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民生产经营中的采蜜效应分析农民生产经营中的“采蜜效应”分析王征兵 2013-01-09 14:43:13来源:理论探索(太原)2012年3期 【内容提要】农民在选择经营项目时常会出现盲目“跟风”现象,我们称之为“采蜜效应”。“采蜜效应”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民难以依靠自己的能力和掌握的信息准确判断究竟哪个项目可以赚钱,于是便盲目追随当前赚钱的项目。“采蜜效应”导致农产品价格和农业生产规模大起大落,不仅浪费了农业资源,损伤了农民利益,也干扰和影响了消费者平稳的生活秩序。政府应组织专家科学预测农产品需求量,并根据预测的需求量引导和组织农民有计划地生产,至少应及时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并在关键时刻发出预
2、警,防止农民盲目生产,破解“采蜜效应”的频繁发生。【关 键 词】农民/“采蜜效应”/农产品价格一、农民生产经营中“采蜜效应”的界定所谓“采蜜效应”,是指蜜蜂在采蜜时,当第一只蜜蜂或第一群蜜蜂发现了大片值得采集的蜜源时,马上用他们独特的信息传递方式,告诉其他蜜蜂,这些蜜蜂在接到同伴传递来的信息后,立刻蜂拥而至1,直至将这片蜜源采得不能再采,或发现了更有价值的蜜源,才离开此地2,奔向下一个采蜜地点。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蜜蜂的“采蜜效应”。蜜蜂的这种“采蜜效应”,即采蜜规律,是蜜蜂在长期的生存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这也是蜜蜂王国里许多神秘规律的组成部分之一。在自然界中,弱小的动物往往依靠群体的力量得以生存
3、。蜜蜂的这种“采蜜效应”在人类经济和社会活动中也会经常出现,尤其是我国农民在选择经营项目时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数以亿计的小农户像无数的小蜜蜂一样,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他们艰难而无序地在茫茫市场中寻找着致富项目,很难根据市场行情来决定自己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才能赚钱。在无数次的试探中,有一小部分农民首先寻找到“蜜源”,即经济效益比较好的经营项目,其他农民在得知信息后,像无数的蜜蜂一样飞向“蜜源”,都来生产这种农产品,直到这种农产品过剩,价格大幅度下降,没有利润可赚,甚至出现亏损时,他们才停止生产这种农产品,四散而去,重新寻找新的生产项目。当有农民在第二次寻觅中,又找到新的项目并获得比较丰厚的利润
4、后,无数的农民又涌向这个新的项目,直至这个新的农产品市场再次饱和,价格下降,出现亏损,这些农民才停止这个项目的生产,又开始下一轮的寻找。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农民在选择农业经营项目时的“采蜜效应”。“采蜜效应”形象地概括了农民在选择经营项目时“一哄而上”和“一哄而散”的经济现象。二、农民生产经营中“采蜜效应”产生的根源农民在选择经营项目时,之所以经常出现“采蜜效应”,是因为对于绝大多数农民来说,要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能力选择一个好的致富项目是很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因为一个好的致富项目要有好的市场行情,但农民要对市场行情做出准确的判断是十分困难的。(一)农民无法判断市场的需求量农民作为农
5、产品的生产者总是希望按市场需求量生产农产品,因为只有按市场需求生产,所生产的农产品不仅能卖出去,而且能够获得合理的价格,但农民往往并不知道市场的需求量是多少,例如种卷心菜的农民不知道市场对卷心菜的需求量,种苹果的农民不知道市场对苹果的需求量,种辣椒的农民不知道市场对辣椒的需求量,等等。农民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以及研究手段和时间精力的缺乏,往往对农产品需求量一无所知。当然,作为农业经济专家,可以从统计年鉴、统计局的农村抽样调查或者自己在农村的调查中获得农产品的需求量,但是,农民几乎没有渠道可以获得这些数据。另外,专家的这些数据更多的是过去的资料,而农民更需要未来的预测数据,因为只有未来的预测数据才
6、能让农民决定下一个生产周期是否可以生产某种农产品,是否可以扩大或缩小某种农产品的生产规模。然而,对某种农产品未来需求量的预测是一项比较难的研究工作,所以,农民就很难预测到了。由于农民无法预知农产品未来的需求量,所以农民就难以根据某种农产品的需求量来决定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只能是看谁赚了钱就盲目跟从。于是,“采蜜效应”就出现了。(二)农民无法控制农产品生产总量当一部分农民找到一项比较好的经营项目,也就是说,他们经营此项目获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时,说明这个时期该产品的生产量与市场的需求量基本吻合,或者生产量小于市场的需求量,所以产品价格比较好,经营者有比较好的收益。如果农民能够控制农产品的生产总
