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7.37KB ,
资源ID:2361658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61658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秦皇岛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秦皇岛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报告.docx

1、秦皇岛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报告(一前言实习地点:河北秦皇岛市石门寨地区柳江盆地实习时间:2010年 7月 10日 2010年 7月 19日实习目的:通过对野外地质、地貌现象的观察、认识、描述和分析,获得最基本的感性认识,加深 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实际动手能力,为后继课程的 学习奠定基础。实习任务:掌握本区的地层层序及实习地区各时代地层的主要岩性特征、 地层分界标志及接触关系, 掌握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的识别标志和判定方法。熟悉和掌握野外地质工作方法及基本技能,学会 使用罗盘测量岩层产状,学会画地层刨面图。实习方法:在专业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观察各个实习路线中的各

2、年代地层、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 特征等。实习工作量及取得的主要成果:观察了鸡冠山教学路线、 东部落 -潮水峪教学路线、 亮甲山 -瓦家山教 学路线、黑山窑教学路线、上庄坨 -傍水崖教学路线、义院口教学路线、潮水峪教学路线、祖山教学 路线的地层及构造特征。实习评价:本次实习是我们进入大学以来的第一次地质实习,在实习指导老师的带领下顺利完成各 个教学路线的学习,圆满完成本次实习任务,通过在野外徒步、爬山,深入自然当中,真切的观察 到以往课本上学习过的地质构造现象、不同岩性的岩石以及各地质年代的地层特征,使我们对这些 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二实习工区概况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 119

3、3011950,北纬 39504010,包 括三区四县,三区为海港区、北戴河区和山海关区,四县为昌黎县、抚宁县、芦龙县和青龙县,总 面积约 7812.4km 。市区长 50 km,宽 6 km,是一个狭长带状滨海城市。北倚燕山,南临渤海,东越 长城与辽宁省绥中县毗邻,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燕山山脉东段,南部为华北平原北端的滨海冲积 平原。鸟瞰秦皇岛地区,表现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总趋势为西北高,东南低,由山地、丘陵、 平原、滨浅海四个地带组成,总体上属于丘陵区。但其北部和西北部的局部为低山区,低山区以东、 以南为丘陵地区,山体海拔高度在 500m 以下,并且多孤山,少线性山脊。实习工区石门寨地

4、区距秦皇岛市北为 28公里,行政区划属河北省抚宁县石门寨镇。秦皇岛市交通发达,水陆、陆路皆通,是连接东北与华北的交通枢纽。京哈、京秦、大秦铁路横贯 东西;其港口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天然不冻港,是我国最大的能源输出港,由秦皇岛码头乘轮船, 可直接抵达烟台、青岛、大连和上海等地,并有通往国内外的航线;山海关机场与全国主要城市通 航;高速公路、 102国道、 205国道等各级各类公路更是四通八达,乡、镇之间均可直通汽车。 秦皇岛地区地处于中纬度地带,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 特征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水热资源丰富。年气温差较大,冬季寒冷,夏季凉爽,是避暑的理想 场所。

5、年降水量多寡变化显着,在 400mm 至 1000mm 之间,且降水多集中在七、八月份,占全年降 水量的 70%。受海洋气候影响,沿海一带气候清爽宜人。秦皇岛地区经济以农业为主,由于是我国北方着名的旅游和避暑胜地,旅游业十分发达。随着国民 经济的发展,采矿业也日益占据重要地位。煤矿的开采历史悠久,开采出的一般为无烟煤;石炭二 叠系的铝质粘土,作为耐火材料开采;下马岭组石英砂岩为玻璃原料;奥陶系亮甲山组及寒武系张 夏组的灰岩是烧制石灰、水泥的优质原料。滨海地区水产资源亦十分丰富。(三地层1、中元古界 Pt2主要分布于盆地外围,即南部和东部,零星见于北部。绝对年龄为 17.8亿年左右。主要出露的是

