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2 ,大小:52.65KB ,
资源ID:2347937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47937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课程设计与评价》.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课程设计与评价》.docx

1、课程设计与评价课程设计与评价模拟试题一(杨保洪)一、填空1.由一系列不同类别的学科或学术领域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各种间接经验组成的课程称为:(学科课程)。2.CIPP评价模式由(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构成。3.课程整合的方法跨学科课程和(开发关联课程)两种。4.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5.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可以采取小组活动、(个人活动)、全班活动等组织形式二、单项选择1.教师对正式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加以修改,以适应他们具体的课程情境,其中包括对引入的校外课程

2、的重新改组,对学校自身开发的课程的进一步改进等行为属于(A )A. 课程改编 2.依靠搜集和分析记载课程各方面情况的现场资料而获得所需信息的方法是( D ) D. 文献法3.外观性课程评价模式的提出者是(B) B. 斯太克 4.课程评价可分为内在评价和效果评价,其划分依据是( A )A. 评价关注的焦点 5.在国家规定的各个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内,由省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是( A )A. 地方课程 6.根据一定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提出一种假设,设计出一定的课程和教材,拿到一定的学校、班级去试行,并有比较对照的学校、班级。经过

3、一段时间后,到各试点学校或班级取得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获得相应的结论,肯定或否定或修改已有的课程和教材。这种课程设计的方式叫做( D ) D.实验法7.课程实施的第一个层面,也是最直接、最明显的要素是( A )A. 教材的改变 8.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容是以什么方式来组织的( A )A. 项目活动 三、多项选择1.课程专家辛德等人归纳了几种课程实施的取向,包括(ABCD )A.忠实取向 B.互动调试取向 C. 创生取向D. 实践取向2.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线索包括( ABC )A. 人与自然 B. 人与社会 C. 人与自我 D. 学生与学校3.教师专业发展的发展过程经历的两个发展阶段是(AB)

4、A.组织发展阶段 B.专业发展阶段 4.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课程的特征包括( ABCD )A. 实践性 B. 社会性 C. 服务性 D. 体验性5.课程目标的核心功能是( AB )A. 标准功能 B. 导向功能 C. 激励功能 D. 协调功能6.经验方法是利用多位专家的集体智慧和经验进行指标筛选的方法,下列属于经验方法的有( ACD )A. 对演法 B. 测验法 C. 头脑风暴法 D. 特尔斐法四、名词解释1.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指导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基本准则,是整个课程编制的逻辑起点,它的制定以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为依据,并体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意图。 2.直线式:直线式是把课程内

5、容组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即课程内容直线前进,前面安排过的内容在后面不再重现。3.档案袋评价:档案袋评价就是通过汇集学生作品的样本,展示学生的学习和进步状况。4.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五、简答1.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区别有哪些?1、从目的上讲,学科课程主要向学生传递人类长期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种族经验的精华;活动课程则主要让学生获得包括直接经验和直接感知的新信息在内的个体教育经验。2、从编排方式上讲,学科课程重视学科知识逻辑的系统性,活动

6、课程则强调各种有意义的学生活动的系统性。3、从教学方式上讲,学科课程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去认识人类种族经验;而活动课程主要以学生自主的交往为主,获得直接经验。4、在评价方面,学科课程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活动课程重视过程性评价,侧重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2. 校本课程有哪些特点: 教师直接参加的校本课程具有自身优势:校本课程更具地方特色,更加符合独特的地方环境和教育需求;校本课程因校而异,更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点;教师成为课程的主要开发者,教师了解学生的需求、能力、兴趣和特点,可以开发出学生满意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逐步完善的过程,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7、经常修订;教师能够比较充分把握校本课程意图,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使用校本课程可以使教师获得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提高教师对课程的兴趣和满意度,增强教师参与学校其他工作的兴趣和及积习难改;校本课程的编制、实施和评价过程中,学校的人力、财力、物力、信息和时间被充分利用,进一步促进了学校工作的自发性、灵活性和多样性;校本课程的开发减少了外界对校本课程的控制,扩大了教师的自治权,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校本课程鼓励和吸收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可以提高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对课程的满意度。校本课程的缺点:1.课程编制的权利下放给教师和学生以后,必然扩大了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课程差异,加剧了学校与学校之

