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7 ,大小:159.86KB ,
资源ID:2368904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68904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三十年岁月如歌 景东教育硕果累累.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三十年岁月如歌 景东教育硕果累累.docx

1、三十年岁月如歌 景东教育硕果累累三十年岁月如歌 景东教育硕果累累景东教育改革开放30年回眸 景东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中部,普洱市北端。神奇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哀牢山、无量山纵贯全境,富饶美丽的川河坝子稻香蔗甜,在这块千峰叠翠、溪流纵横总面积为4532平方公里绿色宝地上,生息着彝、汉、回、瑶、傣、哈尼、布朗等21种民族,总人口37.7万人,是全省6个纯彝族自治县之一。 景东彝族自治县自古以来深受南诏、大理和中原文化的熏陶影响,文化教育源远流长。唐、宋的南诏国、大理国时曾设银生节度使、开南州,元末明初设景东府(土府),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设景东卫,戌边屯田的汉族军士带入中原文化,并与当地民族

2、的交融发展成今天独具特色的银生文化。明正统七年(1442年),设景东卫学,首开景东官办学校的先河,也是普洱市最早设立的学校,至今,景东教育已有566年的历史。 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拨乱反正,落实知识分子政策,通过整顿学校秩序,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恢复招生考试制度等一系列的整顿提高措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1987年普及了小学四年初等义务教育,1997年普及了小学六年义务教育,1998年通过省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县的验收,1999年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两基”工作通过了省政府的评估验收,树立了景东教育新的里程碑。跨入新的世纪,县委、县人民政府进一步强化了“

3、科教立县”、“育人兴景”的战略目标,把教育作为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的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县教育事业持续、稳步、健康发展。 截至20072008学年止,全县有各级各学校200所,其中完全中学3所,职业中学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初级中学17所,完全小学93所,初级小学72所,教学点5个,幼儿园13所(其中私立11所);有各级各类在校(园)学生46350人。形成了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幼儿教育、民族教育基本协调发展的县级教育体系,奠定了教育大县、高考大县的地位,赢得了“人才之乡”的美誉。 三十年来,景东教育事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硕果累累。 一、坚持以德育为首位,加强师德师风建

4、设和文明学校建设 景东县在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重视德育工作,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学校教育的突出位置,以德育为先导,把培养有良好社会道德规范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推动德、智、体、美、劳等各项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紧密结合新时期、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及时把握时代变化的脉搏,审时度势,与时俱进,走出了一条以强化师法师风建设为突破口,以狠刹“六风”,执行禁令为有效手段,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为中心内容,以校园绿化美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勤工俭学为重要标志,促进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乃至各项工作全面发展的特色之路。同时严肃查纠违纪行为,严肃整顿师

5、德行风,树立了教师、教育的良好形象;另外,全县以“树新风、强作风、兴思茅”教育活动和民主评议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工作为契机,结合景东教育存在问题,认真整改,加强了教师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 在狠抓师德师风建设的同时,在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掀起了以学校绿化美化为重点的校园文化建设,注重抓校园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使全县的校园绿化美化和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至2008年,全县已创建省级文明学校4所,市级文明学校7所,县级文明学校89所,平安校园14所,同时创建了一批县、市级绿色学校,开辟了景东县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天地。 二、狠抓普及义务教育,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基础教育稳步发展 普及义务教育

6、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民族素质和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基础工程。改革开放以来,结合景东集山区、民族、贫困为一体,经济基础薄弱、信息闭塞、文化教育落后,山区民族地区群众受教育程度低,文盲、半文盲多,劳动者素质低下的实际,始终把普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竭尽全力,狠抓普及义务教育,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1999年全县实现了“两基”,普及义务教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景东县的“两基”验收是低标准的验收,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的任务十分艰巨。因此,近年来全县始终把巩固提高“两基”成果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加大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和执法力度,依法保障适龄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不断提高普及

