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34.26KB ,
资源ID:2328940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28940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安徽省智慧城管建设导则.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安徽省智慧城管建设导则.docx

1、安徽省智慧城管建设导则安徽省智慧城管建设导则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8年11月前言自2007年开始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以下简称数字城管)以来,截至2017年底,我省各市、县已基本实现了数字城管的全覆盖。以划分万米单元网格、区分部件事件为基础,建立了监管分离的管理体制、科学的城市管理工作流程和绩效评价机制,构建了一批适应新体制、新机制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了城市管理从粗放到精细、从静态到动态、从单线到闭环、从分散到集中的转变,全面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发201537号)和中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

2、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皖发201640号)都明确提出,各地应当积极整合各类数据和资源,基于现有的信息平台,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实现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智慧化。随着我省城市执法体制改革的实施,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的内涵和职责进一步丰富和延伸,“大城管”的格局基本形成,加快推进数字城管向智慧化升级势在必行。依托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集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智慧城管,是实现“大城管”高效运转的重要手段,是推进城市管理向精细化、智慧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加快我省数字化城市管理向智慧化升级进程,提高智慧城管系统平台建设

3、质量和效益,指导和规范各地智慧城管建设工作,特制定本导则。1 总则1.1 建设原则推进智慧城管建设,要坚持标准,因地制宜。各地智慧城管的建设要基于现有数字城管平台技术体系及运行模式,充分借鉴全国先进城市经验,结合本地实际,适应新形势,引入新模式、新技术,通过整合、拓展、升级应用系统,构建各具特色的智慧城管平台。推进智慧城管建设,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各地要以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为出发点,以城市管理问题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构建智慧城管系统平台;平台建设要注重适用性、可拓展性和可兼容性,为实现智慧城管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推进智慧城管建设,要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各地要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4、和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进程,统筹规划智慧城管建设任务,分步实施。先期重点围绕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要求,加快城市管理专项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和数字城管平台智慧化升级。推进智慧城管建设,要注重实效,坚持创新。各地要将务实、高效理念贯穿智慧城管建设运行全过程,重视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坚持以创新求发展,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重点,打造集大信息采集汇聚、调度指挥、监督考核、公众服务为一体的智慧城管平台,最终实现城市管理 “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推进智慧城管建设,要群众参与,便民惠民。要将12345市长热线、12319服务热线、

5、互联网渠道信息等与数字城管有机结合,拓展服务方式,畅通服务渠道;要抓住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契机,整合涉及民生服务相关的城市管理便民服务信息,积极提供市容环卫、市政公用等相关的便民惠民服务,提高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推动共建共治共享。推进智慧城管建设,要整合资源,厉行节约。按照勤俭办事的原则,整合现有各类信息化资源,实现设备、信息系统的共建共享,减少各类不必要的形象装备;要积极采用先进实用和性价比合理的技术模式和硬件配置,以降低智慧城管建设的技术成本。要合理配置智慧城管系统平台运行的维护资源,建立稳定可信的运行维护模式,可选择外包服务、租用托管等形式降低运行维护成本,保证运行安全稳定。1.2编制

6、依据(一)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发201537号)(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6号)(三)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皖发201640号)(四)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推进智慧城管建设的指导意见(建督201872号)(五)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GB/T 8567-2006)(六)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规范( GB/T 19487-2004)1.3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按照数字化城市管理相关国家和部颁行业标准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且通

7、过验收的地市及区县,指导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由数字城管向智慧化升级。1.4建设内容我省智慧城管的建设聚焦两个方向进行推进,即推进省级平台建设和监督体系完善,推进各地数字城管平台智慧化功能升级和行业应用智慧化改造升级。2 推进省级平台建设和监督体系完善开展省级平台建设,加强城市信息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布局,整合城市管理基础数据资源,形成系统运行稳定、信息数据安全的省级平台和省级数据中心。开发省级应用系统,逐步实现省市县三级平台互联互通。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在总结试点城市建设运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创新规范的投资、建设、运营、管理、服务标准模式,形成切实可行的组织领导、指导推进、评价考核、

8、政策促进和制度标准体系。加强对市县平台的运行监管,形成全省城市管理监督到位、协调到位、指挥到位的信息化监管体系。2.1 制定全省智慧城管建设标准规范根据住建部有关标准规范和指导性文件,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我省智慧城管建设的一系列标准,主要包括但不限于:智慧城管数据建设规范、智慧城管运行规范、全省智慧城管数据交换和系统对接规范、智慧城管安全建设规范等。2.2建设全省智慧城管统一网络环境依托政务外网,在各地级市实现其与所辖县、市、区网络互连的基础上,实现各市智慧城管系统与省级监管平台网络上的互通。2.3建设全省智慧城管数据中心搭建数据交换平台,汇聚地市智慧城管相关数据到省级数据中心,实现省与市县智慧

