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语文辅导讲义教师版议论文写作基础语文辅导讲义 课 题 议论文写作基础知识授课日期及时段年 月 内容概要1、议论文写作基础知识2、不同等级作文对比教学内容【议论文写作基础知识】一、议论文的概念: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准确严密的语言分析事理、阐明作者观点的文体。二、议论文的特点:内容具有理论性,结构具有逻辑性,语言具有概括性、准确严密。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三、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1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要区别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论点应该是一个明确的判断,是作者观点的完整陈述。是一个
2、概括力很强的句子。它可能在文章的开端,也可能在文章的中间或末尾,许多时候文章的标题正是一个中心论点。如果文章当中没有一个适合做中心论点的句子,那么,就要由我们自己来归纳了。【作文】请找出下面一篇文章的优点和缺点: 把握好自己的方舟俗话说一失足成千古恨。人的一生如同大海,有时在那茫茫的大海中行驶会迷失自己的方向,然而人生只有一次,也许,只是那一个小小的决定,就能改变你的命运。因此,把握好自己的方舟是十分重要的。 把握好自己的方舟,要注意细节,有时,成功的契机是隐藏在细节中的。律蒲曼并不是一个成功的画家,常常一日三餐都难以维持。但他注意到一个细节:绘画的时候往往要花费很大的功夫才能找到橡皮,待把画
3、面擦好后,又找不到笔了。几经思考,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把橡皮擦绕在笔端再包起来。当他将获得的这项铅笔头上装一块橡皮的专利卖给RABAR公司(时),公司付给他55万美金。还有一位斯坦福大学的学生默巴克因为发现很多人都为手中的硬币发愁而订制了自动换币机,创建了“硬币之星”,公司大获成功,并在纳斯达克上市。因为一个别人熟视无睹的细节,这两个人都获得了成功,(人生的方舟因为细节而走向了全新的航道。) 把握好自己的方舟,要拒绝诱惑。我们生活在一个大千世界中,金钱、权利、贪图享乐这些诱惑往往是我们所抗拒不了的,它们会让意志不坚的人铤而走险,而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三鹿奶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打着全心全
4、意为人民服务的旗帜,到头来,还是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而做出了出卖良心之事。他们这种错误的做法不仅毁掉了自己,更伤害了他人。(当企业破产,企业高管锒铛入狱时,我们看到,他们的方舟因诱惑而触礁。)因此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我们还要学会拒绝诱惑。 把握好自己的方舟,还要有一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勤奋好学,他的艺术水平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著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北京所有的旧书摊也未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本书。时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18天都跑到图书馆去抄书一部10 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侯宝林正
5、是凭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强毅力,才成为一代相声艺术宗师的。 由此可见,一个人想要成功,不光要勤奋好学还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有毅力,我们才能成功的将我们的人生方舟摆渡到成功的彼岸)。人生只有一次,错过了,就没有机会改正了。因此,我相信只要做到了上面的3点,(这个句子写的太过僵硬了。上面三点是哪三点呢?应该明确的写出来)那你就能在这茫茫的人生中掌握好自己的方舟,而那时,你离成功的彼岸也就不远了。2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正确的理由和依据。它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的。任何论点,只有被充分的根据作证明后,才会有说明力;没有根据的论点,既使正确,即使深刻,也不能
6、说服人。所以作者在表明自己观点态度的同时,也必须提出充足有力的根据,比如赞成什么,为什么赞成,认为某个现象不好,根据是什么,这样才能做到有根有据,以理服人。 论据的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1)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所用的事例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概括的。如果运用了事实论据证明论点,同时就是使用了举例论证方法。如谈骨气中文天祥宁死不投降、齐人饿者不食嗟来之食、闻一多面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拍案而起,就是三件事实。 作为事实论据的材料必须真实、确凿、并且有代表性,所选的事例和观点要统一,否则就失去了事实论据的说服力,影响了议论效果。 【举例】 谦虚使人进步。人
