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2 ,大小:722.54KB ,
资源ID:2328267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28267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师招考心理学背诵版1.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师招考心理学背诵版1.docx

1、教师招考心理学背诵版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 研究对象性质: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研究内容:(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具体研究范畴: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五要素:1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2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3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4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5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

2、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三过程 1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2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3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乌申斯:1868 出版人是教育的对象 被誉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卡普杰列夫

3、 1877 发表教育心理学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学习理论是主要的研究领域。20年代后行为主义占主导,强调心理学的客观性,重视实验研究*我国出版的第一本:1908年 房东岳教育实用心理学(翻译自日小原又一).*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研究由行为主义转向认知范畴*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教育过程、学生心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

4、主张,使美国开始重视研究教学中的社会因素*奥苏贝尔以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系统阐述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对邻近的社会科学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1.有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2. 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3. 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适工作4. 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调节情绪,保持身体健康;改进学习方法,合理进行脑力劳动;认识自身优缺点自觉发展积极地个性品质)第二节 心理的实质*心

5、理是脑的机能 脑的反射活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的行为是由反射组成的。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内外刺激产生的有规律的应答活动。实现反射活动的生理结构: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神经活动基本过程:兴奋和抑制*基本规律 1. 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诱导:正诱导:由兴奋引起或加强抑制过程负诱导:抑制过程引起或加强兴奋过程*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决定人的心理;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第三节 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背景 亚里士多德 论灵魂历史上第一部各种心理想象的著作*1879 冯特 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第

6、二章认知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 感知觉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认识。种类 空间知觉 物体的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形状 大小 深度 方位知觉) 时间知觉 对客观事物时间关系(事物运动的速度、延续和顺序性)的反映 运动知觉 对物体在空间位置移动的知觉,直接依赖与物体的运动速度错觉人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有固定倾向的歪曲知觉种类 :大小错觉:人们对几何图形大小或线段长短的知觉,由于某种原因而出现错误,叫大小错觉。如,缪勒莱耶错觉;潘佐错觉;垂直水平错觉;贾斯特罗错觉;多尔波也夫错觉;月亮错觉。形状和方向错觉:如佐尔拉错觉;冯特错觉;爱因斯坦错觉;波根多夫错觉。知觉基

7、本特性 感知规律与直观教学 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实物直观在感知实际事物的基础上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教学方式(观察标本、演示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正确理解,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局限:不易突出事物的本质属性;由于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它无法提供某些重要的感性材料(如原子结构,化学反应过程)。模像直观:观察与教材相关的模型与图像(图片,录像),形成感知表象言语直观:在生动形象的言语作用下唤起学生头脑中的表象,以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方式。不受时间、空间和设备的限制,感性材料来源更丰富;由于表象具有概括性有利于向抽象概括过度,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也有独特的作用。遵循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教学 1.

8、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观察 :人地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式品质(a目的性:方向与选择性b客观性:实事求是c精细性:区分事物细微而重要特征的品质d敏锐性:迅速发现)观察力的培养 体现 观察类型特征的改变与优良的观察品质的养成方法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2.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引导)3.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习惯4.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

9、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不断提高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此外,教师还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与优良的性格特征第二节 记忆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品质: 敏捷性(速度和效率) 持久(保持)准确(精确再认和回忆时)准备(提取和应用特征)记忆的过程(一)识记 概念 人体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具有选择性特点分类a有无目的性 无意识记;有意识记(有明确目的的,并运用一定方法是识记,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b识记材料的性质和识记方法的不同 机械识记: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或表现形式,以简单、重复的方式

10、进行的识记.意义识记:在理解的基础上,依据材料的内在联系或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所进行的识记。理解是关键识记影响因素 1.有无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直接影响识记的效果2.识记时的态度和情绪体验3.活动任务的性质4.材料的数量和性质。5. 识记的方法(二)保持与遗忘 保持: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遗忘:识记过的内容不能或错误地恢复和提取就是遗忘。*遗忘曲线:艾宾浩斯。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识记材料的性质; 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识记的方法;时间因素;情绪和动机遗忘的原因衰退说: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

11、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干扰说: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干扰:用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说明。压抑说: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这种压抑被解除了,记忆就能恢复。(情绪紧张引起的遗忘)提取失败: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永远不会丢失的,我们之所以对一些事情想不起来,是因为我们在提取有关信息的时候没有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舌尖现象通常用衰退说解释感觉记忆的遗忘,用干扰说解释短时记忆的遗忘,用提取失败解释长时记忆的遗忘。防止遗忘的方法复习 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分散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4.复习方法多样化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6.尝试回忆与反

