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2 ,大小:57.14KB ,
资源ID:2322838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322838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版.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版.docx

1、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版 中医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一)课程目标及地位中医外科学是中医专业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是中医学研究人体外部疾病为主的一门临床科学。中医外科学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以四诊八纲为基本方法,从人体内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认识外科疾病,在外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上强调毒邪于正气的关系,在诊断上重视辨正于辨病相结合,在治疗上要求局部于整体相并重的一门系统的完整的临床科学。本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是针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外科多发病、常见病与难治病,继承发掘历代医家学术思想和治疗经验,积极汲取前沿相关学科的先进理论和技术,通过临床试验与文献研究充实和发展学术,重点提高临床疗效。使学生能

2、够掌握和了解中医外科的基本理论和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方法,同时又熟悉现代外科理论和诊治技术,为今后从事中医和中医外科专业以及中西医结合外科的临床工作打下基础,为人类健康事业和医学科学进步做出贡献。(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遵循素质教育理论,从发展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在我院“唯学、唯人、求强、求精”办学理念的指导下,树立以学生自主学习、发展自我为中心的教育观,重视学生的学法,使其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重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实践创新能力;注重情感领域,倡导愉快教学,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本课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医外科必要的基础知识,激发起学生学好中医外科

3、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运用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解决中医外科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以后临床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通过课堂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医外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常见病的辨证论治规律;熟悉中医外科的主要内治法、外治法和操作技能,急诊处理原则,了解一些疑难病、少见病的诊断和辨证原则,达到应用型人才的通才标准,并配合执业医师法的实施,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相衔接。(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讲授一般安排在第7个学期,本课程重点是讲授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及治疗方法;掌握常见中医外科疾病的辨证论治规律, 培养学生运用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解决中医外科临床实际问

4、题的能力,难点是课程讲授知识点较多,课时少,讲课速度快。重点章节是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难点章节是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中医外科学教学以课堂讲授式教学法为主,在教学中要多开展互动式、引导式和发现式的教学方法。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案例教学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投入到自主学习之中。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教学目标,完成共同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策略、方式与手段。根据不同章节的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五)教学时数分配表中医外科学教学时数分配表教学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

5、配采用何种多媒体教学手段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实践指导自学小计1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11文字教材CAI课件2中医外科学范围、疾病命名及基本术语11文字教材CAI课件3中医外科学疾病的病因病机22文字教材CAI课件4中医外科科学疾病辨证33文字教材CAI课件5中医外科疾病的治法33文字教材CAI课件6疮疡12214文字教材CAI课件7乳房疾病66文字教材CAI课件8瘿022文字教材网络资源9瘤、岩022文字教材网络资源 10皮肤及性传播疾病13215文字教材CAI课件11肛门直肠疾病628文字教材CAI课件12泌尿男性疾病628文字教材CAI课件13周围血管疾病617文字教材CAI课件14其他外科疾

6、病40文字教材CAI课件合计639072(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教材: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外科学。李曰庆、何清湖主编,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参考书:(1)陈实功.外科正宗.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9年。(2)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2007年。 (3)王家忠,魏鞍钢主编.全国中医院校各科课程习题集中医外科学习题集.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年。(4)陈红风主编.中医外科学.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年。(5)唐汉钧主编.中医外科常见病证辨证思路与方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6)姜兆俊主编.中医外科经验

7、集.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7)唐汉钧主编.中医外科临床研究.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网络资源:(1)hppt:/210.41.222.30/zyx/Html/kj/index.html(成都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网址)(2)hppt:/(七)考核与评价考核形式:课程期末考试成绩加上平时成绩为总成绩。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评分标准: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主要考察学生自评、互评、考勤、平时作业等方面)。三、教学内容纲要中医外科学课程教学内容纲要上篇 总 论第一章 中医外科发展概况(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中医外科的起源和发展。熟悉中医外科学历代主要学术成就,

