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理教案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七年级地理教案模板地理教案新能源的开发利用_七年级地理教案_模板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了解新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观看录像等多种媒体了解新能源的种类及主要特点,知道世界新能源的分布与使用概况。初步形成资源观。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主要讲述两大内容,一是新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介绍目前正在开发利用中的四种新能源。在“为什么寻找新能源”一段中,首先介绍了主要的能源来源;从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矿产燃料的非可再生性出发,说明寻找新能源的必要性及主要的新能源类型。对于“核能”,教材侧重其能量大、现在的利用情况;对于“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的讲述,都侧重
2、清洁、可再生性,并简单的介绍目前的利用情况。教法建议对于“为什么寻找新能源”,首先应简单介绍能源的概念,启发学生思考回答目前人类主要使用的能源,包括水能和矿物燃料,再利用想一想中提供的题目,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让学生说一说,知道的新能源类型。对于课文提到的四种新能源类型,可以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图片、录像、VCD等多种媒体,使学生较为直观地、比较深入地了解各种新能源的特点和利用情况。对于风能和生物能,应该完成从一般的应用到发电的过程。同时利用比较法使学生更清晰地了解各种新能源的特点。如果课时较紧,可以选区本地区比较突出的新能源进行较为详细地介绍。 总之,应该以学
3、生直观的感受为主设计本课,以知识的了解为主。教学设计示例1【教学重点】利用新能源的意义及主要的新能源特点【教学手段】录像:大亚湾核电站、沼气池、太阳能、潮汐发电、风车提水和发电等 计算机课件:(1)世界现有煤、石油、天然气使用时间表;(2)石油、煤、天然气污染表;(3)核电站与火电站用原料的比较;(4)我国主要核电站的位置图;(5)太阳能电站的图片;(6)风车提水、风力发电图片;(7)沼气使用图片;(8)生态农业示意图;(9)其它新能源;【教学过程()】(提问)学过的自然资源中不可再生的有什么?(生回答)(引导)我们讲过的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如煤、石油、天然气等,现在地球上储存的煤油气还可以
4、使用的多少年呢?见表格(投影片1)(讲解)为什么我们特别在乎这几种矿产资源呢?因为使我们的机器能转、使人类有光明和温暖,我们称这种可以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为能源。从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它们是非常重要的能源,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它们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投影片2)煤、石油、天然气的污染(承转)为了避免污染,同时为了在现有的能源发生危机之前,人们开始寻找更清洁、可以再生的能源。你知道有什么吗?(学生回答)(板书)第五节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一、 寻找新能源的意义二、 主要的新能源(引导)这些新能源是怎样提供能源的呢?先请大家看一段录像 (大亚湾核电站的录像)(提问并出示投影片3)核能发电与煤炭发电有何不同?(学
5、生讨论回答,教师补充总结)核电清洁;原料运输量小,运输方便;所以适于建在缺少煤、石油等能源,可是需要能源又很多的地方,如中国的大亚湾和秦山核电站(投影片4)找两地的位置(过渡)核电这么好,为什么我们不多建一些?(生思考回答:有污染、核原料不可再生、需要技术水平高等)那你认为那种新能源可以避免这些问题?引入太阳能。(讲解)太阳是地球的能量源泉,地球每秒钟接受的太阳能相当于燃烧550万吨煤炭的能量,我们日常生活中就有许多地方利用了太阳能,你知道吗?(生回答:)但是太阳能有一个不利就是-太分散了,怎么办?(生回答:太阳能电池、太阳灶等)(投影片5或录像)太阳能利用图片或录像(引导思考)风能与太阳能相
6、比有相似的地方,你知道最早人们是如何利用风能的吗?(生回答:航海、风车提水等)(投影片6或录像)风能的利用(提问)不是所有的地方、任何时间都能利用风能的,为什么?(没风的地方或风力小的时候)所以,风力发电应在风大的、较稳定的地方(讲解)有一种能源,人类很早甚至猿人都会用的是(烧树枝等获得热量),在我国广大农村或世界上一些落后的地区,现在仍然大量使用,这样会造成什么问题?(生思考回答:数少了,荒漠化、水土流失等)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什么是农村理想的能源呢?(投影片7或录像)沼气的使用(投影片8)生态农业示意图(讲解)人们寻找的新能源还有:潮汐发电、海洋温差发电、垃圾回收发电等(投影片9)其它新能
