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3 ,大小:97.66KB ,
资源ID:2360963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60963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必修4文言文练习.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必修4文言文练习.docx

1、必修4文言文练习粤教版 必修(4)文言文(2)单元练习题14、孔孟两章 季氏将伐颛臾一、基础知识1.找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项( )无乃尔是过与 是社稷之臣也 是谁之过与 夫如是,远人不服2.找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项( )危而不扶,颠而不持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资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3.辨析下列加点词的不同意思夫颛臾,昔者以为东盟主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君子疾夫舍早曰“欲之”而必为之辞4.指出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5.“无乃尔是过与”语音

2、停顿正确的项是( )无乃/尔是/过与 无乃/尔是过/与 无/乃尔/是过/与 无乃/尔/是/过与6.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项( )A既来之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 C则安之 D吾恐季孙之忧7、下边一句中加线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焉用彼相矣?A、危险 颠簸 辅助B、危害 仆倒 辅助C、不稳定 仆倒 辅助盲人走路的人D、不稳定 跌倒 辅助盲人走路的人8、下边加线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陈力就列(摆出来;职位) 相夫子(辅佐)B、远人不服不能来也(远处的人;使来) 社稷(国家)C、有国有家(邦国;家庭) 萧墙之内(宫门照壁)D、尔言过矣(过分) 尔是过

3、与(责备)9、分别从下列每组句子的加点词中找出两个意义相同的词。 ( )A、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B、斯是陋室,惟吾德馨C、虎兕出于柙是谁之过与 D、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 ( )A、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B、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C、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D、见善若惊,疾恶如仇 10、下面几句话,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冉有、季路见于孔子”一句中的“见”是“谒见”的意思。B、“无乃与”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反问的一种句式,“无乃尔是过与”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这难道不是你的过错吗?”C、“何以伐为”中的“为”是语气词,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什么要攻打它呢?”D、“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这句话

4、有省略成分,“以为”应该是“以之为”。11、背诵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1)这是一篇对话体议论文,文中记载的是孔子与其弟子冉有和季路的一段对话,主要是孔子与冉有的对话。他们谈话的政治背景是_(2)课文分三段,都是孔子针对弟子冉有的话所发的议论。从中可感觉出孔子当时是( )A、观点明确,态度温和,语言中庸 B、观点鲜明,情绪激昂,语言雄辩C、观点含蓄,态度稳重,语言温和 D、观点鲜明,态度温和,语言尖锐(3)冉有、季路见孔子后所说的三句话反映出他们的什么心理?联系课文加以分析。(4)纵观全文,孔子在和冉有、季路的对话中坚持了两点看法,一是_,二是_。(5)孔子引用古代史官周任“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5、”的话,又举出一些比喻,为的是_;指出“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为的是_。(6)从课文中看,孔子的政治主张是( )A、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B、均无贪,和无寡,安无倾。C、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7)从孔子的话中,可以看出冉有季路违背了先生的政治主张的行为是( )A、相夫子 B、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C、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D、谋动干戈于邦内(8)文中能反映出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深刻的政治眼光的句子是_,这句话一语道破了季氏_。二、课内文段阅读 阅读语段,完成12-17题。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

6、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项是( )A“今夫颛臾”、“君子疾夫舍曰”、“夫如是”、“相夫子”四个“夫”读音、词义都相同。B“后世必为子孙忧”与“吾恐季孙之忧”的两个“忧”,词性相同,而词义不同。C“不患寡而患不均”中的“不”,“盖均无贫”中的“无”都是否定的副词。D“安无倾”与“则安之”两个“安”用法相

7、同。13.“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 )A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B而谋/动干戈/于/邦内C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D而谋/动/干戈/于邦内14.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项( )A既来之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C则安之 D吾恐季孙之忧15.请从这段文字中找出三个成语并作解释。 16.对“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一句有四种理解,选出正确的一项( )A远方的不服,不能前来和好。B偏远地方的人不服,不能前来和好。C本国以外的人不服你们却不能使他们前来归附。D本国以外的人不服(你们)却不能使他们前来归附。17.孔子批评冉有,说了哪几点道理,作出简要回答。 寡人之于国也一、基础知识1、下列

