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29.76KB ,
资源ID:2371528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71528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医妇科 2.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医妇科 2.docx

1、中医妇科 2妇科重点第一章中医妇科学: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基础理论与方法,认识和研究妇女解剖、生理、病因病机、诊治规律,以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中医妇科学的发展简史夏商周时期,已有妇科学的萌芽。 1.周易在易经爻辞中最早记载了不孕不育症,已经明确提出不孕的病名和不育的概念 。 山海经记载“宜子”“无子”的药物2. 曲礼提出优生的概念, 3,。在我国周朝就有关胎教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妇科医生和医学专著,是中医妇科学的奠基石期。1带下医:古人把所有的妇科病都称为带下病,所以治疗妇科疾病的医生即带下医。2马王堆帛书胎产书是我国最早的以胎产命名的产科专著。后被北齐徐之才逐月养胎方引录。

2、3我国现存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在解剖、 生理、 病理的贡献分别为:女子胞、胞脉、胞络、子门; 女子二七七七;妇人之生,有余气,不足于血 4素问腹中论中已有了历史上的第一首妇科方剂“四乌贼藘茹丸 5内经病名不月即闭经,崩,子喑,石瘕不孕诊断;妊娠脉象、面王以下诊子处 治则:妊娠用药原则 方剂“四乌贼藘茹丸”秦汉时期,已具中医学的雏形。太仓工淳于意首创诊籍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专著,该书紫石英条下还首见“子宫”之名,禹余粮条下首见“癥瘕”之名 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设有“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妇人产后病脉证治”、“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三篇”。 实用性方剂:温经汤治疗寒而痛经、桂枝茯苓丸用于子宫肌

3、瘤、当归芍药散用于免疫性不孕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妇科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版了许多综合性著作和妇科专著 1晋王叔和的脉经首次提出月经之名有妊娠脉,临床脉。 居经:身体无病,月经三月来潮一次者 避年:身体无病,月经一年来潮一次者 激经:只受孕之初,仍按月经少量行经,无损于胎儿者 首北齐徐之才著逐月养胎方,论述了胎儿逐月发育情况以及孕妇各月饮食起居应注意的问题和针灸禁忌,成为中医人体胚胎理论知识的主要内容 隋唐五代时期,妇科开始从内科范围分化,趋向专科发展,隋代诸病源候论共八卷介绍妇科,冲任是妇科的主要病机。昝殷著经效产宝是我国现存理论和方药比较完备的产科专著 著名的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专

4、设“妇人方三卷” ,并列于卷首 对妇科疾病的认识将不孕症概括为“全不产”(原发性不孕症)和“断绪”(继发性不孕两大类),对不孕症的病因提出了男女双方均可致不孕,两宋时期,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妇科产科的独立。如杨子建的十产论 齐仲甫的女科百问 陈自明的妇人大良方是划时代的著作,标志着中医妇科学已基本形成辽夏金元时期 刘完素倡导“火热论”, 朱丹溪对妇科的贡献尤其多,他在格治余论受胎论中较正确的描述了子宫的形态。 他有妊娠安胎产前安胎,黄芩、白术为妙药也明代已设立妇科,并对肾主生殖的理论予以深化万。全的万氏妇人科他在养生四要有养生之法。 广嗣纪要择偶篇的五不女螺、纹、鼓、角、脉螺指先天性阴道畸形。纹阴

5、道闭锁不全。鼓处女膜闭锁。角两性畸形。脉女性一辈子不来月经,也无法怀孕,先天性无子宫。清代、民国时期开创了中医教育的新局面,出现了中西医汇通派。清代傅青主女科“经本于肾 清代乾隆年间,吴谦等奉政府之命编成的医学教科书医宗金鉴有,妇科心法要诀6卷。第二章女性生殖器官解剖内生殖器是指生殖器内藏的部分,包括阴道、胞宫 外生殖器是指生殖器官外露部分,包括毛际,阴户,玉门。阴道又称为产道,意指胎儿分娩的所经之道,位于子宫与阴户之间。阴道之名最早出现在诸病源候论 作用的防御外邪入侵的关口,是排出月经、分泌带下的通道,是阴阳交合的器官,又是娩出胎儿,排出恶露的路径,故亦称为产道。毛际:阴阜。 阴户:四边。玉