7、有所短,人有所长,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谦虚地取他人所长,补自己之短。京剧大师梅兰芳,他不仅在京剧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而且还是丹青妙手。他拜名画家齐白石为师,虚心求教,总是执弟子之礼,全不因为自己是名演员而骄傲。有一次齐白石和梅兰芳同到一家人家作客,白石老人先到,他布衣布鞋,显得有些寒酸,不引人注意。不久,梅兰芳到,宾客相迎,一一同他握手。可梅兰芳知道齐白石也来赴宴,便四下环顾,寻找老师。忽然,他看到了冷落在一旁的白石老人,他就让开别人一只只伸过来的手,挤出人群向齐白石恭恭敬敬地叫了一声“老师”。从这件小事上,我们可以看到梅兰芳的谦虚,正是这种谦虚精神,引领着梅兰芳一步一步前进,走向艺术的巅峰。(2
8、)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的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也包括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名言、譬句等。注意,有的时候道理论据也指作者的推理。描述性的话,即便是领袖和名人说的也不能算作道理论据。如俭以养德中所用的鲁迅和高尔基的话都是描述性的话,鲁迅的话展示了他节俭的生活作风;高尔基的话展示了列宁节俭的生活作风,二者都是事实论据。论据的作用: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作用都是证明作者的观点,只是我们在阅读时,要分析直接和间接证明作者的哪个观点。答题时往往要求答出直接证明的那个观点,这个观点未必是全文的中心论点。例如论求知第十段列举“读史使人明智
9、,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思想,逻辑修辞使人善辨”这六门科学知识的作用进行论证,归纳出“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的结论。列举的内容丰富翔实,得出的论断令人信服。由于道理论证所引用的材料都是被客观实际所证实的科学结论,或是被人们所公认的道理,具有理论的权威性和思想的深刻性,因而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和说服力。例如:“偃旗息鼓”和“圆满结束”一文,文章引用辞源中关于“偃旗息鼓”的两个出处,辞源作为具有权威性的古汉语工具书,作为理论论据有一定的权威性,而这两个出处有力地论证了“偃旗息鼓”与“圆满结束”不是一回事,中间不能画等号,指出滥用成语的不良文风的危害,有力地论证了
10、自己观点的正确。3.论证: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1). 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例如:纪念白求恩一文用白求恩“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与不少人对工作不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进行对比;用白求恩“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进行对比,具体论证了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又如:想和做一文将“有些人只会空想,不会做事”与“也
11、有些人只顾做事,不动脑筋”进行对比,指出其危害,论证了“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这样运用正反对比,使正确与错误分明,让人们摒弃错误的,接受正确的,增强了论证的效果。对比论证是一种综合的论证方法,可以包括事实的对比、道理的对比以及有相反效果的比喻句的对比。有时一段文字中不止一种论证方法,一定要找全(2). 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采证明论点。又如论求知的第四段用“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这一组比喻来论证“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的论点。这样写,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论证方法都有其作用,举例论证,用典型事例论证中心论点,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令人信服。道理论
