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0 ,大小:41.35KB ,
资源ID:2347070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47070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五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五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docx

1、五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1. 巧安排 省时间一、教学目的1. 通过对以“怎样安排工作流程最省时间”为内容的学习探讨活动,使学生初步树立科学服务于实践的科学态度,引起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学习和研究兴趣,培养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2. 通过学习和实验活动,在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中,使学生感悟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通过学习与实验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统筹方法的应用及相关知识二、课前准备1. 课前教师要注意收集相关的资料。2. 根据教材内容制作相关视频课件,借以辅助教学,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研究探索问题的方法。教学活动中以让学生感悟为主,不介

2、绍研究方法的定义,注意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找规律的方法。教学难点是“合理安排工作顺序”的统筹方法,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四、教学要点及建议1. 各栏目教学指导策略:(1)引言主要是知识背景介绍,为以下活动做好铺垫、观看数学家华罗庚工作照片,(适当介绍华罗庚事迹是合适的。)引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对“统筹”结合“小字典”给予适度解释。(2)探索课题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是“怎样安排工作流程最省时间”。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3)探索活动活动准备: 课前教师要告诉学生收集数学家华罗庚爷爷的故事。 准备白纸和笔等学用品。活动设计:提示本节课是通过实验与信息交流对“怎样安排工作流程最省时间”的统筹

3、方法的初步研究,并试着进行实践活动。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活动过程:本课安排了两项实验活动,是从两方面指导学生进行统筹方法的研究。实验一是“并行工作”统筹方法的研究。让学生初步对统筹方法有所感悟。实验是通过三个事例的研究来进行的。第一个事例是“媛媛的安排”。这里有两点教学中要注意:一是绘制工作流程图,可以画成直排式。二是让学生理解提示栏中的语句:“有没有可以同时进行的活动?”这是这一统筹方法的核心所在。第二个事例是“李大娘的安排”。这是第一个统筹方法-并行操作法的实践活动,按照上边研究的方法来完成这一实践活动。在学生自学基础上再进行全班交流。然后推导出“思考问题”栏中的结论。第三个事例是“沏茶待

4、客”。让学生根据所学习的知识判断三种方法中哪一个符合统筹工作的方法。关键要让学生找出“有没有可以同时进行的活动?”这一主要问题。不可让学生随意去想。实验二是“合理安排工作顺序”统筹方法的研究。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筹方法。实验是通过两个事例的研究来进行的。第一个事例是“运油”。这个方法学生开始接受有一定困难。教师在指导上要抓住两点:一是占用总的工作时间。二是使工地尽快用到油。学生一般容易接受第二点,对于第一点往往不甚明白,实质这是这一统筹方法的关键所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引导使学生有所感悟。第二个事例是“排队打水”。让学生根据所学习的知识判断两种方法中哪一个符合统筹工作的第二个方法。关键要让学生从“

5、占用总的工作时间”这一思路去判断。(4)探索发现这一部分总结了全课的两个实验,教师可以再举一些事例安排教学活动。使学生对这三段话有更深的理解,基本上知道了两个统筹工作法。(5)探索延伸这一部分是本课教学又一个提升, 教师要做一些启发。建议在学生个人自学基础上再展开全班的交流活动。2.应注意的问题(1)要注意研讨活动的指导。(2)本课建议用1课时。五、背景资料1. 华罗庚,1910年11月l2日生于江苏省金坛县,我国现代数学家。1924年初中毕业之后,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不到一年,因家贫辍学。但他却没有放弃,刻苦自修数学,把全部心血用在数学研究上,接连发表了几篇重要论文,引起清华大学熊庆来教授

6、的注意。1932年在熊庆来教授的帮助下,华罗庚到了清华大学数学系,当一名管理员。他一人要干几个人的事,仍继续自学课程,还自修了英文、德文,能用英文写论文。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习。1938年回国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秋天,华罗庚迫于国内白色恐怖,不得已,决定出国继续进行科学研究。在美国的四年,华罗庚先后担任过普林斯顿大学讲师,伊利诺大学教授等。这期间,他研究的范围扩大到多复变函数,自守函数和矩阵几何。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华罗庚毅然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放弃了伊利诺大学终身教授的职务,带领全家1950年2月从美国动身回国。1950年的3月16日,华罗

7、庚到达北京,回清华大学担任教授,受到了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1952年7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正式成立,华罗庚任所长至1984年。其间还担任过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学部委员,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华罗庚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数学家,他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等广泛数学领域中都做出卓越贡献,由于他的贡献,有许多定理、不等式与方法等都用他的名字命名。他在他生命的后20年里,以极大热忱致力于数学为国民经济服务,几乎把全部精力投身于推广应用数学方法的工作,而优选法、统筹法的推广应用便是其中心内容。2. 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3. 统筹方法一般有并行操作法、移动

