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32.48KB ,
资源ID:2335942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35942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我国水污染防治现状及对策.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我国水污染防治现状及对策.docx

1、我国水污染防治现状及对策我国水污染防治现状及对策 张力威 国家环保总局污控司副司长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已成为世界关注的战略问题之一。在今年9月初结束的由世界192个国家的104位领导人和15万名代表参加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水资源问题与农业生产、能源、健康和生物多样性问题,一同被列为会议的5大议题。经过10天磋商之后通过的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承诺和执行计划两个文件将对世界各国承诺执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把世界建成一个以人为本,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美好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与10年前的里约会议通过的21世纪行动议程相比,这次首脑会议设立的目标更加明确

2、,并在多数项目上确定了行动时间表。这是继里约会议10年来的最大进步,也标志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到了一个新层次。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水环境保护工作,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贯穿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之中。党中央连续六年召开座谈会,专门听取环保工作汇报,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水环境保护工作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国家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正全面实施,经过多年的努力,水污染防治工作已取得了初步进展。下面,我重点介绍一下我国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一、水资源和水污染现状 (一)世界水资源形势 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将水危机列为未来10年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挑战之一。代表们呼吁让更多的人喝上安全的饮用水

3、,享受用水卫生设施,并加强水资源管理。大会发表的文件称,全世界目前有11亿人未能喝上安全的饮用水,24亿人缺 乏充足的用水卫生设施。联合国预计,到2025年,全世界淡水需求量将增加40%。并警告到2025年世界将有近一半人口生活在缺水地区,现在缺水或水资源紧张的地区正不断扩大,北非和西亚尤为严重。全球水资源合作机构主席玛格丽特卡尔森作主题发言时指出,全世界大量的河流、湖泊因过度用水而消失,水污染又使得很多水源无法饮用,再加上水资源管理不善,全世界的水危机已经非常严重。同时,水与卫生关系非常密切,没有水就没有基本的卫生条件,人类用水的10%与卫生有关。总体来看,水危机正严重制约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4、 (二)我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水资源总量2.8万亿m3,居世界第4位,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7%。但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230O m3,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水资源量在世界银行近年统计的132个国家中居第82位,属于水资源紧缺的国家。同时,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北方人均水资源量仅995 m3,属于严重缺水地区;而西南和南方各省虽然人均水资源量超过300O m3,但水资源分布不均,而且部分地区水污染严重,产生了水质性缺水。 (三)我国水污染现状 我国的水环境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个:一是水资源短缺;二是水污染;三是用水的极大浪费。经过九五的努力,全国水环境状况正在由环境质量总体恶化、局部好转,向环

5、境污染加剧趋势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区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转变。但是,水污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处于较高水平,水污染地发展趋势仍未得到有效控制,许多水域水质仍在下降。我国的水环境安全已经受到威胁,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和区域已经显现。水环境出现的问题已经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危害了人民的健康,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1、水环境形势严峻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过水环境自净能力。2000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415亿吨(其中工业废水194亿吨,生活污水221亿吨,废水中COD排放量1445万吨。据专家预测,按10大水系多年平均迳流量计算,我国地表水全部达到国家三类水质标准时的COD容量为800

6、万吨。由于排放总量大且相对集中,己对地表水体产生了普遍影响,对地下水水质产生威胁。 水污染严重。2001年全国七大江河水系752个监测断面中,仅29.5%的断面满足三类以上水质标准,劣五类水质占44.0%,辽河、海河、淮河污染严重,主要超标污染物为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全国75%的湖泊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尤以巢湖、滇池、太湖为重。近岸海域以二类和超四类海水为主,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氮和磷,赤潮发生次数和面积明显增加。 氮、磷等营养类污染物未得到有效控制,加剧了地表水的污染程度,是湖泊富营养化和海洋赤潮产生的主要物质来源。 饮水安全受到威胁。2001年,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质月报的46个环境保护重点

