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技名词定义科技名词定义何坦西畴老人常言:“水道曲折,立岸可见,而操舟者迷。棋势胜负,对弈者惑,而旁观者审。非智有明暗,盖静可以观动也。人能不为利害所汩,则事物置前,如数一二,故君子养心以静也。”罗曼-罗兰说:“我们需要光,但只有太阳的光明是不够的,还需要人们心底的光明。”陀斯妥耶夫斯基说:“美可以救世界。”张怀权书断:“临不测之水,使人神清;登万仞之岩,自然意远。”鲁迅说:“失去余俗心,或不自觉地抱了不留余地的心时,这民族的将来,恐怕就可虑。”(鲁迅说的余俗心是指一种宽松感、潇洒感,一种举重若轻,游刃有余的大将风度,追求和爱好艺术即是一种余俗心的反映。)刘巨德说:“艺术创作是艺术家心力、眼力
2、、功力合一的过程,艺术品的高低之差全在于心境。只有深深地爱艺术、理解艺术、忠于艺术才能与艺术相互感应。这犹如恋爱,从中可以感到生的忘我和死的默契。名利只属副产品,大概象婚后生孩子,虽有天伦之乐,也同样有包袱感。如果仅仅为了要一个儿子去恋爱,一定不会有真心的爱。”席勒说:“障碍是意志的最好朋友。”托马斯说:“英雄的特点就在于克服自身的弱点。”列夫-托尔斯泰说过:艺术家的目的是为了“使人们热爱生活,热爱纷繁无尽的各种生活现象。”“艺术家只有当他不是象他所希望的,而是象事物所是的那样去看事物,才算是一个艺术家。”在他二十九岁时写到:“无穷无尽的思虑、工作、斗争、困累这是一生必备的条件,任何人片刻都不
3、可贸然打算去摆脱它,-要永远奋斗不息-”在他三十九岁时写到:“工作吧,斗争!生活就是斗争。没有斗争便谈不上生活。”在他82岁的日记上写到:“生活就是斗争-至今仍无其他可说的话。”直到临终前,他仍然重复着同样含义的话:“用不到灰心泄气,要坚持奋斗,奋斗吧,直到胜利。”“要从头干起,要重新开始,”“竭尽全力去奋斗,”“对我来说,人生的真谛就在于奋斗-”孙中山先生说“教养有方,则天无枉生之才;鼓励以方,则野无抑郁之士;任使得法,则朝无幸进之徒,其三者不失其序,则人尽其才矣。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则富强不足谋也。”歌德在歌德谈话录中说:“各类艺术都有一种源流关系。每逢看到一位艺术大师,你总可以看出他
4、们汲取前人的精华,正是这种精华培育出他的伟大,象拉斐尔那样的艺术家并非是促然拔地而起的,而是根植于古代艺术,汲取了其中的精华而后成的。假如他们不借取前人的精华,他们便也不足挂齿了。”何其芳说:“颜色美好的花朵更需要一个美好的姿态。”郭沫若说:“诗的本质专在抒情。”萨特在想象心理学中说:“审美的观照是一种经诱导而生的睡梦,而向现实的东西的过渡实际上则是清醒过来了。”孔子说:“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法国十九世纪美学家维克多-库申在论美中说:“美的特点并非刺激欲望或把它点燃起来,而是使它纯洁化,高尚化。-如果加比都尔的维纳斯女神,或者圣女赛西勒,或者一个从前放在
5、郎贝尔爵邸作装饰品的缪斯女身在你身上引起肉欲,那你就不配欣赏美。”黑格尔说:“审美是充满敏感的观照。”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洛斯提出“高峰体验”这一概念,认为“高峰体验”是一种剧烈的同一性感受,他在自我实现的人中说:“自我有可能迷醉于对象,或完全倾倒到对象中,从而消失得无影无踪。”在存在心理学探讨中说:“在这里,两个极端汇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融合的统一体。”“在高峰体验时,个人最有此时此地感,在各种意义上最能摆脱过去和未来,最全神贯注于体验。”十八世纪德国浪漫派诗人诺互利斯说:“哲学原就是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去寻找家园。”宋朝释道元景德传灯录:“宁可清贫自乐,不作浊富多忧。”朱淑真黄花诗:“黄
6、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由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海德格尔说:“人是什么?试将地球置于无限黑暗的太空中,相形之下,它只不过是空中的一颗小沙,在它与另一小沙之间存在着一哩以上的空无。而在这颗小沙上住着一群爬行者,感乱的所谓灵性的动物,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发现了知识,在这万万年的知识之中,人的生命与时间的延伸,又算什么?只不过是秒针的一个小小的移动。在其它无尽的存在物中,我们实在没有理由指出我们称之为人类此一存在物而视作异乎寻常。”明代谢榛在历代诗话续编-四溟诗话说:“熟读初唐、胜唐诸家所作,有雄浑如大海奔涛,秀拔如孤峰峭壁,壮丽如层楼叠阁,古雅如瑶琴朱弦,老健如朔漠横雕,清逸如九皋鸣
