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9 ,大小:701.58KB ,
资源ID:2371322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71322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中考语文考点总动员系列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中考语文考点总动员系列解析版.docx

1、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中考语文考点总动员系列解析版聚焦考点温习理解一、考点聚焦概况分析:选文多为哲理或启示性小故事,主要考察运用课内所学文言知识阅读课外文言篇章能力。 【考点一】词语解释 考查内容:文言文中特定实词和虚词的词义和用法。【考点二】句子翻译直接翻译或选择正误项 考查内容:选文中优美句、主旨句、哲理句、特殊句式或包含特殊用法字词语句的翻译。【考点三】内容理解用文中原句或自己话概括 考查内容:对选文的整体内容、情节和对人物行为的理解。【考点四】主旨理解 考查内容:在理解选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中所含哲理、观点或启示。二、方法指导(一)文言实词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

2、语境中的具体含义。命题人往往将考查范围锁定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方面。1一词多义一般说来,一个文言实词诸多义项之间会有一定的联系,其中有一个是本义,其他义项则是它的引申义、比喻义或假借义。如“亡”的本义是“逃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中的“亡”,用的就是它的本义。成语“亡羊补牢,犹未晚也”中的“亡”用的是它的引申义“丢失”。文言文中,“亡”通“无”,读作 w,解释为“没有”,如“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掌握一词多义,一靠学习课文时及时理解,二靠准确识记。我们可以通过制作卡片的形式来积累相关知识。2古今异义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古今异义概括起来,大致有

3、如下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如“河”,古代专指“黄河”,现在则泛指大大小小的一切河流。(2)词义缩小。如“亲戚”,古代还包括内亲,即自己的父母、兄弟、妻、嫂等,现在多指旁系亲属。(3)词义转移。如“媵人持汤沃灌”的“汤”,古代指热水、开水,现在多指菜汤。(4)感情色彩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卑鄙”,古代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见识浅陋,现在则成了贬义词,指品行恶劣。需要注意的是,现代汉语中的有些双音节词,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如“地方”指土地方圆,“感激”指感动振奋,“可以”相当于“可以之”,翻译为“可凭借这个条件”。3通假字通假,指古书上有些音同或音近的字可以借用的现象,有点像我们今天

4、说的别字。我们在理解时,一定得找出其本字。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说”,按“说”的一般用法,在这里讲不通,原来本字应是“悦”,“高兴”的意思。通假字的数量并不是很多,我们可逐课进行整理,先摘出原句,之后找出通假字,再写出本字,以便归纳记忆。4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原来的词性。如“一狼洞其中”的“洞”本为名词,表示“洞穴”,这里临时改变了词性,用作动词充当谓语,表示“打洞”。这种现象就是词类活用。古代汉语词类活用常见的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名

5、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等。(以上四类词汇的整理归纳见第四部分古诗文速记手册)另外,在具体解答这类题目时,要看清题干要求,明确是要找出“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还是“词语意思不同的两项”。在解答的过程中,可以采用:1代入法即以选项中左句词语的意思代入右句,看是否解释得通,以此来判断异同2排除法把自己有把握的选项进行排除,再在剩下的选项中进行分析比较,也可以找到答案。3词性法根据两个词语在句子(成语)中的词性,判断两个词的意思是否相同。(二)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句子1翻译的标准和要求文言文翻译的标准和要求可概括为“信”“达”“雅”。(1)信。所谓“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要忠实

6、于原文,不误解、歪曲,不遗漏,不牵强附会,不随意增删内容。(2)达。所谓“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通顺无语病,符合现代汉语语法的表达要求和习惯。(3)雅。所谓“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2翻译的原则文言文的翻译有其原则,概括地说,就是: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和意译相结合。(1)直译。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对句子中的每个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就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并且,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运用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2)意译。意译,指在直译有困难的地方,从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出发,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