6、混合岩化钾长花岗岩及混合岩化片麻岩,呈基岩产出,因主体分布在辽宁绥中一带, 故通称绥中花岗岩。绥中花岗岩:岩石呈灰白色、肉红色,中粒结构,块状构造,浅色矿物为钾长 石、斜长石、石英,暗色矿物为角闪石、黑云母。岩石成分分布不均,结构构造变化大,有混合岩 化的迹象和老变质岩的残留体或捕虏体。2、上元古界青白口系 Qn龙山组 Qnl本组是晚元古代最大一次海侵形成的,具浪成波痕,发育交错层理。岩性为一套砂、砾岩和页岩组 合,分上、下两段。上段为紫红色、黄绿色页岩夹薄层海绿石细砂岩;下段由砾岩、不等粒含砾石 英砂岩和粉砂岩构成,砂岩内普遍含海绿石。属滨海相沉积。不整合于绥中花岗岩之上,与上覆景 儿峪组整

7、合接触。分布于张崖子、鸡冠山一带,厚 91m 。景儿峪组 Qnj一套紫红、紫灰、灰绿和蛋清色薄 -中厚层含泥白云质灰岩,最底部常有一层含海绿石粗粒长石砂岩 或细砾岩与下伏地层分界,顶部与昌平组白云质砾岩之间为平行不整合接触。本组岩性由粗到细、 由碎屑岩到粘土岩到碳酸盐岩,构成一个完整的韵律,反映该期水体由浅到深的变化过程。主要分 布于工区东部,出露最好的剖面在李庄北沟,厚度约 28m 。3、古生界寒武系昌平组 1c为一套灰色、 灰黑色厚层块状豹皮状粉晶 -微晶白云质灰岩、 厚层细粉晶 -微晶灰岩及灰质白云岩, 与 下伏景儿峪组杂色薄层含泥灰岩和上覆馒头组紫红色页岩均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属浅海相沉

8、积,含 大量有机质,若保存条件好,地温适宜,有生油能力。在工区内标准剖面在东部落北,厚度 146m 。 馒头组 1-2m岩石组合以紫红色页岩为主,夹灰岩、白云岩、云泥岩和砂岩。厚 284m ,可分为上、中、下三段。 下段以砖红色泥岩、页岩为主底部具角砾岩和砾岩,顶部已砖红色块状无层理的泥岩与中段分界; 中段以紫红色页岩为主,页岩含少量白云母碎片,颜色较暗,俗称猪肝色;上段岩性为浅海相的黄 绿色含云母质粉砂岩、暗紫色粉砂岩和细砂岩夹少量鲕状灰岩透镜体或扁豆体。沉积环境由潮间泻 湖向正常海变迁。由于本组岩石质软层薄,抗风化剥蚀的能力弱,地貌上多表现为相对低洼的地形, 厚度为 284m 。张夏组 2

9、z底部以页岩或砂岩为主,以出现大套鲕粒灰岩为界,与馒头组整合接触;顶部以厚层藻屑鲕粒灰岩 结束,薄层砾屑灰岩夹页岩出现划界,与崮山组整合接触。由于馒头组的岩性较张夏组的岩性抗风 化能力弱,所以两组的分界出在地形上也有明显反映,即张夏组底部为一陡坎。本组厚 130m ,水下 浅滩为其主要沉积环境,海底地形起伏变化较大,波浪作用强烈,海侵达到高潮。崮山组 3g以黄绿色页岩、灰色薄层疙瘩状 -链条状灰岩、竹叶状灰岩互层为主,夹蓝灰色薄板状灰岩和砂屑灰 岩。 以薄层砾屑灰岩夹页岩出现为其底界, 与张夏组整合接触; 以页岩结束为其顶界。 本组厚 120m , 形成于浅海潮间堤坝沉积环境,沉积物间歇性暴露

10、地表,砾屑形成紫红色氧化圈,表明已出现明显 的海退现象。炒米店组 3c由薄层灰岩、砾屑灰岩夹中厚层灰岩组成,厚 92m ,没有紫红色氧化圈,形成于浅海与水下浅滩交 替沉积环境,与崮山组沉积环境比较,其水体有所加深。4、古生界奥陶系 O冶里组 O1y岩性由灰色厚层 -中厚层状灰岩夹少量砾屑灰岩及少量黄绿色页岩组成, 下与炒米店组薄层灰岩整合 接触,其上被亮甲山组含燧石结核灰岩整合覆盖,厚 126m ,属浅海较深水沉积。亮甲山组 O1l岩性为灰色中层状豹皮灰岩、含燧石结核灰岩、砾屑灰岩。与下伏冶里组整合接触,分界标志是亮 甲山组底部的中层状豹皮灰岩,风化后呈泥质条带状,局部含燧石结核。亮甲山组厚度

