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6 ,大小:49.96KB ,
资源ID:2348307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48307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经济地理学名词解释.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经济地理学名词解释.docx

1、经济地理学名词解释经济地理学名词解释经济地理学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体系,其核心是生产的地域布局体系(吴传钧, 1985)。经济地理学的中心研究内容是经济活动和地理环境相互联系的地域系统的形成过程、结构特征、发展趋向和优化调控(吴传钧等,1997)。1. 区域:在经济地理学中,指人类经济活动所占据的空间范围。2. 区域产业结构:指区域经济中各类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比例关系3. 主导产业:指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的产业。4. 关联产业:指直接与主导产业在产品的投入产出、技术等方面有联系,为主导产业发展进行配套、协作的产业5. 基础性产业:指为区域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

2、的产业。6. 农业地理学:研究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结合,也研究区域为整体的农业经济活动体系的地理空间组织,侧重于农业区位选择和农业土地利用,农业经济生态系统(农业生产地域综合体)、形成与发展、区域农业经济结构和区域农业经济活动分区(功能分区)等。7. 霍夫曼比例:制造业中消费资料工业和资本资料工业的比例关系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8. 区域空间结构:指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9. 区域创新网络:集聚在某个区域内的企业、科研机构、市场中介组织、行业组织、地方政府以及有关个人的创新主体经过相互之间的多渠道、多方式、多层面的长期交流与合作而

3、形成的促进创新发生的相对稳定的关系网络。10. 经济活动一般包括生产、流通以及消费活动,其中生产活动是经济活动的基础,因此成为讨论经济活动区位最重要的环节。11. 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学发展和区域关系的科学。它要回答一个区域是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各个地区以及主要城市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具有什么样的优势,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承担什么样的功能;应该与其他地区建立什么样的技术经济关系,如何建立这样的联系。这是区域经济学必须回答的问题,是研究任何区域经济发展起码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别的学科不能替代的研究区域。广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

4、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在现实的区域经济发展中,仅仅研究上述问题还远远不够。区域经济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他不同于其它以单一经济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比如财政学、货币银行学、产业经济学等等。区域经济学是以特定的空间为研究对象的,而所有的经济现象都会在这一空间发挥作用,区域经济学必须研究在各种经济现象的交互作用下,区域经济作为一个相对独立整体的一般发展规律。因此,研究区域经济学需要熟悉其他相关的经济学知识,研究它们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作用方式和作用特征。同时,区域经济学是以一定的地理空间为研究对象的,因此,研究区域经济学必须要熟悉地理学。实际上,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是研究各种

5、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12. 区位(location)的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13. 区位因子: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或制约性条件(区位因素)或能产生经济效益的区位条件。14. 区位条件区位条件是区位(场所)所特有的属性或资质15. 区位理论简称区位论,研究人类选择活动场所的理论或关于区位的理论 。它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16. 需求门槛:经济活动要达到一定规模的需求,才能够支持其基本的运营成本,这一规模即所谓的需求门槛。17. 技术贸易 是指以设备、器材为对象,或以技术为对

6、象所进行的贸易。它包括两项内容:即成套设备交易和技术交易。18. 技术引进 是指在国际间技术转移活动中,一国从他国购入先进技术,以提高本国技术水平的活动。其主要内容为:购买专有技术知识(如产品设计、制造工艺、测试方法、材料配方等),以及掌握专门技术知识的人员培训、邀请专家指导、搜集技术资料等,但不包括进口设备。技术引进可以使引进国家迅速获得成熟的先进技术成果,不必重复别人已作过的科学研究和试制工作。它是世界各国相互促进经济技术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在我国,技术引进要有计划、有重点、有选择地从外国引进适用而先进的技术。19. 区域学派:代表人物:巴朗斯基、科洛索夫斯基和萨乌什金。学术观点:认为

7、经济地理学研究地域生产综合体或经济区。研究其形成过程、功能、内部结构、空间形成、内外经济联系、进一步发展的途径和地理配置规律。20. 第一产业:又称第一次产业、第一部门、初级产业。是对自然界存在的劳动对象进行收集和初步加工的部门,通常指生产工业原料或生产不需经深度加工即可消费的产品部门。21. 第二产业: 又称第二次产业、第二部门、二次产业。指将第一产业的产品进行加工制造或精练的部门。是西方现代经济学为研究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影响而划分的三大产业之一。第二产业最初仅包括制造业。22. 第三产业:又称第三次产业、第三部门、三级产业。指在再生产过程中为生产和消费服务的部门。23. 区域经济结构:一个

