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27.34KB ,
资源ID:23362913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36291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鄂教版《综合性学习春游计划》案例初中语文教案模板.docx)为本站会员(b****9)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鄂教版《综合性学习春游计划》案例初中语文教案模板.docx

1、鄂教版综合性学习春游计划案例初中语文教案模板(鄂教版)综合性学习:春游计划案例_初中语文教案_模板 点击浏览该文件 教学目的: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鉴赏力。教学重点:理解孔明的“三笑”和他的“空城计”得以施计成功的重要原因。教学难点: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学课时:空城计第二课时教具:录音机、磁带、网上下载的三国演义电视剧孔明在城楼上弹琴的剧照(剧照人物有:孔明、两个书童)教学流程:(上课)老师:首先,我们来听一首歌曲,请同学们认真听,听完之后告诉老师,这是一首什么歌呢?(全班学生静静地听歌曲,并有个别同学随着音乐的节拍轻轻地哼唱

2、)老师:刚才我们听的歌曲是什么歌呢?学生: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老师:这首主题曲是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的开篇词,词牌名是什么呢?学生:调寄临江仙。老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诵读这首调寄临江仙。学生(诵读):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老师:刚才我们诵读的是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三国里面发生的一段故事空城计,请各个小组讨论这篇故事的梗概,我叫一位同学复述故事。(小组讨论,并请一位同学复述故事)学生:这篇故事讲了魏国的司马懿率十五万大军压进孔明的西城下,蜀国的众百官大

3、惊失色,唯独孔明不动声色。他叫军士把军旗收藏起来,叫部队的将士们不能大声喧哗,同时大开城门,每个城门叫二十个士兵扮作百姓打扫街道,然后自己带了两个书童在城门上弹琴。司马懿到了西城门下,发现孔明的城门大开,并且看见他悠闲弹琴的样子,以为有埋伏,就不听儿子司马昭的劝告,赶紧叫部下退兵。孔明等司马懿退兵后,拍手大笑,笑司马懿无能。(学生鼓掌)老师:这位同学讲得怎么样呢?现在我请同学们,对这个同学复述的故事进行点评,各个小组组织讨论,并归纳小组意见,选出一位代表发言。(小组讨论)学生1:这位同学讲得不错,能用自己的语言去讲这个故事,讲的故事也比较完整。学生2:这位同学显得有些紧张,不够流利,讲到个别之

4、处有“呃、嗯”等口语毛病。学生3:这个同学在故事的内容还缺乏自己的想象力,故事发生的细节过于简单,特别是在司马懿大军压进之后,可以展开适当想象。学生4:这位同学的普通话不是很标准,如“劝告”读作“欠告”。老师:同学们的看法非常好,从不同的侧面去给这位同学点评,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这位同学讲故事里出现了哪些人物?学生:孔明、司马懿、司马昭。老师:对了,故事里面出现了这三个人物,那老师手中正好有一张照片,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并说出他是谁?学生:哇!(惊讶)孔明!老师:对了,他在干什么呢?旁边还有哪些人物?学生:他在弹琴,旁边是两个书童。老师:那谁能说说孔明在照片中的神态?学生1:他披鹤氅

5、,戴纶巾。学生2:他笑容可掬。老师:在这张照片里孔明披鹤氅,戴纶巾,笑容可掬,那在我们的课文里,写到了孔明的几次笑呢?请你找出文章里面有关笑的词语。学生:三次。笑容可掬抚掌大笑拍手大笑(板书)老师:孔明的这三次笑分别具有哪些不同,请小组讨论,并选出你们小组的代表发言。(小组讨论)学生1:孔明第一次的笑是显得有些心虚,是故意迷惑敌人的;第二次的笑是胜利的笑;第三次的笑是笑司马懿是个大笨蛋。(话毕,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学生2:孔明第一次的笑显得有些牵强,他是故做姿态的;第二次的笑是侥幸的笑;第三次的笑是嘲笑。学生3:孔明第一次的笑是假笑,第二次的笑是如释重负的笑,第三次的笑是自豪的笑。老师:同学们讲