7、源图片(教师小结)今天我们讲解了许多新能源,其实说新只是一个相对的含义,主要是指利用时间较短或不能大规模利用其发电,任何一种能源都有限制因素。在我们还没有找到更合适的新能源之前,我们还必须要保护和节约利用煤油气等能源。【设计思想】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有较多了解,可以多启发学生自己回答,对于一些学生不太明确的问题,比如能源的含义、沼气(城市学生了解少)等,教师迎接和录像等媒体进行讲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对于开发新能源的意义,从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新入手,从旧知引出新知,同时使学生了解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对于各种新能源的利用情况,采取投影片最好是录像教学,使学生能够充
8、分认识到,每种新能源的使用过程、限制条件、特点等,最终的结果是使学生认识煤、石油、天然气资源在目前仍是不可完全替代的,使学生有一种资源意识和危机感。【板书设计】第五节 新能源的利用一、寻找新能源的重要性二、主要的新能源教学设计示例2【教学重点】利用新能源的意义及主要新能源的特点【教学难点】核能【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ppt演示文稿;录像-原子弹的威力【教学过程()】(引入)上节课学习了矿产资源,知道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不管我们怎样保护和节约利用,终有用完之时,对此,我们怎么办?(教师可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新思维,多想解决办法,如回收废旧工业品,寻找新的代替品等等。)(承转)对于一些将要耗尽的
9、矿产资源,寻找新的替代品是一条重要的解决办法。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寻找新能源的有关知识。(讲述)我们生活中用的煤、石油、电就是能源。煤、石油可燃烧产生热能,电可使电灯发光,使机器运转,产生光能和动能。总之,凡是能够产生能量的物质,就是能源。(提问导学)读为什么要寻找新能源,思考:1、目前人类大量使用的能源主要有哪些?2、哪些能源面临枯竭,为什么?3、水力资源可否再生,是否污染环境?4、能否用水力资源代替其他所有的能源?为什么?5、现在科学家已找到了哪些新能源?(小结)目前常用的几种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是非可再生能源,而且污染环境,水力资源虽可再生,又无污染,但储量有限,分布不均。为了防止矿产燃
10、料枯竭后出现的能源危机,也为了找到一些能够持续利用,又不污染环境的优质能源,科学家正在不断研究和寻找新能源。(展示)原子弹的图片。核能也称作原子能,它主要来自铀矿石的核燃料。同学们都知道原子弹,现在就请看原子弹爆炸的图片。(原子弹爆炸的录像)原子弹具有很大的威力。美国投向日本的两颗原子弹虽加快了日本政府的投降,但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而日本人民是无罪的。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科学家研究原子能是为了用于发展生产,他们建造核电站是为人类开发新的能源。(讲述)1千克铀的原子核所释放出来的热量,大约相当于3570吨(3570000千克)煤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建造一座发电量为100万千瓦的电站,如果是核电
11、站,每年需要补充的核燃料为30吨,六辆解放牌载重汽车就可运进。如果是烧煤的火力电站,每年要消耗300多万吨煤。运输这些煤炭,平均每天要开三列火车,每列火车挂40节车皮;或是每天要开一艘万吨级的轮船。(展示)核电站的图片。建造核电站技术难度很大。目前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建有很多核电站,如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我国虽属发展中国家,但在核能利用技术上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已建造了两座核电站(秦山、大亚湾)。(归纳)核能能量巨大,核燃料运输量小。但是建造核电站技术难度大,目前在广大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大规模利用。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核能利用技术将为更多的国家掌握。因此核能是具有重要发展前途的新能源。(自学)自
