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3.95KB ,
资源ID:2347354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47354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自然辩证法重点最终版.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自然辩证法重点最终版.docx

1、自然辩证法重点最终版1、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和主要(zhyo)内容?答:学科(xuk)性质:自然(zrn)辩证(binzhng)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z chn b fn),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是哲学和科学技术之间的桥梁。研究对象:自然观(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科技观(科技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方法论(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科技社会论(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一般规律)。主要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社会论。2、为什么说辩证唯物主自然观的创立展现了自然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答

2、:它克服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由于缺乏科学认识基础所造成的直观、思辨的局限性,吸取了古代自然哲学关于自然界运动、发展和整体联系的思想,以近代自然科学对自然界认识的最新成果为依据,批判了机械和形而上学,深刻的揭示了自然界本身发展的辩证法。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的统一,人类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3、什么是系统?系统包含哪几层含义,系统的本质特征?答:系统是运动变化着的若干部分,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组成的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整体。含义:1.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要素是构成系统的组成单元,单一要素不能成为系统,即系统内部具有可分析的结构。2.“系统”在

3、于“系”,即系统内诸要素之间,系统要素与系统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特定的结构。3.“系统”还在于“统”,即要素彼此之间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本质特征:1.整体性:是指系统各要素在系统整体中的相互联系所带来的、超过各要素孤立时性质总和的效果。整体性是一切自然系统的普遍属性,是最突出、最基本的特征。2.开放性:指物质系统与其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任何现实的物质系统与外界环境都在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3.动态性:指系统及其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性,都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4.层次性:指系统处于物质的一定层次以及不同系统之间存在一定层次关系的性质。4、如何理解系统的整体性

4、特征:由于系统的整体必然出现新的特性,其整体功能或整体效应总是大于它的各组成部分之和,所以,系统的整体性又被表述为“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的总和”。同时,我们要从事物的关系中,相互作用中去了解系统整体的规律性。5、系统和要素、结构和功能的辩证关系答:系统与要素的辩证关系:(一)自然系统决定和支配要素。(二)自然系统与要素相统一。(三)系统与要素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转化。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一)结构决定功能。对于一个自然系统来说,结构是功能的内在根据,功能是结构的外在表现。这种决定关系并不是单值的,一种结构可以有多种功能,一种功能也不是唯一地决定于一种结构。(二)功能对结构的反作用。在环境诸因素

5、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功能变化,反过来会影响结构,要求或促使系统的结构相应的发生变化,以适应客观环境对功能的新要求。6、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答: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发地或自主地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现代科学研究的诸多成果证实:开放性、远离(yun l)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然系统演化的机制。 自组织是在开放背景下,系统自发形成内部有序结构的过程。理解自组织概念的关键在于:模式是内部自发产生,而不是由系统外部输入的。事实上,任何新的有序结构模式的形成都是通过自组织实现的。自组织是自然系统演化(ynhu)的一般机制。(1)开放性是系统自组织得以形成的必要条件。所谓开放就是

6、借助外部环境输入(shr)的负熵克服、抵消内部的熵增(2)远离平衡态也是系统实现(shxin)自组织的的必要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非平衡(pnghng)是有序之源”,只有非平衡态才能导致有序,形成稳定的有序结构。(3)在远离平衡态时,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转变为一种非线性机制。只有非线性机制才能使系统内诸要素之间相互维系形成有机整体,导致系统失稳、旧结构瓦解、新的有序结构得以产生。(4)系统在某个时刻、某个局部的空间范围内产生对宏观状态的微小偏离被称为涨落。当系统处在远离平衡态时,涨落使系统状态发生的微小变化有可能通过非线性的反馈机制而被放大,使系统跃迁到一个新的稳定有序状态。通过涨落达到有序,

7、这就是所谓的“生序原理”。7、【论述】生态系统的三大规律答:(1)闭路循环规律: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其特征是系统内部以及系统外部之间存在着能量的流动和物质循环以及信息的循环。 1)转化再生与多层次分级利用:物质的转化再生是指物质的表现形式在不断变化。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并不能在一次利用转化中全部转化为下一环节所需要的原料或产品,总有一部分会滞留在这一环节的运动过程中,经过几次甚至更多的过程才能完全被利用、转化。因此,物质的多层次分级利用时物质闭路循环的根本特点和必然要求; 2)主体性偏差及纠正:主体性偏差是指人的不合理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危机等问题。一方面促