7、城市中,仅28.3%的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良好,26.1%的城市水质较好,45.6%的城市水质较差。经全国布点监测不含西藏,2000年农村地区饮用水卫生合格率为62.1%,全国尚有3.6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标准的饮用水。 水生态失衡。以江河断流、湖泊湿地萎缩、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为主要特征的水生态失衡问题仍未解决,部分地区愈演愈烈。河流断流不仅发生在小河小溪,而且发生在大江大河;不仅发生在西北干旱区,而且发生在降雨量比较充沛的西南地区,断流范围在扩大。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黄河自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持续20多年出现断流,从1999年开始缓解,但工农业用水仍在增加,引水、调水及拦水工程有增无减,潜

8、在的问题依然存在。湖泊退化是水环境恶化的重要表现。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我国自然湖泊总数减少19%,总面积缩小11%。我国约有2/3的城市供水和大量的农业灌溉依靠地下水,超强度利用导致水位持续下降,地面沉陷日益严重,漏斗范围不断扩大,部分地区还在加速发展。 水体污染、水资源短缺、严重缺乏生态用水和水生态失衡,对环境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大半个中国都处在水危机中。据报道,缺水导致华北平原生态急剧恶化,许多地方出现了有河皆枯,有水皆污的现象。西部开发更是受到水资源短缺的严重制约。一些地区无限制地抽取地下水,将进一步加剧土地的退化,形成恶性循环。 二、未来水环境的预测 水环境安全是我国经济和社会

9、发展的战略性问题。我国是个缺水的国家,水污染物排放量长期处于较高的水平,大大超过了水环境容量,多年来污染物大量累积,全国主要江河湖泊水体污染严重,水环境安全十分脆弱。 1、未来10年城市水污染加重的可能性增大 未来城市用水需求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到2050年,城市人口将达到9.6亿左右,需水总量达到1540亿m3。按照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规定,2010年城市污水处理率将达到50%,此时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的城市污水将维持在比现状略高的水平。2010年相对于2000年,城市污水增加量略大于污水处理量,2010年未处理城市污水量基本稳定在2000年的水平,2010年之后才有大幅度的降低,水环

10、境污染的压力才可能趋缓。应该特别注意,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仍然是含有一定COD浓度的污水,所以2010年未处理城市污水水量维持在现状水平,但是城市污水排放的COD总量仍然比2000年有较大的增加,即对水环境的污染还会加剧。未来10年是我国城市水环境形势最严峻的时期。 2、工业污染控制的不确定性将加大水环境安全风险 在中国工程院和国家计委的污染预测方案中,将工业污水排放量控制在1997年或2000年的水平,将工业污水量和污染物总量进行严格控制,使直接排放的废水量大幅度减少,城市水环境将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因此,对工业污染要求实现增长不增污、增长减污是解决水环境安全的主要措施。 工业污染控制力度、工业

11、增长模式、技术进步水平等因素都决定了工业增长不增污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经济持续增长下稳定控制工业污染的难度加大,也给城市水环境安全造成了较大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未来工业污染削减的边际成本不断增加,削减幅度越来越小,这将使工业增长不增污具有技术上的不确定性。 第二,目前许多工业行业正处于高污染、高耗水的发展阶段,使工业增长不增污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只有当产业结构调整到第三产业为驱动经济发展的主导行业时,国民经济用水、排水才有可能进入稳定期,即零增长期。国际经验证明,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2000美元的水平时,正是高污染、高耗水产业兴起的阶段,我国即将进入这一时期,经济

12、高速增长,资源消耗强度大、废弃物排放量大的产业仍然占主体地位。 第三,粗放型的工业增长在短期内能否得到较大改善,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长期以来,我国工业产品结构不合理,工艺技术落后,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低,物耗、能耗等指标居高不下,改变这种状况并非一蹴而就。我国每年排放的废水量约400亿立方米,与美国的废水排放量500多亿立方米接近,远超过日本全国废水量(l00多亿立方米,而我国与美、日的经济总量却相差甚远。如果工业污染控制的不确定性成为现实,一旦工业污染没有出现预期的增长减污态势,那么2010年水环境形势将比2000年更为严峻。因此,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工业污染控制仍然是我国水污染防治和水环

