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32.08KB ,
资源ID:2368240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68240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济宁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济宁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

1、济宁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济宁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二一一年二月目 录一、“十一五”发展简要回顾(一)主要成就(二)基本经验(三)存在问题二、“十二五”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目标任务(四)总体思路三、“十二五”发展布局(一)总体布局(二)产业布局(三)生态文明文化基地四、“十二五”重点建设任务(一)林业生态体系建设(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三)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四)林业防灾减灾和应急体系建设五、“十二五”重点改革任务(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二)国有林场苗圃改革(三)林业分类经营改革(四)林业综合执法改革六、主要保障措施(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二)推进科技

2、创新,强化科技支撑(三)严格依法治林,强化林业管护(四)拓宽融资空间,建立多元化的林业资金投入体制机制(五)加强能力建设,提高服务水平一、“十一五”发展简要回顾(一)主要成就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林业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把加快林业发展、建设生态城市摆在重要战略位置,连年实施林业建设系列重点工程,突出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深化林业各项改革,全市林业实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服务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1)森林资源持续增长。全市有林地面积、林木蓄积量分别达到27

3、0万亩、1000万立方米,绿化荒山65万亩,建设绿色通道5000公里,创建省级绿化示范村镇207个,市级绿化示范村镇113个,积极开展退耕还林、退田还湿、退池还湖工程,恢复湿地面积达1万多公顷,初步构建起以山区、平原、道路、水系为主要骨架的林业生态体系,森林覆盖率由“十五”末的23%增加到27%。(2)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快速推进。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以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2009年在兖州、嘉祥试点,2010年在全市全面铺开,2010年底全市146万亩集体林地主体改革基本全面完成,确权发证率达到了95%。同时,对配套改革政策及早谋划,率先试点,曲阜市积极探索开展林权抵押

4、贷款,邹城市部分乡镇成立了林权流转服务中心,开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林权流转服务等中介服务;兖州、嘉祥林权流转服务中心投入运行,市林业局联合中国人民银行济宁分行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济宁市林权抵押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发放贷款2839.5万元,成立各类林业合作组织60余个。(3)林业产业提速发展。木材加工、苗木花卉、林业旅游、林下种养等优势产业不断壮大,全市各类林产品生产、加工、运销企业发展到1600多家,从业人员13万余人,林业总产值达106亿元。太阳纸业等7家林产品加工企业跻身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列。全市经济林面积发展到98万亩,果品年产量达到5亿公斤,85处果品基地获得“三品”认证。种苗花卉发展

5、到20.2万亩,年出圃苗木3.5亿株。建立国家级、省级、市级森林公园15处,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4)科技兴林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全市实施科技项目100项,建立示范项目20项,示范林面积13万亩,带动造林50万亩,取得研究成果6项,推广成果3项,新增产值5亿多元。全市林业科学技术及推广人员达到600余人,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200多期,培训人员2万人(次)。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每年邀请日本林果专家来我市讲课,先后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美国、墨西哥、日本、韩国和新西兰等考察学习。(5)林业资源管护严格到位。联合市财政局出台了山东南四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损失补偿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了湿地的

6、保护和管理。联合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下发了关于森林公安局办理森林和陆生野生动物刑事、治安、林业行政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理顺了森林公安执法体制,明确了执法权限。林业执法全面加强,涉林案件查结率达到95%以上。森林防火安全工作快速推进。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济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和森林公安工作的意见,为全面提高森林火灾防控能力,提升森林公安工作水平,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安全打下了良好基础。“十一五”期间,全市未发生较大以上森林火灾,很好保护了济宁绿化成果。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扎实有效,特别是针对2008年以来出现的美国白蛾等林业有害生物,全面强化和完善了市域防控体系,林木资源安全

7、获得可靠保障。(6)林业基础条件显著改善。成立了市湿地管理中心,明确了南四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职能界定和人员编制,湿地生态体系建设能力有效增强;成立了市森林公安局,晋升为副县级政法编制单位,配备了各类专业设施,6个县森林公安科更名为森林公安分局,列入了政法编制。林业综合执法试点成功,林业执法保障能力得到强化。新建湿地公园13处,其中省级12处,面积增加到30万亩。南四湖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建立林业有害生物测报站点130余处、检疫站13处、木材检查站7处。(二)基本经验(1)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高位推动林业发展。“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把林业建设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

