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7 ,大小:2.03MB ,
资源ID:2346673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4667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级地理复习纲要.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级地理复习纲要.docx

1、级地理复习纲要2014级地理复习纲要七上第一章 认识地球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2、大小: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为40000千米,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二、地球仪 1、地轴:经过地心的一条假想的地球旋转轴,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2、两极:北用有字母(N)表示,南极同字母(S)表示。三、经纬和纬线经线纬线概念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特点线圈形状半圆,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线圈圆(除极点外),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线圈间的关系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极点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长度所有经线长

2、度都相等(约2万千米)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两极收缩成一点。南北纬度数相的纬线长度相等。指示方向南北东西四、经度和纬度经度纬度起始线本初子午线(00经线)(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赤道(00纬度)(距南、北两极相等的纬线圈)划分方向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方向划分从赤道向南、向北方向划分度数范围0180090数值的递变规律东经和西经度数分别是向东、向西逐渐增大,最后增至180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逐渐增大,最大到90表示符号东经(E)、西经(W)北纬(N)、南纬(S) 经纬度变化规律口诀:东增东经,西增西经;南增南纬,北增北纬。 五、半球的划分:1、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

3、00纬线)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为半球。2、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0W和1600E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因为这一线基本上是从大洋通过。 6、高中低纬的划分: 纬度小于300为低纬度,纬度大于300为中纬,纬度大于600为高纬。(如上图所示)七、五带的划分: 1、五带划分的依据:地面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2、五带知识简表(见下表)五带名称范围特征热带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23.50N-23.50S)有阳光直射现象.在南、北回归线上每年直射一次,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直射两次。北温带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23.50N-66.50N)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4、南温带位位于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23.50S-66.50S)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北寒带北极圈内(66.50N-900N)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南寒带南极圈内(66.50S-900S)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3、五带示意图八、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1、自转中心:地轴2、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3、自转周期:一天,约小时4、自转的地理意义(现象):产生了昼夜更替(太阳的东升西落)、地方时差异(两地经度每隔150,时间相差近1小时)等。(二)、地球的公转地球围绕太阳不停

5、地转动: 1、公转中心:太阳2、公转方向:自西向东3、公转周期:一年,约365天。4、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现象):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五带形成等。 5、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见下左图) 6、南北半球季节相反:(见下右图)季节半球北半球南半球春季、月、月夏季、月、月秋季、月、月冬季、月、月7、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造成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夏季为昼长夜短,冬季为昼短夜长,春季和秋季昼夜相差不多(昼夜平分)。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为了充分利用日光,节约照明电力,在夏季实行夏令时。8、在北半球的夏至日时: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在北半球的冬至时:纬度越高,昼越

6、短,夜越长。9、昼夜长短变化示意图 (见下图)七上第二章 学用地图1、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1、方向的三种判定方法:(1)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指示北方; (2)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3)基本(一般)的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比例尺: (1)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 (2)形式: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3)比较: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表示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4)如何借助比例尺计算地图上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呢?如果是直线距离,用直尺在图上量出两地之间的距离,然后用比例尺公式算出

7、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再把单位厘米换算成米或千米。3、图例:记住常见图例(见下图)4、注记:在地图上,各种地理事物都用特定的地图符号来表示,这些地图符号就叫图例。在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陆高海深的数字,叫注记。二、地形图的判读 1、海拔是指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地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如下面的示意图)2、等高线地形图: (1)地形部位判读: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见下左图) (2)山谷与山脊的区别(见下右图) (3)判读时抓住各地形的特征:山的等高线特点是中间高,四周低;断崖的等高线则重合在一起;山峰在地图上一般用符号“”表

8、示;山脊是等高线弯曲最大的地方,而且最弯处像箭头一样指向低处;山谷与山脊相反,最弯处指向高处;山脊和山谷的等高线判读可概括为“指低的是山脊,指高的是山凹(山谷)”;鞍部则是相邻两座山峰之间的连接部位;陡坡的等高线密集;缓坡的等高线稀疏。(4)等高线疏密程度与坡度陡缓的关系: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坡度越缓。(5)五种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见下图表)(6)利用世界地形图找出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最大的的盆地刚果盆地,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可参见七年级上册P37世界地形图)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高度500米以上500米以上200米500米不定200

