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3.91KB ,
资源ID:2367674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67674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谈谈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科研.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谈谈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科研.docx

1、谈谈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科研谈谈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科研 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专业发展是举世瞩目的焦点。教师专业发展是一“动态”发展的过程,既包含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也包括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教师教育过程。由于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以及教师自身的角色意识总在不断改变,每一个时期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是不尽相同的。无疑,当今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已提升到了专业发展的新高度。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总体趋势看,教师专业发展经历了由被忽视到逐渐关注,由关注教师群体专业化转到关注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过程。从广义角度来说,“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这两个概念是相通的,均指加强教师

2、专业性的过程。但从狭义的角度来说,它们之间还有一定的区别,“教师专业化”更多是从社会学角度加以考虑的,主要是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更多的是从教育学维度加以界定的,主要是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教师专业化关注教师整体的专业发展水平。而教师专业发展注重教师个体的专业素养水平。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的发展,其目的是为了全体学生的成功与发展。 由此可见,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职业道德、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名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发展过程。取得教师资格证书

3、并不代表已成为合格教师,当了一辈子教师也不一定其专业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固然与时间有关,但又不仅仅是时间的累积,更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专业理想的逐渐明晰、专业自我的逐步形成,直至成为教育世界的佼佼者。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目前,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内容有着许多不同的说法,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职责与发展成长的具体实际来看,我们认为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 遵守职业道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的基本道德规范,是教师对职业行为的自觉追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道德基础。如果不能认真遵守职业道德,那么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职业道德以敬业精神为

4、基础、以协调师生关系为主要内容,乐于奉献、坚持公正是时代对教师职业的基本伦理道德要求。“奉献”作为从业的基本要求,是教师职业责任感、使命感的具体体现。因为培养人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事业,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劳动,无法用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的原则来衡量其价值的大小,没有奉献精神就会失去教师职业的高尚性和纯洁性。“公正”就是公平、正义、合理。“公正”既是教育基本目标之一,又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行为准则。不讲公正的教育将使学生的心灵失去平衡,其行为丧失应有的约束,教育过程也就失去了“善”的价值。教师职业具有突出的示范性、公共性和教育性,相对于多数职业应有更高、更严的职业道德要求。2008年教育部对中小学教师职业

5、道德规范进行了修订,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六个方面: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2. 拓展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理论体系和经验系统。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会主席舒尔曼认为,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至少应该包括如下方面: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学生及其特点知识;教育脉络知识;教育目的目标、价值、哲学及历史渊源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是前述七类知识的核心,是教师面对特定问题进行有效呈现和解释的知识,即教师在具体教学情境中,把学科知识、学生知识、课程知识、评价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等“活化”之后,经由自身价值观作出判断、选择、重组而

6、形成的动态知识,是教师主动建构、积极创造的结果。学科教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就是教师的生命运动过程,就是教师个性发展的过程。可以说,教师在创造了新的学科教学知识时,也创造了崭新的自己。学科教学知识是学科教学专家必备的重要知识,是教师理解自己专业的特殊形式,它将学科专家和一般教师区别开来。 3. 提升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育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和本领。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 (1)教学设计的能力。还是指教师在课前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加工,并选择恰当的

7、教学模式与方式方法以取得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包括分析学生特点与组合教学内容、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预测课堂情形变化等技能。 (2)教学语言能力。教学语言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教学的最重要手段,即使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的今天,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的功能仍不可替代,通过科学正确、条理清晰、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使学生心驰神往于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是讲究教学语言能力的真谛所在。一般而言,教学语言可分为口头语言(有声语言)、书面语言(板书板画)和身体语言(无声语言)三种类型。 (3)教育教学交往能力。这既是教师有效实现与学生的双

8、向沟通所必需,也是教师群体形成教育合力、教师与社会各界合作开展好学校教育以及积极投入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所必需。 (4)组织和调控课堂的能力。这是保证教学过程顺利、有效进行的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的组织调控中,既定的教学目标是“灵魂”,教学程序是“蓝图”,教学评价是手段,合理组织调控课堂结构是核心,洞察学生心理是基础,运用教育机智艺术地处理突发事件是保证,而营造融洽适宜的课堂氛围则是根本。 (5)教育研究能力。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应该是一个终身学习者和研究者。具有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坚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是教师专业能力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提高即收获”是中小