11、为 120m 左 右,属浅海相沉积。马家沟组 O2m岩性为灰色厚层 -巨厚层灰岩夹白云岩、角砾状灰岩、角砾状白云岩;工区岩性为暗灰色白云质灰岩夹部分白云岩、含燧石结核豹皮灰岩,顶部具少量灰岩。与上覆本溪组及下伏亮甲山组均为平行不 整合接触,出露厚度为 101m ,属浅海相沉积。5、古生界石炭系 C本溪组 C2b上部岩性以紫色、黄绿色砂岩、页岩为主;下部岩性以紫色、杂色铁铝质岩、页岩为主。本组平行 不整合马家沟组灰岩之上,整合伏于太原组之下。工区内出露较好的剖面在半壁店东 191高地和小 山王一带,厚度 82m ,属海陆交互相沉积。太原组 C2t由海陆交互相的页岩夹砂岩、煤层、石灰岩构成的多个旋

12、回层组成。以最上一层灰岩的顶面与山西 组分界,以最下一层灰岩的底面与本溪组分界,均为整合接触。工区内出露较好的剖面在半壁店东 191高地及小山王东坡一带,厚度为 51m 。主要岩性为灰黑色粉砂岩,含铁质结核,夹少量煤线, 发育明显的球形风化。6、古生界二叠系 P山西组 P1s主要岩性为灰色、灰黑色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粉砂岩、炭质页岩及粘土岩,构成两个韵律:含 煤层;顶部含有铝土矿。横向上变化较大,厚度约 3560m。石盒子组 P2sh由灰绿、灰白色砂岩,黄绿、杏黄、灰紫、暗紫红色粉砂质泥岩、页岩组成,夹黑色页岩及煤线, 属近海平原河湖相沉积体系,整合于山西组之上。在工区出露较好的剖面在石门寨

13、西,岩性可分为 上下两段,厚 187m 。孙家沟组 P3s岩性主要由红色、砖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长石砂岩组成,红色泥岩中常含钙质结核,有时夹泥 灰岩透镜体。在工区出露较好的剖面在瓦家山一带,厚 150m 以上,与下伏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 7、中生界三叠系 T杏石口组 T3x岩性主要为灰白色中粗粒长石石英杂砂岩、黑色炭质页岩、粉砂岩,含煤线,属湖泊相沉积。与下 伏孙家沟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与上覆下花园组为整合接触。典型剖面在黑山窑后村西,厚 162m 。 8、中生界侏罗系 J下花园组 J1x岩性分上下两段,下段以砾岩和含砾粗砂岩为主,加少量粉砂岩及页岩,整合于杏石口组之上分层 标志为底部的砾岩

14、层;上段以粉砂岩、黑色炭质页岩为主,夹煤线。本组出露最好的剖面在黑山窑 村西,属湖泊、河流、沼泽相沉积,总厚度达 493m 。髫髻山组 J2t主要岩性,下部稍偏酸性,为灰绿和浅黄色安山岩、流纹质集块岩和火山熔岩;中部以中性为主, 灰绿色安山质、角闪安山质粗安山质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上部以中基性为主,玄武质、玄武 安山质、辉石安山质火山熔岩、集块岩,夹少量火山角砾岩及凝灰岩。分布在柳江向斜核部上庄坨 西傍水崖剖面出露好,厚 1000m 以上,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张家口组 J3z岩性以酸性和中碱性灰色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为主,仅在工区东南部潘桃峪一带有出露,上下均 被岩体侵入,与髫髻山