8、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环节,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给予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每年召开林业改革发展大会,下发加强林业改革发展的意见,2008年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现代林业发展的意见、2010年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发改委等8部门关于加强全市水系生态建设的意见的通知等,为全市林业改革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各级党委、政府把林业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真抓实干,为林业持续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和社会环境。(2)坚持大工程带动大发展,整体推进区域绿化。在全面完成林业四大工程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先后作出了关于实施林业六大工程、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的决

9、定、关于实施林业六大工程推进现代林业发展的决定,通过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带动全市林业生态建设全面发展。在工程建设中,严格遵守工程项目管理程序,做到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按项目管理,按标准检查验收,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3)坚持以林业产业化带动现代化,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按照林业生态、产业和文化三大体系协调发展的思路,把生态建设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把林业发展与产业开发结合起来,大力培育具有区域优势和地方特色的林业产业,始终做到抓产业、促生态,努力推进生态文化建设,使三大体系相互促进,协调发展。(4)坚持改革创新,持续增强林业发展的活力。始终坚持通过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来拓展发展优势,坚定不移地

10、推进林业分类经营管理体制、林业产权制度、国有场圃等各项改革,积极推进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激活各类林业生产要素,极大地调动全社会办林业的积极性。(三)存在问题“十一五”期间,林业虽然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但制约我市林业发展的许多不利因素依然存在,其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生态建设观念不强,荒山绿化缓慢,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依然比较脆弱。二是林业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林业属生态公益型事业,生产周期性长,投资大,直接经济收益慢,各级财政投入资金有限,严重制约了林业的后续发展。三是林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现有林产品企业总体规模偏小,缺乏一批林产品深加工、储藏保鲜

11、龙头企业,市场开拓能力弱,带动作用不强,经济效益不够显著,难以形成集群优势,产品附加值不高,产业竞争力相对较低,不利于林业产业的发展。四是区域林业发展支撑体系相对缺失。绿色通道、荒山绿化、产业发展等方面亟需相关政策扶持、资金支持。五是林业资源保护面临较大压力,社会护林意识不浓,非法侵占林地、湿地的现象时有发生,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还有一定威胁。二、“十二五”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以建设绿色济宁和生态市为目标,坚持科技兴林,坚持依法治林,坚持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生态林业建设,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加快繁荣生

12、态文明,加强森林经营抚育,加强资源保护,全面开创现代林业建设新局面,为经济文化强市建设做出新贡献。(二)基本原则1、坚持生态优先,壮大绿色富民产业的原则。2、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3、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实行林业分类经营和管理的原则。4、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原则。5、坚持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原则。6、坚持科技兴林、人才强林的原则。7、坚持依法保护,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三)目标任务到2015年,全市森林面积达到300万亩,森林覆盖率力争达到30%,林木蓄积量达到1100万立方米,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初步建成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繁

13、荣的林业生态文化体系和完善的林业发展长效机制,林业物质产品、生态产品、文化产品供给水平显著提高,构筑起现代林业发展的基本格局。到2020年,全市森林面积达到35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30%以上,林木蓄积量达到 1300万立方米,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350亿元。实现生态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主要林产品供给能力大大提高,建成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林业生态文化体系。(四)总体思路“十二五”总体发展思路是:围绕一个中心,构筑三大体系,突出五个重点,努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发展。围绕一个中心:以增加森林资源、提高综合效益为中心,努力改变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和综合效益

14、不高的状况。构筑三大体系:一是比较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主攻山区,突破村镇,提升平原,完善通道,强化保护,形成以区域绿化为主体,以绿色通道为框架,以荒山荒滩和城镇绿化为重点,点、线、面相衔接,城乡绿化美化相结合,布局合理,功能稳定,效益明显的林业生态体系。二是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整合资源,自主创新,优化结构,发展品牌,培育市场,以兴林富民为宗旨,在全市逐步形成以林业产业园区为主体,以龙头企业为骨干,以林产品基地为依托,贸工林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产学研相结合,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效益显著的林业产业体系。三是比较繁荣的林业文化体系。大力倡导生态文明观,紧紧围绕林业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重