8、进并控制着人类的活动与发展,另一方面系统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循环、流动、传递过程又受到人类活动与发展的干预和改变。(2)反馈调控规律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反馈调控的作用机制,它使复杂多变的生态系统结构不断趋向系统的目的,达到生态平衡。(3)系统和谐规律。循环再生过程和反馈调控机制昭示了生态系统的内在和谐性。这种内在和谐性的进一步展现,便是生态系统见诸于形体的和谐状态。生态系统的和谐状态主要体现在要素比例、结构方式、外在形式、生机活力、性能耦合等方面。保持生态系统的这种和谐统一的局面,离不开对生态三大规律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实践。它指引我们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偏狭,树立一

9、种生态的伦理价值观,消除生态外在价值和内在价值的冲突,实现两者的统一,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8、生态自然观的主要内容答:(1)生态系统(shn ti x tn)是由人类及其他生命体、非生命体及其所在环境构成的整体,它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具有整体性、动态性、自适应性、自组织性和协调性等(2)人类通过遵守可持续性、共同性和公平性等原则,通过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3)人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仍应以人类为主体,包括改造自然的内容、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防灾减灾。(4)生态自然界是天然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的统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目标其特

10、征一是强调了科学技术与自然及社会之间的全面协调(xitio)可持续发展、二是强调了人类社会和其他生命体与非生命体的和谐统一9、【论述(lnsh)】人与自然的和谐(hxi)答:(一)人与人工(rngng)自然的和谐:1.“合真”的增益作用。2.“向善”的消费功能。人与人工自然在真、善、美三方面都可递进实现和谐。人类实现上也一直在不懈地追求这种和谐。3.“达美”的直观效应。(二)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的和谐:1.形式协调。2.作用互利。3.意蕴相洽。(三)人与天然自然的和谐:1.要素比例的协调性。2.物能循环的低耗性。3.信息交流的合目的性。意义: 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社会 有利于构建社会主

11、义和谐社会实现条件: 确立辩证自然整体观,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伙伴关系” 掌握有效的科学技术手段 注重提高人的道德水平 调整社会关系,建立合理的社会制度。10、科学观察与科学实现的基础特征 科学观察的基础特征:1、科学观察是一种感性认识活动。2、科学观察是处于自然状态下的事物现象进行的观察,观察者对研究对象不作任何变革,因而具有客观性。3、科学观察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科学实现的基础特征:1可以简化和纯化研究对象。2可以强化研究对象及其条件。3可以使研究对象的属性及其变化过程重复出现。4可以模拟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再现时过境辽的现象。5可以经济可靠地认识与变革自然。11、机遇在科学发现中的意

12、义答: 1机遇给研究提供了先导,启发人们追寻机遇背后隐藏的自然界的新信息,导致作出科学发现。2机遇能为技术发明提供线索,导致在技术上作出重大发明。3机遇能为研究提供新的生长点,启发人们深入研究,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促进科学理论与技术的发展。12、科学观察与理论的关系答: 1科学观察不仅是接受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加工信息的过程。2观察陈述是用科学语言表述出来的,语言记载了来自客体的信息,但科学语言总是与特定的科学理论联系在一起的。3理论在观察中起着“定向”作用,引导观察者有选样地接受外部信息,又起着“加工改造”作用,帮助观察者理解观察到的究竟是什么。13、绿色设计与传统设计的区别答:1设计理念不同

13、。绿色设计和传统设计相比,最主要的一个差异在于设计观念的转变,即主张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2产品的设计要求发生根本变化。绿色设计要求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优先考虑产品应有的环境属性,然后考虑产品应有的基本属性。3产品生命周期得到延拓4设计内容与设计方法发生重大变革产品的绿色设计主要包括:材料选择、可拆卸性设计、可回收性设计、面向制造和装配设计、绿色产品的生命周期分析。5绿色设计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设计方法需要变革。6采用技术方法和手段不同7所获得效益不同14、绿色设计的本质特征及其生态哲学(zhxu)基础答:绿色(l s)设计的本质特征是“3R”。(1)Reduce(减量) 减少(j