15、组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厚 350m 。9、新生界第四系 Q本区只发育部分第四系,堆积物类型主要由残积物、重力堆积物、流水堆积物、海滨堆积物、冰川 堆积物等。(四岩石一、沉积岩1、碎屑岩类(1砾岩类:主要分布于下侏罗统的中下部、三叠系底部、上二叠统孙家沟组底部、下寒武统馒头 组底部和昌平组底部以及龙山组底部等。底砾岩:位于海侵层位的底部,分布于侵蚀面之上,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成分较简单,稳定 性高的坚硬砾石较多,磨圆度高,分选性好;基质含量小,主要是砂质 -粉砂质成分,如青白口系底 部、昌平组底部、馒头组底部、下花园组底部砾岩等。层间砾岩:整合地夹于其他岩层之间,与下伏地层连续沉积。成分包括砂

16、质砾石、泥质砾石及燧石 质砾石,胶结物为泥质,分选差,磨圆好,由河流冲刷沉积而成,如孙家沟组中部、下花园组内部。 (2砂岩类石英砂岩:石英含量大于 95%,其他碎屑含量少,呈颗粒支撑。依据杂基含量进一步划分为石英 砂岩、石英杂砂岩。石英砂岩:胶结物和杂基含量小于 15%,以硅质胶结为主,含少量铁质,无泥质杂基。抗风化能力 强,在地貌上常形成陡峭的山脊和峭壁。青白口系石英砂岩为白色。石英杂砂岩:形成时水动力条件比石英砂岩弱,表现为杂基多,基质支撑,粉砂和泥质混积。主要 分布于杏石口组下部和本溪组下部。石英砂岩和石英杂砂岩以混淆,但一般石英杂砂岩碎屑分选性差,磨圆度也差,手标本上可见含细 粒级碎屑

17、,多为燧石岩屑。长石石英砂岩石英含量大于 75%,长石含量为 025%。根据杂基含量可以进一步分为长石石英砂岩和长石石英杂 砂岩。长石砂岩风化面为土黄或灰黑色, 新鲜面为灰白色。 石英含量小于 75%, 长石含量大于 25%, 基质含量为 15%左右,分选、磨圆差,可分为长石砂岩和长石杂砂岩,前者基质小于 15%,颗粒支撑,后者基质大 于 15%,基质支撑。岩屑长石砂岩风化面为土黄色、暗灰色或黄褐色,新鲜面呈黄白色或灰色,石英含量小于 75%,岩屑和长石含量 大于 25%,且岩屑少于长石碎屑,颗粒分选和磨圆差。长石岩屑砂岩颜色较深,多呈灰绿色,风化面灰黑色或带铁锈色。石英含量小于 70%,岩屑

18、多于长石,总含量大 于 25%,基质为铁质和泥质,含量在 15%左右,岩屑以泥质和粉砂岩为主,分选、磨圆差。(3粉砂岩类在各个地层中均有分布,如下马岭组浅绿色含海绿石石英粉砂岩和孙家沟组紫红色粉砂岩。(4泥质岩类本区泥质较发育,大多数是稳定低能的环境下缓慢沉积的,页理构造发育。如太原组青灰色粉砂质 泥岩,成分以水云母粘土为主,石英粉砂占 25%,青灰色,属于沼泽相;张夏组黄绿色页岩,成分 为水云母粘土,属于潮间泻湖相。2、化学岩类(1鲕粒灰岩组成岩石的颗粒组分状似鱼子,即鲕,鲕粒 1.5mm 0.5mm 左右,含量一般为 30%60%,鲕间的 充填物为亮晶方解石,遇酸起泡。有的鲕粒同心包壳较厚

19、,同心纹也很圆滑,这种鲕较正常鲕;只 有一层或两层同心壳的叫表面鲕。鲕粒核心有内碎屑、化石、陆源碎屑等。鲕粒是在水动力条件很 强的浅海环境下形成的。鲕粒灰岩在区内分布广泛,中、上寒武统地层内均可见到。(2叠层藻灰岩是一种藻类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一边生长藻丝及其粘液,一边吸收海水中的钙质堆积而成的具有藻类 生物特征的石灰岩。由藻体、充填物和胶结物三部分组成。藻体呈大型聚环柱状,向上可以分叉, 藻层呈上凸弧形叠覆。藻体之间充填以大小不等的藻角砾或鲕粒及三叶虫碎屑,胶结物为方解石。主要分布在张夏组。(图(3竹叶状灰岩紫色砾屑灰岩紫红色,横断面窄而长,形似竹叶,砾屑大小不一, 10 1.5cm 左右,含量

