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34.40KB ,
资源ID:2341632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41632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docx)为本站会员(b****9)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docx

1、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2017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题目类型一、名词解释二、简答题三、论述题四、案例分析五、教学设计一、名词解释1语文:1949年以后语文学科课程的名称,内涵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三百千千:指古代的蒙学教材,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千家诗。3、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4、人文性:一是指语文教材中蕴育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它囊括了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的精神文明和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包含着主体意识、创造思想、责任感、独立

2、人格和审美精神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二是指语文教学过程中充满着浓郁的人文情怀,它主要体现在师生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之中。5、语文素养:指人通过长期的语文学习和实践(修习培养)在语文学习和人的修养等方面达到的高度。6、文化品位:?7、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有目标地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的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8、合作学习: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9、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10、课程目标:是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学科内容的学习,完成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而达到的目标。11、新课程评

3、价的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2、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连接的实施条件。13、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教学目的、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活动的一般原理。14、文道统一:文:指语文形式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把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的训练。道:指思想陶冶。是指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所进行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文道统一指在语文教育中将语文训练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15、因文悟道:指在“通情入境”的理解阶段,教师着重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从而受到感染和启迪。分析课文语言、写法和思想内容,引导学生进入课

4、文的情境之中,达到思想情感的共鸣,使之获得一种审美的愉悦。16、因道释文:指语文教师指导学生把握课文的“道”,的基础上,再回头来启发学生品味课文的写法运用和语言运用之妙。17、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18、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19、语感:P159对语言文字的一种直觉。或:是一种修养,是在长期的规范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20、精读:是要读文章的重点部分,要读文章中最有特色、最感人、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地方。22、导读法:教师想方设法,把学生引导到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去,摸爬滚打,最终达到“自

5、能读书”,而“不待老师教”的境地。23、朗诵法:是一种把无声的书面语言化为有声的口头语言的艺术再创造活动,它是我国古代学习语文的一种有效方法。24、情境教学法:指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达到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帮助学生正确而迅速地理解教学内容。二、简答题1、古代语文教学的经验有哪些?答:1、识字教学集中识字,为读写打基础。韵文化,便于朗读记诵。 “文”与“道”统一 。2、阅读教学熟读、精思、博览。评点法。3、写作教学。作文从模仿入手 ,先放后收,多读多写多改。2、简述近代语文教育的方法答:继承古代语文教育的方法,重视识字教学,把识字、辩字,作为学习语文的

6、基础。语文教学中强调记忆,对课文的段落,精美文章的全篇,要求在熟读的基础上流利的进行背诵,做到烂熟于心之后就可以进一步领会字、词、句、篇的内在含义。注重讲解,课堂教学以教师对课文的讲解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写作教学方面,注重用范文带动写作教学。3、语文课程工具性的内容是什么?答:基本内涵是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一种语文学习、交际的能力,也即运用母语进行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主要体现于语文能力的培养,体现于重视识字、写字、阅读、写作、思维、口语交际等基本技能的训练。从工具性出发,强调教学中要落实“双基”:双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1。基础知识字词句篇、语修逻文;2。基

7、本能力读写听说的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 解读文章的能力。4、语文课程人文性的内容是什么?答:基本内涵是对学生的人格、个性、心灵、精神世界的关怀,体现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趣味等等。重视熏陶感染,实施人文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人文性出发,强调教学中要重视感受、品味、领悟;要弱化分析 。5、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的内涵是什么?答: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非对立,而是相互联系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是油水分离的关系,而是“统一”的即水乳交融的关系,相互依存,不可剥离。工具性着眼于语言的运用与实践;人文性着眼于人的存在与发展。语言文字这种工

