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34.17KB ,
资源ID:2347746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4774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青龙一中高二试题10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青龙一中高二试题10答案.docx

1、青龙一中高二试题10答案青龙一中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试题(10)【答案】1. D 2. A 3. B 4. B 5. B 6. D 7. D8. D 9. D 10. A 11. B 12. C 13. C 14. B15. D 16. D 17. B 18. A 19. B 20. D 21. A22. C 23. D 24. C 25. B 26. C 27. D 28. B29. D 30. C 31. 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由兴奋处向未兴奋处(或双向传导);2;不偏转;递质的受体或突触后膜;下丘脑;垂体;抑制;反馈;自身免疫32. 细胞分裂;脱落酸;30mg/L;纤维素;果胶;小于;等于;

2、主动运输;促进;色氨酸33. DE;等于;竞争;捕食;信息传递;能量流动;负反馈;G;C;二氧化碳34. 样方;随机取样;竞争;增长型;条件适宜、没有天敌等;以A种群为食物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少;抵抗力35. 水平;光照强度或波长;初生【解析】1. 解:A、从30到0环境中,皮肤会起“鸡皮疙瘩”,这属于非条件反射,A错误; B、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热觉与冷觉形成于大脑皮层中,B错误; C、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所必需的,食物中缺碘,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通过负反馈调节,使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C错误; D、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的转化,使血糖水平升高,D正确 故:D 1、寒冷时,下丘

3、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2、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机理:产热和散热达到动态平衡 3、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本题主要考查血糖调节、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2. 解:A、过程1、5受阻时,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A正确; B、由以上分析

4、可知:甲表示组织液、丁表示细胞内液,B错误; C、淋巴细胞存在于血浆和淋巴中,C错误; D、甲(血浆)和乙(组织液)的区别是乙(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错误 故选:A 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人体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又叫内环境,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所以图中甲是组织液、乙是血浆、丙是淋巴、丁是细胞内液 本题结合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考查内环境的组成,首先要求考生识记人体体液的组成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能准确判断图中甲、乙、丙和丁所代表的液体的名称;其次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内环境个成分的关系,能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3. 解:A、免疫参与

5、机体稳态的调节,是机体的保护性生理功能,A正确; B、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而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发生在红细胞中,没有发生在内环境中,B错误; C、内环境中的钠离子、钾离子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稳定性,C正确; 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D正确 故选:B 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

6、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掌握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调节机制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4. 解:A、图中AB+BC=CD,但兴奋在突触处得传递速度较慢,因此刺激C处,先在A处检测到膜电位,后在D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A错误; B、由于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刺激A处,兴奋能达到肌肉和F,所以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B正确; C、反射离不开完整的反射弧,刺激A点引起肌肉收缩的活动不属于反射,C错误; D、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从F传递到E,D错误 故选:B 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

7、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2、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3、分析甲图: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分析乙图: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其中为突触前膜;为突触间隙;为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 本题结合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和突触模式图,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突触的结构,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掌握神经冲

8、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5. 解: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A错误; B、一种麻醉剂只能阻断一种神经元间的神经递质,而不影响其他不同种类的神经元间的递质,这就说明不同神经元间的递质可能不同,B正确; C、一种麻醉剂只能阻断一种神经元间的神经递质,而不影响其他不同种类的神经元间的递质,这就说明不同神经元间的递质可能不同,C错误; D、题中没有明显的信息说明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D错误 故选:B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神经冲动(电信号)的形式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需要借助神经递质(化学信号)的形式进行传递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

9、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他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说明不同神经元间的递质可能不同据此答题 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结合题干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6. 解:A、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A错误; B、人体内的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又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B错误; C、分泌淋巴因子的是T淋巴细胞,C错误; D、记忆细胞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可以分化为浆细胞,D正确 故选:D 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 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正常集体通过调节作用,使

10、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 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中血糖含量、温度、pH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是细胞代谢正常进行和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和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过程和内环境作用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7. 解:A、轴突膜处于状态时,膜电位为0,是由于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形成,A正确; B、轴突膜处于和状态时,是动作电位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此过程中,钾离子外流、钠离子外排,B正确; C、兴奋

11、传导到a处,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b,将兴奋传递给下一神经元,所以在a处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C正确; D、由于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a兴奋不一定会使b产生图甲所示的变化,形成动作电位,D错误 故选:D 静息时,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该电位的形成与钾离子的外流钠离子的内流有关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本题考查神经细胞膜电位的产生和兴奋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

