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年级第一学期美术教案美 术 教 案第九册图形创意练习第1课 巧置换教学目标:1、能利用置换的方法,创作出新的视觉形象。 2、在美术创意活动中发展创造力,逐步了解设计的方法,形成设计意识。教学重点:进行图形创意练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课型: 设计应用教具准备:欣赏图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二、简单介绍本学期教学内容1、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2、关于每课页眉处图标的含义。(最后一页有具体说明解释)3、简单分析每课的学具和主要内容。三、新授:1、解题巧置换是将事物的因果、角色进行对换,或者保留图形的基本特征,将物体中的一部分用其他类似的形状所替换的异
2、常组合形式。巧妙地运用置换,会使我们的作品给人以全新的视觉感受,使我们更富有创造力。2、作品分析:精神食粮在保留原物象特征的基础上,把里面的食品换成了书本,进行巧妙的置换,给人以视觉上的新奇感,利用巧妙的构思深化了要传达的主题。自然之风道理同上。蒙娜丽莎为达芬奇画像达芬奇的绘画作品蒙娜丽莎举世闻名,小作者采用角色置换的方法,以新的视角,让蒙娜丽莎为达芬奇画像,使人忍俊不禁。我们一味向地球索取将一片昭示着生命的绿叶的边缘置换成烟囱林立的工厂,以它特有的视觉形象,使人耳目一新,很好地突出了环保的主题。3、思维拓展我们一味向地球索取是一个环保的主题,绿叶代表着生命,工厂代表着污染,想一想树叶和工厂还
3、可以用哪些事物置换?四、作业布置发挥你的想象和创造力,完成一幅置换作品要求:1、 要有一定的主题。2、 表现形式可以多样、自由发挥,手绘或拼贴、电脑辅助都行。3、 可以参考书上的范例。五、辅导学生完成作品1、辅导构思,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能完成的主题。2、勾画草图。3、深入刻划。第二课时一、 组织教学:了解学生学习用具的准备情况。二、辅导学生完成作品1、了解学生作品的构思完成情况。与学生交流,适当提点建议。2、指导学生进一步修改完善作品。局部细节的处理提出建议。三、作品展示个别主题、画面较好的作品在台前给大家展示,并说明创作此主题的想法。四、小结:五、课后小记:漫画练习第2课自画漫画像教学目标:
4、1、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为自己创作一幅有趣的漫画像。 2、学习漫画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3、增进对漫画艺术的了解与喜爱。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在抓住人物主要特征的基础上,如何进行大胆的夸张与变形。课型:造型、表现教具准备:漫画作品欣赏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查看学具准备情况二、作品展示:展示上节优秀作品,并说明创作意图(5分钟)三、新授:1、欣赏漫画作品,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漫画肖像和我人平时画的人像有什么区别?(2)漫画肖像运用了哪些艺术表现手法?(3)漫画肖像主要是抓住了人物的哪些特征进行夸张变形的?漫画肖像具有幽默、诙谐的特点
5、,是运用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突出人物的形象和神态特征。2、方法:(1)抓主要特征:对着小镜子观察脸型、五官特征、表情、个性、服饰等。(2)夸张的表现对人物的外形特征夸张;对人物的神态进行夸张。3、 分析书上范例马三立漫画像爱因斯坦漫画肖像四、作业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为自己画一幅漫画像。五、辅导学生完成作品1、照着小镜子仔细观察自己的脸型。2、找出自己较为突出的特征如:脸型、眉、眼、鼻、嘴,耳等3、进行夸张练习整体把握人物脸型,对局部五官进行夸张表现。六、小结对学生的优秀作品简单分析展示。七、课后小记:第3课漫画与生活教学目标:1、了解漫画不同的特点、功能和种类,学习如何选材立意以及漫画表现