6、得都非常好,我综合同学们的意见可以知道,孔明的第一次的笑是故做轻松,故做姿态的笑;他的第二次笑是侥幸的、如释重负的胜利的笑;第三次笑刚才有一位同学发言说“孔明第三次的笑是笑司马懿是个大笨蛋”,可见这是对司马懿的嘲笑,也是自豪的笑。(板书:故做轻松、故做姿态侥幸、如释重负自豪、嘲笑)通过这三次笑,我们联系课文发生的故事,孔明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1:足智多谋,因为他传令将“旌旗尽皆隐匿,大开城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围绕城门的“空”设了一道计谋吓退司马懿。学生2:处乱不惊,因为他没有像文武百官吓得不知所措,他“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笑

7、容可掬”地施展他的计谋。 学生3:神机妙算,因为他料到司马懿疑心重,“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借他的疑心来使自己的计谋得以成功。学生4:临危不惧,因为“众官尽皆失色”,他却敢于在司马懿的敌军面前,镇定自若,面对敌人“笑容可掬,焚香操琴”设了一道空城计,以少胜多。(板书:孔明:足智多谋、处乱不惊、神机妙算、临危不惧)老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各抒已见,有理有据。那司马懿应该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学生1:疑心病重,因为“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他认为孔明想暗算他。学生2;老谋深算,因为他把孔明想得过于复杂,自认为孔明做事谨慎,“亮平生谨慎,

8、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结果中了孔明的计谋。学生3:我不同意第二个同学的观点,我觉得司马懿并不是老谋深算,如果他老谋深算,为什么还会在智谋上输给孔明呢?我倒是觉得他狡诈多端,因为他认为“知已知彼,百战不殆”,“亮生平不曾用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结果还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中了孔明的“空城计”。(部分学生听毕鼓掌)老师:两位同学的争论非常好!到底司马懿有没有老谋深算呢,我想要联系三国演义整部小说的故事发展来看,在“空城计”之前,司马懿刚打了胜仗,占了街亭,可见在街亭一仗中,司马懿是深思熟虑。在空城计这个文章里,提到司马懿料孔明“平生谨慎,不曾用险。今大开城门,

9、必有埋伏”,可见司马懿还是老谋深算的。还有没有同学有不同的见解,请举手!学生4:多疑自负,因为他自负不听司马昭的劝告,还骂儿子“汝辈岂知?”,结果被孔明的“空城计”吓退。(板书:疑心病重、老谋深算、狡诈多端、多疑自负)老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并且围绕司马懿到底有没有“老谋深算”发表不同的见解,他们这种独立思考问题的精神,是值得我们赞赏的。司马懿既然是一个老谋深算的人,那他为什么会中了孔明的计?孔明的空城计为什么会得以成功?请各个小组组织讨论,归纳本组的意见,选出一个代表来发言。 (小组讨论)学生1:司马懿他输在他的大意,老马也有失蹄的时候。学生2:孔明赢在他的临危不惧,司马懿输在他的生性多疑。

10、学生3:司马懿输在孔明的出奇计、用奇招,因为孔明“计”高一筹,知道司马懿“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老师:同学们讲得非常好,特别是第三位同学说到孔明“出奇计、用奇招”,其实这也是诸葛亮的“空城计”得以施计成功的重要原因,出乎其意料之外,也就是我们学的一个成语,是什么呢? 学生(齐说):出奇不意(板书:出奇不意)老师:出奇不意,这也是我们今天所教的空城计中孔明吓退司马懿的重要原因,也是本文的主旨。神机妙算的孔明之所以比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略胜一筹,就源于孔明的“出奇不意”。今天,请同学们回去之后,结合课文,展开想象,运用我们所学到的描写的方法,替司马懿写一段话,回

11、复诸葛亮对他的嘲笑。(下课) 附板书:空城计罗贯中孔明的三笑:笑容可掬抚掌大笑拍手大笑 故做轻松、故做姿态侥幸、如释重负自豪、嘲笑孔 明:足智多谋、处乱不惊、神机妙算、临危不惧 司马懿:疑心病重、老谋深算、多疑自负、狡诈多端 空城计:出奇不意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 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运用多种媒体,创设丰富情境,通过调动学生合理互动的想象,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 4、利用课上所学,迁移对比苏州和我校丰富的园林文化资源和网络资源,在生活中体味苏园