9、米以下地面起伏程度起伏很大。具有耸立的山顶、陡峭的山坡和低缓的山麓(即山脚)起伏不大。范围宽广、面积圈大,外围软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起伏和缓。中间低四周高。宽广平坦、起伏很小。3、分层设色地形图(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以一定次序的颜色、色调的变化来显示地势的起伏,这样的地图就是分层设色地形图。(2)、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用绿色黄色褐色的颜色渐变表示陆地上地势由低到高的变化,绿色表示低平原,黄、褐等色表示山地和高原,白色表示雪山冰川;用浅蓝到深蓝的变化表示海水由浅到深的变化。这种地形图的优点是醒目,而且有立体感。一般我们所使用的世界地图的类型就是分层设色地形图。七上第三章 陆地与海洋1、世界海

10、陆分布形势1、“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水球”地球总面积5.1亿平方千米。(1)海洋:3.61亿平方千米,占全球的71%。(2)陆地:1.49亿平方千米,占全球的29%。2、海陆相间分布;全球海洋相通,陆地分割成许多块。3、海陆分布不均: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片陆地。2、七大洲1、它们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从大到小排列,可简记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2、洲界:亚欧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南北美洲分界线:

11、巴拿马运河。欧洲秘非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三、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可简记为“太大印北”) 1、 2、分界线(1)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非洲南端的厄加勒斯角(200E线) (2)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塔斯马尼亚岛(146051/E线)(3)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南美洲南端的合恩角(670W线) (4)北冰洋与太平洋、大西洋之间:北极圈(66.50N线)四、导致陆地上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和人类的活动等。其中,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五、海洋与陆地的变迁 1、证据:沧海桑田。 2、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2亿年前,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

12、。3、板块学说: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快内部比较稳定;板快与板快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通常表现为张裂拉伸、俯冲碰撞、断裂错动等,容易形成火山活动和地震。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六、人类与海洋1、从海洋中出现最原始的生命开始,到现在已有近30亿年的历史,它为人类的生命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广阔的空间。2、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量的97%以上,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矿产、油气、生物等资源,被称为“天然的鱼仓”“蓝色的油田”“盐类的故乡”“娱乐的胜地”“资源的宝库”等,是人类可持续的重要基地。 3、维持海洋权益,强化海洋开发与保护,已成为当代的重要议

13、题。七上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1、天气和天气预报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是一个地方在短时间内的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大气状况;气候是某一地区多年的天气和大气活动的综合状况。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是气温和降水。2、天气特点:反映一个地方短时期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3、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要说明一日内的阴晴、风、降水和气温的情况。4、空气质量及预报:污染指数小,对健康有利;污染指数大,则对健康不利。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日平均气温:是指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气象台对气温的观测,通常每日四次,观测时间一般是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一天中这四次气温观测

14、结果的平均数,就是日平均气温。2、气温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是指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一天中的气温是不变化的,陆地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当地午后两小时左右,而最低气温往往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中的气温也是变化的,世界陆地大多数地区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北球出现在1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3、气温的分布: (1)气温的分布: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2)影响因素:受纬度位置影响(纬度因素):一般来说,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南北半球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逐渐降低;受海陆位置影响(海陆因素):同纬度地区的夏

15、季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冬季海洋比陆地气温高;受地形影响(地形因素):山地的气温随着海拔的长高而降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C。三、降水和降水分布1、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2、降水的季节变化:通常用各月降雨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3、降水的分布:通常用等降水量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赤道地区是降水多,中纬度地区降水沿海高于内陆,两极地区是降水少。4、影响因素:纬度位置:赤道地区和温带沿海地区降水量多;海陆位置: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四、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一)、世界各地气候是复杂多样

