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你正在下载:

汇总.docx

[预览]
格式:DOCX , 页数:76 ,大小:75.26KB ,
资源ID:2344400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44400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汇总.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汇总.docx

1、汇总第一章 基础心理学知识第一节绪论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及行为规律的科学。2、人的认识、情绪和情感及意志活动,这三类心理现象称为心理过程。注意不是心理过程,是心理状态。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1、无机物和植物没有心理。最原始的动物是单细胞动物,如变形虫,有趋利避害的能力,只能叫做感应性,而不能叫做心理现象。无脊椎动物发展到环节动物阶段,开始有了感觉的心理现象;最简单最低级的心理现象。脊椎动物,有了知觉的现象。灵长类动物到了思维萌芽阶段。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1、孟子主张所有的人都是性善的;荀子主张所有的人都是性恶的。2、构造心理学的创造人是冯特,采用内省

2、的方法,分析意识的内容,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联结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3、美国心理学家华生的行为主义,确定了刺激和反应(即S-R)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观点。4、罗杰斯和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应该关心人的价值与尊严,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第四单元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无)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第一单元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1、神经系统和机体其他系统的器官一样,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我们把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叫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个部分组成。2、脑干位于颅腔

3、与脊髓相连接的部位,包括延脑(又叫延髓)、桥脑和中脑三个部分。它是脑的最古老的部位,也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活动的主要机构。3、间脑位于脑干之上,被大脑两半球覆盖着,由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四个部分构成。丘脑是除嗅觉以外所有感觉的重要中枢。下丘脑是是自主神经系统在大脑皮层下重要的神经中枢,它调节着内脏系统的活动。4、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顶叶以躯干感觉功能为主;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第二单元内分泌系统与心理(无)第三单元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1、巴甫洛夫学说的几个基本概念:(一)兴奋和抑制;(二)反射、反射弧和反馈;(三)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巴甫洛夫所研究的条件反射称为经

4、典条件反射;斯金纳研究的条件反射称为操作条件反射或工具条件反射。第三节感觉知觉第一单元感觉概述1、感觉是由物体作用于感觉器官引起的,按照刺激来源于身体的外部还是内部,可以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内部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第二单元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无)第三单元各种感觉1、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在380纳米780纳米。视细胞层上有两种视觉神经细胞,即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接受强光刺激的叫明视觉器官;锥体细胞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是明视觉。对弱光敏感的叫暗视觉器官;杆体细胞不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是暗视觉。2、颜色包括彩色和非彩色。彩色有

5、色调、明度和饱和度三种特性。3、色觉异常:分辨颜色困难或不能分辨颜色。按色觉异常的程度,分为色弱、部分色盲和全色盲。色觉异常的人自己觉察不到自己色觉上有缺陷,别人也难以发现。因为有色觉缺陷的人对明度非常敏感,他们能分辨很细微的明度上的差别。色觉异常绝大多数是遗传的原因造成的。色盲中女性色盲的人数是男性色盲人数的十分之一。4、16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是听觉的适宜刺激,叫声波。人们在听阈范围内对10004000赫兹的声音最敏感。人类听觉的感受性和年龄有关。5、声音是心理现象,声波是物理现象。6、最基本的味觉有酸、甜、苦、咸四种。先甜后苦,前咸后酸。7、平衡觉又叫静觉。内脏感觉又叫机体觉。第四单

6、元感觉现象1、一种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叫联觉。第五单元知觉概述(无)第六单元知觉概述1、时间知觉是对物理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时间知觉的产生可以借助的线索包括:计时器提供的信息,自然界昼夜的交替、四季周期性的变化,人体生理活动、心理活动周期性变化等。影响时间知觉准备性的因素很多,如分别用视觉、触觉和听觉来估计时间,在估计的准确度上,听觉最高,视觉最低,触觉居中。情绪也影响对时间的估计。2、运动知觉是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有时物体在空间并没有发生位移,却能被知觉为运动,这种现象叫做似动现象,又叫动景现象、现象。第四节记忆第一单元记忆及记忆过程(无)第二