14、insho)废弃物的数量。省料。节能(ji nn)(生态哲学基础(jch):异构同功原理)(2)Reuse(重复利用):减少浪费。对同一物体多次使用。(生态哲学基础:自然系统层次结合度递减规律)(3)Recycle(循环)指充分利用各种有用成分,合理开发二次资源,实现废弃物的充分回收利用(生态哲学基础:生态系统的闭路循环规律)15、科学技术的本质答:科学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属于间接生产力;技术的本质:马克思主义把技术的本质界定为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改造作用。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属于直接生产力。16、科学与技术的区别答:(1)与自然的关系不同。科学是人

15、对自然的理论关系,属间接生产力;技术是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属直接生产力。(2)目的不同。科学属于认识范畴,主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技术属于实践范畴,主要解决“做什么”“如何做”的问题。(3)可预见性不同。科学研究过程探索性强,研究目标相对不确定,一般难以预见;而技术研究过程计划性强,目标相对明确,总体来说是可预见的。(4)评价标准不同。科学进步的标准在于能否完善科学理论,扩大科学知识的储备;技术提高的标准在于是否能生产出新的和更好的新产品。17、科技一体化的含义答:1)科学技术化:是指在科学活动中包含着大量的技术科学研究,技术发展研究和技术应用研究;2)技术科学化:是指已有的技术上

16、升到技术科学,通过相应基础科学的指导,形成系统的技术知识体系,反过来完善和提高已有的技术。3)技术一体化:表现为科学和技术的相互交叉。在自然科学的的知识体系中,技术科学,应用科学的门类日益充实,逐渐向技术延伸;在技术构成的体系中,工程知识的内容日益条理化和系统化,逐渐向科学靠近。18、国外关于科学发展的三种模式(归纳主义的积累渐进模式、波普尔的证伪模式、库恩的历史主义模式)答:a. 归纳主义的累积渐进模式。认为科学的发展是许多绝对真命题的积累,观察次数越多,观察范围越广泛越深入,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来的理论就越普遍、越正确。主要观点:科学起点问题:观察;经验论问题:经验是科学的全部基础,一切科学理

17、论都建立在经验之上;科学研究方法:归纳法;科学发展方式:科学发展过程是只是积累的过程,科学进步的历史是连续的渐进的历史b. 波普的证伪主义模式。是由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1963年提出。他认为科学发展是一个不断地证伪理论、推翻理论的过程,不依赖于在观察基础上的归纳,而是通过“问题假说否证新问题”的四段认识模式发展的。其中,猜想与反驳是科学发展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波普的证伪主义模式表明:第一,科学始于问题,并终于问题。第二,科学探索中要大胆猜测,反对狭隘的经验论。第三,科学是一个永不止息的动力系统,是一个不断革命的过程。c. 库恩的阶段革命论:库恩主张应当尊重历史,用历史的方法从动态角度来考察科学发

18、展的机制和规律,他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给出了一个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相互交替的科学发展模式:前科学-常规科学-危机-革命-新的常规科学在这一模式中,库恩用“范式”来说明科学的发展。19、关于技术发展(fzhn)的两种模式答:技术自主论:是一个结构完整的体系,其体系根源及其发展脉络都是沿着一定历史轨迹累积发展而成的。技术自主论是独立的、自我决定、自我创生、自我推进、自在的或自我扩展(kuzhn)力量;社会构建论认为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因素起到决定性作用。技术自主论和社会构建论都看到了技术发展的某一方面的动力,忽视(hsh)或者低估了其他方面的作用,存在片面性。20、科学主义和“反科学思潮(sch