15、大战略,围绕林业与气候变化、国土安全、生物多样性等重大问题,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态文化活动。强化生态文化建设,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为依托,积极开展生态文化主题公园、生态示范教育基地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生态文化产品的需求。突出五个重点:1、搞好造林绿化,推进生态建设。一是基本完成荒山荒滩绿化任务,全面完成城市周边、高速公路和铁路两侧可视范围内的荒山绿化。二是高标准建设农田林网和农田防护林体系,构筑农业生态屏障。三是扎实推进水系生态建设,以南水北调输水干线为骨干河道,以南四湖为治理中心,突出“两湖两带两区一环”建设。四是深化绿化示范村镇创建活动,加强城市绿化和村镇绿化美化,改善人

16、居环境。五是加强湿地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搞好珍稀濒危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维护和发展生物多样性。2、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水平。全面实施济宁市林业产业发展规划,扎实推进济宁市果业振兴规划、济宁市苗木花卉产业振兴规划。一是实施林业品牌战略。集中力量培植林业优势产业、知名龙头企业和优质名牌产品,带动林业产业发展。二是加强林业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为产业发展搭建平台。三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坚持做大一产、提升二产、繁荣三产,加快形成速生丰产林、经济林、苗木花卉、野生动植物繁育和林业生态休闲旅游等主导产业。3、深化改革,推进体制创新。一是进一步深化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加快推进配套改革。二是加快推进分类经

17、营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因地制宜、因类施策、分类经营、分级管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又具有林业特点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三是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引进国内外资金、资源、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加快推动林业改革发展。四是建立林业生态损失补偿机制,切实加强全市森林、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4、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巩固发展成果。积极推行林业综合执法改革,逐步构建以林政管理为主体、以综合监测和监督检查为手段的“一体两翼”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体系,推动森林资源管理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切实加强森林公安机构和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在森林保护中的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

18、长效机制,切实保障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5、坚持科技兴林,提高建设质量。围绕“支撑双增、引领发展”的总目标,重点把握“突出创新、强化应用、升级产业、服务林农”,针对当前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要求,加强林业科技攻关,提升科技成果应用水平,完善林业标准化与质量监督体系,切实加强林业科技创新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实施林业技术推广和培训,为富民兴林提供科技人才保障。三、“十二五”发展布局(一)总体布局根据全市自然地理状况和构建市域生态体系、建设国家生态示范城市要求,结合林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将全市林业从地域上划分为山地丘陵林业区、平原林业区、水系生态林业区三个大的建设区域。 1、山地丘陵林业区

19、主要包括泗水县、曲阜市、邹城市、微山县、汶上县、嘉祥县、梁山县。该区域立地环境差,水土流失严重,干旱缺水,特别是青石山区,土层薄而贫瘠,造林难度大。通过重点造林工程的实施和有计划的退耕还林,大力发展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为目的的防护林;以加强森林公园建设为主体,积极开展森林旅游业;通过营造名特优新经济林和适地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积极推进以果品和木材加工利用等为主体的产业结构调整。2、平原林业区主要包括市中区、任城区、兖州市、鱼台县、金乡县、汶上县、梁山县。该区以减轻风沙、干热风等自然灾害为目的,大力发展以农田林网、农林间作为主的农田防护林;适度发展鲜果为主的经济林;在国有场圃及任城区李营为中心大

20、力发展苗木花卉产业。3、水系生态林业区主要包括市中区、任城区、北湖区、泗水县、微山县、鱼台县、汶上县、梁山县。该区域以环南四湖大生态带为主体,以南四湖、东平湖、泗河、运河、汶河、黄河等主要水系为依托,全面开展水系造林工程、水系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大力发展杞柳种植产业,推进市域水系流域绿化、美化。(二)产业布局加快发展现代林业产业,充分利用自然区位优势,加快建设用材林、木本粮油、工业原料林、苗木花卉、特色经济林等5大商品林基地;着力打造以平原地区为主的木材生产加工、以东部山区为主的果品贮藏加工、以李营为主的苗木花卉生产经营、以南四湖自然保护区及森林湿地公园为主的湿地森林旅游四大林业产业带;重点培

21、育发展果品加工、木材(杞柳)加工、苗木花卉生产经营、生态旅游等四大产业集群。坚持“调整优化第一产业、优先做强第二产业、大力做活第三产业”的原则,到2015年力争实现第一产业促进二、三产业,二、三产业带动第一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格局,最终实现二、三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三)生态文明文化基地按照生态市建设规划要求,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学校等生态景观或教育资源丰富的单位为基础,创建一批重点生态文明、生态文化教育基地。规划建设一个国家级生态文明或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各县市区要规划建设一个地方级生态文明或生态文化教育基地,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建设要突出地方特色。四、“十二五