6、手法等。 2、通过漫画创作,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3、增加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质;能体会艺术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教学重难点:如何选材和立意课的类型:造型、表现教具准备:欣赏图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及作业的准备情况二、欣赏引入:欣赏学生自画漫画像的优秀作品三、讲授新课:1、漫画:漫画是一种来自于生活的艺术,漫画家在生活中观察体味,寻找要表现的内容,并以幽默、夸张、寓意、讽刺等手法进行表现。和生活紧密联系的漫画作品朴实、生动而富有智慧,能使大家在笑声中得到启迪。2、漫画的表现手法:(通过分析作品讲解)漫画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引人发笑,而产生趣味性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漫画
7、中使用了夸张、比喻、象征、相似、对比、巧合、颠倒、移植等多种表现手法。“夸张”是漫画最常用的手法。夸张的范围很广。放大、缩小、加以变形等都是夸张。形象可以夸张:如大头小身子;内容可以夸张:如为了表示钓鱼时间长,渔竿与河岸之间竟结了蜘蛛网。夸张的目的是要突出作者的主要意图和事物的基本特征,使画面更加鲜明强烈。 “比喻”也是漫画中常用的手法,可以把姑娘比做鲜花,把贪污犯比做老虎,小偷比做耗子。比喻的要点是要抓住本体与喻体二者间的相似点,在喻体的选择上要确切、合适,如把贪污犯比做小猫就不太确切了,而把大吃大喝的人比做蝗虫就很确切而且引人重视。 “象征”不同于比喻,它不是利用相似,往往是利用二者之间的
8、关系或本质的相关,例如火炬象征真理,白鸽象征和平,用骷髅、十字架象征死亡。 “相似”是漫画中经常出现的可笑情景。因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事物,所以一旦发现类似同样的事物就会感到奇特有趣。比如一个学生沉思时举起的铅笔和两个圆圆的大眼镜和100分恰巧相似,而一个人抽烟吐出的烟圈和绞索有相似之处,则更加深化了主题。 “对比”与相似正好相反,对比是抓住事物相对的性质,如大与小,正与反,黑与白等对比。如农民拿着油灯,为装电灯的工人照亮,题目叫迎新,巧用了新旧对比,意味深长。“巧合”无巧不成书,生活中常有碰巧、凑巧的事情,如能将巧事组织好,也能造成幽默。例如,一根毛的牙刷碰上了只剩一颗牙的主人。3、漫画的
9、选材漫画的先材是非常重要的,选材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选材,表现自己所熟悉的生活,从周围的人与事中寻找创作素材。并不是每天见到的各种生活现象都可以入画,这要求漫画者具备敏锐的目光去摄取所需,摘取生活各个领域中你觉得有意义、有启迪性和有趣味性的素材。例如自己决定写一部书,写了好多决心书,最后把一年的“决心书”装订成书。使学生体会漫画创作来源于生活,一句俏皮话,一个有趣的镜头,一件有争议的小事,或是自己的一个联想等都可以作为漫画素材,只有平时认真的观察与留心周围的事物才会觉得有可创作的内容。4、漫画的立意:如何立意:立意的“意”是指我们对于要表现的素材分析之后,在头脑中形成的主题思想,也就是
10、确定这幅漫画的主题,到底要表达什么,是想讽刺还是赞扬,是给人以某种思索,还是给人一种乐趣,只有这样才能使作品主题鲜明。立意一要正确,二要明确,三要深刻。有的漫画让人看了半天看不懂,主要问题就是立意不清楚,作者自己都没有想清楚弄明白到底反对什么,赞扬什么,怎么能让别人明白呢?这点在创作一幅画之前,自己一定要明确。把“意”立明,下面所做的一切努力,包括表现形式、表现手法、造型、构图、色彩等都是为了要表现这个“意”。在漫画中,文字占着相当重要的位置。从画面上看,它可以在人与物身上注字,可由人嘴里冒出语言,此外画面上可以外加注释、对话等等。而漫画的标题更有点睛的作用,是作品整个构思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可
