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391.84KB ,
资源ID:2339545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39545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蒋介石因何事竟不惜取消国民党.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蒋介石因何事竟不惜取消国民党.docx

1、蒋介石因何事竟不惜取消国民党蒋介石“新党”计划始末蒋介石取消国民党的目的,是为了和共产党共同组建一个新的大党。这是蒋氏在国共第二次合作早期的一个重大设想,亦曾一度得到过毛泽东等人的积极响应。但终因彼此立场迥异而夭折。1、至晚在1937年2月,蒋介石已经在考虑“开放党禁”、“吸收余党”的问题关于蒋介石拟取消国民党,与中共合作另建一个新的大党的计划,至晚在1937年2月24日,中共方面已隐约有所察觉。该日,周恩来自西安致电洛甫、毛泽东,提出自己拟定的与国民党谈判的五项原则性方针,其中1、2两条涉及到两党的组织合作问题:“一、可以服从三民主义,但放弃共产主义信仰绝无谈判余地。二、承认国民党在全国领导

2、,但取消共产党绝不可能。惟国民党如能改组成民族革命联盟性质的党(蒋在西安有改组党的发轫),则共产党可整个加入这一联盟,但仍保持其独立组织。”对周恩来的上述意见,可以做三点更具体的解读。1、所谓“蒋在西安有改组党的发轫”,在宋子文西安事变日记中有记载:1936年12月22日,蒋介石曾要宋子文转告周恩来,他每时每刻都在“思考重组国民党的必要性”。2、周氏感觉国民党有可能“改组成民族革命联盟性质的党”,也并非没有依据。与周氏该电报同月,蒋介石制定出了民国二十六年大事表和本年政策,其中已有“妥协内外各方,专力对倭”、“开放党禁”、“开放政党政治”等言辞。当然,蒋氏所谓的“开放党禁”,仍是有限度的,即“

3、以本党为重心,吸收余党”。“吸收”二字,已隐约透露出蒋氏所理解的“政党政治”,未必是一般意义上的“多党政治”,而更似“以一党容纳多党”。3、周氏认为“共产党可整个加入这一联盟,但仍保持其独立组织”,显示中共方面并不排斥加入可能出现的新的大党。详细2、蒋介石计划另组新党,所以希望中共与他个人合作,而“不必说同国民党合作”1937年3月26日,周恩来赴杭州与蒋介石面谈。周氏以书面形式向蒋氏承诺了包括“拥护三民主义及国民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等在内的六项条件,同时也要求国民党给予包括“全国停止剿共”等在内的五项保证,并就陕甘宁边区的设置及红军的改编问题做了六点口头声明。但让周恩来感到意外的是,蒋氏对讨

4、论这些问题没什么兴致,据周恩年年谱:“他(蒋介石)这次谈话中着重的主题是:要中国共产党不必说同国民党合作,只是同他个人合作。他这样表示:希望中共这次改变政策后,与他永久合作,即使他死后,也不要分裂,免得因内乱造成英、日联合瓜分中国;因此,要商量一个永久合作的办法。”对于周恩来所提的那些具体问题,蒋介石表示“都是小节,容易解决”:陕甘宁行政区可以是整个的,由中共自己干,他不来干涉;军队人数不同中共争,决不派人来破坏红军部队,粮食接济定额设法解决;即使永久合作的办法尚未确定,也决不再打。对蒋氏不谈行政区划和军队改编,而大谈“同他个人永久合作”, 周恩来似乎感到十分突然。据蒋氏当天的日记记载:“与周

5、恩来讨论共党问题之根本办法。余独注重其内部组织之改正,与根本政策之决定,以及认定领袖之地位各点,彼乃出于意外,以为余与彼相见,只谈对共受降条件之枝节问题也。”蒋氏身为国民党的最高领袖,何以会对周恩来说出“要中国共产党不必说同国民党合作,只是同他个人合作”这样奇怪的话来?要理解这个问题,必须了解此一时期,蒋氏正致力于在国民党之外另起炉灶建立一个新的“大党”。据时任国民政府行政院政务处长,后兼三青团中央干事的何廉回忆:“一九三七年暮春,我第一次听人说起委员长打算在国民党内再组织一个党。夏天,一个朋友告诉我,委员长真的打算组织这样一个政党,并定名为三民主义青年团。”另据三青团骨干康泽回忆:在讨论新党

