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2 ,大小:133.56KB ,
资源ID:2337862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3786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生物课本实验诠释.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生物课本实验诠释.docx

1、高中生物课本实验诠释高中生物实验实验一: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1、实验材料的选择: (1)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生物组织中的糖类有还原糖和非还原糖两类。常见的还原糖有_、_和_。蔗糖(甘蔗茎、甜菜的块根等)、淀粉(马铃薯、番薯的块茎等)是非还原糖。有些单子叶植物,如韭菜,叶子内虽然含有大量的可溶性还原糖,但由于叶片中叶绿素颜色较深,对于鉴定时的颜色反应起着遮盖作用,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一般也不选用。本实验最理想的实验材料是还原糖含量较高的植物组织,而且要求组织的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如苹果和犁的果实,也可以用白色的甘蓝叶、白萝卜替代。经实验比较,颜色反应的明显程度依次为:苹果、梨、

2、白色甘蓝叶和白萝卜。 (2)脂肪的鉴定:所用材料要求一脂肪含量高,二有一定大小做徒手切片,花生种子符合本实验的要求。实验前要将花生种子浸泡34h,有利于切成薄片,但浸泡时间也不宜过长,否则组织太软,切下的薄片不易成形。 (3)蛋白质的鉴定:适宜材料有豆浆、鸡蛋清。若用鸡蛋清,必须按要求稀释,否则影响实验效果,而且实验后易粘住试管壁不易洗刷 2、试剂的选用及注意事项: (1)可溶性还原糖鉴定过程中,因斐林试剂很不稳定,故应将组成试剂的两种溶液分别配制,使用是再加以混合,即现配现用。切不要将甲液和乙液分别加入组织样液中。 (2)脂肪鉴定实验关键是能否切出符合要求的薄切片,太厚光线不能通过。 (3)

3、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使用双缩脲试剂时,应先加试剂A(NaOH),造成碱性环境后再加入试剂B(CuSO4)(注意和使用斐林试剂的区别)。另外试剂B不能太多,否则硫酸铜的蓝色将遮盖颜色反应的真实效果。 3、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区别: (1)溶液浓度不同:_ (2)使用原理不同 斐林试剂是新配制的Cu(OH)2溶液。颜色的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时,常用双缩脲法,使用的是双缩脲试剂,发生的是双缩脲反应。双缩脲反应的实质是在碱性条件下,Cu2+与双缩脲发生的紫色反应。而蛋白质分子中有很多与双缩脲(H2NOC-NH-CONH2)结构相似的肽键,所以蛋白质都能与双缩

4、脲发生颜色反应,可以使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的存在。 (3)使用方法不同:见课本,注意NaOH和CuSO4的使用先后顺序。知识概要:还原糖 + 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脂 肪 + 苏丹 _色脂 肪 + 苏丹 _色蛋白质 + _试剂 紫色反应思考: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还原性糖植物组织取材条件?研磨中为何要加石英砂?不加石英砂对实验有何影响?斐林试剂甲、乙两液的使用方法?混合的目的?为何要现配现用?还原性糖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为?花生种子切片为何要薄?转动细准焦螺旋时,若花生切片总有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模糊,原因一般是什么?脂肪鉴定中乙醇作用?双缩脲试剂A、B两液是否混合后

5、用?先加A液的目的?怎样通过对比看颜色变化?实验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1、显微镜的结构: 2、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显微镜的镜头有两种:目镜和物镜。目镜:无螺纹,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即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有螺丝,物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即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焦距调好后镜头与盖玻片的距离越远,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反之,放大倍数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在显微镜下所成物像为倒立放大的像。 此外,由于低倍物镜的通光量比高倍物镜的通光量大,所以低倍镜的视野较明亮;而高倍物镜,虽然放大倍数大,实际观察到的标本区域小

