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岳阳楼记选择题及答案岳阳楼记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0课】班级: 姓名: 选择题:1、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登斯楼也 微斯人 B此乐何极 南极潇湘C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之”意为“的”,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字不是“的”的意思的一项是()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前人之述备矣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3、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以物喜A属余作文以记之B徒以有先生也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D以中有足乐者4、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例
2、句:宠辱偕忘A去国怀乡 B沙鸥翔集C春和景明 D吾谁与归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C.属引凄异 属予作文以记之D.予观夫巴陵胜状 高处不胜寒6、选出对下列加点文言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若夫霪雨霏霏(代词,那) B. 去国怀乡(前往)C. 把酒临风(举) D. 微斯人,吾谁与归(无,没有)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临溪而渔 身临其境B山间之朝暮 暮色苍茫C杂然而前陈 推陈出新D觥筹交错 一筹莫展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
3、夜分B.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吏呼一何怒C.或王命急宣 而或长烟一空D.满目萧然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9、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盛大 B.朝晖夕阴 晖:日光C.则有去国怀乡 国:国家 D.波澜不惊 惊:惊讶10、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微斯人以其境过清乃记之而去A探求稍微冷清离开B探求没有冷清离开C请教没有清白走了D请求一点点冷清离开11、“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和“退”分别指( )A“不以物喜”和“不以己悲”。 B“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C“忧其民”和“忧其君”。 D“先天下之忧”和“后天下之乐”。12、选出
4、下列各项中“之”的用法与“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居庙堂 之高C.先天下之忧而忧 D.处江湖之远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若夫淫雨霏霏(连绵的雨)B薄暮冥冥(昏暗)C予观夫巴陵胜状(美好的景色)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概的景观)14、朗读下列句子,语意停顿明显不正确的一句是( )A. 先天下之忧而忧B.然则何时而乐耶C.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D.吾谁与归15、对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或异二者之为 译: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行为。B处江湖之远 译:住在很远的江湖上。C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没有这种人,我追随投奔谁呢?D以其境过清 译
5、:这里的环境有青青的草。16、朗读下列句子,语意停顿明显不正确的一句是( )A. 先天下之忧而忧B.然则何时而乐耶C.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D.吾谁与归17、下面句子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最相近一项是(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B.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8、句子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运用对比、夸张的修辞方法,极言洞庭湖湖光山色变化无穷,为下文具体写洞庭湖一阴一晴景象作伏笔。B“衔远山、吞长江”运用比拟、对偶的修辞手法,赋予洞庭湖以生命、以气
6、势,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构成一幅动的画面。C“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把一动一静时的光影色态写得十分生动形象,给人以美感。D“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是实写之景,渲染出一种悲凉凄惨的氛围,烘托了登楼者的伤感之情。19、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 ( )A批评“以物喜、以己悲”的两种人。B反衬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情感。C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尔”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D表达了自己的这种远大抱负无人理解的孤寂与愁苦。20、对文章最后一段内容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7、作者对古仁人思想感情表示出怀疑,也提出自己的质疑。 B、作者写古仁人“进亦忧,退亦忧”,表现出古仁人的思想和行为有变化和反复。C、作者通过探求古仁人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政治抱负。D、作者感慨万分,哀叹现实生活中无法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2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记”是一种文体,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介绍事物,例如岳阳楼记。B“表”是一种文体,它主要是古代臣子向皇帝上书言事,例如出师表。C“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为了说明一个道理,例如爱莲说。D“铭”是一种文体,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例如,陋室铭2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滕子京重修
8、岳阳楼的原因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B作者写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目的是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C迁客骚人登楼时的览物之情是相同的。D“古仁人之心”表现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3、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课文岳阳搂记选自范仲淹的范文正公集。B文段“进”指的是“居庙堂之高”,“退”指的是“处江湖之远”。C作者在文段中虽未谈及自己,但隐含着他与滕子京都不属于“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一类的人。D范仲淹在友人重修岳阳楼之际,作此文借以表达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24、下列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这段文字是以上文叙事写景为基础发出的议论,
9、是全文的中心所在。“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是从反而肯定,批评了“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已悲”的“览物之情”。“居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从正面肯定,应考虑国家大事,不应悲喜无常。“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这个感叹句流露出作者的一种悲观情绪。25、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的中心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C全文体现了范仲淹“以民为本”的思想,表现了他的博大胸襟。D文中写景并不是作者的目的,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26、对“不以物喜
10、,不以己悲”一句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不认为物质丰富就高兴,不认为个人有所失就悲伤。B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C不把事物好当作高兴的事,不把个人不顺利当作悲哀的事。D不因为物质丰富而高兴,不因为个人不顺就悲哀。27、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先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观,再借景抒发不同的览物之情,卒章显志,点明主旨。B.”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滕子京,也体现了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C.选文中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相同,都是追求与民同乐的理想境界。D.选文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由景抒情,由情入议。句式骈散结合,行文富于变化。参考答案选择
11、题:1、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A登斯楼也 微斯人 B此乐何极 南极潇湘C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解析】A这;这。B穷尽;到。C动词,看;名词,景象。D有时;或许。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之”意为“的”,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字不是“的”的意思的一项是(A)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前人之述备矣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解析】A代词,这件事。B助词,的。C助词,的。D助词,的。3、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 )例句:不以物喜A属余作文以记之B徒以有先生也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D以中有足乐者【解析】
12、例句是因为。A连词,来。B因为。C因为。D因为。4、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D )例句:宠辱偕忘A去国怀乡 B沙鸥翔集C春和景明 D吾谁与归【解析】古今异义,古义:荣耀;今义:恩宠。A古今异义,古义:国都。B古今异义,古义:停息。C古今异义,古义:日光。D连词,和。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C.属引凄异 属予作文以记之D.予观夫巴陵胜状 高处不胜寒【解析】A同“缺”,中断;阙是宫门两边的望楼。B都是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C连续;同“嘱”,嘱托。D美好;承受