6、门:廷孔(称为已婚无孕);龙门(已婚未产);胞门(已婚已产胞宫:又称为女子胞,子宫,子处。位置:带脉以下,小腹正中,直肠之前,膀胱之后,通过胞络,胞络与脏腑相连。功能:行经、泌带、育胎、分娩、排出恶露。第三章女性生殖生理第一节女性一生各期的生理变化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故行坏无子也”背诵在13页胎儿期十个月妊娠月 新生儿期出生后四周内 儿童期出生四周以后至12岁左右为儿童期 青春期从月经初潮至生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的时期称之 性成熟时期一般至18岁左右开始,历时30年。围绝经期44岁到54岁之间 老年期:一般指60岁到65岁以后的妇女。第二节女性生理特点 月经生理 月经是只有规律的周期性的

7、子宫出血,经常不变,故有“月信”、“月事”、“月水”之称。(-)月经的生理表现1,,月经初潮14岁左右来潮,2月经周期28天左右;3经期3到7天左右;4.经量30到50ml 5,色质;暗红,无血块和意味 6,经期表现:轻微乳胀、腹坠、腰酸、情绪不宁、身体无病。7绝经:妇女一生中最后一次行经后,停闭一年以上者,并月:尚有身体无病而月经定期两个月来潮一次者;三个月来一潮者,称为“居经”或“季经”;暗经:指 终生不行经,但能受孕生子者;受孕初期仍能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于胎儿者,称为“激经”,又称为“盛胎”或“垢胎”月经产生的机理:肾气盛(天癸至,任脉冲盛,到气血到脏腑)血溢胞密,月事以时下1脏

8、腑与月经:肾藏精,主生殖,主宰天癸的至竭;冲任气血之本:脏腑阴阳之根;胞络者系于肾,生髓通脑;经本于肾;与肝的关系 肝藏血注冲,司血海,主疏泄,与冲任督想通,与肾精血同源脾:气血生化之源,为经血基础,少冲隶属于阳明,统血,使经血循行有变。2天癸与月经:促进人体生长富裕和生殖的一种阴精,源于先天,养于后天,随肾气衰竭主司月经潮与止。3气血与月经:妇人以血为本,以气为用,4经络与月经:一源于三歧 冲脉指冲为血海,为十二经之海;任脉为任主胞胎,为阴脉之海;督脉为总督一身之阳,为阳脉之海;皆络于带脉,带脉约束调节诸经,保持气血常度。带下生理 带下是健康女性从阴道排出的一种阴液,无色透明,无臭量中,带下

9、有阴道,粘膜宫颈腺体,子宫内膜分泌带下产生的生理:肾经下润成为津液(脾气生清),任脉(由于督脉的温化,带脉的约束),布散于胞中,润于阴部。妊娠生理受孕至分娩的过程。离经脉:临产时可扪得产妇中指末节有脉搏跳动预产期的计算方式:末次月经月加9或减3,日加7,阴历加14第四章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病因:寒热湿邪1外寒入侵:感受寒邪;冒雨涉水;过食生冷。阴虚生寒为内寒。(月经后期,量少,痛经,不孕)2外热实邪:感受热邪;五志化火;过食辛辣。阴虚阳亢。(月经先期,量多,崩漏,逆经,胎漏)3湿邪:感受湿邪,冒雨涉水,久居湿地;脾虚湿盛,肾虚水停。主要包括水湿,寒湿,湿热,痰湿,湿毒(带下病,经行浮肿,妊娠水肿

