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五环节复习课教学模式历史“五环节”复习课教学模式 环节一、明确目标(3分钟)首先使学生明确本单元中考的目标要求,如对“识记”、“理解”、“应用”的层次要求进行讲解,并结合本单元的知识点,使学生知道本单元该掌握的知识,分清重点与难点,然后进行有针对牲地复习。环节二、知识梳理(10分钟)这一环节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可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形式,其目的在于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以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讲准重点:参照复习目标和高频考点,抓住关键,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2、讲透难点:针对学生较难理解的知识点,采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易混知识相对照等方
2、法。3、讲出知识的规律:依据历史发展线索,梳理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环节三、巩固落实(20分钟)学生根据构建的知识网络,进行复习巩固。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达到将课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之目的,从而加深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环节四、课堂达标(8分钟)针对重点,难点,精选适量的中考试题、练习题目达到熟练、巩固和提升的目的。同时,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紧扣目标,当堂训练,限时限量,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环节五、讲评提升(4分钟)对错误率较高的问题,教师要通过精讲、点评,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查明错误的关键及其根源。通过交流反馈,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培
3、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得以延伸。附:教学课例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一、明确目标(3分钟)【课标要求】1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2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3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4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高频考点】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单元概述】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
4、族探素史,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为争取民族独立、救亡图存不断探索。但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始终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救国道路,没有使中国走上近代化道路,当然也没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本单元内容既是课标要求掌握的重点,又是每年中考命题的热点。二、知识梳理(10分钟)(这一环节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可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形式,其目的在于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以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1、洋务运动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目的: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代表人物:中央以奕新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口号: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
5、以“求富”为口号。主要内容:a创办一批军事工业。主要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b创办一批民用工业。主要有: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c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d兴办新式学堂。代表: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评价:_。2、戊戌变法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代表: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梁的宣传活动:a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主要内容:_。失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戊戌六君子:谭嗣同等。3、辛亥革命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b组织政治团体强学会a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了组织了兴中会。b1905年,孙中山在东
6、京组织成立了同盟会。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革命政党。在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c组织领导了多次武装超义。d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领导者:孙中山标志性事件: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因为这一年是旧历辛亥年,所以历史上把这次革命叫做“辛亥革命”。历史意义:a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
7、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4、新文化运动标志:1915年青年杂志(后为新青年)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主要阵地:新青年等杂志。主要内容:前期: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独裁;b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c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评价:a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b新文化运动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c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起影响到后来。【知识网络】三、巩固落实(20分钟)(学生根据构建的
8、知识网络,进行巩固,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达到将课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之目的,从而加深对知识的认识理解。) 时间 代表人物 主张 (口号) 活动内容 性质 政治派别 结果 评价 洋务运动 19世纪60至90年代 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自强、求富 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创办近代海军;创办新式学堂 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派 破产 戊戌变法 1898年 康有为 梁启超 变法图强 百日维新 资产阶级 改良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 失败 辛亥革命 1911年 孙中山 三民主义 推翻帝制 建立中华民国 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 资产阶级
9、革命派 成功/失败 新文化运动 1915年开始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民主科学 前期:四个提倡,四个反对;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先进的知识分子 成功/失败 四、课堂达标(8分钟)(针对重点,难点,精选适量的中考试题、练习题目,达到熟练、巩固和提升的目的。紧扣目标,当堂训练,限时限量,学生独立完成。)【中考在线】(一)选择题1(2012乐山)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标志着中国近代化开端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2(2012怀化)下面四幅图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创办的一些工业企业,其中属于军
10、事工业的是()A江南制造总局B湖北织布局C汉阳铁厂D上海轮船招商局3(2012自贡)初三(一)班举行的一次历史活动探究课上,同学们围绕中国近代化问题展开激烈讨论,小刚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他的观点中与历史史实不符合的是()A戊戌变法走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B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C公车上书拉开了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D戊戌变法的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4(2012资阳)杨湛生活在戊戌变法时期,下列可能是他所为的是()向光绪帝上书言事开办新式学堂参加中国同盟会兴办工矿企业A.B.c.D.5(2012自贡)辛亥百年组歌第一乐章写道:“百年呼喊,
11、彰显民族贲(fen)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A推翻了封建制度B改变了社会性质c实现了革命目标D结束了封建帝制6(2012滨州)2012年是中华民国成立100周年。中华民国的创立者孙中山于1925年在北京逝世。按照民国纪年的方法计算,1925年应该是民国哪一年()A民国12年B民国13年C民国14年D民国15年7(2012莱芜)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序,但都属兔)”。“三只兔子”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A自强与求富B维新与变法C自由与平等
12、D民主与科学8(2012湛江)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是()A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刹制度B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C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D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9新文化运动前期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二)材料解析题10(2012安徽)中国近代化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艰难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材料一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梁启超五
13、十年中国进化概论(l)请指出先进的中国人为解决“器物”、“制度”、“文化”的不足分别进行了哪些探索?材料二西洋近代文明能够满足人类心灵上的要求的程度,远非东洋旧文明所能梦见。胡适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2)胡适等为解决“文化”上的不足,学习“西洋近代文明”的主张有哪些?你如何看待胡适对“西洋近代文明”和“东洋旧文明”的态度?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宪,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陈独秀材料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陈独秀(1)请你根据材料一判断陈独秀发表此观点时的社会背景。(2)材料二中的“两位先生”指的是谁?宣传“这两位先生”的主要阵地是什么?为什么要拥护这“两位先生”?(3)材料二反映出陈独秀的什么精神?和他并肩战斗的主要战友还有谁?五、讲评提升(4分钟)对错误率较高的问题,要通过精讲、点评,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查明错误的关键及其根源。通过交流反馈,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得以延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