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23.97KB ,
资源ID:2336238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36238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北京科技大学.docx)为本站会员(b****9)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北京科技大学.docx

1、北京科技大学培养方案总则(本总则于2011年6月14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九届五次会议通过)第一章 总则为使我校研究生教育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的要求,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学习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的精神,“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强化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育人特色,大力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新型的人才”,适应我国研究生培养结构的调整,实现我校建

2、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明确培养目标,创新培养模式,实现分类培养,修订2010版研究生培养方案,着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新版研究生培养方案自2011级研究生开始实施。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第一条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主动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求,培养更多国家需要、社会满意的各类拔尖创新人才和专业人才。适应我校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新定位,调整培养结构,创新培养模式,构建新型的具有我校特色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分类培养不同层次/类型研究生,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强化研究生实践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二条 培养

3、目标:努力培养“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宽广”,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按照我校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新定位,实现研究生的分类培养:(一)学术型研究生,根据科学发展趋势,着重培养具有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探求事物发展规律和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创新拔尖人才;(二)应用型(包括专业学位)研究生,依据社会需求,着重培养具有基础理论应用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创新拔尖人才;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知识转移能力、技术整合能力、市场推广能力的创新拔尖人才;能够为企业管理、生产管理和公共管理提供服务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拔尖人才。第三章 基本原则以“明确目标、分类培养、突出特

4、色、提高质量”为原则,完成2010版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第三条 明确培养目标,探索分类培养模式本次修订要明确体现我校研究生培养目标和要求,体现各学科、领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明确人才类型定位。学院要根据学科特点,在充分论证基础上,确定哪些学科以培养学术型研究生为主、哪些学科以培养应用型(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主、哪些学科以学术型和应用型研究生培养并重。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在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等各培养环节体现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分类培养。 第四条 体现学科、领域发展特色学院根据各学科的发展情况,确定需要制订培养方案的学科。鼓励按一级学科修订培养方案。在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和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学术活

5、动、专业实践、学位论文等各培养环节上体现不同学科、领域的发展特色。第五条 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构建上,体现分类培养。课程设置要突出基础性、前沿性、实践性和学科交叉性,加强基础、拓宽知识、精炼课程。增强学生选课的弹性。减少各学科之间不必要的重复设课,避免因人设课。统筹考虑本科、研究生不同层次的课程。第六条 发挥导师主导作用强化研究生培养的导师负责制。导师帮助每位研究生确定培养类型,制订培养计划。同时,要求导师在培养研究生追求科学精神、遵守学术道德规范等方面进行指导。对于博士研究生,实行跨学科的导师指导小组,培养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学术型人才。 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学校与企业/研究院

6、联合指导的双导师制,培养以专业实践为基础的应用型人才,提高其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实现产学研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校内导师必须是工程实践背景强、承担横向研究课题的导师。第七条 体现研究生培养国际化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和优秀生源,搭建以国际化为基础的学习交流平台。在课程训练和必修环节的设计方面,加强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中可专设双语教学或全英文授课课程及外籍教师授课的课程。鼓励学生短期出国访学,实行学分互认制度。同时,各学科要针对留学生制订培养方案。第八条 设置培养方案执行版为保持培养方案的稳定性,同时能够根据学科、领域发展需求进行一定程度的更新,每年设置培养方案的执行版。第四章 修订方案

7、第九条 组织和程序本次修订实行学科负责人制,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博士/硕士)”和“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两套方案。学院负责统筹培养方案的修订,组成各学科修订小组,并指定负责人。各学科要在对国内外相关学科领域(至少三所学校)充分调研、对比本科生培养方案和组织专家讨论的基础上修订培养方案,并与本科培养方案一起提交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第十条 培养层次和学位类型包括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两个层次。博士研究生的学位类型包括:全日制非在职博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全部课程,开题报告、中期报告、预审报告(预答辩)、论文答辩等培养环节及大部分论文研究工作在校完成。学制3年,

8、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学士直攻博士研究生,须在校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及论文研究工作。学制5年,学习年限一般为56年。硕博连读研究生,须在校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及论文研究工作。学制3年,学习年限自硕士生入学起一般为56年。全日制在职博士研究生,其公共课程须在校完成,非公共课程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自学,但应与在校生一起参加校内课程考试,开题报告、中期报告、预审报告(预答辩)、论文答辩等培养环节一般应在校内完成,部分论文研究工作可以在研究生工作单位、结合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实践完成。学制3年,学习年限不超过8年。硕士研究生的学位类型包括:全日制非在职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全部课程,论文开题报告、论文答辩等非课程环节

