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7 ,大小:36.36KB ,
资源ID:2334664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34664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三章知识要点.docx)为本站会员(b****9)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三章知识要点.docx

1、第三章知识要点 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重点章节)(试误学习,顿误学习,发现学习,有意义接受学习,观察学习)。1、学习的实质2、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3、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4、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5、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6、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7、苛勒的完形顿悟说8、布鲁纳的认知结构论9、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10、接受学习的实质1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第一节学习的实质与类型一、学习的实质与特性: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一)学习的心理实质1.学习的概念: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

2、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2.这个定义说明:第一,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从不懂到懂就是变化过程。第二,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这样,最佳的学习往往是能获得长时间地影响有机体,并成为有机体第二天性的结果。当个体表现出一种新的技能,如游泳、驾车等,就认为学习已经发生了。第三,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由经验而产生的学习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由有计划的练习或训练而产生的正规学习,如中小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另一种则是由偶然的生活经历而产生的随机学习,如路遇交通事故而体会到遵守交通法规的

3、重要性等。换言之,主体的变化是后天习得的,即由他或她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二)人类学习和学生的学习1.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区别:第一,人类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第二,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第三,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2.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3.学生学习的内容:一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

4、略的掌握;二是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三是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二、学习的一般分类加涅的学习分类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学设计专家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一书中先后提出的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一)学习层次分类加涅早期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成八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层级结构。这八类学习依次是:信号学习。指学习对某种信号刺激做出一般性和弥散性的反应。这类学习属于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刺激反应学习。指学习使一定的情境或刺激与一定的反应相联结,并得到强化,学会以某种反应去获得某种结果。这类学习属于桑代克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连锁学习。指学习联合两个

5、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反应动作,以形成一系列刺激反应动作联结。言语联结学习。指形成一系列的言语单位的联结,即言语连锁化。辨别学习。指学习一系列类似的刺激,并对每种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概念学习。指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做出反应。规则或原理学习。指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学习。指学会在不同条件下,运用规则或原理解决问题,以达到最终的目的。(二)学习结果分类加涅提出五种学习结果,并把它们看做是五种学习类型.分别是:智慧技能,即能力。指学生应用概念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是学习解决“怎么做”的问题。表现为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它指向学习者的环境,使学习

6、者能处理外部的信息。认知策略,即学会如何学习。表现为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它是在学习者应付环境事件的过程中对自身认知活动的监控。言语信息,即我们通常所称的“知识”。表现为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动作技能,表现为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动作操作能力。态度,表现为影响着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三)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 冯忠良我国学者依据教育系统中所传递的经验的内容不同,将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知识的学习,即知识的掌握,

7、是通过一系列的心智活动来接受和占有知识,在头脑中构建起相应的认知结构。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要求的活动方式,它是来自于活动主体所做出的行动及其反馈的动作经验。技能的学习,通过学习或练习,建立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的过程,有心智技能的学习与操作技能的学习两种。行为规范是用以调节人际交往,实现社会控制,维持社会秩序的思想工具,它来自于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交往经验。行为规范的学习,又称行为规范的接受,是把外在于主体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的内化过程。第二节联结学习理论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在刺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

8、用。在刺激反应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一)桑代克的经典实验理论桑代克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他依据学习实验所得材料,创立了学习的联结一试误说。其依据是动物在迷箱中的学习行为。其主要理论要点有以下三点: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桑代克认为,学习即试误,是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所谓联结就是某情境仅能唤起某些反应,而不能唤起其他反应的倾向。学习的作用在于将与生俱来的原本联结或永久保存、或消除、或改变。2.一定的联结需要通过试误建立。桑代克认为,一定的联结是通过

9、尝试与错误,按一定规律养成的。3.动物的学习是盲目的,而人的学习是有意识的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和人的学习不同,动物的学习全属盲目,无需以观念为媒介。(二)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1.效果律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其他条件相等,在学习者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其联结就会增强;而得到烦恼的结果时,其联结就会削弱。2.练习律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一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增大。而如果不运用,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减少。3.准备律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当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事前有一种准备状态时,实现则感到满意,否则感到烦恼;反之,当此联结不准备实现时。实现则

