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167.30KB ,
资源ID:2341857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41857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吉林市普通中学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调研测试.docx)为本站会员(b****9)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吉林市普通中学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调研测试.docx

1、吉林市普通中学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调研测试吉林市普通中学2020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调研测试第卷(选择题,共 48分)一、选择题(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内。)1商代出土的甲骨文无疑已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文字之一。它的美术性格也带有诗意,使书写者和观察者同一的运用某种想象力。因而上海人的沪语发音软如法语,广东人的粤语发音硬如德语,也能使同一文字互相会意。这表明,此种书写的方式A有利于中华文化的团结 B促进了官方文字的统一C得益于青铜技术的进步 D符合了士的阶层的审美【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解析】题干

2、中提到“使书写者和观察者同一的运用某种想象力”,也就是说语言可能有差别,但书写的语言是一致的,这无疑会增加对这种语言的运用,进而产生民族凝聚力,因此促进了民族团结,故选A项;材料分析了文字的重要意义,书写者和观察者相互统一,材料中没有提到官府对待文字的态度,排除B项;甲骨文和青铜技术没有关系,排除C项;甲骨文使得书写者和观察者统一,没有分开阶层,排除D项。【答案】A2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所立的琅琊碑文在九行文字中记录:“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圣智仁义上农除末。”据材料,可以推知秦代A重儒思想的治国理念 B外儒内法的统治思想C焚书坑儒的专制政策 D法儒思想的合理并存【考点】中

3、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解析】根据材料“端平法度,圣智仁义”可知,法家与儒家思想并存,故选D项;材料中还提到重法的思想,排除A项;外儒内法是汉代以后的统治思想,排除B项;材料是强调法治和仁治,焚书坑儒是崇尚法治,排除D项。【答案】D3钱穆先生说,“始皇既卒天下解体,怨望日甚。封建之残念,战国之余影,尚留存于人民之脑际。于是戍卒一呼,山东响应,为古代封建政体作反动,而秦遂以亡。”作者认为秦灭亡的原因是A用人不当,政治腐败 B统治残虐,民心思变C强推郡县,地方离心 D刑法严苛,文化专制【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解析】根据材料提到“封建之残念,战国之余影

4、”说明旧制度并没有随着秦朝的灭亡而退出人们的观念。秦在推行郡县时,过去强制,并未完全使地方从心理上接受集权国家的意识形态,消除分封的地方认同,故选C项;用人不当,政治腐败,不能算是封建残念,排除A项;统治残虐不属于封建政体,排除B项;刑法严苛,文化专制属于思想文化角度,和封邦建国体制无关,排除D项。【答案】C412世纪,富庶的南方省份福建主要进口稻米,而在当地专门种植荔枝、柑橘和甘蔗,在北方市场上高价出售。以至于政府要求福建人种植稻米以减少对进口稻米的依赖,尽管此举收效甚微。材料反映了A区域间长途贩运较发达 B市场为导向的农业发展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趋势 D粮食供给危机日益显现【考点】古代中国的

5、经济商业的发展【解析】材料反映了经济作物的种植冲击了粮食作物的种植,这说明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的影响,故选B项;材料分析的是农业发展受到市场的影响,和交通没有关系,排除A项;材料中分析的南方农业种植的选择,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排除C项;材料中政府要求福建人种植稻米,但是不能体现出现粮食危机,排除D项。【答案】B5明清时期的民间信仰中,各种神祇十分庞杂,其功能往往足以覆盖民间生老病死一切所求,其中以玉皇大帝、城隍、关帝、观音、碧霞元君、妈祖的影响最大。这表明民间信仰A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兴起 B带有很强的功利性色彩C受宗族观念的影响较大 D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6、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解析】玉皇大帝、城隍、关帝、观音、碧霞元君、妈祖的影响最大”说明人们在经商、出海、婚姻、疾病等方面求这些神仙保佑的时候比较多。也就是事关自身切身利益的时候,故选B项;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市民阶层的兴起,民间信仰与市民阶层产生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宗族观念体现的血缘关系,家族思想,材料中涉及的生老病死的需求和血缘观念没有关系,排除B项;民间信仰都是和生活有关,和自身利益有关的,没有涉及女性社会地位,排除D项。【答案】B6中华文化概论中提到,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也存在着若干制约的因素,如朝议制度、谏议制度等。但这些制度没有对皇帝的查决权,因而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君主专制

