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选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光现象实验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一、初二物理 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小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棋子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棋子A的像(1)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棋子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 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_(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棋子B与棋子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 _(3)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 _【答案】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
2、直,分别测量对应点到镜面的距离,分析得出结论: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的距离相等 【解析】【分析】(1)实验时玻璃板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3)从实验的目的: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角度分析即可【详解】(1)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即垂直于桌面,如果不竖直,所成的像不在桌面上,所以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2)实验时用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像与
3、物体的大小相等(3)本实验是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所以他们下一步应该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像距和物距是否相等;通过归纳处理即可得出如下结论: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2如图所示,是小林同学探究光反射规律的实验他进行了下面的操作:硬纸板是由E、F两块粘接起来的,可以绕ON转动,ON垂直于镜面,让入射光线沿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1)先使E、F两块纸板在同一平面内,这时_(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2)把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这时_(填“能”或 “不能”)看
4、到反射光线 (3)由(1)(2)可得出结论:_ (4)如图甲,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0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入射角30,这时反射角_,使入射角45,这时反射角_,使入射角65,这时反射角_,说明_.【答案】能 不能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30 45 65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解析】【分析】【详解】(1)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先使E、F两块纸板在同一平面内,这时能看到反射光线;(2)把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这时不能看到反射光线,否则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就不在同一个平面内了;(3)所以由(1)(2)可得出
5、结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4)入射角为30,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也是30,同理,使入射角为45,这时反射角也为45,使入射角65,这时反射角65;通过实验可以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如图所示。(1)现有厚度分别为5mm和2m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目的是避免出现两个像,影响实验效果。(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3)实验所用刻度尺是为了_(4)玻璃板要和水平桌面_(5)若点燃的蜡烛距玻璃板15cm,此时蜡烛与它的像的距离是_ cm将一张白纸放在玻璃板后,无论如何移动,在白纸上都_(
6、填“能”或“不能”)成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像。(6)将蜡烛远离玻璃板移动一段距离,蜡烛的像的大小将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7)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和A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_(选填“前”或“后”)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是为了探究_ (8)在实验中如果把平板玻璃向右倾斜,如图所示,观察到蜡烛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_(A/B)处【答案】2mm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测量物距和像距 垂直 30 不能 虚像 不变 前 比较物与像大小的关系 A 【解析】【详解】(1)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
7、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2mm厚的避免出现两个像。(2)使用平面镜时,只能成像,而不能透光,不能确定像的位置,用玻璃时,既能成像,又能透光看到后面的蜡烛,所以便于确定像的位置。(3)为了证明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实验中要使用刻度尺分别测量物体到镜面和像到镜面的距离,即测量物距和像距。(4)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对称,只能当镜面与水平桌面垂直时,成像的位置才在水面桌面上,否则会偏高或偏低,影响实验的进行,所以玻璃板一定要和水平桌面垂直。(5)因为平面镜成像时,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同,故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距玻璃板15cm处,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15cm,故此时
8、蜡烛与它的像的距离是;因为平面镜成虚像,光屏不能承接虚像,所以用白纸在玻璃板后面无论如何移动,在光屏上都不能成像。(6)由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物像等大可知,将蜡烛远离玻璃板移动一段距离,蜡烛的像的大小将不变。(7)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和A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因为是点燃蜡烛A的反射成像,只能在A的一侧看到此像,所以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则可以说明像和物体大小相等,所以这个步骤为了探究:比较物与像大小的关系。(8)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所以像和物体是关于镜面对称的,由图知,像A与物体是对称的,符
9、合成像规律,所以观察到蜡烛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A处【点睛】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除了熟练掌握成像规律外,还有很多细节问题要注意,如在较暗的环境中实验,要用薄的玻璃板,要保证玻璃板与桌面垂直等,要注意多总结,用时则手到擒来。4如图所示,将透明的薄壁厚度可忽略不计方形水槽水平放置,固定在水槽底部的激光笔沿图示方向发出一细光束,小彬通过缓慢改变水槽中的水量来探究光的传播现象(1)如图水槽中未注水时可在侧壁上A处得到一个光点,注入一定量的水后,光点移至B处,这是由于光在水面处发生了光的_现象,此时入射角_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为使B处的光点移至C处,则应使水槽中的水量_,若BC间距离为