7、量,将生产总量一直维持在这个水平,那么农民就有可能持续获得好的效益,但是每个农民只能决定自己的生产量,而无法决定别人是否生产以及生产多少,所以每个农民都无法控制农产品的生产总量。由于这个项目经济效益比较好,会很快吸引别的农民也加入这个项目的生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采蜜效应”,由于其他农民纷纷加入这个项目的生产,最终致使这个产品供过于求,无利可图,于是农民又去寻找新的项目。当少部分农民找到新的好项目,又诱使许多农民纷纷加入这个新项目的生产,新一轮的“采蜜效应”再次出现。所以,“采蜜效应”频繁出现的另一个原因是农民无法控制生产总量,从而无法获得持续、稳定的经济效益。农民只有在产量和价格的波动中不断
8、寻觅新的项目,就像蜜蜂不断寻找新的蜜源一样。在寻觅的过程中,总是少部分人先寻找到,然后其他人再跟进。这样的“采蜜效应”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三)农民无法预知农产品价格农民往往只知道某种农产品现在和过去的价格,并依此作为生产与否以及扩大生产或缩小生产的依据,但实际上农民应该根据某种农产品未来的价格来决定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因为影响农民经营收益的是其农产品生产出来之后的价格,即未来的农产品价格,而不是生产时的农产品价格,更不是过去的农产品价格。其实,这个道理农民也知道,问题是农民无法预知农产品未来的价格。于是,农民只能根据当前的价格来决定是否生产以及生产多少。当前价格比较高的农产
9、品,农民便一窝蜂似地去生产,就像蜜蜂发现好蜜源一样,成群的蜜蜂都来采蜜。当生产过剩、农产品价格下降、经营出现亏损时,农民才停止这种农产品的生产,开始寻找新的致富项目。所以,“采蜜效应”出现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农民无法预知农产品价格。三、农民生产经营中“采蜜效应”的利弊(一)农民“采蜜效应”之利农民“采蜜效应”的好处是便于农民决策,使农产品不可能长期处于高价位,利于农业生产资料流动。1.便于农民决策。农民选择经营项目本来是一件复杂和困难的事情,而“采蜜效应”就使农民略去了复杂的市场行情分析工作以及艰难的选择过程,只要发现别的农民生产某种农产品赚了钱,自己跟着生产就行了。由于“采蜜效应”使选择农业经营
10、项目变得简单,所以农业经营者就不需要过高的市场分析能力,素质较低的人也能从事农业生产,甚至在某些时候还能赚钱。这对于素质不高的人来说,带来许多便利。我国农村在大量精壮劳动力流向城市,给农业只留下许多老人、妇女和儿童的情况下,农业依然持续发展,也许“采蜜效应”是其中的原因之一。或者说,正是由于农村高素质的精壮农民较少,大部分素质不高的农民只能随波逐流。2.农产品不可能长期处于高价位。从“采蜜效应”的表面看,农民有时一窝蜂地生产这种产品,有时又一窝蜂地生产另一种产品,看似盲目,实际上是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在指挥着农民,也就是说,农产品价格在指挥着农民生产什么或不生产什么。“采蜜效应”说明市场
11、没有出现垄断,市场是自由竞争状态,所以农产品不可能长期处于高价位状态,因为一旦某一农产品处于高价位,马上就会有许多农民蜂拥而来生产这种产品,其价格就会降下来。这对消费者是有利的。3.利于农业生产资料流动。“采蜜效应”促使农业生产资料总是流向效益较高的农业生产项目,从而提高了农业生产资料的利用效益,避免或减少了农业生产资料长期处于低效率项目的状态。(二)农民“采蜜效应”之弊农民“采蜜效应”的弊端是容易致使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造成农业资源浪费,影响消费者生活以及导致经济周期性波动。1.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采蜜效应”的原动力就是农产品的高价位。正是由于某种农产品价格比较高,才吸引和诱使许多农民蜂拥
12、而至地生产这种农产品,但由于盲目扩大生产,导致供过于求,从而使农产品价格又迅速下降。比如:2007年,猪肉价格高达每公斤30多元,2010年便下降到每公斤15元左右;2009年大蒜价格只有每公斤1元左右,2010年大蒜价格涨到每公斤20元左右,被称为“蒜你狠”3,2011年又跌倒每公斤3元左右。农产品价格就像“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大起大落。当某种农产品价格处于低价位时,许多生产者慢慢逃离这个产业,使生产总规模变小,其价格又开始上涨,当价格比较高时,“采蜜效应”再次显现,许多生产者又聚集到这个产业,致使价格再次下降。“采蜜效应”就这样导致农产品价格周而复始地在涨与跌之间震荡。农产品价格的大幅