16、,根据各地的气温和降水状况等特征,可以把气候分成若干类型。了解一个体截然的气候特征,主要是通过当地的最热月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等指标和降水量的季节分配特点来概括的。2、按海陆位置分布(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分面地区气候类型大陆东岸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1、按热量带分布 热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温带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寒带寒带气候(包括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

17、三)、世界气候的类型气候类型分布规律特征典型分布地区热带雨林气候赤道附近(南北纬100之间)全年高温多雨亚马孙河流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热带季风气候北纬100至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全年高温,一年分为雨季和旱季印度半岛、中南半岛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全年高温,一年分为干季和湿季非洲中部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部全年高温少雨西亚、北非、澳大利亚中部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0至400的大陆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地中海沿岸亚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250至350的大陆东岸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中国、美国、巴西等国东南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0至60

18、0的大陆西岸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降水均匀欧洲西部温带季风气候北纬35至55的亚欧大陆东岸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亚洲东部,如我国华北、东北等。温带大陆性气候南北纬400至600的大陆内部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降水较少,集中在夏季。亚欧大陆内部;北美大陆内部。寒带气候南北极圈至极地地区终年寒冷干燥两极地区、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边缘高原山地气候高原、山地地区垂直变化显著高原山地地区(4)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纬度位置:不同纬度地带,接受太阳热量的多少不同。因此,不同纬度的气温和降水产生的差异一般是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降水情况是赤道地区多,两极地区少。2、海陆因素:由于陆地吸热快

19、,散热也快;海洋吸热慢,散热也慢。因此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近海地带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降水多;远离海洋的陆地,降水少。近海而受不到海风吹拂的地区,降水也少。3、地形因素: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0C。因此,在同纬度地带内,高山、高原的气温较低,平原的气温较高。降水也受地形的影响,一般是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与纬线平行的高大山脉往往成为气候的分界线。(5)气候的影响1、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影响人类的生产活动,气候异常会产生灾害。2、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科学家认为,气候变暖,既有自然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二氧

20、化碳对大气有保温作用。人类一方面燃烧煤、石油等,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另一方面,砍伐森林减少了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结果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气温也就随着升高。七上第五章 居民与聚落1、世界的人口1、世界人口的增长: 在不同历史时期,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不同,人口增长与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密切的联系。至2011年,世界人口已经突破70亿。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2、世界人口的分布(1)人口疏密用人口密度表示,计算方法是,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世界人口的分布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历史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一般说来,自然条件好,工业也发展早,经济发达地区人口稠密,而自然条

21、件恶劣地区人口稀少。(2)世界口稠密地区及原因人口稠密地区原因欧洲及美洲东部等中纬度度近海的平原地区(北美东北部、欧洲西部)经济发达,工业发展早亚洲东部(东亚)和南部(南亚)自然条件好,农业发展早,历史悠久(3)世界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地区。3、人口问题: (1)表现:一是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二是乡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2)影响:对资源、环境和社会都产生了巨大影响。(3)解决办法: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2、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1、不同的人种: (1)三大人种:

22、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 (2)划分不同人种依据: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 (3)三大人种分布地区。(见下表)人种主要分布地区白种人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黄种人亚洲、北美洲北部、南美洲北部黑种人非洲中南部、大洋洲西部、美国2、世界主要语言(1)联合国工作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2)使用人数最的语言是汉语、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英语。(2)世界主要语言及其分布:语言主要分布地区汉语中国及东南亚等华人华侨聚居地英语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大洋洲俄语俄罗斯、亚洲中部、欧洲东部法语法国、非洲中部和西部一些国家、加拿大东部西班牙语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阿拉伯语非洲北部、

23、亚洲西部3、世界三大宗教(1)世界三大宗教分别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2)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是基督教,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2)伊斯兰教教徒被称为穆斯林,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3)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始创于古印度,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3、聚落:它有乡村和城市两种类型,城市的出现晚于乡村的出现。聚落的形成与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七上第六章 发展差异与国际合作一、国家和地区1、目前,全世界共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独立的国家有190多个;面积居前六位的国家分别是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