7、鹤,明净如乱山积雪,高远如长空片云,芳润如露蕙春兰,奇绝如鲸波蜃气,此见诸家所养之不同也。”歌德在和爱克玛的谈话录中说过中国人迥异于西方人的地方,“那就是人和自然是在一起的。”即“天人合一”,它犹如一根主线,贯穿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王国维文集:“宗教之慰藉的,理想的,而美术之慰藉的,现实的。”而“美术之慰藉中尤以文学为大。”叔本华在生存空虚说中说:“天才所以伴随忧郁的原因,就一般来观察,那是因为智慧之灯愈明亮,愈能看透生存意志的原形,那时才了解我们竟是一副可怜相,而兴起悲哀之余。”于秋雨说白蛇传中的白娘子:“西湖所接纳的另一具可爱的生命是白娘娘。”“人们慷慨地把湖水、断桥、雷峰塔奉献给她。
8、”“她是妖,她是仙,但成妖成仙都不心甘。她的理想最平凡也最灿烂:只愿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尼采说:“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爱因斯坦在纪念爱因斯坦评论集中说:“把人们引向艺术和科学的最强烈的动机之一,是要逃避生活中令人厌恶的粗俗和使人绝望的沉闷,是要摆脱个人生活而进入客观知觉和思维的世界。”孙犁说:“美,绝不是抽象的东西,也绝不是孤立的东西,必须在深刻反映现实并鲜明表现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即他的倾向性的时候,美才能产生,才能有力量。”雨果说:“在伊甸园与地狱之间,有着世界;在开始与终结之间,有着生命;在超人与最卑劣的人之间,有着凡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一个大人是不能再变成一个
9、小孩的,但是,难道小孩的天真不令他高兴吗,难道他自己不应当努力在更高的阶段上把小孩的真实本性再现出来吗?不是每个时代在儿童天性中都有它的特性,在它的自然真实中复活着吗?”斯蒂芬-克莱恩在街头女郎梅季中写道下的格言:“环境是这一世界上的一个了不起的怪物,它常常毫无顾虑读塑造着生命。”老舍说:“真正美丽的人,是绝不多施脂粉,不乱穿衣服的。”果戈理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第32回中写道:“剑老无芒,人老无刚。”概论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 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 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种理论学说。它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 组成部分。经络学说是古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
10、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 的,多少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医各科的 诊断和治疗,其与针灸学科关系尤为密切。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 有路径的含义,经脉贯通上下,沟通 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络,有网 络的含义,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 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灵枢脉度说:“经脉为里,支 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沟通于脏腑与体表之间,将人体脏腑 组织器官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并借以行气血,营阴阳,使人体各部 的功能活动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的 平衡。针灸临床治疗时的辨证归经, 循经取穴,针刺补泻等,无不以经络 理论为依据。所以灵枢经别 说:“夫十二经脉者,人之