8、比较法、调整比较法、枚举比较法、尝试探索法、抽调法等。2. 从乌鸦喝水想到的一、教学目标1. 通过“从乌鸦喝水想到的”一课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具备不唯书、不唯上,积极探索,服从真理的科学信念。培养学生勇于求真、探索的科学精神。2.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3. 通过实验向学生渗透一些阿基米德原理的知识。二、课前准备1教师课前按教材要求准备好相关的实验器材,并对每个实验要亲自做12次,以便指导学生的分组实验。2要进行安全教育。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 研究投石子与水面升高的关系。 2. 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及观察分析思考的方法。四、教学要点及建议1. “引言”

9、:从寓言入手,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2. “探索课题”:用“猜想结果动手实践结果验证”的研究方法指导学生以“满足什么条件,乌鸦才能喝到水?”为题,逐步深入探究科学道理。3. “探索活动”:(1)围绕“瓶中有多少水,乌鸦才能喝到水?”,引导学生动手做两个实验,根据学生自己得出的实验结果,让学生分析思考两个问题。瓶中有1/3水:石子与石子之间有空隙,存在空隙中的水升不上来。只有在瓶中有足够多水时,才以用石子把水顶到瓶口。使学生理解石子是固体,它的体积在水中占有一定的空间,很多的石子会使水面上升。(2)第1个实验,让学生理解石子之间有空隙,而且石子这间的空隙总要占一定的体积,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乌鸦喝水

10、的问题。第2个实验,渗透阿基米德原理的知识。让学生理解,杯中放入石子的多少与溢出水的关系。本课活动,老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训练学生良好的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注重现象和问题之间的密切联系,养成头脑中常问“为什么”的好习惯。长此以往,学生的观察能力、注意力及研究科学的兴趣就会随之加强,知识也会随之丰富,为将来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4.“探索发现”:学生亲自实验,在得出结果的基础上理解该栏目中的,同时教师着重让学生体验中的研究方法。5.“探索延伸”使学生理解向装满水的水杯中不断投放石子,溢出的水就是投入石子的体积这一科学道理,为将来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做一些铺垫。6. 小资料:“

11、寓言”:用假想的故事来说明某种哲理,从而达到教育或讽刺目的文学作品。黑黑的乌鸦有智慧吗?最近日本科学家发现,野生乌鸦会利用红绿灯在停下的汽车轮子下压碎核桃,吃核桃仁。乌鸦事先把核桃埋在公路旁,当它要吃时,先把埋着的核桃挖出,接着叼着核桃在架子上等待汽车停车,它居然知道把核桃放在汽车前面,帮它碾碎核桃,核桃碾碎了,它立即飞向核桃处吃核桃仁。科学家的正在研究,你们也可以研究。3.平衡与技巧一、教学目标1.通过“平衡与技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重心与平衡方面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勤于学习、敢于质疑、善于思索的科学态度。2. 通过探索杂技演员找平衡的奥秘活动,以科学知识和原理为载体,提高学生科学学习与

12、研究方法的水平。3.通过学习与体验活动,了解一些重心、对称、平衡的知识。二、课前准备1教师课前按教材要求把实验器材准备好,并亲自把实验二“移动重心找平衡”的实验做12次,以便指导学生分组实验。2进行实验安全教育。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 当单足站立面积小的报纸上时,观察他们以身体的哪些部位来调节身体平衡的?2.放了硬币的牙膏盒,牙膏盒能平衡地停在桌子的边上,牙膏盒的重心向哪个方向移动了?3. 杂技演员保持平衡的方法是什么?四、教学要点及建议1.“引言”:通过杂技演员高超的技艺,启发学生探究平衡与技巧的求知欲望。2.“探索课题”:通过探究活动,探索杂技演员保持平衡的主要方法,了解一些“重心”、“

13、平衡”方面的科学知识。3.“探索活动”:(1)“肢体运动找平衡”通过单足站立在面积越来越小的报纸上,观察他们以身体的哪些部位来调节平衡,通过观察得出结论(腰部和四肢)(2)“移动重心找平衡”每人准备一套实验器材,按要求先把空牙膏盒的一半(重心在中心部位)放在桌边上,观察实验结果。再在牙膏盒的一端粘三枚硬币(最好是1角的新硬币),让学生观察分析、放了硬币的牙膏盒的重心向哪个方向移动了,理解“移动重心找平衡”的科学道理。(3)通过阅读与观察思考,找到杂技演员保持平衡的主要方法,了解“重心”、“对称”、“平衡”方面的科学知识。4.“探索发现”了解“重心”,“物体重心的竖直线在支撑面内”。总结杂技演员