12、学太阳能一段,思考太阳能的特点和开发利用。(提问)1、太阳能有哪些优点?2、你在生活中怎样利用太阳能?这种利用方式是新方式吗?3、现在人们利用太阳能的新方式有哪些?4、利用太阳能供热发电的原理是什么?(展示)太阳灶图片。(实验)用灯光当太阳,用放大镜聚光点燃纸片。(结论)聚光镜原理能聚集太阳能。(展示)太阳能利用的图片。(引导提问)生活中哪些现象说明风具有能量?(提问)你知道哪些地区风力较强?(讲述)陆地上能够利用风力发电的地方,主要在常年风力较强的沿海和内陆高原。我国一些牧民和海岛已利用风力发电,满族照明、看电视等用电的需要。(展示)风能利用的图片(讲述)一切生物都具有能量。人们用牛、马拉车
13、,用柴草做饭,就是在利用生物能。这是人们常见的古老的利用生物能的方式。现在人们进一步利用生物材料制取沼气,因此,人们也把生物能叫做新能源。(展示)沼气池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说明沼气的制取和利用过程。(讨论)使用沼气对农民生活和生产有哪些好处?(引导)若农村不用沼气,则农民需用大量煤炭或柴草、秸秆作燃料,由此将加剧煤炭紧张,引发伐木割草,破坏植被等后果,同时因秸秆不能还田,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而使用沼气则可克服上述问题。此外还有美化环境等好处,清洁卫生,有利于农民生活和健康。(展示)地热、潮汐能的利用的图片。除了上面我们学习的这些能源属于新能源,还有一些新能源目前利用也比较广泛,如地热
14、能、潮汐能等等。【板书设计】第五节 新能源的利用一、寻找新能源的重要性二、核能三、太阳能四、风能五、生物能探究活动 利用课余时间调查家乡或学校附近农村利用沼气的情况,写一篇地理小论文,并在年级里组织评比活动。调查提纲:1、该组(村、乡)共有多少户人家,有多少农户建有沼气池,是因为什么原因修建的?2、已建沼气池仍在使用的有多少家?利用情况怎样?3、请农民谈利用沼气的好处和缺点。4、学生整理以上材料,分析目前利用沼气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展望沼气利用的前景。教学目标通过阅读五种基本地形素描图以及高原、丘陵的等高线图,使学生了解五种基本地形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形态特征并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识
15、别它们。通过阅读海底地形示意图,了解全球海底地形图。通过学习制作地形模型,使学生初步了解七大洲主要地形的分布,初步学会概括各大洲的地形特征。通过读图和制作地形模型,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组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的精神,增强学习兴趣,进一步锻炼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建议关于“海底地形”的教材分析关于海底地形的知识,课文主要讲了两点:(1)海底与陆地一样是高低起伏的;(2)主要的海底地形及其分布特点。对于海底地形,重点让学生了解与人类活动有直接关系的大陆架的有关知识。关于“海底地形”的教法建议关于“海底地形”可通过阅读“海底地形示意图”,认识海底地形也是
16、高低起伏,复杂多样的。在“海底地形示意图”上明确大陆架的含义,了解海底地形组成。读图巩固:看“海底地形示意图”,说出大陆架、大陆坡,以及洋盆、海沟、海岭的分布。(大陆架分布在大陆边缘的浅海地区;大陆坡分布在大陆架的外缘;洋盆、海沟、海岭分布在大洋底。)关于“陆地地形”的教材分析课文在讲述五种地形的形态时,没有对每种地形的形态作具体描述,更没有采用定量描述的方法,只是结合地形景观图,从海拢高低和地面起伏状况两方面作了简单的比较。这样编写的意图是:(1)考虑到初一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适当降低了难度;(2)加强教学内容和直观性,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些地形的定义,而是侧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这一部分
17、内容出现的地理概念,除“山系”外,都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知识;出现的地名,今后分区地理中还会再现,这里不必要求学生都记住。关于“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总体教材分析前一节概述了地球的海陆面貌,本节则对地球的面貌作具体的描述。地形是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它是影响自然环境及人们生活、生产活动的重要因素。因此,地形这一节内容是重要的基础知识。本节有“多种多样的陆地地形”、“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海底地形”三个标题,主要讲述了两个问题:第一,陆地和海底地形的基本类型及其形态特点;第二,在世界地形图上了解主要地形的分布。其中,“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是本节的重点
