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施工测量1、测量概述1.1测控的基本思路超高层建筑控制网的建立和传递是测量工作的难点,控制点在垂直方向需经过多次投递,需制定有效地测量控制方案,避免在投递过程中产生累计误差,建立完整统一的测控体系,确保钢结构与土建结构、设备安装、室内外装修等专业使用的平面、高程控制网相同及精度。对本工程的平面测量控制网按照高级网控制低级网的方法,本工程由高到低设置三级控制网,局部有针对性地设置单体或区域控制网,各单体网之间相互衔接,统一为整体系统。为避免结构自身和外界因素的影响,控制轴线的引测采用天顶投影法,并对各施工阶段进行针对性设置。目的以达到缩短测量工作与下道工序的搭接时间,提高工效,同
2、时确保主楼轴线系统的精确、可靠和可操作。选用1/200000的徕卡激光铅直仪,在首层布设控制点,分别F12、F28、F44层进行转换,控制点点位在楼层组成几何图形,进行闭合计算。控制标高的引测采用全站仪天顶测距法和悬吊钢尺法相互校核。为保证钢结构吊装精度,提高安装效率,采用实时跟踪测量。变形监测与施工测量同步实施,合理分析变形报告,尽量作到提前预控。根据工程的的施工特点及重点,测量校正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验收平面控制基线及标高基准点,并作好书面交接记录。2、平面控制网的建立:根据现场通视条件及工程结构特点分别建立内、外两个矩形轴线控制网,分别控制内、外筒钢柱的安装精度。3、标高控制网的建立
3、:在核心筒外围建立一个闭合的标高控制网4、控制网的垂直传递:平面控制网采用激光垂准仪向上垂直引测,标高控制网采用大盘尺直接进行高程传递的常规方法,控制网每隔50米进行转点闭合工作。1.2平面测量控制网的建立1.2.1概述1.2.1.1 施工平面测量控制网既是各施工单位局部、单体施工各环节轴线放样的依据;也是监理等各检测单位的测量基准。因此,务求达到可靠、稳定、使用方便的标准。控制网除应考虑图形强度以满足工程施工精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密度和使用方便的特点。应由测量人员对施工场地及控制点进行实地踏勘,结合工程平面布置图,创建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要求考虑通视条件好、网点稳固状况、攀登方便等各种因
4、素。1.2.1.2 各级控制网的创建,必须对各控制点相互之间,以及各级控制网之间进行闭合校验和平差。保证各点位于同一系统。每次使用前,必须对控制网校核。随着施工的进度,按重要性原则定期对其复测,以求得控制网稳固不变和防止地面变形、沉降或其他因素导致的控制点移位。首级控制网设置备用控制点,并加强对各点的保护。其他各级控制网如遭遇破坏,由上级平面控制网来恢复。1.2.1.3 由于本工程的工程巨大,而且工况复杂,因而必须设置多组平面控制网。又由于各组控制网都是服务于同一工程的建设,因而各组控制网之间必须形成有机的整体。控制网之间按照级别的高低,高级网控制低级网。平级网之间互相贯通,形成系统。1.2.
5、1.4 结合工程的特点,按测网级别的高低及具体在工程不同部位应用,本工程测量平面控制网共设置三级控制网和一个单体控制体系。1.2.2 二级控制网(1990年天津市任意直角坐标系)1.2.2.1 二级控制网设置在最近距离施工现场100m 左右的稳定可靠处,由天津市测绘院提供,其担当全局性的作用。它是其他各级控制网建立和复核的唯一依据。在整个工程历时几年的时间跨度内,必须保证这个控制网的稳定,绝对避免前后期测量系统的不一致。1.2.2.2 由于本工程项目巨大,城市测绘部门或单位所提交的一般测量控制网不能直接作为平面控制网使用。必须对其控制网进行加密,或设置辅助措施方可使用。1.2.3 三级控制网1
6、.2.3.1 二级控制网设置在施工现场附近,用于为受破坏可能性较大的下一级控制网的恢复提供基准,同时也可直接引用该级控制网中的控制点测量重要的或关键的测量工序。其建立以二级控制网为依据。1.2.3.2 二级控制网宜设置在工程现场外的道路一侧稳定处,且需考虑使用方便。本工程二级网的设置形式采用围绕施工现场一周的闭合网,布点位置由测量人员经过现场踏勘后确定,外业测量结束后对数据进行闭合和平差。1.2.4 单体控制体系1.2.4.1 按照天顶投影法原理,各楼层轴线的传递必须按照一个统一的控制网。由于本工程的施工划分为不同的施工区域,各施工区域又在不同的施工阶段施工。如主楼分为核心筒结构施工和外围钢结