8、代表著作和发明创造。掌握外科三大学术流派。 (二)教学内容1介绍中医外科发展的历史萌芽阶段、独立分科阶段、基础理论发展阶段、外治法和外科手术发展阶段,中医外科学术发展阶段,中医外科新的历史发展阶段。2讲解历代外科医学的主要学术成就、著述和创造发明。重点介绍陈实功、王维德、高锦庭三大学术流派的主要学术思想和代表著作。(三)教学形式与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选择引导式教学方法。(1学时)第二章 中医外科范围、疾病命名及基本术语(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中医外科的范围,特点,疾病命名。了解中医外科于西医外科的不同之处,熟悉本学科以其他各学科之间的关系。熟悉总纲类,疮疡类,皮肤病类,肛门类,肿瘤类等病

9、名的大体意义。(二)教学内容1.介绍传统与现代中医外科学的范围和特点。2.介绍中医外科疾病命名的原则:按部位,穴位,病因,症状,形态,颜色,性质,范围大小,传染性来命名的举例。3.讲解一些基本术语:总纲类:疡、疮疡、肿疡、溃疡。疮疡类:痈、有头疽、发、疖、无头疽、流注、丹毒、走黄、内陷、瘰疠、流痰、疫疔、烂疔、臁疮、结核。皮肤病:疮、疳、斑。疹、痘、癣、疥、疣肛门病类:痔、瘤、肛门周围痈疽、脱肛、肿瘤类:瘿、瘤、岩、失容、翻花疮、锁肛痔。其他类:风、毒、痰、五善、七恶、顺证、逆证。(三)教学形式与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选择引导式教学方法。(1学时)第三章 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第一节 致病

10、因素(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2.熟悉外科疾病致病因素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1.外感六淫邪毒:风、痰、暑、湿、燥、火。2.特殊邪毒:虫兽毒、药毒于食毒、漆毒、疫疠之毒、3.外来伤害:跌打、沸水、火、化学烧伤。4.情志内伤与赘生性及化脓性外科疾病的关系。5.饮食不节:“膏梁之变,足生大疔”及饮食禁忌。6.房事损伤与虚损性外科疾病关系。7.痰饮瘀血与外科疾病发生的关系。(三)教学形式与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选择引导式教学方法。注意讲清灾害性、化脓性、赘生性、虚损性外科疾病的概念及病因。可抓住“痈疽原是火毒生”学术观点进行讨论,进行深层次理解,如六淫可化火毒,精气亏亦可内

11、生虚火邪毒,饮食不节可内蕴湿热之毒。(1学时)。第二节 发病机理(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中医外科的发病机理既有局部因素,又有全身因素。2.熟悉和理解“有诸于内必形诸于外”及“治外必本诸于内”。3.掌握气血、脏腑。经络三大发病学说。(二)教学内容 1.气血发病学说:外科疾病的发生于发展于气血的关系,外科疾病预后于气血的关系2.脏腑发病学说:脏腑的生理特点于外科疾病的关系,体表外科疾病对脏腑功能的影响,脏腑功能状况对外科疾病的预后。3.经络发病学说:经络的外科生理病理、经络阻塞是外科的主要发病机理。(三)教学形式与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选择引导式教学方法。以气血和脏腑发病学说为主,讲清楚气

12、血凝滞是外科疾病的发病基础、气血凝滞在病理过程中的转化、有关病机十九条在外科应用、“疮全赖脾土”等学术观点。学生讨论着重理解“治外必本诸于内”的原理。(1学时)第四章 中医外科疾病辩证第一节 辨 病(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中医外科疾病常见症状、体证于四诊的关系。2掌握四诊在中医外科临床上运用的方法和特点,认识和掌握疾病的现象、本质及变化规律。(二)教学内容 1 1.详询病史2 2.全面体检3 3.注重局部4 4.选用新技术和必要的辅助检查5 5.综合分析(三)教学形式与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选择引导式教学方法。(0.5学时)第二节 辨阴证阳证(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外科辨阴阳的意义。