13、境安全管理的重点。 3、面源污染将长期制约水环境质量的根本改善 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源污染对水体污染的贡献日益显著。未来一定时间内,化肥、农药的使用量还将提高,2005年,化肥和农药的需求量将分别达到4600万吨和42万吨,分别比2000年的消费量增加12%和31%,畜禽及水产养殖业还要发展,面源污染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制约我国水环境质量的改善,面源污染控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面源污染对湖库等封闭或半封闭水体的影响尤其明显。从全国范围来看,城市湖泊都已经处于重富营养或异常营养状态,绝大部分大中型湖泊都已经具备发生富营养化条件或处于富营养化状态,而且还在发展。根据有关调查,1984年、1

14、988年、1996年富营养化湖库占调查湖库比率分别达到26.5%、61.5%、85%。近海海域的富营养化污染也有类似趋势。如果按照这个急剧恶化的速度,考虑到社会经济发展和面源控制等因素,那么未来10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不仅湖泊富营养化面积进一步增加,湖泊、水库多年来的污染的累计放大效应将会显现。 4、饮用水安全日益受到影晌 随着城市废水排放量的大幅度增加以及难降解有机物工业废水排放,我国饮水安全风险将加大。安全饮用水的供给是以水质良好的水源为前提的。污水的直接排放和和面源污染的影响是导致城市供水水源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如前所述,2010年、2030年、2050年污水水量分别比1997年增加82%

15、、143%、208%,这对城市水源的保护将带来更大困难。特别是城乡最主要的饮用水源地湖(库,由于流域人口密集、社会经济发达,受到的影响就更大我国湖库)水资源总量达到6380亿立方米,占城市饮用水水源的50%以上。从全国总体而言,在城市及其临近地区开发300�600亿的水源满足2010年和2030年的用水需求并不是没有可能,但是对于华北等水资源短缺的北方地区,如何在大幅度增加的污水威胁新、老水源水质安全的同时,做到合理的开发和保护饮用水水源的难度极大。 5、水生态有可能进一步失衡,水环境安全受到严峻挑战 国际上河流开发利用率公认为应控制在30%合理利用程度和40%(合理程度上限之内,而我国

16、除西南诸河利用率较低12%外,其他各流域都较高,尤其是辽河、淮河、黄河地表水资源利用率分别为62%、60%、56%,海河已近90%。同时,随着水利工程建设,江河湖库化、渠道化进一步加剧,这必将挤占生态用水,河流的生态流量更加难以保证,北方河流将丧失水循环的可再生性和各种使用功能。 按照中国工程院的预测,21世纪中叶用水量将达到7000�8000亿立方米,基本接近全国可用水资源总量。城市废水将达到1100�1500亿立方米,城市河段污径比将小于6,污染型缺水现象将更加严重。这必将进一步加剧水资源短缺,再考虑年降雨量、水资源分布等因素的波动,城市河道大部分为污水所占领,局部恶化趋势不可

17、避免,北方缺水地区将更严重。 应该注意到,经处理排放的污水必须要有生态用水进行稀释,才能达到水质标准。按照国家水环境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污水排放标准与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关系考虑,一般每l立方米的污水需要6�8立方米的清水稀释。如果2050年城市废水排放量高达1000多亿立方米,那么全国所有的可利用水资源都将成为生态用水,如若不然将是一个有水皆污的不堪想象局面。改变这种状况,一是实行节约用水与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并举,将污水排放量降下来;二是实行污水深度处理和污水资源化,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三是依靠科技进步,解决污水净化的技术问题,大力推行污水净化。 污水对我国本身就显短缺的水资源影响越来越

18、大,水污染和日渐短缺的水资源的双重压力,还会导致上下游之间污染纠纷,直接影响社会安全和人民团结。如不引起重视,将对国家的环境安全构成威胁。 三、防治水污染的对策 一依法防治水污染 自从198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水污染防治法以来,国家先后制定或修订了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及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等17项水污染防治的专门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技术政策。先后发布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海水水质标准、渔业水质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地下