9、以及大部分论文研究工作也在校内完成。学制2年或2.5年,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全日制在职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校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在校学习主要课程,余下的少量课程在研究生选派单位所在地完成。论文开题报告、论文答辩等非课程环节一般应在学校完成。学制2年或2.5年,学习年限不超过4年。非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可以按“进校不离岗”方式培养,但在校本部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得少于半年。为确保培养质量、教学效率和办学效益,工程硕士生一般应按半脱产方式培养,集中在校进行一学期或以上的课程学习,论文研究工作应结合研究生所在单位的科技开发、工程设计与建设、工业生产实际来完成,学习年限一

10、般为2.55年(其中课程学习期限不得超过4年)。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学习全部课程,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环节。实行双导师制或导师指导小组负责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学制2年或2.5年,学习年限一般为22.5年。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全日制培养的学习年限为23年;非全日制的培养方式视其修满学分与完成论文情况决定学习年限,但最多不超过5年,最少不低于3年,其中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得少于半年。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全日制培养学习

11、年限为23年。非全日制培养学习期限为24年,课程学习既可以采用业余时间,也可以每学期集中安排一段时间学习。在校学习时间总和不少于半年。法律硕士(JM) 专业学位研究生,分法学类法律硕士与非法学类法律硕士。培养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全日制培养学习年限为法学类法律硕士2年,非法学类法律硕士3年。非全日制培养学习期限为24年,课程学习既可以采用业余时间,也可以每学期集中安排一段时间学习。在校学习时间总和不少于半年。翻译硕士(MTI)专业学位研究生,分口译方向翻译硕士和笔译方向翻译硕士。培养方式为全日制,学制为2年,学习年限为23年。重视实践环节,强调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翻译案例的分析,要求笔译学

12、生完成学位期间有不低于10万字的笔译实践,口译学生完成学位期间有不低于100小时的口译实践。各学科、领域可以参照上述要求,结合自身的特点,在本学科、领域的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对研究生学制及学习年限等做进一步具体规定。第十一条 培养模式(一) 分类培养博士研究生:培养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全日制非在职和在职硕士研究生: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兼顾培养学术型人才;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二)本-硕-博一体化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打通人才培养界限,探索本-博连读、硕-博连读、本-硕连读培养模式。本-博连读培养模式:从优秀本科生中选拔学士直攻博研究生,本科四年级起就可以选修研究

13、生课程,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硕-博连读培养模式:选拔全日制非在职和在职硕士研究生攻读博士学位。专业学位研究生不能以硕博连读方式攻读博士学位;本-硕连读培养模式:以“卓越工程师”计划为基础,培养高层次工程应用人才。第十二条 学分要求全日制在职和非在职博士研究生最低学分要求为10学分;硕博连读研究生最低学分要求为34学分;学士直攻博研究生最低学分要求为34学分;全日制在职和非在职硕士研究生最低学分要求为26学分;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最低学分要求为30学分;非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最低学分要求为32学分;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法律硕士(JM)、翻译硕士(MTI)、

14、会计硕士等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最低学分要求按照教育部各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有关规定执行。各学科可在最低学分要求的基础上,根据本学科或学科门类的具体情况规定学分总数。除政治和外语等公共课的学分要求以外,学校不再规定其他课程的必修或选修学分要求。各学科在培养方案中明确硕士和学士直攻博研究生其他课程的必修或选修学分要求。除政治课以外,全日制博士和硕博连读研究生不设必修课。第十三条 课程体系及培养环节课程体系按模块化构建,只设研究生课程体系,不区分博士、硕士等不同层次。课程体系及培养环节如表1所示。表1 课程体系及培养环节课程体系培养环节课程类别课程学术活动、专业实践、论文开题、中期、预审、答辩等公共

15、课政治、外语或其他公共选修课学科基础课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专业课程(一) 课程编号研究生层次的课程编号以5或6开头。课程编号是区分课程难度、深度和广度、成熟度、实践性、前沿性、交叉性等的标识之一。一般编号为6字头的课程难度、深度和广度高于编号为5字头的课程。一般编号为5字头的课程为基础理论、内容较成熟、实践性较强、方法较经典的课程;编号为6字头的课程为前沿性和交叉性较强,研究方法较先进的课程。供各学科修订培养方案时参考。(二)课程模块公共课模块:由5字头和6字头的政治理论课、外语课和其他公共选修课构成。表2 政治理论课、外语课及其他公共选修课课程编号课

