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4.01KB ,
资源ID:23412535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41253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现代企业管理论文正稿.docx)为本站会员(b****9)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正稿.docx

1、现代企业管理论文正稿河南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的研究一、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相关分析(一)产业转移的相关概念 1.产业转移的定义产业转移是指资源禀赋结构或市场需求环境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一个地区或国家转移到另一地区或国家的一种经济过程,常常表现为同属于某一产业或若干产业的多数企业通过空间转换,寻求利益最大化的意愿和行为。经济要素的趋利性(具体表现为市场的扩大、成本的最小化、收益的最大化)使得区际产业转移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按照其涉及的地域范围不同,产业转移大体分为国际产业转移、区际产业转移和城乡产业转移三种。 2.产业集聚与产业转移 产业集聚是指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

2、若干个不同类企业,以及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相关服务业,高度密集地聚集在一起。产业转移是指某些产业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过程。 (二)产业转移的作用 1.增加就业机会 扩大就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是解决社会稳定问题的关键。把不断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发展的目标,最终解决城乡居民的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力量;紧密结合劳动力就业承接产业转移,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劳务经济收入,扩大农村消费需求,促进国民经济的全局发展。承接产业转移,使本地既解决就业压力,又增加劳务收入。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建立劳动力转移的技能培

3、训机制,多渠道增加投入。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可以为就业增加许多新的工作岗位,在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同时,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形成一种“双赢”的局面。 例如,河南省遂平县铁西工业园已建成食品加工龙头企业6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50家,徐福记、月山啤酒、益康面粉等多家企业入驻。全县30多万农村劳动力中,有近15万人从事与食品工业相关的工作,有近5万农民转化为工人。原本外出打工的农民纷纷回家,在工业园区找到新工作。 2.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沿海地区凭借特区优势,经济得以迅猛发展,产业结构也随之不断优化和升级。承接产业转移后,一些低耗高效的高新产业技术将进驻,必将

4、对承接地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承接转移来的企业,其管理模式、经营方式、文化理念等方面都比内地企业较为先进,对原有企业的体制机制有很强的带动作用。东南沿海发达地区转移出来的多为传统产业、高污染产业,在承接产业转移时,不能“来者不拒”,要从承接地的实际出发,高起点地承接产业转移,全面考虑资源的状况和充分利用,以产业转移的承接达到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的目的。 3.提高承接地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 科学地承接产业转移,不是简单地把其他地区的产业和项目搬迁、复制过来,而是要在承接转移的过程中实现产业升级,围绕产业承接发展重点,构建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政府推动、产学研用结合的开放型

5、区域创新体系,促进产业承接与自主创新相融合。这就要把承接产业转移和加快自主创新结合起来,在承接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才能在推进产业升级上有所作为,使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能力增强和区域创新优势提升的过程。 二、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二、因地制宜承接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三、促进承接产业集中布局 四、改善承接产业转移环境 五、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六、完善承接产业转移体制机制 七、强化人力资源支撑和就业保障 八、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 引导和支持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大任务。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

6、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工作指导,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中西部地区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完善各项配套措施,有序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加强协作配合,在政策实施、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指导和支持,注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推动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健康开展。三、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分析 1.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充裕的人力资源 河南是个人口大省,资源也非常丰富。在经济危机中,原材料的价格和劳动力的价格不断上涨,东部某些特定产业迫于成本上升的压力,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必然要考虑成本因素。河南省丰富的资源已经成为吸引东部产业转移的亮点。矿产比较丰富,资源

7、优势明显,土地资源、能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丰富,有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和商务成本。此外,河南省拥有充裕的人力资源,为新技术的进入、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以及资源瓶颈的突破都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河南省在承接产业时不仅要利用优势,还要发展优势。 2.拥有比较雄厚的产业基础 河南省拥有较好的产业基础,传统产业优势明显,可提供产业支撑。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河南省已经形成了电子、机械、食品、冶金、化工、纺织、建材、制鞋及家具制造等为主的综合工业体系,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同时,还拥有一批骨干企业。这有利于吸引东部一些比较好的加工制造业,包括服务和软件外包、粗加工和重型装备制造等。近年来河南省抓住了东部产业转移的