10、感到烦恼。(三)评价试误说桑代克的联结一试误说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它对于教育心理学从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学中分出而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具有促进意义的,有利于确定学习在教育心理学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但其本身仍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他以本能作为学习的基础,没有科学地揭示学习的实质;以试误概括所有的学习过程,而忽视了认知、观念或理解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四)桑代克的试误说对教育的意义中小学生的学习特别强调“做中学”,即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学习有关的概念、原理、技能和策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并鼓励学生从错误中进行学习,这样获得的知识学生才会是终生不忘的。在实际

11、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的学习能得到自我满意的积极结果,防止一无所获或得到消极后果。应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合理的练习,并注意在学习结束后不时地进行练习。任何学习都应该在学生有准备的状态下进行,而不能经常搞“突然袭击”。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巴甫洛夫是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和他的同事研究了狗的消化过程,提出著名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在经典条件作用中,一个起初不能引起反应的中性刺激(如铃声)与一个无条件刺激(如肉粉)配对出现,进而能够诱发反应(如分泌唾液)。(一)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1.获得与消退条件作用是通过条件刺激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匹配,从而使个

12、体学会对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的过程而建立起来的。在条件作用的获得过程中,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十分重要。一方面,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必须同时或近于同时呈现,间隔太久则难以建立联系;另一方面,条件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出现的信号,必须先于无条件刺激而呈现,否则也将难以建立联系。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2.刺激泛化与分化(辨别)刺激泛化指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13、。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是互补的过程,泛化是对事物的相似性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的差异的反应。泛化能使我们的学习从一种情境迁移到另一种情境,而分化则能使我们对不同的情境做出不同的恰当反应,从而避免盲目行动。(二)评价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经典条件作用能较有效地解释有机体是如何学会在两个刺激之间进行联系,从而使一个刺激取代另一个刺激并与条件反应建立起联结的。但经典条件作用无法解释有机体为了得到某种结果而主动做出某种随意反应的学习现象。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一)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斯金纳从20世纪20年代末,在哈佛大学就读研究生时起,便开始了动物学习的实验研究。他采用的被试多为大白鼠、鸽子和猫

14、等动物。他自制实验装置,早期的实验装置构造比较简单,适于用大白鼠做实验,在一个矩形通道中间穿一根横轴,使其呈天平状平衡安置在一块固定的木板上。当大白鼠从矩形通道的一端跑向另-端时,矩形通道就发生倾斜。每当通道倾斜时,附臂就钩住旁边安置的一个轮子,并使轮子移动一个缺口,使一个缺口内的食物经漏斗落入食物盘内。这样,大白鼠在矩形通道内学会来回穿梭跑动,通过自己的动作获得食物奖励。30年代后期,斯金纳为研究操作性条件反射,精心设计制作了一种特殊的仪器,即一个阴暗的隔音箱,箱子里有一个开关(如用白鼠为被试,即是一小根杠杆或一块木板;如以鸽子为被试,就是一个键盘)。开关连接着箱外的一个记录系统,用线条方式

15、准确地记录动物按或啄开关的次数与时间。这个实验装置被称为“斯金纳箱”。在实验时,并不是动物每一次按杠杆或啄键盘都给食物,食物的释放方式由实验者决定。 基本规律:1、强化:即一种操作,它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可能性(概率)。正强化:当环境中某种刺激增加而行为反应出现的概率也增加时,这种刺激的增加就叫正强化。如给予奖励。负强化:当环境中某种刺激减少而行为反应出现的概率也增加时,这种刺激的减少就叫负强化。如撤消惩罚、回避惩罚。2、逃避条件作用:即当某种厌恶刺激出现时,个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刻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可能性也增加。可揭示个体是如何学会摆脱痛苦的。(负强

16、化)3、回避条件作用:即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信号呈现时,个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回避了厌恶刺激,则刻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可能性增加。揭示了个体在经历了厌恶刺激的痛苦之后,学会了对预示刺激的信号作出反应。(负强化)4、消退: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后,没有强化物相随,此类反应再发生的可能性便会降低。即一种无强化的过程。5、惩罚:当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惩罚只能让学生明白什么不能做,但不能让学生知道能做什么和应该怎么做。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多用正强化的手段来塑造学生的良性行为,用不予强化的方法来消除消极行为,而应慎用惩罚。(二)、操作性条