11、滥用或白用。当然,也有不少漫画不设标题,只写“无题”,如果画面已经把意思表达清楚了,不设题目反倒含蓄幽默,给读者留有思索余地。四、作业要求:1、贴近生活、主题鲜明、构思巧妙; 2、合理选择表现形式,恰当运用表现手法; 3、具有绘画的形式美感。五、辅导学生1、选取自己熟悉的主题进行构思。2、表现形式和表现工具不限,独幅、多幅均可;铅笔、钢笔、水彩笔、国画用具等均可。3、画面尽可能简洁明快。六、课后建议:找一些漫画作品欣赏第二课时一、组织教学:检查上节课作业情况二、作业简评找立意以及漫画表现手法较好的学生作品简单讲评三、辅导学生完成作品1、在上节课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主题,修改草图。2、可以是单幅的,
12、也可以是组画,内容要简洁明了,不能太过复杂。3、突出主题,注意夸张、幽默的表现手法。四、小结:对作品进行简单讲评五、课后小记:线描写生练习第4课身边的风景教学目标:1、掌握基本的写生方法,形成正确的写生习惯;学习表现景物的构图规律和用线方法。 2、进一步加深对线条美的理解,提高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艺术。教学重点:基本的写生方法课的类型:造型表现教具准备:欣赏图片,示范作品学具准备:写生用品,小的画板,铅笔、橡皮、作业纸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 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二、讲授新课:(一)引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经历各种场景,我们要留意观
13、察、细心体味,亲身感受“身边的风景”。(二)分析风景的构图1、观察欣赏范图:P8页取景:先观察周围的景色,选取吸引你的部分,仔细观察,确立主体。2、分析范图:P9页:吴冠中作品和两幅学生作品。(三)描绘起稿:根据画面主体勾画草图,可适当进行取舍和位移。深入:对定好的草图进行深入的刻画,可整体考虑也可从局部画起。(P9页作品分析)三、风景写生练习(一)要求:能勾画出草图并简单对主体进行简单描绘就行。(二)指导学生选景写生1、选好要表现的风景,确定画面主体景物、安排好构图。 2、先用简单的线条勾出整体轮廓图。一次画不好,可以反复修改。3、细节刻画,注意线条的疏密简繁。四、课堂小结:作品简评五、课后
14、小记:绘画练习第5课从不同的视角表现教材分析: 从科学意义上来讲,视角是指由物体两端射出的两条光线在眼球内交叉而形成的角,当“视角”一词用于美术创作中时,则多指人们在进行美术创作时观察、思考与表现主题时所采取的不同角度。对于本课来说,由于学生年龄尚小,不可能通过本课而对艺术的视角问题有透彻而全面的了解,因此,本课主要引导学生从观察时的不同角度出发,或俯或仰,或侧或偏,尝试用与平时不一样的角度去观察平时司空见惯的景象并进行表现,从这样的绘画作品中感受到不一样的情致。从而也为将来能更好地理解与欣赏不同流派画家的艺术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目标:1、理解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与表现的意义。 2、用不同的
15、视角去观察世界,并尝试创作。教学重点: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世界。教学难点:观察与感受不同视角下的景物。课型:造型、表现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具准备:欣赏图片学具准备:美术用纸、彩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二、讲授新课:(一)欣赏并思考:作品的内容及给你的感受。1、图片欣赏:教学光盘第五课图片欣赏绘画部分:不同视角5幅,外国名作:俄国列宾,希施金的作品;法国毕沙罗、德加的作品;荷兰凡高作品7幅;日本宫崎峻作品5幅;中国:黄胄作品3幅;吴冠中作品7幅;徐悲鸿作品4幅;梁文博作品四幅;李苦禅作品等共计34幅。2、图片欣赏:教学光盘第五课图片欣赏摄影部分:人物摄影
16、作品15幅;动物摄影作品7幅;植物摄影作品12幅;建筑摄影作品6幅;风光摄影作品4幅;飞行世界摄影作品10幅;共计54幅。3、对部分作品让学生谈感受。你能从作品中看出作者所要表现的重点是什么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如果画面上是真实的情景的话,你知道画家是站在哪个角度去观察表现的?作者为什么要选用这样的角度去观察表现?三、小结:第二课时一、组织教学:稳定课堂秩序,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二、引入:上节课欣赏作品后的感受。三、讲授新课:1、欣赏P10-11页图片及学生作品。长颈鹿树仙人球节日脚步匆匆眼镜中的世界不同的视角能给人以不同的视觉冲击力。四、作业:1、尝试从不同的视角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把