8、间教育质量的不平衡,落后学校的教育质量也可能进一步恶化,从而给学生的转学和流动带来困难,也给政府教育部门检查基层学校工作造成一定难度。2.校本课程的开发通常由全体教师参与,涉及的范围较大,其中有一部分教师可能缺乏开发校本课程的专门理论和专门技能。3.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学校需要提供额外的人力、财力、信息和时间,所耗费的教育资源明显高于实施国家课程的需求。4.在教师流动比较频繁的学校,流动教师无法正常参与校本课程的编制、实施、评价、修订及质量追踪,这势必影响校本课程的质量和连续性。3.研究性学习评价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2.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合作精神。3.学

9、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4.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六、论述题1.试论目标评价模式的内容和特点?目标评价模式的主要内容是:1.关于评价的观点:首先,评价是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的;其次,评价活动不可能一次完成,至少需要两次。2.关于评价的方法:虽然传统的纸笔测验是一种收集学生行为变化证据的有效办法,但评价方法不仅局限于此。凡是能获得教育目标所指各种行为的有效证据的任何途径,都可以作为评价的适当方法。3.关于评价的步骤:评价步骤大体包括:(1)建立课程计划的目的和目标;(2)按照行为和内容两个维度界说每一个目标;(3)确定让学生有机会表现教育目标所指行为的情境;(4)选择和编制相

10、应的评价工具;(5)设计获取学生行为记录的方式和使用的积分单位;(6)收集反映学生行为变化的有关信息;(7)将收集到的信息与行为目标作比较。4.关于评价的功能:(1)修订课程和教学计划。(2)有助于进一步澄清教育目标。(3)影响教学和学习。(4)有利于对学生的个别指导。目标评价模式的特点:1.目标评价模式把关注的焦点从学生转向整个课程方案。2.目标评价模式提供了可用于修改课程计划的反馈方式。3.目标模式提出了用教育目标作为评价的标准。4.目标评价模式把当时出现的一些新理念和既有的科学传统结合在一起。2. 教师行动研究需要那些程序?1.发现问题。这是行动研究的起点。教师关注校本课程的特定问题,并

11、从课程、学生、教师本身等方面收集有关资料。2.分析反思。教师通过分析收集到的资料,通过审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对问题予以界定,诊断其原因,确定问题的范围,以期对问题的本质有较为清晰的认识。3.确立假设。明确问题以后,教师开始在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或通过请教同事、课程理论工作者和阅读专业书籍、文献资料等途径,搜寻与当前问题相似或相关的信息,以建立解决问题的方案。4.验证假设。考虑了每种行动方案的可能效果后,教师就着手试行某一个解决方案,在试行之后仍要不断地搜集各种资料或证据,以验证假设,改进现状。七、案例分析 第一次访谈还记得我第一次做访谈的时候,心理有些紧张,访谈开始时,我一直在思考我自己要问的问

12、题,以至于我不能仔细的倾听被访者的回答,也不能把精力完全放在访谈上。慢慢地,我逐渐找到了访谈的状态。我们之间的谈话很融洽,我可以根据被访者的回答进行追问,以至于获得更多深层次的信息。虽然这次访谈耗费了我很大的经历,但是,我也搜集了很多自己研究所需的信息。 根据以上案例,试分析访谈法的优缺点。优点:1.简便易行,便于双向交流,主客观双方有交互作用;2.实施程序比较灵活,也便于控制,既可随时澄清问题,纠正被访谈者对问题理解的偏差,又可以随时变换问题方式,捕捉新的或深层次的信息;3.可以有效地防止问题遗漏不答的现象;4.适用面广,能有效搜集关于态度、价值观、意见等信息;5.能在交谈的同时进行观察;6