13、波动,使农民无法获得稳定的收益。2.农业资源浪费。“采蜜效应”常常使某种农产品由供不应求变为供过于求,当农产品供过于求时,导致多余的农产品卖不出去,使农民为生产农产品而付出的农业资源付诸东流。2011年4月22日东方卫视报道:上海农民用拖拉机将百万斤滞销卷心菜碾掉,而农民为生产卷心菜所付出的土地资源以及化肥、农药、灌溉、农业机械等生产资料均浪费掉了。3.影响消费者生活。由于“采蜜效应”导致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所以在农产品价格过高时,消费者要为相同数量的农产品付出更多的花费,甚至为了节省开支要减少该农产品的购买量,从而降低了消费者的生活水平。当农产品价格过低时,虽然消费者用同样的钱可以买更多的农
14、产品,但许多农产品消费量的扩大是有限的,增加少量的消费量也许是可能的,但要增加过多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的胃口是有限的。所以,农产品价格的大幅波动,会影响消费者平稳的生活。4.经济周期性波动。“采蜜效应”使某些农产品价格和生产规模都出现周期性波动,而农产品的周期性波动则会使相关的农业生产资料行业以及农产品加工行业出现周期性波动。近二十年来,就多次出现因农产品价格上涨引发整个国家通货膨胀的现象,最后致使整个国民经济出现周期性波动。四、农民生产经营中“采蜜效应”的破解“采蜜效应”虽然有利有弊,但总体看,还是弊大于利,所以应尽量避免“采蜜效应”的出现,那么如何才能破解“采蜜效应”呢?笔者认为,应通过以
15、下途径和方法来破解“采蜜效应”。(一)科学预测农产品需求量如上所述,“采蜜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某些农产品价格过高,吸引农民一窝蜂地生产这些农产品,而价格过高的原因是供不应求。如果能够准确预测农产品的需求量,并让农民根据需求量进行生产,使农产品供需平衡,农产品价格就不会过高或过低,“采蜜效应”就不会出现了。所以,准确预测农产品需求量是破解“采蜜效应”的首要环节。科学预测农产品需求量的方法有许多,如可以通过对居民户的抽样调查,了解每户每年平均消费的各种农产品数量;也可以通过统计年鉴获得各种农产品的年消费量;还可以通过历年的统计数据建立每种农产品的需求函数,再通过需求函数测算未来的需求量。总之,预
16、测需求量的方法有许多,但这种预测工作必须由经济专家去做,因为这是一件比较复杂而又专业化的工作,农民和政府官员都做不了或做不好这项工作。首先,由经济专家预测农产品需求量,然后由媒体公布专家研究结果,或由政府相关部门告知农民,当然,农民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专家的研究结果,最后,农民根据专家的预测结果决定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二)有效控制农产品生产总量农产品需求量预测出来以后,还必须按照需求量去生产才能做到供需平衡,但中国农民数以亿计,如何才能使分散的农民按计划生产,以至于生产出来的总产量与需求量相吻合是一个困难的问题。目前最好的办法是:首先让经济专家预测出农产品的需求量,并根据需求量确定生产量;然
17、后再把生产总量分解到各个省区,各省区进一步分解到各县,各县分解到各乡镇,各乡镇分解到各村,各村分解到各户;各户根据分配的生产指标进行生产。这样总生产量就和总需求量相吻合了。当然,在农户拥有经营自主权和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这种指标分配也仅有指导性,没有强制约束力4。农户是否按指标生产由农民自己决定,那是农民的权利,但有指导性的指标总比没有要好,而且各地政府可以将本区域实际生产规模与计划规模进行对比,以了解本区域应扩大规模还是缩小规模,以便出台相应的激励或限制政策。(三)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生产要真正控制农产品生产总量,生产必须是有组织、有计划的5。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比较好的方法。
18、每种农产品有一个全国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聘请经济专家预测农产品需求量,合作社根据需求量确定生产量,全国性合作社再把生产量分解到各省、市、县、乡、村合作社,村合作社与农户签订生产合同,农户严格按合同规定的数量进行生产,这样全国的总生产量就与总需求量相吻合了,农产品价格就平稳了,也就不会出现“采蜜效应”了。【参考文献】1王震亚.蜜蜂是怎样引路的?J.教学月刊,2010,(4).2杨进学.搓衣板动作预示蜜源将结束J.中国蜂业,2008,(2).3王晓媛.从“蒜你狠”看国家农产品宏观调控J.现代商业,2010,(26).4温铁军,董筱丹,石嫣.中国农业发展方向的转变和政策导向:基于国际比较研究的视角J农业经济问题,2010,(10).5何秀荣.公司农场:中国农业微观组织的未来选择?J.中国农村经济,2009,(11).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