19、o)“答:科学(kxu)主义将科学技术看成是解决人类一切问题的工具,将一切与科学不相符的人类认识与价值信仰看作没多少价值或是错误的,科学主义将科学技术看成是解决人类一切问题的工具,将一切与科学不相符的人类认识与价值信仰看作没多少价值或是错误的,应反思批判。如现在提出“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社会”,“关心弱势群体“,就是对唯科学主义的有力批判。但反科学主义不能走向极端,否则会走向“反科学”,不利于科技的发展。 20世纪下半叶出现在西方学术界的“反科学思潮”,具体表现在激进的后现代主义、“强纲领”科学知识社会学、极端的环境主义者等的论述中,它表明科学事业是非常复杂的,对科学研究纲领、技术设计,以及

20、与此相关的社会过程的选择,是一个困难而复杂的问题,若不加批判地接受,会走向科学技术悲观论甚至“反科学”,不利于科技的发展和应用。21、马克思科学技术异化论答:马克思一方面充分肯定了技术在社会中,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技术的运用所产生的异化现象。没有把技术本身当做罪恶之源,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是技术异化现象得以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 马克思对技术异化现象的批判,既非技术决定论,亦非社会决定论,而是将对技术的人本主义批判和生态批判,同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批判有机结合起来了。22、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答: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不可偏废科学文化需要人文文化

21、的引领23、科学技术是第一(dy)生产力(P279)(重点(zhngdin))(1)通过作用于生产力的实体性要素(yo s)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通过作用于生产力的结构性要素(yo s)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3)通过作用于生产力的运筹性要素而促进(cjn)生产力的发展。24、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重点)答:从历史的角度来看, 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革命都对人类的生活、生产产生重要影响。它不仅带来生产方式的变革、社会文明的进步,还推动社会制度的转换。但是不能否认的是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的运行在给人类带来巨大正面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如今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更多的人为人口增长、

22、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所困扰。因此,我们应用辩证的眼光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进行全面深刻的评价,进行正确的公共决策,注意发挥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的正面功能,同时正视并抑制其负面效应,使科技真正成为造福于人类的利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25、科学技术的社会规范(注:列出并解释)(P319)答:公有主义:规范强调科学知识的公有性,强调科学知识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普遍主义:规范强调科学内容和科学评价标准的客观性、普遍性;无私利性:规范要求科学家不应以科学活动来谋取私利; 独创性:规范要求科学家只有发现了前任未曾发现的东西,做出了前人未曾做出的成果,其工作才会被认为对科学的发展具有实质性的意

23、义;有条理的怀疑精神:强调科学永恒的批判精神。26、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主要内容:一、科学技术功能观:经济和社会功能二、科学技术战略观:将科学技术战略提升至国家层面三、科学技术人才观:重视人才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四、科学技术和谐观:高度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重视科技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五、科学技术创新观: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主要特征:一、时代性:时代的烙印二、实践性:随着科技实践的发展而完备三、科学性:基于实践,完整的科学体系四、创新性: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五、自主性:自主发展、自主创新六、人本性:造福于民、服务于人27、创新型国家的内涵

24、(重点)将科学技术创新作为国家发展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主要依靠科技创新来驱动经济发展,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通过制度、组织和文化创新,积极发挥国家创新体系的作用,形成强大国际竞争优势的国家。创新型国家的重要(zhngyo)特征:1). 科学技术进步(jnb)贡献率较高2). R&D投入(tur)占GDP的比例(bl)较高3). 对外技术(jsh)依存度较低4). 自主创新能力较强28、自主创新的内涵和类型1. 内涵: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2. 类型:(1)原始创新:指前所未有的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原理性主导技术等创新成果。(

25、2)集成创新:指通过对各种现有技术的有效集成,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或新兴产业。(3).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指在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学习、分析、借鉴,进行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29、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对策:1、建设科学合理的制度和政策体系(保障)2、深化科学技术体制改革(关键)3、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根本)4、发展创新文化,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基础)内容总结 (1)1、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2)主要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社会论 (3)生态系统的和谐状态主要体现在要素比例、结构方式、外在形式、生机活力、性能耦合等方面 (4)(1)Reduce(减量) 减少废弃物的数量 (5)节能(生态哲学基础:异构同功原理)(2)Reuse(重复利用):减少浪费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