7、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3翻译的方法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可概括为“扩”“换”“留”“删” “补”“调”六字,即六字诀。(1)扩。古汉语中有大量的单音节词,翻译成现代汉语时,要把单音节词与另一个字组合,扩充为双音节词,或者直接用对应其意义的、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合成词代替。如: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译为:晋朝的陶渊明偏偏喜爱菊花。另外,要特别注意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节词误认为是现代汉语 里的一 双音节词,如 “于是”“虽然”“ 妻子”“以为”“交通”“可以”“卑鄙”等。(2)换。由于时代的原因,古代汉语中有些词的意义已经发生较大变化,用法已经改变,语法已经不用,在翻译时,应将这些古语换为今语

8、。另外,凡是通假字,在翻译时,都要换成本字。如: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汤”应翻译为“热水”。小大之狱(曹刿论战),“狱”应翻译为“案件”。(3)留。现代汉语是继承了古代汉语并加以发展而形成的,它们之间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因而翻译时,有时需要运用保留法,即原样照搬文中词语。这主要指:古今通用的词语,如“人”“手”“心”“笔”“墨”“山”“水”“牛”“羊”“田”“大”“小”“长”“短”等。古代的专有名词,包括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年号、日期、官职名、典章制度的名称等。如: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帝王年号)、“承天寺”(地名)、“张

9、怀民”(人名)都属专有名词,翻译时照搬即可。(4)删。凡是古代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没有实在意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相应的词语来表示它,因而翻译时无须译出。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译为:战斗,靠的是勇气。“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译为: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对于有实在意义的虚词,翻译时则不能删去。如: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译为:渔人对这(桃花林的景象)感到非常诧异。“之”为代词,代指前文渔人看到的景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不能删去。(5)补。古代汉语中常常省略一些成分,翻译

10、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出来。省略的成分主要有:主语、谓语、宾语、量词、介词及介词的宾语等。如:(陛下)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补主语)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补谓语)箕畚运(土石)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补宾语)(6)调。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调整跟现代汉语语序不同的文言特殊句式,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的语序来表达。前置宾语后移。如: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译为:我跟谁一起呢?后置状语前移。如: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译为: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三)内容理解1读懂原文,整体感知,准确地把握文本所写的人、事、物、景、情等要点,并

11、对有关要点进行辨析、判断、提炼和表述。2审清题意,准确地判断提取对象,确定筛选范围,明确要求和准确回答。可参照以下步骤:(1)确定涉及对象(内容)。(2)认真审清题干中的题意和要求,充分利用题干中提示性(明示和暗示)的词语。(3)按要求找到答案所在语段(句),仔细辨析,得出答案。(4)把得出的答案代入题目,再读一遍,检验是否正确。(5)注意答题要求:用原文语句填空、用自己的话概括、字数限制等。名师点睛典例分类【真题呈现】一、【2016年中考福建龙岩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5分)患盗论刘敞天下方患盗。或问刘子曰:“盗可除乎?”对曰:“何为不可除也?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

12、或曰:“请问盗源?”对曰:“衣食不足,盗之源也;政赋不均,盗之源也;教化不修,盗之源也。一源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二源慢,则操兵刃劫良民而为盗矣;三源慢,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此所谓盗有源也。”【注释】顾:只是;修:贯彻得好;慢:疏忽。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3分)盗可除乎( )衣食不足( )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 )8下列句子中的“或”与“或问刘子曰”中的“或”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而或长烟一空B或王命急宣C或以钱币乞之 D或异二者之为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 (2)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10作者认为产生“盗”的原因有哪些?(用原

13、文回答)(3分)【答案】7(3分)除:清除(消灭) 足:足够 箧:箱子。8(3分)C9(6分) (1)只是偷盗是有根源(原因)的,如果能够阻断他们产生偷盗的根源,还担心会有盗贼吗?” (2)就会攻打城镇、侵犯百姓成 为盗贼(强盗)啊。10(3分) 衣食不足 政赋不均 教化不修【解析】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注意“箧”:箱子。【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