9、城管系统信息互联互通,协同办公;通过对全省智慧城管数据中心数据的分析利用,实现城市的精准服务、精准管理。2.4建设全省智慧城管业务监督平台按照省级平台监管要求,通过省级智慧城管平台查看各地智慧城管建设和运行具体情况;加强对市政公用设施运行监管,提高设施运行效率;多维度统计分析各地城市问题发生情况及趋势,对接相关应急指挥调度平台,提高应急指挥能力。2.5建设全省智慧城管执法监督平台掌握各市县城管执法工作基本情况,强化省级对各市县城管执法工作的宏观监督,解决监督难、决策难、立法难等问题,完善执法监督体系。2.6建设全省智慧城管决策分析平台采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对全省城市运行体征进行全面展现,实现数

10、据驱动城市管理运行的动态过程。构建指标体系,对指标体系进行组合提炼,形成城市管理运行体征;通过事、物、人、资源统筹和考核评价,全面展示城市管理运行状况;根据各级管理职责范围定义不同的指标体系,辅助决策。2.7 建设城市管理领域信用监管平台推进城市管理与个人信用的有机结合,依托地市智慧城管平台对城市管理相对人的信用评价考核信息,加快推进信用信息共享。借助信用管理机制,创新信用联动惩戒执法模式,为跨地区、跨部门协同监管提供支撑。3 推进各地数字城管平台智慧化功能升级和行业应用智慧化改造升级以现有组织及制度体系为基础,在现有数字城管平台建设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及运行稳定的情况下开展智慧化升级的工作。与本

11、地已建的城市管理相关业务信息化系统进行整合对接,形成以现有平台升级为基础、多平台资源整合为手段、本地化需求为引导的节约型、高效型、创新型的智慧城管平台。3.1组织体系建设按照监督考核相对独立的原则,结合城管执法体制改革推进工作,巩固和强化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机构的监督考核职责。在市、县人民政府领导下,以城管委联席会议的方式推进城市管理监督考核体制建设,大幅提升市、县政府对所有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和单位履职监督考核能力和效率。3.2制度体系建设监督制度建设。按照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事件等相关标准规定,结合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强化与市政设施、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城管执法等物联感知数据的整合集成,积极引

12、入第三方独立监管力量,构建以智能化问题发现、核查结案为核心内容的城市管理问题监督制度体系,以确保城市管理问题高位独立监督的客观性、权威性和科学性。处置制度建设。按照数字化城市管理立案、处置、结案等相关标准规定,结合扁平化管理要求,制定精细化的城市管理部件、事件处置(指挥)手册,构建以处置职责重新确认、处置结果规范、处置时限精准为核心内容的城市管理问题处置执行的制度体系,以保证城市管理问题各处置责任部门的职责清晰、结果规范。考核制度建设。按照数字化城市管理绩效评价等相关标准规定,制定城市管理综合绩效考核办法,以标准化的处置结果统计数据为依据,构建对各执行部门和监督机构的考核制度体系,形成一个监督

13、轴驱动多部门组成的处置轴,全面提升处置效率的核心动力机制。 长效机制建设。在城市现行管理体制下,将智慧城管考核结果纳入到政府对所属职能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城市管理考核奖惩制度体系。安全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和数据安全管理保障体系,制定完善信息安全保密制度和异地冗余备份制度,开展等保测评体系建设工作,加强人员队伍安全保密意识教育,采取技术手段,加强信息安全追踪和管控,确保系统信息安全。构建智慧城管一体化的安全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技术体系、安全运营体系和安全合规及监管体系。3.3基础数据建设完善城市管理基础数据。按照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第1部分:

14、单元网格(GB/T 30428.1-2013)、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第2部分:管理部件和事件(GB/T 30428.2-2013)、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第3部分:地理编码(GB/T30428.3-2016)等,完善城市管理单元网格数据、城市管理部件数据与空间地理数据相关联、相匹配的城市管理基础数据库。完善基础数据日常管理和更新机制,确保基础数据全面翔实、安全可靠,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现势性。整合城市管理专项数据。加强市政设施、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城管执法、户外广告、渣土运输、违法建设、城市停车、共享单车等城市管理专项业务数据的整合入库工作,形成包括城市管理行业范围内的人、地、物、事、组织

15、等全方位专题数据库群,实现城市管理行业数据资源全要素目录管理。对接跨部门业务数据。加强与城市规划、建设、环境保护、水务、公安机关、房产、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监督、民政、交通、运输、体育、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商务等部门和单位涉及城市管理相关的信息共享,建立可持续的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推动跨部门城市管理业务信息资源的共享共用。3.4信息系统建设信息系统建设包括推进数字城管平台的智慧化功能升级和推进行业应用智慧化改造升级。各地应当充分结合各自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的推进情况和本地实际,对数字城管平台及市政公用、市容环卫、园林绿化、综合执法等相对独立业务细分领域的专项系统平台进行智慧化升级改造。 3.4.

