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5 ,大小:30.34KB ,
资源ID:2342081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42081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生态与环境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为本站会员(b****9)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生态与环境经济学教学大纲.docx

1、生态与环境经济学教学大纲生态与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中/英文):生态与环境经济学 /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2、课程性质:素质选修3、周学时/学分:2/24、适用专业:生态、环境、经济、管理、旅游类等5、使用教材:马中主编,2006.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主要参考书:1马中主编,2001.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姚建主编,2001. 环境经济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3汪俊三、金鉴明、蔡信德等著,1996. 生态破坏经济损失分析方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4迟

2、维韵著,1996. 生态经济理论与方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5刘庸主编,2001. 环境经济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6戴星翼著,1998. 走向绿色的发展,复旦大学出版社。7陈大夫著,2001.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 8沈满洪主编, 2008. 生态经济学,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9王焕校,常学秀主编,2003. 环境与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0德彼得 巴特姆斯著,齐建国等译,2008.数量生态经济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1美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1992. 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二、课程简介生态经济学是20世纪60年代由生态学与经济学交叉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环

3、境经济学,是20世纪60年代由环境科学与经济学交叉渗透形成的新兴学科。两者都是在现代化工农业生产大规模发展,世界人口剧增、能源紧张、粮食短缺、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生态与环境经济学是生态学、环境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其主要任务是应用经济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建立良性循环的经济系统,使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要求相协调,取得最佳的、综合的社会经济效益,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理论性和应用性均较强的边缘学科。 环境经济学是关于环境问题的经济学研究,即关于环境资源的稀缺性与效用性的经济学研究。生态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与人

4、类社会的经济系统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运动规律,研究这一复合生态经济系统中生物因素与经济因素之间的的矛盾与统一问题,研究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矛盾统一问题,以谋求在生态平衡、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生态与经济的最佳结合,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环境经济学”不等于“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所要研究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人以外的充满着各种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的物质空间条件和状况。生态经济学所要研究的环境是以整个生物界为主体,围绕生物界并构成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的外部空间和无生命物质(如大气、水、土壤、阳光及其他无生命物质),是生物的生存环境。环境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应大于生态经济学。三、教学

5、目的与基本要求教学目的在于拓宽本科生的专业知识面,培养具有向生态学、环境科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能力,能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环境问题,具有现代可持续发展观,富有整体性、创造性思维的智能型生态与环境经济学复合型人才。同时,使学生掌握环境经济评技术,能够通过一定的手段,对环境资产(包括组成环境的要素、环境质量)所提供的物品或服务进行定量评估,以货币的形式表征出来,即对环境损害(费用)与效益进行价值评估,亦即环境经济评价。进而学习用经济手段来管理环境的相关政策、措施。四、教学进度表章次题目教学时数前言1学时第一章 绪论1学时第二章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2学时第三章 微观经济学基础2学时第四章外部性理论1

6、学时讲座环境恶化的经济原因2学时第五章经济效率理论2学时第六章环境经济系统3学时第七章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学时第八章环境资源价值与费用效益分析2学时期中考试(课堂外小论文形式)第九章环境损害与效益的价值评估方法7学时实践性教学环节2学时第十章环境影响经济评价(自学)第十一章环境保护投资1学时第十二章环境经济政策2学时第十三章排污收费1学时第十四章排污权交易2学时总计32学时 五、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1、考核方式:闭卷考2、成绩评定办法:平时、期中、期末成绩分别为10%、20%、70%(平时成绩由作业成绩、课堂讨论成绩、小测验成绩、出勤情况等构成) 六、内容提要前言(教学时数1)1、教材及参

7、考书教材:马中主编,2006.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1马中主编,2001.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姚建主编,2001. 环境经济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3汪俊三、金鉴明、蔡信德等著,1996. 生态破坏经济损失分析方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4迟维韵著,1996. 生态经济理论与方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5刘庸主编,2001. 环境经济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6戴星翼著,1998. 走向绿色的发展,复旦大学出版社。7陈大夫著,2001.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 8沈满洪主编, 2008. 生态经济学,中国环境科学出版

8、社。9王焕校,常学秀主编,2003. 环境与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0德彼得 巴特姆斯著,齐建国等译,2008.数量生态经济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1美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1992. 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生态与环境经济学概述及教学目的:生态经济学是20世纪60年代由生态学与经济学交叉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环境经济学,是20世纪60年代由环境科学与经济学交叉渗透形成的新兴学科。两者都是在现代化工农业生产大规模发展,世界人口剧增、能源紧张、粮食短缺、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生态与环境经济学是生态学、环境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其主要任务是应用经济学、生态学和环境