6、的名称时,主管国民党党务的陈立夫,曾建议在“三民主义青年团”前面冠以“中国国民党”字样,结果被蒋氏痛骂:“有你这中国国民党几个字,人家就不来了。我看就是用三民主义来号召的好,用我的名义来号召的好。”蒋、周此次面谈时,新党名称尚未确定,但其抛弃国民党另建新党的计划已经启动,且认为“中国国民党”在号召力上是负面资产,远不如“用我的名义来号召的好”,如此,对周恩来说出“不必说同国民党合作,只是同他个人合作”这样话来,也就不奇怪了。详细左图:1937年的蒋介石;右图:1937年蒋介石在庐山坐轿子 3、1937年6月,蒋提议成立“国民革命同盟会”,以取代国共两党,并与共产国际直接联系在一份给共产国际的报

7、告中,周恩来将此次杭州面谈的核心总结为蒋介石的个人领袖欲问题:“总观蒋的谈话意图,中心在领袖问题。他认为这一问题如能解决,其他具体问题自可放松一些。”基于这样一种理解,延安方面同意成立包括国共两党及同意该纲领的其他党派在内的“统一的民族联盟(或党)”,并推举蒋介石为领袖,希望以此换取蒋在行政区划和红军改编问题上的让步。获悉这一消息,蒋介石大为振奋,“统一的民族联盟”与他所设想的新的“大党”颇有暗合之处。1937年6月4日,周恩来赴庐山与蒋介石再次面谈。周提交了是一份关于御侮救亡复兴中国的民族统一纲领,但蒋对纲领兴趣不大,谈话的重心仍是中共与他个人的“永久合作”。蒋告诉周恩来:要实现“彻底合作”

8、,关键在于两党组织上的统一。延安方面提出的成立“统一的民族联盟”的主张很好,但不如干脆叫“国民革命同盟会”;而且在组织原则上,也不能像中共建议的那样松散。据周恩来事后的汇报,蒋的主要意见如下:1、成立国民革命同盟会,由蒋指定国民党的干部若干人,共产党推出同等数量之干部合组之,蒋为主席,有最后决定之权;2、两党一切对外行动及宣传,统由同盟会讨论决定,然后执行;3、同盟会在进行顺利后,将来视情况许可,扩大为国共两党分子合组之党;4、同盟会在进行顺利后,可与第三国际发生代替共党关系。上述意见中,第3、4条尤为关键,透露了蒋介石组建新党的真实目的西安事变后,与中共合作抗日已属必然,但蒋始终有两大担忧:

9、其一,如何阻止苏联继续支持中共;其二,如何与苏联结成反日同盟,促使苏联对日出兵。如果由两党合作成立一个“国民革命同盟会”,并最终发展成一个新政党,以取消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名号,此新党顺势取代中共在第三国际的位置,上述两大担忧自然也就都不存在了蒋介石有这样的思维毫不奇怪,其实早在1927年,蒋氏就曾派遣邵力子赴苏,试图说服斯大林,以国民党取代中共,成为共产国际的支部。延安方面对蒋介石“国民革命同盟会”的提议的基本态度,反映在他们6月26日给共产国际的电报当中。电报中明确表示:不反对成立国民革命同盟会,但该组织必须“不干涉两党之内部事务,两党均保留各自组织之独立性及政治批评和讨论之自由权。”这种设定