16、1数字城管平台智慧化功能升级基于物联感知技术,对井盖、广告牌、公交站台、桥梁、河道、城市照明、环卫车辆、施工工地管理等城市管理部件对象,探索升级数字城管平台数据获取的物联感知功能。基于视频人工智能分析技术,对店外经营、无照游商、占道经营、乱堆物料、非机动车乱停、违规户外广告、打包垃圾、违规撑伞、垃圾箱满溢、沿街晾晒等事件对象,探索升级数字城管平台监督数据获取、任务派遣、结果核查、绩效考核分析和平台运转的智能化功能。基于大数据技术,以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公共客运交通、道路交通安全、市容环境、环境保护、园林绿化、公共水域(湖泊)等公共事务和秩序的管理难点问题为导向,逐步升级数字城管规律发现、源头治理

17、的辅助决策功能。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通过APP服务、微信和微博自媒体形式,畅通群众参与城市管理、政府宣传的渠道,整合市政公用、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和城管执法等便于服务市民的窗口服务事项,探索升级数字城管平台便民服务功能。 基于信息共享技术,加快城市管理应急风险普查和数据库建设,建设共享的信息资源服务体系,探索升级数字城管平台在城管紧急事件处置和辅助的功能。3.4.1.1平台监督功能升级监督功能的升级主要体现在信息采集渠道的多元化、智能化,数据的高度集中、融合、分析利用。具体功能上可体现为数据获取、分析预警和综合管控、城市运行状态监管平台等的建设。多样化数据采集及获取。除传统的人工方式外,可更多的

18、利用新技术手段主动采集或间接搜集与城市管理相关的信息。利用各地自然资源部门的基础地理信息框架项目获取必要基础地理信息,在城市管理对象方面通过建立机制实现对城市管理部件、管线管廊、各类市政设施、路道桥隧、绿化植被及园林绿化设施、户外广告、渣土、被执法对象等规律化、定期化的数据普查和更新。最大限度的接入城市管理各个领域所安装布设的各类物联传感设备,如视频监控、桥隧传感器、地下管线监测、水电气暖监测设备、户外广告监测、各类车辆监测设备等,接收其相关数据,为实现对城市管理各方面的有效监测和综合管控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为数据的深层分析提供原始数据。分析预警和辅助决策平台。以行业数据中心为基础,引入数据分

19、析、挖掘处理等大数据应用技术,以行业安全生产、市政设施、城市秩序、市容市貌等为重点,加大数据指标关联分析模型研究,逐步建立城市管理公用设施辅助规划模型、危险源安全预警模型、效能评估模型等,构建应用智慧城管辅助决策支撑系统,挖掘城市运行内在规律和特征,推进城市管理顽疾治理,深入分析城市管理信息资源,挖掘城市运行的内在规律和特征,实现提前预警,推进城市顽症治理,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新机制。智能信息采集系统。以智能分析技术为基础,应用于城市违法行为的自动识别,通过视频智能分析创新应用将城市管理违章停车、占道经营、人行道经营、垃圾堆放、违规广告、违章建筑、流动摊贩、渣土

20、车扬尘治理、餐厨车管理等违法行为进行自动预警分析并采集;通过视频AI智能视频抓取技术,更为快捷精准地实现城市执法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执法效能。智能分析将部分代替传统城管人员进行城市监测、信息收集和问题反馈。城市管理综合管控系统。加强与规划、建设、环境保护、水务、园林绿化、公安机关、房产、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监督、民政、交通、运输、体育、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商务等部门和单位的移动互联,简化工作流程,实现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端到端”、“点对点”扁平管理。加强与各部门和单位涉及城市管理业务相关的物联感知数据对接,强化监测监控数据的获取能力,实现城市管理问题的智能化采集;加强与各部门和单位间与城市规划、建

