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64.03KB ,
资源ID:2367828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67828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语义成分分析方法及其应用.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语义成分分析方法及其应用.docx

1、语义成分分析方法及其应用语义成分分析方法及其应用重庆大学外语学院余渭深 提要: 本文着重介绍Katz等人的语义成分分析方法的理论与实践。探讨了语义成分分析法在词汇理解、动词意义结构和句法语义接口等语法分析、语义合成模式、概念结构等研究领域的应用。以期向读者介绍以语义成分分析为核心的语义学理论系统。关键词:成分分析,词汇,语法,意义合成模式,概念结构Abstrac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introduce some new semantic theories and practices based on semantic component analysis put

2、forward by Katz and other contemporary linguists. The paper makes a detailed 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mponent analysis in the word meanings; grammatical analysis of the verb structures and the interface of syntax and semantics; semantic conflation; conceptual structure. The discussion

3、provides readers with some insights on the system of new semantic theories.Key words: component analysis, words, grammar, conflation, conceptual structure 引言 语义学作为语言学的一门分相学科研究属于对语言本体的研究。语义学的发展经历了几个主要的时期,形成了几种主要的语义研究模式,如解释语义学、生成语义学、逻辑数理语义学、格语法、齐夫语法等。这些模式的一个共同的宗旨就是用尽量客观的科学方法揭示语义的生成。尽管在探讨语义问题与句法关系的研究中,

4、这些理论作出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它们各自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对一些语言现象也显得无能为力。基于此,又有语言学家提出“成分分析”方法。该方法的初衷主要是研究词汇的语义含义。但如果把Katz、Talmy和 Jackendoff 等人的理论做一系统的运用便不难发现,语义成分分析不仅可以运用于词汇的分析同样可以用于词组和句子,甚至篇章的分析。语言学家普遍认为词汇不是语义构成的最小单位,而是由一些更小的语义单位组成的具有不同意义的单位;为此他们提出了语义成分分析理论与方法。语义成分(semantic components / semantic primitives)分析法最早应用于词汇成分分析。 如man

5、human adult male, woman human adult female。 这一方法的广泛使用增加了语义学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衡量性。语义成分分析之所以受到语义学家的重视有如下三方面的原因:1. 如上例的man 与woman的区别性特征只在male, female之间对立;成分分析方法为揭示词汇语义关系提供了最为简便的方法;2. 它的运用不仅局限于词汇的语义关系的分析,而且能用于词汇层面的语言单位的语义分析;3. 为概念结构的分析提供了新的方法。1. 语义成分分析与词汇理解词汇的意义分析历来在语义学理论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它是分析和理解大于词汇层面的语义生成的基础;忽略了词汇意义的理

6、解就谈不上对语义的把握。语义学研究中的解释语义学,专门致力于词汇的内在语义特征的研究。而其中的核心部分便是Katz 的语义理论框架。Katz的语义研究建立在生成语法的基 础之上,弥补了Chomsky的生成语法不谈语义的缺陷,并最终导致了Chomsky对转换生成语法的修订。Katz与Fodor于1963年合著了语义理论结构(The Structure of a Semantic Theory),提出了语义理论的基本框架, 后来经Katz (1972)以及Postal(1964)等人的共同修正和补充才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模式。这一理论结合了句法学与语义研究的基本观点,为语义研究的深入发展拓宽了视野

7、。区分语义标示(semantic marker)和辨义成分(semantic distinguisher)构成 了Katz词典的重要理论框架。根据这一区分,并结合投射原则,Katz为意义的生成给出了恰当的解释。 Katz等人认为 1)语义规律具有递归性,它能确保句子的无限生成; 2) 句子与它所表达的意义之间的关系不是任意和单一的,句法和词汇共同参与了意义的构建。因而相同的词汇在不同的语法结构中其意思可能不一样,即使在同一的句法结构中,它们所处的位置不同也可能影响到意义的不同。换句话说, 意义是通过各种方式合成的(compositional)。比如:A. John killed Fred. s

8、 v o (agent) (patient)B. Fred killed John. s v o (agent) (patient)这两句所表达的意义刚好相反因为John和Fred在两句话中的格完全不同。也就是说,词构成词组,以及词组构成句子的不同方式是决定句子意义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区分最小的语义成分的意义何在呢?深受转换生成语法学派的影响, Katz 等人认为语义学研究的形式也必须做到元语言化,这样才能适用于多种语言的语义成分分析。语义研究的内容包括语义成分的描述和语义成分的组合构建规律。 Katz的 研究提出了有语义标示(semantic markers)的词典(即Katz词典) 以及一套