17、件反射理论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经典式条件反射学习和操作式条件反射学习 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与华生的行为主义观点有一个显著的区别。华生坚持“没有刺激,就没有反应”的信条。而斯金纳却认为这种观点不尽全面,也不准确。斯金纳提出要注意区分“引发反应”与“自发反应”,并根据这两种反应提出了两种行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前者是指由特定的、可观察的刺激所引起的行为,如在巴甫洛夫实验室里,狗看见食物或灯光就流唾液,食物或灯光是引起流唾液反应的明确的刺激,后者是指在没有任何能观察的外部刺激的情境下的有机体行为,它似乎是自发的,如白鼠在斯金纳箱中的按压杠杆行为就找不到明显的刺激物。应答

18、性行为比较被动,由刺激控制,操作性行为代表着有机体对环境的主动适应,由行为的结果所控制。人类的大多数行为都是操作性行为,如游泳、写字、读书等等。 据此,斯金纳进一步提出两种学习形式:一种是经典式条件反射学习,用以塑造有机体的应答行为;另一种是操作式条件反射学习,用以塑造有机体的操作行为。西方学者认为,这两种反射是两种不同的联结过程:经典性条件反射是S-R的联结过程;操作性条件反射是R-S的联结过程。这便补充和丰富了原来行为主义的公式。2、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与桑代克的效果律的比较 桑代克的效果律指出“如果一个操作行为出现以后有强化刺激跟随,其反应的强度便增加”。可见两者都提及了强化的概念。但是

19、在斯金纳的行为分析中,强化所扮演的角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首先,在桑代克那里,强化是用来解释刺激-反应联结加强的一条主要原理,而在斯金纳体系中,强化只是一个用来描述反应概率增加的术语,即强化增加的是反应发生的概率,如何安排强化才是核心所在。其次,其他学习理论家(如巴甫洛夫)把消退看作是一个主动的抑制过程,而斯金纳认为不能把消退看作是一种与强化无关的独立的过程。事实上,强化可用于消退行为,停止强化可以使反应概率下降。消退过程可用来表明强化效果持续的时间。 现在我们回忆一下桑代克的“猫的迷笼实验”,再与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相比较,我们会发现两者既有不同之处,也有相似之点。不同之处在于:桑代克的

20、迷笼实验是刺激情境在前,偶发的反应在后;而斯金纳的“斯金纳箱实验”是自发的反应在前,强化刺激在后。相似之处:两种学习都依赖于动物做出自发的反应动作。(三) 反射学说 1、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建立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一个强化刺激,那么其强度就增加。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所建立的原理,在许多动物和人类的学习中得到印证。例如,鸽子偶一抬高头,受到强化,此后会继续抬高它的头;婴儿偶尔叫一声“妈”,妈妈便报以微笑和爱抚,于是孩子学会了叫“妈妈”。斯金纳甚至依据这个原理,训练两只鸽子玩一种乒乓球游戏,获得成功。实际上,只要巧妙安排强化程序,可以训练动物习得许多复杂的行为。2、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消退关

21、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消退,斯金纳总结说:“如果在一个已经通过条件化而增强的操作性活动发生之后,没有强化刺激物出现,它的力量就削弱。”可见,与条件作用的形成一样,消退的关键也在于强化。例如,白鼠的压杆行为如果不予以强化,压杆反应便停止。学生某一良好反应未能受到教师充分的关注和表扬,学生便最终放弃这一作出良好反应的努力。但是,反应的消退表现为一个过程。即一个已经习得的行为并不即刻随强化的停止而终止,而是继续反应一段时间,最终趋于消失。斯金纳以实验表明,一只已经习得压杆反应的白鼠在强化被停止之后,仍然能按压杠杆达50250次之多,然后最终停止反应。至于消退的时间,则与该习得反应本身力量的强弱成正比,即

