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29KB ,
资源ID:2326079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26079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攻读博士学位.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攻读博士学位.docx

1、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攻读博士学位地图学和地理信息系统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道德品质和修养较高,愿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2能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并具有主持较大课题的能力。3全面掌握地图学及地理信息系统知识,了解其最新进展和相关知识,并在该领域的某一方向上作深入的研究,取得创新性成果。4对于学习的第一外国语,能熟练使用阅读本专业文献,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还能进行学术交流。5具有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二、研究方向1GIS理论和方法2网络GIS和地理信息工程3跨平台电

2、子地图使用服务系统4地理信息知识工程理论和方法5数字地图理论和技术6遥感技术和GIS集成理论和技术7地理信息可视化和智能综合8地理信息人工智能处理三、学习年限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4年。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见下表)五、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应在答辩前一年作开题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现状,是否前沿领域或创新之处,本人的研究方案,主要参考文献等。经有关专家讨论认可后,才能进行正式的研究及论文撰写工作。博士学位论文首先由指导教师审阅,提出意见,修改后,才能进行答辩前的准备工作。答辩前应将博士学位论文交给5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评阅,其

3、中校外专家至少3位。评阅通过后,方可答辩。答辩委员会一般由5至7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2人,答辩委员会主席一般由校外专家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报院系和学校学位委员会批准。六、其他学习项目安排在读期间,必须至少有一篇以第一作者发表在“三大检索”(SCI、EI、ISTP)源刊上的学术论文。七、培养方式以指导教师为主,有关教师为辅的培养方式,拓宽博士学位研究生的知识面。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对能力进行培养。使博士学位研究生的素质有较大提高。地图学和地理信息系统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计划表类 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开课学期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备注学 位 课 程公 共 必 修 课0

4、000A0001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和马克思主义2721讲授笔试0000A0003第一外国语3901讲授测试0000A0004第二外国语31441, 2讲授测试必修课专 业0705B0301当代地图学2361讲授论文必修课方 向0705C0301GIS研究进展2361讲授论文选 修 课0705D0301近代大地测量2362讲授论文0705D0302当代摄影测量2362讲授论文0705D03033S集成技术2362讲授论文0705D0304空间分析2362讲授论文0705D0305地理信息可视化2362讲授论文摄影测量和遥感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 培养学生在基础理论方面具有坚

5、实宽广的基础。这些基础理论有:使用数学、信息论、误差理论和数据处理、遥感物理、成像机理、数据库理论和计算机视觉等。在摄影测量和遥感的影像数据(含多种星载、机载和地面的可见光像机、CCD像机、多光谱扫描仪、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光谱仪、电子显微镜、X光像机、CT层析仪等传感器数据)的获取、存储、管理、分析和使用,以及在基础空间数据信息系统的建立和使用等方面具有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独立科研能力。能跟踪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在本学科的某个领域具有独到见解和创新性研究成果。2. 知识结构要求摄影测量和遥感专业的博士生要精通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广博的基础知识,具体要求:在计算机科学和数学方面的知识包括:计算

6、机视觉、数据库理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虚拟现实和仿真技术等,数学规划、统计和随机过程、分形理论、小波理论、多级格网理论、图论、模糊数学和数学建模方法等。在本学科自身的理论方面包括:近代摄影测量(摄影测量和遥感图像数据处理的理论和方法),语义信息、非语义信息提取的理论和方法,图像信息系统的建立等。在使用物理方面的知识包括:遥感物理(电磁波理论等)、各种遥感成像的理论和处理、全息摄影原理等。在相关学科方面的知识包括:自然资源调查和评价、区域治理、环境保护、国土整治和规划、城市资源管理、规划和决策、灾害防治和预报测量、建筑、考古、生物、医学等方面的知识。3. 能力结构要求培养出身心健康、

7、具备以下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能从影像中提取语义信息和非语义信息以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图像处理;能从事图像信息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或组织实施和管理;具有和相关学科协作联合攻关的能力;具有大型科研项目的申报、组织、实施及协调能力。4. 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熟练地运用该门外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和撰写科研论文,并具备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二、研究方向本专业设18个研究方向:1. 图像信息处理和使用研究数字图像的处理、分析和识别的算法、地形图扫描影像的自动识别技术、遥感影像目标的自动提取技术、影像压缩和编码技术、多种影像信息的融合技术、小波理论、分形理论及人工神经网络理论的使用。2. 三维重建理论和方