17、它表现出来,看看与我们平时所见的有何不同。(可以进行适当的夸张)2、要求:仔细观察分析,注意自己的视觉感受。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手法去描绘。五、辅导学生完成作品1、观察分析2、注意感受与平时观察不一样的视觉效果。3、起稿描绘,注意构图。4、深入刻画,突出自己的感受。5、尊重学生的视觉感受,指导学生完成作品。六、小结:展示表扬有创意的作品,引导学生有个性的创作与表现。七、课后小记:熟悉人物动态,了解近大远小的规律第6课操场上教材分析:每到下课,学生们都会来到操场上,兴致勃勃地做各种游戏、运动,但如果要求他们将这极为熟悉的场景用画笔表现出来,大部分学生却会感觉无从下笔。这涉及到两个问题:第一,不知道如
18、何表现不同的人物动态。人在进行各种活动时的动作都比较复杂,动态千变万化,因此学生感觉画起来比较吃力。教师可利用教具摆在黑板上,简单讲解人物结构比例,然后根据学生的需要摆出各种动作,在黑板上用简练的线条画些如教材第12页的动态骨式图,使学生一目了然。还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做模特儿,摆姿势。第二,不知道该如何构图。操场上活动的人物众多,如何合理组织画面尤为关键。教师可结合教材第14页的几幅图片,为学生讲解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以及艺术巨匠彼得勃鲁盖尔的作品孩子们的游戏和学生作品操场上等,向学生介绍如何组织画面构图。在色彩处理上,儿童向来是大胆的,这就注意一个色彩调和问题,因此要引导他们运用学过的色彩
19、知识进行涂色。教材中的学生作品冲刺画得场面很大,表现的人也很多,跑步的动作各式各样,还有许多观众在呐喊助威,非常热闹,其用色超出正常的视觉经验,将跑道画成七彩颜色,人物服装、旗子更是大块鲜艳的颜色,整幅作品色彩感觉十分强烈,充分表现了赛场上热烈的气氛。操场上运用的是浅色背景,黄色涂染了大面积的地面,以衬托游戏、运动的人五颜六色的服饰,远处教学楼用蓝绿色块表现,与周边的树与天相互映衬,整幅画面色调统一、十分和谐。教学目标:1、进行不同的人物动态训练,了解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尝试运用焦点透视的方法构图。2、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画面组织能力。3、促进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意识,充分享受美术创作
20、的乐趣。教学重点:1、学习表现不同动态的人。2、了解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画面组织能力。教学难点:表现不同动态的人课的类型:造型、表现教具准备:范画学具准备:作业纸、笔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学生用品准备情况。二、讲授新课:1、看图P12页课间的时候,同学们有的在踢球,有的在跳绳,有的在打篮球、排球,有的在踢键子每个人都生龙活虎,大家仔细看看他们的动作姿势,他们的动作变化很快,怎样才能较快把他们的姿势表现出来。2、讲解简单的人物动态的画法人体的结构简单地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头、颈、躯干和四肢。人体的运动依靠身体各大关节的运动。如颈椎、腰
21、椎、肩、肘、胯、膝、踝等关节。颈椎和腰椎关节都在一根脊椎脊椎骨中,可以灵活地向前、后、左、右各个方面弯曲,表现出人体的大动势。肘关节只能前屈不能向后屈,膝关节只能向后屈而不能向前屈。我们要重点关注颈关节、腰关节、肘关节和膝关节,这是在运动中体现最明显的关节。如何采用简练的线条和基本形,表现具有动态趋势的人物骨式图:把人的头部简化为圆形,颈连接头部与身躯,简化为短线;身躯包括胸、腰、胯,简化为椭圆形或长线;四肢简化为不同长短的线。在整体结构、动态画准确的基础上,再对服装的褶皱、装饰、缝合线等细部进行刻画,对人物的表情进行简单的描绘。3、示范平坦在操场上同学们都有哪些比较喜爱的运动或游戏,你能不能