24、其次是印度。 3、领土包括领陆、领水和领空。 4、地区是指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5、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1)划分依据:经济发展水平。 (2)主要分布地区: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3)主要差异:工业、农业、服务业方面。 (4)国家间的合作方式:“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二、国际组织1、世界上最大的经济组织是世贸组织。 2、世界上最大的卫生组织是是红十字会。 3、世界上最大的体育组织是奥委会。4、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性国际组织是联合国,其总部位于美国纽约,中国是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七下第七章 亚洲一、亚洲: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

25、的一个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是世界第一大洲。1、亚洲的位置: (1)半球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 海陆位置:亚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3、分界线:白令海峡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黑海、土耳其海峡是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4、分区:东亚(5国)、东南亚(11国)、南亚(7国)、北亚(1国)、西亚(21国)、中亚(5国)。5、亚洲的地形和河流(1)、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复杂,以高原、山地为主(两者占总面积的60%以上);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地表起伏大、高低相差悬殊。(2)、地形

26、分布 中部:6、亚洲河流与地形的关系(1)河流流向特点:受地形地势影响,河流多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并呈放射状流向四周海洋。(2)主要河流及注入的海洋:向北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向东注入太平洋的河流有: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湄公河;向南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有:恒河、印度河。7、亚洲的气候(1)气候特征(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2)形成原因:地跨热带、温带、寒带;东、北、南三面临大洋;西亚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亚洲跨纬度广,海陆跨度大,海陆势力性质差异大。(3)亚洲气候类型有9种: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

27、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高原山地气候、亚热带和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4)形成亚洲气候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境;地形因素。8、亚洲的人文环境(1)人口最多的大洲。人口数量约40亿,占世界总人口的61%。(2)有6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它们分别是: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3)人口分布:亚洲人口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南亚。(4)文化:亚洲是世界三大宗教的发祥地,也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河谷地和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文明的发祥地。(5)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但经济发展不平衡,日本和韩国是亚洲仅有的两个发达国家。(6)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历史条件:亚洲许多

28、国家长期受殖民统治,经济不发达,工业基础较薄弱;社会条件: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先后大力发展出口加工业,推进本国经济的发展;自然条件:西亚波斯湾沿岸国家如沙特阿拉伯,因为大量出口石油,而成为比较富裕的国家。2、东南亚1、位置:东南亚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组成,它北连中国、南邻大洋洲,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其中马六甲海峡位于苏门答腊岛和马来群岛之间,是世界航海运输的枢纽。 2、自然环境:中南半岛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马来群岛是火山地震频繁,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3、气候: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4、人口:东

29、南亚人口稠密,主要分布在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区;而人种是以黄种人为主,是世界上最大的华人华侨聚居区。国家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泰国物产油棕、锡椰子、马尼拉麻石油稻米、天然橡胶5、经济:3、南亚 1、位置:喜马拉雅山之南,印度洋之北。 2、三大地形区:北部是喜马拉雅山,中部是恒河和印度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3、工农业: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形成以加尔各答为中心的麻纺、钢铁工业城市,德干高原西北部盛产棉花,形成以孟买为中心的棉纺织工业城市。农产品主要有黄麻、荼叶、花生、棉花等。4、西亚 1、位置:“五海三洲”之地,五海指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位伯海;三洲指亚洲、非洲、欧洲。其中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大

30、西洋和印度洋,土耳其海峡是亚欧两大洲的分界线,霍尔木兹海峡有“石油咽喉”之称。 2、石油资源:中东石油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地区,主要销往东亚(中国、日本)、欧洲、美国。 3、水资源:中东以沙漠气候为主,淡水资源极其匮乏,因此有“水比油贵”的说法。人口则分布在河流两侧、绿洲和有水的地方。 4、农业:以灌溉农业主主,农作物主要有小麦、香料等。5、日本 1、日本由北海道、本洲和四国4大岛及附近的小岛组成,东临太平洋隔日本海与韩国、朝鲜、中国、俄罗斯相望。 2、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仅分布在沿海(关东平原为最大平原)。 3、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因此火山地震灾害频繁发生,日本的最高峰富士山是一座著名的活火山。 4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