7、构施工,裙房也分区先后施工。因此必须为各施工区域和单体建立单体测量平面控制网。同时,为保证结构各单体的整体性,对各单体测量平面网之间设置联结关系、相互衔接共同组成一个大的平面控制系统网。1.2.4.2 主楼的核心筒和外围结构先后施工,因此分别对其设置单体控制网。同时为统一主楼结构的整体性,每隔20 层左右对主楼各独立控制网进行轴线系统校核。非布网楼层的相应控制点位置留设300mm300mm的孔洞,为测量创造通视条件。1.2.4.3 核心筒结构设置单体控制网。布点形式结合筒体以及整体提升爬模的平面形状。该单体控制网在外围结构同样的楼层进行控制网迁移。待外围结构施工至该楼层时进行主楼轴线系统校核。
8、1.3高程控制网的建立1.3.1 概述高程控制网的作用是为长期的工程结构施工提供一个稳定、统一的标高参照系统。其标高值按城市高程系统取值。本工程设置二级高程测量控制网,施工现场之外在可靠处设置首级高程控制网;施工现场内布置二级高程控制网。1.3.2 首级高程控制网1.3.2.1 首级高程控制网的创建以业主下发的城市高程控制点为依据。创建过程中做好二点内容:一是与已经施工的桩基础单位的高程控制网相互符合;二是控制网中除了下发的城市高程控制点外,增加备用高程控制点,以增强高程系统的安全性。1.3.2.2 为保证高程系统的稳定性,点位设置在不受施工环境影响,且不易遭破坏的地方,以距离施工现场100
9、至200m 左右,采用深埋水准点形式设置。考虑季节变化、环境影响以及其他不可知因素,定期对高程控制点进行复测。1.3.2.3 首级高程控制点的建立使用电子精密水准仪并采用往返或闭合水准测量的方法建立。1.3.3 二级高程控制网1.3.3.1 二级高程控制网设置在施工现场以内,作为施工所需的标高来源使用。其创建以首级高程控制网为依据。1.3.3.2 由于施工现场的环境条件较差,产生破坏的因素众多,二级控制点需加密复测的次数,以确保其坐标值正确可靠。1.4测控重点及保证措施1.4.1施工周期长,如何保证测控系统的精度依据业主提供的高级基准点,测设级场区控制网并做强制对中装置。在级场区控制网的基础上
10、建立级建筑物控制网,形成完整统一的测控体系。指定专人监察维护,并定期进行复测与修正,确保工程控制系统的准确性。1.4.2各阶段或各环节测控系统的同一性各阶段的测量控制:如建筑物控制、场区临建控制、竣工总图控制等,必须统一使用级场区控制网,以保证各关键部位的顺利对接。各环节的测量控制:如土建、钢结构、机电、幕墙、装修等的测量控制,必须统一使用级建筑物控制网,并保证各环节单体网的相互衔接,闭合交圈。1.4.3确保平面、竖向控制的垂直引测精度及现场可行性主楼0.000以上控制轴线的引测采用天顶投影法,为避免受结构自振、风振、日照和施工过程中变形的影响,控制点采用分阶段传递的方法进行,接力层选在分别1
11、2、28、44层上。选用精度:1/200000的激光铅直仪配合电子数显激光靶。主楼0.000以上控制标高的引测采用钢尺丈量的方法,钢尺须加改正。水准线路测量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法。1.4.4土建滞后钢结构,测量控制网的衔接统一使用总承包单位提供的基准点和轴线控制网,测量精度指标必须严格控制在规范限差之内,土建轴线网必须联测钢结构轴线网,并做到闭合交圈,并有技术质量部门复核,监理单位验收。1.4.5桁架的测控桁架安装时,要对桁架的垂直度、标高、侧向弯曲以及挠度进行校正,使其达到设计规范要求才能进行螺栓安装和焊接工作。桁架的安装测控,采用全站仪实时跟踪测量系统,该系统可实现钢构件纠偏数据的自动采集、记
12、录、处理,并可以监测到桁架侧向弯曲和挠度,进行现场指导安装校正。1.4.6测控方法的选择及设备的选型对众多的测控方法,必须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比对、实际论证。确保方法的科学性、针对性、及现场可行性。仪器设备应选择符合工程的精度要求和实效要求,并保证其可操作性。对所有设备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周检及抽检,常用指标必须随时检查。1.4.7各专业分包的协作总承包单位负责整体测量控制,并在每个楼层提供标高基准点和轴线基准线,并在公寓楼上分别提供标高基准点和轴线控制网。各专业承包单位在总承包单位提供的基准点和控制网的基础上,放样所需的标高点和细部控制线。总承包单位协助业主、监理对各专业承包单位的细
13、部线进行复核验收,以保证其放线精度。2、控制测量2.1地下平面控制网建立地下室钢结构与土建交叉作业,土建在地下室楼板施工时设满堂脚手架,不适合使用内控网对钢柱进行校正和轴线测量。定位放线采用“外控法”,即在基坑周边的二级测量控制点及加密测量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用极坐标法或直角坐标法对钢柱进行轴线定位和测量复核。钢结构测量施工选用在建筑物基坑附近建立稳定的二级控制点,用二级控制点在基坑周边布设轴线控制点。全站仪架设基坑周边的轴线控制点进行钢柱的轴线偏差测量。2.2平面控制网传递2.2.1平面控制测量方法本工程三个主塔楼属于超高层建筑。针对本工程具体情况:受结构自振、风振、日照和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的