10、,显然与蒋介石的期望相距甚远。详细4、蒋介石对周恩来说:为实现新党,“具有光荣悠久历史的国民党名义亦可以取消”“国民革命同盟会”这个称呼,只存在了不足半月。6月下旬,贺衷寒提出“三民主义青年团”这个新名称后,蒋介石觉得更符合心意,“国民革命同盟会”这一称呼就被抛弃了。所以才有何廉的回忆:“(1937年)夏天,一个朋友告诉我,委员长真的打算组织这样一个政党,并定名为三民主义青年团。”大概从这个时候开始,三民主义青年团的组织建设开始进入实际操作阶段,何廉说:“(1937年)八月的一个雨天,我被召到委员长的军校官邸去见他。当我走进他的会客室时,发现陈立夫、吴鼎昌、何应钦、康泽等人也在场。委员长在这个

11、正式会议上首次宣布,他将组织三民主义青年团。他说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使三青团成为一个机构,用来吸收拥护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为建设新中国基本原则的青年人团,并说他宣布这些不是为了听取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意见,而只是通知我们。”所谓“不是为了听取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意见,而只是通知我们”,显见此事实际上已经酝酿多时。但一直到1937年末,三青团的建设始终没有多少大的进展。究其原因,与国共两党此一时期高层谈判的停顿有很大关系,两党合并的谈判没有进展,用来合并两党的三青团如何组建,自然也就不得要领。2月,两党新一轮谈判重启。蒋12月11日在日记中写道:“敌以共产主义为第一对象,希冀利用本党与本人为其作刽子手,使我国内

12、自相残杀,成为第二西班牙。此乃最为残苛之悲境,应切戒而力避之。”24日,德国大使陶德曼转来日方和谈四项条件,第一条即要求中国政府放弃“亲共、抗倭、排满”立场,转向“共同防共”;蒋在日记中写道:“无从接受,亦无从考虑。”日方屡以防共问题相诱惑和压迫,使得蒋氏对解决两党组织合作问题的心情愈加迫切。1938年1月13日,蒋在日记中决定“对共党,主张消化而不可排斥”;30日,决定“容纳各派组成大党”;2月初,命邵力子与周恩来面谈,催促中共与国民党合并;2月5日,得知中共不赞成合并,曾决定“此事宜缓处”,但2月10日又对周恩来表示希望两党“溶为一体”:“竭诚盼望各党各派能够合而为一,并且为实现这个举国一

13、致的新党起见,虽具有光荣悠久历史的国民党名义亦可以取消。我始终认定我们要对外战胜,要革命成功,就只能有一个党,一个团体。”2月10日这次会谈,周恩来明确答复蒋介石“党不能取消”。稍后,陈立夫又约谈周恩来,主动提出一项新的建议,问可否在两党之外组织一个三民主义青年团,由国共两党共同加入。这大概是三青团作为新党雏形的身份,首次在两党谈判中被公开。据康泽回忆:有一次,陈立夫约康泽等人与周恩来、王明见面,并说,“今天我们约周恩来等,是谈各党派都解散,大家在三民主义和委员长领导之下,组织一个党的问题,已经酝酿了好多时间,我已经和他(们)分别谈过。各党派都表示得满好,周恩来为这个问题要回陕北去开会。”大约

14、在同一时期,蒋介石召集来筹组三青团的刘健群等人开始利用媒体大力宣传“一个主义、一个领袖、一个政党”,以图给中共造成压力。详细三青团团证里页。该组织成立的初衷,是为了合并国共两党成一新党,其后来的发展,与初衷相去甚远。 5、欲趁机改造国民党,毛泽东一度同意“另外组织一个党,共产党参加国民党也参加”蒋介石不惜取消国民党之名,也必欲将国共两党合并为一个新的“大党”的强烈愿望,不能不引起延安方面的注意。为应付蒋氏,1938年3月份的政治局会议曾倾向于建立一个包括各党派参加的“民族革命联盟”,但这个联盟的功能仅限于协调党派关系,各党派仍保留其独立、自由的地位,显然不可能符合蒋的心意。但在4月间,延安的态