8、区域内各经济单位之间的内在经济、技术、制度及组织联系和数量关系,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决定了区域资源配置的基本模式。24. 增长极:具有推动性的主导产业和创新行业及其关联产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经济中心。25. 支配效应:增长级对周围地区的经济活动产生的支配作用。26. 乘数效应:增长极对周围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地得到强化和放大,影响范围和程度随之增大。27. 极化效应:增长级的推动性产业吸引和拉动周围地区的要素和经济活动不断向增长极流动。28. 扩散效应:增长极向周围地区进行要素和经济活动输出,从而刺激和推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29. 等级扩散:等级扩散是集聚地区的资源、

9、要素、企业和经济部门按照城市等级体系由上至下地进行扩散。30. 溢出效应: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的综合影响。31. 经济区:是客观存在的经济活动区域。 是在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由一组经济活动相互关联、组合而形成的经济地域单元,是一种区域经济的空间组织实体。32. 经济类型区:经济类型区是指内部经济活动特征相似的经济区。33. 部门经济区:由某个经济部门的相关组织在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集聚所形成的经济区。34. 综合经济区:区内国民经济体系相对完整的经济区。一般所指的经济区即为综合经济区。35. 产业集群:那些在特定领域内既竞争又合作的互相关联的公司、专业化供应商和服务商、相关产业的企业和有联

10、系的机构的地理集中或形成的地理集聚体。36. 区域管制:通过多种集团的对话、协调、合作以达到最大程度动员资源的统治方式,以补充市场交换和政府自上而下调控之不足,最终达到“双赢”的综合的社会治理方式。(在组织上,管制主体包括政府、非政府组织、半官方机构、私营公司、压力群体等。在组织关系上是合作而非上下控制。)37. 经济网络:以大中城市为依托,以经济中心为核心,围绕经济活动,通过各生产要素的流动网和交通网,连结各类城镇及其吸引范围,组成一个点、线、面紧密联系的有机体。38. 综合发展:地区内部各经济部门按比例协调发展。即在劳动地域分工的基础上,区内各生产部门以合理的比例关系相结合,彼此在再生产过

11、程中建立密切的经济联系,使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得以有效利用,全区经济获得全面协调发展。综合发展从地区经济结构看,主要包括:地区专业化部门,为专业化部门服务的生产部门,和为当地服务、具有自给性的生产部门。正确处理这三者的比例和相互关系,是研究地区经济综合发展的主要内容。现代经济学的发展观认为,所谓发展是一个地区在解决贫困、就业和收入分配问题方面所取得的进展。39. “劳动系数”:每单位区位重量的劳动费,用它来表示劳动费的吸引力。40. 经济效益:又称经济效果。指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所获得的劳动成果与所消耗和占用的劳动之间的对比关系。亦即产出和投入、所得与所费的比较。经济效益大,指产出多,

12、投入少;经济效益小,指产出少,投入多。讲求经济效益,就是在一定的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量条件下,尽可能多地获得劳动成果,以最少的物力和人力消耗来增加工农业产品或增加新产品的生产。41. 生产布局又称生产力布局(配置)、生产配置与生产分布。指物质生产部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的地理分布,即生产的具体位置(地区)、形式、规模、部门结构与地域组织。42. 区域科学又称空间科学(spatial science)。是将区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自然、社会、经济综合体)进行研究的科学。以揭示区域矛盾和区域分异规律(自然、社会、经济以及综合方面)为目标,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43. 区域经济系统又

13、称空间经济系统(spatial econo- mic systems)。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各种经济活动有机组合的统一体,从属于更大的社会、经济系统。由于区域经济包括区域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主要领域,区域经济系统与任何一个系统一样,具有明显的群体性、关联性、层次性、整体性、开放性和动态性特征。44. 新经济地理学派以克鲁格曼、藤田等学者的新经济地理学派,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地理学派的宗旨是将经济地理学,即区域经济学带进主流经济学的殿堂。正是从这里出发,其分析区域问题的模型框架基本上是经济学的,其理论的基石建立在三个命题之上:其一是收益递增。由于生产规模的夸大带来产出的增加,从而带来