14、影响,为减少各种因素影响,提高测量精度,本工程拟引用高精度(1/200000)的激光铅直仪配合电子数显激光靶,进行轴线竖向传递,确保工程测量放样精度。2.2.2控制点的转移待首层底板施工完成,利用全站仪将轴线全部投测至首层底板上,按照基础底板的做法进行角度距离校核等工作,完成测量内控点的工作。由外部控制向建筑物内部转移时,其投点误差,一级不超过2mm;二级不应超过3mm。本工程选用一级。2.2.3平面内控点的布设内控点的布设及选型必须结合建筑物的平面几何形状,组成相应图形,为保证轴线投测点地精度,内控点要形成闭合几何图形,以提高边角关系,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施工流水段图的划分进行,每一流水段布设
15、4个点,并相互之间衔接,组成闭合图形,作为该流水段的测量内控点。地上主体施工阶段测量施工采用“内控法”,在首层混凝土养护完成后,在0.000位置设八个永久性控制点,并对其进行复测。为保证投点位置的精确,每隔不超过50m对塔楼控制网进行轴线系统迁移。即在楼层施工完成后,将下部的控制网转移至该层楼面,在各个楼层留设300mm300mm的投测孔洞,并在该楼层进行控制网点的闭合。测量时,架设铅直仪于控制点上,向作业楼层投测,在每一点铅直仪要旋转0、90 、180 、270 四个方向投点,绘出“十”字线,交点即为投测点,作为上部楼层的平面控制点。1#楼测量平面控制图2#楼测量平面控制图3#楼测量平面控制
16、图2.2.4内控点埋件的埋设内控点所在首层平面相应位置上需预先埋设铁件并与楼板钢筋焊接牢固。以后在各层施工浇筑混凝土顶板时,在垂直对应控制点位置上预留出300mm*300mm的孔洞,以便轴线向上投测。首层以上控制点位置留设300300预留洞,预留洞与激光板的布设见下图:2.2.5平面控制点的竖向传递先将铅直仪架设在对中架上,调整脚螺旋使气泡居中,并实施强制对中;然后接通电源使激光器发光,转动天顶准直仪使激光束垂直,清晰地发散至楼面预留孔上的光靶上,通过操作人员用对讲机通话联系,点取圆心点即为控制点的垂影点,各垂影点的连线即组成该楼面的轴线控制网。为消除同心圆误差,同方向旋转激光准直器0、90、
17、180、270,激光点在投影面上留下圆形旋转轨迹,移动接收靶使其中心与旋转轨迹圆心同心,通过接收靶上的刻划线使全圆等分并取其中点作为控制点的垂影点。全圆等分取中使旋转轨迹与接受靶同心旋转激光准直器激光点捕捉示意图激光铅直仪轴线投递示意图2.2.6轴线竖传递的允许误差主轴线间距允许偏差内部控制值相临轴线33L30m5530mL60m101060mL90m151290mL120m2015120mL150m25202.3高程控制网传递由于本工程涉及到钢结构施工、核心筒施工、楼板及墙柱施工、玻璃幕墙等多种工序,为保证高程的准确,结构施工各个楼层的标高控制点以核芯筒上首层、15层、30层、45层起始高程
18、控制点为准,进行测量。在核芯筒施工过程中,每层核芯筒都设立4个点高程控制点。2.3.1标高的竖向传递悬吊钢尺法标高传递采用钢尺丈量法,每次至少传递三个点,并相互校对。依据二层标高控制点,用检定合格的钢尺沿结构向上直接丈量,钢尺量距应使用标准拉力、并进行尺长和温度改正。钢尺量距应使用标准拉力、并进行尺长和温度改正,现场必须实测出当时环境的大气温度、构件温度、钢尺温度。-钢尺在温度时的实际长度;-钢尺的名义长度(钢尺出厂标定的长度);-钢尺改正数;-钢尺的膨胀系数,约为;-钢尺鉴定时的温度(标准温度);-钢尺使用时的温度。每次测量均应从基准点重新丈量,不得使用下一层的标高点,传递上来以后,应和下一
19、层标高点进行比对。2.3.2楼层标高抄测施工层抄平之前,应先校测首层传递上来的基准点,当较差小于3mm时,取其平均高程引测水平线。抄平时,应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抄测完成后,换人进行复查。2.3.3测量成果的验收每一层平面或每一施工段测量工作完成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报验表及测量成果记录报请监理单位验收,验收合格后,进行下一步施工。3、沉降观测3.1沉降观测点的设置3.1.1严格按设计要求布设沉降钉。结构出地面以后,按照设计要求埋设临时沉降钉,沉降钉布置于芯筒墙壁上和柱子侧壁上,沉降钉布置于+0.50 标高上。使用自动安平水准仪进行沉降初始值测量。3.1.2沉降观