12、复识记相结合(三)回忆和再认 回忆:过去经历过的事情不在面前,人们在头脑中把它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根据回忆是否有预订的目的、任务,分无意回忆和有意回忆 再认: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他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关系:1识记和2保持是3回忆和再认的前提,3是1和2的结果,并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12.三者相互依存,密切联系记忆系统 信息首先进入感觉记忆,那些引起个体注意的感觉信息才会进入短时记忆,在短时记忆中存储的信息经过加工再存储到尝试记忆中,而这些保存在尝试记忆中的信息在需要时又会被提取到短时记忆中。 储存的条件与方法:组织有效的复习:复习要及时;按照遗忘曲线先紧后松正确分配复习

13、时间;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注意序列位置效应,中间部分加强复习利用外部记忆手段:笔记、卡片、提纲等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营养、蛋白质、吸毒、酒精、脑外伤信息提取形式:A再认: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然能认识的心理过程B回忆:人们过去经历的事物以形象或概念的形式在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回忆以联想为基础,联想有几个规律:接近律、相似律、对比律、因果律。影响提取的因素(1)对信息的组织、(2)时间间隔、(3)思维活动的积极性、(4)情绪、兴趣、(5)干扰、(6)人格差异舌尖现象:话到嘴边说不出来,一种多因紧张引起的提取失败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

14、主动性 2.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3.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4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5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第三节表象与想象表象: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特征 直观性 概括性 可操作性:“心理旋转”分类 按感觉通道划分: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运动表象按创造程度划分:记忆表象、想象表象按照表型形成的概括程度划分个别表象和一般表象遗觉表象:遗觉表象又称遗觉象,指看到的事物从视域中移开后仍能保持鲜明、生动逼真和清晰具体的形象。 功能 1. 预见的作用,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人们活动进行的方向

15、;2. 补充知识经验的作用;3. 代替作用;对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也有调节作用。想象加工方式 黏合、夸张、拟人化、典型化想象的品质 主动性 丰富性 生动性 现实性 新颖性 深刻性中小学想象的发展1.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2.想象逐渐符合客观现实3.想象中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再造想象 含义 根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产生条件 1.具有丰富的表象储备2.为再造想象提高的词语及实物标志要准确、鲜明、生动3.正确理解词语与实物标志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1.学生感知和掌握未知事物的有效手段2.理解和掌握事物客观规律与联系必不可少的心理条件3.思想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创造想象 ;根据一

16、定目的、任务,在人脑中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条件 1.强烈的创造愿望2.积累必要的知识经3.积极地思维活动 4.丰富的表象储备 验5.原型启发6.灵感的作用培养学生想象力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是的表象储备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5.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幻想第四节 言语与思维1)言语是人们利用语言来进行交流的活动过程;2)言语的功能:交际功能;调节功能;创造性功能;思维功能;对话言语的特点:情境性;简略性;反应性;合作性独白言语的特点:独白言语是一个人独

17、自进行的言语活动;开展性、有计划有准备的言语活动;书面言语:有计划的言语;随意性;展开、计划内部言语的特点是:简略性;隐蔽性; 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特征 概括性: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间接性: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思维是一种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心理过程,它常常指向事物的新特征和新关系,这就需要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进行更新和改组。)思维类型发展水平 a直觉动作思维 通过实际操作解决具

18、体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它们面临的思维任务具有直观的形式,解决问题的方式依赖于实际的动作(3岁前的幼儿)。b具体形象思维 它是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来解决问题。(艺术家、作家、导演、设计师)。特点:形象、整体和可操作性c抽象逻辑思维 用语言符号教学的思维。当人们面对理论性质的任务,并要运用概念、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时,这种思维成为逻辑思维(学生、科学工作者)。特点:抽象性、程序性逻辑性 a直觉思维人们在面临新的问题、新的事物和现象时,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活动,是一种直接的领悟性的思维活动,具有快速性、跳跃性等特点。b分析思维也就是逻辑思维,它是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逐步推导,最后得出

19、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作出合理的结论指向性 a辐合思维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它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思维方式。b发散思维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想。创造程度A再造性(常规)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B创造性思维 重新组织已有的只是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经验思维 凭借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活动叫做经验思维。理论思维 理论思维是根据科学的概念和论断判断某一事物,解决某个问题思维的过程:人们在头脑中,运用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

20、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过程,就是思维过程,或称之为思维操作。1分析与综合 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分析是指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和各个属性。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各个特征、各种属性结合起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2比较与分类 比较:比较是把各种事物和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异同点及其关系。分类:思想上按照事物的异同,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维过程3抽象与概括:抽象是在思想上抽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本质的特征和属性,舍弃其个别的属性。“有羽毛”是动物。概括是人脑把事物共同、本质的特征和属性加以综合的过程。有羽毛的动物统称为鸟概括有初级概括与高级概