13、.能建立主客双方的融洽关系,反映真实想法;7.团体座谈时,可以相互启发,促进问题的深入。缺点:1.时间和花费精力较大,访谈样本小,需要较多的训练有素的访谈人员,成本较高;2.访谈者的特性,如价值观、信念、表情态度、交谈方式等都会影响访谈者的反应;3.访谈者需要接受较为严格的和系统的培训,被访谈者的言语不符实,或者对某些问题的偏爱会影响所获信息的真实性。此外,对访谈结果的处理和分析也比较复杂。课程设计与评价 模拟试题(二)一、填空1.对课程计划本身的评价是(内在评价 )。 2.专门观察和记录在特定时间内发生的特定行为的观察方法是(时间取样法)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显著的特点和本质特征是( 实践性

14、)4.为提高国定课程的教学成效而进行的课程材料开发活动属于(课程补充)5.美国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比姆及其同事于20实际60年代、70年代初提出(CIPP)课程评价模式。6.教师在学校的真实教育环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的一种工作方式是(教师行动研究)。二、单项选择1.课程设计的思路包括目标中心思路、过程中心思路和整体设计思路,其中最早论述目标模式的是美国学者(B 博比特 ) 2.依据不同学生的发展方向,容许个人选择的课程,为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是(B )B. 选修课程 3.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阐释对象的各种特质,以彰显其意义,促进理解的课程评价方法

15、属于(.B 质性评价 ) 4.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是(.C )C. 国家课程 5.课程实施取得实质性效果的重要标志是(.D )D. 角色或行为的改变6.综合实践活动中劳动技术教育的基本内容不包括(.A )A. 社区服务 7.根据社会调查和统计,决定生活的需要,从而编制教育目标的课程设计法是(B )B.社会调查法 三、多项选择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理念有(ABCD )A. 发展性 B. 整体观 C. 多元化 D. 过程性2.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包括( ABCD )A. 漫长性 B. 生长性 C. 阶段性 D. 多面性 3.下列整理资料与处理评价信息的方法中,属于定性处理

16、方法的是(CD )A.普通综合评价法B.模糊综合评判法C.哲学分析法D.系统分析法4.课程设计的基本策略包括(.ABCD )A. 课程选择 B. 课程改编 C. 课程整合 D. 课程补充5.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包括(ABCD)A.亲历性原则 B.自主性原则 C. 协同性原则 D. 整合性原则6.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包括( .ABCD )A. 科学性 B.人文性 C. 完备性 D. 适应性7.研究性学习包括哪些内容领域(ABCD)A.人与自然关系领域问题B.人与社会关系领域问题C.人与自我关系领域问题D.人与文化关系领域问题四、名词解释:1.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是根据课程目标,有目的

17、地选择的一系列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总和,是从人类的经验体系中选择出来,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序列组织编排而成的知识体系和经验体系。2.观察法:观察法是教育研究中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它是教育研究者通过感官或者借助一定的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生或者教育现象的一种方法。3.教师实践性知识 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是教师实践性知识。4.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尚处于发展或完善过程中进行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搜集课程开发或实施过程中各个局部优缺点的资料,作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的依据。5.课程改编:课程改编是指针对与原有课程准备对象不同的群体

18、进行的学程上的修改,或者根据课程内容、结构安排等的不同理解而进行的调整。五、简答 1.简述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 1、课程计划本身的特性。2、交流与合作。3、课程实施的组织和领导。4、教师的培训。5、各种外部因素的支持。 2.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总体要求 1.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2.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绝提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3.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4.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5.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领域。6.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六、论述题 1.试论述课程资源的开

19、发利用对教师专业发展有哪些意义? 1.课程资源开发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推动力。2.课程资源开发促进了教师教育认识水平的提升。3.课程资源开发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和技能的发展。4.课程资源开发促进了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5.课程资源开发促进了教师合作意识的增强。6.课程资源开发促进了教师角色和工作方式的转变。(各点适当展开即可) 2.论述实施观察法的一般步骤: 1.准备工作。观察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三项工作:首先,制定观察计划和提纲。其次,准备观察所需辅助工具。在此,确定观察途径。2.实时观察。观察者通过适当的观察渠道进入观察地点,熟悉观察环境,并接触观察对象。在实际观察中要注意:(1)灵活地执行观