8、具始终负载着人文内涵,语文课程的实施应将思想情感的教育融入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过程。6、简述语文素养包含的内容。答:(一)民族母语情结(二)言语交际能力(三)言语行为风格(四)良好的语文习惯(五)审美情趣与文化品位7、简述“语文素养”与“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区别答:“语文能力”只是“语文素养”中的一个方面,它不能包含全部语文教育内容,“语文素养”能涵盖语文教育的全部内容,例如语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因此,用“语文素养”取代“语文能力”是科学的。8、简述语文教育的特点。答:注重情感熏陶感染与学生的独特体验。注重语文教育中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把握汉语言文字特点,注重语感与整

9、体把握能力培养。9、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答:人非生而知之。一靠学习,二靠实践。语文学习更是在实践中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离开了实践。语文学习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数客观事实证明。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所以要把课堂上学习的书本知识活学活用到现实生活中去。10、简述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答:(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11、简述语文教学目标与“三个维度”的联系与区别。答:联系: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基础,是学生经历、体验学习过程,理解方法的前提,也

10、是提高能力、培养感情、形成态度与价值观的载体。12、简述叶圣陶的语文教材观。答:树立新的教材使用观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教材只是培养学习能力的中介,教学主要不是要掌握教材本身而是要借助教材掌握某一规律或能力,即用教材教。如何正确使用例子?首先重视例子,注重例子的经典型。其次要超越例子,不要把学例子当作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应该将其看作桥梁,通过这个桥梁让学生达到更广阔的语文空间。13、语文教学有哪些基本原则?答:(一)语文训练和思想陶冶统一(二)语言学习与思维发展同步(三)阅读写作与口语交际协调发展(四)语文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辅相成(五)语文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整合14、简述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之间

11、的联系。答:语文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但在这个知识是精选的,是管用的应用语文的知识,而不能过多过细,一味的追求知识的系统性。语文知识的获得不能光靠教师讲,不能光靠教师灌输,而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另一方面,获得语文知识不是学习的主要目的。要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更新知识的能力,即学会学习,学会求知。15、简述听、说、读、写四者的关系答:1、读听是吸收信息,写说是表达。读听是写说的基础,没有读听就没有说跟写,写说又促进了读听的发展。2、读写是书面的,听说是口头的,读写规范了听说。16、有人认为语文教学强调学生背诵、默写就是强调死记硬背,你的看法如何?答:1、语言与思维是一个事物的

12、两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通过语言表现,语言的清楚表现了思维的清晰;思维的条理性体现为语言的连贯性。语言与思维的这种相互关系,决定了语文教学既是学语言,又是训思维。2、强调背就是丰富语言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这是语文学科性质决定的。语言学习,要反复诵读,才能理解。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理。17、根据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谈谈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答: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重视语言的赏析,熟读成诵;按语言特点训练;按规律训练学生思维。18、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这说法妥吗?答:妥当。语文课程有极强的实践性,生活处处是语文。语文课程应植根于

13、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拓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的语文。19、从阅读性质谈阅读教学思想。答:、提取信息从文本中获取信息是人生存的一种能力,体现学生学的过程。、复杂的心智活动各智力因素参与,注意、记忆、观察、联想、想象、思维等因素参与阅读的整个过程。阅读的意义是读者将文本意义内化构建的过程,也是创建文本的过程,文本与读者的经验发生联系。20、简述阅读教学新理念。答:(一)对话阅读(二)探究性阅读(三)个性化阅读(四)体验性阅读(五)多层次多角度阅读

14、21、对话是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实施对话阅读教学要注意什么问题?答:1、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2、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3、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22、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形成学生良好的语感?答:(1)找准语感训练点。言外之意最丰富的、感情最丰富最强烈的,表达突破常规的地方,富有音乐感的语段(2)用好语感训练法,玩味法、比较法、联想想象法,诵读法(3)劣实语感发展的基础。23、朗读训练有何作用?要注意什么?答:朗读可以帮助学生丰富口头语汇,增强语感;可以练习正确发音,学习表情技巧。它既能训练胆量,又能训练口才。它能使口语和书面语融会贯

