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65.07KB ,
资源ID:2355624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55624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3074人教版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全章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3074人教版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全章教案.docx

1、3074人教版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全章教案第四章:物态变化教案镇舟中学:潘宏第一节 温度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温度值;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教学重点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使用温度计易错之处。教学教具自制温度计,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烧杯(每桌3只,中等大小)、多媒体课件、开水、冷水若干。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看一看:教师播放与温度有关的图片。教师根

2、据图片提问:你们是否想了解冰雪是怎么形成的?衣服为什么被晒干?樟脑丸放久了为什么会变小?教师板书:第四章物态变化二、想想做做1温度。想一想:冬天和夏天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想一想:冷到什么程度,热到什么程度,天气预报是如何表示冷热程度的?(学生回答)师生总结温度概念。教师板书:第一节温度计2温度计。想一想,议一议:如何判断两杯水温度的高低?哪种方法更准确?(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板书)做一做:用手感觉冷、热、温水,得出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例子?(学生回答)师生总结:使用温度计测量较准确。三、想想议议1问一问:你想了解有关温度计的什么知识?(学生提问,教师板

3、书)2原理。教师演示自制温度计,引导学生回答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板书)想一想,议一议:为了更准确地测量温度,温度计应怎样改装?(学生讨论回答)3看一看、说一说:温度计的构造。(学生观察实物并回答)4想一想、读一读。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温度的表示方法、单位、符号、读法,然后练习读数。5看一看、比一比。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三种温度计的不同,同时进行量程、分度值的教学。6做一做,议一议。学生测量热水温度并上台演示,师生总结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多媒体演示)正确方法(1)看清量程和分度值,并估测。(2)玻璃泡不能位于容器底及侧壁,必须全部浸没在液体中。(3)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

4、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5)读数时眼睛要平视(以上各点均配有图片)错误方法(图片略)。7做一做,议一议(体温计的使用):学生演示游戏(两人),学生评价并说出理由同时进行体温计构造的教学。四、教师投影与自然界中的一些温度有关图片并引导学生看课本第71页表格。五、小结学生谈一谈本课的收获,教师归纳。六、动手动脑学物理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思想 熔化与凝固现象学生是比较熟悉的,但隐含的规律对于学生是一个未知世界,所以本节的关键是作好熔化实验,探究熔化规律。学生用图象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难度很大。鉴于以上的教学要求课时的实际,提前让学生利用双休日在家里测量记录一天的气温,并描绘图象,分析

5、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把图象这一数学工具提前使用。学生再利用逆向思维推理凝固特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固态、液态、气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2 了解熔解、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3 了解熔解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过程与方法:1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的实验,让学生感知晶体熔化和非晶体熔化时温度的规律。2 让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和关心自然,锻炼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规律。教学难点: 熔化和凝固曲线。【教具】学生实验:三人一组。每组配备熔化实验仪器、酒

6、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二支、冰、松香、水、火柴、坐标纸。【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不尽长江滚滚来”,望着这气势磅礴、奔腾万里的滔滔大江,你可曾想到过,这万古不竭的巨流最初的水源竟是各拉丹冬雪山消融后的点点水滴,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固态变为液态和液态变为固态的情况。二、新课教学:熔化 教师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学生回答: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等等,这些都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教师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 学生回答:冬天到了,气温下降,湖面上的水结成冰;工厂的铸

7、造车间里,工人将铁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 故此我们得出两个概念: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刚才我们提到的冰化成水是熔化,水结冰是凝固。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液态是熔化,铁水铸成工件是凝固。除此之外,蜡、松香、沥青、玻璃等物质也能熔化和凝固。教师出示一装有碎冰的烧杯,问:我能否随意地将冰变成水,然后再将水变成冰,就像魔术师表演一样?然后引导学生讨论、思考、猜想。教师提问:现在,每人桌上都有冰块和松香这两种物质,我们要使它们熔化并研究其过程,找到熔化和凝固的规律,根据同学们刚才的猜想内容,你们认为固态怎样才能变成液态?在变化过程中

8、其温度将怎样变化?应该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实验装置?学生实验:观察松香的熔化。 说明:各组的熔化实验仪器中放入少量的松香。将搅拌器和温度计的玻璃泡插入试管里的松香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接触试管壁和底,要埋在松香中。把试管放在大烧杯的水中,将烧杯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等水温升至30以上时,用搅拌器不停地搅动,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松香的温度,并观察松香的状态。最后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松香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观察的时间/min起点12345温度/60学生实验:观察冰的熔化 说明:各组的熔化实验仪器中放入碎冰块。在冰块中插入温度计,计下这时温度计的示数,用酒精灯加热后,每隔0.5m