7、制度的一种补充。该观点旨在说明君主专制制度具有A严密性 B延续性 C极端性 D平衡性【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解析】这些制约因素最终都会转化成专制皇权的保护因素,因为其同样是在皇权之下,不可能撼动皇权。因此论证的是皇权的严密性,故选A项;材料中体现的是专制制度的严密性,全力维护君主专制,没有体现延续性,排除B项;极端性是皇权的特点,排除C项;材料中强调的是君主制的补充,不是平衡性,排除D项。【答案】A7中国历朝奉行不渝的“重农抑商”政策,当农耕经济转为繁荣,政治较为清平之世,商品经济也随之繁荣;而当农耕经济跌入低谷,政治腐败混乱之际,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严重的破坏。这种

8、的商品经济对农耕经济依附性,可以用来证明A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呈总体上升趋势 B中国社会经济既早熟又不成熟特征C中国农耕经济纯粹自给自足的状态 D中国多元经济形态相互间腐蚀瓦解【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农抑商【解析】当“农耕经济转为繁荣,政治较为清平之世,商品经济也随之繁荣”说明农耕经济的成熟,而“农耕经济跌入低谷,政治腐败混乱之际,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严重的破坏”又说明其不成熟,故选B项;商品经济对农耕经济依附性说明两者关系密切,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趋势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中国农耕经济纯粹自给自足说的太绝对,排除C项;中国多元经济形态相互间瓦解表述不对,应该是相互促进,排除D项。【答案】B8 李鸿

9、章主要洋务事业简表时间自强事业光绪元年(1875)筹办铁甲兵船光绪二年(1876)派军官赴德学陆军,船政学生赴英、法学习造船和驾船。光绪六年(1880)设水师学堂于天津,设电报局,请修铁道光绪八年(1882)筑旅顺军港,创办上海机器织布厂光绪十一年(1885)设天津武备学堂光绪十四年(1888)成立北洋海军上表可以说明当时李鸿章A全盘建设了军工以图自强 B清晰规划了近代化的建设C加强国防近代化涉及甚多 D师夷长技的领域十分有限【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洋务运动【解析】根据表格从筹办铁甲兵船直到兴办海军,都是与国防相关,故选C项;创建机器织布厂,不属于军工,排除A项;近代化建设不

10、仅包括国防,排除B项;洋务运动涉及军用、民用、教育领域,说领域有限太绝对,排除D项。【答案】C9梁启超说:“(西方)继哥伦布以后,有无数之哥伦布,继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马。(中国)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梁启超意在A呼吁国民学习西方人文主义 B否定明清远洋开拓的滞后性C反思中西方易位的社会原因 D肯定西方地理大发现的成就【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解析】梁氏所说的“无数”与“无”,表达了其对中国落后于世界的深度关切,既是一种反思,也是怒其不争,故选C项;西方有无数的哥伦布与达伽马,不仅是西方先进的思想,还有国家的政策,呼呼学习文化主义并不全面,排除A项;肯定了远洋开拓,反思的是后

11、继无人,排除B项;材料中侧重的是对中国落后的反思,排除D项。【答案】C10孙中山先生在民报发刊词中说:“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现之,又不能使之谜去试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膛乎后也。”孙中山基于这一认识提出了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考点】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解析】材料中提到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可知欧美并没有注重民生,故选C项;民族主义属于政治革命,排除A项;民权主义属于社会革命,排除C项;民主主义不是孙中山的思想成果,排除D项。【答案】C11右图为英国画报在辛亥革命爆发后的报道,标

12、题为“革命军的敌人,五岁的清朝皇帝。”该报道表明A英媒正确判断了革命的形势 B清政府和革命军实力悬殊C辛亥革命得到英国政府支持 D英媒同情清帝的坎坷命运【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解析】“革命军的敌人,五岁的清朝皇帝”说明英国媒体已经认识到革命军的敌人就是年仅五岁的清朝皇帝,对局势的变化做出了清醒的判断,故选A项;清政府在当时和革命军相比势均力敌,不能叫悬殊,排除B项;英国政府当时呈现“中立”态度,排除C项;英媒同情清帝,与事实不符,排除D项。【答案】A12据记载,中国的纺织公司从1911年的22家增长到1919年的54家,到1921年已达109家;面粉厂从1916年的67家增长到19