8、法主要研究三维重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重点研究城市景观、工业摄影测量、医学图像、数字城市等方面的三维重建问题。3. 图像信息系统以遥感图像为主,重点研究图像信息获取和处理、图像数据库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及其使用工程设计。4. 地理信息系统研究GIS数据采集、处理和更新;海量空间数据存储和元数据;空间分析;真三维GIS和时态GIS数据模型及其体系结构;以及空间数据交换等方面的基础理论、方法、模型、规范、标准及工程使用技术。5. 网络GIS研究GIS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结合、空间信息的网络化组织、存取和处理、网络GIS的体系结构及前沿理论和技术。6. 虚拟现实和仿真技术研究三维空间数据模型和数据结构、三维

9、地形可视化技术、真实感图形的生成算法、基于图像信息的三维建模技术以及虚拟GIS的理论和方法。7. 影像理解在掌握数字图像处理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图像描述、图像解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图像理解系统的构造技术。8. 数字摄影测量主要研究数字摄影测量的理论和方法以及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开发。主要研究的热点问题有:基于摄影几何的摄影测量、三线阵CCD影像处理、机载/车载测图系统、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POS理论和方法、图像处理和信息提取、三维重建、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几何处理等。9. 航空、航天摄影测量研究航空航天影像自动解译和高分辨率航天影像摄影测量的理论和方法、高光谱航空航天影像的处理和

10、使用以及进化计算方法在航空航天摄影测量中的使用。10. 目标识别和跟踪在探求人类视觉机理和计算模型的基础上,研究静态和动态图像分析和理解,以及视觉模式识别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并结合实际使用,解决物理场景(如战场环境、停车场等)中的目标识别和跟踪问题。11. 近景摄影测量研究以摄影和摄像手段获取工业目标或生物医学目标外形和运动状态的摄影测量处理的理论、系统设计和方法优化。13. 计算机视觉研究图像匹配和配准、三维目标的自动重建、三维深度信息的恢复、序列图像的处理和分析、工业部件的自动测量和识别、汽车自动导航等理论和方法。14. 微波遥感研究合成孔径雷达影像和微波辐射计影像的成像原理、影像特点、标准

11、和定标原理、影像几何处理、影像解译及计算机处理方法等。本研究方向是影像分析、目标提取和干涉测量理论和方法等的前沿研究内容。15. 固态传感器成像机理及图像处理研究各类固态传感器(如电荷耦合器件CCD、电荷注入器件CID、位移传感器PSD)的结构、成像原理、性能、使用以及相应的图像处理和摄影测量处理的原则和方法。16. 遥感技术、GPS技术和GIS技术集成理论和方法将上述三种对地观测新技术及其他相关技术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实现在线连接、实时处理和统一系统。重点研究GIS和RS,GPS和RS,GPS和GIS两两集成及GPS+RS+GIS,GPS+GIS+CCD的整体集成理论和关键技术。17. 遥感技

12、术主要研究多光谱、高光谱遥感影像的分析、处理、目标识别方法,多元遥感影像的综合分析方法、时序遥感影像的分析方法等。18. 数字地球/数字城市主要研究数字地球/数字城市系统的基本构成框架、信息共享、使用体系结构、3D-GIS、VR-GIS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及其使用工程设计。三、学习年限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本专业实行学科综合测试制度。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见下表)1. 课程设置。见下表。2. 学分总学分要求为15学分,学位课11学分。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课2学分,第一外国语3学分,专业必修课4学分,第二外国语2学分(硕士生期间已通过

13、第二外语学习者,可申请免修,承认其硕士生期间二外成绩。若第一外语不是英语,则英语必须为第二外语,且为必修)。其余学分通过选修课获得。每门选修课最多不超过2学分。博士生的课程成绩以60分及以上为合格,其中,学位课程平均成绩必须达到75分以上。五、综合测试一般在第四学期举行综合测试。测试前应组织测试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包括导师在内的五名专家(含一名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导师一般不能担任主席),并报学院和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综合测试一般考二至三门,采用口试或笔试方法进行。测试内容一般要涵盖摄影测量和遥感专业下的二至三个研究方向(分支学科)。测试目的是检验博士生知识面是否广博和精专。综合测试不合格者

14、不得进入论文写作阶段。六、学位论文在第四学期结束前,在导师指导下提出博士学位论文题目和撰写计划,并向博士生指导小组作开题报告,经过讨论、审查后,可正式进入专题研究和论文撰写工作。论文的选题应属本学科前沿领域具有重要理论和学术价值的课题,避免低水平重复。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论文选题的理由、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本人的详细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等。博士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本学科领域取得了创造性成果,反映作者在本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论文应立论正确、分析透彻、推理严谨、论据(数据)可靠、图表清晰、文字简练、层次分明、引证规范、结