15、度似乎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先是毛泽东在陕北公学发表讲话,声称:“两个不同的政党要统一起来就要有一个桥梁,组织一个委员会,无论什么名称都可以,国共两党都参加进去;或者另外组织一个党,共产党参加,国民党也参加。两个办法都成,这是统一战线的上层组织。”对国民党公开宣布要成立的三民主义青年团,延安方面也公开表示准备“赞助”。 这种改变发生的原因,毛泽东后来有过总结:“我们曾经设想过国民党可能改造,我们曾经要改造国民党,这件事,我们似曾犯过错误。”具体到三青团,当时延安所考虑的,据任弼时给共产国际的报告,确实是“经过三民主义青年团去改造国民党,一方面以青年团的力量推动国民党进步,另一方面经过它使大批革命青

16、年加入国民党,发展与巩固国民党内部的革命力量。”详细6、摩擦加剧,毛泽东转而提议“国民党变为民族联盟,各党派加入国民党而保持其独立性”但延安方面的上述意见,遭到了谈判第一线的周恩来、王明等人的反对。所以,延安修正了针对三青团的政策,强调团体会员也可以加入,且可以保留其组织的独立性。这显然与蒋介石消融国共另组新党的出发点南辕北辙,自然不可能得到响应。1938年6月以来,国共之间的摩擦愈渐增多,两党相处日益困难。为解决问题,毛泽东在10月份转而又提议“国民党变为民族联盟,各党派加入国民党而保持其独立性”。这实际上是毛氏版本的一个新的“大党”计划,毛氏说:“在国民党四十多年的历史中,每遇大的革命斗争

17、时,总是把自己变为革命民族联盟的”,今天已经到了需要国民党变身为革命民族联盟的时刻,国民党必须“向广大民众开门,容纳全国爱国党派与爱国志士于一个伟大组织中”,各党派加入国民党的同时,又保存其独立性。鉴于第一次国共合作以血腥分裂告终,毛氏同时也保证:所有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身份公开,将名单提交国民党领导机关;青年共产党员则加入三青团,不组秘密党团,不收非共产党员入党。最终由周恩来提交给蒋介石的书面意见是:1、停止两党斗争。2、共产党员可以加入国民党,或令其一部分先加入;如情形良好再全部加入。3、中共取消一切青年组织,其全体分子一律加入三青团。4、以上参加者,均保留其党籍。周同时向蒋保证:不在国民

18、党及其军队中发展组织。详细六届六中全会主席团成员合影。本次会议认为国共合作最好的形式,就是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和三青团 7、鉴于历史教训,蒋介石拒绝共产党加入国民党,仍坚持两党取消合并为新的大党蒋没有立即对周恩来的书面意见直接表态,而是答以“须由国民党中常会讨论”。11月6日,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作出决议,认为国共合作最好的组织形式,就是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和三青团。蒋氏此一时期,则一度集中精力阅读中共编纂的党建书籍,希望从中得到一些启示。11月18日,蒋在日记中写道:“共党教育与经验是由其国际百年来秘密痛苦幽囚中所得之教训而成,故其纪律最严,方法最精,组织最密,任何党派所不及,读共党之党的建设一书,

19、深有感也。”尽管有毛、周不发展秘密党团的口头承诺,但有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教训在,蒋氏对这种党员“跨党”的合作方式仍满怀疑虑,19日的日记写道:“对共党防制之道,除改正本党、重新本党外,尚有他法否?”思虑再三,12月6日,蒋介石终于向周恩来表达了自己的意见:1、跨党不赞成,中共既行三民主义,最好合成一个组织;2、如果此点可谈,拟约毛泽东面谈;3、如全体做不到,可否以一部分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而不跨党(即入国民党的中共党员自动放弃其共产党员身份)?周表示,无论是全体还是个人,加入国民党退出共产党都做不到。9日,蒋与汪精卫、朱家骅等人谈话商议,汪、朱都对共产党加入国民党表示担忧。12日,蒋约周恩来、