6、,视野较暗 (2)视野中出现异物有三种情况:在物镜上、目镜上和装片上。如移动装片异物不动,说明不在装片上;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仍可观察到,说明不在物镜上,可判断异物在目镜上。 (3)低倍镜观察:将装片放到载物台上,使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用压片夹压住装片;双眼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下降镜筒至距玻片5mm处(从侧面观察),左眼注视目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上升镜筒,当看到物像时,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物象为止。转动转换器,当由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时,物象变大,视野范围变小、变暗,因此,换高倍镜之前,一定要把观察的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并且将反光镜的平面镜换成凹面镜,同时扩大光圈。 (4)使用显微镜

7、的程序:取镜-安放-对光-压片-观察 (5)下降镜筒时,一定要侧面注视物镜,防止镜头触及玻片而压碎玻片或损坏透镜 (6)有必要使用高倍镜时,必须先在低倍镜下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心,然后转换成高倍镜。因为低倍镜下看到的物像放大倍数小,但看袄的标本范围大,容易找到目标,而高倍镜看到的只是低倍镜视野的中心部分 (7)使用高倍镜后必须使用细准焦螺旋调焦,而不能用粗准焦螺旋。 3细胞质流动的观察:由于细胞质基质是透明的,显微镜下不容易观察到细胞质流动的现象,所以要找到大型细胞器作为参照物来观察。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可作为参照物,通过观察叶绿体位置的变化,可证明细胞质的流动,同时还可以进一步观察细胞质的流动速度

8、和流动方向。 思考:高倍镜使用前,装片如何移动?换高倍物镜后,怎样使物像清晰?视野明暗度会怎样变化?如何调亮?所用目镜、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物像清晰后,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和放大倍数的关系?总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放大倍数具体指面积的放大倍数还是长度的放大倍数?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大小、多少、视野明暗的关系?实验三: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1、实验材料的选择 最常用的实验材料是_叶。它的外表皮细胞的液泡较大,细胞液中有紫色的色素,在显微镜下,紫色大液泡十分明显,能方便地观察到质壁分裂及其复原的过程。如无紫色洋葱,可用葫芦藓或其他藓类植物的叶片代替。选择材料必须都是活细胞,因为只有

9、活细胞的_才具有选择透过性,否则将不会出现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现象。2、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而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因此,在质壁分离后。细胞壁以内细胞膜以外的物质是外界溶液,即蔗糖溶液。3、质壁分离能够发生的外界条件是因为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因此通过具有一系列浓度梯度的溶液依次做质壁分离实验,观察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临界浓度,即可测的细胞液的浓度。4、此实验若用KNO3溶液,可观察到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又发生了自动复原,原因是细胞主动吸收了K+ 和KNO3。知识概要:制片 观察 加液 观察 加水 观察思考:洋葱为何要选紫色的?若紫色过淡怎么办?洋葱表皮应撕还是削?为何?植物细胞为何会

10、出现质壁分离? 动物细胞会吗?质壁分离时,液泡大小和颜色的变化?复原时呢?若发生质壁分离后的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其原因是什么?怎样利用质壁分离现象来测定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实验四: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一、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1233可溶性淀粉2ml2ml2ml温度冰水中60水浴沸水浴放置5 min新鲜的淀粉酶溶液1ml1ml1ml摇匀混合,放置反应5min冷却后加碘液1滴1滴1滴颜色变蓝结论思考:该实验步骤可以更合理吗?可以用过氧化氢酶来做该实验吗?可以用斐林试剂检验实验结果吗?二、pH对酶活性的影响1233过氧化氢溶液2ml2ml2ml蒸馏水2ml5NaOH2mL5HCL2mL摇匀混合,

11、放置在室温下反应3min肝脏研磨液1ml1ml1ml结果有较多气泡结论1233新鲜的淀粉酶溶液1ml1ml1ml蒸馏水1ml5NaOH1mL5 HCl1mL摇匀混合,放置在室温下3min3淀粉溶液2ml2ml2ml60水浴 5min斐林试剂2ml2ml2ml水浴加热结果 结论思考:该实验能确定酶的最适pH吗?实验五: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取材时要选用新鲜的颜色较深的叶片,以便使滤液中含较多的色素2、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的目的是为了研磨的充分;加入少许碳酸钙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在研磨过程中,叶绿素受到破坏。3、研磨时要迅速、充分。一是为了使叶绿体完全破裂,从而能提取出较多的色素;二是叶绿素极不稳