9、学教师最常用的研究模式。教师的教育研究源于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在反思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深入学习并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提升对教育的认识和教学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6)创新能力。指创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的能力,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追求与归宿。 4. 建构专业人格 人格是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教师的人格形象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心理特征的整体体现,具体包含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及教师的情感、气质、兴趣等。教师的专业人格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心理基础。乌申斯基再三强调:在教学工作中,一切以教师的人格为根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

10、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形象。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教育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与学生心智和情感交流的过程,人格赋予教师的言、行、情、态等活动和形象以一种高贵的品位,教师正是以这种品位来熏陶学生、和蔼可亲、真诚质朴、公平正直、富有耐心、善解人意、兴趣广泛、开朗乐观、意志力强、诙谐幽默、宽容大度等。专业人格的建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随着对教育的本质与价值、对学生生命与特征、对自我生命与生活的深切感悟理解的基础上而逐步形成的,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对职业道德和教育理想自觉追求的结果与内化,是教师专业发展心智成熟的表现。 5. 形成

11、专业思想 专业思想是教师在深入理解教育工作的本质、目的、价值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教学的基本观点和信念。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性支点和专业自我的精神内核,是教师对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的向往与追求。有无专业思想是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的重要区别,也是现代教师不同于以往教师的显著标志。由于教育专业思想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动态发展的;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演变的。所以,每位教师都必须通过广泛学习教育理论与总结反思自我教育实践形成自己的教育专业理念、专业思想,而且还必须使其不断更新、不断发展,并永远走在时代的前沿。21世纪教育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

12、更加普遍、持久、深刻的基础性价值,因此尤其需要教师具有正确而明晰的专业理想。 6. 发展专业自我 教师专业自我,就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创造并体现符合自己志趣、能力与个性的独特的教育教学生活方式,以及个体自身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知识、观念、价值体系与教学风格的总和。库姆斯在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教师的专业教育中提出,一名好教师首先是一个人,是一个有独特人格的人,是一个知道运用“自我”作为有效工具进行教学的人。凯尔科特曼则进一步用“专业自我”概念来说明教师的专业素质。他认为,自我是一个复杂、多维、动态的表现体系,是人和环境之间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不仅影响着人们感受具体情景的方式,也影响着人们日常行为

13、的方式。他把“专业自我”的内容概括为六个方面:自我意向、自我尊重、工作动机、工作满意感、任务知觉、未来前景。教师专业自我的形成过程,是在教师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教育教学素养不断提高的过程,是教师职业生活个性化的过程,也是良好教师形象形成的过程。一旦专业自我形成,它不仅影响教师的工作态度和教育行为方式,而且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就当前教师专业自我方面而言,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必须充分认识和感悟教师工作的创造性特征及其对社会发展与自我生存的价值和意义。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强调:“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

14、行创造。”因此,每一名教师能否认识和感受到教师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使自己成为自觉创造教师职业生命和职业内在尊严的主体,就成了能否形成教师专业自我的关键与核心。 基础教育新课程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教师专业发展结构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认为,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与结构中,可以综述为:教育信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撑品质;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专业能力是教师成功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条件;教育专业精神是教师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精神动力。 二、教师专业发展对教师科研素质的要求 (一)教师的科研素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社会对

15、教师的要求以及教师自身的角色意识总在不断改变,每一个时期都有其基本的要求。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教师传递知识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而激励思考的职责越来越多;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识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发展矛盾观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在当今,从教育理由在教育系统中的作用看,教师与科研人员的职责趋向一致。”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学者明确提出教师不仅是教学者,而且还是指导者、管理者、咨询者、学者。这就意味着,当代教师的角色已有重大变化。 关于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途径,英国学者