13、2.熟悉阴阳错杂及阴阳转化在外科的例证。3.掌握外科辨阴阳的要点。(二)教学内容 1.阴阳是外科辩证的总纲2.外科症状的阴阳分类,应从病势、病位、局部的皮温、皮色、肿势、硬度、疼痛。浓汁、3.疮面及全身症状的主证、脉象、舌象等方面进行辩证。4.阴证、阳证常错杂在一起。5.阴证、阳证常互相转化。(三)教学形式与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要用具体实例说明外科疾病临床表现的阳中有阴及阴中有阳,举例说明外科疾病的阴阳转化。学生自学时,应熟记外科症状的阴阳分类,特别是加深对局部症状辨阴阳的理解。(0.5学时)。第三节 部位辩证(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熟悉部位辩证的基本含义及内容。2.掌握部位辩证在外科疾

14、病的临床运用。(二)教学内容1.上部辩证:发病部位、病因特点。2.中部辩证:发病部位、病因特点。3.下部辩证:发病部位、病因特点。(三)教学形式与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把上、中、下部位辩证对应分析比较,并注意用内科三焦理论来分析理解。(0.25学时)。第四节 经络辩证(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辨经络在外科中的意义。2.熟悉经络的外科生理于病理意义。3.掌握治疗外科疾病按经络气血多少,分经用药,以提高临床疗效。(二)教学内容1.经络的外科生理病理及治疗,包括经络阻塞、气血瘀滞及十二气血多少的生理病理及治疗意义。2.外科引经药应用的意义及常用引经药,通过应用引经药,使药力

15、直达病所,从而收到更显著的效果。(三)教学形式与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学习外科疾病的经络辩证,应着重理解经络内源脏腑,外通体表皮、肉、筋、脉、骨;具有运行气血,沟通内外,联系人体各个器官的作用,坚定治外必诸于本的理论。(0.25学时)。第五节 局部辩证(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局部即肿痛痒脓麻木及溃疡的发生机理。2 熟悉这些症状的各种不同病因。3 掌握这些症状不同表现及其于机体之间正邪斗争的关系。(二)教学内容1 辨肿,分别从外形、成因、部位及色泽等方面进行辩证。2 辨肿块、结节,分别从大小、形态、质地、活动度、位置、界限、疼痛及内容物等方面进行辩证。3 辨痛,分别从病因、疼痛发作情况、

16、疼痛性质以及把肿于痛结合起来辩证。4 辨痒,痒是气血失和,经络不通所成,位皮肤病、疮疡病的重要症状。分别从其原因来辨有风、湿、虫、血虚,以其病变过程来辨有肿疡作痒、溃疡作痒。5 辨脓,脓为火热酿腐而成,气血所化,疮疡出脓湿正气载毒外出的现象。辩证时应辨脓的有无,辨脓的部位的深浅,辨脓的形质、色泽、气味,辨脓的操作方法有:按触法、透光法、点压法、穿刺法。6 辨麻木,是由于气血不运或邪毒炽盛,以致经脉阻塞而成。7 辨溃疡的色泽形态,辨溃疡的色泽是有阳证溃疡、阴证溃疡、疔疮走黄、有头虚陷等,溃疡的形态有岩性溃疡、瘰疠溃疡、附骨疽、流痰、麻风、梅毒等不同溃疡形态。8 辨出血,准确辨认出血的性状、部位、

17、原因,对及时诊断、合理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教学形式与方法课堂教学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辨肿痛时应结合现代医学关于炎症渗出、变质、增生等基本规律来理解。课堂讲授辨痒于辨痛加以对照。痒、痛于麻木都是自觉症状,都于神经感觉有关,要注意它们的不同机理。讲授辨脓着重于脓的形质、色泽、气味,以及辩证的属性,可适当结合现代病原微生物致体表化脓感染基本规律来对应讲课。讲授溃疡的色泽于形态时,要注意各症之间的比较。(1.5学时)。 第五章 中医外科疾病治法第一节 内 治 法(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消法、托法、补法的概念。2 熟悉具体消法、托法、补法的原则及方药。3 掌握消法、托法、补法的临床具体