12、证,引用名人名言,古代典籍,可以提高文章说理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四、议论文的结构。关于议论文的结构有两种说法:第一种分法: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也叫引论)、分析问题(也叫本论)、解决问题(也叫结论)。又可以分两大类:一是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叫“纵式”;一是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叫“横式”。(这种分法作为了解)第二种分法:议论文的论证结构大体分为三种形式: 1“总分”式,反映作者演绎推理的思维形式。它先提出论题或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进行论证。 2“分总”式,反映作者归纳推理的思维形式。它先对所要论述的问题分几个方面剖析,再顺理成章地归纳总结出结论。 3“总分总”式,它反映作者综合运用演绎推
13、理和归纳推理的思维形式。先总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述,最后总结全文,形成结论。相对于前两种结构形式来说,这种结构形式的引论、本论、结论都较齐全,比较常见。五、议论文的语言准确性、概括性,生动性,鲜明性.理解重点词语的含意,评析文章语言的风格。通过语境即上下文,联系文章的论述内容和论证特色来理解词语的含意,并分析语言,评析语言风格。议论文的语言风格与作者的生活、个性和阅历有关。有的简洁平实,有的含蓄幽默,有的典雅华丽,有的清新自然. 议论文运用判断推理的逻辑推理,它要求议论语言周到,没有疏漏,无懈可击。否则议论文所提出的论点就立不起来,从而失去了文章的战斗力。所以严密性是议论文语言的第一要素。
14、此外,议论文是说理文,要求文章应有明确的概念,严密的推理。若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必须注意语言的准确性。是非明确才能以理服人,色彩鲜明才能以情动人。无论是立论还是驳论,目的都是要树立自己的观点;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优秀的议论文的语言都具有是非明确、色彩鲜明的特点,否则就不能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六、【小结】 议论文写作最基本框架:(提纲) 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开头提出论点 分论点1 + 简单一句过渡 + 事例论据 + 对事例的分析(围绕分论) 分论点2 + 简单一句过渡 + 事例论据 + 对事例的分析(围绕分论) 分论点3 + 简单一句过渡 + 事例论据 + 对事例的分析(围绕分论) 结尾分论点的选择:
15、 为什么 怎么样七、自我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议论文。三个旅行者结伴去一个小庙投宿,半路上被一块巨大的石头挡住,爬上去和绕过去都是不可能的。天色已晚,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再找别处投宿也不可能了。三个人正发着愁,走出一个和尚,背着一个大搭裢,手捧一只破钵,口里念念有词:“此路由我开,此路由我踩,要想越过去,留下买路财。施主,想过去吗?每人留下100文钱,自然就有办法让你们过去。”第一个人毫不犹豫拿出100文钱,另外两个人则讨价还价。和尚把破钵往大石上一扣,石块没了,第一个人过去了。和尚把破钵拿起,大石岿然如故。第二人不再犹豫,拿出100文也要过去。和尚说:“现在涨到200
16、文!”那人只好给了200文,也过去了。见此情景,第三个慌忙拿出200文。和尚说:“不行,现在涨到300文了!”那人纳闷,问“这是何缘故?”和尚说:“回避困难的时间愈长,付出的利息自然就愈多。”要求正确理解材料,选取适当的角度,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1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2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第二部分:不同等级的作文例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70分) 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而出新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考题解读 一、关于作文题的考查意图 如果能够准确
17、把握命题的意图,无疑就会像射箭一样准确命中靶心,从而写出切合题意的考场佳作。那么,如何准确理解今年作文题的考查意图呢? 题目提供的文字导引至少有三个层面的意思:第一句话的意思是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常识”,其中即包含了一种意思不要不注意常识地生活。第二句至少有两个意思,一是常识虽然平常,人所尽知,但有时知道了不一定能做到,如有人不按常识做事,这就是“难行”的表现之一;二是有时某些常识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而显出其不合理性,我们就要打破常识,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句末尾还有省略号,意味着还有其他可能。 二、关于“常识”的理解与把握 这个题目主要看是全文在“常识”的范围内,还是文章的大部分
18、篇幅或小部分篇幅在“常识”的范围内,是否在“常识”的范围内写作成为评判作文是否切题和得分高低的关键! 1从外延来看,凡是已被大众普遍了解的知识,已被社会共识的常理、常情、常规、常言,都可以将之视为常识。如旭日东升、晚霞日落属一种自然常识,尊老爱幼是一种伦理的常识,道德的常识。 2从内涵来看,“常识”必须同时具备两个基本的要素: 一个要素就是“常识”中的“常”。“常”指的是平常、普通、普及,不是精英、尖端,而是平常的知识,普通的知识,普遍被人了解的知识,很普及的知识。 另一个要素就是“常识”中的“识”。“常识”中的“常”强调的是知识的普遍性、普通性、普及性、平常性。而“识”可以理解为一种主观的认