20、一般不小于 50%,呈放 射状或菊花状排列,大多为不规则混杂分布,砾石表面有一层呈紫红色的氧化圈,被含氧化铁的钙 质胶结,胶结物中含自生海绿石,表明形成于滨海动荡环境,被水流冲碎的砾屑经过一定距离的搬 运和磨蚀,沉积后又一度出露水面在干热气候条件下经受强烈氧化。主要出现在崮山组。灰色砾屑灰岩灰色,无氧化圈,大小混杂,长度普遍小于 10cm ,顺层分布,棱角明显,并有砾石弯曲变形现象, 充填物中有大量生物碎屑,胶结物为灰泥。主要分布于炒米店组,冶里组和张夏组也可以见到。 (4微晶灰岩岩石风化后呈浅灰色,新鲜面呈青灰色,放大镜下难以分辨结晶颗粒,岩层内部构造均匀,呈薄层、 中层、厚层块状构造,是在

21、浅海低能环境下沉积的,分布于寒武系和奥陶系。(5泥质灰岩风化面呈黄灰色,随泥质含量的增加颜色变浅,新鲜面多为浅灰色。泥质含量较高时,表现为泥质 条带构造,肉眼难以分辨结晶颗粒。点酸时强烈起泡,并有泥质浮起。本区主要见于上寒武统及奥 陶系下部,是浅海低能环境下的产物。(6白云质灰岩风化面为浅灰色,新鲜面稍带肉色的黄灰色,肉眼难以分辨结晶颗粒,点酸起泡,但不剧烈,成分 以方解石为主,白云石含量约 25%50%,是浅海低能条件下的沉积,属同生沉积交代成因,主要分 布于马家沟组上部。(7白云岩风化面和新鲜面皆为肉红色,与灰岩和白云质灰岩有明显差异,借助放大镜可见到结晶颗粒,分布 于奥陶系马家沟组上部。

22、经常与白云质灰岩共生,并夹硅质结核或条带。(8虫孔灰岩发育虫孔构造,虫孔有的呈略弯曲的管状,有的呈 U 型管状,孔深几厘米,孔径 35cm,多数虫孔 穿切岩层内的细水平层理。虫孔是同生阶段钻孔生物活动遗迹在成岩过程中保留下来的岩层内部构 造。主要分布于奥陶系亮甲山组下部,是浅海低能环境下的产物。(9豹皮状灰岩风化面上显示豹皮状花斑,由白云质组成,呈黄色或褐黄色,与周围灰色或深灰色灰质组分分界明 显。风化面上常有虫孔和花斑共生现象。主要分布于奥陶系冶里组和亮甲山组。二、岩浆岩(1超基性岩类(SiO2含量少于 45%辉石橄榄岩,出露于石门寨西北的北峪村西约 200m 的小路上,呈岩墙产于中侏罗统髫

23、髻山组的火 山碎屑岩中,宽不足一米,深灰色,主要矿物成分为橄榄石、辉石,含少量角闪石,无长石,斑状 结构,块状构造。(2基性岩类(SiO2含量为 45%53%浅成岩,主要为辉绿岩或辉长辉绿岩,多以岩墙产出,在 285高地以东的寒武系可见到。暗绿色, 以辉石和斜长石为主,少量角闪石及橄榄石,中粒等粒结构。火山熔岩,主要为粗粒玄武岩,出露于上庄坨西、大石河抽水站附近髫髻山组。黑绿色,主要为基 性斜长石、辉石、富含橄榄石,斑状结构,块状构造。(3中性岩类(SiO2含量为 53%66%闪长玢岩,呈岩墙产出,分布于潮东峪村西北、沙锅店等地,斑状结构,斑晶主要是斜长石,有时 含角闪石较多,有的基质含少量石