7、程度。全面落实中央“两免一补”政策,20072008学年对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给予寄宿生活补助。2007年,景东县通过了市、省政府教育督导和“两基”复查评估。20072008学年,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由1979年90%提高到99.5%,巩固率达98.6%,辍学率控制在0.57%内;初中毛入学率由1979年的50.6%提高到97.6%,巩固率达98.6%,辍学率控制在1.33%内。幼儿园(学前班)入园(班)率由1979年的10%提高到31.8%;青壮年文盲率由1979年45.2%下降到目前的0.39%。全县“两基”的普及程度和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人均受教育

8、年限达8.5年,为提升劳动者素质,加快全县社会经济发展步伐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狠抓教育教学质量,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长期以来,景东县视教育教学质量为教育工作的生命线。通过强化学校管理,加强教研师训工作,狠抓考纪考风,加强以师德师风整顿为中心内容的教师队伍建设,使教师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业务能力不断提升,从而有力有促进了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历年来,我县的小学教育教学成绩一直保持稳定良好,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考上线人数连续多年位居全市前列。近年来,随着景东一中晋升为省一级三等完中,景东四中晋升为省二级一等完中,继续创造条件扩大普通高中招生和规模,全县高

9、中连续6年扩大招生,高考质量稳步提高:2000年高考上线159人,上线率38.2%,2001年上线203人,上线率43.1%;2002年上线342人,上线率56%;2003年上线392人,上线率62.4%;2004年上线483人(含照顾分),上线率67.4%;2005年上线595人,上线率64.7%;2006年上线683人(含照顾分),上线率75%;2007年上线756人(含照顾分),上线率72.21%。 据不完全统计,1978年改革开放恢复高考至2007年的30年间,景东县共培养幼儿园(学前班)学生54933人;培养小学生149796人;培养初中生101583人;培养高中生15472人;向上

10、级级输送中专生6314人(不含职高),被各级普通大专院校录取大专以上普高学生5779人(不含成人教育)。稳步提高的教育教学质量,使景东在全市赢得了较高的办学声誉,为全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 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步伐加快 改革开放以来,景东县重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始终把职业技术教育作为落实“科教兴县”战略,迅速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基础工程来抓。1983年,创办了景东县农业中学,同时,在景东三中附设林业职高班和茶果职高班。1992年,农业中学迁往县城,创办了景东彝族自治县职业高级中学。通过多年的努力,职中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2006

11、年被晋升为省部级重点职业高级中学。毕业生参加“三校生”高考成绩喜人,列全市各县前茅。自2001年至2007年共有613人参加“三校生”高考,上线438人,上线率达72.%。改革开放30年来,景东职中为上级学校输送近500名职业大专生(含原县农中),培养了近2558名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短期培训各种实用技术人才3279多人,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803人。为全县培养了大批“留得住、用得成”的实用技术人才。 五、大力发展民族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景东县更加重视民族教育,继续采取特殊政策,发展民族教育,提高民族素质。从1984年起,为加强民族贫困地区的教育,景东县在全县15个乡镇的25个学校(点)

12、举办半寄宿制民族高小班,每个校点招生50人,全县年招民族高小班25个班1250人,经费由省教育厅、财政厅在“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中”拨给,每生每月拨给7元生活补助费,同时拨给校舍修建费、椅凳费等。县教育部门按省要求每年组织1次评估检查。至2006年底(2007年后改为全部贫困寄宿学生补助),全县半寄宿制校点增至39个,学生人数增至3900人,生活补助增至每生每月12元。20年来,全县半寄宿制校点已培养少数民族高小生23000余人,人口覆盖全县13个乡镇,占总人口的34%。近年来,景东县本着“国家安全、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的宗旨,加强了对半寄宿制校点的管理,修缮了校舍、添置了教学仪器、图书、电

13、教设备,办起了学生伙食团,方便了学生的生活,为学生创建了安全、舒适、洁静的学习生活环境,而且,办学效益高、学校房屋新、绿化美化好已成为景东县半寄宿制学校的一个重要特色。 1994年9月,创办了景东彝族自治县民族初级中学、填补了景东县民族中学教育的空白。发展到现在,县民族中学已发展到20个教学班,1000多名在校生,80余名教职工的初级中学;2002年,投资270万元,创办了景东彝族自治县民族小学,到“十一五”末期,将发展到20个教学班,1000余名学生的规模。 目前,正在兴建3000人规模的高起点、高标准的景东县民族完全中学,计划明年初中部招生,集中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先发展民族教育。 至2