8、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B、数罟不入洿池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2、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夫颛臾,者先王以为东蒙王 D、用心一也3、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作连词的一项是( )A、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B、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C、王好战,请以战喻 D、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狗彘食人食而

9、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5、孟子引用士卒作战“弃甲曳兵而走”作比喻为的是要_6、从文中看,孟子所谓的“王道”就是_,实行王道后的理想社会是_二、课内文段阅读 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语段,完成7-11题。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鸡豚狗彘之畜 畜:牲畜 B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反复陈述C谨庠序之教 庠序:学校 D黎民不饥不寒 黎民:百姓8下列各句中

10、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申之以孝悌之义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王好战,请以战喻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移其粟于河内D非我也,兵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活用现象不同类的一项是(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10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11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文章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围绕“民不加多”的问题展开讨

11、论,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B孟子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设喻,启发对方,使对方容易接受,最后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很自然地转入了对行仁政的阐述。C孟子在最后批评了梁惠王的虐政,从反面证明了自己主张的正确。D文章结构严谨,在语言上使用整齐的排偶句式,具有雄辩的气势。15、劝学一、基础知识1、下边加点的字的注音,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A、靛青(ding一种染料) B、虽有槁暴(p曝晒)輮以为轮(ru使弯曲) 君子生非异也(xng性格)金就砺则利(l磨刀石) 驽(n)马知明而行无过矣(zh智慧) 锲(qi雕刻)而不舍C、善假(ji利用)于物 D、跂而望(q 提起脚后跟) 跬步(gu半步) 骐骥(j)

12、金石可镂(1u雕刻) 爪(zho)牙 而闻者彰(zhng清楚) 其曲中规(zhng符合) 2、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君子生非异也。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3、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C、青,取之于蓝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下列各句中的“疾”与“疾恶如仇”的中“疾”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B、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C、君有疾在腠理 D、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5、为下列各句加点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1)下列各

13、句中对“绝”解释分别是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佛印绝类弥勒( ) 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A、隔绝 B、非常 C、横渡 D、停止(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A、假如 B、假装 C、借助,利用 D、假的(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A、在那里 B、什么 C、助词 D、代词“之”(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A、欺凌,损害 B、晒 C、又猛又急的 D、暴躁(5)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A、量词;功劳,功勋 B、驾驶;工作,事情C、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成功,功效 D、量词;功能6、“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边句中的“而”属哪种用

14、法,请把相应的用法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A、连词,表并列关系。B、连词,表递进关系。C、连词,表转折关系。D、连词,表因果关系。E、连词,表顺承关系。F、连词,表修饰关系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吾尝终日而思矣( )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 蟹六跪而二螯( )7、下列各句中对“焉”解释分别是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且焉置土石 犹且从师而问焉A、助词,不译 B、兼词,于此 C、兼词,于何 D、代词,代人8、请分别填入对下列”于”是解释正确的序号(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于其身也

15、,则耻师焉( ) 、其皆出于此乎?( )A、介词“对于” B、介词“在” C、介词“比” D、介词“向”二、课内文段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912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蛙步,无以至千里;不积水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9、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师道之不复,可知矣C、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6、D、不如登高之博见也10、以喻代议,寓议于喻是这段文字的特点,你认为这段文字的议论中心是( )A、学习全在积累,细水长流,才能得到逐步提高。B、只有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才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C、慢工出细活,学习上应提倡粗雕细刻,精益求精的精神。D、逆境才能成才。11、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译文:君子的性格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有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罢了。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译文:所以不积累半步,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远的地方。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译文: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步走得快,却能达到千里之外的地方。D、(蟹)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7、。译文:(螃蟹)没有蛇和鳝鱼的洞就不能寄居托身,这是它用心浮躁的原因啊。12、下面是对该文段的分析理解,正确的是( )。这个文段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从这个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从这个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并不是决定的因素,关键在于后天的努力。( )、这个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A、 B、 C、 D、全对三、课外文段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13-17题。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

18、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世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注:1长沮、桀溺,都是当时的隐士。耦(u),古代的一种耕作方法,即两人并耕。2以,与。3耰(yu),播种以后,用土盖上。4斯人之徙,即世人,人群。13.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涉及的人物是孔子、子路、长沮、桀溺、仲由五人。B、本文涉及的人物是孔子、子路、长沮、桀溺