22、”重点建设任务(一)林业生态体系建设1、山区绿化(五大生态区)建设工程。一是邹城两翼生态建设区。在邹城东部山区建设以黑松、刺槐、黄栌、大枣、核桃、柿子为主的水源涵养防护林体系,面积达50万亩;邹城西南山区建设以侧柏、火炬、核桃、柿子为主的水土保持防护林体系,面积达20万亩。二是泗河流域生态建设区。在泗河及其支流两岸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防护林面积达到20万亩。三是曲阜东部生态建设区。通过封山育林、荒山造林、退耕还林等加快荒山绿化,建设经济林基地,实施山区绿化造林5万亩。四是嘉祥南部生态建设区。实施嘉祥南部山区大绿化工程,在机场、重要景点周围荒山实施工程造林,总规划绿化面积4万亩。五是微山

23、两城生态建设区。依托鲁山林场等国有林场、森林公园和水系生态体系建设,全面完成1.2万亩宜林山地绿化。2、平原绿化工程。实施以万亩林网工程、千亩用材林基地工程、生态家园绿化工程等形式的造林绿化措施,带动平原绿化的大发展。2011-2015年每年新建林网10万亩,每年新建用材林2万亩,每年新增四旁植树2400万株。3、绿色通道建设工程。完善提高境内京福、日东、济广三条高速公路绿色通道,高标准建设济徐高速公路济宁段,实现95以上的县乡道路绿化,形成带网片点相结合、层次多样、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绿色长廊。2015年前完成济徐高速公路济宁段104公里等高速公路,国、省道济宁通车里程1300公里,县乡道1

24、3500公里的沿线绿化任务。高标准绿化高速公路沿线第一面坡可视范围内的荒山、荒坡面积5100亩。4、水系植树造林建设工程。以南水北调输水干线为骨干河道,以南四湖为治理中心,辐射全市水系流域,重点围绕“两湖(南四湖沿湖和东平湖沿湖)两带(南水北调输水主干线生态保护带和市域重要河流生态保护带)两区(东部低山丘陵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区和西部平原采煤塌陷地治理区)一环(沿市域界线环绕全市生态保护体系)”,组织实施好水系造林绿化和水土保持工程,到2015年完成水系生态保护带新造林面积60万亩。5、水系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工程。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加大建设力度,提高保护能力;大力实施“二退三还”工程,对遭到占用

25、和破坏的湿地,退耕退池、还林还湿还湖,全面进行保护;建立水生生物种质资源保护区和生态养殖区,加快水体循环、净化和生物恢复。通过实施湿地还原、生态补水、生物水质净化、生态自然修复等综合措施,逐步恢复湿地功能。重点做好一园两湖八区九纵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新建自然保护区4个、湿地公园6个,水生生物种质资源保护区1个;实施“二退三还”项目3个,面积15万亩;开展湿地修复恢复项目3个,面积 23万亩。 6、森林、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短期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森林、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建设。要科学合理的确定建设布局和重点,加强组织协调,切实加大基

26、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升保护管理水平。重点加强莲花湖湿地公园等12处省级湿地公园,旧城海子湿地公园等6处市级湿地公园建设。重点加强峄山森林公园等5处省级森林公园,青山寺森林公园等9处市级森地公园建设。以山东省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2008-2020年)为指导,切实加强森林生态型、湿地型、野生动物型自然保护区建设。重点建设森林生态型峄山自然保护区、十八盘自然保护区,建设面积分别为5000公顷和3000公顷,争取到2015年建成省级自然保护区。重点加强南四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为尽快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创造条件。重点加强大汶河鸟类自然保护区建设,建设面积2130公顷,争取到2015