21、设、管理相关的信息共享,提高城市管理问题的采集发现和末端处置效率,有力提升大城管监督考核水平。城市管理综合运行监管系统。结合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以提升数字城管对市政设施、园林绿化、市容环卫、城管执法等城管专项业务的监督考核能力为出发点,加强与市政设施应用系统、环境卫生应用系统、园林绿化应用系统、城管执法应用系统和其他城管专项业务系统的信息共享,整合市政设施、园林绿化、市容环卫、城管执法、户外广告、渣土运输、违法建设、智能停车等城市管理专项业务的物联感知数据和运行数据,开展城市管理各类专项业务的专题化智能分析。加强与地图数据的融合,以“一张图”的形式直观呈现城市管理综合运行监管状态,动态监控城

22、市管理的运行安全和运行效率。3.4.1.2平台考核功能升级结合现有的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因地制宜的综合评价系统,完善标准规范、协同机制、预警机制、评价机制、服务机制等内容。实现并逐步完善城市管理评价体系,形成良好的城市管理监督机制。综合评价系统应当具有动态设置和管理能力,能够设定评价准则、评价主体、评价模型自动执行考评过程;通过各类数据的综合计算,进行权值叠加,自动统计生成相关的考评数据,并对考评结果以图形和报表的形式进行输出。综合评价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评价数据采集、评价规则设定、评价主体设置、评价模型建立、区域评价、部门评价、岗位评价、考评管理、评价结果统计输出、考评结果发布模块等。综合评

23、价系统的评价内容涵盖城市管理的全过程,主要是针对城市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系统内部予以严格的监督和管理。评价内容由一整套评价指标体系来实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工作过程的评价,主要是评价信息采集员对城市管理中出现问题的信息报送情况,城管监督指挥机构接受、报送、处理信息情况和派遣情况,专业管理部门长效管理和处理情况。对责任主体的评价,主要是评价信息采集员、城管监督指挥机构、城市管理专业部门等责任人。对工作主体的评价可更多的利用位置记录、轨迹分析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单个人员或者群体的工作效能分析,提升评价的科学性。对工作绩效的评价,主要是评价专业管理部门工作过程中发生问题的数量、处理问题的时效

24、性、各部门之间协同办公和工作人员的文明服务规范程度、岗位职责的落实情况等。对规范标准的评价,主要是评价执法工作标准、城市部件管理标准、信息报送制度、巡视检查工作制度、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制度等的科学性、对实际工作的推进助力等,形成反馈和优化机制。3.4.1.3平台服务功能升级平台服务功能的升级主要体现在数字城管平台由传统的政府管理为主向“管、服并重”、管理主体和参与人群多元化、服务形式多样化等方向的转变。就具体的服务功能升级,可分为三种类型:专业平台服务、管理平台服务、公共平台服务。(1)专业平台服务。主要指面向城市管理各专业部门的业务性服务,如涉及到城市管理的各类服务热线的整合、系统平台的专业

25、化运维服务、涉及到城市管理领域的多部门业务联动中对参与部门的有效服务等。统一热线服务系统。实现“12319”城管服务热线与“12345”市长热线、110报警电话的对接,形成统一热线服务平台。加大城市管理宣传,一方面提高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畅通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渠道。跨部门联动协作系统。按照国家部门联动体系建设要求,充分利用信息产业发展和社会信息化成果,接入公安、综治等行业视频监控资源,建立各市(县)统一的视频监控系统;依靠科技创新,依托现有专用网络,搭建以市(县)部门联动指挥系统为枢纽,以各级部门为节点的全市(县)部门联动体系;上传下达联动信息,保障联动值守,实现对重特大和综合性

26、突发公共事件以及常见气象灾害的应急处置。(2)管理平台服务。主要是将城市管理领域的整体工作状态、宏观情况、突发情况应急指挥、重大事项分析、趋势分析、辅助决策等内容向领导层和管理层进行信息提供和集中呈现。城市管理分析预警系统。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通过拉取数据资源中心数据,基于大数据技术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挖掘,以可视化形式对分析结果进行展示,自动形成数据分析报表,为城市管理者决策提供支撑。以行业数据中心为基础,引入数据分析、挖掘处理等大数据应用技术,以行业安全生产、市政设施、城市秩序、市容市貌等为重点,加大数据指标关联分析模型研究,逐步建立城市管理公用设施辅助规划模型、危险源安全预警模型、效能评估模

27、型等,构建大数据挖掘及预警系统,挖掘城市运行内在规律和特征,建立依托数据科学决策机制,实现提前预警,推进城市管理顽疾治理。具体内容包含:数据接入、数据处理、基础数据管理、数据质量管理、数据分析、研判预警等内容。城市源头治理辅助决策系统。加强与规划、建设、环境保护、水务、园林绿化、公安、房产、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监督、民政、交通、运输、体育、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商务等部门和单位涉及城市管理相关的信息共享,引入数据分析、挖掘处理等大数据应用技术,以反映城市规划缺项、建设漏项、执法弱项为重点,加大数据指标关联分析模型研究,实现对城市管理难热点问题、城市管理指标以及各类城市管理专题的智能分析、监测预警和