7、单元遗忘及遗忘规律(无)第三单元遗忘的原因及系列位置效应(无)第五节思维言语及想象第一单元思维概述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过程,思维作为一种反映形式萦的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第二单元思维的种类1、根据思维的形态,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2、抽象思维是用词进行判断、推理并得出结论的过程,又叫词的思维或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以词为中介来反映现实,这是思维的最本质特征,也是人的思维和动物心理的根本区别。第三单元概念形成与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1、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同时又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

8、单元。2、迁移是指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第四单元语言与言语1、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中枢别称缺陷症状运动性言语中枢布洛卡中枢表达性失语症听觉性言语中枢威尔尼克中枢接受性失语症视觉性言语中枢失读症书写中枢失写症第五单元表象和想象(无)第六节意识与注意第一单元意识概述(无)第二单元注意概述1、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2、注意只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的一个特点,是心理过程的一种状态,即心理活动总是指向于、集中于某些对象。注意不是像认识过程那样的一种心理过程。第三单元注意的特征1、 由于任务的变化,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的现象叫注意转移。

9、2、注意转移是主动的;注意分配是被动的。3、注意分配的一个条件是,所从事的活动中必须有一些活动是非常熟练的。第七节需要与动机第一单元需要与动机概述1、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2、需要的种类:从需要产生的角度分类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就满足的需要对象分类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3、自然需要是生理的不平衡引起的需要,又叫生理需要或生物需要。它与有机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有密切的关系,如饮食、休息、求偶等的需要。4、社会需要是反映社会要求而产生的需要,如求知、成就、交往等需要。社会需要是人所特有的,是通过学习得来的,所以又叫获得性需要。5、物质需要是对社会物质产品的

10、需要,如对食品、工作、生活条件的需要;精神需要是对社会精神产品的需要,如对文化科学知识及对美的欣赏的需要;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二单元需要层次理论1、马斯洛认为,可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第八节情绪、情感和意志第一单元情绪和情感概述1、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2、情绪变化的外部表现模式叫表情。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第二单元(无)第三单元情绪和情感的种类1、基本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不学而会的,又叫原始情绪。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列为情

11、绪的基本形式。第四单元意志1、意志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的目的的心理过程。2、意志的准备阶段,按勒温的说法,动机的冲突一般有四种形式:双趋式冲突(都想要);双避式冲突(都不想要);趋避式冲突(又想要又不想要);双重趋避式冲突(两件事,每件都各有利弊)。第九节能力和人格第一单元能力(无)第二单元人格1、人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各,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点,它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他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第三单元气质1、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

12、征,气质相当于脾气、秉性或性情。2、气质类型的外在表现气质特点胆汁质强但不平衡外向脾气大多血质强、平衡且灵活外向灵活善变黏液质强、平衡但不灵活内向反映慢抑郁质弱,且兴奋过程更弱极端内向消极第四单元性格1、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第五单元人格理论(无)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知识1. 社会心理学诞生: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的著作社会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先后出版,被认为这两本著作的问世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2. 勒温社会心理学之父B=f (P,E),B指行为,P指个体,E指个体所处情境,f指函

13、数关系;个体行为是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境必须被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3. f.h奥尔波特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4. 在社会学习论看来,学习过程大致有三种机制:联想(经典的条件发射)、强化(正强化:奖赏;负强化:取消惩罚)、模仿5.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精神分析论弗洛伊德1.意识与潜意识;2.“力必多”核心概念,性本能;3.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4.生本能与死本能;5.人格结构(本我生物面;自我心理面,提醒、约束、压抑;超我社会面,道德化自我,良心和自我理想构成,指导自我,限制本我)荣格人有抱负,反对自然主义倾向;神经官能症;心理治疗的目的是发

14、展病人的创造性潜力及完整的人格,不是治疗症状;集体潜意识;6. 社会化类型语言的社会化:个体社会化从掌握语言开始,以语言社会化为条件的,掌握语言本身就是社会化过程性别角色社会化:性(生物差异)、性别(人格差异)、性别角色(指社会对男女在态度、角色和行为方式方面的期待)家庭通过性别期待与认同、模仿实现;学校社会多方面强化角色差异。7. 社会角色角色扮演角色扮演过程有角色期待、角色领悟和角色实践角色失调1.角色冲突(角色内冲突、角色间冲突);2.角色不清(应激反应,焦虑和不满足);3.角色中断;4.角色失败(最严重)8. 自我、身份与自尊自我概念的形与发从生理自我(8个月3岁)到社会自我(3岁13