22、如果原来反应非常牢固,那么消退的时间较长,反之亦然。例如,在上述实验中,受过多次强化的白鼠在强化停止后,可连续按压杠杆250次左右,而仅受过一次强化的白鼠在强化停止后连续按压杠杆的次数为50次左右。所以,消退过程的时间长短也是斯金纳衡量操作性条件反射力量的一个指标。强化物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指与反应相依随的刺激能增强该反应,此为积极强化物,如水、食物、奖赏等;所谓消极强化物,是指与反应相依随的刺激物从情境中被排除时,可增强该反应。例如,将白鼠放进一特别箱子中,给予白鼠电击直至白鼠按压杠杆。经过几次强化以后,白鼠很快习得了有压反应以逃避电击。电击即是增强压杆反应的消极强化物,其它诸如强光、噪声、

23、批评等厌恶性刺激皆属此类。(1)、强化物强化还可划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两类。一级强化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如食物、水、安全、温暖、性等。二级强化是指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一级强化反复联合,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如金钱,对婴儿它不是强化物,但当小孩知道钱能换糖时,它就能对儿童的行为产生效果。再如分数,也是在受到教师的注意后才具有强化性质的。 二级强化可分为社会强化(社会接纳、微笑)、信物(钱、级别、奖品等)和活动(自由地玩、听音乐、旅游等)。 在强化时,可以使用这样一个原则普雷马克原理,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或者说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参与不喜爱的活动。如“你吃完这

24、些青菜,就可以去玩。”如果一个儿童喜爱做航空模型而不喜欢阅读,可以让学生完成一定的阅读之后去做模型,等等。在实际教育中,人们对各种不同的强化作出反应。有的学生能因在班上受口头表扬而受到激励,但有的学生则不然。一个强化事件本身并不必然有效。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师要针对班上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强化物系列。教师要注意观察和了解学生对什么强化物感兴趣。在一个30多人的班级中,可以事先让学生填写一个问卷。如在课堂里你喜欢干什么或玩什么东西?在课堂上你最喜爱干的三件事是什么?如果你去商店,你将买哪三件喜爱的玩具?这些问题还可针对不同的年级加以修改。教师选择强化物时应考虑年龄因素。有些活动如帮助老师、做

25、谜语题,对小学生可能是更合适的强化物。因此,必须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提供相应的有力的强化刺激和事件。 (2)、条件性强化 所谓条件性强化是指一个中性刺激与一个强化刺激反复匹配联合,那么它也具备了强化的性质,这与赫尔关于次级强化的概念是一致的。例如,在白鼠按压杠杆时,让灯光和食物同时出现,白鼠很快形成条件反应。此后同时撤除灯光和食物,反应迅速消退。此时,在安排白鼠按压杠杆,不给食物而仅呈现灯光,白鼠的压杆反应增加。这表明,灯光已具备了强化性质。许多中性刺激都是由此而获得条件性强化的性质的。应该指出,条件强化物的强化力量与相匹配的原始强化物的配对次数成正比。如灯光与食物的匹配次数越多,灯光的强化作用便

26、增加。如果某二条件性强化物与许多原始强化物相匹配,那么该条件性强化物便具备了多方面的强化作用而成为一个概括性强化物。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金钱了,但由于它与衣、食、住、行等皆相联系、匹配,因而具有广泛的强化作用。斯金纳进一步指出,概括性强化物即使没有了赖以为基础的原始强化物相依随出现,效果也依然存在。 3、在实际教育中,不想要的行为常常不明智地受到了强化。一个教师可能正在作间隔式的强化一次侥幸就会使学生永远记住这个行为,学生认识到如果他们一直恳求教师,教师就会最终答应他们的要求。下面是一些强化程式原则:1)教新任务时,进行即时强化,不要进行延缓强化。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有一条重要的原理就是,后果紧

27、跟行为比后果延续要有效得多。即时反馈有两个作用:首先是使行为和后果之间的联系更为明确,其次它增加了反馈的信息价值。2)在任务的早期阶段,强化每一个正确的反应,随着学习的发生,对比较正确的反应优先强化,逐渐地转到间隔式强化。3)强化要保证做到朝正确方向促进或引导。不要坚持一开始就做到完美。不要强化不希望的行为。4、行为的塑造 所谓塑造,就是通过小步反馈帮助学生达到目标。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如何通过强化去塑造行为,斯金纳采用连续接近的方法,对趋向于所要塑造的反应的方向不断地给予强化,直到引出所需要的新行为。例如,训练鸽子或老鼠头抬到一定的高度,只有当其头朝着实验所需的方向抬起来时才强化