22、上讲台来表演这个动作?板演示范。三、学生练习1、参照P12页示范作品临摹动态的人物范画。2、参照P27页下方一组学生图片试着表现人物的动态。或者请几个同学上来做示范动作,下面的同学看自是进行简笔画动式练习。(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要求:1、注意观察人物的动态特征,感受示范作品中是怎样用简练的线条表现运动中人物的造型的。注意身体的走向(躯干)和四肢的动作。2、尽可能的把示范作品中的动态临摹准确。3、写生时注意动式。四、辅导学生进行练习注意大的比例关系。五、小结第二课时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二、讲授新课:1、分析P13页油画作品:(尼德兰)绘画大师彼得勃鲁盖尔的孩子们的游戏,仔
23、细观察,看看艺术家是如何表现人物动态的,画面上的人物大小一样吗?人物大小的分页有什么规律。2、分析P14页,讲解透视现象“透视”是绘画中研究如何把自然界中的立体空间转换为绘画上的平面空间的一个术语,西方传统绘画采用的主要是“焦点透视”,它表现在画面上的主要特征是“近大远小”。“灯笼近大远小示意图”中灯笼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给人以较强的空间效果,同样,伸向远方的铁轨,在操场上排列整齐做操的同学们等,这些都表现了空间的深远效果。P15页学生作品操场上,同学们做着各种游戏,进行着多种运动,画面上运用近大远小的表现方法,使得画面上空间效果非常明显。3、近大远小示范正方体近大远小透视现象示范(近长、远短
24、)4、试一试P15页左下图,试着在上面的两个人中间画上12个小人,使画面看上去舒服,细心体会所画人物的大小和位置对画面的影响。三、辅导学生1、注意两个人之间的远近关系。2、尝试在两人之间加上适合大小的人物。四、作业布置:1、收集有关课间活动或平时课外活动的图片资料。2、每人准备一张八开的图画纸。第三课时一、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二、复习 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三、分析P15页学生作品体会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在作品中的实际应用。四、分析学生准备的部分资料引导学生观察活动中的身体动态五、作业布置画一幅操场上的作品,体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本节要求:画出基本形或草图六、辅导学生绘画1、注意近大远小的关系2、
25、注意人物姿态的表现第四课时一、辅导学生完成作品1、近大远小透视现象的把握2、人物动势的表现3、适当的添加色彩。二、作品讲评三、布置下节课用具:和好的泥(或面)泥工练习第7课盘泥条教材分析:泥条盘筑是制陶技法中古老的方法之一。早在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使用这一方法来制作陶器,由于这种方法的实用性,它一直延用到今天。一般来说,徒手捏制的陶器大小有限,而泥条盘筑的方法则可以制作较大型的作品。 泥条盘筑的陶器,有自然的条状肌理,形态丰富。变化多端的几何图形组合更是让人目不暇接。泥条盘筑的制作对技术要求不高,自由度也较大,因此,进行泥条盘筑,我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随心所欲地进行创作,从而,
26、体会制作和艺术创作的乐趣。那具有动感的流畅线条,宛如行云流水,生动活泼,极富韵律,给人带来无穷的愉悦和情趣。 教材中展示了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的各种作品,给学生一个很好的启发。课本中还展示了利用这种传统工艺制作的现代陶艺作品,能够拓宽学生眼界,拓展学生创作思维。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方法,教材中还展示了泥条盘筑的基本方法,学生通过看图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另外,教材中还出现了盘泥条的小知识,更能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教学目标: 1. 学会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并制作陶艺作品。 2. 了解陶瓷文化和陶瓷成型的工艺。3. 在创作中体会陶瓷制作的乐趣。教学重点:了解陶瓷文化,