24、英,有的可见球粒结构和流线构造。安山玢岩,具隐晶斑状结构,含有巨大的辉石和角闪石斑晶,或者呈聚斑结构,见于上庄坨西、大石河抽水站附近髫髻山组。 安山岩,分布于柳江向斜核部的髫髻山组,类型丰富,绝大部分具隐晶斑状结构,颜色以灰绿为主, 一般呈块状构造,少有气孔、杏仁构造。 (4)酸性岩类(SiO2 含量大于 66%) 主要分布于本区的东部和西部,呈岩基产出,还有若干脉状侵入体穿切于髫髻山组以前的各年代地 层中。 (5)脉岩类 呈岩墙出露于亮甲山组奥陶系灰岩以及傍水崖一带髫髻山组火山碎屑岩中的煌斑岩。 (6)火山碎屑岩类 广泛分布于中侏罗统髫髻山组和上侏罗统孙家梁组之中。 三、变质岩 (1)接触变

25、质岩 花厂峪至伍庄一带,花岗岩与馒头组、张夏组相接触,围岩受热变黑或变为黑红色硬度增大,结构 致密,但没有物质的交代现象,变余层理仍清晰可见,绝大多数仅达到角岩化程度,局部可见灰质 泥岩形成的钙硅酸盐角岩,部分灰岩形成大理岩。 南部温泉堡至小王庄一带花岗岩和中、下寒武统碳酸盐岩接触带附近,围岩发生了接触交代变质作 用,主要变质岩有透辉石榴石矽卡岩,还有硅化灰岩、大理岩,并有磁铁矿和铜、铅、锌等矿化现 象。 (2)区域变质岩 区内鸡冠山、北戴河海滨等地分布的花岗岩经历了区域变质作用的影响,可见片麻岩、角闪岩浅粒 岩等区域变质岩。 (3)动力变质岩 本区各大断裂带内的碎裂带、角砾岩、糜棱岩、超糜棱

26、岩都是断裂活动时形成的动力变质岩。 (五)地质构造 基本构造特征: 柳江向斜为一个近南北向不对称的向斜构造,北起板厂峪-大刘庄一线,南至上平山一带长达 20km, 东起张崖子,西至花厂峪,宽约 10km。根据构造形态特征,该向斜可分为东翼区、西翼区,向斜轴 部紧靠西翼。西翼构造复杂,地层产状陡立,受冲断层的影响,地层出露不全,局部发生倒转;东 翼构造简单,地层出露齐全,产状平缓。 (图) 1、背斜 (1)教军场背斜 其形成是和柳江向斜总的构造演化相一致的,是次一级的构造,由于髫髻山组构成了它的两翼,所 以形成时代应当晚于中侏罗世,可能是燕山运动后期的产物。 南东翼:地层产状为 110/25,从

27、南东翼沿铁路向北西,可到达核部,地层依次出露侏罗系髫髻山 组安山岩和安山集块岩,下花园组粗砂岩、粉砂岩、炭质页岩。 核部:为石炭系、二叠系地层,地表出露不好,在转折端顶部髫髻山组已被剥蚀,石盒子组直接出 露,形成马鞍形地貌。 北西翼:地层产状为 337/20,与南东翼明显相反,从核部向北西翼,地层变新。 (图) (2)秋子峪小背斜(图) 2、断层 (1)断层的野外识别标志: 地质体不连续:地层、矿层、岩脉、侵入体、断裂等突然中断、错开、不再连续。 擦痕:断层两盘相对错动在断层面上留下的摩擦痕迹,指示对盘运动方向。 阶步:发育在断面上的一种小陡坎,指示对盘的相对运动方向。 断层破碎带:两盘相对运