10、) 情志因素七情内伤 1怒气逆血滞(逆经,痛经,不孕)2思气结血瘀(闭经,月经过少,症瘕)3恐气下血乱(崩漏,胎漏,堕胎)生活因素 1房劳多产:损伤肾气,诸病丛生2劳逸失常:经期孕期产后3饮食失宜:饮食不节或偏嗜4跌扑损伤:经期孕期,手术创伤。体质因素病机:脏腑功能失调1肾的病机:肾气虚导致冲任不固;肾阴虚导致精血不足阴虚内热;肾阳虚导致命门火衰,胞宫失温煦,阳虚水泛。2肝的病机:肝郁气滞导致气郁化火;肝经湿热导致冲任不固,带脉失约;肝阴不足;肝阳上亢。3脾的病机:脾失健运导致化源不足,水湿停聚;脾不统血导致冲任不固;脾虚下陷导致固摄无力。气血的失调 1气分是脾肾气虚;气陷是脾肾气虚气陷;气滞

11、是肝气郁滞;气逆是肺胃气逆2血分的病机是血虚血虚血海失盈,冲任失养;血瘀是寒热虚实均可导致;血热迫血妄行;血寒寒凝气滞。冲任督带损伤胞宫、胞脉、胞络受损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失调第五章妇科疾病的诊断与辩证四诊1问诊包括问年龄、主诉、现病史、月经史、带下史、婚育史、产后、既往史、家族史。2望诊包括神行、面色、体型、舌、月经、带下、恶露、阴户、阴道、乳房、乳汁。3闻诊包括听声音、听胎心、闻气味。4切诊包括切脉有月经脉,妊娠脉,临产脉,产后脉;按皮肤、扪腹部。第六章妇科疾病的治疗常用的内治法1调理脏腑首先是滋肾补肾包括补肾益气、温补肾阳、滋肾益阴又教滋肾填精 其次是疏肝养肝包括疏肝解郁、疏肝清热、养

12、血柔肝、疏肝清热利湿 最后是健脾和胃中健脾法包括健脾养血、健脾除湿、补气摄血、健脾升阳;和胃法包括和胃降逆、清胃泻热。2调理气血 理气法包括理气行滞、调气降逆、补气升提 调血法包括补血养血、清热凉血、清热解毒、温经散寒、活血化瘀。3利湿除痰4调治冲任督带包括调补冲任、温化冲任、疏通冲任、和胃降冲、扶阳温督,健脾束带5调养胞宫包括温经暖胞、泻热清胞补养益胞、逐瘀荡胞、益气固宫。6调控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常用的外治法坐浴;外阴、阴道冲洗;阴道纳药;贴敷法;宫腔注入;肛门纳入;中药离子导入;介入疗法;手术疗法。第八章月经病月经病是以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异常为主症,或伴随月经周期,或与经断前后出现

13、明显症状为特征的疾病。被列为妇科病之首 常见的月经病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崩漏(月经过多、月经过少)、月经前后诸证(经行发热、经行头痛、经行感冒、经行身痛、经行吐衄、经行泄泻、经行浮肿、经行乳房胀痛、经行情志异常、经行口糜、惊醒风疹块)月经病的病因病机:六淫、生活失度、七情、体质因素、脏腑气血冲任失调月经病的辩证1辨周期 先期是热与气虚;后期是寒与虚;先后不定期是肝郁、肾虚2辨血量 量多时热、气虚、瘀;量少是虚、寒、瘀3辨色质 鲜红、紫红、深红、稠是热、实;淡红清稀是寒虚症;暗红、血块是瘀4辨随症5适宜的脉象治疗的原则重在治本以调经; 一是治本以调经 分清疾病的主次,决定治疗先

14、后;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周期阶段性治疗。月经周期治疗 经前期要理气疏导 经期要调理气血 经后期要补益精血 经间期要助养养阴。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七天或以上、(2个月),又称为经早。月经后期:月经周期错后七天(5个月),又称为经迟。要与早孕相鉴别诊断。月经愆期:月经周期或前或后7天(3个月),又称为经乱,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周期正常,经量增多。月经过少:周期正常,经量减少,或者经期缩短。经期延长:周期正常,经期七天以上。鉴别诊断月经先期与经间期出血相鉴别 月经后期与早孕,妊娠期出血相鉴别 月经愆期与崩漏相鉴别 经期延长与崩漏相鉴别 月经过多与崩漏相鉴别 月经过少与激经、胎漏、经间期出血相