12、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内涵。 教学要点、难点: 1、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2、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3、合理互动的想象、苏园画意美的感知、相关资料的迁移对比。 教具的使用:多媒体powerpoint课件 教学步骤和实施 一、导入课文: (修路的联想)同学们是否了解近几天苏州城交通不太顺畅、空气轻度污染的原因? 明确:处处修路,处处施工,整个苏城像个大工地 (世遗会的思考)1如此大兴土木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城市的急剧膨胀、明年世界遗产大会的召开 2、世遗会为什么被选在苏州召开,作为苏州市民你有何感想? (视频资料的播放)带着问题看苏园六记的开头片段

13、) 明确: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狮子林和环秀山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作为苏州市民不能不骄傲。视频结尾处说苏州人的园林情结暂且按下不表,今天让我们一起步入有深厚园林情结的叶圣陶老先生的苏州园林 二、讲析 (一)把握全文结构(苏园特征) 1、(幻灯显示2课题、作者及英文)叶圣陶,1894年生,我国现代作家、著名语文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22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研究。本文是叶老病愈后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言。TheClassicalGardensofSuzhou(苏州古典园林) 2、(解题) 俗话说:“上有

14、天堂,下有苏杭。”足以说明苏州之美。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叶圣陶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基本艺术特征,作了具体而生动的说明。 3(范读开头两段,幻灯展示36)苏州园林的地位和特征 请对出“江南园林甲天下”的下联?(苏州园林甲江南) 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引出苏州园林的? 明确:a、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标本地位决定了苏州园林值得鉴赏、不该错过,即:窥苏州

15、园林之一斑,见各地园林之全豹! b、用作比较的方法,通过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 (他山之石)各地园林都有自己的特色,上学期我们学过的瓜州于园的设计风格是什么?(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 (苏园特征)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是什么?(凭什么能成为中国园林的标本?)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操作方法)如何体现出出入画的原则? 为了达到“完美的图画”的目的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二)课件显示图片欣赏(幻灯1221),把握重点部分脉络。 1、让我们一起走入苏州园林,欣赏下面苏园美景

16、图片,说说在这些苏州园林的图画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看后的感觉如何? 2、同学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点评) 明确:有亭台轩榭、有假山池沼、有花草树木、有镂窗廊子 3、刚才同学们各抒已见,或云园林斗拱飞檐,仿佛鸟儿要振翅欲飞,十分生动;或云园林曲径通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下面老师谈谈我的感想。 明确:或曲径通幽,或庭院幽深倏忽间似乎深谙了其中的深味,转瞬间又无法洞悉其神韵,完完全全被苏园图画的完美、内涵的博大精深折服,却不能用言语表达! 4、下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阅读课文中的三至六段,看看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 阅读要求:自由读,读准字

17、音,掌握字形 和邻座讨论,尝试画出你认为可以概括各段意思的中心句。 提问:a、四个语段按照什么顺序,各语段间能否互换? b、布局、配合、映衬和层次用的是否精准? 明确:“亭台轩榭”是园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围广,风格类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说明这类设置的全局性和整体性。“池沼”在园林景色中主要起连通、映照、组织作用,平旷的图景或大小不一、相互关联的若干景点,用“配合”一词最为恰当。“花草树木”美在千姿百态的形态组合和万紫千红的光色辉映,因而用“映衬”。“近景远景”不是园中的单一的、某一类,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体画面,所以说“层次”。可见作者遣词很准确,贴切。 (三)详解重点段落,体会文章的语言

18、美和画意美 1、请同学读第三段,思考 苏州园林中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和其他地方有何不同,为什么要这样?(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突出自然之趣,决不讲究对称。) 这一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色?明确:作者运用比较和比喻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2、齐读第四段,试着给语段分层。(精讲) 苏园中是否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园主人造假山和池沼的原因是什么,遵循的是什么原则?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怡情山水、置身山间,让人暂时“忘却”尘世的喧嚣、烦忧!达到“叠山理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引导分析说明层次。明确:首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

19、指有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有“自然之趣”,能使游人“只觉得身在山间”。其次写池沼。先抓住关键,说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从动静的配合上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通过对假山池沼的形象说明,让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山水既有画意又有诗意的特点留有深刻印象。 以下有关我校水假山的资料,及于园中的语句各表明了什么? “惠荫园水假山的堆叠技法是采用数十块重达几吨的太湖石,横卧互压互咬,合拢至中间,运用石拱桥的力学原理挑压堆砌而成,在我国园林中堪称孤例。” “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园可无憾矣。” 明确:a、假山