16、程名称学时学分备注5字头政治理论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2学时,2学分硕士生必修自然辩证法概论16学时,1学分硕士生选修其中之一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6学时,1学分6字头政治理论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32学时,2学分博士生必修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16学时,1学分博士生选修5字头英语课硕士生公共英语64学时,3学分硕士生必修6字头英语课科技文献阅读与写作32学时,2学分英语一外博士生选修5字头理科基础课基础层次的数学、力学、物理、化学课等由各学科确定为硕士研究生的选修或必修6字头理科基础课提高层次的数学、力学、物理、化学课等其他5字头或6字头课计算机、经济管理、应用外语、科技与

17、人文素质等课程选修学科基础课模块:学科基础课模块主要设置有利于发现问题、提取问题和解决问题、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的学科要加强本模块课程设置。各学科在培养方案中明确哪些课程是硕士研究生必修的。学科专业课模块:学科专业课模块主要设置有利于加强动手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有利于满足特定社会职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课程。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学科要加强本模块课程设置。各学科在培养方案中明确哪些课程是硕士研究生必修的。(三)课程学习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一般16学时为1学分。研究生入学就进入实验室,课程学习阶段和科学研究阶段并行,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全部学分。学术型

18、硕士研究生以学习学科基础课模块的课程为主;应用型硕士(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学习学科专业课模块的课程为主。学士直攻博研究生必修本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程。博士研究生需选修跨学科专业课,选修的学分和课程由学科或导师在培养计划中提出要求。对于跨学科考入的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一定学分的本学科专业课,补修课成绩可记入选修课学分(最多记入4学分)。硕士研究生入学后按有关规定可以申请免修“研究生公共英语”。(四)学术活动与专业实践“学术活动”为博士研究生和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必修环节,记1学分,成绩按通过/不通过登记。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鼓励研究生参加国内外本学科高水平学术会议是提高研究生

19、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博士研究生必须参加9次以上学术活动,其中至少用外文作一次学术报告;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6次以上学术活动。学术活动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完成。每次参加学术活动应有书面记录,做学术报告应有书面材料,并交导师签字认可,或由学院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在申请学位答辩前,经导师签字的书面记录交学院保管,并记相应学分。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学术活动按“博士研究生”要求执行,不再对其硕士阶段的学术活动做单独要求。“专业实践”为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必修环节,记4学分,成绩按通过/不通过登记。在学期间,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环节,以增强其工程实践能力;应届本科毕业生的专业实

20、践环节原则上不少于1年。专业实践一般应在现场或实习单位完成,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论文研究工作一般应与专业实践相结合。专业实践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完成。在申请学位答辩前,提交现场或实习单位出具的实习证明及实习报告交学院保管,并记相应学分。第十四条 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的要求(一)开题报告以书面和讲述两种方式,就论文选题作报告,成绩按通过/不通过登记。研究生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应包括:课题来源和选题依据,对国内外近1520年中的4070篇有关文献进行阅读、分析和总结(硕士生一般不少于40篇,博士生一般不少于70篇);研究方案,阐明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关键问题与创新点、研究方法、技术路

21、线、实验方案等;研究工作基础,说明具备的研究条件、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其可能的解决办法和措施;研究工作计划及时间安排。博士生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部分一般用第一外国语撰写。论文的选题可以是学术型论文,也可以是应用型论文。学术型论文以学术研究为导向,论文选题一般侧重于基础理论和学术研究,注重科研能力的训练。内容可以是:创造性学术活动和较高水平科学研究工作,体现作者在本门学科上掌握扎实广博的理论知识等,更具有科学性、理论性,有着更深层的指导意义。应用型论文以专业实践为导向,论文选题一般侧重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内容可以是: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研究、工程软件或应

22、用软件开发、工程管理等。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开题报告须有至少3名(对于硕士生)或5名(对于博士生)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者审定并签署意见,对一次或二次仍未能通过者,做出相应的处理决定。硕士生的书面开题报告一般应为0.51.0万字,博士生的书面开题报告一般应为0.81.5万字。书面开题报告按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模板、样板和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的有关规定撰写。开题报告评审后,须填写研究生开题报告及文献总结评审表,原件交研究生院归档,复印件和书