9、语义生成构建的投射规则。两者结合不仅能对词汇意义做出正确的描述,而且还能对词组意义、句子意义的生成做出正确的解释。下面我们以 “She is a bachelor”为例来看看这一理论是如何运作的。 要了解这句话的意义,首先要在一定的语境中让说话双方都清楚“she”是指谁, 确 定“she”的性别没有歧义,即自然的性别;然后再到Katz词典中查找bachelor的意义并借助投射原则就可以理解这句话的意义。我们看到bachelor有如下的义项:bachelor Na. (human)(male)one who has never marriedb. (human)(male)young knigh

10、t serving under the standard of another knightc. (human)one who has the first or lowest academic degreed. (animal)(male)young fur seal without a mate in the breeding season由于已经确定了she的所指对象,因而运用投射规则的原理我们可以排除义项中的a,b,d,只有c是唯一的选择。假如she的界定有特殊的用法,那么bachelor的选择义项就有可能不同,也就产生不同的意义。这也就是投射规则的选择限制制约的结果。Katz运用于这一

11、理论中的投射规则与Chomsky的投射原理是一致的,主要借助树形图反映意义的合成过程。那么这句话可以标示为: S4 NP1 VP3 Det N V NP2 Det N 0 she is a bachelor在该图中单个词汇是根据投射原则逐步达到最终的意义的。Katz这一理论说明 词汇语义成分的内在结构决定了意义的选择。意义的合成性(compositional),即意义是由不同的词、词组的不同排列方式而产生的是Katz理论的基础。在这一基础上他们热衷于描述词汇最小的语义成分。通过对词汇语义成分的描述,企望揭示元语言,并用于对句子中各种语义成分的搭配关系和意义,对词汇的搭配规律做出解释。但他们做这

12、一尝试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套语义研究的元语言,而这套元语言的建立有赖于对句子意义的逐个分解研究。因而词汇的语义成分分析(decomposition)是Katz等人的语义学理论的核心。同时,他们还把语义成分分析理论广泛用于词汇学研究中的一些传统领域,如词汇的上下义、同义、反义、对立、包含等关系,同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词汇学研究开辟了新的方法。 2. 语义成分分析与语法研究 很多语言学家都宣称语法学与语义学不能截然分开,语义成分分析可以用于描述语法过程,也就是说,某些语法意义是包含在不同的词汇语义中的。只有把语言的结构形式和意义关系两种分析结合起来才能对各种复杂的语言现象做出正确的解释。目前语

13、义成分分析理论已经受到语言学家的关注,并广泛运用到动词的语义分类、句法语义的接口研究中。2.1 动词的语义分类 动词的语义分类很早就受到语言学家的关注。只有对动词的语义成分做出正确的描述,才能对动词的句法特征做出正确的解释。 Beth Levin (1993) 通过对cut, break, hit, touch四个动词的语法规律的研究指出了它们的基本语义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解出动词的共同语义成分。首先 Levin研究了这四个动词与三个不同的结构之间的搭配使用情况:1)中动动词结构: 即句法上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a. The bread cuts easily.b. Crystal vases

14、 break easily.c. *Cats touch easily.d. *Door frames hit easily.可以看出touch 和hit 不出现在这样的结构中。2) 意动动词结构:动词后可接“at”这样的介词,而全句意义不变。如:a. Margaret cut at the bread.b. *Janet broke at the vase.c. *Terry touched at the cat.d. Carla hit at the door.同样,break 和touch 也不出现在这类结构中。3) 身体部分上移的动词结构: 即动作的承受者可以分为承受者本人和动作的具体

15、承受部位相结合的结构。 如:a. Margaret cut Bills arm. = Margaret cut Bill on the arm.b. Janet broke Bills finger. *Janet broke Bill on the finger. c. Terry touched Bills shoulder. = Terry touched Bill on the shoulder.d. Carla hit Bills back. = Carla hit Bill on the back.显然,break 不适用这类结构。 在这种研究的基础上并通过分解归纳出动词的共同语义