10、2cm,则水面高度的变化量_选填“”“”或“”;(3)如图所示,小彬将激光笔移至虚线框内向水槽底部照射,为使光束第一次从水面射出后沿DE方向传播,则激光笔照射的方向应满足的条件是_,且激光笔照射在水槽底部的位置必须在区_选填“”或“”内【答案】折射 小于 增加 平行于DE 【解析】【分析】【详解】(1)12水槽中未加水水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激光射到侧壁上的A点;当水槽中加水时,光点下移到B点位置,这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引起的,当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此时入射角小于角Q;(2)3入射角和折射角都不变,所以要使B处的光点移到C处,则应使水槽中的水量增加;4若BC间距离为2cm,因
11、为两次的折射光线是平行的,光斑移动的竖直高度小于水面上升的高度,故水面高度的变化量大于2cm;(3)5光从空气中进入水中,再从水中射出到空气中,发生折射时,折射角一次减小,一次增大,最终的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是平行的,即激光笔照射的方向应满足的条件是:平行于DE;6且因为第一次折射进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则激光笔应该与激光笔照射在水槽底部的位置必须在区内【点睛】重点是根据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关键是记清楚光由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反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可根据光路可逆的特征进行记忆5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然后在中间画一横
12、线,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沿此直线放好,取两段等长的蜡烛,将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方,然后用另外一根蜡烛B在玻璃板的后方来回移动。(1)该实验采用半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的目的是:_。(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_(选填“A”或“B”)侧观察。(3)找到A的像的位置后,连结蜡烛A和蜡烛B所在的位置,发现该连线与玻璃板所在平面相_,两段蜡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 关系。(4)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都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5)解决以上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此时若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则像将
13、_(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移动,像的大小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6)图乙是某小组的同学经过三次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_。【答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A; 垂直; 大小; 玻璃板太厚,两个面都能成像; 靠近; 不变; 寻找普遍规律,避免实验具有偶然性。 【解析】【详解】(1)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玻璃板前面既能看到A的像,又能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2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A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故眼睛在A蜡烛所在这一侧;(3)3连接蜡烛A和蜡烛B所在的位置,发现该连线与玻璃板所在直线垂直,且对应点的连线被
14、镜面垂直平分;4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4)5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的原因可能是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也可能是玻璃板太厚,两个面都能反射成像,题干中已经说明玻璃板竖直放置,故可能的原因是:玻璃板太厚,两个面都能反射成像;(5)6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若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则像将向靠近玻璃板方向移动;7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物体靠近平面镜,像也靠近平面镜,像的大小不变(等于物体的大小);(6)8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进行多次实验是为了寻找规律,使结论具有普遍性。6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5、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和B、刻度尺、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便于_。(2)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棋子_(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棋子,使它与棋子 A所成的像重合。 (3)实验中使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_关系。而刻度尺在此实验的作用是比较物和像到平面镜的_关系 。 (4)移去棋子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接收到蜡烛A的火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像。(5)若该同学在实验中,无论如何移动棋子B都无法与棋子A的像相重合,则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在探究平面镜
16、成像特点实验中,用_(选填“较薄”或“较厚”)的玻璃,原因是_。【答案】确定像的位置 A 大小 距离 不能 虚 玻璃板倾斜了 较薄 防止出现两个像 【解析】【详解】(1)1玻璃板是透明的,既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虚像,又可以看到代替像的另一物体,所以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便于确定虚像的位置;(2)2平面像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反射光线与物体的入射光线应在平面镜的同一侧,所以人眼睛应在A这一侧观察平面镜中的像;(3)34实验中使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是为了比较物与大小是否完全重合,刻度尺是比较物到平面镜和像到平面镜距离是否相等;(4)56平面镜成像是利用了光的反射成像。这个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汇
17、聚而成的,并不是实际光线汇聚成的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来承接到;(5)7实验中如果玻璃板倾斜放置,像和物将不在同一水平面上,这样无论如何移动蜡烛的位置,都不会使物和像重合;(6)89使用较薄玻璃板,是为了避免玻璃板的两个面同时成像,以至于分不清楚成像位置。7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如图所示(1)现有厚度分别为5mm和2m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实验时应该使环境_(选填“较亮”、“较暗”、“都可以”)无论怎么移动蜡烛都无法与像重合的原因是_.(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 _,便于研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3)若白纸上每方格长度是5cm,将点燃的蜡烛由A点移至B点,此