15、通,从而增加学生口头语言表达的文化内涵。朗读是说话能力训练的基本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机会地进行,而不能将其作为阅读教学的辅助手段。朗读训练中要注意教师的示范性和指导性。24、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P176答:1、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的有机结合2、把握思维培养的基本途径和方法(1)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2)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的特性: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阅读教学中培养发散思维的具体方法:横引法、畅想法、发现法。(3)联想和想象。3、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安排思维训练的序列。25、简述单元教学的优势。答: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使阅读能力的培养目标和单篇课文的学

16、习要求更加具体明确。强调举一反三,知能迁移,保证了教学质量,提高了教学效率;重视阅读材料之间的纵横比较,有利于培养学生现代思维方式和较高层次的阅读能力。26、单篇课文的阅读教学过程有哪几个程序?认读感知,再读思考,精读品味,熟读欣赏。27、简述阅读教学过程应重视的问题。答:一是重视学生主体性的阅读。二是重视文本意义的多元化阐释。三是树立有机的整体阅读观念。28、简述对“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一说法的理解?答:“教学有法”的“法”字意义是原理、法则,强调的是遵循教学规律;“教无定法”的“法”,指的是具体的教学方法,技能,强调的是不同的对象,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教学,即因材施教。三、论述题1、语文

17、学科的性质是什么?理解性质对指导语文教学有何启示?答:(一)语文课程性质1、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人文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2、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主要表现在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一种语文学习和交际的能力,就是运用母语进行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3、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内涵是培育健全人格,体现对人的终极关怀。(二)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对教学的指导意义1、语文课程性质揭示了学习语文的核心内容,即学语文就是学习语言。作为语文教师应有这样的教学思想,并以此指导教学行为,克服语文学习的随意性、盲目性,实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切实抓好双基学习,落实技能训练。2、明确学语言、训思维是语文教学的

18、重要任务。在应试教育强势下,语言学习、训练思维已逐渐远离了课堂,背离了学习语文的初衷,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日益下降。学语言、训思维既是课堂学习、训练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应试能力的必由之路。3、揭示了语文教学的基本方式:因此语文教学应该注重感受、揣摩(品味)交流、对话、欣赏、领悟等几个环节。不能简单地把教自然科学的定理、规律和方法搬到语文教育中去。2、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魏书生说:“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王尚文说:“语文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请你谈谈你对语文教学任务的理解。答:学语言、训思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19、第一,语言与思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语言是思维的基础,助思维的发展有于语言的发展。因此,立足于语言的学习,是为学生思维的发展打好基础,这个基础是:语文知识、词汇的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第二,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内容。智力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包括观察、注意、记忆、想象、联想、思维等因素,其中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借助感受、分析、判断、推理、归纳、概括等活动来进行。学生智力开发,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决定于学生思维培养的程度。因此,课堂上训练学生思维则是语文学习的另一重要内容。对课文肢解式的分析,或是应试考点的提示,都只能导致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泯灭学生思维的火花。严密的逻辑思维的形成,是解决问

20、题能力的突出标志。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重要的形式就是教师遵循读文章的顺序“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逐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这个过程体现了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规律。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内容入手,把握大意,顺着大意指向,透过语言表面,领悟语言下的内涵。在这个过程中,联想和想象始终参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学课文的过程是训练思维的过程,开发智力的过程,绝不是简单的考点提示过程。 3、论述人文性的内涵、意义以及相应的教学思想。答:1、人文指的是人类社会及人类文化。具体是指区别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人与社会的事物,其核心贯穿在人们的思维与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人格模式、审美趣味的过程中,即是人文精神

21、。语文教育人文性的内涵是:培养健全人格,体现对人的终极关怀。2、实施人文教育的意义:(1)语文教育提出人文性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举措。(2)提出人文性教育,是探寻语文教育的本源:塑造民族之魂。提出人文性教育,重在培育健全人格,体现对人的终极关怀。3、人文性教育实质是重在对人发展的关怀及对人的灵魂铸造的工作。因此,在语文教学要形成以下的教学思想:(1)在学习语言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发展的终极关怀,特别重视的是灵魂塑造的工作;重视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个性的工作。促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2)因为语文是文化,具有文化的属性;同时语文也是思想的载体,负载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是人的主观意识的