18、应用。(二)教学内容1 消法:包括解表法、通里法、清热法、温通法、理湿法、祛痰法、行气法、和营法。2 托法:包括补托、透托。3 补法:包括补益法、调胃法。(三)教学形式与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内治法是依据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按照疮疡初起、成脓、溃后三个不同发展阶段而确立的治疗原则。教学时必须强调消、托、补三法的综合应用。如仙方活命饮就是清热、解表、化瘀、理湿、行气、和营等法的综合应用范例。学习理论关键是会用理论,要密切联系临床实践,讲透消、托、补法的具体应用(1.5学时)。第二节 外 治 法(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外治法在中医外科中的地位。2 掌握药物外治的理法方

19、药基本特点。3 熟悉手术疗法及其他疗法的临床运用。(二)教学内容 1药物疗法:药物外治的理法方药,包括外用药吸收机理,外用药配伍原则,外用药剂型制备及剂型选择应用。 2. 手术疗法和其他疗法在外科治疗中的具体运用及其地位。(三)教学形式与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指导学生学习理渝骈文及其他有关外治著作。课堂讲授应尽可能展示外用药实物及外治器具。(1.5学时)。 下 篇 各 论第六章 疮 疡 概 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结合总论内容,掌握阳证疮疡、阴证疮疡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的一般规律。2、熟悉疮疡的特殊形态及体态和损骨、透膜的辨识方法。(二)教学内容1、概述:定义。强调疮疡辨证论治法则在外科学

20、中的代表性,同时认识到疮疡发病率下降的趋势。2、病因病机:外感六淫邪毒,感受特殊之毒,外来伤害,情志内伤,饮食不节,房室损伤,导致机体气血凝滞,营卫不和,经络阻塞,热胜肉腐,肉腐为脓。 3、分期及转归:按初期、中期(成脓期)、后期(溃后期)分述。 4、辨证论治:疮疡的特殊形态及体态,损骨、透膜的辨识方法。内治原则及治法,消法中以清热解毒法最常见;外治分阴证、阳证,按初期、中期(成脓期)、后期(溃后期)不同时期治疗。(三)教学形式与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1.0学时)第一节 疖(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疖、疖病的诊治和辨证论治。2、了解蝼蛄疖的预防。(二)教学内容1、概述:定义、特点。2、

21、病因病机:内郁湿火,外感风邪,两相搏结,蕴阻肌肤所致;或夏秋季节感受暑毒而生;脓毒潴流,头皮窜空而成蝼蛄疖。体虚者容易染毒得病,并可能反复发作。 3、辨证论治:分述有头疖、无头疖。蝼蛄疖、疖病的临床特点。与痈、颜面疔疖、有头疽、脂瘤染毒、囊肿型痤疮做鉴别诊断。内治分热毒蕴结,治宜清热解毒,方用五味消毒饮;暑热浸淫,治宜清暑化湿解毒,方用清暑汤加减;体虚毒恋,阴虚内热,治宜养阴清热解毒,脾胃虚弱,治宜健脾和胃,清化湿热,方用防风通圣散加减。外治用金黄散调敷;脓成切排,掺九一丹盖太乙膏,蝼蛄疖宜做十字形剪开,配合用垫棉法。若有死骨,松动时用镊子钳出。(三)教学形式与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可采用

22、引导式、案例式教学方法。(1.0学时)第二节 疔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颜面疔疮的诊断和辨证论治。2、掌握手足部疔疮、红丝疔的辨证论治特点。3、了解烂疔、疫疔的特点和防治。(二)教学内容颜面疔疮1、概述:定义、特点、不同部位命名。2、病因病机:脏腑火毒,或外伤染毒,或外感火热,蕴蒸肌肤,气血凝滞,肉腐为脓而成。 3、诊断:在颜面部忽然起粟状隆起,坚硬根深,状如钉丁,全身热毒症状明显。病情变化快,容易并发走黄。 4、鉴别诊断:本病应与疖、有头疽、疫疔作鉴别。 5、辨证论治:内治分热毒蕴结,治宜清热解毒,方用五味消毒饮;火毒炽盛,治宜凉血清热解毒,方用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脓成