28、,下一次要求再多一点,直到全部达到所需的方向和高度。这时,新的行为就塑造成了。在课堂教学中,塑造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假设我们想让学生写一段含有一个主题句和一句总结的英文段落,那么,这一任务包括许多部分:能识别并能写出主题句、佐证材料和总括句;能写出一个完整的句子;能正确使用大小写、标点符号和语法;能正确拼写。如果教师在一节课里教所有这些技能,要求学生写出一段文字,并且根据他们的内容、语法、标点和拼写而评分,那么大多数学生将会失败,学生从练习中将学不到什么。 反之,老师可以一步一步地教这些技能,逐步塑造出最终的技能。学生可以先学如何写主题句,然后写佐证材料,然后写总括句,在此之前可能专门谈论过如何

29、选题立意。然后,对段落和标点也提出要求。最后,拼写也作为一条标准。在每一阶段,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强化,因为强化的标准都是他们可能达到的。 在塑造行为时要注意这样一条原则:学生必须在他们能力所及的行为范围内得到强化,同时这些行为又必须能向新的行为延伸。学生能在15分钟之内解10道数学题,如果能在12分之内解出就应强化,但不要要求必须在8分之内才予以强化。但是,一个能做20题的学生必须做24题后才强化,不能在少于20题时就予以强化。(四)、程序教学50年代,斯金纳完成了程序教学的一系列研究。其目的在于通过使用机器装置来提高学生在算术、阅读、拼写和其他学科的学习效率,希望机器能做某些胜过普通教师所做的

30、事情。这样可以使教师腾出时间,从事那些他能做得更好的工作。这种机器的早期形式是呈现一些数字组合来教加法的装置。儿童在加法器的键盘上打上自己的答案。如果答案正确,则机器运转并呈现下一个问题。下一个问题的呈现也就成了正确答案的强化信号,这与教师对学生做对的算术题给予肯定的回答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斯金纳程序教学的基本思想是对学生的正确学习效果必须给予及时的强化,以鼓励学生继续进行学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可能对每一位学生都给予及时地强化。教学机器可以提供给学生进行个体化学习,并及时得到强化。斯金纳的教学装置被称为“教学机器”或“自我教学装置”,而作为教学基础的材料被称为程序。斯金纳为教学机器编制的

31、程序是“直线性程序”。该程序将教学内容分成一个个小的内容单元,依次呈现给学生,供他们学习。每个单元学完后,呈现一些测验题,测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学生做对测验题,教学机器就主动呈现下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如果测验中学生出现错误,则要返回到先前学过的内容,重新进行学习。利用教学机器所进行的教学称为“程序教学”。当然利用这种思想所进行的教学也可称为程序教学。程序教学的基本要求是:(1)教师要编写一系列刺激(问题)反应(答案)框面,这些框面由易到难地小步子地呈现教学内容。(2)要求学生必须主动地学习,即要求他们对每个框面所呈现的内容(问题)作出积极的反应。(3)给学生的每个反应(答案)提供即时的反馈(

32、指出正确答案)。(4)尽量安排好问题,使学生能经常作出正确的反应并得到及时强化。(5)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进度完成整个教学程序。(6)给勤奋和学习效果好的学生提供大量支持性强化物。(五)、对斯金纳的学习理论的评价1、斯金纳的贡献斯金纳对学习理论的研究是有重大贡献的,其主要贡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斯金纳发现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现象,并对其进行了认真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这项研究丰富了条件反射的实验研究,填补了条件反射类型上的一项空白,同时也打破了传统行为主义的“没有刺激,就没有反应”的错误观点。(2)、斯金纳的“无错误辨别”学习的实验研究是有意义的。它不论在动物的行为训练,还是在学生的行为塑造上都是可借鉴的。而且,对课堂教学也有指导意义。(3)、斯金纳所做的“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