12、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 解:根据题意,低温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传入神经大脑皮层下丘脑部分细胞就能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说明该反应的效应器是下丘脑部分细胞 故选:D 人体对低温的调节:低温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立毛肌收缩、皮肤表层毛细血管收缩,散热减少;同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多,体内物质氧化加快,产热增多 本题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识记层次的要求,考查了寒冷条件下体温调节的方式,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只要掌握体温平衡调节的过程就不难得出答案9. 解:A、在器官移植中,效应T淋巴细胞攻击被移植的器官,造成排异反应,因此移植的器官在受体内

13、主要通过发生排斥反应,A正确; B、HIV侵入人体后,主要侵染T细胞,即图中的细胞B,B正确; C、图中细胞C为B细胞,其受抗原刺激后会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而抗原是由T细胞(图中细胞B)呈递来的,且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C正确; D、细胞E为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D错误 故选:D 分析题图:图示是有关人体特异性免疫过程的示意图,其中表示吞噬细胞识别、吞噬和处理抗原;表示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表示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表示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表示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过程;表示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过程;表示记忆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表示细胞免疫;表示体液免疫图

14、中A为吞噬细胞;B表示T细胞;C表示B细胞;D表示记忆细胞;E表示浆细胞;F表示记忆细胞;G表示效应T细胞 本题结合人体特异性免疫过程的示意图,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及各过程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0. 解:A、淋巴细胞指B细胞和T细胞,A错误; B、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B正确; C、免疫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C正确; D、抗体属于分泌蛋白的范畴,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从细胞内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是胞吐,D正确 故选:A本题主要

15、考查免疫细胞和淋巴细胞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 免疫细胞中包括淋巴细胞、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造血干细胞分化成淋巴细胞,根据淋巴细胞生成的场所,淋巴细胞又可以分为B淋巴细胞(骨髓)和T淋巴细胞(胸腺)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还要注意,T淋巴细胞不能产生抗体,但可以产生细胞因子(淋巴因子),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抗体是由浆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并分泌的,一个效应B细胞只能产生一种特定的抗体11. 解:A、吞噬细胞具有吞噬功能,但不具有特异性选择,A错误; B、图中内吞泡和溶酶体融合,将抗原处理成片段,所以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B正确; C、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呈递给T细胞,C错误; D、特

16、异性免疫的第一阶段都是对抗原的处理、呈递和识别阶段,不仅仅存在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中也存在抗原的加工和处理,D错误 故选:B 从图中获得信息,吞噬细胞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具体表现在:将细菌吞入细胞内,溶酶体和内的水解酶将细菌水解,并将细菌的抗原暴露在吞噬细胞的表面 本题通过图示考查学生有关免疫的知识,要结合所学的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能力和理解能力12. 解:A、据图分析可知,图中生长素含量的大小关系是a=b,c=d,且都促进按原来的方向生长,A错误; B、图中在重力的作用下,生长素浓度ab,cd,c处生长素浓度促进生长作用大于d处,所以茎向上生长;a促进生长,b处生长素浓度抑制生长,所

17、以根向下生长,B错误; C、图:处于失重状态,所以生长素浓度a=b,c=d,图:在重力的作用下,生长素浓度ab,cd,说明重力能够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C正确; D、图中根向地生长能体现IAA的两重性,但是茎背地生长不能,D错误 故选:C 图:处于失重状态,所以生长素浓度a=b=c=d; 图:在重力的作用下,生长素浓度ab,cd; 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敏感性不同,根最敏感,芽居中,茎最不敏感,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效不同,据此分析的题 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效应表现出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本题结合图示,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的

18、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13. 解:A、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设置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A错误; B、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生长素一般进行极性运输,即从植物体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B错误; C、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C正确、 D、生长素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植物的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的生长,D错误 故选:C 1、生长素的运输包括:极性运输、成熟组织中韧皮部的非极性运输以及根尖和茎尖部位的横向运输其中极性运输不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一直可以进行,而横向运输会受到光照的影响,会

19、由向光一侧朝背光一侧运输;同样重力也会影响根和茎部位的近地侧和远地侧生长素的分布 2、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 3、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设置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本题考查生长素的成分、产生、运输和生理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14. 解: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

