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一年级家庭教育教案 小学一年级家庭教育教案 培养孩子的入学适应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家长明白孩子的适应能力很重要。 2、通过教学,使家长掌握一些方法,能够帮助孩子适应新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孩子的入学适应能力。 教学方式: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怎样做才能让孩子顺利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呢? 首先,父母应做一个入学前准备时间表,准备内容应涵盖入学的生理准备和心理准备两 大部分。 生理准备包括:培养早睡、早起的作息生活习惯;能吃足量、丰富、营养的早餐;不挑 食,洗漱、洗澡能自理,会随天气变化增减衣服;能定时足量喝白开水。 心理准备包括学习适应和社会性适应。 学习适
2、应包括阅读能力培养,前书写能力培养、数学准备等;社会性适应包括培养孩子 参与各项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孩子的任务意识与规则意识,增强孩子完成任务与遵 守规则的能力;培养孩子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交往能力; 以上准备内容中生理准备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两方面需要家长多花心思和时间参与, 而学习准备在教学质量高的幼儿园基本可以完成。 2. 家长们看课本中的案例,说一说,案例中的孩子、父母是怎么做的,他们这样做好不 好? 3. 取长补短,互通有无。 第二课时 1. 家长们互相讨论案例。 2. 教师跟家长一起来分析。 3. 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做呢?看书中的提示。 4. 学前准备固然重要,但绝不可将上述时间表
3、作为“课程表”一样机械、僵化地执行 而不顾孩子的兴趣与承受能力。学前准备也决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作业”,家长应积极参与其 中,并做出正确科学的表率,给孩子以持久、坚强的心理支撑。 5.布置大作业,希望家长认真完成。 第二课我的手绢我来洗 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教学内容: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教学目的: 1让家长明白掌握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家长掌握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一些方法。 教学重、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有一个18岁的硕士研究生由于成绩优秀,被指定为留法预备生。 这本是一件好
4、事,但他在语言学院学了半年,就休学了。原因竟是他生活不能自理。一想到 “马上就要到国外去,离开了 父母生活怎么办?”他就失眠。结果身体越来越差,最后只 得休学。 家长同志们,当你们听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感想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共同讨论一下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的问题。 二、明确培养“自理能力”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1“自理”是生存的基本能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幼年和少年时期过 着无忧无虑、心满意足的生活的年轻人,在他们刚刚跨进独立的劳动生活时,往往会感到精 神颓丧,对前途失去信心。”有这样一个故事发人深省:一只虎皮鹦鹉被主人养在鸟笼中,每 日衣食无
5、忧。后来,主人看见其他的鸟儿在大自然里自由自在地生活,觉得虎皮鹦鹉整天被 关在笼子里很可怜,于是就打开笼子将它放回了大自然。主人以为鹦鹉从此会过上幸福的生 活,可没想到,几天后鹦鹉却死于饥寒交迫。因为它既不会筑巢也不会寻食。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科学技术、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时代,也是人类自身竞争最 为激烈的时代。孩子长大后,要在这个时代中生存、发展,获得成功,而不被时代所淘汰, 就必须从小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不断学习更新自我的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否则,他们 就会像那只虎皮鹦鹉一样难以适应。 2“自理”是创业的基本前提。据中国教育报报道,在日本,从1998年起,文部省 就和通产省合作在小
6、学实施“就业与创业教育”。日本小学有个“早起会”,敦促孩子们很早 起来,利用早上课前二三个小时搞勤工俭学,给人送报纸、餐饮,这既是培养孩子的自理能 力,又是对将来创业的一种准备和尝试。这种做法很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借鉴。 3“自理”是独生子女教育的突破口。如今生活在我们周围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 “小皇帝”似的生活也越来越让我们担忧。比如:入睡和起床的能力,吃饭和排泄的能力, 着衣和穿鞋的能力,洗衣和做饭的能力,保护自己身体的能力,上街过马路、买东西的能力 等等,一个人如果不具备这些基础的能力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了。因此,培养学生的 自理能力也是当今独生子女教育的突破口。 4“自理”