9、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建立良性循环的经济系统,使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要求相协调,取得最佳的、综合的社会经济效益,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理论性和应用性均较强的边缘学科环境经济学是关于环境问题的经济学研究,即关于环境资源的稀缺性与效用性的经济学研究。生态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的经济系统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运动规律,研究这一复合生态经济系统中生物因素与经济因素之间的矛盾与统一问题,研究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矛盾统一问题,以谋求在生态平衡、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生态与经济的最佳结合,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环境经济学”不等

10、于“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所要研究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人以外的充满着各种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物质空间条件和状况。生态经济学所要研究的环境是以整个生物界为主体,围绕生物界并构成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的外部空间和无生命物质(如大气、水、土壤、阳光及其他无生命物质),是生物的生存环境。环境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应大于生态经济学。3、教学内容及教学安排:总学时为34学时(2学时/周),期末考试安排1周,期中考试安排为课堂外小论文;课堂安排课时为32学时。教学内容围绕“理论、方法、政策”六字方针进行。时数分配: “理论”部分(前言、第17章、第11章)16学时 “方法”部分(第810章)11学时“政策”部分(第

11、1214章)5学时 前言(1学时)第一章 绪论 (1学时)第二章 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2学时)第三章 微观经济学基础(2学时)第四章 外部性理论(1学时) 讲座:环境恶化的经济原因(2学时)第五章 经济效率理论(2学时)第六章 环境经济系统(3学时)第七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学时)第八章 环境资源价值与费用效益分析(2学时)第九章 环境损害与效益的价值评估方法(6学时) 讲座:生态破坏经济损失分析方法及实例(1学时) 实践性教学环节:(共2学时) 1、结合实际,分析某一环境恶化的经济原因(课堂外进行)。 2、对沈抚灌区费用效益分析(1学时) 3、环境损害与效益的价值评估方法应用于实例

12、(1学时) 第十章 环境影响经济评价(自学) 第十一章 环境保护投资(1学时) 第十二章 环境经济政策(2学时) 第十三章 排污收费(1学时) 第十四章 排污权交易(2学时)4、教学方法(授课方式): (1)充分利用教材,尽可能多采取课堂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 ( 2)多媒体教学与黑板教学相结合。第一章 绪 论(教学时数1)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环境的概念、生态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的概念、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的概念以及环境问题的概念、分类、表现,云南环境问题。教学重点:环境的概念、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的概念、环境问题。教学难点:环境问题

13、。主要教学方法:1、充分利用教材,尽可能多采取课堂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 2、多媒体教学手段。第一节 环境的概念一、 一般意义上的环境 一般意义上的环境:是指环绕某一中心事物的外部空间、条件和状况。二、 环境科学/环境经济学中的环境 环境科学/环境经济学中的环境:是指围绕人类这一中心事物的外部世界,即环绕于人类周围,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种种自然因素的总和。换句话说,是以人类为主体,人以外的充满着各种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的物质空间条件和状况。亦即人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三、 生态学/生态经济学中的环境 生态学/生态经济学中的环境

14、是指以整个生物界为主体,围绕生物界并构成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的外部空间和无生命物质(如大气、水、土壤、阳光及其他无生命物质),是生物的生存环境。第二节 生态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的概念第三节 环境经济学与生态经济学第四节 环境问题本章基本概念:环境、生态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环境问题。本章思考题:1、环境和环境问题的概念;2、环境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的概念。3、当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可以归纳为哪5个方面?4、环境保护的“三大政策”、“八大制度”是什么?第二章 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环境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掌握“帕累托最适度”理论、外部性理论及其概念,认识环

15、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及发展趋势。教学重点及难点:1、外部性理论及其概念;2、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主要教学方法:1、充分利用教材,尽可能多采取课堂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 2、多媒体教学手段。第一节 复活节岛的兴衰第二节 对传统观念的再认识一、 消费二、 稀缺三、 市场第三节 环境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 一、“帕累托最适度”理论的提出 二、外部性理论的提出1. 经济外部性的概念2. 外部经济概念3. 外部不经济概念 三、环境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第四节 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一、 环境与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二、 环境价值评估及其作用三、 管理

16、环境的经济手段四、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五、 国际环境关系第五节 环境经济学的发展趋势本章基本概念:消费、稀缺、效用、经济外部性、外部经济、外部不经济。本章思考题:1. 环境经济学有哪些主要研究领域?2 经济外部性、外部经济、外部不经济的概念。第三章 微观经济学基础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帕累托最适度、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个别需求曲线和总体需求曲线;市场失灵和政策失效。理解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的概念。教学重点:、帕累托最适度、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个别需求曲线和总体需求曲线;、市场失灵和政策失效。教学难点:、个别需求曲线和总体需求曲线.、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市场失灵。主要教学方法:1、充分利用