14、保持平衡的主要方法与手段。5.“探索延伸”通过“你能站起来吗?”的学习活动,引起学生对重心方面知识的学习兴趣。在探索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只有具备扎实的科学知识,才能更好地了解“身上的科学”,初步建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志向。 亲身体验是求真、探索的一个重要过程,先感受确实站不起来。以慢动作站起来,体验站起来过程中上身和脚的变化。 在体验的基础上,用科学知识“从重心引垂下来的竖直线”来说明人在坐、蹲、立、跳及各种活动中,由于肢体位置的变化,人体重心的位置也是变化的。五、相关的背景资料1. 每一个物体都有一个重心。2. 人在站立时,人体的重心在人身高的0.6倍处。一个身高1.7米的同学在

15、站立时,他的重心离地高度约在1.08米处。3. 一个坐定的人,他的身体重心位置是在身体内部靠近脊椎骨的地方,比肚脐高出大约20厘米。要是从这一点向下引一条竖直线,会通过座椅,落在两脚的后面。4.人在坐、立、蹲、跳及各种活动中,由于肢体的变化,人体的重心的位置也是变化的。舰船的水手都习惯把他们的身体底面(两脚之间的面积)尽可能放大,才能在摇摆的甲板上立稳。5. 垂直上下穿过人体重心的那根无形的线,我们把它叫“人体的重心线”。4. 大陆原来是连在一起的吗一、教学目的1. 通过对以“大陆原来是连在一起的吗?”为内容的学习探讨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研究兴趣。2. 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观察

16、生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养成问题意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3. 在动手操作中,了解大陆板块曾经是连在一起的。二、课前准备1.课前教师需要收集一些大陆板块的相关知识,并进行归纳整理,形成大陆板块的系统知识。2.制作或者收集关于“大陆飘移”的视频课件。3.制作大陆板块拼连教具。4.注意进行安全使用剪刀的教育。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的重点是:1.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有关材料而获得知识的基本要领。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2. 大陆板块曾经是连在一起的。教学难点是关于舌羊齿植物化石的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的讨论。四、教学要点及建议1.各栏目教学指导策略:(1)引言以一则小故事为背景导人新课。提

17、出疑问引起学生研究本课题的兴趣。建议也可以从观看世界地图入手,提出大陆原来是连在一起的问题,引发研究动力,进入新课。(2)探索课题明确研究的课题:探索“大陆原来是连在一起的”问题,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3)探索活动活动准备:课前教师要告诉学生准备好:1把学生用剪刀、铅笔及描图纸(薄纸)等活动用品。活动设计:提示本节活动课是通过剪拼世界地图的实验,探讨大陆飘移学说。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建议根据具体情况再分成几个小题使学生更具体明白研究的内容。如:世界有几大洲?有几块大陆?怎样证明原来大陆是连在一起的?活动过程:主要有两项活动内容。第一项活动是通过剪、拼地图研究“大陆飘移”学说,证明原

18、来大陆是连在一起的。按照实验的三步程序组织好教学活动。描图是困难的,要指导好。如果有条件课前印制好(图1)对教学活动是有益处的。最后引导到“实验观察”栏目的思考上。注意是“大致能拼在一起”。指导观察图2是这个环节重要一点,也说明原来大陆是连在一起的。第二项活动是关于舌羊齿植物化石的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的讨论。可以按小组形式组织讨论,再在全班进行交流。(4)探索发现这一部分总结了全课,做出了结论。应让学生讨论这段话,加深理解。并可以鼓励学生讨论:“现在大陆还在动吗?”的问题。(5)探索延伸这一部分是信息交流使活动得到提升,有一定难度。教师要参与交流活动。2.应注意的问题(1)组织好实验制作活动是本

19、课较为困难的地方,教师要细心做好组织工作。(2)注意安全教育。(3)本课建议用1课时。五、背景资料1. 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1910年,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在一次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 ,发现大西洋西岸的轮廓有惊人的相似性。次年秋天, 他又在一本文献中看到有人根据古生物学的证据,提出巴西和非洲曾有过陆地连接的观点,这引起他莫大的兴趣,从此开始搜集地质学资料,查找海陆漂移的证据。1912年,魏格纳在法兰克福地质学会上做了“大陆与海洋的起源”的讲演,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1915年, 他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系统阐述了大陆漂移说。大陆漂移说与当时在地质学界占统治地位的大陆固定说相对立,老一代地质学家因魏