7、是“五自”的基础。依据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江泽民同志为少年儿童提 出了“五自”要求。即要求少年儿童一代做到自理、自学、自律、自护、自强。今天的少年 儿童能否在新世纪的激烈竞争中学会生存与创造,能否驾驭生活,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和祖 国未来的合格建设者,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自理是少年儿童的一个必备素 质,做到“五自”,起点应当是“自理”,只有学会了自理,才可能逐步达到“五自”要求。 因此,学会“自理”是“五自”的基础。 三、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方法 1家长同志们先讨论一下,怎样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呢?然后各自交流一下自己的看 法。 2提出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在家庭
8、劳动中培养。培养孩子们独立自主精神,摆脱依赖心理,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从现在做起。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应该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的事自 己做,今天的事今天完成,从而锻炼孩子的独立性。 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在美国,多样的小型活动是寓教于乐的手段。如组织缝纽扣、洗 衣服、刷鞋,叠被子等各种比赛;会同家长让孩子“当一天家,理一天财”;还可利用节假日 开展活动,如在迎接年时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做贺年片、手包饺子等。这些都可以丰富孩子的 课余生活,增添生活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锻炼孩子的能力。 在鼓励中培养。有人说:“孩子为赞赏而生存。”家长多给予孩子一些鼓励和赞扬,孩 子就有了自信。有了
9、自信,孩子就能看到希望,奇迹也就创造出来了。如果孩子扫地扫到鞋 子上,拖地把脏水泼到衣服上,家长就大声训斥,孩子的兴趣被打消了,今后他还会再做吗? 自理能力又怎么能提高呢? 培养自理能力父母要以身作则。孩子的自理问题,实际上是一个自立问题。如果一个 孩子想自立了,那么他就会去努力地自理,就会积极地尝试,去培养和提高自理能力。而自 立,这就和父母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 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孩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父母有很强的奋斗精神、自立精神,那 么,孩子就会有这种精神。家长一定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很好的榜样。 四、总结 21世纪是能力的社会,让我们从培
10、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做起吧!我们今天所做的每一点、 每一滴,都会在孩子未来的生活里发出耀眼的光芒。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 与家长谈谈国外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在中国父母眼里,外国孩子的自理能力总是很强,事实上就是如此。在发达国家的家庭 里,父母们普遍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发达的市场经 济要求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这种能力和精神。请看外国人是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美国美国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美国南部一些州立学校为培养 学生独立生存能力,特别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方
11、能予以毕业。条件近乎 苛刻,但却使学生们获益匪浅。家长对这项活动全力支持,没有一位拖后腿、走后门、搞小 动作的。美国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美国青少年从小时候开始,不管其家里多富 有,男孩子12岁以后就会给邻居或自己的父母在家里剪草、送报赚些零用钱,女孩子则做小 保姆去嫌钱。 德国德国家长从不包办或者代替孩子的事情。法律还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 一些家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也有利于 培养孩子的社会义务感。 日本 日本家长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的赐予,其它一切都要通过 劳动获得。许多学生在课余时间都去外面参加劳动挣钱
12、,大学生中勤工俭学的非常普遍,就 连有钱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们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在养老院照顾老人, 做家庭教师等来挣自己的学费。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 麻烦,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上一个小背包。别人问为什么, 父母说:“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 中国的父母太娇惯孩子,都上初中了,上补习班或学乐器等活动都得有父母接送,什么 家务也不让干,只要孩子学习好提出什么要求父母都答应,有的孩子都上大学了,换洗衣服 还拿回来让妈妈洗,普遍存在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有一部分大学毕业了,不急 于找工作,大钱挣不来,小钱不愿