23、加穿山甲、皂角刺。外治按阳证疮疡初起、成脓、溃后治疗。忌早期切开,忌挤脓。手足部疔疮1、概述:定义、特点、不同部位命名。2、病因病机:外伤染毒,或脏腑蕴热,血凝毒滞,阻隔经络,肉腐为脓而成。 3、诊断:根据发病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各有特点,蛇眼疔甲旁红肿,蛇头疔手指末节肿如蛇头,蛇腹疔通指红肿,托盘疔手掌、手背肿胀延及腕背,足底疔肿在足底等。均宜损伤筋骨。 4、鉴别诊断:手指疔应与内丹毒鉴别。 5、辨证论治:内治参见颜面疔疮,足底疔治宜清热解毒利湿,方用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外治按阳证疮疡处理,蛇眼疔修除嵌甲;蛇头疔及早切开,切口位于手指掌侧面;蛇肚疔侧切,切口不可过上下关节;托盘疔、足底疔应

24、按手足掌纹切开。红 丝 疔1、概述:定义、特点。2、病因病机:内因火毒凝聚,外因破损染毒。 3、诊断:手、足部先有疔疮或破损,突然自此出现鲜红丝、沿患肢内侧迅速向上走窜。重者红丝下可出现结块疼痛,并可溃脓。 4、辨证论治:内治分火毒入络,治宜清热解毒,方用五味消毒饮加减;火毒入营,治宜凉血清营,解毒散结,方用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加减。外治可用碥镰法,寸寸挑断红丝,外敷太乙膏、红灵丹。若结块成脓,切开引流。烂 疔1、概述:定义、特点。2、病因病机:皮肉破损,感染特殊毒气,加上湿热火毒内蕴,以致毒聚肌肤,气血凝滞,热胜肉腐而成。易成走黄重症。 3、诊断:初起忽觉患肢沉重如绑,胀裂痛,

25、暗红肿胀迅即蔓延成片,12天后,皮肤紫黑,起水疱,迅速坏死,脓稀污浊,混有气泡,疮面凹形,边缘有捻发音,腐肉大片脱落。伴高热,寒战,极易出现七恶逆症合并走黄而致死。4、辨证论治:内治分湿火炽盛,治宜清热解毒利湿,方用黄连解毒汤合三妙丸加减;毒入营血,治宜凉血解毒,清热利湿,方用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合三妙丸加减。外治早期广泛、多处、纵深切开,敞开疮口,外撒蟾酥合剂,或双氧水纱布松填塞。需中西医结合抢救治疗。疫 疔1、概述:定义、特点。2、病因病机:感受疫畜之疫毒而生,毒邪炽盛,气血凝滞而成。 3、诊断:初起如蚊迹蚤斑,次日起水泡,周围肿胀焮热,第三、四日水泡干枯坏死,形成脐凹,后期腐肉与正常组

26、织脱离。伴明显全身症状,有走黄可能。 4、鉴别诊断:本病应与颜面疔疮,丹毒相鉴别。 5、辨证论治:内治热毒炽盛,治宜清热解毒,方用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合蟾酥丸。外治初起敷玉露膏掺蟾酥合剂或升丹,腐肉将离未脱时改用五五丹、或蟾酥合剂。脓腐净后生肌收口。(三)教学形式与方法课堂教学,配合多媒体,可采用引导式、案例式教学方法。在讲授颜面部疔疮辨证施治时,对“疔无散法”科学解释,手足部疔疮易致手足伤残,烂疔与疫疔及疔疮走黄均属危重变症,应中西医综合处理。(2.0学时)第三节 痈(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发于不同部位的颈痈、腋痈、胯腹痈、委中毒,脐痈在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上的区别。2、了解中医“痈”与