8、契机,积极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一批水利、电力、公路、机场、铁路、通信、城镇供水等公用设施。这将逐步形成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快速运输通道,构建成便捷通畅、安全高效的现代化综合物流体系。城市建设积极推进,形成了一批有特色、服务功能强的城市群。河南省提供了这些坚实保障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打下了基础。 3.拥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和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 在多年以消费带动经济稳步发展的过程中,河南省逐渐形成了完善的市场体系。市场化配置资源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公正、规范、透明的市场运行机制正在形成。在世界经济危机中,健康、健全的市场体系才能保证企业在风险中增强应对能力,完善的市场体系是顺利承接产业转移的机

9、制保障。 4.拥有重要的交通枢纽 河南省位于国内市场的枢纽地带,交通便利,辐射范围非常大。以郑州为中心,半径500公里的5小时经济圈可以辐射3.6亿人口;半径1000公里的12小时经济圈可以辐射7.9亿人口。2010年中部高速客运铁路网投入使用后,以郑州为核心的3小时经济圈将覆盖全国经济总量的2/5,为转移产业提供了市场支撑。这是承接产业的最大优势。当前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发生着重大转变,正在由依赖出口转向外需和内需并重的方向转变,国内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更加重要。河南省处在中部地区,而中部地区又是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枢纽。河南省拥有上亿人口,消费方式、消费观念都在不断更新,是一块拥有巨大

10、潜力的内销市场。 河南省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不仅是各种生产资料的集散中心,也是各种消费品进入中部地区市场的重要通道,而且工业园区都规划在重要道路的节点上,交通便利,同时改变了曾经工业布局混乱的面貌,形成产业集群,提高了产业集中度。改变了以往以粗加工品为主,价格不高,利润也比较低的局面。延长了产业链条,走精、深加工的道路,实现了资源的就地转化,改变了以往资源丰而不富的面貌,形成了有竞争力、有特色、可持续发展的工业经济格局。四、2011年上半年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成效显著2011年以来,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按照2011年全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承接产业转移

11、工作专项方案要求,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工作方案,围绕4个主攻地区和3个主攻领域,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产业转移对接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上半年,全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承接产业转移实际到位省外资金798.8亿元,与去年同期增长120.3%;新签约项目405个,签约项目总投资1415.4亿元,合同协议引进省外资金1167.7亿元;开工在建项目658个,在建项目实际到位省外资金630.2亿元;竣工项目138个,竣工项目省外到位资金112亿元,竣工项目预计年新增销售收入245.3亿元,新增利税29.9亿元,新增就业4.2万人。(一)实际到位省外资金情况从到位的省外资金看,实际到位省外资金快速增长,呈

12、现以下主要特点:一是大项目资金居多。亿元以上项目资金568.8亿元,占71.2%。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资金211.3亿元,占26.4%;5000万元以下项目资金98.7亿元,占12.3%。二是主攻区域引入资金多。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环渤海地区到位资金678.3亿元,占84.9%。其中,长三角地区资金230亿元,占28.8%;珠三角地区资金158.1亿元,占19.8%;环渤海地区资金168.4亿元,占21%;闽东南资金121.6亿元,占15.2%,来自其他地区的资金不足六分之一。三是高成长性产业到位资金较多。高成长性产业到位资金466.5亿元,占58.4%;传统优势产业到位资金226.1亿元

13、,占28.3%;先导产业到位资金106亿元,占13.2%。到位资金前5位的行业分别是:装备制造、轻工、纺织服装、新能源新材料、汽车零部件,分别到位资金105亿元、85.6亿元、82.4亿元、78.8亿元、76.5亿元,分别占13.7%、10.7%、10.3%、9.8%、9.5%。四是集聚区成为资金承接主体。集聚区、特色园区到位资金676.8亿元,占84.7%。其中,180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到位资金464.2亿元,占58.1%;特色园区到位资金212.6亿元,占26.6%;集聚区以外项目仅占15.2%。五是中原经济区综合优势突出的城市承接资金多。郑州市实际到位资金136.7亿元,实际到位50亿元以

14、上的有安阳、洛阳、鹤壁、焦作等4个省辖市,实际到位40亿元以上的有三门峡、焦作、济源、周口、南阳等5个省辖市,实际到位35亿元以下的有许昌、新乡、平顶山、开封、信阳、商丘、濮阳、驻马店等8个省辖市。(二)新签约项目情况一从规模结构看,新签约项目结构明显优化。5000万元以上新签约项目333个,占项目总量的82.2%;合同协议引进省外资金1108.5亿元,占引进资金总额的94.9%,其中,亿元以上新签约项目233个,占57.5%;引进省外资金1022.1亿元,占87.5%,签约项目平均引进资金2.88亿元。二从转出地域看,来自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环渤海地区项目及资金较多。上述地区共签约项目3