27、年建成市级自然保护区。(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以市政府关于加快全市林业产业发展的意见、济宁市林业产业振兴规划、济宁市果业振兴规划和济宁市苗木花卉产业振兴规划为指导,坚持调整优化第一产业、优先做强第二产业、大力做活第三产业。主要林产品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全市形成以产业园区为主体、以龙头企业为骨干、以产业基地为依托、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效益显著的林业产业体系。1、第一产业。以曲阜、泗水、邹城、嘉祥、汶上为重点,充分利用荒山、荒滩、坡耕地等,大力发展以柿子、核桃、红枣、板栗、苹果、梨、桃、大樱桃为主的名特优新经济林。到2015年,高起点规划建设八大特色水果产区和特色干果产区,建设总

28、面积100万亩,其中干果45万亩,水果55万亩,全面提升标准化和产业化生产经营规模和档次,形成区域主导产业。以苹果、葡萄、桃为中心,以大樱桃、特色梨为亮点,以大枣、核桃、板栗为重点,到2015年,全市建设20个集约化栽培的市级标准化示范园区,充分发挥在当地或区域性果业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微山、鱼台、梁山为重点,利用湖边、河边、涝洼地等非耕地资源,大力发展杞柳,规划建设面积10万亩,建成集育苗、生产、加工为一体的中国杞柳良种繁育和产业示范基地。以泗水、邹城等东部山区为重点,积极扶持发展金银花等林药种植,规划建设面积10万亩。以任城、兖州、嘉祥、汶上、梁山为重点,继续扩大用材林建设规模,规划新

29、增建设面积8万亩。利用李营“中国特色苗木基地”品牌优势,以任城李营为中心,向外辐射带动周边县市区,加快发展各类观赏苗木繁育生产,规划建设面积20万亩,建成中国北方最大的以落叶乔木为代表的名优观赏苗木生产基地。依托兖州农高园,辐射带动市中区、任城区、高新区,规划建设面积2万亩,努力建成享誉全省、辐射周边的济宁高端设施花卉生产基地。立足济宁水资源优势,以北湖为中心,向南四湖区域延伸,在市中区、微山县、鱼台县规划建设面积3万亩,建成中国江北最大的特色水生花卉生产基地。充分利用各地资源优势,积极引导群众大力发展林下种养业和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和加工,到2015年全市林下经济、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和加工分别达到

30、30万亩、10万多头(只),成为农民致富的新兴产业。力争到2015年全市林业第一产业产值达到70亿元。2、第二产业。以太阳纸业等木浆造纸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纸浆林,形成造林、制浆、造纸一体化生产经营体系。以兰氏木业、华杨木业等木材加工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人造板林,形成造林、加工、制板一体化生产加工体系。以德茂源果蔬、汇源果汁等果品加工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果品深加工,形成集产加销、内外贸、林科教于一体的多次增值的果品加工体系。以微山、鱼台为带动,大力发展杞柳加工,形成杞柳种植、条编工艺于一体的杞柳生产加工产业。各类林产品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扩大加工能力,提升加工档次,提高产品制作工艺,逐步向精细加

31、工、高档加工转变,形成以大型加工企业为龙头的林产品加工企业集群,产业聚集效应初步显现。力争到2015年全市林业第二产业产值达到110亿元。3、第三产业。依托现有森林、湿地公园,加快自然保护区、湿地、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进一步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研究丰富的森林、湿地生态文化内涵,积极开发特色旅游产业。到2015年,全市形成10处以上具有一定规模、一定档次和一定知名度的森林、湿地公园,带动全市森林湿地旅游的发展。积极扶持建立大型苗木、花卉、木材、果品等林产品交易市场和林业服务性产业发展。重点扶持任城区,以李营为中心,建立中国北方最大

32、的名优观赏乔木为主的市场交易信息体系建设。力争到2015年全市林业第三产业产值达到20亿元。 (三)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实施繁荣生态文化战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和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城乡绿化美化步伐,加强生态文化创作与宣传,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道德观、生态价值观、生态政绩观、生态消费观等生态文明观念。 1、加强生态文明和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坚持严格保护、科学规划、统一管理、合理利用、协调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森林公园在森林湿地生态保护和观光休闲、健身疗养等方面的作用,大力发展城市型、城郊型森林湿地公园,鼓励集体林建设成森林公园,形成布局合理、类型齐全、功能完备的森林湿地公园体系。选择资源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森林湿地公园,加强总体规划编制,打造一流景区,选择一批典型性、代表性、教育基础设施较好且交通便利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文明教育深入扎实的学校、义务植树基地等命名为生态文明或文化教育示范基地。2、推进城乡绿化美化一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