15、鉴别病因月经过少:肾虚、血瘀、痰湿。月经先后无定期:肝郁、肾虚 月经过多:气血、血热、血瘀 经期过长:气虚、血热、血瘀;月经后期:肾虚血瘀气滞血寒。辨证论治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愆期的每一证型要求掌握月经先期:清经散、两地汤。如何区别使用?清经散:熟地黄、地骨皮、白芍、青蒿、黄柏、牡丹皮、茯苓。两地汤:生地黄、地骨皮、白芍、玄参、脉动、阿胶功效:清经散清热凉血调经 两地汤养阴清热调经适应症:清经散实热,量多、色深、质稠伴实热症、舌脉象(自己补充完整)两地汤:月经先期蓄热、量少、色红、质清,伴虚热症,舌脉(自己补充完整)月经后期:大小温经汤(虚寒,实寒) 月经愆期:定经汤 还可以用于月经过少

16、月经过多:保阴煎(热证)月经延长崩漏:经血非时暴下或淋漓不尽者。暴下:崩、崩中、经崩;淋漓:漏、漏下、经漏。关系崩由于阴血大伤状为漏;漏由气随血脱转为崩。崩漏的主要病机是冲任不顾,不能制约经血。表现在脾虚气不摄血,冲任不固; 肾虚 肾气虚封藏失职冲任不固 肾阴虚阴虚内热,迫血妄行 肾阳虚表现在命门火衰阳不摄; 血热素体阳虚血热或阴虚内热 血瘀表现在瘀血内阻,血不归经。治则治法: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治崩三法塞流、澄源 复旧辨证论治 脾虚症:治法补气摄血,固冲止崩 方药:固本止崩汤。药物组成人参、黄芪、白术、熟地黄、当归、黑姜实热证:治法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方药清热固经汤 药物组成:黄芩、生地黄、

17、地骨皮、地榆、生藕节、阿胶、陈棕炭、龟甲、牡蛎、生甘草闭经 :原发性闭经指女子年逾16岁,月经尚未来潮者;继发性闭经指月经来潮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者或超过3个月经周期者又称为不月。生理期医治无效者除外如妊娠期、哺乳期、更年期。病因病机 有虚实之分 虚证:气血虚弱,冲任不充,血海空乏;肾气血燥,冲任不足,血海无余;阴虚血燥,血海枯竭,无血可下。实证:气滞血瘀,冲任受阻,血海失盈;痰湿脂膜,胞脉不通鉴别诊断:与妊娠(未婚先孕)、闭经妊娠、哺乳期妊娠鉴别 避孕药漏服妊娠等难相鉴别辨证论治:1气血虚弱 治法益气养血调经 方药人参荣养汤 2肾气亏损适用于原发性闭经;或月经后期量少渐至闭经,伴肾虚证 ,治法

18、补肾益气调理冲任 方药加减肉苁蓉菟丝子丸 3阴虚血燥适用于月经延后量少渐至不行,伴阴虚内热症,治法养阴清热调经 方药加减一阴煎 4气滞血瘀适用于月经停闭,抑郁乳胀,小腹胀痛拒按,舌暗脉涩。治法理气活血,祛瘀痛经 方药血府逐瘀汤 5痰湿阻滞适用于月经停闭,胸闷肥胖,带下量多,苔腻脉滑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活血调经,方药四君子汤痛经: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的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者,甚至剧痛晕厥者,称之,有经行腹痛之称病因病机:以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为主要病机 气血虚弱,肾气亏损导致冲任不固,胞脉失养则不荣则痛;气滞血瘀,寒凝血滞,冲任血海凝滞,湿热痰阻,则不通则痛。辨证要点:辨疼痛,的部位

19、以及疼痛的性质。治疗原则:调理子宫冲任气血;经间期调血止痛以治标,平时辨证求因而治本辨证论治:1气滞血瘀证适用于经前或经期,胀痛拒按,经色紫暗,块下痛减 治法:理气行滞,化瘀止痛,方药:膈下逐淤汤。2寒凝血瘀证经前或经期冷痛拒按,得热痛减,经少色黯,治法:温经散寒,化瘀止痛。方药:少腹逐瘀汤。 3湿热瘀阻证灼痛,带下黄稠,经期长,量多色红。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方药:清热调血汤。4气血虚弱证:经期或经后,隐痛空坠,喜按,经少,质薄,色淡,治法益气养血,调经止痛,方药圣愈汤。5肾气亏损表现在经期或经后,隐痛喜按,腰酸耳鸣,经少质薄,治法不易神经,养血止痛。方药一身调经汤或调肝汤。月经前后诸证:

20、是指每于行经前后或行经期间,周期性的出现明显不适的全身或局部症状者,以经前2到2天和经期多件,古代遗迹根据主症的不同,分别称之经行乳房胀痛,经行头痛,经行泄泻,经行发热,经行吐衄等经行乳房胀痛:每于行经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乳房胀痛,或乳头胀氧疼痛,甚至不能触衣者,称之经行头痛:每遇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以头痛为主要症状,经后辄止者,称之经行感冒:每值行经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感冒症状,经后逐渐缓解者。称之经行发热:每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以发热为主证者,亦称经病发热。经行身痛:每遇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以身体疼痛为主证者,经行泄泻:每值行经前后或经期,大便溏薄,甚或水泻,日解数次,经净自止者辨

21、证论治,脾虚证用参苓白术散:肾阳虚证健固汤经行浮肿:每逢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头面四肢浮肿者。经行风疹块:每值临经时,或行经期间,周身皮肤突起红疹,或起风团,瘙痒异常,经净减退者或称经行风疹块或经行瘾疹。经行吐衄:每逢行经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周期性的吐血或衄者,常伴经量的减少,好像是月经的倒行逆行。辨证论治 肝经郁火证清肝调肝方药为清肝引经汤 肺肾阴虚证滋阴养肺,顺经汤加牛膝经行情志异常:每逢行经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烦躁易怒,悲伤啼哭或情志抑郁,喃喃自语,或彻夜不眠,甚或狂躁不安,经后复如常人者,称之绝经前后诸证:妇女在绝经期前后,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出现明显不适症候如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

22、面红,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楚,面肢浮肿,情志不宁等,称之带下病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者。带下明显增多者称为带下过多,带下明显减少者称为带下过少。带下病有广义的带下跟狭义的带下。广义的带下病泛指各种妇科疾病;狭义的带下有生理的带下与病理的带下。生理的带下指阴道内的粘液性液体;病理的带下指带下病,有青带,赤带,黄带。白带,黑带。带下过多的病因病机:脾虚生湿,流注下焦,伤及任带;肾阳虚,命门火衰,封藏失司,精液滑脱;阴虚失守,复感湿邪,损及任带;湿郁化火,湿热流注下焦。伤及任带;热毒蕴结。湿热久遏成毒治疗原则:除湿为主,辅以健脾,固肾,舒肝清

23、热辨证论治1脾阴虚证:绵绵而下伴有脾虚表现(自己补充)治法健脾益气,升阳除湿。方药完带汤:人参、白术、白芍、淮山药、苍术、陈皮、柴胡、黑荆芥、车前子、甘草 2 肾阳虚证:带下清冷,量多,质清稀如水,腰酸尿频 治法温肾培元,固涩止带方药肉补丸 3 阴虚夹湿证:带下量多,粘稠,阴道灼热,烦热 治法滋肾益阴,清热利湿。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 4 湿热下注证带下黄稠如脓,臭秽或如豆渣伴阴痒 治法清热利湿,佐以解毒杀虫,方药止带方 5热毒蕴结:带下赤白,或五色夹杂如脓样,治法清热解毒 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外治法。妊娠病妊娠期间,发生于妊娠有关的疾病,又称为胎前产。常见的妊娠病包括恶阻,宫外孕,异位妊娠,流产,