23、面开题报告交学院留存,以备检查评估。(二)论文中期考核要求博士研究生必须以书面和讲述两种方式,作论文研究中期进展报告,成绩按通过/不通过登记。须有至少5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者对中期报告进行考核,就课题的理论分析、实验方法、数据、结果的可靠性、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及初步结论的正确性等进行评审,对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提出指导性建议。各学科培养方案还应就课题中期进展和阶段成果水平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并对一次或二次仍未能通过者,做出相应的处理规定。博士生中期报告评审后,须填写博士生中期报告及综合考核表,原件交研究生院归档,复印件和书面中期报告交学院留存,以备检查评估。对硕士研究生包括专业

24、学位研究生论文的中期进展考核,学校暂不作统一规定,建议实行2.5年学制的学科进行中期考核,由各有关学院安排,并在学科培养方案中予以明确。(三)学位论文预审为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要求博士研究生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必须提交学位论文初稿,同时以讲述方式,作论文预审报告(预答辩);硕士学位论文提交送审前的预审方式及办法由各有关学院制定。博士学位论文的预审报告一般须由不少于5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进行评审,并对一次或二次仍未能通过者,做出相应的处理规定。学位论文必须是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要体现充分的工作量和成果的先进性,主要研究成果必须达到国内或国外重要学术刊物可以接受并发表的水平。学位论文的主要工作,特别

25、是创造性工作,必须是研究生独立完成。学位论文要文句简练、通顺、数据可靠、图表清晰,严格准确地表达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提出结论。学位论文应按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模板的有关规定撰写。(四)学位论文答辩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并通过学位论文预审者,按照北京科技大学博士学位申请和授予办法或北京科技大学硕士学位申请和授予办法的规定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五)学位论文要求在达到北京科技大学博士学位申请和授予办法、北京科技大学硕士学位申请和授予办法中基本要求的同时,各学科要根据学科特点及学术型和应用型研究生的不同特点和要求,提出不同的评价标准。(六)各培养环节时间要求论文开题报告、中期报告、预审报告(预

26、答辩)、论文答辩等各环节之间应有充分的实际工作时间。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在夏季小学期结束前完成,以保证有足够的论文工作时间。提交开题报告与论文答辩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9个月。博士研究生提交开题报告与中期报告的时间间隔、中期报告与预审报告的时间间隔一般均不得少于69个月,预审报告与论文答辩的时间间隔一般为3个月,不得少于1个月。第五章 其他第十五条 对于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有关学院按教育部各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有关规定修订培养方案。其中,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依据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修订。第十六条 对在我校攻读博士或硕士学位的外国留学生,

27、参照该总则和北京科技大学关于外国留学研究生培养及学位授予工作的暂行规定(校研发(2007)第22号文)执行。附表:研究生公共课程设置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备注6080001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3221博士生必修50800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221硕士生必修5090011硕士生公共英语64315090010硕士生公共外语硕士生必修5090012硕士生公共日语64315090013硕士生公共俄语64315090014硕士生公共德语64315090015硕士生公共法语64316080002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1611选修5080002自然辩证法概论1612硕士生必选1门5

28、080003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6125080004科技与人文素质课1612选修6090001英文科技文献阅读与论文写作3221博士生选修6090002第二外语(日语)3221609000X第二外语外国语学院博士生选修6090003第二外语(俄语)32216090004第二外语(德语)32216090005第二外语(法语)32215090021英语口译3222509002X应用外语选修课5090022英语笔译32225090023英语实用文体写作32225090024高级英语视听说32225090025学术交流英语(国际会议交流英语)32225090026商务英语32225090027

29、跨文化交际32225210001统计与优化4832521000X数学类选修课I5210002计算方法A/B(留学生)48315210003运筹学48315210004模糊数学32215210005数理统计48315210006数学模型32215210007工程弹塑性力学4831选修5210008工程中的有限元方法48316210001数学物理方法3221621000X数学类选修课II6210002泛函分析32216210003现代数学基础32216210004随机过程32226210005小波分析及其应用32226210006非线性有限元及其应用3222选修6210007工程断裂力学48326210008物理学与新技术32216210009现代物理概论32215240001计算机硬件技术3222524000X计算机类选修课5240002计算机软件技术32225070001企业管理3222507000X经管类选修课5070002工程经济3222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