15、论正确。严禁抄袭、剽窃他人成果。论文的评阅和答辩工作,按学校有关规定进行。七、其他学习项目安排1. 博士生应适当承担教研室的教学和科研任务。2. 可根据实际情况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出席有关的学术会议,外出调研和进行学位论文的资料收集工作。3. 在读期间,博士生必须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三篇以上和博士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其中至少有一篇以第一作者发表在“三大检索”(SCI、EI、ISTP)源刊上的学术论文。如果指导教师是第一作者,博士生是第二作者,也视为该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作者单位应署明“武汉大学”。在不同刊物上发表内容重复的论文按一篇计。八、培养方式采取以导师指导为主,导师和指导小组集体

16、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同时注重发挥本学科点乃至本校、本院、本系各学科学术群体的整体优势,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博士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学术氛围。导师要全面关心博士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业务学习和身体等各方面状况,使博士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人格修养得到同步提高。摄影测量和遥感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计划表类 别课程编码课 程 名 称学分学时开课学期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备 注学 位 课 程公共必修课0000A0001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和马克思主义2721讲授测试0000A0003第一外国语3901讲授测试专业必修课0816B0201当代摄影测量2362讲授和研讨论文修2门。一门为专业方向课。另一门可从其他2门中

17、任选0816B0202当代遥感23610816B0203地理信息系统进展2362必 修 课0000A0004第二外国语31441, 2讲授测试第一外语不是英语者,以英语为第二外语,且为必修选 修 课0816D0201系统工程2361讲 授 和 研 讨论 文0816D0202信息论23620816D0203信息系统设计原理和使用23620816D0204知识工程23620816D0205空间数据库23620816D0206影像数据库系统23620816D0207数字图像处理学23610816D0208非常规影像的摄影测量处理23620816D0209虚拟现实技术23620816D0210遥感数据

18、分析23620816D0211微波遥感信息处理23620816D0212网络工程23610816D0213数据仓库2362地图制图学和地理信息工程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是以呈空间分布的自然、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地理信息为对象,运用地图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理论知识,利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系统工程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研制、建立、开发地理信息系统和设计、编制各类地图,进行空间分析和使用的一门学科。该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掌握地图制图学、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图工程、地理空间分析和使用、空间信息建模、大型地图和地图集

19、设计、电子地图设计、地图电子出版、地理信息可视化、虚拟现实以及相关的经济、法律、管理等学科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并在数字地图、空间数据模型和管理、空间分析、决策支持及智能化方法、空间信息可视化和传输以及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和各专门信息系统的研制、设计、分析、使用等方面具有较深造诣,具有主持和实施大型研究项目的能力,并能推动本学科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二、研究方向1、地图学理论2、数字地图分析和使用3、空间信息多尺度处理4、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自动综合5、电子地图系统使用工程6、数字地图制图方法和技术7、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和网络GIS使用8、土地资源评价理论和方法三、学习年限全日制博士研究生一般为三至四

20、年;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最长不超过六年。硕博连读生一般为五至六年。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见下表)五、综合测试本学科综合测试一般应在博士生修完学位课程进入论文写作之前由测试委员会主持进行。测试前应组织测试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包括导师在内的五名专家组成(导师一般不能任主席),并报院系和学校学位委员会批准。综合测试一般涵盖二至三个研究方向,采用口试或笔试方法。硕博连读生实行硕博连读资格测试制度。在第二学年下学期的中期阶段由测试委员会主持进行。以上考核和测试,只有在取得合格以上成绩才能顺利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六、应修满的学分总数总学分要求为15学分。必修课为11学分,其余学分通过选修课程取得。课程成绩6

21、0分及以上为合格。其中,必修课程平均成绩必须达到75分以上。七、学位论文在第三学期确定论文计划,在导师指导下提出博士论文选题、研究计划和撰写计划,并向指导小组作开题报告,经讨论认可后正式进入专题研究和论文撰写工作。论文选题应属本学科前沿领域具有重要理论和学术价值的课题,避免低水平重复。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论文选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以及本人的详细研究方案等。论文要求观点鲜明,论证严密,资料翔实,文理畅达,格守学术规范,并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在课题研究上达到学术界的较高水平。八、其他学习项目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由导师安排参加导师课题研究,或经导师同意参加其他课题研究;出席有关

22、的学术会议,或经批准外出调研、收集资料;在读期间,至少有一篇以第一作者名义发表在“三大检索”(SCI、EI、ISTP)源刊物上的学术论文。作者单位应署名“武汉大学”。九、培养方式以导师为中心组成集体指导小组,注重发挥本学科点乃至本校、本系各学科学术群体的整体优势,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博士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学术氛围。地图制图学和地理信息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计划表类 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开课学期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备注学 位 课 程公 共 必 修 课0000A0001现代科技革命和马克思主义2721讲授讨论全校工科博士生必修0000A0002第一外国语3901讲授讨论0000A0004第二外