11、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 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说明经络 对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 的重要意义,而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经络的命名 经络系统大都以阴阳来命名。 一切事物都可分为阴和阳两方面,两者之间又是互相联系的。经络的命 名就包 含有这种意思。一阴一 阳衍 化为三阴三阳,相互之间具有对应关系(表里相合)。太阴-阳明 、 少阴-太阳 、 厥阴-少阳 三阴三阳是从阴阳气的盛衰(多 少)来分:阴气最盛为太阴,其次为少阴,再次为厥阴;阳气最盛为阳明,其 次为太阳,再次为少阳。素问至 真要大论说:“愿闻阴阳之三也, 何谓?”“气有多少异用也。”“阳明何谓也?”“两阳合明也。”
12、“厥阴何也?”“两阴交尽也”。三阴三阳的名称广泛应用于经 络的命名,包括经脉、经别、络脉、 经筋都是如此。分布于上肢内侧的为手三阴(手太阴、手少阴、手厥 阴),外侧的为手三阳(手阳明、手太 阳、手少阳);下肢外侧的为足三阳 (足阳明、足太阳、足少阳),内侧的为足三阴(足太阴、足少阴、足厥 阴)。从手足(上下肢)阴阳的命名可 以看出,经络学说的形成与四肢的关 系是最为密切的。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 关于十一脉的两种写本(第二种又分甲、乙两种本子,文字基本相同),这 是较内经为早的古代经络学说 文献。十一脉的名称,是以“臂” “足”分阴阳,与手足分阴阳的意义是一致的。 经络系统组成 经络作为运
13、行气血的通道,是以 十二经脉为主,其“内属于府藏,外 络于肢节”,将人体内外连贯起来, 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十二经别,是 十二经脉在胸、腹及头部的重要支 脉,沟通脏腑,加强表里经的联系。 十五络脉,是十二经脉在四肢部以及 躯干前、后、侧三部的重要支脉,起 沟通表里和渗灌气血的作用。奇经 八脉,是具有特殊作用的经脉,对其余经络起统率、联络和调节气血盛衰的作用。此外,经络的外部,筋肉 也受经络支配分为十二经筋;皮肤也 按经络的分布分为十二皮部。 十二经脉概述 十二经脉是经络学说的主要内容。“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支节”,这概括说明了十二经脉的分布特点:内部,隶属于脏腑;外部, 分布于躯体。
14、又因为经脉是“行血气”的,其循行有一定方向,就是所 说的“脉行之逆顺”,后来称为“流注”;各经脉之间还通过分支互相联 系,就是所说的“外内之应,皆有表里”。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 循行走向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 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正如 灵枢逆顺肥瘦所载:“手之三 阴从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 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奇经八脉概述 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它们与十二正 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 合关系,“别道奇行”,故称“奇 经”。八脉中的督、任、冲脉皆起于 胞中,同出会阴,称为“
15、一源三岐”, 其中督脉行于腰背正中,上至头面; 任脉行于胸腹正中,上抵颏部;冲脉与足少阴肾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 带脉起于胁下,环行腰间一周。阴维 脉起于小腿内侧,沿腿股内侧上行, 至咽喉与任脉会合。阳维脉起于足 跗外侧,沿腿膝外侧上行,至项后与 督脉会合。阴跷脉起于足跟内侧,随 足少阴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踵阳跷 脉会合。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伴足 太阳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阴跷脉会合,沿足太阳经上额,于项后会合足 少阳经。 奇经八脉交错地循行分布于十 二经之间,其作用主要体现于两方 面。其一,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 系。奇经八脉将部位相近、功能相 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达到统摄有关经 脉气血、协调阴