13、18年的86家。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A一战为工业发展创造时机 B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C清政府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D民族工业摆脱对外资依赖【考点】民族工业的发展【解析】题干中涉及的三个时间分别为1918年、1919年和1921年,都是距离一战结束的时间非常接近的。所涉及的产业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故选A项;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鼓励发展实业,排除C项;民族工业发展畸形,一直没有摆脱对外资的依赖,排除D项。【答案】A1320世纪20年代时,梁启超谴责西方帝国主义和盲目崇拜科学是冲突的根源,并且认为中国重精神的思想可以矫正这种不平衡现象。梁漱溟也宣称应该只从

14、自己的立场出发,发展本身的长处。二梁都督促国人: “到东方去!”材料反映了二梁“到东方去”的认识是基于A新文化运动启蒙 B一战的理性反思C马克思主义传播 D西学东渐的深入【考点】思想解放潮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解析】根据20世纪20年代的时间提示,一战使得西方国家受到极大的冲击,东方国家以和为贵,冲突较少,故选B项;新文化运动崇尚学习西方,和向东方去思想相反,排除A项;,排除X项;明末清初的时候西学东渐不断深入,排除D项。【答案】B14国际联盟的一份调查表明,华南地区的雇农和半雇农占了农村人口的60%90%,他们除了将年产庄稼的40%60%交作地租外,还要替佃主交纳正常的地税和附加税(附加

15、税为正常地税的35%350%不等)。国民党所做的仅仅是在1930年通过了一项将地租降低到主要作物的375%的决定,而即使是这一适度的措施也从未真正兑现。材料本质上反映了A国民政府迫于内忧外患无力解决农民利益问题B华南地区农民的苦难已达到了极端危急的地步C国民政府放弃了孙中山“耕者有其田”的思想D国民政府统治层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分曲折发展【解析】从题干中提取的数据可以说明国民党没有为雇农生存条件的改善做任何事情。并不是无力解决,也不是放弃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而是其代表的阶级利益决定了国民党维护本阶级和本党的利益,故选D项;根据

16、材料,国民政府通过了降低地租的决定,不能叫物力解决农民问题,排除A项;根据材料华南地区农民生存艰难,但是无法体现极端危急,排除B项;国民政府实行了一些措施,不能说放弃“耕者有其田”的思想,排除C项。【答案】D151936年7月,美国记者斯诺访问了延安后,把共产党人描述成俭朴的爱国者,而国民党人则是腐败的不可信教者。他的妻子在比较国共两党时则更为坦率。她曾于1937年访问了延安,并把这次旅行说成是“一次发现了一种新的精神和一群新的人类的旅行,这些人正在地球上最古老、变化最小的文明之心脏地带创建一个新世界”。斯诺夫妇这一认识A促进了美国对国共态度的根本性转变 B颠覆了美国对中共政治形象固化认知C验

17、证了延安时期中共建设的蓬勃生机 D切断了美国对国民党政府的政治支持【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解析】根据时间1936年,属于抗日战争时期,“新的精神和一群新的人类的旅行”、“新世界”当时中共建设充满勃勃生机,故选C项;材料中提到的美国记者对中共的态度,没有涉及政府态度,排除A项;通过材料,可见只是美国记者对于中共形象的新认识,不能叫颠覆美国一国的看法,排除B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美国一直支持国民党政府,排除D项。【答案】C16 19721985年中美贸易额统计表年份美国对华出口(百万美元)中国对美出口(百万美元)1972年60321975年3041581980年3,7551,

18、0591985年3,8553,840上表中,中美贸易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中美关系的改善 B中国的改革开放C两极格局的缓和 D意识形态的淡化【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国没关系正常化【解析】结合所学,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关系改善,开始走向正常化,故选A项;1978Ian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排除B项;两极格局主要指的是美苏关系,排除C项;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一直存在意识形态问题,不能叫淡化,排除D项。【答案】A17在公元前5世纪,希腊城邦宗教崇拜变得越来越温和。尽管最初是不受约束的崇拜在这一阶段成为完全被城邦驯化的一种宗教。仪式的聚集点从山林转到了城邦,仪式的性质也发生了剧烈的

19、变化。情绪化的节日庆祝被旨在荣耀城邦传统的戏剧演出所取代。这一现象反映了希腊A智者学派忽视了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作用B形成以宗教为基础的强烈的集体认同感C通过话剧这一媒介宣扬人文主义的精神D城邦对公众生活和政治生活控制的加强【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的民主政治【解析】“仪式的聚集点从山林转到了城邦”,“情绪化的节日庆祝被旨在荣耀城邦传统的戏剧演出所取代”,说明城邦对公众的生活和政治生活的控制加强了,故选D项;材料中表述的是宗教的变化,生活的改变,没有涉及道德和法律,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宗教是为城邦服务的,宗教知识集体认同感的一种手段,排除B项;根据所学14世纪文艺复兴宣传人文主义,排