9、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杯中冰状态的变化,知道冰块全部熔化后5min为止。最后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观察的时间/min12345温度/将几组学生的数据及图象进行投影,师生共同进行分析。让学生运用“比较法”比较出这两种物质熔化过程中的异同点。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总结归纳如下:固体不同点相同点松香冰同样是固体,为什么松香和冰块的熔化过程却不同呢?原来固体分为两种:有些固体如海波、冰、金属,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种固体叫做晶体;而有的固体如松香、石蜡、玻璃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这种固体叫做非晶体。晶体熔化的温度就叫做熔点。 教师投影几种物质

10、的熔点表,让学生观察、体会,并回答问题几种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钨3410铝660固态水银39纯铁1535铅328固态甲苯95钢1515锡232固态酒精117灰铸铁1177萘80.5固态氮210铜1083硫代硫酸钠48固态氧218金1064冰0固态氢259问题:a)在寒冷的北方,最低气温是40,为什么不用水银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b)熔化锡块时,可以把锡块放在铁锅里加热,但在熔化铁块时,为什么不能把铁块放在锡锅里加热呢?在对图象分析、讨论、思考的基础上,由学生总结出晶体熔化的两个必要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加热(吸收热量)凝固根据科学研究发现,凝固是熔化的反过程,它的过程与熔化恰恰相反。据此,

11、要求学生根据刚才对熔化过程的研究结果,进行思考,与熔化过程进行类比,得出结论。液体不同点相同点有无凝固点熔融状的晶体凝固过程温度不变放热有熔融状的非晶体凝固过程温度放热无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熔融状态的晶体的两个凝固条件,缺一不可:达到凝固点放热对于同一种晶体,熔点与凝固点相同。上述推论,同学们再课后可利用电冰箱进行验证。三、归纳总结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有明显的区别: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成,这个温度分别叫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但是不论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时都吸热,凝固时都放热。所以,晶体实现熔化的条

12、件可概括为两条:一是温度到达熔点,二是吸热。凝固的条件是温度到达凝固点,同时要放热。2.通过以上的学习,请大家考虑以下两个问题。(1)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什么是0?(学生思考并回答)冰水混合物中有冰又有水,冰和水的物态变化有两种可能:其一是冰尚未熔化完毕,冰熔化时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另一种可能是尚未凝固完毕,温度也应保持在凝固不变。所以冰水混合处于热平衡状态,温度为0。(2)人们常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话是什么道理?(学生思考并回答)雪在熔化时温度保持在0不变,但是要吸热。雪从空气中吸热,气温下降,所以化雪时更冷。3.北方的冬季较冷,为了妥善地保存蔬菜,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利用水结冰时放出热

13、,窖内温度不致太低。现在,人们研制出一种聚乙烯材料,在1540的范围内熔化或凝固,而熔化或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人们将这种材料制成颗粒状,掺在水泥中制成储热地板或墙壁,天气热时颗粒熔化,天气冷时又凝固成颗粒,能调节室内的温度。四、说明1.本节课文内容丰富,知识有一定的难度。教学重点应是熔点和凝固点及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建议安排好学生实验,使学生充分认识晶体熔化和凝固时的特点,对图像分析得细致、透彻,有利于学生加深认识、突出重点。 2.教学难点是晶体熔化或凝固时,虽然伴随有热的得失,但是温度不变。受初中学生知识水平的限制,教师不必从理论上去讲解,只要通过学生实验,观察现象,从事实出发,学生

14、能记住这一事实即可。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教学,采用海波自白这种拟人化的方法,颇具趣味性和启发性,教师不妨一试。 五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第三节 汽化和液化汽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汽化物理现象及汽化的两种方式;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3认识蒸发现象,理解蒸发快慢的条件;4知道蒸发可以制冷。过程与方法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教学器材:电教器材:计算机、实物投影仪、教学课件实验器材:烧杯、温度

15、计、火柴、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棉线、热水、手表、小塑料、酒精、纸盒、玻璃板、酒精棉球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实验:用酒精棉球在黑板上写下“液体”两个大字,一会儿字就不见了。教师:黑板上的字到哪去了?学生:液体变成气体到空气中了。实验:在白色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排尽空气后封口,并将其放入热水中,观察塑料袋的变化。教师:酒精到哪里去了?学生:液态的酒精变成气态的酒精。实验:将塑料袋从水中取出,观察塑料袋的变化。学生:塑料袋瘪了,酒精又回来了,袋中的气态酒精又变成了液态酒精。教师总结:物理学把物质从液态变到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到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这一节课,我们首先研究汽化现象