28、动,相互挤压,是附近岩石破碎形成与断层面大致平行的破碎带。 构造岩:断层带中岩石在断层作用过程中被搓碎、研磨,甚至重结晶、再定向固结的岩石。 地层重复或缺失:要与褶曲造成的重复和不整合造成的缺失相区别。 派生构造:节理化、拖拉褶曲现象、地层倒转。 地貌标志:断层崖、断层三角面。 (图) 其他标志:山脊被错断、河流折线式变向、湖泊串珠状分布、泉水带状分布等。 (2)潮水峪村北断层 地层沿走向、倾向不连续,断层面沿走向、倾向表现为舒缓状,断面上发育擦痕、阶步及方解石矿 物生长纤维,断层破碎带上可见呈定向排列的挤压透镜体,上盘为寒武系薄层泥质条带状灰岩,产 状 252/27,下盘为奥陶系冶里组厚层灰

29、岩,产状 330/20,断面产状 110/85,与地面几乎垂直。 (3)潮水峪村北南坡断层 南东盘和北西盘均为奥陶系冶里组厚层灰岩;断层面产状 290/79,发育明显的阶步、擦痕及断层碎 裂岩,擦痕方向为斜向;由于牵引作用,南东盘可观察到弯曲变形,弯曲弧凸出的方向指向本盘运 动方向;北西盘有一宽约 30cm 的顺层岩脉,终止于断层带。 (图) (4)鸡冠山小断层(图) (5)石门寨西门亮甲山组小断层(图) 3、岩脉交叉现象 潮水峪村冲沟内,可见 X 型岩脉穿切现象,发育在冶里组中走向 80 的辉绿玢岩岩脉被走向 300 的 闪长玢岩岩脉所穿插。 (图) 4、鸡冠山-大平台地堑 东南侧为鸡冠山,

30、西北侧为大平台,山体主体部分为中元古界绥中花岗岩,山顶为上元古界龙山组 石英砂岩,两山之间被河流侵蚀成低地,为第四系覆盖,由于断层作用,两边地层相对上升,中间 地层相对下降,形成地堑构造。 (图) 5、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主要为地下水,兼有部分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为主、机械冲刷为辅 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地质作用所产生的地貌。 溶洞形成的条件:地层岩性为碳酸盐岩岩层产状平缓地下水长期稳定流动地壳稳定 (图) 6、河流沉积作用 河谷是河流在地面上刻划出的长条形凹槽,平面上,上游的河谷多呈曲线延伸,剖面上河谷可分为 分水岭、谷底、谷坡等基本单元,谷坡有时发育河流阶地,谷底又包括河床

31、、河漫滩。 (图) 7、根劈现象(图) 8、X 型共轭剪节理(图) (六)地质发展史 石门寨地区自太古代至第四纪经历了 30 多亿年漫长的地质演化历史,最终形成今日的基本构造格 架。该区地址发展史总体演化特征表现为地壳由活动状态向稳定状态转化,由海洋环境向陆地环境 转化及由统一到断块升降的重要变化过程。可以分为基层形成、盖层发展和强烈构造活动三个演化 阶段: 一、基层演化阶段(太古宙 Ar古元古代 Pt1) 在距今 3000Ma 的中太古代阜平运动早期,原始陆核南北两侧发生大规模拗陷,快速沉积了厚 800013000m 的阜平群。 大约在 2800Ma 前后,华北地台发生了一次强烈的构造运动阜

32、平运动,使阜平群及前期的迁西 群发生了强烈的变质和混合岩化作用。 2500Ma 前后, 华北地区发生了一次席卷全区的巨大构造运动五台运动, 不但使不同方向的活动 带褶皱封闭,而且第一次出现较大规模的岩浆侵入。五台运动使四分五裂的基地陆壳初步连接形成 了中朝准古陆的结晶基底雏形。 五台运动后,该区步入古元古代吕梁期的演化阶段,开始了强烈的断裂活动并形成裂谷或断陷盆地, 接受了以陆源碎屑为主,夹基性、中基性火山岩和碳酸盐岩沉积,总厚度 5274m。 1850Ma 前后的吕梁运动主幕使上述沉积发生浅变质作用。主幕之后, 在局部地区残留小型山间盆地 并堆积了类磨拉石建造,1800Ma 前后褶皱封闭,连同下伏各岩群一起开始上升为陆,形成了统一的 中朝古陆结晶基底。 二、盖层发展阶段(中元古代 Pt2二叠纪 P) 距今 1000Ma 时,发生海侵,形成 1000M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