27、西医“痈”内涵的不同。(二)教学内容1、概述:颈痈、腋痈、胯腹痈、委中毒、脐痈的定义、特点。2、病因病机:总由外感、内伤,或外伤染毒循经流窜,火毒蕴结而成,但病位不同各有差异。颈痈风温、风热挟痰为患,腋痈肝郁痰火为患,胯腹痈、委中毒湿热壅滞为患,脐痈心脾湿热火毒为患。 3、诊断:发生于颈部两侧、腋部、胯腹部、腘窝部结块肿痛,溃后脓出黄稠。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脐痈见脐部渐渐高突若铃,肿大如瓜,触之剧痛。如脓出臭秽夹有粉质样物,脐孔下方有条索硬结者,多成脐漏。 4、鉴别诊断:颈痈与痄腮、臖核,腋痈与腋疽作鉴别。 5、辨证论治:内治总宜清热解毒,分上中下三部论治。颈痈、腋痈、胯腹痈、委中毒。脐痈分别

28、予牛蒡解肌汤、柴胡清肝汤、五神汤、黄连解毒汤合四苓散等加减。外治参照阳证疮疡,脓成注意切开位置、方向,配合垫棉法以防袋脓、促进愈合。愈后加强患肢功能锻炼。脐痈成漏者按窦道或瘘管治疗。(三)教学形式与方法课堂教学,配合多媒体,可采用引导式、案例式教学方法。着重指出颈痈、脐痈、委中毒同属痈,但治疗法则不同,体现同病异治基本法则,可结合挂图进行直观教学。(1.0学时)第四节 发(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发的定义和特点。2 熟悉不同部位发的证治特点。(二)教学内容1, 概述: 锁喉痈、臀痈、手发背、足发背的定义、特点。2, 病因病机: 总由血热火毒所致,但病位不同各有差异。锁喉痈风热痰毒为患,臀痈湿

29、热火毒蕴结为患,手发背湿热蕴结为患,足发背湿热下注而成。3, 诊断: 患部焮红肿胀蔓延成片,灼热疼痛,红肿以中心最为明显,四周较淡,数天后皮肤湿烂而成黑色腐溃,伴有明显全身症状。4, 鉴别诊断: 臀痈应与有头疽、流注,手发背与托盘疔,足发背与丹毒作鉴别。5, 辨证论治: 内治分上中下三部论治,以凉血清热解毒为主。锁喉痈以普济消毒饮加减,臀痈以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手发背以五味消毒饮合仙方活命饮加减,足发背以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溃后用益胃汤或八珍汤加减。外治同阳证疮疡,初起用玉露散以金银花露调敷以箍毒消肿。(三)教学形式与方法课堂教学,配合多媒体,可采用引导式、案例式教学方法。(1.0

30、学时)第五节 有头疽(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 掌握有头疽的诊断及标本虚实在辨证论治上的意义。2 熟悉老人及消渴患者有头疽容易引起内陷症的防治。3 了解各部有头疽的命名。(二)教学内容。1 概述: 定义、特点,不同部位命名。2 病因病机: 情志内伤,气郁化火;劳伤精气,阴虚火旺;恣食厚味,湿热火毒内生,皆致脏腑蕴毒内生;外受风温湿热之毒,毒邪凝于肌肤之间而成。3 诊断: 初起即有粟米样脓头,焮红肿胀,范围较大,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溃脓时多个脓头状如蜂窝、腐烂。病程较长。老人及消渴患者易患本病,并容易引起内陷。4 鉴别诊断;应与疖、脂瘤染毒相鉴别。5 辨证论治;辩证分虚证、实证。内治分火毒凝结,治宜清热泻火、和营托毒,方用仙方活命饮加藿香、佩兰、厚朴等;阴虚火炽,治宜滋阴生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