13、。6、选出对下列加点文言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B )A若夫霪雨霏霏(代词,那) B. 去国怀乡(前往)C. 把酒临风(举) D. 微斯人,吾谁与归(无,没有)【解析】B离开。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A临溪而渔 身临其境B山间之朝暮 暮色苍茫C杂然而前陈 推陈出新D觥筹交错 一筹莫展【解析】A靠近;到,进入。B傍晚;傍晚。C摆列;旧的。D酒筹;筹划、计谋。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B.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吏呼一何怒C.或王命急宣 而或长烟一空D.满目萧然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解析】A在;如果。B什么;多么。C有时;或
14、许。D样子;然而。9、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B )A.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盛大 B.朝晖夕阴 晖:日光C.则有去国怀乡 国:国家 D.波澜不惊 惊:惊讶【解析】A美好。B日光。C国都。D起,动。10、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B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微斯人以其境过清乃记之而去A探求稍微冷清离开B探求没有冷清离开C请教没有清白走了D请求一点点冷清离开【解析】B探求;没有;冷清;离开。11、“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和“退”分别指( B )A“不以物喜”和“不以己悲”。 B“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C“忧其民”和“忧其君”。 D“先天下之忧”和“后天下之乐”。【解
15、析】B“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12、选出下列各项中“之”的用法与“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A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居庙堂 之高C.先天下之忧而忧 D.处江湖之远【解析】例句是助词,的。A助词,的。B定语后置的标志。C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定语后置的标志。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A若夫淫雨霏霏(连绵的雨)B薄暮冥冥(昏暗)C予观夫巴陵胜状(美好的景色)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概的景观)【解析】D雄伟景象。14、朗读下列句子,语意停顿明显不正确的一句是( C )A. 先天下之忧而忧B.然则何时而乐耶C.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D.吾谁与归【解析】
16、C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15、对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A或异二者之为 译: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行为。B处江湖之远 译:住在很远的江湖上。C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没有这种人,我追随投奔谁呢?D以其境过清 译:这里的环境有青青的草。【解析】B代指在朝廷做官。C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D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16、朗读下列句子,语意停顿明显不正确的一句是( C )A. 先天下之忧而忧B.然则何时而乐耶C.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D.吾谁与归【解析】C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17、下面句子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最相近一项是( B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B
17、.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解析】B.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18、句子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D )A“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运用对比、夸张的修辞方法,极言洞庭湖湖光山色变化无穷,为下文具体写洞庭湖一阴一晴景象作伏笔。B“衔远山、吞长江”运用比拟、对偶的修辞手法,赋予洞庭湖以生命、以气势,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构成一幅动的画面。C“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把一动一静时的光影色态写得十分生动形象,给人以美感。D“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是实写之景,渲染出一种悲
18、凉凄惨的氛围,烘托了登楼者的伤感之情。【解析】D“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是虚写之景。19、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 ( B )A批评“以物喜、以己悲”的两种人。B反衬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情感。C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尔”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D表达了自己的这种远大抱负无人理解的孤寂与愁苦。【解析】B反衬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情感。20、对文章最后一段内容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A、作者对古仁人思想感情表示出怀疑,也提出自己的质疑。 B、作者写古仁人“进亦忧,退亦忧”,表现出古仁人的思想和
19、行为有变化和反复。C、作者通过探求古仁人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政治抱负。D、作者感慨万分,哀叹现实生活中无法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解析】C正确。2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A“记”是一种文体,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介绍事物,例如岳阳楼记。B“表”是一种文体,它主要是古代臣子向皇帝上书言事,例如出师表。C“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为了说明一个道理,例如爱莲说。D“铭”是一种文体,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例如,陋室铭【解析】A“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寄景抒情,托物言志。22、下列理
20、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B作者写岳阳楼及其周围景色的目的是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C迁客骚人登楼时的览物之情是相同的。D“古仁人之心”表现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解析】C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3、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 )A课文岳阳搂记选自范仲淹的范文正公集。B文段“进”指的是“居庙堂之高”,“退”指的是“处江湖之远”。C作者在文段中虽未谈及自己,但隐含着他与滕子京都不属于“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一类的人。D范仲淹在友人重修岳阳楼之际,作此文借以表达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
21、,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解析】C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类的人。24、下列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D)。这段文字是以上文叙事写景为基础发出的议论,是全文的中心所在。“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是从反而肯定,批评了“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已悲”的“览物之情”。“居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从正面肯定,应考虑国家大事,不应悲喜无常。“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这个感叹句流露出作者的一种悲观情绪。【解析】D是作者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25、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全文的中心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C全文体
22、现了范仲淹“以民为本”的思想,表现了他的博大胸襟。D文中写景并不是作者的目的,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解析】A中心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6、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B )A 不认为物质丰富就高兴,不认为个人有所失就悲伤。B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C不把事物好当作高兴的事,不把个人不顺利当作悲哀的事。D不因为物质丰富而高兴,不因为个人不顺就悲哀。【解析】此句修辞上是互文,翻译时注意上下句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27、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作者先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观,再借景抒发不同的览物之情,卒章显志,点明主旨。B.”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滕子京,也体现了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C.选文中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相同,都是追求与民同乐的理想境界。D.选文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由景抒情,由情入议。句式骈散结合,行文富于变化。【解析】C.选文中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不相同。岳阳楼记表达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醉翁亭记表达的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