19、知,强调的是人们对这些平常、普通知识现象的认识。没有进入这一个认知的层面,就只有“常”,没有“识”。因此,“常识”必须同时具备这两个基本要素。 如尊老爱幼是一个基本常识,是几千年来已被社会共识的一种常识、常情,具备了“常”这一要素。同时,它也具备了人们对老人和幼小的一种态度认知,具备了“识”这一种元素。 3从特殊性来看。“常识”的“常”具有相对性。在某一领域中的常识,如文学常识,文学是可以虚构的,懂文学的人都知道,其他人未必知道;中医的望闻问切有一个基本常识,通过舌苔的观察来了解和认识疾病的本质和发展。“常识”是有地域性的。如生活在沙漠中的人知道在沙漠中生存的常识,生活在水域中的人知道水上生活
20、的基本常识。“常识”也是有阶段性的,林则徐以前石灰可以销毁鸦片还没有成为常识,“鸦片战争”以后,这才成为一种常识。 作文评卷时就是从以上三个方面来界定一篇考场作文写的是“常识”,还是“非常识”。【满分赏读】论常识我们每天都在和常识打交道。生活离不开常识,工作离不开常识,休闲离不开常识,锻炼也离不开常识,究竟常识是什么呢?常识就是人在日常生活中所熟知的,在一定时期内是真理的基本知识。例如,太阳东升西落,这就是常识。 常识固然有用,但它绝不是万能的。 著名的故事“田忌赛马”中,田忌妙用了“下对上”先输一局,然后用“中对下”和“上对中”连扳两局,最终胜了齐王。这是已经深入人心的常识了。可是如果在今天
21、,你仍用田忌这一招,注定会失败。因为大家都已经知道这个故事了,你一用这招,大家都会联想到这个故事,进而识破你的“阴谋”。因为常识的普遍性,决定了常识不可能是万能的。 因此,我们要合理有效地利用常识,必须要注意不能局限在常识的枷锁中,而要跳出来,从自身理性向常识投去检视的目光。 别让常识蒙蔽了你理智的双眼,遮挡了你智慧的光芒。常识是个奇怪的玩意儿,你可别指望它能帮助你取得巨大的成功,但你也别想完全抛弃它另起炉灶。你若完全依靠常识,必定会像新时代的“田忌”似的,败得不明不白;你若完全抛弃它,你就会觉得寸步难行。试想一下,一个不知道太阳东升西落的人,怎么可能有成功的资本呢?更别谈巨大的成功了。 我们
22、敬爱的毛主席,在战场上,为何他不怕蒋介石飞机下的“蛋”?为何他能够百战百胜?他熟读兵法,却没有让它成为思想的负担。毛主席善于思考,认真总结前人的经验,而不是照搬照抄书上的常识,才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可见,常识可以帮助你开拓视野,让你的理智在常识的基础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常识不是永恒不变而是需要推陈出新,不是简易的知识而是需要理智的协助。迷信常识的是守旧主义,完全抛弃常识的是个人主义,只有懂得合理运用常识和理智,处理好常识与理智的关系,才能算得上是聪明之人。聪明之人不轻易放弃也不轻易全盘接受常识,他们懂得常识不是万能的,更不是无用的。 我们要合理处理常识与理智的关系,让常识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
23、的光彩!【评语】 这是一篇考场满分作文,文章简短精练,亮点主要有三处: 一是立意切合题意且深刻。特别是文章第一自然段提及的对“常识”的理解“常识就是人在日常生活中所熟知的,在一定时期内是真理的基本知识”,这是相当准确的。而且文章处处紧扣“常识”进行论述,没有哪一段哪一句话是偏离了“常识”,思路清晰,有条不紊,这在紧张的考场实属难能可贵。 二是议论文的文体特征鲜明,论证结构严谨,中心突出,语言流畅,议论极具说服力。文章开头就用精练的语言点出了“常识”的作用和定义,接着在第二自然段顺势摆出了自己的看法“常识虽有用,但并非万能”。为了论证观点,作者巧妙地列举了“田忌赛马”这个人所共知的故事“常识”,
24、用多了反让人弄巧成拙,进而深刻指出常识非万能的根因就在于“常识的普遍性”。如此笔法,简单明了又“一针见血”,令人信服。 三是文章的主旨升华相当巧妙、自然。点明了“常识具普遍性”之后,作者在文章的最后部分,借用毛主席在军事领域上没有照搬照抄而是理智运用常识的例子,甚是巧妙而深刻地指出“常识不是永恒不变而是需要推陈出新”,无疑把文章的主旨升华了。而此时,也就是在篇末,作者终于亮出自己对常识理解的真正“底牌”常识需要推陈出新,正确做法就是“合理处理常识与理智的关系”。【满分理由】 见解新颖,构思严谨。【一类文解析】别拿常识不当干粮如果你随便找一个中学生,问他什么是对数,什么是洛仑兹定律,什么是原子核
25、式结核,他一定可以把这些东西给你讲得头头是道,让你惊叹当今青少年个个都是科学家的料。 但是,你找个尖子生,问他在野外被蛇咬了怎么办,他也许会挠挠脑袋瓜,苦想各类化学反应式,然后迷茫地对你说声“不知道”。那么,“青菜多少钱一斤?”“不知道!”“被子怎么叠?”“不知道!”“为什么啥都不知道?”“也不知道!” 这就是中国教育的一个现状:对科学知识抓得狠,也把各类奥赛搞得红红火火,但却对常识教育下的力度不够。学校的课程中包罗万象,可是独缺“常识”。学生们便因此被搁在高高在上的“象牙之塔”,只搞着高端学问。当今中国要强国,靠的是飞机、大炮、火箭这些高科技,似乎就应该给学生“喂饱”科技知识。“常识那些小事