22、流露。因此,语文教学重视对话教学,不能用教自然科学的方法来教语文。(3)用文化影响学生,用正确思想教育学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要重视熏陶感染,要把人文思想渗透于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4、阅读实质是什么?阅读教学是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一种对话过程。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如何使这一过程更具语文味,更具科学化?答:1、阅读的实质是提取信息。在提取信息的过程中,伴随着复杂的心智活动,需要智力技能参与。2、阅读教学是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一种对话过程,这一过程体现语文味,更具科学化,要从两个方面考虑:第一,师生之间对话必须是平等、民主的,因而阅读教学教学过程老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尊重学

23、生的独特体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善于发挥主导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保驾护航。具体说,一要创设对话的环境、氛围;二要研究学生学习心理;三要教给学习方法。第二,要通过对话走进文本。对话是手段,走进文本,赏析语言是目的。因此,一要明确教学目的,教学围绕学语言、训思维进行;二要遵循叶圣陶先生的“遵路识斯真”的教诲,按教学规律、认知规律、思维规律施教;三要吃透文本,设计体现环环相扣的逻辑关系。3处理好对话与涵咏之间的关系,体现语文学习独有的特色,朗读感受、赏析体验、揣摩玩味都是语文学习常用的方法。5、论“语文训练与思想陶冶统一的原则”答:(一)确定本原则的依据1、从文章的本质看,文章均为内容与形式

24、、思想与语言相统一。2、从语文课程的性质来看,语文课程是一门指导学生学习祖国语文,以培养学生言语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主的基础学科。3、从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来看,这一原则充分体现了我国在新世纪的教育培养目标和中学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二)实施本原则的途径1、阅读教学中,“因文悟道”、“因道释文”。2、作文教学与育人结合。3、语文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4、口语交际教学培养学生做人的态度。6、论“语文教学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答:?7、有人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讲考点,考什么就讲什么。你同意这样的看法吗?答:不同意。(一)语文学科性质的理解1、作为交际工具,其主要的凭借是语言。语文学习的任务是学会语

25、言,运用语言。2、语言的获得途径:熟读成诵,将书面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语言学习强调从语言环境中、整体中去领悟。考点教学割裂了语言内部的联系,不利于学生掌握语言。(二)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来理解1、学习语言就是发展学生思维。思维的发展又规范语言的发展。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发展思维就是发展智力。2、思维训练要贯彻在学语文的过程中。从思维学来说,学字词是概念学习,学句子是学判断,学课文是学逻辑。语文学习的重要工作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其主要任务是理请文章思路,感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叶老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路”即是思维,学语文的过程其实就是训思维的过程。学生学字词句篇,

26、就是训练学生的分析、判断、归纳、概括的能力,即思维能力。这种能力的训练,体现在整篇文章学习过程中。从文章中整体把握、整体理解,不可肢解课文,不以训练考点来代替思维训练。教学过程体现逻辑思维的有效训练,教师不以灌输为主,应以学生的学为主;指导学生遵循读文的规律走进文本,即“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教与学都要遵此规律进行,作者以此思路来写作,学也要循此路来学,长期有效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此思维方法,学生就能读懂文章,就懂得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强。只抓考点的教学,或肢解课文的分析,实际就是背离了语文学习的目的,扼杀了学生智力发展,误了学生学语言用语言训思维的最佳时期,是对学生的残害,是学生后续发展能力

27、不强的主因。(三)从学语文的角度理解课文语言是典范的,对学生语言发展影响很大。熟读成诵有助于学生积累语言,品味、揣摩有助于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8、不少学生说,不喜欢学语文,更不喜欢上语文课。他们认为,语文教学的随意性太大,教什么不教什么其实都没关系:一个学期不上语文课,只要不考课内,保管没关系。我语文考好跟我老师没关系,考得不好跟我老师也没关系。老师一星期五节课尽说些无聊的东西,或是课上报答案、读教参,太误人子弟了,语文科可以取消了。你同意上述说法吗?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作为未来的语文老师,你将如何让学生喜欢学语文,喜欢你的语文课?答:四、案例分析题案例:案例:阅读