18、,也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关于“陆地地形”的教法建议 充分利用地理景观图,以景观图上的五种基本地形: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形态特征为出发点,首先以直观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表象,再通过比较,找出它们之间最显著的差异,通过复习支配地形形态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海拔和相对高度(坡度),用这两个基本要素的数值大小,来概括地形的特征,使学生头脑中既有生动的形象,又能根据一定的思路进行分析,有助于正确理解概念,为在地形图上识别各类地形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然后让学生列表比较、归纳五幅地形的特点,边回答边列出下表:地形类型海 拔 高 低地表起伏特征山地较高峰峦起伏,坡度陡峻平原很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平坦
19、广阔丘陵较低起伏不大,坡度和缓高原较高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陡峻盆地没一定标准四周高,中间低关于“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1.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初步在世界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地形。2.了解海底地形的基本形态3.进一步提高阅读各类地形图的能力教学难点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及教材中的各种景观图、示意图。教学过程(板书) 第三章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第二节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引课)下面请看一组图片,书P30图3.16-3.20 五幅景观图,它们的形态如何?(形态差异很大),我们把地表的各种形态总称地形。人们把地形分为上面的五种基本类型,山地、
20、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你能把他们区分开吗? 你能描述这五种地形的特征吗?(学生活动)观察这几幅图?找出它们的主要差异?如果比较两个人的身材,要从哪几个方面考虑?(高矮、胖瘦和身段)。所以,地形的差异:一方面是高低不同,另一方面是地面的起伏状况不同。那么判断地面高低依据什么?(海拔)地面的起伏大小呢?(用相对高度来表示)。我们可以根据地面的高低起伏的状况,来判别各种各样的地形。(影像资料)看P32图32珠穆朗玛峰,我们知道它是世界的最高峰。首先,先看一段有关珠穆朗玛峰的影像资料,然后,再归纳山地的形态特征。(学生活动)山地的特征:1.海拔高 2.险峻,也就是坡度较大。山体往往是成组分布的,常用
21、峰峦起伏,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并且沿着一定的方向延伸很长,叫山脉。世界有哪些著名的山脉呢?(计算机演示)世界上有很多高大而绵长的山脉,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有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有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学生活动)那么平原有什么特征呢?由同学来分析。平原的特征:(海拔低,平坦,坡度小)。那么高原呢?(海拔高,高原面上平坦,边缘陡峭)。它们之间最主要的不同是什么?(海拔高度)做“想一想”(计算机演示)盆地和高原的地表形态差异很大,但在等高线图上,图形相似,(高原特点: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陡峻
22、;盆地的特点:四周高,中间低。它们的形态差别很大,但在等高线图上,图形很象,都是边缘的等高线密集,因此,需要拿出来专门做比较。)它们的本质差异在哪儿?(等高线的排列关系高原:等高线从里到外,数值逐渐降低;盆地:等高线从里到外,数值逐渐升高。)大家已了解了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学会了区分它们的方法,下面我们做一个总结。请填下表:地形类型海 拔 高 低地表起伏特征山地平原丘陵高原盆地 (承转)我们知道海洋中分布着许多岛屿,这些岛屿是海底隆起高出水面的部分。从这一事实中我们可以推测海底的地形有什么特点?读图P33图23海底地形示意图,和陆地地形相比更简单吗? (1)看“海底地形示意图”,找出大陆架