19、水质量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等21项水环境保护标准。各地方也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了一系列防治水污染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标准。迄今为止,一个以水污染防治法为基础的保护水环境、防治水污染的法律框架已基本形成。今后全国水污染防治法制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在继续完善水污染防治立法的同时,切实加大执法监督的力度。今年上半年,环保总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的专项行动。查处了上万家超标排污企业,处理了一批严重排污企业及其所在地政府和环保部门严重失职的负责人,有效遏制了污染反弹的势头。 (二强化水污染防治监督管理 我国已逐步形成了一套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工作经验,即对国家重点水域的污染治理,从

20、流域的水污染防治规划抓起,确定水污染防治目标,建立流域性的法规;加强执法,建立环境质量地方行政领导负责制;对重点污染物的排放进行总量控制;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改变粗放型经营方式,对规模小、污染重、经济效益差的企业实行关、停、禁、改、转;对重点污染源进行限期治理;加强城市污水的集中控制,改变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投资、运行机制等,强化对工业企业排污量的控制和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采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底泥疏浚、生态恢复等综合治理措施来防治水污染等。 三开展重点流域三河、三湖治理,全面促进全国水污染防治工作 1996年我国人大通过的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将三河、三湖水污染

21、防治列为九五期间我国环保工作的重点。随之,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对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为实现上述战略目标和任务,国务院各部门、各级地方政府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动员各方面力量,以治理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为重点,开展了空前规模的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组织实施了三河、三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规划。淮河、太湖、滇池、巢湖开展零点行动,工业企业分别于1997年底、1998年底、1999年5月1日前、1999年底前实现了污染物达标排放。海河、辽河流域也于2000年底前实现了工业企业主要达标排放。三河、三湖流域的5148家重点企业,已有4848家实现达标排放,占94%。计划到

22、2000年底前建成的246家城市污水处理厂,有50多座建成并投入运行,有130多座在建。太湖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已于2001年8月经国务院批复实施,另外的三河、二湖(淮河、海河、辽河、巢湖、滇池)流域十五计划也即将经国务院批复全面实施。 在三河、三湖治污的带动下,全国实施一控双达标行动。在国民经济年均增长8%的情况下,12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比八五末期平均减少了15%左右。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关闭、取缔了能耗高、污染重的15小企业8.4万多家,对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全国23.8万家工业污染企业90%实现了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全国46个重点城市中,36个城市的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

23、了水环境功能区标准。 在城市污水治理方面,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截止到2001年底,全国已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452座,其中二、三级污水处理厂307座,城市排水管道约15.8万公里。城市污水处理率达36.5%,比1995年增长了约17个百分点。特别是自今年8月底建设部、环保总局在杭州联合召开全国城市污水和垃圾治理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会议以来,全国已掀起城市污水处理产业化的热潮。城市污水处理产业正在迅速成为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吸引众多的国际财团、国内外企业和公司争相参与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 另外,目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工作也开

24、始起步。近年来通过加强畜禽养殖的环境管理,开展生态农业、生态示范区和环境优美小城镇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和开发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等措施,逐步加大了农村环境保护的力度。 三、十五期间水污染防治工作 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确定了十五期间水污染防治的目标和任务。一是到2005年,化学需氧量、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比2000年减少10%;工业废水中重金属、氰化物、石油类等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二是重点流域、海域的水污染防治实现规划目标,国控断面水质主要指标基本消除劣V类,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三是城市地下水污染加重的趋势开始减缓,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标准,大中城市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四是

25、农村环境保护得到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基本达到标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得到基本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重的趋势有所减缓,建成一批生态农业示范县,创建一批环境优美小城镇。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计划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全面实行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十五期间,全国水污染物的主要控制指标化学需氧量(COD),到2005年,其年排放总量将控制在1300万吨,比2000年减少10%。其中,工业化学需氧量的年排放量控制在650万吨;氨氮的年排放量将控制在165万吨。到2005年,三河、三湖流域化学需氧量的年排放量控制在250万吨;氨氮的年排放量控制在46万吨;总磷的年排放量控制在146万吨;总氮的年排放量控制在2