20、测点在后浇带两侧对称布置。 左裙房沉降观测点布置图 右裙房沉降观测点布置图 1#楼沉降观测点布置图2#楼沉降观测点布置图3#楼沉降观测点布置图沉降观测点做法3.2建筑物沉降观测3.2.1观测方法:采用独立水准系,在远离施工影响范围以外两侧各布置一组稳固水准点,沉降变形监测基准网以上述永久水准基准点作为起算点,组成水准网进行联测。基准网观测按照国家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执行,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指术参照下表:每千米高差中误差(mm)水准仪等级水准尺观测次数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12DS1因瓦尺往返测各一次4L为往返测段、环线的路线长度(以km计) 外业观测使用电子水准仪(标称精度:0.3m
21、m/Km)往返实施作业。经精度估算,本方案高程控制网精度如下:每千米高差中误差: 0.30mm最大点位中误差: 0.47mm最大点间中误差: 0.42mm观测措施:本高程监测基准网使用电子水准仪及配套因瓦条形码尺,外业观测严格按规范要求的二等精密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执行。为确保观测精度,观测措施制定如下。l a作业前编制作业计划表,以确保外业观测有序开展。l b观测前对电子水准仪及配套因瓦条形码尺进行全面检验。l c观测方法:往测奇数站“后前前后”,偶数站“前后后前”;返测奇数站“前后后前”,偶数站“后前前后”。往测转为返测时,两根标尺互换。l d测站视线长、视距差、视线高要求见下表:标尺类型视
22、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累计差视线高度仪器等级视距视线长度20m以上视线长度20m以下因瓦DS150m1.0m3.0m0.5m0.3ml e测站观测限差见下表基辅分划读数差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上下丝读数平均值与中丝读数之差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0.5mm0.7mm3.0mm1.0mmlf两次观测高差超艰时重测,当重测成果与原测成果比较其较差均没超限时,取三次成果的平均值。沉降基准网外业测设完成后,对外业记录进行检查,严格控制各水准环闭合差,各项参数合格后方可进行内业平差计算。内业计算采用EPSW平差软件按间接平差法进行严密平差计算,高程成果取位至0.1mm。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对沉降观测点
23、进行观测。历次沉降变形监测是通过工作基点间联测一条二等水准闭合线路,由线路的工作点来测量各监测点的高程,各监测点高程初始值在监测工程前期两次测定(两次取平均),某监测点本次高程减前次高程的差值为本次沉降量,本次高程减初始高程的差值为累计沉降量。沉降观测网应布设附合或闭合路线,其主要技术要求和测法应符合表的规定。沉降观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和测法等级相临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每站高差中误差(mm)往返较差或环线闭合差(mm)检测已测高较差(mm)使用仪器、观测方法及要求二等1.00.300.6n0.8nDS05或DS1型仪器,按国家二等水准的技术要求施测。3.2.2沉降观测记录内容沉降观测中,每次应
24、记录观测时建筑物的荷载变化、气象情况与施工条件的变化。3.2.3沉降观测的次数、时间和报警值从基础浇筑开始布点观测,在施期间每完5层测1次,封顶后每隔2个月1次,竣工后第1年每季度1次,以后半年1次,直至稳定(连续2次半年沉降量不超过2mm)。报警值:累计3H/10003.2.4沉降观测资料沉降观测资料应及时整理和妥善保存,并应附有下列各项资料:a根据水准点测量得出的每个观测点高程和其逐次沉降量。b根据建筑物的平面图绘制的观测点的位置图,根据沉降观测结果绘制的沉降量、地基荷载与连续时间三者的关系曲线图及沉降量分布曲线图。c计算出的建筑物的平均沉降量、弯曲和相对倾斜值。d水准点的平面布置图和构造图,测量沉降的全部原始资料。e施工时建筑物标高的水准测量记录及气象情况资料。f根据上述内容编写的沉降观测分析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