13、挣,白天睡觉,晚上上网,养成了“肯老族”的坏习惯, 看着父母每天起早贪晚的工作,他们没有一点愧疚感,认为父母养他们是应该的,可是他们 不想想父母能养他们一辈子吗? 国外孩子为什么比中国孩子自理能力强,因为父母不娇惯孩子,从小就养成自己的事自 己做,咱们应该好好向人家学习,教育好下一代,不能再娇惯孩子了。 第三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人对客观事物 的爱与热忱产生。 爱因斯坦 授课目标 学习兴趣是学习的直接动力。培养孩子学习兴趣是在心里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孩子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通过了解
14、孩子的心理特征激发他们的兴趣。 授课背景 目前,很多家长为了让子女长大成材,不输在起跑线上,除却在学校紧张的学习外,不断地为孩子创设学习的环境,可是,效果甚微。有许多家长反映,孩子学习不踏实、坐不住,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反正总是有事,这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培养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曾说:“要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当这种学习兴趣成熟的时候,再教给他以学习的方法。”要让孩子学习好,首先就要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这才抓住了教育孩子的根本。学习本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可是传统的教育体制和落后陈腐的教育观念,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变得苦不堪言,令学生望而生畏。
15、其实让孩子快乐学习也不是一件难事,家长只要善于引导、有耐心,是可以做到的。让他们从本应主动地探究变为了被动的接受。家长迫切的盼望和殷切的希望让他们忽视了对孩子本性的全面了解和认识,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关心孩子的学习需要,尊重孩子的愿望,不压抑他们的个性成为目前有待解决的问题。 过程: 一、学习兴趣与人的终生发展。 1、兴趣是小学生积极认识学习内容或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分,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2、学习兴趣是远大理想的起点。教育的核心就是做人。当今社会,孩子学会做人至关重要。“做人”教育就是首先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没
16、有目标,没有理想,孩子就没有成材的动力。即使暂时有动力也难以持久。兴趣的发展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有趣乐趣志趣。志趣是兴趣发展的最高水平。而兴趣就是实现理想的起点。 3、学习兴趣是人的终身发展的不竭动力。从古到今有多少有所创造的人,他们的成果最初都是靠兴趣的力量来启动的。 二、内在直接兴趣和外在的间接兴趣 1、直接兴趣:就是孩子对事物本身感动需要而产生的兴趣。每个孩子的直接兴趣因为不同的性情都会有所不同。 2、间接兴趣:就是孩子对事物本身没有兴趣,但由于外界刺激他去接受而使他产生了兴趣,它来自于外界因素的影响。 3、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的相互转换。 三、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兴趣的重要的时期 1、“最
17、佳时期”的启示。孩子在某一年龄段,特别容易建立和发展某一意识或行为,09岁是儿童敏感期,家长必须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耐心观察,细心引导。 2、小学生兴趣的特点 敏感、好奇,有强烈的求知欲,新奇的事物可以立即引起他们的兴趣,具有直观性。 孩子的兴趣大多持续时间段,而且容易转移,有不稳定性。孩子的兴趣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他们往往从一种兴趣发展为多种兴趣,并逐步形成一个中心兴趣,或主导兴趣。 3、不失时机地培养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兴趣要从生活中开始。根据他们有意注意和无意识记的特点,要不断地,不失时机地发现和培养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 小结:当孩子对某一事物产生浓厚的
18、兴趣是,家长给予肯定和支持。家长常常在孩子衣袋里发现几颗小石子,揉皱的纸片等,此时作为家长,不要简单指责他们,或干脆把东西统统扔进垃圾箱。应借机问他们为什么会对这些东西感兴趣?这其中有什么故事,分享孩子的快乐。时间长了,你可能会发现孩子兴趣的萌芽的倾向,进而加以引导和扶持,孩子们兴趣 就可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家长培养孩子兴趣的十条建议 1、善于发现和了解孩子的兴趣。 2、从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我们都知道孩子天生就有求知欲,对感兴趣的事要刨根究底。为了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从孩子小时候喜欢听故事着手,开始给他讲好笑的故事,逐渐的讲些中外成功人士的故事。等他兴趣浓了就告诉他,这些故事都是从树上看来