20、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可利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使植物增高,正确; 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不同配比会影响组织分化,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比值高有利于愈伤组织生芽,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比值低有利于愈伤组织生根,正确; 由于生长素具有两重性,所以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2,4-D浓度可能不同,也可能是不同的,错误; 重力、单侧光等不影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错误 故选:B 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 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

21、增高此外,它还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3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4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植物体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 本题考查了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掌握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识记并理解相关内容是解题的关键15. 解

22、:A、单侧光能使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使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则背光侧生长快于向光侧,若胚芽鞘生长素浓度向光侧为a,则背光侧生长素浓度要大于a,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短于向光侧,A错误; B、将植物体水平放置,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影响,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若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c,则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应小于c,B错误; C、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C错误; D、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若曲线表示生长素对双子叶杂草的作用,则曲线表示生长素对单子叶植物的作用,D正确 故选:D 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器

23、官种类和植物种类不同而不同(1)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体现在根的向地性、顶端优势;(2)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3)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生长素的作用原理和应用,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识记能力和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16. 解:A、由于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飞扬,故在野地里随机分布,A错误; B、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等环境条件下,种群数量一般呈现“J”型增

24、长,B错误; C、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常用方法,C错误; D、“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左右时增长速率最大,在K值时增长速率为0,D正确 故选:D 1、“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 2、S型曲线中注意两点,时种群增长率最大,在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0 本题考查种群分布,种群数量变化和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17. 解:A、组成种群个体的空间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A错误;B、对于不活动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用样方法估算动物的种群密度,B正确;C、年龄组成反映了种群数量的变化趋

25、势,C错误;D、K值是环境允许动物生存最大容量,迁入大量同种个体不会使该种群的K值增大,D错误故选:B组成种群个体的空间分布属于种群特征;对于不活动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用样方法估算动物的种群密度;K值是环境允许动物生存最大容量,迁入大量同种个体不会使该种群的K值增大本题考查种群特征及种群数量特征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种群的特征,区别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了解K值的意义18. 解:A、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正确; B、光会影响群落的垂直结构,也会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 C、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而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

26、趋势,C错误; D、沙漠上只有极少的生物,但全部的生物构成种群,D错误 故选:A 1、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 2、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1)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植物分层因群落中的生态因子-光的分布不均,由高到低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的食物和微环境不同(2)水平结构: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影响因素:地形、光照、湿度、人与动物影响等 本

27、题考查种群特征群落的结构,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种群的特征,理解群落结构的影响因素,理解群落的概念,难度不大19. 解:A、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会导致出生率降低,进而导致种群密度降低,A错误; B、一般情况下,繁殖能力强的种群出生率高,种群增长快,B正确; C、迁入率和迁出率对研究现代城市的人口变化影响很大,C错误; D、水稻的空间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D错误 故选:B 种群的特征: (1)数量特征(核心问题): 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一般根据年龄结构) (2)

28、空间特征:指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3)遗传特征:遗传的单位,繁殖的单位 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要求考生识记种群的数量特征,掌握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识记种群的空间特征,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0. 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正确; 种群是繁殖的基本单位,正确; 种群是群落的基本单位,正确; 种群是物种的存在形式,正确; 种群可以作为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单位,正确 故选:D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

29、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种群是由许多同种生物个体组成的,是分布在同一生态环境中能够自由交配、繁殖的个体群,但又不是同种生物个体的简单相加因为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种群的核心特征是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种群密度在自然界,种群是物种存在、物种进化和表达种内关系的基本单位,是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此题主要靠查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及物种特征的理

30、解与综合运用能力,难度适中21. 解:A、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冰川泥上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错误; B、演替过程中,灌木阶段替代草本植物阶段的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在争夺阳光中具有优势,B正确; C、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为群落演替,即演替过程中是优势取代,C正确; 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内部因素的变化,D正确 故选:A 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在一从来没有过植被,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属于初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是保留有土壤条件,甚至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属于次生

31、演替 3、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概念、过程、类型和原因,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22. 解:A、由题干可知,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主要由原来较单纯的农作物,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该树林中,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肯定会增大,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也会逐渐提高,A正确; B、在三个连续群落演替阶段中,甲、乙、丙之间相互竞争,依次作为优势种群;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主要由原来较单纯的农作物,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这时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B正确; C、在三个连续群落演替阶段中,甲、乙、丙依次作为优势种群,但在竞争中,前者被后者替代,由图示可知,这种演替虽然使前一优势物种的数量降至较低水平,却没有造成前一阶段优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