20、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 b、成功的假山不仅需要奇石和能工巧匠,也离不开园林主人的精心构思;自然界没有长得完全相同的真山,园林中也不应有堆叠得一模一样的假山。一句话,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池沼的安排有何讲究? 池沼大都引用活水,池沼设计因地制宜,桥梁安排决不雷同,河岸边沿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3、指导学习第自然段。 自读这一段,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应注意些什么? 注意高树与低树、落叶树与常绿树、季节不同的花树的相间映衬,栽种中式的藤萝、不栽西式宝塔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行道树。 逐句分析:第一句是中心句。第二、三两句从正面概括说明栽种上“着眼于画意”,是空间上使高低树

21、俯仰生姿,互相映衬;一是根据季节变化“花树相间”,达到四时不谢。第四句从修剪和栽种方面说明“着眼画意”。第五、六两句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画意美。4、讲析第6自然段 在苏园里安排“镂空的花墙、无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镜子”这样做想达到什么目的?为了避免一览无遗、为了体现柳暗花明;为了增加景致的深度、层次和观赏点;为了给人“如在画中、美不胜收”的感觉。 你能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谈谈你对杜甫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理解吗?窗子本来是起阻隔作用的,可是推开窗户,西边的山岭,白雪皑皑,尽收眼底,反而别有洞天,是景外有景,景中有景 (四)、略谈其他段落 1、完成或达到了四个讲究后苏州园林就可以成为处处完

22、美了吗?苏州园林大处十分讲究,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小处也“不可忽视”,更进一步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处处入画”。2、苏州园林各个角落都注意画意美,门和窗简朴而别具匠心。苏州园林的彩绘也“自出心裁”。这几节是紧紧围绕“处处入画”的说明中心来说明的,而且巧妙地照应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之句。 三、反馈和迁移 1、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完美的图画的效果,你能从文中找到例句证明吗?(从游览者的角度来谈) 2、游览苏州园林有没有最佳观赏角度和观赏时间?谈谈你的看法!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角度)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年四季不感到寂

23、寞” 3、“鱼戏莲叶间”和“荷动知鱼散”这两句诗意境上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句?(链接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看网上论坛帖子) 4、(提供相关网站)文章结尾叶老说“可以说的不止以上这些”的确,苏州园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的内容和寓意。 2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翻译文言文。 3学习本文心理和动作的细致描写。 4学习“庞然大物”“黔驴技穷”这两个成语。 重点、难点 重点: (1)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学会翻译文言文。 (2)理解本文的内容和寓意。 难点: (1)本文心理和动作的细致描写。 (2)学习“庞然大物”“黔驴技突”这两个成语。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朗读课文,查字典,看课文注释翻

24、译课文。 二、导人 1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773一819),唐代文学家、哲学 家。字予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 运动的倡导者。因积极参加王叔文为首的革新派被贬官永州、柳州。在 十几年的贬逐生活中,他有机会深入了解人民的疾苦,也游览了一些山 水名胜,写下了不少著名的诗文。这阶段虽在政治上失意,但文学上却 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导语 本文也是一篇寓言。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 意义的故事。所谓“寓”就是寄托的意思。通过故事借此喻彼,借小喻大, 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所以, 我

25、们阅读本文时,要理解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个故事含有什么深 刻的道理。 三、正课 1朗读课文。 2请学生翻译课文。补充课文注释。 “有好事者船载以人”“船载”:用船载。以:连词,相当于而。 “放之山下。虎见之”这两个“之奖代词,指驴。 “庞然大物也”:判断句,也:表判断语气。 “他日”:有一天。 “甚恐”甚:很。 “益司其声”益:更加。 “终不敢搏”终:始终。 “稍近”:渐渐靠近。 “蹄之”:蹄:名词用作动词,用脚踢。 以为:以为神。把(它)当作 以为且噬己也。认为 因:虎因喜因而 因跳踉大阚于是 3文中写虎从畏驴到食驴的过程分为六个层次,请找出各层次中 表明虎的心理的词语。 (1)虎见之,

