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3.63KB ,
资源ID:2367640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67640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财政学院公共管理硕士MPA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模板.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财政学院公共管理硕士MPA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模板.docx

1、山东财政学院公共管理硕士MPA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模板山东财政学院公共管理硕士(MPA)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学位论文题目: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 专 业: 公共管理 研究方向: 社会保障管理 姓 名: 韩小清 学 号: 20074024022 指导教师: 朱德云 2009年9月20日一、选题意义选题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或实际应用价值)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而且贫困人口基本上都在农村。2007年,我国农村人均纯收入低于785元的绝对贫困人口有1479万,人均纯收入在7861067元的低收入贫困人口有2841万,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成为影响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2、,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变这种状况,势必会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在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都实行保障全体公民生存和基本生活权利的社会救助制度,作为反贫困的重要手段,具体来说就是当公民难以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程序和标准向其提供保证其最低生活需求的物质援助的社会保障制度,这实际上就是我国当前社会救助制度改革中创立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对于改善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缓解农村贫困进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社会救助制度的核心,能够最直接、最及时地解决广大农民的生活困难问题。但是由于农村最低生活保

3、障制度起步较晚,目前还很不完善,因此急待重新认识其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地位,以及缓解贫困、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从而对制度进行科学设计,丰富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理论体系。发达国家虽然在引进社会救助制度的时间以及社会救助的立法、救助标准、救助项目、救助方式等方面多有不同,但都形成了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救助制度,从制度的运行机制和管理绩效来看,对保障贫困群体的基本生活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从我国农村实际出发,对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特别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包括救助对象、救助标准、资金来源、管理体制等)进行科学的设计,为政府部门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因此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

4、社会救助制度,对制度的完善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对于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以及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建立完善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具有了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制度上解决贫困人口的基本生存问题,可以极大地避免因贫困问题而引起的社会矛盾,有利于缩小城乡之间和农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从而为改善民生、建设新农村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二、文献综述我国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际上就是多数市场经济国家实行的社会救助制度。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城乡差距并不明显,各国都普遍实施了城乡统一的社会救助制

5、度。但是由于发达国家社会救助制度历史悠久,并且在发展中日益完善,因此对于我国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一般认为,开现代社会救助之先河的是16世纪在欧洲出现的国家济贫制度(Poor Relief By State),即由国家通过立法,直接出面接管或兴办慈善事业,救济贫民。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颁布济贫法(The Elizabeth Poor Law),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了政府有责任对贫困者提供帮助,保障穷人的最低生活水平。这是国家以立法形式介入济贫事业的开始,奠定了英国乃至欧洲各国现代社会救助立法的基础。1834年英国政府又制定了新的济贫法(The New Poor Law

6、),明确社会救助属于公民应享受的权利,实行社会救助是政府应尽的义务。19世纪末,德国俾斯麦政府创建了社会保险制度,并很快在欧洲各工业国流行开来。到20世纪20年代,各国都把社会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主体,但以预防为主、对付各类社会风险的社会保险制度并不能完全取代社会救助制度。很多无力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人享受不到任何社会保险待遇,生活仍然处于困境中。这些问题只有通过社会救助才能得到解决。因此,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社会救助仍然起着“保底”的作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世界的经济进入滞胀阶段,贫困问题尤其严重,各国都普遍形成了完善的社会救助制度,社会救助制度的作用日益突出。不管是福利性国家,还是

7、自保公助型国家,都十分重视社会救助制度的作用,社会救助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对象。Andren T和Gustafsson B(2004)通过实证分析了瑞典的社会救助领取者结构,研究发现失业率的上升导致接受社会救助的群体增加,而且增加者中不到25岁的年轻人占了很大比重;还发现在领取社会救助的群体中,死亡率明显高于未接受社会救助者,这值得引起学术界和政府的关注。Laura B.Rawlings(2005)对拉美国家的一种新型的社会救助制度有条件的现金转移支付(Conditional Cash Transfer)进行了深入研究,这种方式有别于传统的社会救助方式,它是对一些家庭

8、因为子女入学或就医等人力资本投资而陷入暂时性的贫困时所给予的一种救助。巴西、哥伦比亚、墨西哥等国的实践证明这种救助可以有效地提高入学率、改善健康状况以及增加家庭消费,因此是对社会救助的一种成功的创新。随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中国的建立,也有学者开始研究中国的制度。Joe C.B,Hilda S.W.Wong (1999)、Leung JCB(2006)对中国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行了研究,发现其虽然有积极作用,但还有一些地方仍需进一步完善,如提高保障水平,加强管理,提供教育、医疗、住房等综合救助,保护申请者的人权,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中央财政应承担更大的责任。他们都强调接受救助是公民的一种基

9、本权利,而不是政府的施舍。这些问题也正是我国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中所应该着重解决的。同时,Leung JCB还指出应将城市农民工和农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体系中来。基于我国城乡差距持续扩大和农村贫困现象严重,政府和学术界越来越关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研究。景天魁(2004)认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具有“底线公平”的意义,“底线公平”是责任的底线,是政府和社会必须保障的、必须承担的责任,这项制度被实践证明是花钱最少、效益最好的社会保障制度,因此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应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2004年亚行专家在分析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出现的新形势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应该通过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来