20、王明等人谈话,明确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共产党员退出共产党,加入国民党,或共产党取消名义将整个加入国民党,我都欢迎,或共产党仍然保存自己的党,我也赞成。但跨党办法是绝对办不到。我的责任是将共产党合并国民党成一个组织,国民党名义可以取消,我过去打你们也是为保存共产党革命分子合于国民党,此事乃我生死问题,此目的如达不到,我死了也不心安,抗战胜利了也没有什么意义,所以我的这个意见,至死也不变的。”鉴于蒋介石态度强硬,周恩来退而表示:目前双方至少可以独立存在共同发展。蒋却回答说:“共产党不在国民党内发展也不行,因为民众也是国民党的,如果共产党在民众中发展,冲突也是不可免。”换言之,“根本问题不解决,一切

21、均无意义”,而根本问题的解决,在蒋氏看来,只有一种方法,即同时取消国民党和共产党,共组一个新党。但中共在1939年1月两次致电与函告蒋介石,明确表示“决不能将共产党的组织合并于其他任何政党”,谈判就此破裂。4月,国民党中央党部秘密下发限制异党活动办法。详细8、蒋介石对国民党失望已深,愿意将其取消并不奇怪;反观中共则不然究竟该如何评价蒋介石在抗战初期不惜取消国民党,而欲实现与中共的两党合并?其同时具有抗日与防共两大目的,自不待言。但更关键的问题,或许还在于:蒋氏何以愿意取消国民党,而延安却决不愿意取消共产党?这样一个问题,看似隐含道德判断,其实却不然。就蒋氏而言,他对国民党早已彻底丧失了留恋之心

22、。1938年3月29日,蒋在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致开幕词,曾痛切警告与会的国民党人:“我请各位严重注意:我们的党差不多已成为一个空的躯壳而没有实质了,党的形式虽然存在,但党的精神差不多是完全消失了!我说这句话,心里很悲痛,很难过,但是现在的情形,我们革命不但是遇到挫折,而且差不多快要失败。本党既逢到艰难而快要消失了,此时如不说,将更没有说的机会。我们此时不忏悔,将更没有忏悔的机会。”在蒋氏看来,一般的国民党人:做官不做事;有私利而无公利,有小我而无大我;重权利而不重责任,享权利而不重义务,早已“不能为国牺牲,为民服务,为主义奋斗”。基于这样一种认识,1938年9月5日,在对三青团的一次讲话

23、中,蒋氏坦言自己之所以抛弃国民党另组三青团,正是因为国民党腐朽至极早已经毫无挽救的办法。蒋氏说:“本来中国的革命,有中国国民党来领导,只要中国国民党能复兴,就不必另设青年团;即令有组织青年团的必要,亦可以附设于国民党以内。但是我们现在为什么要从新创立这一个三民主义青年团呢?就是因为我们国民党这几年来消沉散漫,成为积重难返的局面,不论精神纪律,都是异常衰颓,可以说党部都已变成了衙门。而党员已变成了官僚,无论如何设法改造,都不能彻底改造过来!所以要另外设立一个青年团,来组织一般有为的青年,好使他们承担中国革命的事业!”国民党腐朽若此,蒋氏自然不再珍视,尤愿另组新党,尤欲得共产党人加入第一次国共合作

24、虽以蒋氏的血腥杀戮告终,但共产党人开展工作的组织能力,确实给蒋留下了深刻印象。蒋氏取消国民党另组新党,看似牺牲很大,实则获益良多;反观延安则不然,同意蒋的合并意见,不但没有任何好处,还会丧失既有的组织体系,实在是一笔怎么算都亏本的买卖。如此不能互利,买卖自然也是做不成的。详细八路军晋察冀根据地部队。1939年敌后两党摩擦愈趋剧烈,蒋介石坚持认为两党若不合并,摩擦无从避免 参考资料:杨奎松失去的机会:抗战前后国共谈判实录,新星出版社;杨天石找寻真实的蒋介石,华文出版社;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上海书店;马烈蒋家父子与三青团,中国文史出版社;周恩来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结语蒋介石一味坚持其“新党”计划终至失败,所谓“第二次国共合作”,也陷入了连最基本的负责两党间沟通的机构都没有的窘境。其直接后果是:抗战中后期两党摩擦愈演愈烈,而无任何制度化程序可以缓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