14、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8【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1句中“顾”,只是;“患”,担心。2句中“略”,侵略、侵犯。【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0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提取能力。疏通全文,把握文章内容,根据文中的对话“衣食不足,盗之源也;政赋不均,盗之源也;教化不修,盗之源也。一源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二源慢,则操兵刃劫

15、良民而为盗矣;三源慢,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此所谓盗有源也。”可知作者认为产生“盗”的原因有衣食不足、政赋不均、教化不修。【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翻译】天下正忧心盗贼蜂起。有人问我说:“盗贼可以平息吗?”我回答说:“为什么不可以平息呢?只是偷盗是有根源(原因)的,如果能够阻断他们产生偷盗的根源,还担心会有盗贼吗?”那人又说:“请问偷盗(产生)的根源是什么?”我回答他说:“穿的吃的不足,是偷盗产生的根源;徭役赋税不公平,是偷盗产生的根源;道德教化不开展,是偷盗产生的根源。第一个根源(指衣食不足)被忽视,就会掏别人腰包开别人箱柜而成盗贼;第二个根源(指赋税

16、不公)被忽视,就会手拿兵刃抢劫良民而成盗贼;第三个根源(指道德教化不开展)被忽视,就会攻打城镇、侵犯百姓成为盗贼(强盗)啊。这就是所说的盗贼也有产生的根源。”二、【2016年中考广西桂林卷】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0分)言志论语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注释】本文是论语一书中公治长篇的“颜渊”章,标题系编选者所知。颜渊、季路:孔子的两个学生,季路即子路。侍:古代后辈陪从在尊长者之旁叫做侍。盍:何不。裘:轻暖的皮袄。憾:遗

17、憾。伐:夸耀。施:表白。10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盍各言尔志(助词,无义) B衣轻裘(名词活用为动词,穿)C敝之而无憾(弄坏,使破旧)D无施劳(功劳)11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B愿闻子之志C策之不以其道D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12请将“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3“言为心声”,本篇虽只写了孔子师徒三人的简短对话,却可由此窥见他们不同的心志。请结合文中内容简析其中一个人的性格特点。(2分)【答案】10A11B12使老者安详晚年,使朋友信任自己,让年轻的子弟们怀念我。13孔子:仁义 子路:重情义 颜渊:谦虚忠

18、厚【解析】10【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试题分析:根据学习积累,了解“之”的几种用法,分析各项句子的意思,比较判断“之”字用法的不同,判断答案。D句与例句中的“之”皆为代词。ABC三项中“之”都是代词“它”的意思,而B项中“之”表助词“的”。【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2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安”“信”“怀”,翻译后要疏通句子。【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3【考点定位】欣赏作品

19、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1课内积累应用;组词法给难解实词组词,还原到文中考查,根据词性适当调整 2通读文章解大意;前后联系译难点;人名地名不必译;特殊句式调译序;字字落实重直译。 3通读选文;审清题干;回归原文;直接答题或概括答题 4结合文章内容(故事细节和人物个性),从为人道理、处世方式、科学哲理三个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可平时积累,临考借用。 课时作业能力提升一、【江苏省大丰区第一共同体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选段,完成9-13题。(16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20、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桃花源记)【乙】水益涩,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

21、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雪窦山”字。(节选自雪窦游志)【注】涩:不通畅。信宿:连住两夜。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牧竖:牧童。髹(xi)书:用赤黑色的漆写。9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1)仿佛若有光 (2)具答之 (3)陆行六七里 (4)遂缘小溪 1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2分)曳 舟 不 得 进 陆 行 六 七 里 止 药 师 寺11翻译下面句子(4分)(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2)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 12甲文