20、察计划;(2)抓住观察的重点;(3)注意做到观察、倾听、询问、查看、思考等五个方面相互配合;(4)做好观察记录。3.观察资料的整理分析。观察结束后,要对观察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检查观察资料是不是严格遵循科学方法的程序获得的;如果资料是用多种方法获得的,则应该对这些资料进行比较,发现问题然后再去核实;如果观察时小组进行的,可将观察者之间获得的资料进行比较,若有差异,小组要进行讨论和验证;对于较重要的问题,应该注意观察时间的长短。七、案例分析 让我们走向生活,走向社会校园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书本是人才成长的营养,这是每个人都明白的,但越来越多的人将它作成了另一番解释。有人把校园当

21、做铸造万能钥匙的炉子,认为只要进了炉,出来就是人才;有人把书本当做正确的航标,认为跟着它,就不会错。其实,这些都忽略了一个根本问题:校园学习只是手段,书本知识只是拐杖。我们学习的目的是走向社会。在我们青年人中,有多少人明白这个道理呢?在学校只知道学,至于如何用,如何联系实际、联系社会,却一无所知。哪些“书虫”也该从书中探出头来,看看外面的世界了,现在不再是“八股时代”,而是信息时代,竞争的时代。只空有知识,却不知如何动手是很危险的!只有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才能发挥作用。 1.结合案例,请回答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是什么? 1.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2.转

22、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终身学习的愿望、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3.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课程设计与评价 模拟试题(三)一、填空1.第一个将评价正式引入课程编制的过程,被称为“教育评价之父”的是(泰勒)。 2.课程评价的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量化课程评价,一类是(质性课程评价)。3.评价方案设计的核心环节是构建(评价指标体系)。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范围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四大领域。5.综合实践活动主要以(主题)为内容呈现形式。6.(螺旋式)是指在不同阶段、单元或不同课程门类中,使课程内容重复出现,逐渐扩

23、大知识面,加深知识难度,即同一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出现,前面呈现的内容是后面呈现的内容的基础,后面呈现的内容是前面呈现的内容的不断扩展和加深,层层递进。二、单项选择1.用一组测试题去测定某种教育现象的实际情境,从而收集资料数据进行研究的方法是(A )A. 纸笔测试法 2.由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或全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是(C )C. 校本课程 3.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但无论何种方式,其运用的先决条件都为( D )D. 观察4.同一学年的所有学生必须修习的公共课

24、程,为保证所有学生的基本学力而开发的课程是(C )C. 必修课程 5.美国课程理论家斯滕豪斯(L. Stenhouse)在对目标模式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B )B. 过程模式 6.以特定的行为或事件的发生为取样标准,注意记录某些预先确定的行为表现或者事件完整过程的观察方法是(A事件取样法 ) 7.以拓宽课程的范围、开拓课程的深度为目的而进行的课程开发活动是(C )C. 课程拓展 8.在课程计划或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需要或准备状态的评价是(D )D. 诊断性评价三、多项选择1.国家课程的特点包括:(ABC)A权威性 B. 多样行 C.强制性 D. 灵活性 2.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有( ABC )A.

25、 学生的需要 B. 社会生活的需要 C. 学科的发展需要 D. 教师的需要 3.观察法是教育研究中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一种方法。按观察实施的方法,可分为(AC )A. 结构性观察法 B. 直接观察法 C.非结构性观察法 D. 间接观察法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征包括:(ABCD)A.综合性 B.实践性 C.探究性 D.生成性5.中小学课程内容的组成部分包括(ABCD )A. 认知性内容 B. 道德性内容 C. 健身性内容 D. 审美性内容 6.常用的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有( ABC )A. 层次分析法 B. 两两比较法 C. 对数加权法 D. 平均数法7.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有( ABC