16、成分,即 CHANGE, MOTION, CONTACT, CAUSE。再以cut, break, touch, hit 四个动词为例: Cut: CAUSE, CHANGE, MOTION, CONTACT Break: CAUSE, CHANGE Touch: CONTACT Hit: CONTACT, MOTION 拥有不同的语义成分决定了不同的句法结构。比如由于cut具备四个语义成分,因而上述三种结构它都可以出现。也就是说,把握动词的语义类别是对一些较特殊动词的句法结构的分析关键。2.2 句法与语义的接口 自菲尔墨提出格语法以来,许多语言学理论都致力于句法与语义的接口研 究。题元理论就

17、是其中一个成果丰硕的研究领域。它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名词 上,认为“动作的中心是经历了位置移动或转变的物体,称为主体(theme)(徐烈炯1995)。它们强调一种语言理论对这些主题的解释不仅仅指示它的句法作用即主语或者宾语等,更重要的是需要同步揭示它抽象的语义内涵。在他们眼里名词是具有句法功能和语义内容的题元角色(thematic roles) 或题元。它们能表示 主体、来源、目标、处所、施为等题元关系。 他们的研究领域为成功地揭示句法结构的语义概念,为句法与语义接口研究奠定了发展基础。 但题元理论对名词的语义分类较为肤浅和简单化,对一些较为特使的句法结构的分析仍然显得一筹莫展,比如题元理论对“方

18、位变化的动词”(locative alternation verbs) 的分析就缺乏对语义的完整解释:a. He loaded newspaper onto the van.b. He loaded the van with newspaper.a. She sprayed pesticide onto the roses.b. She sprayed the roses with pesticide. 根据题元理论我们不难确立句法上的直接宾语在a 句中为物体 (theme), 而b句中的则为目标(goal),但这种匹配分析不能揭示a, b句之间的语义差别。细细品味,不难发现b句在语义上突出“

19、满”(装满,涂满等)。 a,b句的对照翻译如下:1. a. 他把报纸装上车。b.他把车上装满报纸。2. a. 她把杀虫剂喷撒在玫瑰上。b. 她把玫瑰上喷满杀虫剂。 对运动方位动词(movement-to-location verbs)分析,题元理论也显得十分苍白无力,如: Adele poured oil into the pan.*Adele poured the pan with oil. Adele filled the pan with oil. Adele filled the oil into the pan. Adele brushed oil onto the pan. Ade

20、le brushed the pan with oil. 题元理论不能揭示为何pour, fill, brush 同为运动方位动词,但 pour 却不能接受”目标”作为直接宾语。由此看来题元理论作为句法语义的接口理论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人们需要把这种接口理论建立在更为准确的语义分析的基础之上。Levin(1985), Pinker(1989)提出在句法语义接口分析中引入动词语义成分的解构分析 (decomposition)。 在对动词语义进行系统的研究后,他们总结了以下几种动词的语义成分,以及与之相应的题元角色。 1)移动物体动词:X causes Y to move into/onto Z.

21、 这类动词包括简单动作动词,如put, push等;和强调方式的动 作动词,如:pour, drip, slosh 等。2)产生状态改变的动词:X causes Z to change state by means of moving Y into/onto it. 这类动词包括fill, coat, cover等,它们不允许目标作为动词的直 接宾语。3)强调移动目标的动词:X causes Y to move into/onto Z,动词的焦点是Z。 这类动词有spray, paint, brush等。 同样,运用动词语义成分的结构分析方法,我们还能对其它语义类别的题元结构作出较为完整的 语

22、义解释。比如对“移出方位(locative verbs describing removal),如clear, wipe, remove 等动词的结构变化仅 靠大致的题元解释是无能为力的。如:Robert cleared the bar.AChristy wiped the glasses.?Olivia removed the crate. Robert cleared the bar of dishes. B ?Christy wiped the glasses of lipstick. ?Olivia removed the crate of eruptions. 以上两组句子看出,同为

23、移出方位动词,有的可以隐去物体(theme) 如clear, wipe, 有的则不能隐去,如remove, 有的可以用of 结构引出物体, 如 clear, 有的则不能,如wipe, remove.为了解决这类问题,Levin and Rapport Hovav 1991 对这类动词的语义特征进行了归纳,分为三类: 1)一般方位移出结构:X causes Y to go away from Z 如 remove, take 2)强调移出方式的结构:X causes Y to go away from Z but includes specification of the means of re

24、moval 这种结构又可分为两类:a)强调移出方式(manner), wipe(擦去), rub, scrub.b) 强调移出工具(instrument), brush(刷), hose, move3) 强调移出变化状态的结构X causes Z to change by removing Y,如 clear (清除), empty (排空), drain (放干)。 这三类移出动词内在的语义特征决定了它们的题元结构关系。如强调状态和方式的移出动词可以隐去物体(theme),用来源(source) 动词的直接宾语,而一般移出动词则不能接受这种结构。强调移出状态的动词可以接受在直接宾语的”来源“