12、定,能被活细胞中的叶绿素酶水解而破坏。4、制备滤纸条时,要将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这样可以使色素在滤纸条上扩散均匀,便于观察实验结果。5、画滤液细线时,一定要细且直。这样可以防止色素带重叠,使色素分子均匀分布在一条直线上,做到扩散起点一致。重复划23次,是为了增加滤液细线上的色素分子数量,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6、分离色素时,一定不要让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接触到层析液,这是因为色素易溶解于层析液中,导致色素带不清晰,影响实验效果。7、识记实验结果的色素带分布及宽窄(四种四素扩散速度的先后顺序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知识概要:结果观察纸条插入画滤液线制滤纸条滤得滤液迅速研磨加三物质

13、剪碎绿叶思考:对叶片的要求?为何要去掉叶柄和粗的时脉?二氧化硅的作用?不加二氧化硅对实验有何影响?无水乙醇的作用?它可用什么来替代?用水能替代吗?碳酸钙的作用?不加碳酸钙对实验有何影响?研磨为何要迅速?要充分?过滤时为何用布不用滤纸?滤纸条为何要剪去两角?为何不能用钢笔或圆珠笔画线?滤液细线为何要直?为何要重画几次?滤液细线为何不能触到层析液?滤纸条上色素为何会分离?色素带最宽的是什么色素?它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比什么色素大一些?滤纸条上相互间距最大的是哪两种色素?色素带最窄的是第几条色素带?为何?实验六: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原理:(1)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_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

14、中CO2情况。CO2还可使_水溶液由_变_再变_。(2)_色的_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发应,变成_色。思考:怎样控制有氧和无氧条件?实验七: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1、选材:应选取有丝分裂旺盛的细胞,如植物根尖分生区的细胞2、解离就是用要药液使组织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便于最后制片时能被压成一薄层进行显微观察。解离液中酒精的作用是迅速杀死细胞,固定细胞的分裂相;而盐酸的作用是使洋葱细胞的细胞壁软化,并使细胞间的中胶层物质溶解,从而达到分离细胞的目的。另外解离时间不宜过短,否则根尖未充分解离,压片时细胞分不开;但又不能太长,否则使根尖过分酥软,无法进行漂洗和染色,且染色体成分被破坏。这一步

15、是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3、漂洗的目的是去除根中多余的解离液,特别是盐酸,因为染色时用的是碱性染料龙胆紫,酸与碱发生反应会影响染色效果4、染色时间亦不能过长,否则会使染色体与周围的其他结构均被着色,这样就无法形成颜色上的反差,不便于观察。5、在制片时要用拇指按压载玻片,目的是使细胞分散,不至于重叠。6、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被固定在有丝分裂的某个阶段,若在视野中找不到处于某个时期的细胞时,可以适当移动玻片,在其他区域寻找。知识概要:高倍观察低倍观察制片染色漂洗解离培养根尖思考:为何每条根只能用根尖?取根尖的最佳时间是何时?为何?解离和压片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压片时为何要再加一块载玻片?解离过程中盐酸的

16、作用是什么?丙酮可代替吗?为何要漂洗?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什么?若所观察的细胞各部分全是紫色,其原因是什么?为何要找分生区?分生区的特点是什么?用高倍物镜找分生区吗?为什么?分生区细胞中,什么时期的细胞最多?为什么?所观察的细胞能从中期变化到后期吗?为什么?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能否看到染色体?为什么?若观察时不能看到染色体,其原因是什么? 四、比较过氧化氢没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注意事项:1、过氧化氢的来自肝脏,且肝脏必须是新鲜的(保持酶的活性)。 2、实验注意比较实验必须严格遵守等量、同时等原则。五、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 注意事项:1、实验目的:证明酶的专一性 2、遵循等量