10、解决农村未得温饱人口的贫困问题,而且中国政府已经完全具备这样的财力与能力。吴敬琏在2006年的经济学50人论坛上也作出了同样的论断,他认为全民低保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第一支柱,中国目前已有条件实行“全民最低生活保障”,起码在财政上已可以支撑这个庞大的福利体系。张时飞(2007)指出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是实现“全民低保”的重点,而中西部地区是未来农村低保制度建设的主战场;实现全民低保的难点是建立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着力点是加大中央政府的支持力度;中央政府应尽快出台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的权威性文件。目前我国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仍然处于城乡分割的状态,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并最终消灭城乡差别是建设小康社

11、会、促进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这也要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应打破城乡二元分割的状态,实现合理而和谐的衔接。郑功成(2001)认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应当成为沟通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第一个平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能将保障对象人为地划分为城乡两个部分,应当在允许当地的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采取差别待遇的条件下,打破城乡分割状态,按照城乡一体化的原则,实行统一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但是这种统一并不是绝对的统一,应是一种“有差别的统一”。“统一”主要体现在基本原则和项目的一致性上,在保证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实质公平的同时,也应承认城乡在经济发展水平、劳动收支项目、传统保障方式、社会支持网络等方面的“差别”。关于

12、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思路,一般都从保障对象、保障标准、资金筹措与最低生活保障相配套的措施以及操作程序这几个方面寻求对策(邓大松、吴小武,2006)。此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应因地制宜,体现差别性。杨宜勇,张英、顾严(2006)提出了反映地域差异的“三梯队”模型,将中国划分为3个经济带,在各个经济带内部划分出两大类,来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用恩格尔系数法初步计算出不同经济带农村的贫困线和贫困人口的规模,再通过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法对得出的贫困人口规模进行修订,这就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对相对贫困人口的排斥,在技术上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应保尽保”。张平(2008)认为为了确保最低生活保障的

13、效率,必须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贫困人口选择不同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方式,并提出了要建立有主有辅的低保制度架构,即货币低保为主、实物低保为辅;差额低保为主、全额低保为辅;单纯性低保为主、有条件低保和“负所得税”为辅,根据此架构建立起来的低保制度才最有效率。从现有文献来看,学者们对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重要性都给予了高度肯定,也客观地分析了制度仍然存在的问题,并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完善制度的建议。但是从研究方法来看,实证分析还运用得较少,使得理论分析说服力不够,成为研究中唯一不足的地方。三、研究内容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研究思路与方法(或技术路线)、拟实现的创新及论文大纲(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研究在查

14、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及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揭示制度本身及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并且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做出深层次的分析,从中寻求完善制度的思路。因此,本研究提出的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此外,还借鉴了西方国家如英国、瑞典、美国等国在制度实施中的经验,从而使提出的各项建议更加全面和科学。(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重点研究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能否有力地保障贫困群体的基本生活,以及能否有力地缓解贫困、实现社会公平,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完善制度的建议。本文研究的难点在于对制度的完善提出操作性强的建议。在

15、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东中西部差距明显的国情下,各地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起点和条件也参差不齐,如何确立一种适合各地区不同水平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成为研究的难点。实践证明,建立全国统一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不现实的,必须因地制宜,确立适合各地实际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主要观点 社会稳定是一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网,能够极大地保障贫困群体的基本生活,有利于避免因贫困群体的生活困难和心理失衡而引起的社会动乱。因而,完善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利于实现社会稳定。在我国,农村贫困严重,而作为农村反贫困重要手段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还很不完善,

16、在保障贫困群体基本生活方面还略有不足。因此亟待完善该项制度,重点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建立完善的低保资金筹集机制;科学合理地确定低保对象,把所有的因贫困而陷入生活困境的群体都纳入进来;制定科学的低保标准,切实保障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而又不会“养懒汉”;建立健全的低保管理体系,确保低保工作的有序进行;加快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立法,使低保的各项工作有法可依。(四)创新本文试图在研究方法上实现一定的创新。一是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情况,寻找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研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使研究结论真实可信;二是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实证分析作为一种重要的研

17、究方法在我国社会保障领域中应用得还较少,而我国由于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特别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起步较晚,到目前为止还缺少一套完整的社会保障指标体系,因此在取得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方面还具有一定难度。本文试图突破这些界限,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五)基本思路和方法1、研究思路本文在查阅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社会救助制度以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进行了规范与说明,为实地考察和理论研究做好理论上的准备;然后重点考察我国当前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情况,揭示制度本身及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最后针对问题

18、,结合我国国情并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对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完善提出可行性的建议,最终形成论文报告。2、研究方法(1)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本文的研究既立足于理论的分析与构建,又注重实证研究。研究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社会学、计量经济学等多种学科的方法,除采取传统的定性分析、规范分析方法外,还充分运用定量分析、实证分析方法,评价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缓解贫困、改善贫困群体生活方面取得的成效,分析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制度的完善提出切合我国实际的建议。(2)比较研究方法,借鉴西方国家社会救助制度的理论及实践,结合我国国情,对完善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出符合实际的一些建议。西