19、的,人那个孩子明白这样一个道理,通过读书还可以知道许多非常有趣的事。 3、经常鼓励孩子,让孩子在学习中有成就感。成就感是激励孩子认真学习的动力。如果孩子在学习中经常获得成功,他就会有较强的自信心,对学习更有兴趣,从而不断进步。相反,如果孩子学习成绩总是不好,会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对自己失去信心,孩子会一步步地走下坡路。因此,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家长的鼓励和积极地评价显得尤其重要。有的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中没什么可表扬,实际上不是孩子真的一无是处,而是家长比较的角度不正确和对孩子的期望、要求过高。在评价爱还是免不了比较,表交友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横向比较是把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相比较,
20、而纵向比较则拿孩子的现状和过去相比。家长在比较时,特别喜欢把孩子的不足与别的孩子的长处比,这样的结果不仅无法使家长了解、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还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使孩子变得自卑。建议家长对孩子进行纵向比较,及时看到孩子的进步、成功的乐趣,对学习、对自己充满信心,学习兴趣越来越浓。 4、善待和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由于孩子年龄小,对有兴趣的事情,往往只凭一时的好奇和热情。作为家长,紧紧唤起孩子的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应当对孩子的兴趣进行恰到好处的引导,引导他们从兴趣中探索和思考,切忌对孩子的兴趣不闻不问,无动于衷,这样容易使孩子的兴趣来得快,消失得也快。 小结:家长要通过引导,使孩子的兴趣与
21、他本人的智力特征结合起来,通过培养兴趣,挖掘他的潜质;通过发展潜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兴趣,把孩子的兴趣和他的特征结合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在培养孩子兴趣的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适应,最终才能找到结合点。另外还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既要多样化,又不能泛滥。 5、引导动手,在实践中诱发兴趣。俗语说:“手是脑的老师”,“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由于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更需要有可感知的具体事务来支持,思维才能进行。 6、在玩中发展兴趣。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玩中常常表现出某种兴趣的萌芽与倾向,家长要善于观察和发现,使玩与学相结合,从中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培养孩子玩的习惯,启发孩子领
22、悟玩的价值,可以带孩子去公园、去远足、去打球、去感受多种的生活情趣,在玩中让孩子接触新事物,从中发展孩子的兴趣和爱好。 7、积极配合孩子的兴趣。我们培养兴趣方面,常常会遇到许多问题,如何看待和处理这些问题至关重要。例如:家长是 以自己的兴趣为主,还是以孩子的兴趣为主?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小、不懂事,不知道什么重要,往往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学英语、学琴、画画早晚不闲结果,孩子反而对自己掌握的知识产生深深地厌恶。事实证明:只有孩子有兴趣的事,孩子才会潜心去做好。没有兴趣,就没有孩子的热爱执着和追求。 家长自己有某方面的高雅兴趣,影响孩子,成为家长与孩子共同兴趣,像许多世家:相声世家、音乐世家就是潜
23、移默化受到家族的影响。家长对孩子的兴趣请注意常常说这样一句话:太难好了,除了不对的地方。 8、发挥赏识教育在培养孩子兴趣中的作用。 举例:周弘把哑女培养成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的事实。 举例:刘艳敏曾写过的一篇文章:一位母亲与家长会 人生难免有挫折 巴乡小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人生难免要经历挫折了解造成挫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能力目标:分析造成挫折因素的能力,提高面对挫折的耐挫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不畏挫折可贵的心理品质。在挫折中奋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是让家长了解怎样对待挫折。 2、难点是学会耐挫训练方法,能配合学校、老师对孩子进行耐挫训练。 教学方法、手段设计:
24、 让家长自己举例,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用具体、生动的事例以及歌曲感染、教育家长,进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对待挫折。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多媒体课件中的一首歌:阳光总在风雨后 歌曲中印象最深的两歌词是什么? 这些歌词说明了什么道理? 讲授新课: 一、了解挫折: 贝多芬的事例引入挫折的概念。 然后让家长自己举一些名人遭受挫折的事例。观察古今中外名人的生活道路,他们无一不是从挫折和坎坷中磨练出来的。 二.感受挫折: 小学生现在面临的挫折是什么?请家长谈谈对挫折的理解,进一步了解挫折不可避免。 三、分析挫折: 1、自然因素:指由于恶劣的气候和严重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或失败,也包括人世间的生老病