15、、14岁),最后是心理自我(10年左右,从青春期到成年)发展了两个主要成分:自尊和自信自尊的概念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包括对成就、优势与自信等的欲望;对名誉、支配地位、赞赏的欲望。詹姆士心理学原理自尊公式:自尊=成功抱负;自尊取决于成功和获得的成功对个体的意义9. 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几种效应光环效应(晕轮效应):又叫晕轮效应,个体对他人的外表有良好印象,对他的人格品质也倾向于给予肯定评价 刻板印象: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优点有社会适应的意义;简化社会知觉过程。缺点有限经验下具消极意义,偏见歧视。10. 归因: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16、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即归纳行为的原因行为原因的分类内因与外因内归因:将行为原因归于个人特征;外归因(情境归因):将行为原因归于外部条件;综合归因:兼有两者的影响的归因稳定性原因与易变性原因(内部原因稳定)(外部原因易变)可控性原因与不可控性原因可控变化的预测,努力能改变;不可控准确的预测,努力无效控制点理论罗特提出内控者和外控者;内控者符合社会期待的,外控者消极。归因原则; 归因 特异性(唯一客体) 共同性(各种主体) 一致性(所有时间) 刺激客体(外归因) 高 高 高 行为主体(内归因) 低 低 高 情境背景 高 低 低协变原则凯利的归因理论也被称为三维归因理论,协变原则被他认为是最全

17、面的归因原则影响归因的因素1.社会视角(行动者(当事人)、观察者(局外人)对原因的解释会有差别);4.时间因素(具有情境性,过去的事解释为背景的原因,而不是行为主体和刺激客体的原因)11. 动机:分类 知识点亲和动机亲和:个体怕孤独,希望与他人在一起,建立协作和友好联系的一种心理倾向,即合群,是人际吸引的较低层次;源于依恋,先天行为模式是依恋的基础,通过亲子间的相互强化发挥作用。成就动机影响因素:1.目标的吸引力、2.风险与成败的主观概率、3.个体施展才干的机会权力动机定义:是个体希望影响和控制他人的心理倾向;权力需要是权利动机产生的心理背景;温特分类:积极的权力动机(谋求权力)和消极的权力动

18、机(害怕失去权力);引发因素:1.社会控制的需要、2.对无能的恐惧侵犯动机 侵犯动机:是个体有意伤害他人,以使自己获得平衡和满足的一种心理倾向;侵犯行为(侵犯、攻击行为、暴力行为):个体有意伤害他人的行动;是由侵犯动机引起的;侵犯的构成:1.伤害行为(身体伤害、言语伤害)、2.侵犯动机(主观意图直接原因)、3.社会评价(反社会的性质,亲社会的性质;两者间被认可的伤害行为,广义包括以上三种情况,狭义指反社会行为的伤害行为)侵犯行为的影响因素:1.情绪唤起水平;2.道德发展水平;3.自我控制能力;4.社会角色与群体;5大众传媒的影响去个性化状态,最大限度降低了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的意识,降低了对社会

19、评价的关注,内疚、羞愧、恐惧和承诺等行为控制力量也都被削弱,使人表现出通常社会不允许的行为,使个体的侵犯行为增加利他动机 影响因素:1.外部因素:a.自然环境、b.社会情境(他人在场负面影响,榜样增加);情境的社会性意义(是否紧急)、c.时间压力、d利他对象的特点(与利他者相似的人;未伤害过利他者的人;有吸引力的人);2.利他者的心理特征:a.心境、b.内疚、c.人格(社会责任感、移情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与利他行为呈正相关);3.利他技能12. 社交情绪:是人际交往中,个体的一种主观体验,是个体的社会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嫉妒1.含义:发现自己不如别人而产生的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的情绪

20、状态。2.特点:具有针对性、持续性、对抗性、普遍性13. 态度态度的概念是联系个体内、外世界的桥梁,是个体对某一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态度的特点内在性、对象性(人、物、事件、观念等)、稳定性态度的成分ABC模型:认知成分C、情感成分(主导地位)A、行为倾向成分B态度的维度1.方向、2.强度:程度、3.深度:卷入水平、4.向中度:接近核心价值的程度、5.外显度14. 态度转变:个体形成一定的态度后,由于接受新的信息或意见而发生变化的过程,即说服的过程15. 霍夫兰德的态度转变模型四个要素传递者(沟通信息提供者、劝导者)沟通信息(态度转变最直接原因)接受者或目标(转变主体)情境16.

