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34.60KB ,
资源ID:2353817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53817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六经》是《易》《书》《诗》《礼》《乐》《春秋》六部书的总称.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六经》是《易》《书》《诗》《礼》《乐》《春秋》六部书的总称.docx

1、六经是易书诗礼乐春秋六部书的总称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导读主讲教师 康清莲一、六经: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书的总称。乐亡佚了,因此,又称为五经。六经的名称首先见于庄子天运。“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老子曰:“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 六经是孔子用来教学的。儒家典范的著作共十三经:诗、书、周礼、仪礼、礼记、易、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尔雅、孝经、论语、孟子。(一)诗经中国诗歌的源头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诗歌三百零五篇,人们常称之为“诗”或“诗三百”。司马迁认为诗是孔子删定而成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语鲁太师,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

2、雅颂各得其所。古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所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实际上诗并非孔子删定,但孔子对诗称颂备至却是无疑的。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孔子是强调诗的政治作用和社会意义的,“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左传记载春秋时代各国燕享、庆贺、盟会、请求、救助、笑骂,等等都以赋诗见志,而且都不出“诗三百”之外。如:襄公二十六年晋平公囚了卫献公,齐景公和郑简公到晋说情,子展赋郑风将仲子兮

3、悟以“人之多言,亦可畏也!”晋侯于是放回了卫候。定公四年申包胥到秦乞师,依墙哭泣不绝声,饮食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他赋秦风无衣才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汉初说诗的有齐、鲁、韩、三家,稍后有毛诗。郑玄为毛诗作笺,毛诗得以专行于世。(二)易经中国传统文化的总源头易,指周易,因为是在周代编成的,所以叫周易。司马迁说易是周文王作的,易传的是孔子作的。史记周本纪:“帝纣乃囚西伯于 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也说“文王拘而演周易”,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韦编三绝”的典故就跟孔子学易有关。司马迁是权威作家,他这样一说,就成定论了。易的八卦是象征性的,“八卦

4、”相传为伏羲氏所作。八卦即(乾)、(坤)、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地)、兑(泽)。八卦由阴(-)阳()两种线形组成,阴阳是八卦的根本。八卦各代表一定属性的若干事物。八卦又以两卦相叠引以为六十四卦,以象征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八卦最早是上古人们记事的符号,后被用为卜筮符号。用以占筮吉凶。乾象天,坤象地,坎象水,离象火,震象雷,巽象风,艮象山,兑象泽。也许最初八个不同的卦,用以象征八种不同的自然物象,以类似文字的画比拟事物的形状及其变化的规律。以后占筮家逐渐从自然现象扩大到社会现象,由具体事物发展到抽象概念。系辞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5、”。什么谓之“变”、“通”?“系辞上:“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乾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系辞下:“乐天知命。”(三)书:汉以前称书。因是六经之一,所以也叫书经,是唐、虞、夏、商、周历代“典”、“谟”、“训”、“誓”、“命”:帝王对臣、民的训诰词,战争的誓师词,王室的大典礼、文书,等等,这些政治典诰是史官记载掌管的。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周诰殷盘,佶屈聱牙。”(韩愈)(四)春秋:春秋是一部鲁国编年史,记载从隐公元年(周平王四十九年,公元前722年)到哀公十四年(周敬王三十九

6、年,公元前481年。孔子去世前两年)共二百四十二年的历史。“一字之褒,荣于华衮”。“一字之贬,严于斧铖”。衮:古代帝王或公侯穿的绣龙的礼服。(五)礼:所谓礼,是包括两周社会政治制度、等级制度、风俗习惯、礼节仪式、道德规范等,所以别贵贱、定尊卑,明是非上下的。礼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示民有君臣之别也。”二、先秦诸子汉书司马迁传引易大传曰:“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津。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他们都提出各自不同的学说或治法,目的都是为了解决社会政治问题。(一)、儒家执著现实的人文精神儒家的创始人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孔

7、子讲“仁”,孟子、荀子讲“义”,孔子、孟子、荀子都讲“礼”,是为适应封建统治的政治需要。“仁”与“礼”实质上就是“忠”与“孝”。“仁”是他们的道德原则,“礼”是他们的政治主张,而“仁”又以“礼”为准则。“忠”、“孝”是互相通的。“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学而1、论语:论语是孔子和弟子以及时人问答的话为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的零星语录。古论法21篇齐论语22篇,鲁论语20篇。孔子提出“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君即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是谓五常。克已复礼为仁。子贡曰:“管仲非仁者欤!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8、!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候,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管仲,人也”(宪问)他的仁学是建立在为政的实际效果上的。论语:孔子对于“仁”的发展 (1)“仁”:“仁”不是孔子最早提出的,但他却发展了“仁”,论语一书提到“仁”的地方共109处。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已,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9、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2)对于“礼乐”文化的扬弃与升华“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礼”作为一种“人道”,主要在于“明份”,即确定人在社会上的地位。“礼”所提出的保持社会各种人“明份”从而使社会有序的思想,不仅适合于奴隶制、封建制社会,也是任何社会所需要的思想。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颜渊“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仁”重在自律。“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 “乐”与“礼”则重在他律。(3)“为仁”之方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