16、斯腾豪斯认为有两条途径,即系统自觉地研究其他教师的经验和在教室里检验已有的理论。斯腾豪斯特别强调:“教师是教室的负责人,而从实验主义者的角度来看,教室正好是检验教育理论和理想的实验室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理解教育研究,都不得不承认教师充满了丰富的研究机会。”“研究”已经是教师专业工作方式之一,是教师在专业工作中自主性和自主能力的最高表现形式,是教师富有创造性的内在机制。教师只有成为“研究者”,才可能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质量,沟通理论与实践,使得教师群体从以往无专业特征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定位提高到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学术层级上来,使得教师工作重新获得“生命力和尊严”,显示出其不可替代性。因此,教师的科

17、研素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教师科研素质的基本要素 如前所述,教师的科研素质是一个时代性很强的论题,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科研素质并不是一个好教师的必备的条件,只有在近些年,“完整型教师”“创造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科研型教师”的呼声才不绝于耳。但是,对于当代教师到底应具备怎样的教育科研素质,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有些人还简单地将科研素质理解为写论文的能力,这样自然就看不到教师的科研素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了。 “素质”一词最早见于生理学,指的是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的特点。辞海解释说:素质是“人的先天的生理解剖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素质

18、只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人的心理来源于社会实践。素质也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发育和成熟起来的,某些素质上的缺陷可以通过实践和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补偿。其后,素质又被人们用来反指事物本来具有的内在特征或性质。在现实生活中,素质的内容和范围逐渐扩大,诸如人的性格、毅力、兴趣、气质、风度、知识、能力等都可用素质一词加以概括。事实上,我们从书面上来解释将更为恰当。因为,素指平时,质是品质,加在一起就是指平时就具有的,无须翻检和做作的修养品质。这就是说,素质是在平常学习训练积累中养成的,并且自然地体现于各种具体行为之中,是先天品质与后天品质的高度融合,是通过自然的人化而获得

19、的人化的自然。 科研素质是指: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探索和创新精神、科研技能和技巧。教师的科研素质就是教师进行教育研究必备的各种心理品质,如发现问题的敏锐性、解决问题的坚定性、逻辑推理的严密性、概括升华自己教育实践的科学性、收集整理信息的准确性及掌握运用教育教学研究方法的有效性等。教师具备的科研素质要求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除了本专业和将要研究的课题范围的直接有关知识外,还应具备其他邻近学科的知识。因此,在进行教育科研前,系统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与教育统计知识等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勇于与困难、挫折甚至失败作斗争,能以百折不挠的精神

20、与坚强的毅力去推动教育科研的进展;及时了解与掌握科研动态,尤其是与课题有关的情况资料,经常深入教育实践开展调查研究;既要努力培养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的能力,又要善于跟其他研究者合作与共事,在选择课题与进行研究的全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具体来说,教师的科研素质一般包括科研意识、科研知识、科研能力、科研精神四个方面的要素。 1. 科研意识 科研意识是指人积极从事科学研究的心态,潜心捕捉和发现科研课题的求知欲。它是科研活动的内在动力。教师的科研意识是指教师对教育科研的意义有充分的认识,有强烈的科研需求和内在动力。衡量一个教师有无科研意识,主要标志就是看其是不是不愿简单重复传统的观念、行为、做法

21、,对新理论、新经验保持敏感,能在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现状中发现问题,产生忧患,善于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在新理论、新经验的指导下,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在教学工作中是否自觉自愿地主动地给自己提出科研的任务要求。科研意识主要包括自身角色意识、问题意识、信息意识、合作意识、反思意识。 2. 科研知识 教育科研知识是教师教育科研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每个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即进行教育科研所必备的理论知识与方法。由于教育科研对象的特殊性,所需要的知识与方法非常广泛,也非常深入。一般而言,教师进行教育科研,除了具备必要的学科知识外,教育科研方面的知识不可缺少。因为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学习理论是教育科研的起

22、点和基点,不学习理论就谈不上教育科研;没有理论的指导,教育科研就会陷入盲目性,只能在黑暗中徘徊,劳而无功。 3. 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是教师必备的素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角色定位由“教书匠”转向“专家”“学者”。这种转变的实现要依靠教育科研。因此,教育科研能力应该成为教师的必备素质。教育科研能力就是把教育科研知识运用于教育科研情境,解决相应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的科研能力是指教师在作为教育实践工作者的同时,还需理论联系实际,从事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各类课题的教育研究能力。要能独立地选择有价值的课题,设计切实可行