25、后由of引导的物体(theme), 另两类结构排斥这种由of 引导的物体(theme)。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句法与语义的接口研究必须充分考虑动词语义的内在结构,把握内在的语义构成成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题元结构做出符合语言直觉意义的解释,才能对动词的意义,题元结构,以及题元结构变化作出科学的解释。3. 语义成分的合成模式 除用于讨论语法结构之间的差异外, 语义对比研究的另一个重点是不同语言中语义的实现方式。在这样的研究当中语义成分的研究又成为研究中的重点。 语义成分的合成模式是当前语义学研究的另一个热点领域。从句法功能角度的分析,句子包括Figure, Motion, Path,Manner

26、和ground等语义成分。 Figure指的是与另一个物体(目标)相对而言运动的或是处于某一位置的物体。它的参照目标被称作Ground。Motion则指该事件中的动作本身;Path指作为 Figure的物体运动的路径或所处的位置;Manner则指运动的方式。这些成分并不是和语言中的词汇一一对应的,多个语义成分可以合成在某一词汇和语法结构之中。Talmy(1985)在研究动词的语义时,提出了三种常见的复合模式:1. 运动与方式合二为一 Conflation with Motion with Manner (Talmy 1985:62)Figure Motion Path Ground Manne

27、r/cause Move Beloved 如: He ran out of the house. Figure: he Motion with Manner: ran Path: out of Ground: the house 他从房间里跑出。 Figure:他 Motion with Manner:跑出 Path: 从里 Ground:房间2. 运动与路径合二为一 Conflation with Motion with Path(Talmy 1985:69)Figure Motion Path Ground Manner/cause Move Be located 如: Subio las

28、 ecaleras corriendo. (Went-up the stairs running)西班牙语主要表现为这种类型。 3. 运动与主体合二为一Conflation with Motion with Figure(Talmy 1985:73)Figure Motion Path Ground Manner/cause Move Be located 这类模式的重点与前面两种不同在于它注重的是什么在移动,也就是说Figure 与动作是不可分的。 根据这几种语义成分在各种语言中的分布情况和出现频率, Talmy把世 界 语言分为如下几种: 1. Path+fact-of-Motion 路径

29、+运动事实 2. Manner/Cause + fact-of-Motion 方式+运动事实 3. Figure +fact-of-Motion 事物+运动事实 Talmy 的语义合成模式研究为跨文化研究拓展了一个崭新的领域.4. 语义成分分析与概念结构语义成分分析得到了许多认知心理学家的赞成和支持。他们认为语义分解理论具有心理现实(psychological reality),语言的意义是由语义成分组成的概念意义。以Jackendoff 为首的心理语义学家认为意义的解释就是对心理表现(mental representations)的描述过程。他的理论首先建立在“心理假设”(mental po

30、stulate) 的基础上。也就是说,人的大脑中存在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为意义的产生和解释提供了可能和基础: Meaning in natural language is an information structure that is mentally encoded by human being. (Jackendoff 1987:122; Saeed 1997:249) 词汇、句子的意义虽然千差万别,但语义的概念结构却呈现高度的稳定性和 概括性。正是这种稳定的、概括的概念结构为人们理解复杂的语言提供了可靠的工具。比如在传统的语义学中,人们研究句子的蕴涵关系常用下列表述: X killed

31、Y entails Y died. X lifted Y entails Y rose. X gave Z to Y entails Y received Z. X persuaded Y that P entails Y came to believe that P.Jackendoff 认为这种描述只停留在词汇水平上, 忽略了这些动词中存在的 一个共同的语义成分,即CAUSE。这些句子可以抽象概括成一个简单的概念结构:X causes E to occur entails E occurs. 这种概念结构不仅存在于词汇语义的理解中,同时也存在于句子语义的理解 中。心理语义学家认为人们对句子的理解同样是建立在一些抽象的概念结构的基础之上。Jackendoff在研究中提出了一些适用于任何语言的句子概念结构。它们是事件(Event)、状态(State)、事物(Material thing or Object)、路径(Path)、 地点(Place) 和性质(Property) 。他认为,句子都是建立在这几种语义关系的基础 上的,都是由这几种语义关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