 86.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地下水可分为潜水和承压地下

17、水 (深层地下水)。 87. 潜水和承压地下水的比较 埋藏条件:潜水埋藏浅,在第一个隔水层以上;承压地下水埋藏深,在两个隔水层之间。 开采条件:潜水方便;承压地下水:困难,但有的可以自流。 水质:潜水易污染;承压地下水水质好。 更新周期:潜水短,承压地下水长。 88. 过量开采地下水的后果 : 地下漏斗区地面下沉地上建筑物陷坍,沿海海水入侵地下水枯竭,水质变坏合理利用地下水 89. 要保护承压地下水区的 补给区 的环境(地势高) 90. 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整体性、地域差异性 91. 地域差异主要有: 地带性规律、非地带性分异 92. 地带性规律- 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 93.

18、 纬度地带性:形成受 热量 条件影响为主,主要在 高、低纬度 94. 经度地带性:形成受 水分 条件影响为主,在 中纬度 最明显 95. 垂直地带性:主要受 山地地形 和 海拔高度 的影响, 中低纬度高山 地区明显 96. 非地带性分异:受 地貌 、 海陆分布 、 岩石性质 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如南美安第斯山南段,东侧沿海是干燥的沙漠,同纬度的西侧沿海是多雨的森林;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等;我国塔里木盆地周边的绿洲;赤道附近有企鹅。 97. 地理环境演化的特点: 趋向性和不可逆性 98. 太古代-全球一片海洋;元古代-大气臭氧层已形成。 古生代 :全球陆地基本形成一片,我国东北与华北抬升成

19、陆。早期 三叶虫 ;中期脊椎动物鱼类;后期两栖类,蕨类植物,为 全球最重要的成煤时期 。 中生代 :泛大陆开始解体、分离,环太平洋地壳运动剧烈,火山、岩浆活动广泛而频繁, 恐龙 ,始祖鸟,裸子植物。 重要的成煤时期与石油生成时期 。 新生代 :全球海陆的分布已逐渐与现代与现代状况接近,喜马拉雅山。 第四纪冰期 ,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大发展,第四纪出现了人类, 石油生成时期 。 99. 气候资源是变化最大、最频繁的自然资源 。人类目前利用气候资源的途径,主要是 趋利避害 。 100. 气候资源的种类:光照、热量、水分、风能 101. 光照资源取决于太阳辐射总量的多少;日照时间的长短 。 光照最丰富

20、 的是-北非的撒哈拉沙漠中部。中国最高值-青藏高原;较少的地区-四川盆地和贵州高原 102. 热量资源的衡量标准:气温、积温、无霜期 。热量是决定农作物分布和复种指数的重要因素。 103. 水分资源看大气降水(降水量)和地面湿润状况(干燥度) 104. 狭义的水资源- 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105. 衡量水资源的数量指标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 106. 水资源的特点:不可替代性、可再生性、利与害的两重性 107. 径流量最多的大洲-亚洲 ;最少-大洋洲;单位面积径流量最多-南美洲。 108. 径流量最多的国家-巴西;中国-第六 。 109. 我国水资源数量特点- 总量

21、不少,人均不多 ;空间分布特点-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时间分配特点- 夏秋多,冬春少,各年之间变率大(年际变化大) 。 110. 世界水资源缺乏的自然原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气候反常。人为原因-用水量的剧增;水质污染。 111. 调节水资源时间上的不均衡- 建立蓄水工程 ;调节地区间水资源的不平衡- 修建跨流域的引水工程 112. 上海水资源总量充沛,但水体污染严重,属于 水质型缺水城市 ;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科学用水,节约用水。 113. 我国土地资源特点: 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少 。人均 0.08 公顷,是世界平均 1/3 , 地区分布很不平衡。 114. 我国耕地面积仅次于美、印

22、、俄,居第四位 ,但后备资源少。 115. 土地资源 亚洲最多 ; 大洋洲草地多人均多 ; 欧洲耕地比重大,利用率最高 ;非洲旱地比重大发展潜力低;北美洲林地广,主要在美国; 南美洲 人口密度低, 发展潜力较大 。 116. 不合理的灌溉-土地盐碱化,治理措施-排水 117.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118. 森林资源的环保作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调节气候,净化大气。 美化环境(城市广种大树的原因) ,容纳动物。 119. 世界森林的分布很不平衡:现存的主要是热带森林和亚寒带针叶林。 热带森林 :南美洲的 亚马孙平原 、非洲的 刚

23、果盆地 和亚洲的 马来群岛 。 亚寒带针叶林 : 亚欧大陆的北部 和 北美大陆的北部 120. 世界森林面积: 俄罗斯第一,中国第五 。 121. 中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东北林区 122. 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中国 123. 中国造林重点-北方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 124. 既有热带草原又有温带草原的大洲- 南美洲 125. 草场资源-澳大利亚第一; 中国第二 126. 世界三大矿产国- 俄罗斯、美国、中国 127. 我国铁矿主要分布在 辽宁、河北、四川 128. 我国 钨、锑、钒、钛、稀土 等矿储量居世界首位 129. 能源资源 按 能源的形成和来源 分: 第一类是 来自太阳