20、除D项。【答案】D18军队由城邦公民组成。遇到外来侵略,城邦公民即放下犁头,拿出自备武器,穿上盔甲,由推举出来的领袖率领上战场。战事结束后军队随即解散,士兵回到各自工作岗位,耕田的耕田,牧羊的牧羊。公民执干戈以卫城邦,是义务也是权利。这支公民军队最初只是为保卫城邦,后来却成为帝国向外扩张的武力。由此推知此时是A共和国早期的罗马 B春秋战国时的中国C中世纪时期的法国 D共和国鼎盛的雅典【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解析】根据所学,罗马经历了有共和国到帝国时期,城邦公民训练有素,为对外扩张奠定基础,故选A项;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没有对外扩张,排除B项;法国社会分三个等级,不涉及公民,排除C项

21、;雅典没有对外扩张,排除D项。【答案】A19宗教改革是基于宗教的一场运动,但是这个过程仍然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统治精英各具宗教倾向,常常依据个人的偏好推行新教或天主教,一些野心勃勃的地方领主也会通过吸引某些宗教团体来梳理自己的权力基础。据此推知,从长远的角度看,宗教改革A否定了教会等级制度 B推动了新教改革运动C有利于集权国家形成 D促进了人文主义传播【考点】宗教改革【解析】“地方领主也会通过吸引某些宗教团体来梳理自己的权力基础”此段文字强调的是“政治性”,有利于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故选C项;宗教改革的目的是虔信便可以得到救赎,并没有否定教会的等级制度,排除A项;宗教改革本身就是新教改革,排除B

22、项;人文主义促进宗教改革,排除D项。【答案】C2017世纪,荷兰商人从南非进口小麦,从印度进口玛瑙贝,从巴西进口蔗糖。小麦养活了国内消费者,他们更多地从事商人、银行家和手工业者等职业,从事农业的人越来越少。材料这一现象A表明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B客观反映了殖民扩张的血腥罪恶C标志着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确立 D促进了荷兰商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考点】荷兰的殖民扩张【解析】根据材料17世纪,荷兰从事商业的人越来越多,可见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D项;19世纪上半期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排除A项;材料中体现的是进口,贸易往来和殖民扩张没有关系,排除B项;18世纪亚当斯密国富论

23、标志着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确立,排除C项。【答案】D2117201721年,英国颁布的印花布法案禁止进口印花棉布,并限制私人出售印花棉布。议会甚至通过法律要求丧葬时使用羊毛裹尸布。然而法律并不能遏制消费者对棉布的狂热。这说明A工业革命初见成效 B国王真正统而不治C国内外市场刺激纺织业变革 D新技术导致产业发展不平衡【考点】工业革命【解析】根据材料政府限制棉纺织业,支持毛纺织业,但是法律对于人民的市场需求无法遏制,可见市场在英国经济中起着基础作用,刺激纺织业变革,故选C项;根据材料时间,18世纪上半期工业革命还没有开始,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提到国王,强调的是市场,排除B项;18世纪上半期工业革命

24、没有开始,没有新技术,排除项。【答案】C2219世纪40年代开始流行科学种族主义学说。在人种不平等论(18531855)中,戈宾诺将人类划分为四个主要人种:非洲人描绘为愚钝懒惰的人群;亚洲人聪慧但驯良;美洲土著迟钝而傲慢;只有欧洲人充满智慧、高贵,并在道德上高于其他种族。这种思想本质上反映了A种族主义成为欧洲帝国主义的专属品 B欧洲各国社会与文化的差异C生物进化论思想在人类社会中的异化 D欧洲势力在世界的主宰地位【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只有欧洲人充满智慧、高贵,并在道德上高于其他种族”,欧洲人的这种自信,建立在工业革命的基础上,故选D项;美国也存在

25、种族歧视,排除A项;材料中说明的是各洲之间的社会与文化差异,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提到生物进化论,排除D项。【答案】D23在19世纪欧洲的大部分时间中,当工会成员罢工时,暴力冲突接连不断,政府不得不派遣警察或军队维持秩序。然而从长期来看,工会逐渐提高了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减少了不满的无产者武装推翻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可能性。这表明工会A消除了资本主义工业化带来的社会问题B激化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C阻碍了新型企业和劳动组织的产生D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考点】工业革命【解析】“然而从长期来看,工会逐渐提高了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减少了不满的无产者武装推翻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可能性”,可以