23、、大陆坡以及洋盆、海沟、海岭的分布。(2)看着海底地形示意图,试着解释什么是大陆架、大陆坡以及洋盆、海沟、海岭并和书中的定义比较。(大陆架分布在大陆边缘的浅海地区;大陆坡分布在大陆架的外缘;洋盆、海沟、海岭分布在大洋底。)大陆架和我们人类活动的关系最大。(总结反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它们是各种各样、千姿百态的,这里有许多故事,还有很多的迷没有揭开,希望你们做一个勇敢的探索者,继续探索着美丽的世界。(板书设计)第二节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一、地形二、地形的种类12下一页 课 题 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 第一节 天气和气候教学目的1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2了解天气预报图与人们生
24、活、生产的密切关系。3学会阅读简单的卫星云图。4学会识别天气预报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天气预报图。教学重点1天气和气候的概念。2学会阅读卫星云图和简单的天气预报图。教学难点1 天气和气候的概念。2 常用天气符号的识别。3天气和气候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教具准备1 近期的卫星云图录像及自制的天气预报软件。2 自制天气符号的幻灯片。3 反映各地气候差异的幻灯片。4 扫描课文中8幅图例制成的幻灯片。教学过程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123456下一页 教学过程():一、导入。导语“古往今来曰宇,天地四方曰宙”。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带着太
25、阳女神的问候和祝福,成功地登上了月球,印入船长阿姆斯特朗上校眼帘的地球是一轮蓝色的圆圆的星球。投影:地球卫星照片人类是怎样逐步地认识到地球的形状的呢?设问导入,板书课题。二、新授。1、天圆地方。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生活的空间: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投影:天圆地方2、古代印度人:地球是一只漂浮在大海中的巨大海龟。雄伟高大的喜马拉雅山隔断了古印度同亚洲其它地区的陆上联系,孟加拉湾、印度洋、阿拉伯海三面环绕,使古印度人无法理会海外的世界。3、有趣的地理现象:1在海边看到有帆船的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2月食时,地球的影子遮住了月亮,影子的边缘是圆的。4、地球是球状的朴素地理思想的产生。1古代
26、人们在沿着任一直线上的不同地点,每天同一时刻观察天象,天空星辰高度有规律地升降。说明地球是球状的理解的地面相当于现今的大地水准面。2人们观察到太阳、月亮的形状是球状的,推测地球是个球体。3如果地球是球状体,那么沿着一定方向航海,一定能回到出发点起点。为证明这一点,航海冒险家们进行了艰苦的冒险历程。哥伦布发现西印度群岛美国以其姓名命名哥伦比亚州、哥伦比亚特区。亚美利加发现美洲大陆以其姓名命名的大洲:南、北亚美利亚洲。5、麦哲伦探险船队完成环球航行划时代的地理意义。放录音: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麦哲伦船队,以近200名航海家的生命为代价,实际证明了地球是圆的,具有划时代的地理意义。6、人造地球卫星升
27、空和大地测量技术的突飞猛进,从理论和实际上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这一客观事实。过渡:从七千万年前的第三纪结束人类诞生以来,人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对自然的探索,亚里士多德、哥白尼、布鲁诺、开普勒、伽利略、哥伦布、亚美利加、牛顿、阿姆斯特朗,我们永远记住了这一串名字。那么已得到证明的球状的地球有多大呢?7、地球的大小:投影:地球的大小引导学生读出相关数据:6371记忆:在祖国风景秀丽的庐山上吃鱼的感觉一定是很美妙的。40000毛泽东:坐地日行八万里。5.1亿平方三、小结:1、人类为探索地球的形状进行了不懈地努力。2、地球是一个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的大球体,其5.1亿平方千米的表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四、教学反馈与发散思维训练:1、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体会“天圆地方”的说法。2、从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感悟。五、基本训练:1、首次完成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2、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千米,赤道周长是千米,表面积是平方千米。六、板书设计:(略)七、教学反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