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402.36KB ,
资源ID:2347628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47628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提出问题的能力课题研究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提出问题的能力课题研究报告.docx

1、提出问题的能力课题研究报告关于“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颁布以来,各级培训部门开展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培训活动,广大的一线教师们也对课程标准进行了深入地学习和思考,有了自己个性的理解,并在理解之后开展了丰富的实践活动。但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们普遍反映对“四能”即“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理解和落实不是很清楚,所以我们香坊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数学教研员带领香坊区小学数学横纵数学团队的教师们对教师们存在的困惑进行了大量的调研,现将比较集中问题呈现如下: 1. 什么是“问题解决”? 2.“问题解决”与“解决问题”名称变

2、化的原因和价值? 3.如何以教材中的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四能”? 确定问题之后,我们数学团队的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了学习、思考和对话,并先后在省、市小学数学学科教研活动中进行专题交流,现将我们的一些思考进行梳理:一、概念界定: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我们要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部分的要求在课程标准第二大部分“课程目标”中的有重要的论述。在其具体目标的阐述中,此“四能”统称为“问题解决”,郑毓信教授曾经这样定义“问题解决”,他说:“问题解决是在一个新情境下,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发现的问题寻求答案的心理过程。”问题是新的,用原来的知识、方法

3、和策略无法直接来解决问题,至少要对原来的知识、方法和策略进行重组和加工,形成新的方法和策略,从而解决问题。实际整个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是学生克服困难,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这个过程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创造性的思维和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有价值的。问题一旦得到解决,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方法、途径和策略就会成为学生认知结构中的一部分,再用这些知识和方法来解决问题就不是“问题解决”而是“练习”。 此概念的剖析中,关键词“问题”、“心理过程”应该引起大家的关注,是否是应该从 新问题 与原来的知识、方法和策略形成联系 解决了的问题 形成新的方法、途径和策略 (发现、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也就

4、是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的心里历程。2、“问题解决”与“解决问题”名称变化的原因和价值? 在对“问题解决”这一核心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我们在对课标的学习过程中发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有关总目标的具体阐述中,为什么把“解决问题”换成“问题解决”呢?是不是就是一个简单名称上的转换,又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 经过思考和分析后,我们想这样一个提法的改变应该是顺应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因为先有问题,再进行分析和解决,所以从表述的顺序上给与了更清楚的指向。而且,在刚才的分析中,我们也应该看到,“四能”是要经历发现

5、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的四个步骤的,解决问题只是这个整体的一个步骤。 推导问题(给定)结论(给定) 同时,这里体现对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的引领:我们原来的解决问题是这样一个过程: 思考、推导 已知的条件(确定的) 哪些可能的结论(不确定的)哪些可能的条件(不确定的) 已知的结论(确定的)我们学生要做的是如何从“已知的问题”去求解“已知的问题”。而现在是不是可以理解为: 经过这样训练的孩子会从“头”想问题,会根据条件自己去思考可能的结论,或根据结论去思考,产生这些现象或结果的原因。这样的思考方式更深刻,更具有创造性,更有价值,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具有创新能力,也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6、才在工作岗位和社会上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三、如何以教材中的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四能”? “问题解决”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展开的方式,更是一种在教师培养下形成的一种学生的学习方式,如果学生能掌握和自觉运用这种学习方式,这对他自主学习和生命成长都至关重要的。“四能”意识与能力应该是在什么样的课堂或教学内容中进行渗透呢? 我们认为应该是每一节课都应该有这样内容和呈现方式的体现,也就是我们应该以现有教材为载体,借助现有教材的知识来呈现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的动态的过程,在体会问题解决的全过程中领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使学生形成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并应用于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之中,为学生持续

7、学习和发展奠基。 那我们如何借助于现有教材来开发育人资源呢?也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们可以从新教材的变化中寻找答案。一年级的教材是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行修订后的教材。在使用一年教材的半年多的实践中,感觉到新教材有两个比较显著的变化:其一是“问题串”的呈现线索。教材从一年级上册就已经开始让学生学习并体会到要解决数学问题所要经历的步骤。以有序而又口语化的语言“图里有什么(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图1、2) 呈现问题解决的步骤。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中,也应展开这样有序列的教学活动,并且应该通过这样持续的培养和训练,使之成为学生自己开展学习的线索,其实就是对学

8、生认知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图1) (图2) 其二是“数形结合”的环节呈现,如修订教材中(图2、3)用小棒和圆片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而原实验版教材呈现的是实物(图4)。区别在于,小棒、原片,学生可以自己画一画,以“形”的直观帮助他们解决抽象的数的运算问题。这些变化实际就是更多关注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思维过程和方法的培养。 (图3)(新2012版教材) (图4)(原实验版教材) 同时在这里给大家提个建议,就是我们在研读教材时,还应该有个更广阔的视野,就是可以多种版本相互借鉴。如苏教版数学教材从四年级(上册)起,每册都编写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在长期数学教学中不断地培

9、养的,是通过各个领域内容的教学逐渐形成的,单独编写“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个单元,能加强策略的形成和对策略的体验。相对于苏教版,人教版采取从一年级开始就设立“数学广角”单元。数学广角两个核心关注点:一是侧重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二是解决问题方法与策略多样性的渗透。这是两个版本解决问题编排上的不同特点。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应该结合自己班学生的特点及教师个人对课程的理解,借鉴中多种版本教材的优势,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升提供更多的引领。 无论是新教材,还是实验版教材,教材所呈现的都是静态的、符号化的文字,它需要教师结合自己的理解对教材进行生命激活,就是让静态的文本中的文字和符号生动起来,让学