16、阳的作用。督脉与 六阳经有联系,称为“阳脉之海”, 具有调节全身阳经经气的作用;任脉 与六阴经有联系,称为“阴脉之海”, 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冲 脉与任、督脉,足阳明、足少阴等经 有联系,故有“十二经之海”、“血 海”之称,具有涵蓄十二经气血的作 用;带脉约束联系了纵行躯干部的诸条足经;阴阳维脉联系阴经与阳经, 分别主管一身之表里;阴阳跷脉主持 阳动阴静,共司下肢运动与寤寐。其二,奇经八脉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当十二经脉及脏 腑气血旺盛时,奇经八脉能加以蓄积, 当人体功能活动需要时,奇经八脉又能渗灌供应。 冲、带、跷、维六脉腧穴,都寄 附于十二经与任、督脉之中,惟任、
17、督二脉各有其所属腧穴,故与十二经 相提并论,合称为“十四经”。十四 经具有一定的循行路线、病候及所 属腧穴,是经络系统的主要部分,在 临床上是针灸治疗及药物归经的基 础。十四经循行分布如图。 经络的功用 1经络的生理功能 经络具有联系脏腑和肢体的作 用。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虽 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又共同进行 着有机的整体活动,使机体的内外上 下保持着协调统一,构成一个有机的 整体。而这种相互联系,有机配合主 要是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作用 实现的。由于十二经脉及其分支纵 横交错、入里出表、通上达下联系了脏腑器官,奇经八脉沟通于十二经 之间,经筋皮部联结了肢
18、体筋肉皮肤, 从而使人体的各脏腑组织器官有机地联系起来,如灵枢海论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 经络具有运行气血,濡养周身, 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作用。人体的各个脏腑组织器官均需要气血的温 养濡润,才能够发挥其正常作用。气 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必须 依赖经络的传注,才能输布周身,以 温养濡润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维持 机体的正常功能,如营气之和调于五 脏,洒陈于六腑,这就为五脏藏精,六 腑传化的功能活动提供了物质条件。所以灵枢本藏说:“经脉 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 关节者也。”这就指明了经络具有 运行气血,调节阴阳和濡养全身的作 用。由于经络能“行血气而营阴
19、 阳”,营气运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 外,使营卫之气密布于周身,加强了机体的防御能力,起到了抗御外邪, 保卫机体的作用。故灵枢本 藏说:“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 2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1)说明病理变化 在正虚邪乘的情况下,经络又是病邪传注的途径。当体表受到病邪侵袭时,可通过经络由表及里,由浅 入深。如外邪侵袭肌表,初见发热、 恶寒、头痛身疼等症,由于肺合皮毛,外邪循经内舍于肺,继而可见咳嗽、 喘促、胸闷、胸痛等肺的病症。素问谬刺论说:“夫邪之客于 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 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 肠。”指出了经络是外邪从
20、皮毛腠理内传于脏腑的传变途径。此外,经 络也是脏腑之间、脏腑与体表组织 器官之间病变相互影响的渠道。例如,心移热于小肠,肝病影响到胃,胃病影响到脾等,这是脏腑病变通过经 络传注而相互影响的结果。内脏病 变又可通过经络反应到体表组织器 官,如肝病胁痛,肾病腰痛,心火上炎 可致舌部生疮,大肠、胃腑有热可致牙龈肿痛等等。都说明经络是病邪传注的途径。 (2)指导辨证归经 由于经络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和 脏腑络属,它可以反映所属脏腑的病 证,因而在临床上,就可以根据疾病 所出现的症状,结合经络循行的部位 及所联系的脏腑,作为辨证归经的依 据。例如,头痛一症,即可根据经脉 在头部的循行分布而辨别,其痛在前 额