18、时它与移动后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的距离是 _cm,用光屏在玻璃板后面无论如何移动,在光屏上都_(选填“能”或“不能”)成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 _像(4)用大小相同的两支蜡烛是为了_【答案】2 较暗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没有与水平面垂直)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0 不能 虚 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解析】【详解】(1)1玻璃板的选择应该选薄一点的玻璃板,由于玻璃板两个面都可以作为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实验效果,这样选择薄一点的玻璃板,避免明显地出现两个重复的像,应该选择2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2实验时应该使环境较暗,这样蜡烛的像会比较明显看到,实验现象会更加明显;3实验过程中,无论怎么移动蜡烛都无
19、法与像重合,这是因为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所成的像不在水平面;(2)4玻璃板是透明的,这样可以看到玻璃板的另一侧蜡烛和像,便于确定像的位置;(3)5由题意可知,将点燃的蜡烛由A点移至B点时,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是10cm,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可知,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蜡烛的像与玻璃板的距离也是10cm,那么蜡烛与移动后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的距离是20cm;67用光屏在玻璃板后面无论如何移动,在光屏上都不能成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4)8用大小相同的两支蜡烛,其中一支蜡烛可以和另一支蜡烛的像作对比,而这两支蜡烛大小是相同的,那么另一支蜡烛可以和它自身的像作对比,可以比较像与物的大小。8小明
20、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M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将蜡烛A放置于玻璃板前固定并点燃。如图甲所示:(1)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2)在蜡烛A所在侧透过玻璃板观察到另一侧蜡烛A的像,并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所成像重合,看上去蜡烛B也被点燃,以此可以确定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他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选填“控制变量”、“替代”或“理想模型”)。(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放一光屏,要证明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他的做法是_。(4)小明在蜡烛B处做好标记号,测得B到A的距离为10cm,再移出蜡烛B,将玻璃板
21、平移到B位置,此时所成像与前一次成像的大小比较将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第二次所成像到蜡烛A的距离为_cm。(5)小明将未点燃的蜡烛竖直放在玻璃板后的桌面上移动,发现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总在未点燃蜡烛的上方偏高处,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_。(6)如图乙所示,将玻璃板与水平桌面成45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让蜡烛A沿着桌面向右做直线运动,将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的像_运动(选填“水平向右”、“水平向左”、“竖直向上”或“竖直向下)。【答案】确定像的位置 替代 在蜡烛B一侧直接观察光屏上无像 不变 20 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 竖直向下 【解析】【分析】(1)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
22、板的另一侧,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用蜡烛B代替蜡烛A,这种代替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3)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4)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5)当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不垂直时,蜡烛的像偏向水平桌面的上方或下方,镜后蜡烛和镜前蜡烛的像不能完全重合;(6)根据物像相对于镜面对称的性质决断。【详解】(1)使用玻璃板,既能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用蜡烛B与A的像重合进行比较,是等效替代法的应用;(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放一光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证明平面
23、镜所成的是虚像;(4)根据物像大小相等可知,移动玻璃板时,像的大小不变;当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为10cm时,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10cm,所以像和物相距20cm。(5)根据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可知,如果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蜡烛成的像不能与蜡烛重合;故实验中发现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总在未点燃蜡烛的上方偏高处,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6)根据物像相对于镜面对称的性质,当蜡烛A沿着桌面向右做直线运动时,在平面镜中的关于镜面对称,会向下运动,即蜡烛A在平面镜中的像做竖直向下运动。9小明和小聪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先将平面镜_
24、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束激光紧贴纸板射向点;在硬纸板面内看到反射光 _(填“能”或“不能”);如果保持入射光的方向不变,将硬纸板面以为轴向后折转,如图乙所示,则在面内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现象说明_【答案】垂直 能 不能 反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在的平面内 【解析】硬纸板ABCD必须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才能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让一束激光紧贴纸板射向O点;在硬纸板ONBC面内能看到反射光,如果保持入射光的方向不变,将硬纸板ONBC面以ON为轴向后折转,则在ONBC面内不能看到反射光此现象说明反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在的平面内10小明的
25、书桌放在南窗边,冬日的暖阳斜射在书桌玻璃台板上,在房间竖直雪白的墙壁上留下一块规则的光斑有一次他将一支铅笔放在玻璃圆镜正上方约 10 厘米处, 墙上光斑中出现了两个黑色的阴影,小明在思考:(1)光斑的形成是因为_ ,影子的形成是由于_ 造成的(2)为什么墙上有两个黑影呢?小明进行了探究,如图甲和乙所示,当笔放在玻璃圆镜上时,两个黑影变为紧挨着改变铅笔和玻璃圆镜的距离发现两个黑影对称着变化移动于是他认为两个黑影中一个是铅笔的影子,另一个是铅笔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请帮助分析他的猜想是否有道理?_(3)为什么一只笔出现了两个影子呢?小明再次移动铅笔偏离镜面的正上方,结果发现影子只剩下一个,如图丙所示
26、你能用在丁图中用光学作图来说明光斑中为什么会出现两个黑影的道理吗?(_)【答案】光的反射 光的直线传播 没有道理 【解析】【分析】光被遮挡没有到达的地方会形成影子光被铅笔遮挡没有到达平面镜,这时影子形成在平面镜上,反射后墙上是影子的投影【详解】当太阳光斜射玻璃圆镜上时,发生了镜面反射,发射光射到墙壁上留下一块规则的光斑,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当铅笔放在玻璃圆镜上时,铅笔会挡住射向镜面部分入射光线和由镜面射向墙壁的部分反射光线,从而在墙上形成两个黑影;如图所示:光被铅笔遮挡没有到达平面镜,这时影子形成在平面镜上,反射后墙上是影子的投影,如图这个是先有影子后成像,所以是影子的像另一个是光通过镜子反射后照在铅笔上,投影在墙上,是铅笔的影子,如图而铅笔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在镜子的下方,故小明的猜想是没有道理改变铅笔和玻璃圆镜的距离,发现两个黑影对称着变化,再次移动铅笔偏离镜面的正上方,发射光线将不会被遮挡,如图消失,只剩下图的黑影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