24、子肿,子痫,子晕,子淋子嗽,转胞,胎萎不长,妊娠水肿等。妊娠的病机是阴虚阳亢,脾肾亏虚(肾虚胎儿不固,脾虚胎失所养),冲气上逆,胃失和降,气滞水停妊娠病的治疗原则:宜治病于安胎并举,安胎之法以补肾健脾,调理气血为主,下胎益母:胎死腹中,堕胎难留,胎死不正者用药原则:妊娠禁忌峻下滑利,祛瘀破血,耗气散气,有毒之品慎用或禁用。恶阻: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倦怠,甚至食入即吐着,称为恶阻,亦称之为子病,病儿,阻病。病因病机 孕后血聚养胎,冲脉气盛,冲气上逆,胃失和降,气阴两亏。治疗原则:调气何中,降逆止呕 辨证论治 1脾胃虚弱证 呕吐食物清涎,脘腹胀满,治法健脾和胃,降逆止呕。方药香砂六君子汤。2

25、肝胃不和证呕吐酸苦,口干口苦。治法清肝和胃,降逆止呕 方药橘皮竹茹汤 气阴两虚治宜益气养阴,和胃止呕,方用生脉散和增液汤。妊娠腹痛:妊娠期,因胞脉失养,发生小腹疼痛者,称之,也叫胞阻异位妊娠:凡孕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发育,称之,俗称宫外孕,诊断:停经,腹痛,阴道不规则出血,晕厥与休克 B超辨证论治中医学认为异位妊娠主要是血瘀少腹实证,治疗始终以活血化瘀为主未破损期治法活血化瘀,消癥杀胚,方药宫外孕号方已破损期休克期治法益气固脱,活血祛瘀,方药生脉散合宫外孕号方 不稳定型:活血化瘀,佐以益气。方药宫外孕号加党参、黄芪包块型:活血祛瘀消癥。方药宫外孕号方胎漏:妊娠期间阴道少量出血,时出时止,或淋漓

26、不断,而无腰酸、腹痛、小腹下坠者,亦称为胞漏或漏胎。 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者,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者,称之为胎动不安病因病机:肾虚冲任不固,胎失所养;血热,热扰冲任,迫血妄行,损伤胎气;气血虚弱,血少胎失所养,气虚胎失摄载;血瘀,瘀阻胞脉,血不归经辩证论治1肾虚证 :胎漏胎动耳鸣,腰酸,夜尿多,数堕胎 补肾健脾,益气安胎 方药寿胎丸加党参、白术或滋肾育胎丸:菟丝子、桑寄生、续断、阿胶、2血热证;胎漏出血,色红质稠,心烦口干治法清热凉血,养血安胎 方药保阴煎或当归散:生地黄,熟地黄、白芍、山药、续断、黄芩、黄柏、甘草3气血虚弱:胎动胎漏。色淡,质稀,小腹空坠 治法补气养血,固肾安胎 方

27、药胎元饮 4血瘀证:宿有癥积,胎漏出血,血色黯,治法活血化瘀,补肾安胎。方药桂枝茯苓丸堕胎小产:凡妊娠12周内,胚胎自然陨堕者,称为堕胎;妊娠12到28周内,胎儿已成行而自然陨堕者,称为小产,也叫半产;还有怀孕一月不知其已受孕而陨堕者,称为暗产。堕胎和小产分别相当于西医学的早期流产和晚期流产病因病机痛胎漏胎动不安治疗原则:以下胎益母为主或清宫辨证论治:胎堕难留者方药脱花煎加益母草或生化汤加益母草 脱花煎:当归、川芎、肉桂、牛膝、红花、车前子滑胎:凡堕胎或小产连续发生三次或三次以上者,又称为数堕胎,屡孕屡堕。西医学称为习惯性流产病因病机:父精不壮,母精不实,导致肾脾虚,气血虚,血热,血瘀,胎失所

28、养辨证论治1肾虚证治法补肾健脾,固冲安胎,方药补肾固冲丸 肾阳亏虚治法温补肾阳,固冲安胎方药肾气丸 2脾肾虚弱证:治法补肾健脾,养血安胎。方药安奠二天汤3气血虚弱证治法益气养血,固冲安胎。方药泰山磐石散4血热证治法清热养血,滋肾安胎方药保阴煎和二至丸加白术5血瘀证治法祛瘀消癥,固冲安胎,方药桂枝茯苓丸和寿胎丸胎萎不长:妊娠五个月以后,孕妇腹行与宫体增长明显小于正常妊娠月份,胎儿存活而生长迟缓者,也成为妊娠胎萎躁,妊娠胎不长胎死不下:胎死腹,历时过久,不能自行产出者,也成为胎死腹中,或子死腹中子满:妊娠5到6个月出现腹大异常,胸膈满闷,甚则遍身俱肿,喘息不得卧着,又称为胎水肿满病因病机:多有脾胃