21、 态度转变理论海德的平衡理论 (POX模型)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在态度转变中的作用;态度改变遵循“费力最小原则”原则P(个体)、0(他人)、X(另一个对象,可能是一个人或一个事物)符号相乘判断,P-O的关系最重要,P-O肯定时为强平衡、强不平衡,P-O否定时为弱平衡或弱不平衡人际联系肯定平衡比否定的平衡状态更愉快,人际联系肯定下的态度转变的压力大;认知失调论费斯廷格当各种认知因素出现“非配合性”的关系时,个体就会产生认知失调,进而造成不愉快的紧张状态;原因:1.逻辑的矛盾;2.文化价值的冲突;3.观念的矛盾;4.新旧经验相悖态度测量:间接测量法;1. 量表法:分单维量表(瑟斯顿等距量表、李

22、科特累加量表)和多维量表(奥斯古德语义区分量表、博加达斯社会距离量表)2. 投射法(基本假定个体会将自己的需要、情感或观念倾向投射到其他对象上,知觉成对象的实际上为其自己具有的特征)3. 行为反应测量法(是测谎仪的工作原理,个体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到他的外在生理体征和外在行为上)17. 沟通的结构和沟通网络人际沟通的分类1.组织系统: a.正式沟通(规范,准度高);b.非正式沟通:(灵活,快,随意和不可靠)2.信息流动方向:a.上行沟通;b.下行沟通;c.平行沟通3.信息源与接收者的位置关系:a.单向沟通;b.双向沟通4.基本的语词沟通: a.口头沟通;b.书面沟通5.现实沟

23、通与虚拟沟通(面对面是最普遍的现实沟通。沟通进程主要受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想象所左右和引导)沟通网络正式沟通网络形式:链式、轮式、圆周式、全通道式(好)、Y式沟通质量指标:信息传递速度、准确度、接收者接受的信息量及其满意度;全通道式的沟通网络,信息的传递速度较快,群体成员满意度较高非正式沟通网络:流言式、集束式和偶然式;容易出现失真与歪曲18. 体语沟通的分类体语(身体语言) 知识点目光眼睛是最有效显露个体内心世界的途径,难做到随意控制。喜欢瞳孔变大;目光接触是最重要的身体语言沟通方式面部表情目光和面部表情是精细信息沟通的体语形式。人能控制表情肌,面部表情可能和实际不一致;可表达肯否、接纳与拒绝、

24、积消极、强烈与轻微等情感,可控、易变、效果较为明显;表达真实心态的是目光身体运动和触摸身体运动最易被发现,手势语占有重要的位置;人在触摸时情感体验最为深刻,身体接触是表达强烈情感的方式。触摸需要是本能,产生愉快、依恋人际距离公众距离(12-25英尺,3.6-7.5m 正式场合,演讲或公共场合,单向)、社交距离(4-12英尺,1.2-3.6m 彼此认识,商业交往)个人距离(1.5-4英尺,0.5-1.2m 朋友,说话温柔,能感知体语信息)亲密距离(0-18英寸,0-0.5m 亲人、夫妻,感受气味、呼吸、体温等私密性刺激);1英尺=30cm;1英寸=2.5cm19. 人际关系、人际吸引、人际互动人

25、际关系的定义是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特点1.个体性;2.直接性;3.情感性(主要成分)人际吸引是与他人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的肯定形式。按吸引程度分为亲合、喜欢、爱情。亲和是低层次,喜欢是中等吸引,爱情是最强烈吸引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1.熟悉与邻近(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多低与多高的频率都不会提高喜欢的程度,中等最好。、2.相似性和互补(实际相似性很重要,感知的相似性更重要)互补是相似性的特殊形式。1.需要的互补、2.社会角色和职业互补、3.人格特征的互补增强吸引力3.外貌(能产生光环效应)、4.才能(十全九美更好)、5.人格品质: (真诚是