14、008学年,全县在校中小学生46350人(含幼儿园、学前班),少数民族在校学生24463人(含幼儿园、学前班),占全县学生的52.7%。其中小学少数民族在校生15801人,初中少数民族在校生5373人,高中少数民族在校生1463人,职高少数民族在校生230人,幼儿园、学前班少数民族在校生1832人。小学少数民族学生入学率达98.6%。景东民族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景东的繁荣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景东还在全县小学四年级开设民族常识课,每学期4课时;在全县初中二年级开设民族政策课,每学期4课时;在全县学校推广校园民族舞蹈,提高学生的民族知识水平和素质。 六、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努力改善办学条

15、件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全县教育点多、面广、底子薄、摊子大,再加上县域经济基础薄弱,财政困难,改善办学条件的任务十分艰巨。改革开放前20年,实行的主要是“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多渠道筹措校建经费的体制,即“上级补一点,乡(镇)筹一点,当地群众集一点”的办法,上级校建资金较少,投资额起伏不定,每年只有23个单体建设项目;改革开放的后20年,上级增大了校建资金投入,对校建实施项目管理,改善办学条件力度加大。通过县乡村投入,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对口帮扶,征收教育费附加,鼓励人民群众捐资助学,学校勤工俭学投入等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教育投入,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跨入新世纪,全县“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

16、及“国债项目”的土建工程共投资4323万元,完成135所学校的135个单体建设工程,改扩建校舍48428平方米。并新建的都拉异地移民小学,景东彝族自治县民族小学(邵逸夫项目),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达省级标准完中的高起点、高标准的景东县民族完全中学正在兴建之中。另外,各帮扶单位、各乡(镇)学校也投入大量财力、物力、人力,积极做好危房改造和校舍修缮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增加改善。到2008年,全县校舍总面积由1979年173416.4平方米增加到396589平方米,土木结构校舍由80%下降至13%,危房率下降至18%。一批学校装备了现代化的语音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和实验实习设备、

17、文体器材,全县的总体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七、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教育教学中最活跃,最富有创造性的群体。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着未来人才素质的高低,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成败的关键。多年来,景东县以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充满生机活力的教师队伍为目标,完善教研和师训网络,把县教师进修学校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基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师资培训,鼓励教师参加提高学历层次培训,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思想业务素质不断提高。截止2007年底,全县高中教师合格率由1978年35.2%提高到96.3%,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由1978年的10

18、%提高到98.2%,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由1978年40.4%提高到99.2%,幼儿教师合格率由1978年的50%提高到100%。此外,景东县还深入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思茅地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德育法规,坚持不懈的开展师德师风学习教育活动,坚持按“十个做到、十个禁止”管理教师,坚决制止少数教师中存在的“吃请”、“赌博”、“醉酒”、“体罚学生”、“考试作弊”、“收费补课”、经商从事第二职业等不良风气,树立了景东教师良好的师德形象。通过开展师德教育和大力弘扬尊师重教、表彰优秀教师的举措,全县3106名教职员工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努力为祖国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八、不

19、断探索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教育结构、调整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 1989年2月,根据上级有关教育体制改革的精神,景东县率先在大街乡中心学校、景东四中试行“校长负责制、经费包干制、教师聘任制”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以下简称“三制改革”),在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分类分期在全县教育系统艰难推进教育改革。至1993年8月暑假结束,全县16个乡(镇)和6所县属中小学全部试行了“三制改革”。景东县教育改革引入了竞争机制,对当时的“三铁一锅”体制有所触动,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影响深远,经验和做法受到省、地教育主管部门的肯定:景东彝族自治县教育局关于试行学校内部管理改革方案、大街乡中心