29、虚弱,土不制水,水渍胞中,辨证论治:治法健脾利水,养血安胎,方药鲤鱼汤加黄芪、桑白皮或当归芍药散鲤鱼汤:鲤鱼、白术、白芍、当归、茯苓、生姜、橘红子肿:妊娠中晚期,孕妇出现肢体面目肿胀者,病因病机:脾虚因孕重虚,土不克水,水停泛溢;肾虚阴血下聚,肾阳失于敷布,水泛为肿辨证论治:主要主要治疗原则是利水化湿为主 1脾虚证:水肿兼脾虚的症候(自己补充),治法健脾利水 方药白术散:白术蜜炙、茯苓、大腹皮、生姜皮、橘红 2肾虚证:下肢肿甚,腰酸,下肢逆冷,治法补肾温阳,化气行水。方药真武汤加减去附子 3气滞证:肿胀渐皮,皮色不变,伴气滞证候,治法理气行滞,除湿消肿。方药天仙藤散子晕:妊娠期出现头晕目眩,状

30、若眩冒为主症,甚或眩晕欲厥 辨证论治 1阴虚肝旺证 治法育阴潜阳 方药枸杞地黄丸加石决明、龟甲、钩藤、白蒺藜 2脾虚肝旺证治法健脾化湿,平肝潜阳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钩藤,丹参,蔓荆子 3气血虚弱证 治法调补气血 方药八珍汤加首乌,钩藤。石决明子痫:妊娠晚期或临产前或新产后,突然发生眩晕倒仆,昏不知人,两目上视,牙关紧闭,四肢抽搐,全身强直,须臾醒,醒复发,甚至昏迷不醒者,又称为子冒,妊娠痫病 辨证论治:肝风内动证 治法滋阴潜阳,平肝熄风方药羚角钩藤汤或止抽散痰火上扰:治法清热开窍,豁痰熄风,方药牛黄清心丸加竹沥或安宫牛黄丸子嗽;妊娠期间,咳嗽不已,亦称妊娠咳嗽妊娠小便淋痛:妊娠期间出现尿频尿

31、急,淋沥涩痛等症,亦称妊娠小便难,俗称子淋妊娠小便不通:妊娠期间,小便不通,甚至小腹胀急疼痛,心烦不得卧,古代称为转胞或胞转以妊娠晚期7到八个月较为多见妊娠身痒:妊娠期间,孕妇出现与妊娠有关的皮肤瘙痒症状,妊娠贫血:妊娠期间出现倦怠,乏力,气短,面色苍白,浮肿,食欲不振等难产:妊娠足月,临产分娩困难者,故有乳难,神农本草经有记载产后病;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疾病,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回复至孕前状态的一段时间,称产后,称为产褥期,一般约六周产后病的病因病机一是亡血伤津,二是元气受损,三是淤血内阻,四十外感六淫或饮食房劳所伤产后病的诊断:对病因病机特点三审,先审小腹痛与不痛,以辨有无恶露停滞;次审大便痛与不痛,以验津液的盛衰;再审乳汁的行不不行和饮食的多少,以察胃气的强弱产后病的治疗原则:勿拘于产后,勿忘于产后的原则,结合病情进行辩证论治产后用药三禁:禁大汗以防亡阳,禁峻下以防亡阴,禁通利小便以防亡津液产后病的调护:寒温适宜。劳逸结合产后三病:痉,郁昌,大便难 产后三急:呕吐,泄泻,盗汗 产后三冲:败血冲肺,冲胃,冲心产后血晕:产妇分娩后突然头晕眼花,不能起坐,或心胸满闷,恶心呕吐,痰涌气急,心烦不安,甚则神昏口噤,不省人事。产后痉病:产褥期内,突然发生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则口噤不开,角弓反张者,又称为产后发痉,或者产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