17、性原则 3、酶催化结果的检验:因为淀粉的水解产物中有还原性糖,故可以用斐林试剂检验还原糖的存在,从而说明淀粉酶催化水解了淀粉;而蔗糖则不能水解,其本身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所以此实验的关键在于蔗糖的纯度和新鲜度,如果其中混有少量的葡萄糖或果糖,或蔗糖放置久了受细菌作用,部分分解成了单糖,则与斐林试剂共热时能生成砖红色的沉淀,使人产生错觉。八、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与观察(单一变量和对照性原则、对照性原则)九、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验(注意3个实验组的对比方法,得出的结论)十、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 实验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制备鸡血细胞液时,要在去新鲜鸡血的同时加入抗凝剂,使血液分层,取下层血

18、细胞沉淀。另外,此实验的材料不能用哺乳动物(如人、狗)的血替代。 2获取较多DNA的关键是向鸡血细胞液加入足量的蒸馏水,以便使细胞膜和核膜破裂,核内物质释放出来。 3特别要注意实验中的3次过滤:第一次过滤的目的是为了除去血细胞破裂后残余的膜碎片以及细胞器碎片,第二次过滤(加水稀释NaCL)是为了初步将DNA与溶解在NaCL溶液中的蛋白质等有机物以及其他杂质分离,第三次过滤(用酒精)是为了进一不除去蛋白质等有机物,从而得到较纯净的DNA. 第一、三次过滤要用滤液,使用的纱布为12层;第二次过滤要用滤出的粘稠物,使用的纱布是多层。 4实验中有6次搅拌,除最后一次搅拌外,前5次搅拌均要朝向一个方向,

19、并且在析出DNA,DNA再溶解和提取中,各步搅拌都要轻缓,玻璃棒不要直插烧杯底部,防止DNA分子断裂。 5特别注意实验中有两次使用蒸馏水:一次在第1步,加水是为了使血细胞洗水膨胀破裂,加水后必须充分的搅拌,不应少于5min,使血细胞充分破裂;第二次加蒸馏水是在第3步,加水是为了喜事氯化钠溶液。 6实验中有三次加氯化钠溶液。在步骤2中,当加入氯化钠后,必须充分晃动烧杯,使二者混合均匀,加速染色质中DNA与蛋白质分离,使DNA充分游离并溶解在氯化钠溶液中。在步骤5中,加氯化钠溶液也是为了DNA的再度溶解,不过这时溶液中蛋白质含量已很少。在步骤8中,加的氯化钠溶液的浓度比前2次低的多,但还是为溶解D

20、NA。 7在步骤7中,必须使用冷的酒精。十一、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实验中的两个小筒,分别相当于动物体内储存精子和卵细胞的器官(精巢和卵巢)。为了保证D和d配子与自然状态下相似,即1:1,小筒内的D和d小球的数量应该相等。而且抽取小球时,为了保证每次抽取到D 或d的概率相等,应该进行有放回的抽取。抽取的过程即为受精。十二、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应该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而调查该病的遗传规律,如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则应该调查某患病家族的遗传病历史。十三、用当地某种生物做有性杂交的实验(见课文)十四、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样方法。(常见的有五点取样法、等局取样

21、法) 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标志重捕法。十五、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制作的小生态瓶应该是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即应该有非生物的物质(空气,水等)、非生物的能量(太阳能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必须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物之间要有合适的食物链结构,生物的数量不宜过多。小生态瓶必须上一透明的,这样可保证生态瓶中有充足的太阳能。当然,小生态瓶一定要封闭。2观察稳定性:通过观察植物、动物的生活情况,水质变化,基质变化等判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十六、观察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影响。*1用注水法测出3个玻璃罩的容积(L),用溢水法测出放入植物后玻璃

22、罩的容积,从而计算出要得到14mg/m3和28mg/m3的二氧化硫所需的亚硫酸纳的量。2玻璃板涂抹凡士林的目的是为了密封,防止二氧化硫泄漏33号玻璃罩的植物为对照组,注意除了二氧化硫浓度不同外,3个玻璃罩内的条件应该完全一样(单一变量原则)4二氧化硫能破坏叶绿素,故植物器官受损的先后顺序为:叶-叶柄-整个植物, 成熟叶-老叶-幼叶十七、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略)二、实验专题训练(一)设计实验方案1根据所给的材料用具,设计一个试验定量分析种子萌发时干物质的变化情况。(1)材料用具:小麦种子 培养皿 天平 烘箱 水(用次氯酸钠处理过,以防种子长霉)(2)试验步骤: (3)计算公式: (4)结论