20、学校教改试点工作总结,被省教委收入云南省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经验选编一书,供全省参考推广。“三制改革”期间,共有省内3个地州,9个县(区)的10余个教育改革考察团(组)到景东考察学习,景东县成为当时思茅地区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 2001年8月,景东县在者后乡中心学校进行了学校领导竞选任职、教师竞争上岗试点改革。通过改革形成了校长选择教师、教师选择校长的竞争激励机制,对全乡教职工触动很大,调动了校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推动了者后乡的教育事业发展,者后乡的教育教学质量至今仍在全县名列前茅。但由于各种原因,本次改革未在全县推开。 2003年至2006年,为贯彻落实全省教育综合改革文山现场会议和全市

21、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精神,景东县对新录用教师制度进行了改革,对近年新录用300名中小学新教师进行公开招聘考试;同时对177名代课教师、临时工进行辞退,给予一定经济补偿,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为进一步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体现公开、公正、公平、绩效优先的原则,从2005年起,对调入城区学校任教的老师施行考试录用方式,使得大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为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景东县制订下发了关于的贯彻实施意见,明确了“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具体划分了县、乡、村三级的主要职责,建立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制。从2003年1月起,乡(

22、镇)人民政府不再设专门的教育管理机构,由乡(镇)长直接分管教育,履行辖区政府应当履行的教育管理职能、职责。教师工资、公务费纳入县级管理,由县财政局直接核拨到县属各学校、各乡(镇)中心学校。县乡(镇)中小学校长由教育行政部门归口任命管理,高级中学、进修学校和完全中学校长由组织部、宣传部、教育局联合考察,按干管程序任免,委托教育局考核、考评。2003年8月制订出台了中共景东彝族自治县委、景东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的意见,进一步理清了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振兴景东基础教育的思路,明确了今后景东教育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此外,景东县还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扩大高中招生,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23、”和“以提高办学效益为目标,集中办学为方向,宜并则并、宜留则留”的原则,把教育结构调整、校点收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校园绿化美化和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小城镇建设、移民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规划,积极稳妥的进行教育结构改革和校点调整收缩工作。 为提高高中普及率,满足人民群众送子女上高中的愿望,景东一中停止初中招生,扩大高中规模。根据人口出生率降低,生源减少及各乡(镇)的办学实际,景东五中、景东三中移交给安定乡、大街乡管理,整合了教育资源,同时调整合并了部分分散的小学,集中办学,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提高了办学效益。另外,根据上级剥离企业办学的政策,接收了景东森工局子弟学校,景东监狱子弟学校,借

24、此机遇,原景东森工局鸿鹄公园近180亩土地移交地方政府,景东县在此办一所3000人规模高起点、高标准的民族完全中学,集中优师办学,将努力把其办成我市的名校,工程正在紧张有序进行,并在2009年9月开始初中部的招生。 九、加强教育宣传,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加快 景东县重视宣传,从1992年起设立了教育电视台,播出教育自办节目,认真宣传全县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宣传广大教育工作者无私奉献,教书育人的事迹,宣传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关心、支持教育的实际行动,对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传播教育信息起到积极作用。 经过多年的修撰,2001年4月,县教育局编篡、出版了50余万字的景东教育历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

25、志景东彝族自治县教育志,对保存景东教育史科,总结景东教育改革发展的经验教训,指导教育发展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同年4月,景东县教育局创办了景东教育双月刊(2008年改为季刊),填补了景东无教育刊物的空白。经过近8年的工作,已刊印41期约40000余册,刊物刊登了大量的教育教学论文和各种教育图片、信息,为全县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交流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和教育科研成果的园地和信息窗口。 景东县积极开展电化教育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推进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进程。2006年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支持下,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项目总投资621.3902万元,在原有30个光盘播放

26、点、42个远程教育点的基础上,增加光盘教学点30个,卫星教学点153个,计算机教室21间,项目覆盖204所学校,加快了全县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步伐,提升了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应用水平,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搭建一个新的信息化数字平台。 此外,全县教育系统的安全工作,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和义教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等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县教育健康、稳步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景东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整个景东教育形态已由满足普及型、数量扩张型、知识本位型向质量提高型、选择发展型、以人为本型发展。今后,景东县的教育工作要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县委、