16、。二、进行新课首先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和自然现象中汽化现象的实例。如湿衣服晾干、水壶里的水烧开、打火机打火、使用液化石油气、洒在地上的水变干等。再通过讨论对汽化现象进行分类,总结出汽化现象可分为两类:沸腾和蒸发。(一)探究水的沸腾1提出问题教师从日常烧开水的问题引入,使学生对沸腾现象产生新的探索欲望,迫切希望从新的角度重新认识这一现象。教师:水沸腾的现象也许大家都见过,但是否观察过水沸腾的全过程呢?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的可以大胆提出来。学生甲:水沸腾有什么特征?学生乙:水沸腾需要什么条件?学生丙: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温度会不会变化?学生分组讨论。2猜想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猜想一下问

17、题的答案。(1)水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2)水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3)水沸腾过程中如果继续加热温度不再升高;(4)水沸腾过程中如果继续加热温度升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水的沸腾。3设计实验学生分组设计实验,选择器材,并汇报实验方案。教师: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要缩短水沸腾前加热需要的时间,既能节约能源,又能减小污染,用什么方法可以做到这一点呢?学生讨论提出各种方案:(1)烧杯小一些,加热水少一些;(2)烧背上加一些带孔的纸盖;(3)将普通酒精灯改为三芯酒精灯。4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重点观察:(1)点燃酒精灯后,温度计的示数变化(2)当温度升高时,水中是否出现气泡?这些气泡是怎样变化的?

18、(3)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对它加热,温度计的示数是否变化?(4)沸腾的水停止加热,水还会沸腾吗?(5)水沸腾时,烧杯里水面以上部分是否透明?5分析与论证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实验数据及图表的分析,总结归纳出水沸腾的条件和规律:(1)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2)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3)沸腾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6讨论交流学生甲:水沸腾时的温度为什么不是100,而是96?各组水沸腾时的温度为什么不同?讨论结果: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水不太纯、气压的高低、温度计不太标准等都会影响水沸腾时的温度。学生乙:当酒精灯熄灭,停止加热,沸腾并没有停止?讨

19、论结果:沸水吸收了石棉网的余热,所以水沸腾还能继续一段时间。(二)沸点教师:刚才从实验中得到液体沸腾要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我们把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液体的沸点。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沸点表,总结得到:1不同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2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3同一种物质的沸点与气压的高低有关。应用沸点的知识解决几个实际的问题:(1)能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2)能用纸做的锅在火上烧水吗?为什么?学生分组实验,用纸锅烧水。(三)蒸发教师引导学生将蒸发现象与沸腾现象进行对比,总结得出: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1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提出问题教师引导

20、:天气晴朗时,洗过的衣服很快就干了,阴雨天洗过的衣服就不容易干。说明蒸发是有快慢的,那么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呢?(2)猜想教师从日常生活的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学生:影响的因素可能是温度的高低、空气的流动快慢(3)实验探究器材:两块相同的铁片、酒精灯、水、酒精、滴管、小扇子、酒精棉球学生应用现有的器材设计实验,进行分组实验。实验1:取两块相同的铁片,给其中一块微微加热,用滴管在冷、热铁片上分别滴一滴酒精,稍等片刻发现加热过的铁片上的酒精先干。结论: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得越快。实验2:取两块相同的铁片,用滴管在铁片上分别滴一滴酒精,将一块铁片上的酒精摊开,稍等片

21、刻,表面积大的酒精先干。结论:液体蒸发的快慢与表面积有关,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得越快。实验3:取两块相同的铁片,用酒精棉球在铁片上涂上两个大小相等的印记,用扇子(或垫片)给后涂的印记扇风,扇一会儿发现后涂的印记反而先干。结论: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上方空气流动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学生通过实验总结得出: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温度的高低、表面积的大小和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4)想一想为什么装入保鲜袋中放进冰箱的蔬菜就能保鲜?我国西部地区严重缺水,当地人民利用处于地下很深的暗渠道输水,这样有什么好处?2探究蒸发是否吸热(1)提出问题液体沸腾需要吸热,液体蒸发需要吸热吗?(2)实验探究实

22、验1:用沾有酒精的棉花球在手背上擦一下,手背感觉凉爽。实验2:取一只温度计,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在温度计的液泡上包上酒精棉球后,温度计示数减小。(3)实验结论实验现象说明:液体蒸发需要吸热,液体蒸发有制冷作用。(4)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夏天人出汗后,电风扇吹一下就凉快多了。狗在夏天,因没有汗腺,无法出汗,它是如何散热的?高烧病人除了吃药打针外,还可以采用哪些手段帮助降温退烧?(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第三节 汽化和液化液化教学目标:1知道液化现象。2知道液化放热及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重点认识液化现象、液化放热难点认识“白气”;液化的两种方法。教学器材铁架台、烧瓶、石棉网、软