28、教师的教学实录(节选),完成第16题。师:读了这首诗,你一定会受到心灵上的影响和情绪上的感染。请说说你的原初体验。(学生先在备用纸上简略地写一写,然后小组交流,之后请几位学生向全班介绍)生:这首诗有某种吸引力,让人总是欲罢不能,也许是作者诗中那种乐观向上感染了我,读时觉得很轻松、清新、温暖。生:写得很朴实,没有什么华丽辞藻,写的是一种平凡安逸幸福的生活,读了之后令人很向往。生:读完这首诗,让人觉得自己十分幸福,觉得这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十分美好。师:请再读一遍。透过字句,请你想象一下。诗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先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生:诗人大概是长期受到什么“痛苦”的缠绕,终于有一天,他挣脱了,可

29、以做一个幸福的人,可以为那些自己热爱的人作出诚挚的祝福了。生:根据诗句的用语和所描述的细腻程度,我想她是个女的;然后,文中多次提到幸福,我觉得她是一个渴望得到幸福,并不断追求幸福的人;诗中不难看出她生活的艰苦,因此要追求幸福。师:(介绍海子生平状况)听了刚才的介绍,请再读本诗,然后说说自己新的理解与感悟。生:听完老师对海子的悲惨一生的介绍,再来读本诗,的确是能够看出海子对幸福,哪怕是一丁点的幸福的渴望。最后几个“愿你”,也是他对其他人的一种祝福吧,“只愿”也说明了他的无奈,他的处境艰难,我(起初)的揣测错了。生:听到老师说到海子心灵的孤独之旅,我颇有感慨。一个孤独的人,往往去追求在别人看似很平

30、凡的东西:喂马,劈柴“只愿”两个字打破了原先编织起来的理想境界,把正在神游的诗人拉回了现实,一种无可奈何体现了出来。但在初读时却没有注意到这点,始终觉得整首诗是轻快的。也许在不如意又自认为无法改变现实时才会这样。师:现在。请你以研究性阅读的方式,去欣赏、体会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如果你认为诗歌中存在不足。也可指出。(学生边读边写,5分钟之后小组交流,再作全班交流)生:这首诗的感觉很纯,让人想象到那很美的意境,蕴涵着诗人对自己理想中美好景致的憧憬,但是那种意境过于理想化。生:全诗塑造了一个“世外桃源”。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对它的无比热爱与幢憬,也给读者无比的联想。师:(教师介绍一篇他人的赏析文章)听了

31、他人的赏析文章,对照自己的赏析阅读,请你做个反省比较,说说自己阅读的优点在哪里,不足在哪里。生:听了(刚才的)赏析文章,感到(自己)每一次研读欣赏都没有把每节的不同意象区分开来(欣赏理解);或是没有深入体会诗人的内心感情。师:请各位以现在的心情、现在的体验,自由朗读全诗,边读边体会。师:现在你或许有了新的体验,新的感受,请你说一说,好吗?生:师:现在就要下课了,请每人说一句最有感触的话,作为学习本诗的结束语。问题:16。以上是一位教师有关海子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教学实录片段,阅读并作出评析。案例:阅读下面学生的一篇习作,完成第1718题。人在拒绝中高贵世界很精彩,世界很无奈。行走于这个五光十色的世界,太多的绚丽扑面而来,让人应接不暇,也让人无所适从。置身纷扰的社会,唯有坚守自我,拒绝诱惑,才能还生命以真实和高贵。“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厰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这是叶挺将军囚歌里的诗句,黄钟大吕,掷地有声!对于囚徒来说,最大的诱惑莫过于自由,然而渴望自由的囚徒却拒绝了自由的诱惑,这是何等坚定的信念,又是何等高贵的拒绝!拒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