15、20个,占签约总数的79%;引进资金948.7亿元,占引进资金的81.2%。其中,签约引进长三角地区资金287亿元,环渤海地区资金265.5亿元,闽东南地区资金211.2亿元,珠三角地区资金184.8亿元。三从承接行业看,高成长性产业新签约项目较多。高成长性产业新签项目253个,占总量的62.5%;签约省外资金647.1亿元,占总量的55.4%;传统优势产业新签项目110个,占总量的27.1%;签约省外资金333.1亿元,占总量的28.5%;先导产业新签项目42个,占总量的10.3%;签约省外资金187.4亿元,占总量的16%。四从承接区域看,承接地进一步集中。集聚区、特色园区共承接项目309

16、个,占项目总数的76.3%;承接资金966.9亿元,占资金总数的82.8%。其中,180省级产业集聚区承接项目218个,占项目总数的53.8%;承接资金732.9亿元,占资金总数的62.7%。同时,一批优化产业结构项目成功签约。一是装备制造业。洛阳工业产业集聚区与中国国机重工公司合作的国机重工(洛阳)产业园项目签约资金30亿元,中原电气谷核心区与广东广晟集团合作的广晟科技产业园项目签约资金20亿元,开封市与重庆隆鑫集团合作的奥兴车业项目签约资金12亿元;二是电子信息产业。滑县产业集聚区与东莞市以鸿实业投资公司合作的东莞工业园项目签约资金27亿元,兰考产业集聚区与福建漳州市百昱工贸公司及香港花艺

17、科技集团合作的新型平板显示器项目签约资金13.8亿元。三是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禹州市产业集聚区与东风汽车零部件公司合作的年产30000台重卡汽车底盘项目签约资金15亿元。四是轻工业。开封中原家具产业园与宁波家具协会合作的中原家具产业园项目签约资金40亿元,三门峡天坛铝工业园区与宁波富士达电器公司合作年产200万台电冰箱、200万台洗衣机项目签约资金10亿元。四是建材业。新乡市平原新区与上海吉祥集团合作铝塑板项目签约资金10.8亿元。五是有色金属。洛阳伊洛产业集聚区与吉林麦达斯铝业公司合作年产5万吨轨道车辆铝型材及车体大部件项目签约资金28.6亿元;洛阳铜一金属材料发展有限公司与上海领庆、连升、香

18、云投资管理公司合作年产15万吨多金属复合板带产业化项目签约资金22.5亿元。六是化工业。滑县产业集聚区与上海盈德气体投资公司合作年产60万吨尿素项目签约资金26.8亿元;河南双信炭黑公司与山东威海三角集团合作年产150万条高性能全钢载重子午轮胎项目签约资金16亿元。七是生物医药。焦作与吉林修正药业集团合作的修正药业焦作产业园项目签约资金20亿元。八是新能源产业。伊川县产业聚集区与北京福德高温材料有限公司合作的年产1.5万吨多晶硅、1000兆瓦多晶硅切片项目,签约资金50亿元。五、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席卷全球,其影响从虚拟经济渗透到实体经济,我国经济也受到很大

19、的冲击和挑战。我国东部地区的土地、能源、劳动力、环保成本提高,承载能力减弱,很多企业纷纷倒闭。再加上东部地区的消费结构升级速度加快,低成本竞争优势正在减弱,以劳动密集型、中低技术含量占领市场的空间日益减少。因此迫于世界经济形势,以及出于对自身生存发展的考虑,客观要求将一些已没有竞争优势的产业转移出去。我国中西部地区迎来了承接全球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历史新机遇,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大省的河南在能源供应、劳动力成本、市场需求、基本设施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同时也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存在着问题,如产业配套能力不足等,面临着东部欠发达地区和中部其他省份的激烈竞争。 (一)产业转移主要集中在传统劳动

20、密集型产业 随着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的上升,我国东部发达地区那些处于产业链中低端、赢利能力较弱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转移的产业主要以加工制造业为主,集中于纺织、服装、制鞋、塑料等轻工产品及机械制造、铁合金、化工等传统产业,以及对资源、能源依赖较强的产业。据调查,当前珠三角地区纺织、服装、食品、玩具、皮革、制鞋等产业转移最为迫切,电子信息、家电等也在开始寻求新出路。未来一段时期,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加工贸易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还会进一步加强。在现阶段,河南省主要承接的是东部地区转移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甚至是污染高的产业,缺乏高新技术产业。 (二)区域之间争