23、的研究方案,能熟练操作、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表述和评价研究报告等,能对某一学科的发展有所建树,主要包括发现问题能力、预测设计能力、信息筛选能力、实施操作能力与书面表述能力等。 4. 科研精神 科研精神是指善于探索、刻苦钻研,不守旧、勇于创新等品质。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成长的教师要具有执着的科研精神,不仅想科研,而且敢于科研,不怕困难与麻烦,勇于承担课题,并能以坚强的毅力把课题做好,取得优良的成果。衡量一个教师有无科研精神,主要标志就是看其在科研中是知难而进,使课题善始善终,还是知难而退,使课题半途而废。 1984年8月,时任全国中小学语文研究会会长,当年80岁高龄的吕叔湘同志在一次会上说:“魏书

24、生不仅是一个教育家,还是一个立志献身教育事业的同志,他有一种忘我精神,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也不是一般教育家能做到的,只有少数人能够有这种献身于事业的精神。”吕老所讲的这种精神,可以说就是一种科研精神,它要求坚持真理,勇于探索,实事求是,发扬民主,全力合作,勇于创新。今天的教师,应当积极参与教改实验研究,大胆探索现代教育规律和科学教育方法。既要善于教学,又要懂教育,还要能进行教育科研。 三、教师的教育科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师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日益加强,在当今时代更是达到了空前的程度。社会愈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愈强烈。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社会发展,提高教育职业

25、专门化和提高教师水平的呼声越来越高。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特别是这次新课程改革,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教师是改革成败的关键”“教师成为变革的动力是想做成任何事情的前提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教师素质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在当代教师的专业发展中,既有外在因素的作用,又有内在因素的作用。在内在因素中,教师素质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在发挥作用,其中,科研素质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层面。 1. 改变教师的工作方式 教师的工作历来以教学为中心,口耳相传,教师知道什么就教什么,有多少讲多少。但现在,正如前文所述,时代的发展,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

26、复杂性,使得教师必须通过科研,提高思维能力,提高吸收与整理信息的能力和实际指导学生的能力。这已经是教师专业生活方式之一,是教师在专业工作中自主性和自主能力的最高表现形式,是教师富有创造性的内在机制。 有人预言,在21世纪教师和护士将成为最受人尊敬和羡慕的职业,原因之一就是在科技高度发达后的许多行业将被机器取代,然而,机器无法取代人作为直接研究或工作对象的职业。 2. 丰富教师的进修学习方式 最初的教师不存在“进修”的概念,后来的教师进修和“上学”几乎是同义语。但是,随着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和教师进修理论的重大突破,教师的科研活动也被列为教师进修的形式之一。因为教师科研的展开过程,就是教师的各种素质

27、获得提高的过程。教师在科研过程中,要不断吸纳有益的知识经验,借鉴先进的教改成果,通过对课程、教学、德育、管理、评价等诸多教育教学问题及规律的探究与总结,创造性地把科研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探索有特色的教育教学新体系。研究还意味着教师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自觉地学习,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可以帮助教师进一步掌握教育规律,了解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提高对教育理论的认识。在与专家、同行交流和自己潜心思索中,就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教育观念部分或全部重建了。 3. 促进教师其他素质的提高 无论是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知识结构更新,还是自我意识增强,都离不开教师思维能力的提高,而思维能力的提高,本身就是科研的目的之一。同时,科研可以满足教师高层次心理需要,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展示才华,发掘自身潜能,拓展自身的创造性,有益于个人发展。潜心于教育科研,从中可领略到创造的意境,有利于培养教师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无私奉献、敬业乐业的职业精神。而长期从事单调乏味的重复劳动,墨守成规,极易促发教师职业性倦怠心理。 综上所述,可以说,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而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在教育科研的沃野里,才会盛开出五彩绚丽的鲜花。 (作者单位: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