26、D )A. 全员参与 B. 任务驱动 C. 多种形式 D. 课内外结合四、名词解释1.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是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课程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的过程。2.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位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也就是从一个从“普通人”变为“教育者”的专业发展过程。3.劳动与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

27、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通过该领域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五、简答题 1.简述美国学者古德莱德(J. I. Goodlad)提出的五种课程: 第一种是理想的课程,即指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第二种是正式的课程,指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和教材等。第三种是领悟的课程,指任课教师所领会的课程。第四种是实行的课程,指在课堂里实际开展的课程。第五种是经验的课程,指学生实际体验到的课程。 2.简述学科课程的特点: 1、各学科(学术领域)由各种不同类别的间接经验组成,各科内容

28、取材于相应的科学领域;2、各学科依据不同的育人要求而设置,不同类别的学科具有不同的育人价值;3、不同类别的学科按照一定的顺序予以排列。3.简述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流程1.环境分析 2.课程目标设置 3.课程组织 4.课程实施 5.课程评价(各点适当展开论述即可) 六、论述题 1.论述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首先,从课程价值观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结到“公平发展”与“个性发展”之关系的层面。“公平发展”的理念是指一切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因而应对一切人施以实质上的公平教育。这是必修课程的直接价值支撑。“个性发展”的理念是指施以适合于每个人的能力、能力倾向和个性特点的教育。

29、这是选修课的直接价值支撑。“公平发展”与“个性发展”在大众主义教育时代是对立统一的。“公平发展”只有在适应每一个人的个性差异的时候,才不至于导致“划一主义”。“个性发展”也只有建立在“教育公平”的基础之上,才不至于根据受教育者自然能力的差异,提供教育内容上有本质差别、分轨式的教育,使教育体制变成纯粹的“甄选体制”,使非人性化的教育制度合法化。这表明,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在根本的教育价值观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其次,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具有等价性,即二者拥有同等的价值。必修课与选修课彼此之间不存在主次关系,选修课程不是必修课程的附庸和陪衬,它是具有独立相对性的一个课程领域。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辅相成,

30、构成有机整体,在教育价值上不存在高低优劣之分。因此,“优待”必修课,“轻视”选修课的做法是十分错误的。再次,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二者有机统一,成为个性化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必修课程并不排斥选择,从长远看,它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选择能力。在选修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同样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发挥个性特长,鼓励学生合理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选修课程也不牺牲共同标准和要求,不是随意散漫的、浅尝辄止的学习,而是经由共同标准的评估保证的有效学习。所以,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既有相对独立性,又具有内在统一性,二者都是个性化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 2.论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三维课程目标 知识

31、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七、案例分析英语课程生活化英语是一门特殊的语言课程,学生活动的区域相对会受到限制,生活积累也相对贫乏,由于受篇幅和课时的影响,英语教材也不可能囊括生活,这就要求教师要以教材为中心,以学生为半径,改编教材、激活教材、跨越教材,从生活经验中补充一些孩子们感到亲切、自然,孩子们容易接受的内容,作为教材的补充。教材的补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学生自身的生活内容。学生自身的生活内容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胖瘦、爱好、性格、理想等方面。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比如利用猜谜游戏让学生猜的“What is his favorite color”,学生可以猜

32、测“Does she like red”,“Yes, she does.”也可以让学生自我介绍,“I like music”等。创造条件,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学会表达的方式。 2.学生家庭的生活内容。家是学生最熟悉、最感觉温馨的地方。因此家庭成员、职业、家具等如何用英语表达都是学生急于了解的教学内容。我们还可以对每一项内容进行拓展。如让学生带着家人的照片来学习家庭成员,他们很愿意主动学习和表达,并互相交流。使英语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英语,为生活而学英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3.学生的学校生活内容。学生的很多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在这个大家庭里,他们学习,运动,游戏,认识很多朋友和老师。学生很想知道校园里的很多设施用英语怎么表达。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校生活教会学生更多的词汇和句子。我们还可以适当的开展课外活动,使学生学到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