21、者多与阳明经有关,痛在两侧者多 与少阳经有关,痛在颈项者多与太阳 经有关,痛在巅顶者多与厥阴经有 关。又如胁肋与少腹是肝经所过,故 两胁疼痛或少腹痛,多与肝经有关。 此外,某些疾病的过程中常发现在经 络循行通路上,或在经气聚集的某些 穴位上,有明显的压痛、结节、条索 状等反应物,和皮肤形态变化、皮肤 温度、电阻改变等,也有助于对疾病 的诊断。如肠痈患者,有时在足阳明胃经的上巨虚出现压痛;长期消化不 良的病人,有时可在脾俞穴见到异常变化。临床上采用循经诊察,扪穴诊 察,扪穴诊察,经络电测定等方法检查有关经络、腧穴的变化,可作诊断参考。 (3)指导针灸治疗 针灸治病是通过刺灸腧穴,以疏通经气,恢复
22、调节人体脏腑气血的功 能,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针灸选穴, 一般是在明确辨证的基础上,除选用 局部腧穴外,通常以循经取穴为主, 即某一经络或脏腑有病,便选用该经 或该脏腑的所属经络或相应经脉的 远部腧穴来治疗。四总穴歌所 说:“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 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就是循经取穴 的很好说明,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例如,胃痛循经远取足三里、梁丘;胁 痛循经远取阳陵泉、太冲等。又如头痛,因前头痛与阳明经有关,可循 经远取上肢的合谷穴,下肢的内庭穴 治疗等等。此外,根据皮部与经络脏 腑的密切联系,临床上用皮肤针叩刺 皮肤,皮内针埋藏皮内来治疗脏腑经脉的病症;根据菀陈则除之的理论, 又可通过刺络
23、出血的方法来治疗一些常见病,如目赤肿痛刺太阳出血, 咽喉肿痛刺少商出血,急性腰扭伤刺 委中出血等等;经筋的病侯,多表现为拘挛、强直和抽搐等症,治疗多以 局部取穴,所谓“以痛为输”。这些 都是经络学说在针灸治疗方面的体现。 经络不仅在人体生理功能上有 重要作用,而且是临床上说明病理变化,指导辨证归经和针灸治疗的重要 理论依据,故灵枢经脉说: “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经络各论 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经主要分布在上肢内侧前缘,其络脉、经别与之内外连接,经筋分布其外部。 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主要分布在上肢外侧前缘,其络脉、经别与之内外连接,经筋分布其外部。 足阳明胃经
24、 足阳明胃经主要分布在头面、胸腹第二侧线及下肢外侧前缘,其络脉、经别与之内外连接,经筋分布其外部。 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脾经主要分布在胸腹任脉旁开第二侧线及下肢内侧前缘, 其络脉、经别与之内外连接,经筋 分布其外部。 手少阴心经 手少阴心经主要分布在上肢内侧后缘,其络脉、经别与之内外连接,经筋分布其外部。 手太阳小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主要分布在上肢外侧后缘,其络脉、经别与之内外连接,经筋分布其外部。 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主要分布在腰背第一、二侧线及下肢外侧后缘,其络脉、经别与之内外连接,经筋分 布其外部。 足少阴肾经 足少阴肾经主要分布在下肢内侧后缘及胸腹第一侧线,其络脉、经别与之内外连接,
25、经筋分布其外 部。 手厥阴心包经 手厥阴心包经主要分布在上肢内侧中间,其络脉、经别与之内外连接,经筋分布其外部。 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阳三焦经主要分布在上肢 外侧中间,其络脉、经别与之内外连接,经筋分布其外部。 足少阳胆经 足少阳胆经主要分布在下肢的 外侧中间,其络脉、经别与之内外连接,经筋分布其外部。 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肝经主要分布在下肢内 侧的中间,其络脉、经别与之内外连接,经筋分布其外部。 奇经八脉的综合作用 奇经八脉在经络系统中占有极 为重要的位置,它对十二经脉、经别、络脉起广泛的联系作用,并有主 导地调节全身气血的盛衰。现就其 综合作用说明如下: 1.沟通、联络作用 奇经八脉多数从十二