28、辅助决策,逐渐建立用数据说话的决策机制。城市应急指挥调度系统。通过城市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及时掌握现场状况,实现智能指挥、敏捷调度、处置有力,强化对违法行为及城市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实施有效的指挥与调度。加快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和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建设,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强化城市防汛、灾害天气及重大活动保障期间实时动态掌握,实现对城市管理过程中突发事件的预防、分析、处置及善后,为应急指挥调度提供可靠的通讯服务和准确的决策依据。整合行业应急资源,强化数据分析应用,构建行业应急机制,实现应急预案管理、应急资源管理、应急接报管理、应急指挥调度。(3)公共平台服务。主要指面向公众的咨询

29、、便民类服务,如公厕点位、停车场所、城市道路维护、供水供暖等便民惠民信息的主动推送、文明行为的引导、群众求助等,侧重于在服务内容的多样性、方式的便捷性、及时性等方面提升。微信服务系统。市民关注智慧城管微信公众号或微信小程序,可以方便快捷的上报城市管理相关的案件、咨询和投诉,并实现公厕查找、停车引导、道路维护、供水供暖、体验城管等便民服务应用。手机APP应用系统。打造本地化服务,为市民投诉或咨询城市管理问题提供便捷通道。同时,可通过手机查询本地的便民服务事项,掌握与个人生活相关的服务指南。3.4.2行业应用智慧化改造升级结合城市管理部门机构综合设置的主要职责,建设智慧市政设施管理系统、智慧市容环

30、卫管理系统、智慧园林绿化管理系统、以及水务监督、城市照明、户外广告、渣土运输、违法建设、智能停车、安全在线监测、环保在线监测等专项业务应用系统。各地可以从本地实际需要出发,本着急用先行的原则,选择建设部分或全部专项应用系统,也可自主增建其他专项应用管理系统。3.4.2.1智慧市政设施管理系统建设建设智慧市政设施管理系统,通过安装传感器,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对重要市政设施的实时监测,通过监测预警及早发现问题隐患,及时有效处置。通过一张图可以直观的综合展示市政设施的类别、在线监测数据、视频监控等重点设施及其分析结果。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发现设施管养、维修、故障原因及内在规律,从而有效开展源头治理。通过

31、网格化管理模式,强化考核评价,实现市政设施的主动、常态化巡检管养,促进市政设施管养维修精细化,提升设施的管养水平和运行效率。智慧市政设施管理系统建设需要首先对辖区内所有市政设施进行全面普查摸底,建立市政设施综合数据库,并提供可持续的数据更新服务。系统可按“1+N”模式建设,即一个包括市政设施数据管理、物联网监测、日常巡查养护、考核评价等内容的基础模块,以及道桥、路灯、井盖、排水等N个专业应用系统。智慧路灯应用系统。通过系统可直观了解路灯的概况,包括路灯总数、亮灯数、在线数及其分布情况;可根据天气、季节等制定灵活智能的亮灯控制策略,实现城市照明资源的节能优化;可对路灯的日常巡查养护进行管理,强化

32、日常运行维护,提高城市照明管理水平。通过路灯终端灯具升级改造和安装单灯控制设备,实现单灯控制。对通信中断、亮灯率过低、集中器在线率低等自动告警,真正实现对路灯的“遥控、遥测、遥调”,有效确保城市照明亮灯率、设施完好率等指标满足考核要求。地下管网运行监测系统。基于城市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规范数据结构、接口类型、交换标准、技术架构和安全保障机制,整合地下管线产权单位安全运行监测系统信息,建设地下管网综合安全监测平台,形成省、市、县互联互通、协同协作的城市地下管网安全运行监测体系。通过充分发挥地下管网综合安全监测平台的作用,做好应急处置工作,提高地下管线运行安全事故处置水平。智能井盖应用系统。建立智能井盖应用系统,借助位移、倾角传感器实现对重点区域市政井盖的实时监测,从而有效避免井盖被撬开、偷盗等行为带来的危害。通过加装防坠网、警示牌,有效解决汛期井盖丢失导致的“吃人”现象发生。借助物联网技术,智能井盖管理系统实现井盖终端监控管理,一旦发生监测预警,自动提醒并生成案件派遣到一线巡查人员进行确认,确认后由权属单位第一时间进行维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