10、生们经历这部分知识曾经产生的全过程。就是用一堂课的时间浓缩了此部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长河,让孩子经历探索与发现的全过程,体会知识的价值及发现的快乐!用好教材的同时,我们香坊区小学数学学科还依托于教材开发了“创新式探究活动课”的课程资源。现在,我们请两位老师谈谈他们创编的课程资源。 我们开展的“创新式探究活动课”的研究已近两年了,像我前两天就做了一节这样的课,在这里简单说一下我的课堂实践,课堂教学活动流程简述:1、活动主题:乘法的初步认识创新式探究活动课(二年级上学期学期末)2、活动目的:学生完成乘法的初步认识和乘法口诀教学任务后,引导学生用学到的乘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关注问题

11、解决活动的关注点。3、活动环节设计:第一个活动:教师把学生分成四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提供一个学习汇报单,小组同学商量完成后,分工把合作报告单填写完整。第二个环节:学生合作。第三个环节: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评价表进行评价。 在基层学校,我们进行了多次这样的探究式活动课,感觉到活动过程中学生能借助对已有知识的认识主动在现实生活中去搜寻相关信息,进行组合和呈现,在完成评价单的过程中关注到解决问题的核心,就是关键数据和关键词的获取,并能借助数形结合去分析问题,这些活动就是对学生“四能”能力的培养。尤其这样活动的应用性、实践性、挑战性、开放性和创新性都是有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非常好的学习资源。 在这种探究

12、式体验活动课的启发下,一些学校和班级进行了“小问题”研究的课堂教学实践,在进行完长方体体积的学习后,有些同学对“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怎么求产生了兴趣”,教师们就把这个内容作为一个小课题进行研究,经历了“确定研究主题研究计划实践操作数学日记的撰写”等过程,学生不仅自己解决了问题,获得了这类问题的解决策略,更重要的是体会到问题解决的全过程中自主发现、自主研究的愉悦! 在对此课题进行了深入学习之后,我们团队教师进行了基于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实践,力求把我们对“四能”的理解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去校验。下面就是三个课堂教学片断:教学片段赏析:片段一:创设“悬念式”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使学生好学善问。

13、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找规律导入设计 中山路小学 赵敏超二|、创设情境,探究规律。师:赵老师家在装修时遇到了一个小问题,地砖样式的图纸被钢笔水弄脏了,大家能帮我复原图纸吗?生:能。师:我发现有同学已经想到了什么?我们先不急着汇报,先请大家在下面想一想,也可以画一画,如果有困难,可以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师:如果有完成的同学,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师:谁来向老师和同学介绍一下,你是怎样复原图纸的?生:我先把最容易复原的先摆上,然后再斜着观察(边说边指,课件演示复原的过程)师:同学们真善于观察,在复原图纸时,大家还有新的发现吗?生:我在复原的时候发现,每一行图形的颜色都是有四

14、种颜色组成,每一列也是如此。师:同学们,你们也有这样的发现吗?生:不仅如此,老师我横着看,第一行的第一个图形移到了第二行的最后面,其它的图形依次向前移动了一个位置。师:你可以来操作一下吗?师:老师帮助你在第二行摆出和第一行一样的四种颜色,你可以借助操作(学生操作演示)。师引导学生去观察,学生按此规律摆出的图形同例图一样。师:我们为他的发现喝彩,你真善于观察,同学们你们听明白他怎么操作的吗?那你们来说,老师来操作师:同学们一起来摆出第四行可以吗?好,自己动手实践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师:刚才在同学们认真观察、大胆猜测和小心求证下,我们发现了图形的变化规律。像这样四个图形都按一定的规律不断重复的

15、排列,正是我们今天要重点研究的动态变化规律。反思:上面片段呈现的是找规律的导入环节的课堂实录,在设计这个部分的时候,我通过“两变”创设了 “悬念式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在动手从操作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从而在自主的解决问题中构建二维变化规律。 一变:改变了主题图的呈现顺序。 我们先看看教材当中的主题图。左边的主题图中既有图形的变化规律,又有颜色的变化规律。而右边的图中,只呈现颜色动态的变化规律,也是本节课要重点研究的规律。因此,在教学找规律这节课中,我选择了先呈现右边的地砖图。 二变:变静为动,学生在动手探究中现疑,释惑 ,主动建构。在右边主题图的呈现方式上我进行了思考,这种二维动态变化规律对学生来说不太容易思考,而且直接呈现给孩子,不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不容易体会学习和研究的价值,所以我创设了一个有趣的生活情境,就是帮助老师还原被钢笔水弄脏的地砖图,大家看到课堂上学生们的学习兴致勃勃,有很强的探究欲望。这样学生把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变成了一种自我主动的需求需要。 学生们在我安排的想一想、画一画、摆一摆的活动要求后,经历了困惑和慢慢的解惑这样的思维渐进的过程,在课堂呈现中,我们都感受到了他们思维不断深入的学习过程。片段二:引导学生尝试回顾问题解决的过程,使学生形成反思的意识和习惯,从而构建“四能”的学习方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