20、格纳提不出令人信服的关于漂移动力的说明而均不承认这一新学说。1930年11月魏格纳为了寻找大陆飘移的直接证据,而前往格陵兰考察,在荒凉的冰原考察途中不幸遇难。在30年代以后,大陆漂移说逐渐悄无声息。后来,人们通过对古地磁学和海洋地质学的研究,发现海底不是平坦的,而且海底比海水年轻,说明它处在一个变动的过程中,由此彻底否定了大陆固定论的思想。1968 年,法国地质学家勒比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六大板块,以后人们又有所修正。现在认为地球岩石层板块主要有8个大板块,?板块构造理论解决了魏格纳没有解决的漂移动力问题,使地质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地震学家研究地震的成因和分布提供了可信的理论依据

21、。因此人们认为,从大陆漂移说到板块构造理论的确立,完成了一场现代地学革命。2. 魏格纳的证据主要有:(1)大陆岸线的相似性。南大西洋两岸,海岸线轮廓相互匹配,可以拼接成为一个整体,说明这两个大陆曾经相连接。(2)褶皱系的延续性。南大西洋两岸,即非洲南端与南美布宜诺斯艾利斯之南的二叠纪褶皱山系同是东西走向的,而且地质情况相当,可以连接。(3)古冰川的分布。南方诸大陆(南美、南非和南澳大利亚)和印度南部广泛分布着晚古生代的冰川痕迹,若将分布地拼合在一起。能较好的解释冰川分布的规律。(4)化石,在南方诸大陆和印度南部的晚古生代冰碛层上普遍覆盖有具舌羊齿植物群化石的含煤地层,证明南方诸大陆与印度过去是

22、一个整体。5. 早餐与健康一、教学目的1. 通过以“早餐与营养平衡”为内容的学习探讨活动,引起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学习研究兴趣,培养学生喜欢研究事物的科学精神。2.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研究问题、思考问题的正确方法。3. 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吃好早餐对学习和健康非常重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珍惜自己的身体。二、课前准备1. 课前教师要收集相关的资料。2. 制作“食物金字塔”视频课件。3. 制订一份健康膳食计划。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的重点是:1. 培养学生研究问题、思考问题的正确方法。2. 认知吃好早餐的重要性。教学的难点是:吃早餐情况调查与分析。四、教学要点及建议1.各栏目教学指导策略:(1

23、)引言以一段话与题图导人新课。建议采用创情激趣,巧妙地提出今天早晨吃早餐了吗?吃的什么?现在饿吗?等问题自然导入新课。(2)探索课题明确研究的课题:探索“早餐与健康”问题,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建议根据具体情况结合课文再分成几个小题使学生更具体明白研究的内容。(3)探索活动活动准备: 课前教师要告诉学生收集早餐食物的名称。 做好组织工作:分小组,推举主持人等。活动设计:提示本节活动课活动是通过收集信息、调查研究、小组讨论等方法研究早餐与健康的课题。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活动过程:主要进行三项教学活动。活动一是 “参加吃早餐话题的讨论”。重点内容是教材上给出了一幅图,表现了老师和同学们一

24、起谈论吃早餐的情况。每个同学说的都不同,自然就会引出两个话题一是为什么吃早餐?二是早餐吃什么好?为下面的活动起了引动与导向的作用。教学中要解决好两个问题: 组织好小组内同学交流自己吃早餐情况的活动。教师要巡视听取发言,初步了解学生吃早餐情况,为下面活动安排做到心中有数。 关于“信息台”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教学安排。力求有趣味性让学生有所感悟,结合谈出自己的对吃早餐重要性的认识,教学效果则更好一些。活动二是“我们的调查与分析”,可组织学生按教材提供的操作程序进行。教学中要注意两个问题: 这一活动是学生学习开展科研活动的方法-调查法的过程。所以对操作要素如:拟定主题、设计问卷(调

25、查内容)、调查方式方法设计、进行调查、数据统计、综合分析、结论提出等方面要一个潜在的引导,使学生有所感悟。 引导学生做好数据分析,并提出初步结论。进一步引导到我们要怎样改变不良的习惯。活动三是“学一学搭配早餐”。首先要组织学生对“资料”栏目内容进行学习,要采用活泼的生动的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学习搭配早餐。并组织展示早餐计划表,教师适时点拨。(4)探索发现这一部分既总结了全课的三项活动,又是对研究结果的提升。要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讲解,以加强对课题结论的理解。(5)探索延伸这一部分使活动得到进一步提升,介绍了食物金字塔的知识,有一定难度,要结合视频课件做好启发和引导。再指导他们如何与家长一起制定