22、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2分)13根据两文内容,分条概括雪窦山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不少于两点)(4分)【答案】9(4分)(1)好像(2)同“俱”完全,详尽(3)在陆地上(4)沿着10(2分)曳 舟 不 得 进 /陆 行 六 七 里/ 止 药 师 寺11(4分)(1)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再也没有出去过。(2)远远望去如同一条白蛇蜿蜒向下奔流到山谷中的,大概就是山涧中的水流。12(2分)对没有战乱、宁静淳朴、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13(4分)山阻水隔,很难进入。 自然环境优美,田园风光如画。 人们生活安宁和乐。(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解析】9试题分析

2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此题注意通假字现象,“具”同“俱”完全,详尽学科网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0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绝境”是古今异义,“壑”、“盖”的含义。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2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结合作者生活的背景和作者的经历。甲文描绘了一个自然环境优美 社会安定和平 百姓生活和乐,从而表达

24、对没有战争、没有饥饿,没有贫穷,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社会的向往之情。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13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二、【江苏省无锡市青阳片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12分)卢象昇,宜兴人。象昇虽文士,善射。(崇祯)六年,贼流入畿辅,据西山,象昇击却之。贼走还西山,围冷水村,象昇设伏大破之。象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逐贼危崖,一贼自巅射中象昇额,象昇提刀战益疾。贼骇走,相戒曰:“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九月,清兵驻于牛兰。(庄烈帝)召象昇督天下援兵。当是时,嗣昌、起潜主和议。象昇闻之,顿足叹曰:“予受国恩,恨不得

25、死所,有如万分一不幸,宁捐躯断脰耳。”决策议战,然事多为嗣昌、起潜挠。象昇名督天下兵,实不及二万。次顺义。清兵南下,三路出师象昇提残卒,宿三宫野外。十二月十一日,进师至贾庄。起潜在鸡泽,距贾庄五十里,象昇遣廷麟往乞援,不应。师至蒿水桥,遇清兵,遂战。旦日,骑数万环之三匝。象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而伏其上,背负二十四矢以死。一军尽覆。【注】 嗣昌、起潜:指杨嗣昌、高起潜。7下列句中的“之”与“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而伏其上”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象昇设伏大破之B怅恨久之C故时有物外之

26、趣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8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卢象昇作战总是勇往直前,甚至身负重伤也斗志不减,令贼寇闻风丧胆。B杨嗣昌、高起潜主张同清军和谈,卢象昇反对这种妥协行为,决心以死报效祖国。C在贾庄和清兵作战时,卢象昇向起潜要来了救援。D卢象昇陷入清军的重围之中,仍然奋勇杀敌,体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 贼骇走:_ (2) 次顺义:_(3) 骑数万环之三匝:_ (4) 惧众之残其尸而伏其上:_10翻译下列句子。(4分)(1) 象昇虽文士,善射。(2分)_(2) 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2分)_【答案】7D8C9(1) 跑

27、(2) 驻扎(3) 包围(4) 使受伤残,残害 10 (1) 象昇虽然是个读书人,但是善于射箭。(2) (象昇)挺身而出进行短搏,后边的骑兵也都跟了上来,他亲手杀死了几十个人。【解析】 7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例句和D项“之”都是“连接主谓,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A项是代词,B项是语气助词,C项是结构助词“的”的意思。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8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9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

28、,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三、【福建省长泰县第一中学、华安县第一中学2017届九年级11月月考语文试题】文言文对比阅读(14分)【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庸者笑而

29、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乙】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庸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涉之为王沈沈者!”楚人谓多为

30、夥,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凡:总共王陈:即“王于陈”,在陈地做王之陈:到陈地去扣:敲辩数:反复解说乃:才。置:放开伙颐:意思是“真多呀”。伙涉为王:这是当时流传的口头语,意思是一朝得志就变得十分阔气发舒:放肆,随便颛:通“专”,独一,专擅。妄言:胡说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比至陈: (2)将军身被坚执锐: (3)其故人尝与庸耕者闻之: (4)或说陈王曰: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由是无亲陈王者。3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2分)4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4分)【答案】1(1)等到 (2)通“披”穿着 (3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