14、生产成本的下降,各国或区域间通过发展专业化和贸易,提高其收益;集中是经济规模的反映,地理上的集中形成大型的聚集地区,其规模优势远远大于某一个部门或产业的集中优势,从而为地区获得竞争优势创造了前提。其二是不完全竞争模型。由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创立的不完全竞争模型,被克鲁格曼引入到区域经济的分析当中,例如,由于不完全竞争的存在,当某个地区的制造业发展起来之后形成工业地区,而另一个地区则仍处于农业地区,两者的角色将被固定下来,各自的优势被“锁定”,从而形成中心区与外围区的关系。其三是运输成本。假设以保罗萨缪尔森引入的“冰山”理论的形式存在,即假设只有制成品有运输成本,任何制成品的价值在运输中都有一部

15、分丢失了,而不是设计一个单独的运输业的存在。由这三个基石,设计出区域经济的“中心一外围模型”。这个模型是新经济地理学派对区域经济学的主要贡献。45. 区域开发:区域开发是人类开发利用各种资源、谋求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是指一定的开发主体对特定区域的自然、经济、技术、文化、社会等各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在保持区域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谐统一的前提下,求得最大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46. 连锁效应:非均衡增长理论提出了著名的连锁效应的概念,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连锁效应包括:前向关联效应、后向关联效应、旁侧关联效应。(1)前向关联效应。指主导产业在进行生产之前,有许多产业为

16、其提供原料、燃料和生产设备等而产生的部门关联效应。(2)后向关联效应。指主导产业在进行生产之后,其产品成为许多产业的原料、燃料或生产设备,或直接进入消费部门而产生的部门关联效应。(3)旁侧关联效应。指主导产业在进行生产过程当中,有许多产业为其提供相关的服务而产生的部门关联效应。47. 支柱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对总量扩张影响大或所占比重高的产业。特点支柱产业虽然在本区域的经济总量扩张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但在全国的同类产业中所占比重却较小,或者与其它区域的同类产业相比并不具备发展的优势,产品输出率低,因而它不能发挥区际分工的作用,也就不具有主导产业应有的功能。48. 潜导产业:当前规模较小,对区域

17、经济增长影响有限,但是代表了未来产业进步的方向,发展潜力大,前景广阔。重要性这类产业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发展为新的主导产业。49. 区域空间结构: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50. 集聚经济:即因相关集聚活动在空间上合理组合而在技术、市场、劳动力、基础设施、资源和产品利用等方面得以互补、共享所产生的收益。51. 规模经济:在一定区域条件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某一设施或企业的经营规模的扩大,可产生单位产品生产成本的降低,从而获得经济利益,此即规模经济。它来源于企业内部的经济合理性,是随着该企业本身产出量增长而获得的。图3-4中P点对应的规模OM,即为达到规模经济时A企业的生产规模

18、。52. 外部规模经济(External Scale Economies)是一种空间集聚经济,即多数不同的工厂、企业在同一空间地域内的集聚与联系,产生平均生产成本的降低和经济效益的增加。53. 区位经济:某一部门或行业的全部企业都可从由于配置在某一共同区位而获得经济利益,这就是区位经济。它来源于企业外部、部门或行业内部的经济合理性,这种经济合理性是随着由于该区位的该部门或行业的总产出量增长而产生的。54. 地区化经济(localization economies) :类似的工厂或企业在同一空间范围内的集聚而产生的成本节约。可促进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协作关系的加强以及专业信息与技术的快速传播,进一步

19、发展专业化分工等。55. 交通网通达度(accessibility)衡量网络中点之间移动的难易程度。56. 交通网连接度(connectivity)表示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衡量指标用贝塔指数。57. 城市化经济:由于把各类经济活动配置在一起,从而使某一处于一定级别的中心地区位的总体规模扩大,随之而出现的综合经济利益,谓之城市化经济。它来源于部门或行业外部、城市内的经济合理性,它与一群工业部门或行业的总体规模而不只与一个部门或行业的总产出量有关。58. 地区生产专业化:地区生产专业化是生产在空间上高度集中的表现形式,它是指按照劳动地域分工规律,利用特定区域某类产品生产的特殊有利条件,大规模集中地