26、经脉分出, 在其循行分布过程中,与其它各经互相交会,沟通了各经络之间的关系。例如阳维联络各阳经交会于督脉的风府、哑门;阴维联络各阴经交会 于任脉的天突、廉泉。手足三阳经, 交会于督脉的大椎;足三阴经,交会于任脉的关元、中极。督脉、任脉、冲脉之间又互相沟通,冲脉还与 足少阴、足阳明相联系,称为十二经脉之海;带脉横绕腰腹,联系着纵行于躯干的各条经脉。这些都说明,奇 经八脉对十二经和有关脏腑起着各 种不同性质的联系作用。 2.统率、主导作用 奇经八脉将性质作用相类似的 经络组合在一起,并起统率和主导作用。督脉为“督领经脉之海”、 “阳脉之海”,任脉为“阴脉之海”, 冲脉为“十二经之海”和“血海”,
27、即指这种作用。因督脉是人体诸阳 经脉的总汇,同时与肾、脑、肝经有 密切联系,故它的功能是督领阳气和 真元。任脉具有妊养和总调阴经脉 气的功能,因人身以气为阳、血为阴, 妇女胎、产、经、带诸病,与阴血关 系密切,故有“任主胞胎”之说,说 明任脉对诸阴经起主导和统率作用。冲脉起于胞中,对十二经脉五脏 六腑有密切关系,故又称“十二经脉 之海”和“五脏六腑之海”。督脉 主一身之阳气,任脉主一身之阴气, 对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均有重要影 响。带脉则有约束躯体各条经脉,调 节其经气的功能。阴阳 脉主肢体 两侧之阴阳,阳 主持阳气,阴主持阴气,对分布于下肢内、外侧的阴 经和阳经有着统率和协调的作用。 阴阳维脉
28、有“维系”、“维络”人 身阴经和阳经的功能,阳维脉主宰一 身之表,阴维脉主宰一身之里。奇经八脉主要是通过它对十二经脉的组 合而起统率和主导的作用。 3.渗灌、调节作用 奇经八脉纵横交错循行于十二经脉之间,当十二经脉和脏腑之气旺盛时,奇经则加以储蓄;当十二经脉 生理功能需要时,则奇经又能渗灌和 供应,因此奇经起调节和溢蓄正经脉 气的作用。难经二十九难曾 以湖泊与河流的关系作譬喻:“比于 圣人图设沟渠,沟渠满溢,流于深湖, 故圣人不能拘通也。而人脉隆盛入 于八脉而不环周,故十二经亦不能拘 之。”素问痿论说:“冲脉若 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溪谷”。溪谷, 概指肌肉间的穴位,可见冲脉在渗灌 全身气血中起重
29、要作用。李时珍 奇经八脉考还说:“其流溢之气, 入于奇经,转相灌溉,内温脏腑,外濡 腠理。”均说明奇经有溢蓄调节十二经气血渗灌于周身组织的作用。冲任二脉又能涵蓄肾气,内经论 述肾气充盛,则“任脉通,太冲脉(即 冲脉)盛,月事以时下”;“血气盛 时充肤热身,血独盛则澹渗皮肤、生 毫毛”。冲脉上行则“渗诸阳”、 “灌诸精”,下行则“渗三阴”及 “诸络”,以及阴维脉和阳维脉能“灌溉诸经”等,都说明奇经的渗灌和调节气血的作用。中文名称:经络学 英文名称:subject of channel and collateral;subject of meridian and collateral 定义:以经络
30、现象为依据,研究人体上下内外各部之间联系通路,以讨论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原则的一门针灸学科。 所属学科:中医药学(一级学科);针灸学(二级学科);针灸学总论(三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目录一、经络系统分形经络 二、穴位 分形分维的经络形态及解剖结构 分形细胞群自身调节体液 神经调节的经络 现代分形经络 近代经络创新简史表 1.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一、经络系统分形经络 二、穴位 分形分维的经络形态及解剖结构 分形细胞群自身调节体液 神经调节的经络 现代分形经络 近代经络创新简史表 1.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展开人体经络与穴位的科学(以下作者:宋继明、杜元伟)
31、 经络的客观实在性,已不容怀疑。采用物理或化学手段,如声、光、电、热及同位素示踪等,都证明了经络的存在。令人遗憾的是在解剖学上仍不能找到其结构实体。即使在几十万倍的电子显微镜下也同样令人失望。“内景隧道,惟返观者照察之。”本文在内景体察的基础上,结合众多的生理学结论,谈一下经络穴位的生理学基础,不当之处,望批评指正。 编辑本段一、经络系统分形经络不同层次的特定间隙(间隙维出错了) 在经络中分形维数与间隙维的异同(间隙维分形维)? 分维学说认为,人体内的实物只能填充2.7维左右,剩下的0.3维?左右为间隙维网络经络. 其中填充2.7维左右,剩下的0.3维?正确吗?科学性,数学的严谨性恐有问题! 我们推算填充2.7维左右,剩下的1.7维左右! 笔者在关于气的生理学思考中己阐明如下结论。即,气是人体内的液体系统,营气是血浆,卫气是液晶态组织液。那么,运行液晶态组织液的通道就是经络一一一不同层次的特定间隙。古人众多的结论也都证明经络系统是一种间隙结构。灵枢本藏篇中说,“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