26、健康膳食计划,最好提供计划的制定方法和内容。2. 应注意的问题(1)组织好调查活动是本课较为困难的地方,教师要细心做好组织工作。(2)本课建议用1课时。五、背景资料1. 儿童时期是人生生长发育的高峰期,营养物质需求量大且种类要求全面。不但应多进食富含蛋白质、微量元素的蛋、奶、鱼、肉、豆类,还应适当多进食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因此儿童不要偏食,以免造成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2. 偏食是指无节制地吃爱吃的食物,而不爱吃的食物一口不沾,虽不是疾病,危害却较大。长期偏食,造成某些营养物质的缺乏,易生病。各种营养成份之间有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一种营养素的消化,往往需要其它营养素的存在。如偏食只吃少

27、数几种食物,营养成份就不能充分吸收,也会影响身体健康。3. 人体需要七种营养素,即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如果营养素摄入不足、不全面,就会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特别是蛋白质和脂肪两种营养素与生长发育关系最为密切。4. 不吃早餐的害处长期不吃早餐会有损身体健康,因为从昨天晚上进晚餐时间到第二天午餐的时间,空腹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在这期间仅靠肝脏释放的糖原分解来维持血糖浓度,身体能量处于进出不平衡的状态,长此下去会损害脏器功能,影响健康。不吃早餐会出现低血糖,表现为头晕无力,甚至晕厥,导致意外事故发生;不吃早餐,营养不良,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冒,尤其在冬季又冷又饿容

28、易患呼吸道疾病;不吃早餐饥饿损伤胃粘膜,胃内粘液减少,胃酸刺激胃粘膜,导致胃炎,久之患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道疾病;不吃早餐由于低血糖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记忆力、思维能力下降,学习力不从心,成绩下降。5. 合理的早餐要有碳水化合物,稀饭或面点粮谷类食物;要有蛋白质,一个鸡蛋、一瓶牛奶,牛奶是优质蛋白;要有蔬菜水果;不吃油腻食品、油炸食品;健康的身体从餐桌开始,从早餐开始,把早餐吃好,吃出健康,吃出美丽。6. 食物金字塔是营养学家为了帮助人们设计健康的饮食计划提出的。食物金字塔将食物分成六个组,它显示了人类每天该从每一组中吃多少食物才能维持膳食平衡。食物金字塔下宽向上逐渐窄是撮入量的表

29、示。不同国家和地区营养学家对食物金字塔表示的样式也有差异,但总的原则基本是一致的。6. 哪些材料隔音效果好一、教学目的1. 通过以研究隔音材料特点为内容的实验学习活动,引起学生对声学知识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在实验探究方面的能力,增强学生对隔音材料特点的认识。2. 通过学习与实践活动,养成通过实验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并学会对比分析的方法。3.通过学习与实践活动,了解隔音材料方面的知识以及隔音材料的应用。二、课前准备1. 相关知识:(1)噪声: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

30、噪声。环保噪声比物理噪声范围广。(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人们以分贝(符号b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人能够适应的声音是90dB以下。噪声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对人的生理和心理都有影响。(3)减弱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1. 对于声源的选择要做到能够持续发声,如:闹铃、定时器、手机、收音机、音乐播放器等。2. 皮尺应选择测量范围较大的。3. 实验场地选择较为安静的地点,效果更明显。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多孔、多皱、松软的材料隔音效果好声音的传递需要能量,不同的材料都对声音都有隔音作用,但效果不同,隔音效果好的具有多孔、多皱、松软的特点。2教

31、学难点:在比较分析不同材料隔音效果的同时,归纳隔音效果好的材料的特点。四、教学要点及建议1各栏目教学指导策略:(1)引言:引言部分选用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射击比赛中,运动员戴一个隔音耳罩的照片,并阐述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听力,防止射击时的枪声对耳朵造成损伤。从而提出:耳罩内用什么样的材料隔音效果好的问题,引发同学们的思考。(2)探究课题由引言部分思考隔音材料的特点,目的是直接切入本课的研究内容,确立分析隔音效果好的材料的结构特点。从而使学生明白本课的学习目标。(3)探究活动1. 活动准备:(1)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看看哪些材料对声音的阻碍效果好?对于实验材料,可以用身边的一些常用物品代替。如:声源可以是闹铃、定时器、手机、收音机、音乐播放器等。(2)进行安全操作教育。2. 活动设计:将闹钟调至闹响状态放入鞋盒中,并用填充物将鞋盒填满、填实,实验的同学远离鞋盒,直至几乎听不到闹钟响,用皮尺测量出填充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