20、发展某个行业或某类产品,然后向区外输出,以求最大经济效益。59. 区域经济合作:区域经济合作是经济主体为了谋求经济社会利益,而促使生产要素在区域之间流动和重新组合的过程。区域经济合作实际上是非实物贸易,是广义区域贸易的组成部分,是任何开放区域对外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的提高,区域经济合作也日益向纵深发展。60. 区域经济发展是指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演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经济总量的增长与结构的演进是相互关联和互动的。61. 经济区经济区是指以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客观形成的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经济地域,它具有如下特点:(1)经济区的区内一致性和区外差异性。任

21、何经济区的存在都必然在客观上具备区内一致性,这种一致性通常表现为经济发展基础和条件的同一性,共同面临着区域经济发展的障碍与问题,共同追求经济发展的特定目标、共同享受政府赋予的特殊优惠政策等等。这种一致性是客观存在的,它促使经济区的各子区域密切联合为一体,为解决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共同付出努力。()当经济区的层次和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他的合理发展通常受到政府的重视,并通过经济区划和制定区域规划来规范经济区的发展。因此,经济区是国民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空间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支持或制约作用。经济区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他是客观存在的。如果经济区存在的客观性得到科学的认识,并通过经济区划来

22、实现合理的劳动地域分工,便能够极大的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62. 经济区划:经济区划是认识客观存在的经济区的基础上,根据特定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对全国区域进行分区划片,阐明各经济区经济发展的条件、特点和问题,指出它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发展方向,最终为中央政府对区域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地方政府制定区域发展规划、企业进行区域分析活动提供科学依据。63. 加速原理:加速原理说明了经济增长中收入或消费量的变化如何引起投资量的变动,即在工业生产能力趋于完全利用时,消费品需求的微小增加就会导致投资的大幅增长。64. 经济地域综合体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地域组织形式,是以专业化部门为主体,由相关的辅助性

23、部门和为地区服务的自给性部门结合而成的。65. 区际经济联系是指相关区域之间在商品、劳务、资金、技术和信息方面的交流,及在此基础上发生的关联性和参与性经济行为。66. 空间相互作用:空间相互作用是指区域之间所发生的商品、人口与劳动力、资金、技术、信息等的相互传输过程。67.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就是区域之间在经济交往上日趋密切,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发展上关联互动,从而达到各区域的经济均持续发展的过程。68. 经济全球化是指人类经济活动和某一产品的生产过程、服务所涉及的地域范围不断向全世界扩展的过程。69. 梯度理论:在国家或大地区经济开发中,按照各地区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由高到低,依次分期逐步开发的

24、理论。70. 跨国公司的定义:“多国公司就是在它们的基地所在的国家之外拥有或控制着生产或服务设施的企业。这种企业并不总是合股的或私人的公司,它们也可能是合作社或国有的实体。” 71. 区域是指人类经济活动所占据的空间范围。72. 产业(industry):就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的总称,“从生产到流通、服务以至于文化、教育.的各行各业都可以称之为industry即产业” 。73. 经济区划:根据社会劳动地域分工的特点对全国领土进行战略性的划分。目的是指明各地区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的地位,揭示各地区生产发展条件和经济结构特点,指出各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长远方向和解决途径。74. 地域分工

25、又称劳动地域分工,指一国、一地区按某一优势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实行专业化生产,是社会劳动分工在地域上的表现形式。75. 区位熵又称专门化率。指某地区某工业部门在全国该工业部门的比重与该区整个工业占全国工业比重之比。76. 地域生产综合体:社会化大生产的地域组织形式。它根 据某一地区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按照国民经济的当前和长远发展规划,把建立代表地区经济特点的专门化部门、与其协作配套的辅助性部门以及满足地 区生产、生活需要的自给性部门与基础设施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期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77. 生产地域结构:生产力运动在地理空间上的存在形态。即生产力在各个地区的分布及其组合状况和比例关系。是一个宏

26、观经济概念,主要研究生产力空间特征及其演变规律。78. 经济吸引范围亦称经济吸引地区、经济腹地。指经济中心对周围地区的经济辐射与吸引影响所及的地域范围。它是经济中心与其周围地区客观存在的经济联系地域形式,其大小以经济中心实力和吞吐潜力(包括市场、技术、金融与信息等吞吐能力)强弱为极限。79. 经济影响区域:某一经济实体对周围地区的投资区位选择、市场分配、产品流通、技术转让、产业扩散等多种经济因素共同作用所及的最大地域范围。80. 经济圈:生产布局的一种地域组合形式。主要从地域的自然资源、经济技术条件和政府的宏观管理出发,组成某种具有内在联系的地域产业配置圈。81. 经济区又称综合经济区。是在劳