27、政府“科教兴县、育人兴景”的战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一流的办学理念、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管理体制、一流的育人环境、一流的教学业绩”的标准,把“树立信心、追求卓越”内化为景东教育的共同理念,振奋精神,实现景东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稳定的向前发展,继续谱写景东教育的新篇章。“合作”与“探究”作文教学的新出路大街中学 杨中丽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可以说,写作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是最富创造性的学习,是素质教育的最有利阵地。而农村初中的学生在作文方面因缺乏丰富的生活底蕴和成功

28、的体验,大多数学生一提到作文就头疼,写一篇作文要憋上半天儿才能完成,学习写作的兴趣更无从谈起,可是作文在语文中又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就必须冲破写作公式的禁锢,改革作文辅导的方法。随着新课程的改革,笔者认为作文教学应在结合农村初中学生的特点和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意识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探究”的作用,开展一种作文教学尝试,从而激发学生作文兴趣,下面主要从几个方面来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一、 培养情感,激发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初中学生学习大多凭兴趣,感兴趣的课会自觉用功。为此作为语文教师,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情感

29、的培养,多与学生交流,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教育论中强调:要在教师有意识的培养下,让孩子们用童贞的心灵去感受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东西。尽可以让他们对生活充满好奇与向往,并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作文的语言训练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 二、 重视阅读,扎实基础。 激发学生兴趣不能单从“写”上入手,还得靠“读”打基础。“读”不仅能开拓视野,而且能从“读”中悟出“技巧”,不着痕迹地摹仿。古人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唐代大诗人杜甫又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的重要性。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是陶冶学生情操的精神食粮。因而要激发学生持之以恒写作兴趣,就必须让他们通

30、过“读”感受到名著的魅力,充实他们的文化底蕴。而文化底蕴的丰厚,产生兴趣的可能性就越大,读的书越多,他们就越感到自己的不足,越想去探索。但“读”必须有老师指导,指导他们将“读”与“思”相结合,体味名篇佳句的妙处,并要求他们将名篇佳句摘入自己的课外读书笔记本,不时组织交流会,互相学习。其实这个过程就是一个知识的积累过程。“读”就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中重要一环。本学期学校利用劳技课让学生到阅览室阅读课外书籍,我借此机会,注重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要求同学阅读时认真作好笔记,然后交流、比较、感悟、提高。 三、以本为本,由浅入深。 讲到作文兴趣的激发,我们常会说:从写日记开始!可是,日记到底写些什么,如何才

31、能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感而发呢?一定要切合实际,根据教材,提前作好安排,让学生有内容可写。如:在教新编教材七年级第一单元教学,在与学生交流单元设想时,就向学生提供第一周的日记和练笔的参考内容:1、回忆童年一件有趣的事;2、你有什么特点,向同学介绍你自己;把想到的写到日记本上,只要是真的就行。提供的第二周的日记和练笔内容有:1、童年的趣事还有吗?你为什么写这一件?;2、通过同学的自我介绍,你对谁印象最深?请把这些内容写下来。这样,两周间学生就不用为写日记犯愁了。当学完七年级(下)第一单元,我设计了“我在 中成长”,学习第三单元时,我让学生以“我喜欢的名人”为题,来写文章,这样,学生的作文能从课

32、本中得到模仿、寻查资料。事实有力证明,的确有效,学生有话说了,有内容写了,更可贵的是有真情实感了,懂事长大了 四、 注重实践,形式多样 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写作教学活动形式和方法的多化性。从心理学角度看,兴趣是伴随积极情感的一种需要形式。从中学生年龄特征来看,多种形式的刺激,不断变化的方式,多彩的活动,会不断地让他们保持新鲜感。一是生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调查访问,组织学生观察动、植物,进行郊外游玩,然后要求学生把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来。二是命题形式的多样性。给较长的课文写更概、对短文进行扩写、老师命题和自由命题相结合、将寓言改成故事、将诗歌变成散文、有时只起个头,让学生进行作文接龙、续写等等,只要学生有兴趣,什么样的练笔都可行,都可尝试。 五、重视讲评,成功激励。 苏霍姆林斯基说:“即使对于成年人来说,白费力气的无结果劳动也变成令人厌恶的,使人糊涂,没有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