26、人际吸引最重要的品质)人格品质是影响喜欢的最稳定因素之一,也是个体吸引力最重要的来源之一。人际互动的定义专指心理和行为方面的交往、交流,结构上更强调角色互动,是人际相互作用。互动是个过程,由自我互动、人际互动和社会互动组成,20. 社会影响:是指在他人的作用下,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发生变化的现象,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从众定义从众是在群体压力下,个体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特点1.群体压力真实存在或想象;2.群体压力有无意识都起作用;3.从众行为虽不符本意,却是自愿行为(重要特点)功能从众具有促进社会形成共同规范、共同价值观的功能和让个体适应社会

27、的功能类型1.真从众、2.权宜从众(最普遍,会出现认知失调,体验焦虑等情绪)、3.反从众原因1.寻求行为参照;2.对偏离的恐惧;3.群体凝聚力影响因素1.群体因素:一致性、压力、吸引力、群体规模(3、4)呈正比;2.个体人格因素:自我评价和独立性呈反比;3.情境的明确性:反比 4.其他因素:性别、智力等因素有影响社会促进(又称社会助长)社会促进:他人在场(实际在场、想象在场和隐含在场)提高了工作绩效的现象。两种效应:1.结伴效应,(比较好好做)2.观众效应(人越多越好好干)3.性别助长(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扎荣克优势反应强化说:认为他人在场,个体的动机水平将会提高,其优势反应易于表现,而弱势反应

28、会受到抑制;个体可能通过其竞争动机和他人对其评价的认知获得社会促进的效果模仿概念指在没有外在压力条件下,个体受他人的影响仿照他人,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相同或相似的现象意义1.模仿是学习的基础:是反映与再现他人行为最简单方式,掌握人际互动经验最简单机制;2.适应作用; 3.促进群体形成:增进群体凝聚力塔尔德模仿律观点:模仿是基本的社会现象。一切事物不是发明就是模仿模仿率:下降率:下层人士具有模仿社会上层的倾向几何级数率: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模仿以几何级数增长先内后外率:优先模仿本土文化21. 爱情、婚姻与家庭爱情的定义是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是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的有浪漫色彩的高级

29、情感特点1.一般是在异性之间产生的,狭义的爱情专指异性恋;2.是个体身心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时产生的情感体验,幼儿没有爱情体验;3.是一种高级情感,不是低级情绪;4.爱情有生理基础,包括性爱因素,不是纯粹的精神上的依恋;5.爱情的基本倾向是奉献与喜欢的区别(鲁宾)依恋、利他、亲密爱情的三角形理论斯坦伯格认为:爱情是由亲密(重视彼此的喜欢、理解与期待)、激情(魅力与性吸引)、承诺(决定发展稳定的关系)三因素组成的三角型(可以使正三角形:三因素完全平衡;也可以是非正三角形:以一因素为重点的不平衡三角形;按强度分为高强度爱情三角形和低强度爱情三角形);七种类型的爱情:1.亲密(喜欢);2.伙伴爱(亲

30、密+承诺);3.承诺(空洞爱);4.愚蠢爱(承诺+激情);5.激情(迷恋);6.浪漫爱(激情+亲密);7.完美爱情(激情+亲密+承诺) 沙赫特的“情绪三因素理论”情绪=刺激X生理唤起X认知标签婚姻的定义婚姻:是男女结成夫妻关系的行为,是家庭成立的基础和标志;婚姻关系的本质在于它的社会性,即婚姻是按照一定的法律、伦理和习俗规定而建立的;夫妻关系是一种特定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动机婚姻行为决定于婚姻动机;婚姻动机包括:1.经济;2.繁衍;3.爱情(包括性);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第一节概述 1、心理发展规律: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方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2、社会学习论(班杜拉):主张儿童是通过观察和模仿而获得社会行为的,强调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主要方式是观察学习:替代性强化: 3、文化-历史论(维果茨基):心理的实质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1)教育教学与心理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