27、动地域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不同层次和各具特色的地域经济单元。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以交通运输和商品流通为脉络,具有发达的内部经济联系,并在全国经济中担负某种专门化职能的地域生产综合体。82. 区域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区域内各经济单位之间的内在经济、技术、制度及组织联系和数量关系,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区域经济结构包括了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企业结构、技术结构、要素结构等。83. 经济区划系统指经济区划的分级系统。社会生产地域分工既有全国范围内具有长期性、战略性的分工,也有局部范围在一定时期内的分工;作为形成经济区基础和核心的地域生产综合体与中心城市,其性质、规模以

28、及吸引和辐射范围也很不相同。为把涉及不同地区范围、具有不同内容和规模的地域分工、地域生产综合体以及吸引范围不同的中心城市相区分,经济区可划分不同的等级,从全国到地方,上下衔接,构成一个系统。各国经济区分级系统的确定,依据各自的地域范围大小,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的差异和经济发展水平而定。各国情况不同,经济区的分级系统亦应因地制宜,即使是同一国家在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经济区划体系也会有所不同。(毛汉英)84. 经济结构:指国民经济的构成要素及这些要素的构成方式。是国民经济各个要素在特定的关联方式和比例关系下所结成的有机整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指生产方式的结构,包括生产力结构和生产关系结构。

29、狭义单指生产力或生产关系结构。经济地理偏重研究生产力结构,特别是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结构。经济结构是一个由许多系统构成的多层次、多因素的复合体。85. 部门经济区:以国民经济某一部门为对象,根据其特有的劳动地域分工规律,结合各地区具体条件进行的部门经济区的划分,如工业区、农业区和商业区等。86. 经济中心:一个特定区域范围内,在国民经济生活中居重要地位,并与其它城镇和广大农村经济联系密切、且能影响其经济发展的城市或镇。它们不仅是所在地区的政治中心,而且大多兼具交通、贸易中心、物资集散地和工业生产中心等多种职能。87. 主导产业是指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的产业。一般而言,通过与其它产业之

30、间的较为广泛和密切的联系,主导产业的发展就能影响和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进而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主导产业具有两个重要的功能,即它的生产规模大、产品输出率高且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它与区域内其它产业的关联效应强。在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或不同的区域,主导产业是不一样的。88. 关联产业是指直接与主导产业在产品的投入产出、技术等方面有联系,为主导产业发展进行配套、协作的产业。按照与主导产业的联系方式,可把关联产业分成前向联系产业、后向联系产业和侧向联系产业。前向联系产业是利用主导产业产品的产业,后向联系产业是为主导产业提供生产资料的产业,侧向联系产业则是为主导产业提供技术、能

31、源及其它服务的产业。89. 部门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各社会经济部门生产布局的规律。由于社会劳动部门的分工,分离出许多不同的经济部门,围绕这些经济部门的地理问题研究,产生了部门经济地理学。其分支学科主要包括:工业地理学、农业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商业地理学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将出现更多跨学科的部门经济地理学。90. 础性产业则是指为区域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产业。按其作用性质可进一步分成生产性基础产业、生活性基础产业、社会性基础产业。有的学者则把基础性产业分成以下三类。一是消费趋向性基础产业,其产品的可运输性差,只适宜在主要消费地区就近发展;二是广布性

32、基础产业,它的产品需求量大,消费地区广,布局受地域条件限制较少;三是产品不能在空间上流动的产业,如运输业。91. 资源密集型产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度很高,如农业、采矿业。92. 资本密集型产业的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大量的资金购买生产资料,如钢铁工业、化学工业等。93. 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大量的使用劳动力特别是大量廉价劳动力,如传统的纺织、食品等工业部门。94. 技术密集型产业就是其生产主要是依靠技术的投入,技术在产品成本中占的比重大,如高新技术产业。95. 夕阳产业是指产品市场需求增长缓慢、停止或者下降,产业增长率低于国民经济各产业的平均水平并呈下降趋势,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均逐渐下降的产业。96. 朝阳产业则是指产品市场需求增长快,产业增长率高于国民经济各产业的平均水平并呈上升趋势,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均不断上升的产业3。97. 需求收入弹性是指在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产业产品的需求增加率与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率之比。一般用收入弹性系数进行测度。98.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机制有两个,一是市场机制,另一个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