10、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事之仁者。” 卫灵公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阳货(4) “爱人”与“泛爱众的历史体现及其永恒价值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乡党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宪问(5)人格独立与对超凡脱俗的向往孔子把个性培养和人格的塑造,看成一个人活到老学到老的过程。他对于教育重要性的强调,着眼于“仁德”的提高和人性的升华。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

11、无大过矣。”述而子曰:“由!女闻六吉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阳货“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公治长“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学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万里欢其行。”公治长“知之为知这,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2、孟子人的主体性与共同人性孟子一书,相传为孟子及其弟子万章之徒所著,上下七篇。(1)人的地位及其主体性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公孙丑下太誓曰:“

12、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万章上“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度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滕文公下(淫,惑乱,“乱其心也。”)“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一一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滕文公上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出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离娄下(2)孟子“仁政”的核心是“贵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下)“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离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

13、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滕文公上)“省刑罚,薄税敛” (梁惠王上)(3)主张王道,反对霸道:“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离娄上)。(4)把农民牢牢固定在土地上的封建生产方式:“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梁惠王上)(5)重视对自身素质的培养,“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怫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者也”。(告子下

14、)“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告子上)“向善四端”:恻隐之由,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3、荀子:天性平等与教养的决定作用荀子是先秦继孟子而起之儒学最后一位大师。他创立了博大的儒家思想体系,又因为对先秦诸子思想均有批判吸收,他不仅是先秦思想史的重要环节,也是先秦思想史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思想家;他又是秦汉之际传授经学的大师,在中国古代经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荀子生当统一前夕,与孔、孟一样,为实行王道统一中国而周游列国,主要有齐、楚、赵、秦,见解虽受赞赏,但都不被重用。郭沫若十批判书荀子的批判:“荀子是先秦诸子中最后一位大师,他不仅集了儒家的大成,而且可以说是集了

15、百家的大成的。汉人所传的诗、书、易、礼及春秋的传授系统,无论直接或间接,差不多都和他有关。他实在可以称为杂家的祖宗,他是把百家的学说差不多都融会贯通了。”他的著作,后人定为荀子三十二篇。(1)隆礼和礼治荀子从“人性恶”,“好利”的角度推论礼的起源:“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而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礼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本荒而

16、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天论)“欲多而物寡,寡则必争矣。” (富国)“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其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夫禽兽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故人道莫不有辨,辨莫大于分,分莫大于礼。”(非相)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使其文足以辨而不思,使其曲直、繁省、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使夫邪污之气无由得接焉,是先王立乐之方也。 (乐论)(2)性恶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

17、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亡焉。”(性恶)(3)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提出“人定胜天”的观点:“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礼论)(4)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善成德”,“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不可以已。”(劝学)(二)、道家超越现实的人文精神1、老子:人性复归与超越:老子,共五千言,八十一章,里面包涵的道理玄奥而深刻,今存王弼的注本算

18、是最古的了,明焦 撰老子翼三卷和考异,较为完备。(1)道,无名老子认为“道”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法则,在老子哲学中,“道”意味着普遍存在的,视之不见的与物质世界不可分开的,主宰万物的法则。“名”是老子特用术语,是称“道”之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第1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第25章)“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不敢臣。王候若能守,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第32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40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

19、生万物。”(第42章)(2)无为:老子明确反对儒墨,认为仁义礼智是天下大乱和崩溃的表现,他反对生产技术的进步和一切聪明才智之士,还极力攻击法家的法治和耕战政策:“法令滋章(彰),盗贼多有”(第57章)“兵者,不祥之器”(第31章)主张“不以兵强天下”(第30章)最理想的政治是使人民象婴儿一样,无知无识:“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第3章)“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第65章)“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第48章)“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

20、私,故能成其私。”(第7章)“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第22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第37章)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第57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第28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有为,是以难治。”(第75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则不然,损不足,奉有余。”(第77章)(3)“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第40

21、章)“道”的运动是循环的,道的作用是柔弱的,老子和周易是先秦哲学史中包含朴素辩证法思想最丰富的著作,论述最多的是对立面的统一,对立面向反面转化是运动的普遍法则。“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第43章)“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第42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第18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第158章)“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第39章)“柔弱胜刚强”(第36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第2章)(4)揭示“礼乐”异化与超越“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第38章)(礼是忠信

22、的不足,祸乱的开端)“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第57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虚伪之文不足以治国),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第9章)(5)老子理想的社会:“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2、庄子:庄子书名,唐玄宗诏改称南华真经,也称南华经。现存庄子古注本有晋郭象注本,共三十三篇: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1) 道“齐万物以为首,曰:天能覆之而不自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自辨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故曰选则不遍

23、,教则不至,道则无遗者矣。” (天下)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日月得之,终古不息(大宗师)天在内,人在外。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秋水)(2)至乐:“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