19、四人。C、子路先与长沮对话,又与桀溺对话,最后是与孔子对话。D、孔子与长沮对话,而后又与子路对话;子路与桀溺对话。14.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孔子过之 使子路问津焉 夫执舆者为谁A、责备 渡口 发语词 B、经过 船夫 那个C、责备 船夫 发语词 D、经过 渡口 那个15.对文中的五个“是”字依次作出解释。16.对文句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社会纷乱,天下都是这样,你们跟谁去变革 它呢?B、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况且你与其跟随孔子那样躲避正常人群的人,哪比得上跟随我们这些避世隐居的人呢?C、鸟兽不可与同群。我不能避

20、世隐居,与鸟兽相伴。D、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天下若是太平了,我就不同你们一起从事改革的工作了。17.全文体现了孔子_的政治态度。18.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荀子荀子解蔽。 【注释】: 涅:黑土 【译文】:蓬草生长的丛麻当中,不须扶持就长得挺直;白沙和在黑泥里面就同黑泥。 根据以上荀子的观点,联系实际写一段评论,说明你的认识(100字)17、师说一、基础知识1.指出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或师焉,或不焉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官盛则近谀 (奉承拍马)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低于)是故无

21、贵无贱 (无论) 小学而大遗 (学习)圣人无常师 (常有的) 郯子之徒 (学徒)A. B.C.D.3、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B不耻相师 师:老师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风尚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闻:懂得4.选出下列各句中“师”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则耻师焉 或师焉,或不焉 不耻相师A./ B./ C./ D./5.指出对下列句中“之”自用法规类正确的一项(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作师说以贻之 古之学者必有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彼童子之师郯子之徒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句读之不知 或之不

22、解A./ B./C./ D./6.指出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类的一项( )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余嘉其能行古道C.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7.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A.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 ) 今( )B.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 ) 今 (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古( )今( )D.小学而大遗 古( )今( )8、对下节有关文字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A.“古文”,与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中的“古文”同义,即指的是先秦两

23、汉的散文B.“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儒家经书。“经”,指经典著作的正文,“传”,解释经书的著作。C.“李氏子蟠”,姓李,字子蟠。D.“不拘于时”中的“时”,指作者所处的时代“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风气9、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君乃返迎而贺C吾从而师之 D其皆出于此乎? 乃大惊,问所从来 余嘉其能行古道10.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传:chun,流传 B作师说以贻之 贻:di,赠送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读:du,句中的停顿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谀:r,阿谀,奉承11、把下面

24、文言句译成现代汉语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不遗,吾未见其明也。 (2)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二、课内文段阅读 阅读语段,完成12-17题。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

25、者,刚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12“嗟乎”一词表示的语气是( ) A感慨 B叹息 C悲哀 D愤慨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14、指出下列句子加点字与例句中“耻”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例: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A.吾从而师之 B.天下云集响应 C. 侣鱼虾而友麋鹿 D. 父利其然也15、在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李氏子蟠不拘于时 D何以伐为

26、?16“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A那些教孩子的老师,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朗读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B那些教孩子的老师,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学习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 C对那些只教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学习其中的文句,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我是无所谓的。 D那些教孩子的老师,交给孩子书本并帮助他们朗读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17对这段文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该段句式变化多,整句和散句相结合,奇偶互见;字里行间饱含感情,读来

27、感心动耳。 B作者连用三个对比,尖锐地批判了“今之众人”“土大夫”“君子”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C三个对比,结语语气一句比一句重,第一个对比的结语是疑问语气,第二个对比的结语是肯定、责备的语气,第三个对比的结语是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D这一段批判反面现象的目的仅在阐明从师学习的重要性。三、课外文段阅读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8-23题。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尝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

28、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18给语段中画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仆 自 卜 固 无 取 假 令 有 取 亦 不 敢 为 人 师 为 众 人 师 且 不 敢 况 敢为 吾 子 师 乎 孟 子 称 人 之 患 在 好 为 人 师19、下列句中加点解释不正确的是( )A仆道不笃 (专、深厚) B人益不事师 (当老师)C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就) D因抗颜而为师 (指态度严正不屈)20、与“乃幸见取”句式相同的是(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不拘于时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句读之不知21、下列句中加点虚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A虽尝好言论 虽:即使B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以为:认为C因抗颜而为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