26、.02万吨。必须说明的是,即使到2005年完成了排放总量控制目标,三河、三湖流域范围内的污染物排放总量仍然超过流域范围的水体自净能力,还不能达到水环境质量的要求,正象日本琵琶湖和英国泰晤士河水污染治理分别花了25年和50年时间一样,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还需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见效。 二是进一步加大工业、城市和农村面源污染的防治力度。 (1)工业污染防治方面,将通过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有效控制新污染;通过加强监督检查,实施污染物全面达标工程,巩固和提高工业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成果;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推行清洁生产,依法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工艺和生产能力;抓好化工和轻工等重点污染

27、行业的污染防治,有效削减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总量。(2)在城市水环境治理方面,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通过完善城市功能和规划,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水污染治理,使大中城市的水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到2005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要达到45%,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要达到60%。(3)在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方面,将进一步采取措施引导和鼓励农民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增加有机肥的使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水要达标排放,鼓励采取资源化等措施,减少污染排放。 三是继续开展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十五期间,我们将继续抓住三河、三湖的水污染防治工作,把三峡库区和南水北调(东线)

28、水污染防治工作做为重点,还将启动黄河、松花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促进全国水污染防治工作迈上一个台阶。 关于十五期间我国污染控制与管理工作的思考 张力威 国家环保总局污控司副司长 一、九五污染控制监督管理职能运行情况和工作情况 九五期间,总局高度重视污染控制和监管工作,大力推进并组织实施33211重点污染防治工程,全面实施一控双达标工作,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能得到了切实履行。编制各重点流域、区域和海域的污染防治规划,并通过建立定期监测、报告等制度和现场监督检查、联合执法检查等手段,加大对污染防治规划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各重点流域、区域和海域的污染防治目标和任务基本完成;通过全面总结排污申报登记工

29、作,基本摸清了污染源底数;组织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下达双达标方案,建立企业达标情况调度和公众舆论监督机制,促进达标工作;2000年达标任务基本完成后,又加强了控制达标反弹等巩固工作,加强对地方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从总的趋势上讲,目前全国污染加剧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为实施好十五环境保护计划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污染防治由地方政府负责、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环保部门统一监管的工作机制正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重点流域、区域、城市、海域环境治理工作的进程。淮河干流污染程度明显减轻,海河、辽河流域污染程度有所降低,太湖水质恶化趋势得到初步控制,滇池富营养化

30、状态恶化趋势有所减缓,巢湖富营养化状态恶化趋势得到基本控制。淮河、太湖流域实施了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物总量控制工作迈出新的步伐。两控区内各级政府按照规划,采取措施削减二氧化硫,新建治理设施900多套,年增削减能力达到39万吨。制定了系列机动车排放标准,加强了机动车污染防治的监管。北京市以控制颗粒物污染为重点,实施第五阶段措施,空气环境质量好于二级天数超过50%,为成功申办奥运做出了贡献。通过贯彻实施固体法,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等工作在全国启动,东部沿海地区取得较快进展,固体废物进出口步入有序轨道。强化陆源污染防治,完善和加强海洋环境监管。渤海周边省市禁磷工作取得进展,辽宁

31、、山东两省实现全省禁磷,组织开展海洋环境保护执法检查活动,促进渤海近岸海域陆源污染防治工作。在继续做好高考期间控制噪声污染的同时,启动了重点城市安静居民小区创建试点工作。杭州、宁波、文登、太仓、常熟、惠州、招远相继进入全国环保模范城市行列,全国环保模范城市总数已达22个,模范城区2个。 二、十五期间污染控制与管理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得到国务院的批准,明确了新世纪头五年环境保护的计划和目标任务;第五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对实施十五环保计划作出了安排和部署。国家环保十五计划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纲要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十五污染控制工作的目标:到2005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00年减少10%,两控区内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20%,重点流域、区域和海域环境质量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十五期间我国的污染控制与管理工作仍然十分繁重,需要继续采取综合有效措施,加大整治力度。从以点源工业污染控制为主向工业点源、生活污染、面源污染相结合控制转变;从以企业达标为主向环境功能区达标为主转变;从以行政手段为主向法律、行政、科技、经济和市场调控相结合转变;从以治标为主向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相结合转变;从以污染治理为主向治污工作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转变。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根本出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