26、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2)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 (3)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 觉无异能者。 (4)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5)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 此耳!” (6)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第一层写虎被驴这个“庞然大物”所吓住。“以为神”三个字,把老虎 的敬畏心理写活了。下面极形象地用“蔽”,“窥”,“稍”等词,勾画出老虎 既好奇,急于想摸底,又害怕的神态。 第二层写虎渐渐出来靠近驴,“憖憖然”写出虎小心谨慎的样子。希 望能摸清驴的底细而又小心谨慎的心理。 第三层写虎被驴的叫声吓了一大跳,远远

27、地逃走,以为将要来咬自 己了。驴子不仅外形大,而是嗓门大,怪不得虎害怕。但驴的叫只是它 的本能,并没有对虎构成威胁。所以虎来来回回又观察它,感到它似乎 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第四层写虎日久天长,更加熟悉了驴的叫声。又试探地靠近驴子, 在它周围走动,心有余悸,始终不敢向驴进攻。 第五层写虎又渐渐靠近驴子,又进一步戏弄它,碰闯、依靠、冲撞、 冒犯它。来激怒驴子,看看驴还有什么本领。果然,驴禁不住发起怒来, 使出了自己的绝招“蹄之”。经过多日的调查研究,虎终于摸清了驴的虚 实,自然非常高兴。 第六层写虎吃掉了驴,取得了胜利。这一层写得痛快淋漓。老虎威 风大震,“跳踉大阚”,从动作、声音两个方面写出

28、它一往直前的气势,终 于把庞然大物的驴吃掉。 4提问:虎开始为什么害怕驴? 讲论并归纳:因为虎见到驴形体大,是个“庞然大物”。把它当作神 奇的东西。 5提问:虎后来为什么吃掉驴? 讨论并归纳:因为虎通过多次观察,知道驴的本领只不过“鸣”和 “蹄”“技止此耳!”没有什么别的能耐,才吃掉它。 6提问:驴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用一个成语表示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黔驴之技或黔驴技突。 7黔驴技穷比喻本领不过如此,被人着穿。多用于贬义,讽刺入技 能低劣,无法解决窘境方面。请几位同学给这两个成语造句。 例句:帝国主义看起来是庞然大物,但实际外强中干,没有什么可 怕的。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不就证明了这一点吗? 例

29、句:囚犯想了个越狱的办法,但黔驴之技怎能逃得出保卫人员的 眼睛。 例句:小明夸大海口说他会修理电视。等到他家的电视真的坏了, 他黔驴技穷,束手无策。 四、小结 本文是一篇寓言。通过一头驴子被一只老虎吃掉的故事,告诉人们 一个深刻的道理:貌似强大的东西,不足畏惧,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 争,就一定能战胜它。 本文写得真切生动,作者善于通过对虎一系列动作、心理的描写把 它从畏驴到食驴的过程写得十分逼真,层次十分清楚。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课时作业代化设计 (一)解释了列加点字。 A蔽林间窥之()() B稍出近之() C虎大骇() D益习其声() E尽其肉,乃去(

30、) (二)翻译下列文盲句子。 1以为且噬己也。 2驴不胜怒。 (三)造句。 1庞然大物: 2黔驴之技: 3黔驴技穷: (四)黔之驴随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附译文) 贵州这地方本没有驴,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进一头驴来,运到 之后却没有什么用途,就把它放在山脚下。一只老虎看到它是个形体高 大、强壮的家伙,就把它当成神奇的东西了,隐藏在树林中偷偷观看。过 了一会儿,老虎渐渐靠近它,小心谨慎的,不知道它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大叫起来,老虎吓了一大跳,逃得远远的;认为驴子将要 咬自己了,非常害怕、可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感到它似乎也没有 什么特殊的本领;渐渐听惯了它的叫声,又试探地靠近它,在名周围走 动,但终究不敢向驴进攻。老虎又渐渐靠近驴子,又进一步戏弄它,碰 闯、依靠、冲撞、冒犯它。驴禁不住发起怒来,用蹄子踢了老虎。老虎因 而很高兴,心里盘算着说:“它的本事也就如此而已!”于是跳起来大声 吼着,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然后才离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