25、死。 2、社会因素:指由于社会经济、政治、规范和习俗等因素,使人们的行为和交往受到一定的限制。 3、个人因素:指由于体力、智力、意志、外貌以及生理缺陷所带来的限制。 四.对待挫折。心理素质训练应重视这四个方面受挫能力的训练。 1加强正确对待学习挫折的训练 恰当期望。学习受挫往往是由期望不当造成的。对自己的学习期望过高,超过自己的实际能力,便容易形成学习挫折。 勇对困难。通过树立榜样,尝试实践,自我激励等方法,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勇于战胜困难的精神。 善待错误。引导学生逐步懂得:错误是难免的,每个人都会犯错误;错误是可贵的,可以从错误中看到自己的不足;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针对具体原因,才
26、能寻找改正错误、避免错误的良策。 “软化”学习挫折。帮助学生掌握“注意力转移”等一些简单的“软化”学习挫折的方式方法。 2加强正确对待交往挫折的训练 小学生的交往受挫,包括同伴交往受挫,师生交往受挫,亲子交往受挫。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交往受挫,一是认识交往受挫的极大可能性,各人个性不一,所处情境不一,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交往矛盾,矛盾处理不当,就会导致交往受挫;二是认识交往受挫的多种原因,有的责任在对方,有的责任在自己,有的双方都没有责任,而只是时机不成熟。 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交往矛盾,减少交往挫折。缓解交往矛盾的方法很多,例如,回避法、冷处理法、晓理法,等等。通过训练,让学生掌握一些简便的易于操作的
27、方法,并运用于交往实践之中。 引导学生正确调节交往受挫的情绪。交往受挫,或多或少,或强或弱,总会产生挫折情绪。要让学生逐渐学会调节受挫的情绪,使之趋向平缓,趋向积极。 3加强正确对待生活挫折的训练 正确对待家庭生活变故引起的挫折。有调查表明,小学生的许多重大挫折家庭生活变故。诸如父母感情破裂,亲人患病,家庭经济崩溃等等,都可能伤害孩子的心灵。因此,要通过讨论、示范、角色扮演等方式,训练学生承受家庭生活变故引起的挫折,着重是做好心理预防和引导学生自我心理疏导。 正确对待身体伤病引起的挫折。有的小学生由于各种天灾人祸,导致伤玻身体的伤病极容易引发心理创伤,心理创伤又会恶化身体伤玻所以,在提高学生自
28、我保护意识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身体伤玻通过榜样学习、自我分析、假想训练等方式,提高学生承受因伤病而引起挫折的能力。 登山者及李维斯的故事引出三种人对待挫折的态度 课堂思考:面对挫折要怎么做? 实践磨砺:挫折心理反映强烈的学生一般心理都比较脆弱,要从根本上引导他们强健心灵。而强健心灵的有效办法之一便是实践磨砺。常用的实践磨砺有: 体育活动磨砺,在健身的同时强心。球类运动、田径运动。游泳运动等都是很好的健身与健心锻炼,但是要持之以恒。 艰苦生活磨砺,在苦其身体的同时强心。城市的学生到贫穷的地区进行生活锻炼;农村的学生设法体验父辈们艰苦的生活。在苦难的磨刀石上,使自己坚强起来。在“苦炼”的时候
29、,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体验其苦,体验自己战胜苦难的潜能。 体力劳动磨砺。用劳动的汗水强心。布臵学生一些力所能及的有一定难度的劳动任务,让学生通过个人或小组的努力,完成劳动任务。在此过程中,辅导者不要把关注点放在劳动成果上,重在学生的参与。 受挫实践磨砺。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挫折情境,让学生经受失败,经受挫折,经受委屈,经受批评,经受磨炼。注意:挫折不要一个接着一个,也不宜太强烈,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课后小结。 参考资料 报任安书中有这么一段话:“盖文王拘而演周易;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
30、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以作也。” 南朝的祖冲之,在当时极其简陋的条件下,靠一片片小竹片进行大量复杂的计算,一遍又一遍,历经无数次失败,终于在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做了无数次失败的实验,总共试用了6000多种纤维材料,最终才确定用钨丝来做灯丝,提高了电灯的使用寿命。 贝多芬的故事 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最杰出的一部作品,它的主题是反映人类和命运搏斗,最终战胜命运。这也是他自己人生的写照。这是第一乐章中连续出现的沉重而有力的音符。贝多芬说:“命运就是这样敲门的。”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家,也是命运最糟的一个。童年,贝多芬是在泪水
31、浸泡中长大的。家庭贫困,父母失和,造成贝多芬性格上严肃、孤僻、倔强和独立,在他心中蕴藏着强烈而深沉的感情。他从12岁开始作曲,14岁参加乐团演出并领取工资补贴家用。到了17岁,母亲病逝,家中只剩下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和已经堕落的父亲。不久,贝多芬得了伤寒和天花,几乎丧命。贝多芬简直成了苦难的象征,他的不幸是一个孩子难以承受的。尽管如此,贝多芬还是挺过来了。他对音乐酷爱到离不开的程度。在他的作品中,有着他生活的影子,既充满高尚的思想,又流露对人间美好事物的追求、向往。对美丽的大自然他有抒发不尽的情怀。说贝多芬命运不好,不光 指他童年悲惨,实际上他最大的不幸,莫过于28岁那年的耳聋。先是耳朵日夜作响,继而听觉日益衰弱。他去野外散步,再也听不见农夫的笛声了。从此,他孤独地过着聋人的生活,全部精力都用于和聋疾苦战。贝多芬活在世上,能理解他的人太少了,而唯一能给他安慰的只有音乐。他作曲时,常把一根细木棍咬在嘴里,借以感受钢琴的振动,他用自己无法听到的声音,倾诉着自己对大自然的挚爱,对真理的追求,对未来的憧憬。他著名的命运交响曲就是在完全失去听觉的状态中创作的。他坚信“音乐可以使人类的精神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