27、学会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作品。教学难点:泥条盘筑成型课时安排:1课时学具准备:提前摔好十厘米左右见方的泥块,用塑料袋包好教具准备:简单的盘筑好的作品1至2件,欣赏图片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分组二、新授:1、欣赏(1)多媒体展示:古今中外陶艺作品(2)P16-17页示范作品2、简介陶艺文化(1)中国陶艺发展史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是陶瓷的故乡,陶瓷的国度。五千年中,陶瓷文化无不和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命运相联。它一直伴随着炎黄子孙从原始社会走向文明社会。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功能极为广泛,渗透于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以及社会生活各方面。它不仅具有明显的民族特征,而且具有很强的文
28、化价值。它对了解民族个性、心理趋向和价值观念有着重要的作用。陶瓷在中国古代每个历史阶段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都存在着一种遗憾,那就是各类型的陶瓷文化艺术风格持续了一个阶段后,随着每个朝代结束,特色也就随之终结了。但它作为一种物质消费的方式,却能一次次地反复出现、存活和延续在中国人的血脉中。(2)陶瓷名窑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烧制瓷器的国家。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大师烧制原始青瓷,到东汉烧制出成熟瓷器,以后瓷业不断发展,唐宋时进入中国瓷器制作技术的繁荣鼎盛时期,明清时景德镇成为瓷器制造的中心。自唐以后,名家辈出,名窑林立,为全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做出了贡献。在古代优秀名窑中,主要有:以烧制青瓷闻名的越窑
29、、以烧制白瓷闻名的邢窑、以烧制釉下彩绘闻名的长沙窑和磁州窑,以烧制黑瓷闻名的建窑,以烧制紫砂陶器闻名的宜兴窑,以烧制釉下彩绘和釉上彩绘等闻名的景德镇窑,此外,还有官窑、汝窑、定窑、钧窑、龙泉窑、德化窑等等。3、泥条盘筑方法泥条盘筑法是制陶技法中古老的方法之一。早在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使用这一方法来制作陶器,由于这种方法的实用性,一直延用到今天。一般来说,徒手捏制的陶器大小有限,而泥条盘筑的方法则可以制作较大型的作品。泥条盘筑的陶器,有自然的条状肌理,形态丰富。变化多端的几何图形组合更是让人目不暇接。泥条盘筑的制作对技术要求不高,自由度也较大,因此,进行泥条盘筑,我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
30、象力,随心所欲地进行创作,从中体会艺术创作的乐趣。用泥条围成泥圈进行堆积,也可以螺旋状盘绕成形。如果保留了泥条的自然肌理,会使人感到生动而富有变化。通常泥条成型的做法有两种。其一是泥条盘筑成型时,尽量保留泥条捏压的原始形态和起伏关系,着眼于表现泥条的原始粗犷及其丰富的肌理变化之美。操作过程中可以在一定的基础上按顺序一环一环盘筑,叫做单环盘筑。还可以多根泥条首尾相接,逐层盘筑,称为连续盘筑。一、盘筑泥条:首先要搓好泥条,搓泥条时一定要注意泥条的干湿程度。太干泥条不容易弯曲且容易断裂,太湿容易粘手,支撑力也弱。具体步骤:1.搓一个泥球。2.用手掌将泥球均匀地压成厚度大约为0.5厘米的泥片,准备做成罐底。3.另取一泥块用手掌压成泥板。4.用泥刀把泥板裁切成条。5.搓泥条。6.将圆泥片放在转台上盘筑。7.逐步往上盘筑。8.一边盘筑,一边用手指将内侧抹平并用泥浆粘牢。9.继续往上盘筑,直至成型。二、泥条编织: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用藤条或竹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