23、和分析: 2.设计一个测定洋葱表皮细胞液浓度的范围的实验方案。(1)实验原理:水分的 作用(2)材料用具(略去不写)(3)方法步骤:配制蔗糖溶液:配制 的蔗糖溶液;制作装片: 制成洋葱表皮细胞装片;观察装片: ;结论:该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的浓度是 。3已知纯种的粳稻与糯稻杂交,F1全为粳稻。粳稻中含直链淀粉遇碘呈蓝黑色(其花粉粒的颜色反应也相同),糯稻含支链淀粉,遇碘呈红褐色(其花粉粒的颜色也相同)。现有一批纯种粳稻和糯稻,以及一些碘液。请设计两种方案来验证基因的分离规律。(实验过程中可自由取用必要实验器材。基因用M和m表示)。方案一:(1) 实验方法: 。实验步骤:_,_。(2)实验预期现

24、象:_。(3)对实验现象的解释:_。(4)实验的结论:_。方案二:(2) 实验方法: 。实验步骤:_,_。(2)实验预期现象:_。(3)对实验现象的解释:_。(3) 实验的结论:_。4现有许多大小相同的饱满粒大的玉米种子,请设计一个实验,判断种子胚细胞和胚乳细胞的死活。实验原理:_。实验原料和器材:_。实验步骤:_。该实验最可能的结果和结论应是 。5补充完成下面验证性实验中的缺项部分。(1)实验目的:验证C3植物和C4植物叶片中淀粉粒的存在位置分别是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2)实验原理: 。(3)材料用具:盆栽天竺葵(C3植物)、盆栽玉米(C4植物)、酒精、碘液、显微镜、大烧杯、酒精灯、载玻

25、片、盖玻片、镊子、滴管、清水等。(4)实验步骤与结果 (5)实验结论: 。6在自然界中生物的发光现象普遍存在,生物通过细胞的生化反应而发光。请设计实验探究萤火虫的发光强度与ATP浓度的关系。 实验材料:萤火虫的萤光器晒干后研成的粉末、ATP粉末、蒸馏水、大小相同的小烧杯若干、大小相同的试管若干、标签纸若干等其他实验所需材料。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预测: 实验结论:7胰岛素是调节机体血糖的激素之一,当体内胰岛素含量过高时动物会出现惊厥、昏迷现象(低血糖晚期症状)。现有如下材料,请设计实验说明当动物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时,静脉注射葡萄糖可缓解症状。材料:身体状况相同的健康小白鼠数只、1mL注射器、50%

26、葡萄糖水溶液(每次用量0.01mL/g)、蒸馏水、用酸性生理盐水配成的胰岛素溶液(2U/mL)(每次用量0.1mL/10g)、酸性生理盐水。(1)实验步骤:获取实验材料并分组: 实验组: 对照组: 培养观察: (2)预计实验结果: (3)实验结论: (4)借鉴上述实验及相关内容回答问题:胰岛素含量升高引起惊厥现象的原因是 假如人体出现类似的低血糖晚期症状时可采取的措施是 人体内血糖平衡的调节是 调节8问题来源:在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前期,核膜解体,到末期又重新形成。对新形成的核膜的来源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主张认为是由旧核膜的碎片连接形成,另一种主张认为是由内质网膜重新形成的。现给你提供变形虫、胆碱(磷脂成分)和其它必需仪器,请设计一实验过程,预测实验结果,并说明支持哪一主张。设计:将部分变形虫置于胆碱的介质中培养,使其膜被标记。 。 。预测结果及结论、 。、 。9空气中的含菌量是衡量空气质量的指标之一。为了检测学校生物实验室、教室、校长室5 、小树林四个地方空气中的含菌情况,请利用所提供条件设计一个简单实验。 (1)请用100毫升量筒、四副培养皿、煮沸过的洗碗水设计取样的实验步骤。 (2)请用4支试管、滴管、0.0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