19、方国家的社会救助制度历史悠久,救助体系比较完备,在发展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对完善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本文将通过中外对比,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从世界范围内的经验教训着手进行研究。 (六)论文大纲第1章 绪论1.1研究意义 1.1.1理论意义 1.1.2现实意义1.2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国外研究综述 1.2.2国内社会救助制度的研究综述1.3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3.1研究方法 1.3.2创新点6.4.7建立健全农村低保制度的相关配套措施四、主要参考文献1多吉才让.中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2时正新、廖鸿.中国社会救助体系研究

20、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3郑功成等.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4邓大松,刘昌平等.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5张曼.农村社会保障 关注农村民生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6林义.农村社会保障的国际比较及启示研究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7李迎生.为了亿万农民的生存安全: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8郭雪剑.三条保障线 中国反贫困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9乐章.社会救助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0安秀梅.中央与

21、地方政府间的责任划分与支出分配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11郭士征.社会保障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12许云霄.公共选择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3曹荣湘.蒂布特模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4吴碧英,林志伟.我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思考J.经济纵横,2004(3).15景天魁.底线公平与社会保障的柔性调节J.社会学研究,2004(6).16王增文.我国农村实施“低保”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07(13).17张时飞.“全民低保”的重点、难点与着力点J.科学决策,2007(6).18江治强.我国社会救助的财

22、政问题与对策探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8(5).19邓大松,吴小武.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若干思考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20关信平.论建立农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条件、原则及运行机制J.文史哲,2007(1). 21马斌,蔡鹭.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路径选择以广东省为例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2唐钧.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02(11).23何菊芳.构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设想J.当代经济研究,2005(9).24张曼,曲璐.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的探讨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3、2007(3).25官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悖论分析J.求索,2006(7).26王利娜,王振涛.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及措施J.北方经济,2006(10).27梁润冰.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体系构建探析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7(1).28张秀兰,徐月宾,王韦华.中国农村贫困状况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7(3).29易根花,吴国权.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7(9).30孙开.蒂布特模型与地方财政体制J.财政监察,2002(12).31杨宜勇,张英,顾严.构建城乡统筹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J,中国人口科学,2006

24、(6).32冮树革,比约恩古斯塔夫森.国外社会救助的经验和中国社会救助的未来发展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7(4).33张平.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方式相关问题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4).34洪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中的难点问题探讨J.经济纵横,2008(4).35民政部课题组.中国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研究报告R.中国城市反贫困网,2007-4-12.36慕亚琴.英国、瑞典社会救济制度及对中国救济制度的借鉴意义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7(1).37杨立雄,陈玲玲.欧盟社会救助政策的演变及对我国的启示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1)38张时飞,唐钧.2

25、007喜中有优的城乡低保制度EB/OL.国务院扶贫办网站,2007-12-3.39Laura B.Rawlings.A new approach to social assistance: Latin Americas experience with conditional cash transfer programmesJ.Inter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Review,2005(2-3).40Joe C.B,Hilda S.W.Wong.The Emergence of a Community-based Social Assistance Programme i

26、n Urban ChinaJ.Social Policy & Administration,1999(3).41Leung JCB. The emergence of social assistance in Chin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2006(15).42Andren T,Gustafsson B.Patterns of social assistance receipt in Swede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2004(13).43Bjorn Hallerod

27、. What I Need and What the Poor Deserve:Analyzing the Gap between the Minimum Income Needed for Oneself and the View of an Adequate Norm for Social Assistance J.Social Forces,2004(9).44Peter Saunders,Jonathan Bradshaw,Michael Hirst.Using Household Expenditure to Develop an Income Poverty LineJ.Socia

28、l Policy & Administration,2002(6).45Kaizo Iwakami Beltrao,Sonoe Sugahara Pinheiro,Francisco Eduardo Barreto de Oliveira. Rural population and social security in Brazil:An analysis with emphasis on constitutional changeJ.Inter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Review,2004(4).46Nazim N.Habibov,Lida Fan.Social A

29、ssistance and the Challenges of Poverty and Inequality in Azerbaijan,a low-income country in transitionJ. Journal of Sociology and Social Welfare,2006(3). 研究进度及具体时间安排起讫日期主要研究内容预期结果2009年9-10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确定论文基本框架2009年10-12月进行相关调查、整理资料 完成论文初稿2010年1-4月对初稿进行完善 论文定稿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山东财政学院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MPA)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审核表姓 名韩小清学 号20074024022二级学院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专 业公共管理研究方向社会保障指导教师朱德云拟撰写的学位论文题目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审核小组对开题报告的评议1对选题依据、研究思路与方法(或技术路线)的科学性、可行性及创新性等的评价2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3同意开题报告 建议修改或补充 不同意开题报告 审核组长签名:审核小组成员签字: 年 月 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