21、括之分,初级概括是在感知觉、表象水平上的概括;高级的高扩是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进行的概括。4系统化与具体化 系统化:把具有系统本质特征的事物归纳到一定类别系统中去的思维过程。犬科猫科归为哺乳类具体化:把经过抽象概括后的一般特征和规律推广到同类的具体事物中去的过程。用数学公式解应用题的过程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的思维形式每一个概念都包括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概念具有不同的等级或层次,概念和词是不可分的。概念的种类所包含的属性的抽象与概括程度划 a具体概念:是指按实物的指认属性形成的概念b抽象概念:是指按实物的内在、本质属性形成的概念反应

22、事物属性的数量及其相互关系 a合取概念是根据一类事物中单个或多个相同属性形成的概念,它们在概念中必须同时存在,缺一不可。b析取概念是根据不同的标准,结合单个或多个属性所形成的概念。c关系概念是指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的概念。概念形成的自然性 a自然概念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概念b人工概念是在实验室的条件下,为模拟自然概念的形成过程而认为地制造出的一种概念。形成途径 a前科学概念(日常概念)在日常交际过程中形成的b科学概念:有计划的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如学习得规律、定理、原理判断 认识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肯定否定判断之分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相互联系的已知判断推出合乎逻辑的新判断的思维

23、方式,是根据已有的知识推出新的结论的思维活动归纳推理具体事物或现象中归纳出一般规律演绎推理根据一般原理推出新结论的思维活动。归纳推理在本质上就是概念的形成,而演绎推理在本质上属于问题解决的范围。概念形成的阶段 抽象化 类化 辨别 中小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2)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但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

24、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它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命题之间的关系 假设一演绎推理 抽象逻辑思维 可逆与补偿 思维的灵活性 中小学思维发展的特点特点:思维的深刻性 灵活性 敏捷性 独创性 批判性培养 1. 加强科学思维方法论的训练2. 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3. 加强语言交流训练4. 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5.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问题:定义: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景分类:有结构问题、无结构问题问题解决

25、含义:为了从问题的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而采取的一系列具有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的过程问题解决类型:一是常规性问题解决;二是创造性问题解决。问题解决的特点: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问题解决过程的三种状态:初始状态是问题解决者所要解决问题的最初状态;目标状态是问题解决者最终所要达到的目标;中介状态是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之间的各种状态。问题解决的过程 1.发现问题问题解决的首要环节。2.理解问题形成问题的表征;在头脑中形成问题空间。3.提出假设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算法式、启发式)4.检验假设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直接检验、间接检验)问题解决

26、的策略 算法策略就是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方法,直至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 启发式:是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手段目的分析:就是将需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 爬山法: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逆推法:就是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适用从初始到目标只有少数解决方法的问题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问题情境(呈现的知觉方式),与已有知识经验越解决越易解决 2定势与功能固着 3原型启发 4情绪与动机

27、(动机: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效率间的关系呈现倒U形曲线。情绪: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提高思维活动的积极性。)5已有知识经验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的知识的概括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5、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创造性及其培养创造性是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统一,以发散思维

28、为核心。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特点 流畅性、灵活、独创过程: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验证期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1)环境_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环境是影响个体创造性的重要因素。(2)智力_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是其必要条件。(3)个性_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以下一些个性特征: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独立性。 创造性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2. 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保护好奇心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

29、神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3. 开始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 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 培养学生将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相结合的能力3.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4. 组织创造性的活动,正确评价学生的创造力第五节 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特点 指向性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集中性当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对象上的强度和紧张感注意的外部表现:注意是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可以通过人的外部行为表现出来,感受器官常常朝

30、向所注意的对象,以便得到最清晰的印象;人的血液循环和呼吸都可能出现变化,高度集中时常常伴随某些特殊的表情动作。注意功能 选择功能 保持功能 调节和监督功能:控制心理活动向着一定的方向或目标进行注意分类有无目的或意识努力 无意 不随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识努力的注意。它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注意,人的积极性水平较低。引起的原因:客观:刺激物的心意性、刺激物的强度、运动变化等;主观(人本身的状态):需要、情绪状态、期待。有意 随意注意: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先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注意。引起的原因:加深对目的与任务的理解、对兴趣的依从性、合理组织活动、对过去经

31、验的依从性、排成内外因素的干扰。有意后注意 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验证努力的注意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和分配性注意选择性注意是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中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外的刺激;持续性注意是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认识的客体或活动上,也叫注意的稳定性;分配性注意是个体在同一时间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注意的品质 广度(范围) 在同一时间,注意所能清晰把握的对象的数量就是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可以通过测量来确定、影响因素:1.被知觉对象的特点:知觉对象逾相似、排列越集中或规则2.知觉任务3.已有的的知识经验稳定性 人的活动以同样的强度持久地保持在一定事物或活动上,就是注意的稳定性。影响因素:1.注意对象的特点:事物复杂或者变化程度2.有无坚定目的3.个人的主观状态分配 人在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时,能够把注意同时指向不同的有关对象上,就是注意的分配。基本条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