21、夺产业转移的竞争将日趋激烈 产业转移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非常明显,中西部地区希望借助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时机,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就业机会,更好地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因而都在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比环境、抢客商、争项目,态势逼人。有的城市拥有比邻珠三角、环渤海发达地区的区位优势,有的城市拥有资源优势,有的城市拥有某些产业集聚优势。一些中部地区开发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力度很大、发展水平较高,已经成为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东部地区各省市政府,努力推动本省市发达地区产业向本省市欠发达地区转移。东南亚一些国家也在利用价格低廉的劳动力和资源等优势,吸引日韩、港澳台以及我国东

22、部地区的产业转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产业转移机遇性很强,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黄金周期可能只有35年,国内产业转移也不会无限持续下去。根据有关方面分析,国内东部地区这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估计5年左右完成。中西部区域间争夺东部产业转移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因此,河南省应抓住机遇,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三)产业配套能力不足 在东部地区,传统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规模较大、配套齐全的产业集群,而在产业集聚效应使得在产业链上的有限区域内,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更加快速方便,对企业生产环节的配套支持、成本降低都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导致任何产业都不能脱离其他产业而孤立地存在和发展。只有那些能为发达地区转出产业提

23、供良好协作配套能力的地区,才最有可能成为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基地。加工制造业的“产业链”特点突出,电子、机械、玩具、服装等需要零配件和不同工艺流程的配套。但河南省的产业配套能力相对不足,这就造成了“两难”:龙头企业要转移到河南省,希望当地有较完善的配套;做配套的小企业要迁移,在龙头企业没走之前自己不敢走。 六、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分析 (一)主动科学地承接产业转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走节约、环保、高效之路 河南省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看到自己的土地资源的优势、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以及在环境生态承载能力方面的优势,同时还要客观地看待这些方面的优势,应当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

24、要与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必须要和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而且必须要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起来。承接产业转移必须是科学的承接,而不是盲目的承接。河南省在承接产业转移时要为未来的经济发展留有空间,实现未来长期的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承接转移的过程中,要根据产业的运行规律和产业发展的规律来选择,主动科学地承接转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走节约、环保、高效之路。 (二)打造完整产业链 产业的发展不是简单的几个工厂的集聚,而是产业的生态,特别是相关配套体系的完善,是真正实现产业成功承接的非常必要的条件。所以,河南省在承接产业转移时不能简单地只是吸引几个制造业工厂,更多的是要从

25、产业的配套体系上,产业所需要的重要的服务功能这些方面来考虑实现产业的整体转移。产业转移还不能简单地思考成本问题,还有一个就是产业链的协同效应问题。 (三)切实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市场吸引力 切实改善投资环境, 第一,要积极推进各项改革。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降低企业的信息、融资、营销等环节的成本;创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第二,要加强法制建设。特别是要针对产业转移中产权纠纷、利益分配、金融信贷、土地使用权等方面的实际障碍,调整和明确不相适应的政策法规,提高司法效率。第三,要提高政府办事效率。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为企业提供完善便捷的服务,提高政府各部门整体办事效率。

26、第四,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大力发展各种教育,加速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管理人才、营销人才和各类技术工人;大力推动外出务工人员的“回流工程”建设,充分利用外出经商、务工人员带来的资金、技术、项目,加快本地经济发展。 (四)着力推进产业集聚 产业集聚才有竞争力,才有高效率。大量的相关企业在地域上相互集中在一起,可以节约生产成本,扩大生产和消费需求,且有利于相互竞争和协作,提高管理和办事效率。发挥产业的聚集效应,引导产业相对集中,构建产业聚集平台,引导同类企业向园区聚集,利于形成规模、做大做强。因此,河南省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应坚持以优势产业为依托,围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产业配套,发展产业集

27、群。承接产业转移,必须注重围绕促进产业集聚抓引导。进一步优化园区产业布局,加快完善产业布局规划,明确园区产业特色定位,积极引导同类产业和关联项目集中布局,提高要素配置的集约化水平,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耀.产业资本转移新趋势与中部地区承接策略(上)J.中国发展观察 2高雅瑞,钟群.提升产业配套能力,承接产业转移J.商业经济 3王兴中.产业配套能力与承接产业转移问题探究J.时代经贸(学术版) 4王晓华,郝薇.承接转移 促进中部共赢N.山西经济日报 5王辉堂,王琦.产业转移理论述评及其发展趋向J.经济问题探索 6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报告现代企业管理 院系: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化学09-1姓名:张环学号:540904080145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