17、教材,尽可能多采取课堂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2、多媒体教学与黑板教学相结合。第一节 竞争市场和效率第二节 需求供给和均衡第三节 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第四节 个别需求和总体需求第五节 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私人物品的总体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水平加总;公共物品的总体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垂直加总。第六节 市场失灵和政策失效市场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或者是资源配置达不到社会最佳状态的现象称为市场失灵.很多环境问题是因为市场失灵而引起的.与环境资源利用最相关的市场失灵原因是它的外部性和公共物品性.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可能需要政府干预.市场在有效配

18、置资源上的失灵为政府干预提供了机会和理由.市场失灵是政府干预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要使政府干预有效,还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政府干预的效果必须好于市场机制的效果;第二,政府干预得到的收益必须大于政府干预本身的成本。 有时政府制定的政策不但不能纠正市场失灵,反而把市场进一步扭曲,政府在资源配置市场中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现象叫做政府失灵.本章基本概念:市场、市场机制、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需求、供给、均衡、帕累托最适度、支付意愿、消费者剩余、私人物品、公共物品、个别需求曲线、总体需求曲线、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市场失灵、政策失效。本章思考题:1. 什么是帕累托最适度?2. 什么是支付意愿?什么

19、是消费者剩余?3. 什么是公共物品?它与私人物品的主要区别是什么?4. 什么是外部不经济性,它是怎样产生的?如何纠正?5. 市场失灵、政府失灵是由什么引起?在市场失灵情况下是否一定需要政府干预?近年来,淮河沿岸许多乡镇小企业排放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造成河水严重污染,影响下游用水。这是市场失灵还是政府失灵?最近,环保部门关闭了大量超标排放污水的小企业,这样做能否取得治理效果?第四章 外部性理论教学目的:掌握外部性、科斯定理的内容。教学重点、难点:外部性、科斯定理主要教学方法:1、充分利用教材,尽可能多采取课堂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2、多媒体

20、教学手段。第一节 外部性的定义第二节 外部性的类型一、 公共外部性和私人外部性二、 可转移的外部性三、 技术外部性和货币外部性第三节 外部性理论的应用一、 外部性对价格和资源配置的影响二、 外部性的帕累托最优定价1. 不可减少的外部性2. 可减少的外部性三、 外部性的受害者四、 外部性和产权 科斯定理的内容五、 科斯条件下的庇古税小结:外部经济 MSB MPB 差额是MEB(外部环境效益)外部不经济 MSC MPC 差额是MEC(外部环境成本)科斯定理:如果产权是明确的,同时交易成本为零,那么,无论产权最初是如何界定的,都可以通过市场交易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换句话说,在产权明确交易成本为零的前

21、提下,通过市场交易可以消除外部性.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本章基本概念:公共外部性、私人外部性、技术外部性、货币外部性、科斯定理。本章思考题:科斯定理的内容是什么?讲座:环境恶化的经济原因教学目的:掌握环境恶化的经济原因主要有:环境的公共物品性、外部不经济性、市场失灵、政策失效。了解外部不经济性案例分析。教学重点、难点:环境恶化的主要经济原因。主要教学方法:1、充分利用教材,尽可能多采取课堂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2、多媒体教学手段。一、 公共物品1. 公共物品的定义2. 环境提供的服务包含很强的公共物品性质: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市场失灵二、

22、外部不经济性分析1. 外部不经济性的定义2. 外部不经济性的类型3. 外部不经济性的实质:私人成本社会化4. 外部不经济性的经济学分析外部不经济性案例分析三、 解决外部不经济性的对策四、 市场失灵、政策失效小结:环境恶化的经济原因主要有:环境的公共物品性、外部不经济性、市场失灵、政策失效。本章基本概念:私人成本、社会成本、私人成本社会化。本章思考题:试分析环境恶化的经济原因。第五章 经济效率理论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帕累托最优状态及所包括的内容、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效用边界线所代表的内容;了解消费者和生产者契约曲线及最大社会福利。教学重点、难点:帕累托最优状态、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主要

23、教学方法:1、充分利用教材,尽可能多采取课堂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2、多媒体教学与黑板教学相结合。第一节 经济效率的实现 完全意义的经济效率是生产、消费和贸易高小效率的组合。经济效率用帕累托最适度(最优)表示,最优状态包括三方面:生产的最优状态-高效率的生产过程;交换(消费)的最优状态-高效率的消费过程;社会福利最优状态-效用边界线。一、 高效率的生产过程二、 高效率的消费过程三、 效用边界线 效用边界线代表着一种帕累托效率,其经济状态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程度,任何人的境况都不可能更好,同时也不使其他人境况变坏。这时,任何资源再配置和自愿交易