26、说明工会组织的存在促进了资本主义政府对自身政策的调整,故选D项;资本主义工业化带来的问题不可能消除,排除A项;工会缓和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矛盾,排除B项;有利于新兴企业和劳动组织产生,排除C项。【答案】D24新全球史中提到,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工业化,首先重视重工业的生产,然后才是消费品的生产,这意味着推迟了公民对工业化感到满意的时间。如人们获得诸如冰箱、收音机和汽车等消费品之前,政府建设了钢铁工厂和水力发电站。材料主要说明斯大林模式A开创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 B消弥了人民对消费品的迫切需求C设定了过高的远离现实的生产目标 D是以牺牲人民利益为代价的工业化【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

27、义建设“斯大林模式”【解析】“重视重工业的生产”,“推迟了公民对工业化感到满意的时间”,说明苏联的经济发展是以人民生活水平的降低为代价的,故选D项;苏联宪法的出台标志计划经济模式形成,排除A项;苏联人民意志对消费品是有需求的,排除B项;苏联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基于现实目标设定的,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道小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5分,第27题12分,共52分)25(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公共卫生是指与公众有关的卫生问题。主要是指通过社会共同努力 、改善公共环境卫生、公共食品卫生、公共饮水卫生、灌输个人卫生知识、促进医事发展以及对传染病的防治。公共卫生问题与人类社会相

28、始终,反映时代的发展水平。材料一 按照布罗代尔的研究 , 在前近代时期,欧洲城市,公共卫生情况大同小异,人们一般通过排放污水管道处理污水(主要是雨水),通过清洁工处理固体垃圾。直到18世纪,巴黎、伦敦的河畔依然成为人们自由大小便的场所;城内街道无清扫街道章程,是以各街道泥淖拉杂, 堆积甚多;饮水也成问题因为居民什么东西都往河里扔。糟糕的卫生状况导致疾病尤其是传染病极易流行。19世纪前后,欧洲城市近代公共卫生事业空前发展起来。伦敦 、巴黎等城市大型排污系统的建设、自来水的使用、室内抽水马桶的使用、对食品卫生的管理,使城市公共卫生得到很大改善。19 世纪中叶细菌学和寄生虫学的建立,使人们开始对传染

29、病的积极预防。公共卫生法规的制定,使得这些城市率先实现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材料二 19 世纪中叶,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才逐渐酝酿、开展。这方面,传教士倡其先声,他们从母国和故乡的经验出发,呼吁中国改善卫生环境。中国出使人员有感于中国与欧美城市公共卫生的巨大差距 ,开始发出改善公共卫生的议论。志刚在初使泰西记中,记载了西方自来水生产过程, 称之为“激水机”。中国早期改良派思想家,也对改善公共卫生问题发表许多真知灼见。郑观应对西方城市垃圾处理称道不已。近代中国,以上海为代表的25 个租界,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近代化也领先全国。以上海为例,租界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近代公共卫生系统。而上海华界将租界的一

30、套移植过去,并在食品检疫、预防流行病等方面与租界合作。以上材料根据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觞整理、改编(1)根据材料一概括,相比于前近代时期,19世纪欧洲公共卫生事业进步的表现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的条件有哪些?(10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特点。结合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背景分析说明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意义。(15分)【考点】(1)工业革命、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2)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反抗【解析】(1)第一小问(表现)根据材料“伦敦 、巴黎等城市大型排污系统的建设、自来水的使用、室内抽水马桶的使用、对食品卫

31、生的管理,使城市公共卫生得到很大改善”可以从排污系统、饮用水、卫生管理方面分别去概括。第二小问(条件)根据所学,19世纪欧洲处于工业革命时期,可以从经济角度,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角度,代议制民主;科技方面的进步;人民对于生活水平的要求、文明的程度等去理解。(2)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19 世纪中叶,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才逐渐酝酿、开展。”可知起步晚,“传教士倡其先声”可见受西方影响;根据“中国与欧美城市公共卫生的巨大差距”可知差距大,“以上海为代表的25 个租界,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近代化也领先全国”可知发展不平衡,发展速度慢。第二小问(背景)根据时间19世纪中叶,中国的国情,列强的入侵,西方思想的传入,民族资本注意的发展,促进近代思想观念的进步,都有利于公共事业的发展。第三小问(意义)根据所学,可知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人民身体健康,有利于城市管理,有利于文明的进步,有利于近代化进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