24、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激激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至乐)斯宾诺莎:无知的人不仅在各方面受到外部原因的扰乱,从未享受灵魂的真正和平,而且过着上帝对万物似乎一概无知的生活,活着也是受苦,一旦不再受苦了,也就不再存在了。另一方面,有知的人,在他有知的范围内,简直可以不动心,而且由于理解他自己上帝万物都有一定的永恒的必然性,他也就永远存在,永远享受灵魂的和平。 (伦理学)“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候。候之门而仁义存焉。”“朝三暮四”,“东施效颦”,“庄周梦蝶”,“望洋兴叹”,“鸱得腐鼠”,“运斤成风”,“舐痔结驷”,“鼓盆而歌”,“濠梁之辩”(“濠上”指逍遥闲游,自得其乐之所,或将寄

25、情玄言作为濠上之风。)庄子齐生死,齐是非,齐美丑,齐万物。一切都以人的主观为转移。(三)墨子:墨子一书是墨家的总集。孙贻让墨子间诂自序:“今观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皆分上、中、下三篇,字句小异,而大旨无殊。”墨子现有53篇。墨子主张“兼爱”,反对儒家从宗法制度出发的亲疏尊卑之分;提出“非政”,反对各国之间以掠夺为目的的战争,要求“节葬”,“节用”,反对奢华的生活方式以及礼乐制度,鼓吹“尚用”、“尚贤”,反对任人唯亲。他还坚信“天志”和鬼神的存在。(1)民富国强之道墨家强调“三利”:上利于天,中利于鬼,下利于人。“三利无所不利,是谓天利。三利无所利,是谓天贼

26、。” (墨子天志中)“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君之所以为养也。故民无仰则君无养,民无食则不可事。故食不可不务也,地不可不力也,用不可不节也。”(墨子七患)“时年岁善,则民仁且良;时年岁凶,则民吝且恶。” (同上)“今也王公大人之所以早朝晏退,听狱治政,终朝均分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治,不强必乱;强必宁,不强必危,故不敢怠倦。今也卿大夫之所以竭股肱之力,弹其思虑之知,内治官府,外敛关市、山林、泽梁之利,以实官府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贵,不强必贱;强必荣,不强必辱,故不敢怠倦。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

27、,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今也妇人之所以夙兴夜寐,强乎纺绩织丝,多治麻丝葛绪,捆布 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暖,不强必寒,故不敢怠倦。” (非命下)“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节用)(2)尚贤尚同今王公大人有一衣裳不能制也,必藉良工;有一牛羊不能杀也,必藉良宰。故当若之二物者,王公大人未尝不知以尚贤使能为政也。逮至其国家之乱,社稷之危,则不知使能以治之。亲戚则使之,无故富贵则使之,面目姣好则使之。夫亲戚、无故富贵、面目姣好则使之,岂必智且有慧哉?若使之治国家,则此使不智慧者治国家也。国家之乱,既可得而知矣。 (尚贤中)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

28、盖其语人异义。是以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人则十义。其人兹众,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是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至有余力,不能以相劳,腐朽余财,不以相分,隐匿良道,不以相教。天下之乱,若禽兽然。 (尚同上)(3)兼爱非攻:参见墨子非政(4)尊教重学天下匹夫徒劳之士少知义,而教天下以义者功亦多。 (鲁问)唱而不和,是不学也。智少而不学,功必寡。和而不唱,是不教也。智多而不教,功适息。 (墨经)(5)墨家哲学与科学墨经是世界上最古的逻辑著作之一。(梁启超墨经校释自序)墨家是伟大的科学家、逻辑学家和哲学家,一种高度发展的和科学方法的创始人

29、(胡适:博士论文) “尚贤使能”,“不避贫贱”,“不避亲疏”,“不党父兄,不偏贵富,不嬖颜色”,即“不辩贫富、贵贱、远迩、亲疏,贤者举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废之”。(尚竖)“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傲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惟不相爱生也”他主张“节用”是为了“国去其无用之费”。他针对孔子“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论语颜渊)的危害性提出“非命”。(四)、韩非子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1)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申不害“徒术而无法”,公孙鞅“徒法而无术”,“二子之于法术,皆未尽善也”,“慎子曰: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 同矣,则失其所乘也。贤人而屈于

30、不肖者,则权轻位卑也。不肖而能服于贤者,则权重位尊也。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吾以此知势位之足恃,而贤智之不足慕也。”法是法律,是“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术是权术,是统治人民的手段或策略,“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故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难三为人臣者陈而言,君以其言授之事,专以其事责其功。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罚。 (二柄)(2)法家和道家冯友兰: “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是道家的观念,也是法家的观念。韩非说:君主应当如“日月所照,四时所行,云布风动;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已;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属轻重于权衡。”(大体)换言之,君主具有种种工具和机器,用来进行统治,有了这些,就无为而无不为了。 (中国哲学简史)(3)法家和儒家冯友兰:儒家主张,治理百姓应当以礼以德,不应当以法以刑。儒家要求不仅治贵族以礼,而且治平民也应当以礼而不以刑,这实际上是要求以更高的行为标准用之于平民。在法家思想里,也没有阶级的区别。在法律和君主面前人人平等。可是,法家不是把平民的行为标准提高到用礼的水平,而是把贵族的行为标准降低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