23、国语31441, 2讲授讨论硕士期间有二外成绩者可申请免修;如一外不是英语,则二外必修英语必修课专 业0816B0301当代地图学2541讲授讨论0816B0302地理信息系统研究进展2541讲授讨论专 业 选 修 课0816D0301数字地图理论和工程研究进展2362讲授讨论0816D03023S集成技术2362讲授讨论0816D0303土地资源评价理论和方法进展2362讲授讨论0816D0304多尺度空间信息处理的模型进展2362讲授讨论0816D0305当代摄影测量2362讲授讨论0816D0306近代大地测量2362讲授讨论0816D0307现代遥感技术2362讲授讨论大地测量学和测量

24、工程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需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测绘专业创新人才。要求研究生必须做到:在大地测量和测量工程专业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及独立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科技发展最新动态,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独立解决实际技术课题的能力;掌握两门外国语,对于其中的一门外语,不仅能熟练地阅读外文专业文献,而且还要具备撰写科技论文和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具有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专业技术及教学工作能力和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作风。二、研究方向1、物理大地测量物理大地测量学是大地测量学科

25、的一个主要分支,是构成现代大地测量学科体系的支柱之一,其经典的任务是研究地球形状及其外部重力场。空间大地测量学和物理大地测量学的结合开创了现代大地测量学发展新阶段,使大地测量学有能力深入地球科学,在更深层次上参和解决地球科学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精确的重力场模型不仅是精确确定卫星轨道的基础,也是研究地球深部构造和动力过程以及海洋动力学等科学问题的重要方面。2、卫星大地测量卫星大地测量学是大地测量学中一个极为活跃的分支学科,是现代大地测量的一个重要支柱,是目前为大地测量其它分支学科提供数据的主要技术手段。其任务是研究利用卫星技术,获得距离、距离差和角度等观测值,通过数据处理,从中提取位置、速度等信

26、息。这些信息是建立坐标系和参考框架、确定地球重力场、进行地球物理研究必不可缺的基础。除此之外,它还积极向其它学科渗透。卫星大地测量学是当代高新技术在测量中的具体体现,它的出现给大地测量,乃至其它诸多学科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3、地球物理大地测量物理大地测量学和空间大地测量学的紧密结合组成了大地测量学科发展的支柱,而大地测量学科作为地学基础学科的科学目标是深入相关地学学科,特别是为研究地球动力学问题作出独特贡献。现代技术的发展使大地测量学发生了质的飞跃。大地测量学手段已经用于精密监测各种尺度的许多地球物理现象。地球物理大地测量学研究方向是大地测量学和地球物理学的相互交融和渗透而产生的学科增长点。4

27、、精密工程测量精密工程测量服务对象的主要特点是工程投资规模大、结构复杂、建设周期长、精度要求高,而且往往要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作业,因此,要求自动、实时、持续地获取数据。其发展趋势已从经典理论和传统仪器方法向现代理论和自动化仪器方法方向发展。它不仅和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等学科密切相关,而且和其它相关学科,如计算机科学、自动控制、系统工程、地质学、建筑工程等学科互相交叉和渗透,是测量工程中发展最活跃、最具有生命力的研究方向。5、工程形变和灾害预报工程的形变监测分析和灾害预报是近30年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方向。形变监测技术和方法,正由传统的单一模式向多维空间模式发展,数据获取由人工、离散采集向自动化

28、、实时连续采集方向发展。形变分析由静态向动态、线性向非线性、局部向整体的多源数据空间建模方向发展。由工程引发的灾害预报,需要结合工程地质、结构力学、水文学等相关学科的信息和方法,引入数学、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科学以及非线性科学的理论来研究灾害发生的机理和早期预报的方法,为工程设计和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6、测量数据处理理论和方法三、学习年限本专业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至四年。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六年,其中,同等学力非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不少于五年。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见下表)五、应修满的学分总数15学分(公共课7学分,专业必修4学分,选修4学分),课程成绩60及以上为合格,其中,必修课程平均成绩必须达到75分及以上,否则重修。硕士期间已通过第二外语学习者,可申请免修,承认其硕士期间二外成绩,如第一外语不是英语,则英语必为第二外语,且为必修。六、学位论文第四学期末以前、修满学位课程学分、综合测试合格的前提下,在导师指导下提出学位论文题目和撰写计划,并向指导小组作开题报告,经过讨论认可后开始专题研究和论文撰写工作。七、论文答辩博士生的论文经导师认真审阅,反复提出修改意见,博士生认真反复修改,在征得导师的同意之后才能交付评阅。答辩前两个月应将印好的论文送交研究生院,由研究生院组织专家匿名评阅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