26、儿,何足挂齿,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嘛。”每当看到这些言论,我真想拍案而起,高呼一句:“此言谬矣,别拿常识不当干粮!” 常识是一门指导我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衣、食、住、行等日常行为,无一不需要常识的引导。我们现在洗衣煮饭等家务活可以由父母包办,各种事宜可以由父母操劳,俨然一个个不问政事的小皇帝。但父母不能照料我们一辈子,长大后还是要靠自理。倘若不懂常识,将来岂不是要处处碰壁?难道还事事都打个电话问父母?而连自己都照料不好,生活一塌糊涂,又怎有心思搞学问? 常识也是科技的基础。科学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产生于人们对身边事物的实践与探索。牛顿从苹果落地的常识中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鲁班从叶子会割伤手的常
27、识中发明出锯子。离开常识而空谈高科技,就像盖楼房不起地基,是靠不住的。 由此观之,在素质教育制度中,增加常识的普及,是很有意义的。应做到常识与科技知识两手抓。但同时,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在平凡的常识中总结出科学规律。又或者让他们大胆质疑常识,不要囿于常识。当年,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正是在对常识的质疑中提出了新的思想。历史也证明了他的这一大胆质疑是正确的。 常识是人们生存的基础,是科技发展的基础。其对于人的意义堪比干粮。别拿常识不当干粮,用它来“填饱”学生的脑袋,用它来支起科学大厦的腰腹吧!【评语】本文批评了当前教育只重科学不重“常识”的现状,提出了常识是人们生
28、存的基础,常识也是科技发展的基础,并呼吁加强常识的普及工作。本文关注社会现实,针对有关“常识”议论成文,内容充实,中心突出,属切合题意的作文。表达上,本文结构严谨,论证具体,语言流畅,表达具有形象性。标题“别拿常识不当干粮”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干粮来比喻常识对生活的重要性,准确,具体、形象。结尾好,简洁有力,堪称豹尾。【档次评分】一类。66分。【提升点】文章把生活的常识和科技的学习对立起来,把“苹果落地”的现象当作“常识”,对“常识”的表述不够准确,个别句子表达不够清晰,书写也不够工整。如能解决这些问题,当为满分之作。【二类文解析】敢于挑战“常识” 生活在精彩纷呈的现代社会中,脑海里有我们时
29、刻关注着的常识。的确,常识与我们同行。有时,常识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言般“知易难行”;有时,常识也须推陈而出新,在这个瞬息变幻的世界里,我们需要有敢于挑战“常识”的勇气,让常识在我们的手中推陈出新。 敢于挑战“常识”,需要坚毅的信念。于中世纪的人们而言,“地心说”是人们心中的常识,在教会的思想禁锢下,这个“常识”顽固地在人们心里驻守了二百多年,然而,常识有正有误,这便需要我们有敢于推陈出新的坚毅信念。科学的发展渐渐撩开了思想的迷雾,一位巨人毅然挺出,用坚定的信念去挑战“地心说”的常识。他,就是布鲁诺。因捍卫“日心说”而坚毅地坚持,罗马教会的思想禁锢的烈火却让布鲁诺坚定的信念在火中涅槃不灭!看,当下
30、“日心说”的科学常识的长存,是在布鲁诺等勇于挑战常识的先行者下推陈出新的! 敢于挑战“常识”,需要不懈的付出。农科学界中普遍存在着野生稻不可杂交出优质稻的常识。但一位敢于挑战常识的耕耘者,用不懈的付出,让这一常识推陈出新。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位乡村教师的时候,已具备颠覆世界权威常识的胆色;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一介农夫,播撒知识,收获富足。一片片油灿金黄的杂交稻在秋风中摇摆,农民的眼中含着丰收的笑意,注视着这满地的“黄金”。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他,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因为有着不懈的付出,这杂交水稻的常识在他手中推陈出新;因为有着不懈的付出,他让全国人民的
31、米袋满了起来。 回看中华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中华儿女用不断探索的勇气去挑战“常识”,让常识推陈出新。可是,被当代经济浪潮冲击着的社会生活中,仍有人将思想禁锢在“常识”之中。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这头将要崛起的雄狮,更是不能止步不前。常识有正有误,需要我们敢于挑战,让其推陈出新。父母给予了我们一双手,我们有能力去为常识穿上“新装”;父母赐予了我们一双脚,我们有能力攀上常识的“新峰”! 敢于挑战常识,需要那坚定的信念,更需要那不懈的付出。风雨过后,眼前会是鸥翔鱼跃的天水一色;走出荆棘,前面便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登上山顶,脚下便是积翠如云的空濛山色。就让常识在我们手中掀开新的一页!【评语】本文是一篇中规中矩的议论文,采用常见的议论文写法,角度是论述“怎样敢于挑战常识”。三个分论点就是考生的观点:敢于挑战“常识”,需要坚毅的信念;敢于挑战“常识”,需要有不懈的付出;敢于挑战“常识”,需要不断探索的勇气。文章观点比较陈旧,但善于改造旧作,全文也在“常识”的范围内,符合题意。全文在内容方面符合二类文的特点: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从表达上来看,是典型的“五段式”作文,即开头一段,结尾一段,中间三段排比,而且排比段都是一个分论点和一个例子。因此本文明显属于符合议论文文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