24、都不可能发生,因为效率已是如此之高,以至于任何人要得到好处,必然要以牺牲别人的利益为代价。四、 帕累托效率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五、 最大社会福利:有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与效用边界线相切,其切点就是最大社会福利,其在全部帕累托效率点中是最理想的。第二节 帕累托效率的政策意义 “帕累托改进”:能够至少使一人受益同时不使任何人受损的政策改进。例如清洁生产,既增加了生产,又避免了污染损害。本次课小结:生产契约曲线(生产可能性线)无数条消费契约曲线(效用可能性线) 效用边界线本章基本概念:等产量线、无差异曲线。本章思考题:什么是帕累托最优状态?它包括哪些内容?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是什么?试用消费者和生

25、产者契约曲线加以说明。第六章 环境经济系统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环境经济系统的概念、组成、结构、功能;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理论,了解环发关系的库兹涅茨曲线。教学重点:环境经济系统的概念、组成、结构、功能;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理论教学难点:环发关系的库兹涅茨曲线主要教学方法:1、充分利用教材,尽可能多采取课堂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2、多媒体教学与黑板教学相结合。第一节 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一、 环境系统及其特征1. 环境系统概念及分类2. 环境系统的特征二、 经济系统1. 经济系统的组成2. 经济系统的功能第二节 环境经济系统一、 环境经济系统的

26、概念 环境经济系统是由环境系统和经济系统分别作为子系统,通过物质、能量、信息和价值的交换和转换,相互作用、交织、耦合而构成具有独立特性和自身运动规律的复合大系统。二、 环境经济系统的组成1. 人口2. 资本3. 资源4. 技术三、 环境经济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 环境经济系统的结构 三个子系统:环境系统(基础结构) 经济系统(主体结构) 技术系统(中介环节)2. 环境经济系统的功能 四大功能:物质循环(自然物流、经济物流) 能量流动(自然能流、经济能流) 信息传递 价值增值 物流、能流、价值流和信息流的关系第三节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理论一、 环境与经济的辨证关系1. 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2. 经

27、济发展对环境变化起主导作用3. 环境和经济相互促进、相互作用二、 环境与经济发展模式1. 悲观派2. 乐观派3. 现实派三、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理论1.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含义2.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论点3.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第四节 环发关系的库兹涅茨曲线库兹涅茨曲线作为环发关系中的一种现象,即在发展的初期环境质量的下降是不可避免的,甚至会有一个环境急剧恶化的时期。然后到经济发展的某个阶段时,环境质量会开始好转。是西蒙库兹涅茨在60年代研究收入差距的过程中提出的。它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但又有着不可否认的局限性,当环境恶化程度超过环境阈值的情况下,环境质量就不可能随经济发展程度到

28、达较高水平而恢复到良好状态。例如在滇池问题上有局限性,警防某些政府官员借口环境问题的阶段性而推托环境治理的责任。本章基本概念:环境经济系统、环境系统、经济系统、环发关系的库兹涅茨曲线。本章思考题:什么是环境经济系统,它是由哪些要素组成的,其功能有哪些?2.说明环境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各部分的相互关系.3.怎样理解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第七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自然资源分类,了解自然资源的存量和流量的概念,认识到可耗竭资源的最优耗竭,可更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教学重点:自然资源分类主要教学方法:1、充分利用教材,尽可能多采取课堂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

29、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2、多媒体教学与黑板教学相结合。第一节 自然资源分类一、 可耗竭资源二、 可更新资源第二节 自然资源的存量和流量一、 存量和流量的概念二、 对资源存量的分析第三节 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一、 可耗竭资源的最优耗竭 在不同时期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使用可更新资源替代可耗竭资源。二、 可更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合理利用资源,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本次课小结:自然资源分为可耗竭资源和可更新资源,对于可耗竭资源最优耗竭,在不同时期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使用可更新资源替代可耗竭资源;可更新资源持续利用,合理利用资源,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本章基本概念:有限资源、无限资源、可更新资源、不可更新

30、资源(可耗竭资源)。本章思考题:自然资源分类第八章 环境资源价值与费用效益分析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贴现率、影子价格和机会成本的概念,费用效益分析的基本步骤,效益或费用贴现值的计算,环境资源总经济价值公式。了解费用效益分析的评价指标。教学重点:贴现率、影子价格和机会成本、费用效益分析的基本步骤、效益或费用贴现值的计算、环境资源总经济价值。教学难点:贴现率、效益或费用贴现值的计算、费用效益分析评价指标。主要教学方法:1、充分利用教材,尽可能多采取课堂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2、多媒体教学与黑板教学相结合。第一节 贴现率一、 贴现二、 贴现率三、 利息及其计算1. 单利2. 复利3. 效益或费用贴现值的计算第二节 环境资源价值:总经济价值一、 两种价值理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