24、 。如生物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化石能源)太阳能、水能、风能、沼气。 第二类是 来自地球内部 ,如地热能、核能、地震波能。 第三类是 来自日月引力 。如潮汐能。 按应用程度分:能源资源可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 按能否可再生分:又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 130. 煤炭资源最丰富- 俄罗斯、美国、中国 131. 我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主要分布在 北方各省区 , 煤海 -山西省。最大的煤田-山西 大同 ;南方最大的煤矿-贵州的 六盘水 132. 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量已占世界能源总消费的 70% ;我国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总消费的 75% 133. 世界有 2 大产油带 : 沿地中海,经中东、

25、我国西部至印度尼西亚的产油带;环太平洋的产油带 。 134. 石油储量产量最大的地区 - 中东波斯湾地区 。 135. 我国主要油田 - 大庆(最大) 、胜利、辽河、华北、中原等油田最为重要 136. 西气东输工程是将 新疆 塔里木和长庆气田的天然气通过管道输往 上海 的输气工程。 137. 水能蕴藏量取决于水位落差和径流量的大小 138. 我国水能资源世界第一,西南地区水能资源最丰富 139. 世界最大的潮汐发电站-法国朗斯电站;我国最大的潮汐发电站-浙江温岭的江厦潮汐电站 140. 利用潮汐一天最多可以发 4 次电 141. 解决能源短缺的根本途径是 开源节流 。 142. 产业部门的分类

26、: 第一产业 -农业;第二产业- 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 产业部门结构即三大产业的比重。 143.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划分依据:其生产力水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差异很大,其次还表现在 产业部门结构 上:发达国家第一产业比重普遍很低,第三产业比重则很大;发展中国家正相反。 144.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按照国民生产总值,已居世界前列,但人均位次靠后,但我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产业结构正在改变,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加快。 145. 狭义的农业-种植业 ;广义-农、林、牧、渔;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 146. 农业生产的特点:季节性和周期性(不误农时、因时制宜);地域性(因地制宜)

27、 147. 光热条件影响农作物的复种指数 148. 垦殖指数与地形相关,垦殖指数高-地形平坦;垦殖指数低-地形崎岖。 149. 上海的近郊多肉、禽、蛋等副食品基地- 经济地理位置 150. 农业主要的两大部门- 种植业和畜牧业 。 151. 农业的部门结构:发展中国家多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发达国家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为辅。 152. 世界谷物产量前四位的国家是 中国、美国、印度和俄罗斯 。 153. 播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 小麦 ;亚洲的粮食- 水稻 ;单产最高- 玉米 154. 小麦最大生产国- 中国 ;最大出口国- 美国 155. 中国春小麦和冬小麦的界线-长城 156. 水

28、稻播种面积最大的国家-印度;最大生产国-中国;最大出口国-泰国 。 157. 玉米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美国 158. 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 美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 159. 世界粮食问题的产生- 各国各地区粮食生产的不平衡 。 160. 畜牧业的分类 : ( 按 发展途径 ) 改良草地: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 剩余粮食:美国、法国。 种植业服从于畜牧业:丹麦、比利时。 进口饲料:荷兰、日本。 天然草场和剩余粮食:中国 161. 畜牧业产值居首位的国家-美国;人均牛羊头数最多的国家-新西兰 162. 最大的农业国-中国 163. 世界农业生产地域类型: 水田农业、传统旱作农业

29、、粗放畜牧业、地中海型农业、发达的商品化农牧业、热带种植园农业 164. 水田农业和传统旱作农业我国界线-秦岭 - 淮河;粗放畜牧业-年降水量少于 250mm 地区,我国四大牧区;热带种植园农业-我国海南、广东雷州半岛、云南南部 165. 商品化程度很高,基本上分布在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 热带种植园农业 166. 为国际市场提供粮食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 发达的商品化农牧业 167. 非洲南北两端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 地中海型农业 168. 地中海型农业 -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葡萄、柑橘、麦类、油橄榄-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169. 水田农业-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和热

30、带雨林气候区-东亚、南亚、东南亚-雨热同期。 170. 工业部门分类:重工业、轻工业 171. 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工业 172. 接近原料产地 -甘蔗、甜菜制糖,水产品和水果等食品罐头。 173. 接近能源供应地 -炼铝 174. 接近消费市场 -棉纱织布、石油加工等工业;瓶装饮料等食品工业、家具制造、印刷工业 175. 在矿区和重工业区配置轻纺工业-人口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 176. 有大气污染的工厂(如化工厂、钢铁厂、火电厂)-应布局在 盛行风(主导风)的下风向 ;季风盛行地区,应布局在 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 177. 有水污染的工厂(如化肥厂、造纸厂、化工厂、电镀厂、印染厂)-应布局

31、在 河流下游 178. 需洁净水源的工厂(如自来水厂等)-应布局在 河流上游 179. 需洁净大气环境的工厂(如照相器材厂、仪表厂等)-应布局在 盛行风(主导风)的上风向 180. 装配厂(如电视机装配厂)-应布局在 劳动力充足的地方 181. 能源主要生产国- 美国、中国、俄罗斯、英国、加拿大 182. 能源消费量最高的国家- 美国 183. 发达国家能源能自给的国家- 加拿大、英国 184. 最大的能源进口国- 日本和美国 。 185. 煤炭产量最大的国家-中国,出口量最大的国家-澳大利亚;最大的煤炭进口国-日本 186. 最大的石油进口国-日本、美国 187. 最大的石油生产、出口国-沙特 俄罗斯 美国 伊朗 中国188. 电力生产居前四位的国家: 美国、中国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