23、木塞、直角玻璃管、铁板、热水、大注射器、乙醚。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叫汽化?2蒸发和沸腾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二、降低温度、气体液化教师:小学自然和初中一年级的地理课本中都讲过,雨的形成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形成降水,这是自然界中的液化现象。日常生活中液化现象也经常可以看到。请同学看课本中的几个例子。问题:上述例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教师启发:物质由什么状态变成什么状态?发生变化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师生共同讨论后明确:物质都是由气态变成液态,都是由于温度降低引起的。教师:实验表明,所有的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的时候都可以液化。问题:上面例证中沸水锅的锅盖掀开时,可以看到锅的上方有“

24、白气”;冬天,在户外不断地呼出“白气”。这些“白气”是不是气体?是不是水蒸气?实验:把热水装在烧瓶中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直角玻璃管插在软木塞上然后塞住烧瓶口,用酒精灯给烧瓶中的水加热,当瓶中的水沸腾时,将铁板靠近烧瓶口,可见水从铁板上滴下。引导学生观察:在直角玻璃管口位置什么也看不见,在玻璃管口一小段段距离的位置才看见“白气”。很显然,从玻璃管喷出来的是“水蒸气”,水蒸气无色看不见,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气”,人们才看见,所以“白气”是小水珠不是气。三、压缩体积、气体液化问题:使气体液化是否只有降低温度一种办法?用温度降低的方法虽然能使所有的气体液化,但是要使气体的温度足够低,需要非

25、常复杂的技术,从课本沸点表中可以看到氢要液化,温度至少在-253以下,所以人们就想寻找能在不太低的温度下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演示:取一支大的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向外拉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全部变为乙醚蒸气,然后推动活塞,压缩乙醚蒸气体积,让学生注意观察有没有液体出现。(注:本实验若用投影仪投影观察效果较明显)实验结论:用压缩体积的办法可以使气体液化。教师强调;有的气体单靠压缩不能使它液化,必须使它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以下,才能设法使它液化。学生阅读课本,了解用压缩体积使气体液化的例子:液化石油气、液化气打火机等。学生接

26、着阅读课本,了解气体液化技术在火箭技术中的应用。四、液化放热教师: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汽化过程要吸热,液化作为汽化的相反过程应当要放热。同学们在冬天里手感到冷,这时可以用嘴对着手呵气,这家伙就有这样的感觉:手变湿了,但手感觉到暖和,这就是因为嘴里呼出的水蒸气遇到手时液化放热的缘故。学生阅读课本,了解为什么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的沸水烫伤更严重的道理液化放热。五、小结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降低温度可以使所有的气体液化,压缩体积也能使气体液化,但有些气体必须使它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以下,才能用压缩体积的办法液化,物质液化过程要放热。六、作业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升华

27、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道理。重、难点分析识别生产和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是本节的主要内容,也是通过这个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要弄清开始的状态和最终的状态,再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是属于何种物态变化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由于具有相当的物态变化的知识,所以可以直接引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也可以画出物态变化的图解,学生思考有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和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存在的,再给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并根据所学的知识,直接从图解中看出升华吸

28、热而凝华放热二、实验:碘的升华和凝华【方法1】教师实验,注意在实验过程中要解释清楚碘是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这是升华现象,可以学生思考由固态变成液态可能的途径,学生根据原来学到的知识,会想到从固态变成液态,即熔化,再由液态变成气态,即汽化,而本实验碘的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成的气态,这里直接两字是教学的重点【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学生观察实验,教师提出思考问题,学生带问题观察,参考问题有:碘的升华实验看到了什么现象,固态的碘成为气态的碘可以有什么方法,实验中是如何实现的,碘的升华是吸热还是放热,碘蒸汽的凝华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三、吸热和放热的情况【方法1】分析一些实例,说明哪些属于升华和

29、凝华的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要注重分析的过程,在分析了一些现象后,要联系实际说明是如何应用的【方法2】可以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实现,提供学生一些有关的课题,学生设计实验的方法,并实施实验,得出一些结论四、板书设计 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一、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2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二、一些现象1升华和凝华的现象2物态变化的分析三、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第五节 复习和应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温度概念,知道摄氏温度单位是如何规定的.2知道温度计的原理、构造,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3知道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4知道

30、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知道熔化过程吸热,凝固过程放热.5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6知道汽化现象和液化现象,知道汽化现象的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知道汽化过程吸热、液化过程放热.7知道什么叫升华、什么叫凝华.能够解释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知道升华过程吸热,凝华过程放热.二、能力目标1通过物态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本章知识的概括,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复习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三对紧密相关的互逆过程,认识到物质运动变化形式是多样的,任何一种运动变化都有规律、有意识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研究自然科学时的审美意识.教学重点掌握六种物态变化,并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